最后一封信

ラストレター,你好之华日本版,最后的情书(港/台),最后的信,Last Letter

主演:松隆子,福山雅治,广濑铃,神木隆之介,庵野秀明,森七菜,水越惠子,中山美穗,丰川悦司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最后一封信》剧照

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2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3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4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5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6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3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4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5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6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7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8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19最后一封信 剧照 NO.20

《最后一封信》剧情介绍

最后一封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岸边野裕里(松隆子)在姐姐远野未笑的葬礼上,遇到了姐姐的女儿远野鮎美(广濑铃)。无法接受母亲亡故的鮎美,也无法打开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封信。裕里参加了要和大家报告姐姐往生的同学会,巧的是,她的初恋对象镜史郎(福山雅治)也来了,两人在一封封书信的联系中串接起三人当年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窒恋不眠之夜墨西哥往事脏话侦探拍档冷恋时代特别有种:致命行动致美丽的我们女囚犯第八季食梦者生命的力量刀手吴水晶影子背后百分之十第二季新辰之上猫的报恩一个奇迹的诞生四平青年之三傻罪途目隐都市的演绎者坏中尉金枝玉叶重案六组4大奥离开的女人鬼灯的冷彻第二季其之二穿长筒靴的猫孤独的美食家除夕特别篇~最后一食!濑户内出差篇真爱圣诞节嫌疑人X的献身罗曼蒂克消亡史

《最后一封信》长篇影评

 1 ) 日本版的《大话西游》

昨天让女朋友陪着我二刷了这部剧。

我们在看完之后闲聊剧情的时候,女朋友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后来要分开,腼腆清纯的未咲为什么要选择看起来社会气十足的痞子阿藤,毕竟他们俩根本就不是同路人。

我对她说,这部剧其实是有中国版和日本版之别的,这个问题在中国版中有相对来说更加明确的说明,但话虽如此我心里清楚这应该是岩井俊二留给观众独立思考的留白(亦或是日本人特有的暧昧性格),不然为何在先行的中国版《你好,之华》之中已然借由胡歌扮演的张超之口说出来了,却在后上映的《最后一封信》中刻意缄默。

我在给她说明的时候,其实也是我自己捋顺思路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就是《大话西游》的精神延续。

且听我一一道来。

少年时期的乙坂喜欢上了未咲,但是两个人受到喜欢乙坂的妹妹,裕里的阻碍始终保持着暧昧的关系直到后来他们在毕业之后的大学期间才正式相恋。

翻译成《大话西游》就是,还是一个山贼的至尊宝喜欢紫霞仙子,但是喜欢至尊宝的人却是白晶晶。

至尊宝毕竟只是一个山贼没有办法得到紫霞仙子的青睐。

可是两个性格温吞吞的人在一起相处时间久了之后难免会感到生活过于平淡,在社会人阿藤的猛烈追求下不谙世事的未咲抵抗不了这种强烈的追求而抛弃了乙坂,自知理亏的未咲虽然离开了乙坂但却毕竟还是难以彻底割舍掉这份感情,留下了乙坂写来的信件作为留念(后来竟意外地成为了对抗阿藤家暴的精神寄托)。

翻译成《大话西游》就是,紫霞仙子给至尊宝的脚上留下了三颗痣,象征着紫霞仙子与至尊宝结下了无法抹除的因缘。

只不过性别对调了,留下三颗痣(信)的人成了作为男性的至尊宝而已。

等到时过境迁之后身心俱疲的未咲才幡然醒悟,此生的真爱只有乙坂。

但物是人非,尽管乙坂的心中总是忘不掉未咲,但是已经嫁做人妇结婚生子的未咲是一个特别重视面子(从鮎美对乙坂在未咲的灵位前说的话里能感受到 )的人,实在是没有脸面也没有勇气、没有办法再回头去找乙坂重修旧好摆脱无赖阿藤,只能自吞苦果默默忍受这一切直到精神崩溃一了百了。

翻译成《大话西游》就是那句经典中的经典:“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要在这三个字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人生充满了遗憾,但是也充满了机遇。

