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The Man from Earth,地球不死人(港),这个人来自洞穴,来自地穴的男人,穴居人,地底奇人,长生不老,来自地球的男人

主演:大卫·李·史密斯,托尼·托德,约翰·比灵斯列,安妮卡·彼得森,阿丽西丝·索普,威廉姆·卡特,理查德·雷西尔,艾伦·克劳福德,史蒂文·利特尔,罗比·布赖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剧照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4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5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6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7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8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19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剧照 NO.20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剧情介绍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普通男人的秘密在他的辞职事件中开始显示出端倪。历史教授约翰奥德曼(David Lee Smith饰)说自己身上有一个让大家都匪夷所思的秘密,而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能在一个地方超过十年。他的朋友们试图去发掘他的故事中的秘密,这一举动让约翰非常生气,而他的朋友却发现约翰的故事是无法被否定也无法查证的,究竟约翰身上有着怎样的秘密?一幕幕碎片联系起来,带给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故事高潮。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与你十年,予我半生速度与激情2暴力之音证人求职公寓勇往直前恋上你青春24秒新安家族相棒第7季战士第二季渠立强明天我不是羔羊黒廼美子的的宇宙恐怖秀暗夜魔法使盟约辣手回春华严小镇2之藏踪蜡笔小新超时空!呼风唤雨的我的新娘碧海雄心你知道的魔鬼行运舞狮队午夜帮杀手老不休血脉之树送报男孩威利和我代号十三钗别放手关于我的命运鸡飞狗跳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长篇影评

 1 )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非 常 失 望!

很多人推荐之后看的,所以对他期待较高。

有人吧这个故事和十二怒汉相比,于是期待着一场激烈的智力和思维的碰撞。

独幕剧往往是考验编剧功力的,尤其是这样的小场景长对白常常容易让观众犯困,能做好不容易。

抱着这样的期待,我来看这部电影,只能用失望来形容。

整本电影的逻辑漏洞非常明显,正如很多人所说证伪的难度不大,主角并没有什么办法在逻辑上杜绝证伪,而往往是采用我不喜欢等方式排斥证伪的方法。

这种做法和耍流氓没什么区别,任何一个命题只要你把所有的证伪方法定义为会对你造成某种伤害而不去做那么就没法证伪。

因此其实这个男人无论真假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挑点实在的漏洞,一个重要的漏洞是作者假定我们现在对古人类和古地质的认识是几乎准确的,因此john才能从教材中回忆过去。

这是一个非常扯的说法,因为即使板块构造说也只是个假说而已,而这几乎就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石。

另一个漏洞是除非主角向鲁鲁修里的CC一样有不死的能力,否则我想一个人能够survive所有的兵荒马乱而活下来的几率几乎等于零,无限趋近于零。

而按照他的说法,有他这种能力的人没几个,算一下概率,那么这毫无疑问是一个reasonable doubt了。

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最让我失望的还是双方之间的智力碰撞,其辩论水平和逻辑水平实在是对哈佛教授的污辱。

跳跃性极大,涉及面极广,而深度非常差。

只有关于时间那个命题比较上路,差不多达到了康德那个时代的哲学水平。

生物学、地质学楼主不熟悉不妄加评论,但是心理学、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的相关讨论实在是不堪入目。

而对于死亡的大篇幅讨论也是让人不知所云。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不专业,而是讨论本身缺乏针锋相对,似乎每次john说完这帮高级知识分子就怂了。

至于佛陀和耶稣这样的世界宗教一元论,西方公知民历中信的人还不少,中国公知中也有说什么黄帝是埃及人云云,上不得台面。

稍微对佛教和基督教有点了解的人都会觉得奇扯无比,两者之间表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逻辑框架乃至思想主旨都截然不同,把两者扯一块实在是搞笑。。。

说john是Jesus,oh my god,你就这么想调戏一下可怜的可爱的小基督教徒的脆弱而纯洁的心么?

剧情方面,只能说充满了违和感。

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是人们不断逼问而无所得,一步步走向崩溃。

事实上我没看出来除了基督教老大妈以外其他人有什么可崩溃的。

而其崩溃的过程也是让人蛋疼到碎,充满了各种不知所谓的表演。

而男主动不动一脸装逼的走出去,走进来,难道是编剧怕老让他们坐着观众容易睡着么???

最后剧情神展开,尼玛这货真的是14000岁,真心把这部电影最后一块遮羞布扯没了。

如果不是的话,这是对科学对理性对逻辑的一次重大挑战,是对近代化以来现代社会的基石的一次质问——逻辑无法证伪的东西就是真的吗?