从裕里在老先生家里的时候与乙坂的对话中可以推测出来,裕里因为喜欢了喜欢姐姐的乙坂而和姐姐不睦,在姐姐和乙坂正式交往的大学时期甚至都不和姐姐来往了。

尽管曾经如此强烈地喜欢过乙坂但她后来还是从这段感情里走了出来和漫画家组建了家庭开始了新的人生。

与被动消极的姐姐相比,从小就知道自己主动争取机会(主动接触乙坂、藏匿乙坂的信件)并对缄默姐姐的死因感到不满的妹妹性格上就相对刚强得多,这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才会让她有了与姐姐截然不同的人生吧。

 2 ) 一贯的导演风格加上一般般的故事

音乐美景美人美,但全部剥离开来,故事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故事。

未咲应该时从高中开始就暗恋汤川学,然而在汤川学未婚未恋自身又没有重大打击时却和另一个垃圾男私奔,这点实在太矛盾;还有汤川学既然在聚会上都认出了裕里,为什么还假装不知道和他通信,为了悄悄打探未咲情况吗,不理解,只能说为了推动剧情发展吧;在汤川学祭拜完未咲后如果影片就结束感觉是更加合适,后面的剧情感觉是写考场作文强行升华主旨,刻意且尴尬,特别是裕里女儿的在剧中的定位实在太尴尬了,除了可爱外,只能说是强行捏出来和未咲女儿配对来映照过去了,工具人就安静的呆着,戏多了尴尬,还有因为暗恋不敢上学最后豁然开朗开始人生新篇章的戏份,强行升华对比老妈吗?

虽然槽点很多,但影片光影人的协调感还是有不错的观影体验的。

另外汤川学的扮相也太油腻了,不适合他,看着就不聪明;

 3 ) 最后一封信

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自私的,爱是自愿的。

乙坂镜史郎的转学,掀开了三个人的故事。

青春美好的恋情,在错综的心思中萦绕,岸边野裕里对乙坂是那么的动心,但乙坂对迟野未笑是由衷的喜欢。

等到20多年之后,乙坂回来之后,缺发现物是人非,而期间书信的来往,更是将故事的灵魂所牵线起来,乙坂来给未笑上香的时候,未笑的女儿原野点美说出了她妈妈的心声,那些信件是妈妈的宝贝,妈妈看了好多好多遍,这也就是最大的慰藉。

乙坂临走前给裕里送的相册,是对整个高中的回忆,里面两个孩子的照片更是青春的缩影,而当点美读最后一份信的时候,是对整个高中的总结,也是整个故事的总结,也是整个青春的总结。

青春总是美好,青春总是希望。

爱情总是甜美,超越年龄,那就是心灵的交汇和升华,超越时间和空间。

 4 ) 岩井俊二--不折不扣的点题狂魔

最后一封信,感觉指的是特别多的东西。

(接下来开始剧透)开头一个航拍镜头拍向了电影中三个年轻的角色,他们在山间的瀑布旁玩水,他们分别是未咲的女儿鮎美,裕里的女儿飒香以及裕里的儿子(日版中不是太重要的角色,自己也忘了这个角色的名字)。

之后,镜头切到了未咲的葬礼,此时出现了第一封未咲留给鮎美的最后一封信——她的遗书,而鮎美害怕意识到母亲的死亡,一直没有打开这一封信。

而在裕里参加未咲的同学聚会,遇到了乙坂,而这正是故事的开端。

裕里在中学时期暗恋着乙坂,而乙坂暗恋着未咲,乙坂也一直写情书,通过裕里转交给未咲,但后来发现裕里那时并没有转交,而给乙坂学长的正是自己的情书,然后在乙坂的茫然中拒绝了。

再后来,乙坂成为了一个小说家,他写了他给未咲的最后一封情书,也是他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小说《未咲》。

因为裕里在同学会上没有把姐姐去世的真相告知众人,自己也用着姐姐的名义,与这个二十几年前的初恋,有了交谈。

因为裕里手机被其丈夫摔进浴池,之后电影以书信作为媒介发展,讲了关于乙坂,裕里以及两个年轻孩子的故事。

当乙坂重返校园,遇到了鮎美以及裕里,明白了未咲去世时的心情,释怀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暗恋,这也是乙坂对其青春写的最后一封信。