这个问号太强势太有力了,简直可以一俊遮百丑。

然而导演显然觉得这个结尾不够带感,先让人狗血淋头的给他搞出个儿子来然后搞死了,然后这个男的看起来看破生死了一脸茫然开车而去,尼玛那个傻逼女的居然还跟上去了,真是亮瞎狗眼。。。

简直不给这本电影一条活路了。。。。。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渣字,实在是吐槽不能。

 2 ) 想法一点点

昨晚看了《the man from earth》,网络流传推荐的小成本制作,拍得很好。

场景基本都在一个快搬空的房子里,几位哈佛的教授和学生来为即将离开的约翰·奥德曼教授送行,奥德曼教授向大家吐露了他是生存了14000年的穴居人的秘密。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都是这些人来来往往的对话,从生物学谈到地理学谈到心理学谈到宗教学,不得不承认由于知识的欠缺,他们的很多对话是否符合科学常识我也不是太清楚,总之这个片子要想没有漏洞编剧还是需要很多知识积累的。

我现在能想到的很有意思的点,在于教授听到这个耸人听闻的秘密的反应,先是“what's the point?”,短暂的震惊之后就是从各自熟悉的领域,根据各自习惯的逻辑分析、怀疑这个秘密的真实性,当奥德曼对答如流,他们无法找到否定的证据的时候,大家便陷入了恐慌,因为这个超出常理的人将会瓦解他们的知识体系。

可以理解伊迪丝为何从头开始就那样崩溃和拒绝接受,她是基督教语义学家嘛,否定了上帝和耶稣她的知识就完全成了废物。

最终奥德曼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我这是开玩笑的,就想看看你们的反应。

于是一干人等略略觉得受到冒犯,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可怜的是威尔·格鲁伯最后还是知道了奥德曼就是永不衰老的穴居人,而且还是他失踪的老爸,于是他受不住打击心脏病发死了。

这只是一个构思精巧的故事。

但是如果现实中真发生这样的事,大家的反应可能真是跟教授们一样,因为有时候承认一个新事物就不得不否定过去的很多东西。

有时候众人们打压新事物只是不想撼动旧的体系吧。

耶稣第一次提出有上帝存在,他被钉了十字架;如果N多年后又有人出来自称耶稣,大家又会维护之前的耶稣送他去精神病院吧。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这个oldman说的,他虽然不会衰老,但并不意味着他是天才,新的知识总是由每个时代的最杰出者创造的,他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应付新的时代。

他并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他可能有的过人之处就是时间,就是时间积累起来的历史和经验。

而14000年的生命经历还无法洞察人类对真知的恐惧,还试图告诉人们真相,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呢?

也许他觉得这已经不是伽利略的时代,他面对的是科学已然发达的时代,面对的是知识丰富的哈佛教授。

但是现在,他们可能不再没人权地送你上绞架或火刑柱,但他们可以送你进精神病院看管呢,哈佛心理学教授说你精神有问题,谁还敢说不是呢?

仍旧是知识的强权压迫真理,这个情况是没有变的。

奥德曼14000年也不是白活的,马上反水,我开玩笑呢,你看你们还当真了。

 3 ) 恰到好处的结尾

有关剧透,未观看影片或阅读小说者慎读。

随手翻了几个影评,发现不少人对结尾颇有微词。

老实说,不管是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还是在阅读影评之后重新思考回味的时候,都依然觉得这个结尾再恰当不过。

不论是will的死,抑或是女子的随之离去。

当will威胁john恳求john结束他的故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不是立刻。

应该说,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故事,所有人也都知道“this is a story”是为了他们而做的谎言,但是他们已经走到了边缘,即使对自己撒谎,即使痛骂好友,也已经没有勇气再去相信。

他们都清楚,“this is a story”是在自己骗自己。

但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

他们不是普通的观众,他们是教授,是博士,是精通各个领域并长年传授知识之人,是john的朋友。

如那个女学生一样的无关系,无“信仰”的人,可以接受,可以相信,但他们不能。

对他们而言,知识就是他们的信仰。

他们宁愿相信这是一个故事,一个笑话。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毫无疑问这只能成为另一部K星异客。

但它不是。

作者打了另一张牌。

这张牌的分量足以使之成为一代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和K星异客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同样是讲述一个不可能的无法相信但也无法证伪的故事,但K星异客的重点在于发掘与摇摆质疑,而本作的重点在于讲述。

虽然具有与K星异客类似的情节进展,但影片中(非常抱歉我还没来的及将原著细读一遍)并没有非常激烈的辩证冲突。

一个人讲述,其他人相信,仅此而已。

如果没有最后老人的死,谁也无法证实他所说之真假,而单论其悬疑程度,则相比K星异客又索然无味了。

然而一个老人的哭泣着实给我们来了一记猛拳,当我们如同黑人先生一样几乎要平静地将疑问埋在心底转身离开的时候,忽然间有如此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是真实的!

我们原本因为他承认“this is a story”而激荡的心情就要平复,化为永不揭晓的悬念的时候,作者又再一次将故事推到一个不可能的顶峰。

然而老人死去了,没有人再知道他故事的真实性。

除了那个女人,那个自始自终都相信他的女人。

女人在整部影片中完全没有当着其他人提出过质疑,她始终默默的在一旁看着,看着。

也许有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会忽视那个女人,但她却在全片中给了我强烈的存在感。

如果说john讲述的故事是明线,那么女人就是故事中唯一的暗线。

也许这不是一个丰满的形象,但却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形象。

不要忘了,他告诉他们一切,是为了说再见,然而到了最后,他不得不亲自让他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开过了头的玩笑,一个谎言。

直到最后的最后,唯一一个可以证实他的人,他的儿子,死去了。

他鼓起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勇气向普通人,向朋友,讲述他的故事,最后却只剩下他孤独一人。

然而他不是孤独一人,依然有一个从开始就相信他的人存在,有一个比最深的朋友更信任他,更了解他,更接受他的人存在,依然有一个即使两人相隔如同天壑,也仍然愿意陪伴他不过短暂的十年的存在。

即使时光对他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但至少fourteen-thousand years的流浪中,sometime between moving on and moving on,he is not ALONE。

He is a MAN,from EARTH。

 4 ) 一场不精彩的说教

  作为一个影迷,我无法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视作一部经典,甚至无法欣赏这部电影。

就电影技术上的基本元素来说,此片毫无亮点。

大多时间镜头只是根据对话需要机械地在每个角色之间转换;画面的构图无甚美感;配乐——如果有任何配乐的话——完全没有起到辅助叙事的作用;节奏掌控也乏善可陈;演员们的演技也普遍痕迹显著。

当然,作为一部以谈话内容为主要情节的低成本“科幻”电影,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电影技巧的讨论,将重点放在片中的故事以及作者借以推销的世界观。

  本片故事按照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即这个世界上会不会存在一个人,可以从旧石器时代一路活了一万四千年,一直活到现在?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又是怎样?

就这个题目,我认为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叙事方法应该是逻辑上推演的。

当你由于严谨的推理而不得不接受一个难以置信的观点时,心理上的抗拒以及震撼就要比仅仅是被灌输该观点要强烈的多。

所以如果本片的思路是:男主人公John提供事实和线索,周围的人通过逻辑推演,不断逼近事实真相——即John是来自远古的不死人。

那本片可能会更吸引人。

不过本片的故事采用了另一个思路,即男主人公John在故事开始不久就提出自己是长生不老的原始人,影片的其余部分则是在试图证实或证伪这一事实。

       这样的思路不会使故事引人入胜,原因就在于“事实”的证实或证伪都尽在编剧主观掌控,而不需要观影者头脑的参与:无论编剧希望John是/否原始人,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出不可辩驳的证据;观众只需要接受编剧抛出的事实,而不需要逻辑推理。

其实让观众(以及电影中的诸位科学家们)相信John长生不老这件事本身并不难,他只需提供证据证明他已经活了一百年即可——从违背常识的角度讲,活了一百年(而且看起来一直都是三十五岁)和活了一万年同样不可思议。

而凭借过去一百年人类的科技进步,这个男人过去一百年的照片和任何生活痕迹都可以证明他的存在。

正如影片结尾时,John轻易地通过回忆出生活的细节而让其中一位教授——后来我们得知他是John的儿子——意识到John真的不会衰老。

但是这个结局不会给我们任何心理上的冲击。

举个不很恰当的类比,如果《第六感》不是让观众在结尾才发现了惊人的事实(此处不做剧透),那么该片就不会带来如此大的震撼。

本片中我们不是很早就已经接受了John是原始人的事实了吗?

那么这个结局又有哪里是意料之外呢?

       于是整个情节的发展中,观众和影片中的科学家们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就已经接受了John的理论,即他是一个一万四千岁的原始人。

影片的推进于是成为了John(背后其实是编剧)对于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及宗教史发表个人见解的媒介。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本片其实更重视了“幻想”而少有科学的推理。

如果按照柏拉图以来的逻辑推演法,我们只能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得出结论;相反,在本片中,编剧任意添加的“事实证据”可以使这个故事更加圆满,但是却已经失去了“科学性”。

这也是我认为本片的故事情节失去了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的来源,以至于观众很难感受故事的带入感。

       这样的情节设置也使得影片中关于针对John身世的质疑所作出的回应,大多诉求于两类解释,第一类是将历史个人化、故事化以求更可信;第二类则是通过与普通人的经历相类比,使John的行为合法化。

而这两类解释也都是编剧的主观演义,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

       关于第一类的例子,比如当John刚刚透露自己是原始人后,谈到了他曾经和哥伦布一起航海,他说自己虽然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仍然害怕哥伦布的船会在某个地方从地球的边缘掉下去。