而裕里在最后与乙坂的见面,也是展现了她二十多年来的成长,也是对自己的青春写了最后一封信,对过去的自己进行了告别。

故事的最后,鮎美打开了母亲的最后的信,发现这封信其实是当年乙坂与未咲一起写的毕业发言稿。

这里的每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实都有写自己在当时的最后一封信,与其说是最后一封信,我觉得这更像是这段时间的成长,以及对过去的释怀。

其实日版的主角偏向于乙坂与未咲之间的故事,但裕里这一个角色分散了我不少的注意力。

裕里相对于自己的美女学生会会长姐姐,自己显得特别普通,自己内心也讨厌别人拿姐姐与自己相比,她在年少时遇到了自己暗恋的学长,并且暗恋的学长还靠自己转交给姐姐的情书,因为电影中被发现没转交情书以及被拒绝在同一个片段,那一幕委屈的戏真的有点惊到了。

再到电影的末段,由松隆子演的中年裕里最后与乙坂的握手而说“这是我和学长第一次握手呢”,这段话带着兴奋的语气,真的可以感受到这个角色跨越了二十几年也有着少女一般的心思。

刚打开这部电影,然我不禁想起95年的《情书》,两部电影都是以书信作为媒介,都有一个演员饰演两个角色的画面(《情书》中山美穗饰演的渡边博子以及藤井树,《最后一封信》广濑铃饰演未咲与鮎美,森七菜饰演年轻时的裕里以及飒香),都有对中学时期对暗恋的描述。

说实话,在这个信息时代,以信作为交流的媒介,《最后一封信》虽然交代了背景,可能是因为时代的割裂感,这部电影给人一种脱离时代的感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真实性,也导致了《最后一封信》的评价没有《情书》高,也有人给出了“岩井俊二正在走下坡路”的评价。

想想这个书信的设定,对于情书的时代背景来说,我们是处于一个“未来”看“世界”的角度,很容易能代入,而《最后一封信》就做不到这种代入感了。

但说实话,我觉得《最后一封信》也是一部好电影,像我刚才所提到的松隆子对乙坂的心境,通过她的台词与语气,都能看出这段时间这个角色的成长。

本人是森七菜的粉丝,对她在电影中的表演也是十分满意的,裕里少女时期的暗恋却要大方面对的态度以及飒香对同班男生暗恋中的纠结,七菜真的很好地表达出来了,尤其是上述提到的那个委屈的戏,真的惊到了。

也不得不说,岩井俊二真的很会拍年少时期的少男少女,《情书》是,《烟火》是,《最后一封信》亦是。

同时,今天我还看完了18年拍摄的《你好,之华》,有一说一,感觉同样的剧情,这个发生在日本给人的感觉是更加真实。

为了实现岩井俊二的理想效果,他选了他母亲呆过的大连作为拍摄地点。

《你好,之华》戏份偏向于妹妹之华(这里的裕里是之华),周迅饰演的之华,在台词以及处理事情方面,感觉比松隆子更加沉稳,所饰演的角色也更加成熟,但可惜的是本人觉得松隆子在最后握手的那一个片段,在演出成长的同时,还能演出少女的羞涩感。

而饰演尹川(日版是乙坂)的秦昊那种无奈感真的没有演出来,而且镜头还真的慢慢堆过去,真的像有些评价一样,不知道是对演员过于自信还是对电影过于自信把。

饰演两个女孩的演员吧,我觉得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我觉得18年的邓恩熙与张子枫对角色的饰演可能真的比不上20年的广濑铃与森七菜吧。

《你好,之华》相对于《最后一封信》我觉得也有它的优点,它更倾向于家庭,抑郁的主题,因为选在了冬天讲述这个故事,色彩就像冬季枯枝败叶,了无生气的景象,充满了压抑的感觉。

岩井俊二也加入了周迅所讲的放生的故事,让电影加深了生命的主题。

个人感觉吧,岩井俊二不想再走《你好,之华》的老路,有了去其糟粕的感觉,使故事发生在夏季,也给夏季的瀑布,河流以及绿树许多镜头,给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主题基调,也使得电影没有那么沉重。

《你好,之华》与《最后一封信》同一个剧本,却给人的感觉不同,本人觉得是因为这个日系剧本的“水土不服”,毕竟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差异不是那么容易消除。