再比如后来有人问他是否曾经留下洞穴壁画,他讲述了一个关于LesEyzies壁画的故事,用以说明原始时代进行艺术创作也是存在风险的。

这些故事都不是在回答“John是否原始人”这个问题,而仅是“John是原始人”这一前提可能的推论。

它们都通过将历史事件个人化以求更可信的一种手段。

       关于第二类的例子则更是俯拾皆是。

比如当被问到普通人连小时候的事情都记不住,John何以记得几千年前的事情时,John通过类比人类对小时候的记忆来加以解释:他对于千年前的记忆和普通人对儿时的回忆类似,仅仅是片段式的。

当被质疑地球地理没有发生过变化,John何以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地时,John通过类比普通人也记不清小时候居所四周的地貌环境得出“人无法回到家乡,因为家乡已经不在那儿了”。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赫拉克利特关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见解。

)        而当我们更细致的检查这个看似自圆其说的故事本身时,我们可以发现故事的内容都没有逃脱出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范畴。

本片很难说成是一部“科幻电影”,因为全篇唯一的创造性的事实就是John活了一万四千年这个前提,剩下的则都是通过人类在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方面掌握的知识来解释;甚至故事中最大的颠覆:关于基督耶稣以及基督教与佛教关系的另类解读,也不忘要从印度教和希腊神话已有的知识当中寻找论据。

稍有科学素养的人,就会发现编剧从零星的证据出发就“推导”出结论这一过程是多么的没有“科学依据”,也是有违科学的严谨的。

当我们考虑到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多么匮乏的时候,就不禁会觉得影片中的世界观过于狭隘,甚至要怀疑编剧的想象能力之匮乏了。

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往往会抱着一点预期,可以得到关于看待宇宙的另一种不同的见解,但是在本片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只是得到了一个个人色彩严重的、主观臆断的人类知识演义而已。

       整个故事(如果可以算作是故事的话)更类似是编剧关于个人的哲学思考和主观的价值取向的宣讲。

如果是其他类型电影,这一点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这种说教就难免招人反感。

影片开始的讨论即在为John这个旧石器时代人寻找生物学上的支持(旧石器时代的人和现在的人在解剖学上没有差异,也没有智商差异等等),这里暗示着作者是相信进化论的;但是从后面John对于是否有神存在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John不相信任何已有的宗教理论,但是并不排斥可能有神存在。

没有得到科学上严格证明的进化论以及无法进行科学证明的神学,同等地作为解释这个世界的“可能性的”理论,编剧没能说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

在这一方面,编剧的判断是个人色彩浓厚的,甚至是武断的。

从编剧对于赫拉克利特早期辩证法理论以及进化论的引用中,我们不难想象编剧自己可能是略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自由主义者。

但是编剧没有说服力地灌输个人信仰,就容易引起任何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的怀疑和反感。

       影片中最重要的理论颠覆,即关于基督教理论的“演义”,更是充满了个人色彩。

影片的编剧JeromeBixby自己很可能就是一名佛教徒(虽然我没有查到他明确的信仰,但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比如他写过一部叫做<禅>的小说),所以他一整套关于基督教教义起源自佛教教义、耶稣本人就是佛教徒(就是片中的原始人John)这样的解说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这个理论也不是编剧的原创,但我们可以想象编剧本人就认为佛教作为解释世界的手段更为高级和玄妙,于是简单粗暴的将佛教凌驾于基督教之上,以为撼动了西方文明的基石。

但有意思的是,佛教教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神论的(释迦牟尼从来都没有说他是神或者神的儿子,实际上我们知道他就是一个人类的儿子,而且还曾娶妻生子。

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佛,这本身就使佛与一神教的神不同了),而且佛教的教义并没办法解释宇宙的起源,禅宗的关于世间万物的思考充满了辩证……这些理论和John本人——我们可以想象就是编剧本人——的信仰非常相近。

编剧甚至直接忽略了基督教出现之前数百年古希腊哲学直至斯多葛派的思想与基督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直接将基督教的神学与东方的佛教(编剧信仰的佛教恐怕还是后世传入中国后被改良了的)等同在一起,稍有西方哲学史知识的人,都要禁不住嘲笑编剧的幼稚可笑吧。

       于是看完影片,如果那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头脑还没有被片中掉书袋似的专业词语搞懵的话,也很难获得类似看完《2001太空漫游》等电影之后的关于宇宙观上的震撼,而更像是听了一场并不吸引人的演讲。

 5 ) 浪费

这片特别奇怪。

演员,点子,拍的都过关。

可是这帮教授完全讲不出一点看上去不像通识教育的东西。

我是不讨厌清谈片,况且这个topic也超赞。

如何证明眼前这个男人确实活了14000岁。

观影过程和后劲也挺足。

感觉也很美好。

唯独内容太糟糕了。

一开始铺好的梵高那座桥没用就扔了。

接下来就是很有《金枝》感觉的一些对话,不过是弱化版的。

神学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涉及。

那个最终trick也是个我看过三四年的陈年旧物。

他的反向版本也听过很久了。

生物学胖子的话相比起来最有意思。

俄国老太相当的萌。

 6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结构什么的有一种模仿12怒汉的感觉,但其实内涵相差太远- 很多评论都说这是什么07年最强科幻电影,引发人们对于历史,生命,宗教等等的思考......很遗憾,我不认为这么一个满身都是破绽的东西能够起到如此作用。