总体来说,岩井俊二还是那个岩井俊二。

 5 ) 「不语102」终被记忆——《最后一封信》影评

观影后去补了中版《你好,之华》。

中日版的对比像极了导演个人的作业订正。

有一些故事的呈现本身就存在地域优劣差异,但不同方式的表达,让人看到了导演对艺术性的极致追求,或者说熟能生巧。

每一个角色的精髓都恰到好处被演绎,含蓄和深沉。

“小演员”和配角尤为突出,年轻版的福山选角非常成功。

同时也显得主角的主角性没有那么强烈,这一部分也和该版故事性弱化有关。

另外台词功力不错,读信的部分感人可信。

导演的日式风格的确节奏感好,快慢之间都应和人物情绪。

选用开头与结尾的青春感呼应,还有航拍视角和日系的充足曝光度,都使得电影表达的情绪一直是曝光状态,而非藏匿于故事本身。

这种情绪,再通过部分慢镜头和定格镜头的运用,达到两种和谐。

一来是电影情绪和现实导演个人情绪的应和,二来是观众对于逝去、遗憾、浪漫与深情的通感。

相较中版,日版更明显不为了讲述故事,且在细节处添加了许多更“合理化”的元素。

而配乐的选择、光线的处理,这些的配合都显得很熟练,尤其是校园偶遇和雨中送别,画面虽选用了表达青春逝去的“烂俗”场景,却依然达到胶片式取景的美,且美到“窒息”。

有一部分疑惑来自于主旨的模糊。

这样一部叙事手法重于文艺表达的电影,却无法读出主线里要表达的内容,仅情绪传递充足,而经典的画面几乎不具独创性,容易造成记忆困难。

不过这种纯电影技巧营造出的画面,大概也不是为了表现什么,仅仅是满足导演自己的剧本,或者说他自己的人生回望吧。

最后最后,为我的泪一个8分。

(文中图片均来自豆瓣)「不语」,公众号“不著”的艺术单元之一,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willyi_")

 6 ) 青春和爱走过犯困的周五

拍得很好,也拍得很困。

在周五的晚上,这些翠绿的山涧,恼人的蝉鸣,游泳池的烟火和旧校舍的桌椅成了催眠我的利器。

而福山在窗前看见牵着大狗的少女,阳光映在她们身上刺眼一般,仿佛照进了自己失意的中年,我也一激灵就清醒了起来。

岩井俊二和神木隆之介,在我这儿叠了个致郁的buff,故事虽然中庸,但太适合一个悠悠然的暑假时的村野,是平凡人年轻时候的一点闪光,再回忆起来只能说初恋是心惊胆战。

难得的是几个演员都发挥超常了,松隆子演出了少女的欢喜与悸动,对姐姐的嫉妒和疏远在人生的洗礼下变成了遗憾与自责,面对自己的初恋说出如果姐姐跟你结婚一定会幸福很多吧,而这感情在两个女儿心里演变成了彼此的担忧与爱。

两代少女用了同样的演员真的太棒了,丝丝不够时髦也不够精致,但在绿叶掩映之下她就是很合适。

福山在我这儿一直演戏同质化严重,但就从那个叫醒了我的镜头开始,他实在是演出了那个在学生时代就平凡却温柔,到了中年有些自卑无法往前走的样子。

神木真的亏在了身高上,但他演得太好太好了,初见少女的失神与一瞬间的自我怀疑,被告知情书被姐姐念给了妹妹听那一瞬间微微瞪大的眼睛和无措却还是笑着说她做什么都只能原谅了,就连生气都是淡淡的,很快败给女孩儿突如其来的表白,他的声音也是恩赐,旁白太动人了。

其实也不能说值得五星,但我就是想打罢了。

就是说,神木隆之介,还能谈正常快乐的恋爱吗……

 7 ) Last Letter

如果說「情書」是青春的唯美,似雪後的純淨,那這部片便是真正將現實中「可能」的唯美刻劃的淋漓盡致 - 深層的悲傷也許會將人擊倒,但更多的只是留下歲月蹉跎後或瞭然,或癲狂,但總會在嘴角邊掛上無奈的微笑 - 也許這便是「可能」。

導演除了在畫面的唯美著濃墨外,其他更多鏡頭僅點到即止,你可以說是對「情書」的致敬,因為中山美惠和豐川悅司的出演,但這又何嘗不是將二人置於直面慘淡人生的殘忍境地下,對「情書」另一個鏡面的詮釋呢?