- 所谓科幻电影,许多的模式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发挥想象与文学创作,或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或体现对科学的担忧,根据导演的思想不一而足。

- 所谓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正因为立足已有的科学知识,电影才更加富有真实性,才更容易使人产生代入感,才更能使人跟着导演的目的思想进行思考和评论而不是纠结于电影本身。

- 历史虽然任人打扮,但她好歹是个萝莉而不是正太,史学家对三国可以有一千种解法,但我的先祖肯定不是棒子。

- 不立足于科学的科幻,那不叫科幻。

为什么你没见过以永动机为题材的科幻电影?

因为永动机已经被牛三定律所彻底证伪。

如果真要有,那不叫科幻电影,那叫奇幻电影:指环王你不是看得很起劲么,没人会追究它的科学性。

- 但是你既然着力于科幻,那么请你有那么一点科学性,你以思辨为看点,那么请你有那么一点逻辑性。

在我眼里,整部片子浑身都是破绽,哈佛教授的头衔不是电影设定了就是的,台词摆在那里,逻辑性如此欠缺,恐难当此重任。

没干货难以服众,上菜。

=======================================- 主角声称他来自X万年前,我先不管他是怎么活下来的,我先问一句:亲,您怎么长得跟现代人一个鸟样?

上高中的时候,大家见过什么周口店山顶洞人等等原始人的头骨和模拟图吧?

那种身高堪比武大的类人猿怎么变得跟现代人毫无分别了呢?

当然答案有好多,比如他体内细胞随着时日变迁新陈代谢适应了周围环境使得形体逐渐趋向于现代人啊什么的,行。

我不纠结这个。

- 我随手翻了一篇影评,说他自称是从14000年之前来的。

好,大家既然看到了我这个影评,一定开着网页吧?

咱新建个标签,百度一下【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

我按照某个知道里的回答,按照12年的数据,把自杀的20万人给剔除了,再进行一个最保守的估计:200万人。

用它除以总人口数,得出概率,再乘以14000.亲,你们看,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如果按照现有科技水平,有个人经历了14000年的岁月,他意外死亡的概率是多少?

21.53%!

算你20%好了,1/5概率。

这是医疗食物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

不要说古代那种环境,就说新中国成立,死了多少人?

你说你从远古一路活到现在,我告诉你,在数学上把有着极低概率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没有错,你是从14000年前活到现在这就是个不可能事件,小学数学直接送你进坟堆。

当然,有数学好的同学肯定要吐槽我这概率计算的方式不对,1/5概率只是他活到第14000年时暴毙的概率,在此之前每一年的阵亡概率肯定要依次降低。

但是我说亲,这只是个大概的估算,让大家有个数字上的概念,更何况古代的死亡概率,哪里是200万除以13亿如此之低?

不管怎么说,除非主角有僵尸的能力,不被爆头就不会死,不然小学数学计算就已经将命题证伪,已经没有机会扯到什么基因的有的没的。

========================================- 因为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不苛求导演圆谎,我只想听听在这样的设定下你要表达什么。

所以关于主角身份的真实性我先直接略过,我们看下整部电影是怎么讲的。

- 只可惜,最终表现让我大失所望。

前半段正如片中一些角色所讲的,【主角你所讲的东西都是教科书里面的,是人所熟知的】,换言之,【没有干货】。

你看导演怎么回答的?

【无法证伪,且听他讲】。

- 当时我想:我他喵都不管你是不是从14000年前来的了,还管你讲的东西什么真不真?

剧情敢进展快些给我点干货么?

- 以上是我当时的吐槽,不必在意。

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对主角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我这里要说一句:- 如果是你面对主角并假装他是合理的,那你有何想法和选择?

- 不外乎下面几种:1.拉实验室整个彻底研究了2.他是隐患,干掉他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4.。。。。

总的来说,跟你见到一个有钱人的反应是一样的:1.寻求他成功的秘诀2.做掉米国财团头头,为穷人造福3.土豪我们做朋友吧4.。。。。

也就是说,其实你会做出如何反应,无论羡慕,嫉妒,仇恨,好奇,在你看过电影简介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数了,还需要导演安排数个角色来在电影里分别体现吗?

还需要浪费你两个小时吗?

- 不不不,这是剧情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之一,我在耐心地等待。

- 然后导演开始撸宗教了:从主角跟一个老太太的絮絮叨叨里跟随历史时间,最后揭秘主角就是耶稣。

不是某些影评说的很可能是,那就是。

- 于是我终于看到了一点干货:导演对耶稣的重生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耶稣就是一个街头卖大力丸的,会点奇门异术,通晓假死之法,用这个骗过了围观群众,加上自己乐善好施又粗通历法,当时就变成了教派头头。

我的话虽然难听,但导演他就这么个意思。

- 然后呢?

- 然后主角朋友各种不服,主角依然使用【无法证伪】这一挡箭牌,于是大家三观尽毁,情绪崩溃,内牛满面,五体投地。。。

- 然后某老头证实了主角的真实性。。。

- 然后主角带着女人走了,电影结束了。

- 你说这玩意能够【引人深思】?

能够让人思考【生命,历史,宗教】?

你TM在【逗我】。

写到这里,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

我仔细看过豆瓣满满的好评,却发现它们跟这部电影一样空虚。

【无法证伪则存真】这一思维逻辑来自美国司法体系,电影《十二怒汉》是对其完美的注解。

但这是牵扯到司法公平和嫌疑人性命的,陪审团审案时候所采用的一种模式,将其擅自应用,则是【不顾前提】,【偷换概念】。

大家可以自行举些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一逻辑的不合理性,比如说,你朋友跟你说,1.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2.当时你不在你妹身旁,你妹手机关机,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证伪3.所以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或者说你不能否认你妹正在去日本的飞机上4.你说你妹昨晚明明跟你说过要去面试5.然后你朋友说你不能否认你妹正在飞机上的可能性,所以你妹可能正在飞机上- 你说有没有道理?

以此类推,耶稣也可能是卖大力丸的,主角也可能是来自14000年前的了,不可能事件其实还是有概率出现的,只不过概率及其微小,这是数学定义,对不?

呵呵。

说要点,【不能证伪则存真】是在陪审团对罪犯进行【有罪】和【无罪】的时候使用的,换言之这个逻辑的默认前提是承认二元论(这个你不知道可以划词搜索,就是对于A,有B,则B和非B必有一真,很简单的),而具体到本片探讨的所有问题,难道二元论是适用的?

非黑即白?

难道证明一个命题必须用反证法,排除它的一切对立面?

那个关于数学家的笑话,说在此时看到的半个羊的颜色是黑色的那个,说的也是类似的问题。

搞清了这个问题,你还觉得这玩意深不可测?

拉扯吧,牛宝宝!

 7 ) 如何证明你活了XX年?

这个标题随着看管的年龄而修改,例如我就是,如何证明你活了27年?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非常好奇说服的过程。

说服一群大学教授相信有一个人活了14000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个好奇也伴随这看电影的每一分钟,可以说,里面的每一个问题我都会思考,这个好奇心让我真正觉得是参与了这次讨论,当然,只是以听者的身份,以我的认知程度来说,距离在场的各位教授不是一点半点。

看完之后我在想的问题就是,我如何证明我真得活了27年?

我说的一切历史,都可以认为是从书本上学到的;我所描述的任何确定事件都可以说是主观的想象。

就算我对很多客观时间的描述都是精确的,也只能说明我的历史学的不错。

更不用说我对于很多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年代已经无法记清了。

也就是说,当我面对标题问题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相信我真得活了27年,除非在场的人正好和我的经历有过交集,就像片尾那样。

上面是对于历史方面的验证,还有心理、考古、生物学、医学、宗教等等方面的验证,我相信我不能像主角那样的都可以给出答案。

那么结论就只有一个,我不能证明我真得活了27年。

除非去专业机构做物理上的检查。

当然,我相信众人也不能驳倒我,就像影片里所说,既然他不能让我们相信,而我们也无法驳倒他,那么信于不信其实就是一个辩证的问题,选择哪一种都是你的权利。

 8 ) 我们不过是生活在盒子里

the Man From Earth中提到一个“中国盒子”的概念,一种一个盒子套一个盒子再套着一个盒子……的盒子;有似于西方的复活节彩蛋。

但作者为什么不用复活节彩蛋代之呢?

从写故事的人把耶稣比作是西方的玄奘这点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东方文明的着迷。

另一方面,也许东方文明这个标签就如星海之于天文学家,对于西方人来说它本身就是神秘的代名词。

我不能去揣测是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但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客厅一间房子之中——而房子本身其实也不过是个盒子。

所有推进情节进展的不过是无数的对话。

声音。

关在盒子里的声音。

这能让我们想到什么?

我们的躯壳以及被囚禁在我们身体中意识(灵魂)。

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如果能做到我们的物理躯壳永远不腐烂,我们——或者说我们的灵魂、思维或是精神就能不朽?

先不去考虑这一个层面,我们来看一下另一个事实:进化论的三大经典证据之一的胚胎发育重演律。

我们在子宫中的成长,这个过程被称作是物种进化的微缩模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德国人类胚胎学家布莱赫施密特(Erich Blechschmidt)当年的一个骗局。

我们先不去管进化论是否是真理,胚胎发育重演律是否是骗局。

我们就先当它们是真的。

那么,我在想,既然我们所有人在出生这个点之前存在一个进化的过程;那么,如果真的有一个古猿一直活到现在,活了一万四千多年,那么,他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否也存在着进化呢,出生这个点之后的进化?