你也可以說是「你好之華」的同劇本翻拍,但這只應屬於日本社會語境的事,在另一國的語境下就顯得唐突,刻意。

或者乾脆就說是情書,一個四個主角之間錯綜愛慕後的結局篇,但至情和現實的矛盾下,曾經滄海難為水之後,至情依然,比如松隆子的一些小動作的演繹,誇張詼諧的舉止不但不顯得唐突,反而是好像故意營造的「不和諧」,只會豐富人物和讓她的角色變得更可愛;再或福山雅治手滑過芥川龍之介,但最終還是落在夏目漱石上一樣,又或用rollei 35i拍出似舊日在今日的重現一般,二位女孩還是在談論著「令人心跳」的初戀,也許如當初一樣⋯⋯影片整體舒服,幽默,又唯美自然,隱藏在畫布下的故事啊,青年要多像一些仙台的自然吧,少像些庵野秀明的單眼的少女畫作罷!

p.s. 庵野大爺,您太脫戲了(喜感般脫戲),是不是漫畫稿費不夠了?

 8 ) .

但人生没有如果,至少我觉得,最后知晓了一切的乙坂也不必觉得遗憾。

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他人逐渐疏远,又在某一个契机突然有了联系,希望能够补回中间消失的时间。

但若是能够再重来一遍,或许大多数人还是会经历一遍同样的剧情,因为我们总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那么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

从技术上来说,这部影片节奏缓慢,但也正好缓解了一人分饰两角给观众带来的时间线上的轻微混乱。

暖色调,不时穿插的航拍镜头,加上冷不定来一个小笑点,也给人一种温暖且舒适的观感。

难以想象,这样一部充满遗憾的影片,却似乎有着治愈的能量。

 9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冲着演员和导演的豪华阵容,带着慢慢的期待开始这部电影的,首先唯美的镜头感就没让我失望,然后开头部分的剧情多少有些无语,随着剧情的推进,找补回来一些。

始终觉得男主对于自己喜欢的姐姐,以及喜欢自己的妹妹,都没有照顾好,实在让人遗憾。

在我这里,大概是7分,一些省略的剧情,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不合理部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广濑铃和森七菜这对姐妹,少女感真是太强了

 10 ) 有一种电影,淡淡的告诉你 这是生活

昨天看了一部日片,《最后一封信》。

因为开始的絮絮叨叨,夏蝉乱叫,使我分两次才得以看完。

片子虽是看完了,有种感觉不可名状,今早偶然间看到一段话正合了本片:电影有两种,一种时刻提醒你这是电影;另一种淡淡告诉你 这是生活。

女儿问我片子里讲的什么?

还在剧中的我随口说:“失败者联盟”。

后来想了想还真是这样,剧中人物的各种感情纠杂,几无好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八,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这是本片最好的诠释,这人生的常态被夏日里的信纸引诱了出来。

片子以葬礼开头,以离开为止,这起止间沁满了二十五年的不如意。

让我感觉好像是在看一段林阴下的溪流,被冲刷的仅剩下叶脉嵌在水底,时常落下的叶子不断在水面浮沉,却不肯离开。

溪水依然清澈,好像洗干净的只是它本身,只有偶尔散落的阳光才能让这无人在意的露出短暂的色彩。

生活随着时间不停的流淌,我们沉浸其中,那镶嵌在回忆里的美好就好像片中的火花,在干净的镜头里幻灭。

那最后一封信没有我们,又只有我们。

关于导演岩井俊二记忆,最早是冬日里的《情书》,本片是在夏日,那是否有春秋二季呢。

羞涩的少年,晦涩的中年,成了很多日片的基色了。

看了本片,我翻出了曾在16年记下的一段话,是岩井俊二在一访谈里说过的“对于我们 现在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回忆过去是不会有新的开始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你有想要结束的想法的时候那也就完了… …坚持到生命的终点 人生才没有遗憾所以也想请大家努力保持“青春永不完结”这种想法”是不是在那个时候剧本就已经存在了,之后在18年先是拍了中国版的《你好,之华》练手(剧情完全一样),再在20年拍了本片《最后一封信》呢

《最后一封信》短评

就不打算看之华。庵野秀明出镜太让人意外,让我对整部影片几乎是增加了一个拜神仪式。

6分钟前
  • 宇智耀耕
  • 还行

7.18三浦春马去世,今天这个片子的资源出了,第四次听到这段毕业发言,希望天上的马儿能听到。我们可能实现梦想也可能不,但是都会想起这个地方。

11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我就在想 在哪看过森七菜来着 忘标了.. (福山真是中看啊~| love letter (reprise(?

16分钟前
  • xlL
  • 推荐

非常的客观,但也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和距离感,似乎在面对过去,能做的也只有怀念和回想,如果能主观一点,参与到角色的情感中,或许观众可以更能感受到角色当时的心境.

19分钟前
  • 🙂
  • 推荐

因为之前看过别的版本,所以情节就不太能吸引我了。

22分钟前
  • 娓娓
  • 还行

一个电影拍两遍,依然不及格

25分钟前
  • 我不是小马识途
  • 较差

三代人,两段时空的穿插,相互间的比重控制得挺好。人生的成长,情感的释然,流畅的叙述赏心悦目。不是最好的岩井俊二,甚至距离甚远。随手挥就的作品,但看起来很舒服。

29分钟前
  • 神户酩人
  • 还行

爱过,爱错。稍显过长了恨不得前因后果都说完,没有余味。怎么看都像是《海街日记》的复刻版,松隆子老了却有丝俏皮,福山雅治雪村化,丝丝还是海街时的童稚,森七菜频繁露脸各影片的少年时代

30分钟前
  • consider
  • 较差

除去少量情节改动,基本沿用了原故事线,连分镜都高度重合,但还是满溢不同于《你好,之华》的味道。如果后者是在借追念过往,给寒冬萧索晦暗的场景增加一抹亮色,打磨生活毛边,日版则是夏天行将结束轻声的叹息,时序置换带来情绪氛围的深化,虽有些滥用的日式意象组织,却也便于让观者代入。头尾的瀑布和几次航拍是妙笔,与前作相比更添了亡人游离的视角。岩井俊二对这个脚本的执念,并不在于依从常规叙事逻辑,而是恋旧情结释放和撬动都市人心底的暗板,就这点来说,不论中版还是这部都做到了,且有它们各自发挥突出的地方。

33分钟前
  • 仲夏之门
  • 推荐

日本故事的内核,果然在日本语境下才能讲得最妥帖。有个细节让我感叹,从《Love Letter》到《Last Letter》,从青年到中年,岩井俊二的镜头留住了中山美穗所有的美,哪怕她在新作中只是惊鸿一瞥。

35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难道不应该是一个齐心协力把家暴男抓起来的故事吗

36分钟前
  • River
  • 较差

喜欢岩井俊二近乎痴情的情愫与心态多于近乎洁癖的影像,他有多喜爱不染一尘的白色梦乡般的岁月,就有多讨厌进入社会后日渐局促的当下。和里面的小说家一样,他的创作大概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状态。

38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还行

日本版《你好,之华》,展现了两个国家对于亲情、死亡、青春和处事的不同态度,依旧能从岩井俊二的电影手法里感受到浓浓的温暖,宛如冬日的一抹阳光。

42分钟前
  • 玻璃瓶
  • 推荐

真是有够……无聊的

44分钟前
  • matchbox
  • 还行

日本新片展 看来是国际首映 中年男女都一见钟情 拍的很有味道 巴黎恐袭 古典吉他

47分钟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推荐

和中国版基本一样,老岩不但重复自己还拍得实在没什么意思,不过故事放回日本还是更自然一点,而且男主的素材也比中国版好太多

52分钟前
  • So Magic
  • 还行

珠玉在前。况且这部的感情让人感到那样唐突暴露赤裸裸。

57分钟前
  • クリピカ
  • 较差

复制自己,万劫不复

58分钟前
  • 流白
  • 较差

同样的剧情和台词,尤其是那篇毕业致辞,放在日本语境下就合理多了。冬天的大连,夏天的仙台,有着同一种情绪和调调。丰川悦司和中山美穗出镜是种遥远微妙的呼应。能理解导演们为什么爱丝丝,但真的不想再看到她了。最后,片子里好多无人机镜头啊

1小时前
  • 豆友1143429
  • 力荐

换个背景就顺眼了很多

1小时前
  • はぐ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