肯定是存在着变化(进化)的。

但一定不是那么的明显。

于是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在一个盒子(容器)中进化,进化的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呢?

越脆弱的东西越被限制了了时间和空间的东西,它们看上去往往却越高级,越代表着文明。

比如说电脑,和生活在电脑中的那些软件。

事实上,有时我并不是很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有时候我更相信一个进化的过程其实上就像是玩游戏过程中的升级,时候到了,必定会从一个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

我觉得进化的外部意志(而不是环境、物质)干预学说比达尔文进化论更可信一点,如果我们把电脑的操作系统比作是种生物,从dos到win95惯常win nt惯常win xp到vista,或一个apple的分支——假设这些操作系统存在在某种意识的,而且它们并不知道我们人类的存在,那么他们肯定是认为是他们自己在进化——但事实上是人类在帮他们升级。

所以,说回到我们人类自己身上,说不定也存在这种情况。

谁说神就一定不存在呢。

这只是一种概念类比,我想说的是电脑,或者硬盘只是一个盒子(容器),操作系统是种软件; 而我们可以想象成这个地球、整个宇宙也只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就是那软件; 如果再把这个概念细化到极致的话,可以得到,我们的身体只不过是个盒子(容器),而我们的意识(灵魂)是种软件。

   就像各种物质的组成从沙子直到星海,所有的东西都是包容和被包容的。

也许,这个盒子里的意识不能对自己身体的改变作出解释,就像生活在平面世界的人不能感知生活在立体三维世界中的人,也不能了解后者对前者在本质上的干预。

但如果有这么一个平面的人,他可以从一个立方体六个面中的一个面生活到另一个面,那他肯定能改变很多东西——即使不能改变自己的本质。

你可以对这个盒子里的其他意识进行引导改变的。

只要具有足够多的时间。

时间就像是个放大镜,就像是酒精,浸淫着所有人的意识,让我们认为它是对的它是错的它是需要虔诚的它受到了猥亵……所有的事实真相追溯到起源也许都不过是只古猿,因为我们都不过是种生活在盒子里的生物。

(文/len calvin)PS.因为《世纪末的魔术师》给人印象太深刻了,所以一直把沙俄皇家的复活节彩蛋代之俄罗斯套娃,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了……

 9 ) 编剧一思考,学者就发笑

有趣的电影。

开头尚好,铺垫的步调清楚,越到后来就越失望。

人间不乏长生不老的幻想,这个主题可深可浅,这个电影把场景设计在一伙学者之间,知识性的悬疑趣味是独到的地方,然而导演实在是无法往深里驾驭这个题材——拷问无法持续太久,之后就是失语乃至异想天开了。

没有历史观的人想象长命的状态,似乎必然得经历那些大时刻,做witness,殊不知那正是构思拙劣的表现,整个思路似乎是拉长了几万倍的《阿甘正传》,只不过全依赖人物煞有介事的口述,其沉闷可想而知。

最失败的地方当然还是人性,一群高智商的学者面对一个长命的人,出于本能的质疑进行盘诘,没几招尽信其言也倒罢了,进而沮丧,进而动摇世界观——这是学者还是一般灾难片里等待大人物搭救的妇孺?

当然,和好莱坞电影中一贯拯救全体的“大他者”不同的是,这次这个“他”是拯救不了别人的,所以那种居高临下让人崩溃。

然而学者除了知识懂的多一点之外,脆弱猥琐比之市井小人犹有过之,没有丝毫知天命的样子!

至于主角,活了1万多岁,算成精了,他魅力何在?

呈现某种幻想是电影的动机,进而试图做出某种道德或者思辨的解答,这就有点自不量力,面对超越我们理解力的寿命,难道我们就会质疑整个生命乃至文化史的价值?

即使这人宣称历史都是由他制造的。

构成人类文化史的,却远不只是那些标志性的事件或者某个时刻。

人类历史的积淀,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设计一个贯穿人类历史的角色,参与和旁观所有历史的进程,这需要多少巧妙的设计?

虚无和厚重之间,微妙得很,没有大的文化史观,这电影是绝对做不好的。

所以,还不如像peter jackson式的多些奇幻搞怪更能卖票房。

当然投资者看中的是一个小房间内唠叨的低成本。

但是,低成本真的就那么好玩么?

一个人坐着讲故事,你以为啊!

 10 ) 那种无奈挥之不去

如果一个你认识了10年的人,某一天他突然声称自己已经活了14000年,他见证了气候的冷暖和地质的变迁,他曾经以猎杀驯鹿和猛犸为生,他曾经在两河流域跟汉谟拉比时期的巴比伦人混过,还曾经作为腓尼基人航行于地中海,哥伦布当过他的船长,梵高、特纳、塞尚、毕加索跟他以朋友相称,他亲耳聆听释迦牟尼的教诲,他以耶稣的名义指认《圣经》里那些他不曾说过的话······好了,就当这个人真实存在而且此时就在你身边,说说你的感受吧,信还是不信?

反正我不信。

但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就把这一切变成了银幕上的真实,一个拥有10个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在准备离开他的单位另谋生活的时候,他向前来送别的同事表白了自己的身份,而他那些身为宗教、生物、医学、历史、心里、地质、精神病学等学科教授的同事们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竟然来自史前,于是,一场极其精彩的建立在科学与自然常识基础之上的、充满思辨意味的对话展开了······豆瓣把这部电影贴上了“科幻”标签,而实际上,影片从头到尾都没出现过一个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科幻”画面。

他们就一直呆在一幢有着炉火、老式沙发和威士忌的林间小屋里不停地从自己的专业立场发出质疑,然后由那个史前人给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答案。

在看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想,如果Oldman(史前人)在描述自己140个世纪的漫长生命时,导演要是能同时将那些时代还原,让Oldman身处仿真环境之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看体验,果真如此,这部电影是不是就成科幻史诗大片了?

当然,尽管电影结构简单得令人发指,但是简单有简单的力量,那些困扰人类的诸如生死、灵魂、宗教、轮回等永恒谜题在这种简单的表现手法中显得更加深刻和虚幻,以致令人有茫然之感。

假如有“后科幻”这种电影类型,那么《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最合适不过。

影片中,Oldman在回答问题时说过这样一段话:You can`t go hom again,Because it isn`t there anymore.中文字幕组的翻译为:家乡是回不去的,因为已经不存在了。

我觉得这段话也许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们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和证明人类最初留下的痕迹,但是我们所发现的其实并不是原来的样子,只不过是人类的自以为是罢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打个比方,如果电影院里同时放映《谍影重重》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我想我首先会选择前者。

但它的确值得一看,而且看了你就会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跟随里面的人物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最有趣的是,看这部电影就像进行一场人机测验,你可以捎带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梳理一遍。

无关品味和思考,如果你有时间又正好无聊,不妨Down下来瞅瞅。

再说一句,影片结尾的那一幕比较彪悍,当质疑阵营中发力最猛的精神病学教授威尔发现Oldman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因而精神崩溃一命呜呼时,整个电影因此陷入了一种无尽的迷茫之中,那种无奈挥之不去。

有人说这个情节设计得有些牵强,我却觉得这是编剧或者是原作者的骄傲。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短评

给我爸多买两瓶啤酒,他能说的更好些

8分钟前
  • 今天是丸子
  • 较差

早年看了个开头就被剧透光了,最近翻出来又看了一遍,剧本确实不错。只不过呢,作为以前学分子生物学的,只觉得与其坐那儿空谈,不如赶紧研究研究这位朋友的端粒酶调控通道,才是正经事啊!

13分钟前
  • 力荐

为什么评价那么高?几个人围着沙发喋喋不休,沉闷死我了

17分钟前
  • 百里西木
  • 较差

几个沙发且无特效的低成本电影,很厉害。以“如果 你的同时活了1.4w年,你怎么看待他?”为故事的引子把各位看官按在椅子上。故事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就是John 通过围炉夜话的形式击败了几个博生用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型:你们的认知都建立偶然上,茫茫宇宙人类只是沧海一粟,所谓的真理都是规律,我劝你们搞学术的不要那么认真。这部电影本想打4星,但是还是给了3星。导演没有必要通过心理学家的死表示出来他对于cave man的看法,太突兀。还有这部电影应该定位为一部悬疑片。

20分钟前
  • 深林大怪
  • 还行

通篇都是人物对白太单一了! 时不时的以为会以画面形式表现男主的回忆,直到结尾的时候才死心原来只是对白。整部说男主是洞穴人还觉得这可以是个科幻片或者纯属虚构神马的,但说道男主就是人们口头上一直在说的Jesus。。太不可思议了。

24分钟前
  • crystal
  • 还行

还记得当年影院看达芬奇密码的时候,被久远年代前的血雨腥风绕得晕晕乎乎,对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回却只有被忽悠的感觉。前半部像Jonny walker的广告片(氛围都和它的基调一致),而说白了就是一部低成本制作,全篇对白,行进艰难的片子。约翰为什么要对眼前的这些人摊牌,看起来他们并

25分钟前
  • 雅哈哈
  • 还行

点都说不服我

28分钟前
  • ❤sissy❤
  • 较差

博尔赫斯《永生》。

29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活脱脱一个电影版的燃烧的法庭,最后连编故事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了。

32分钟前
  • 神枪沙子龙
  • 还行

太坑人了……

36分钟前
  • 迷路的胡桃
  • 较差

应该是来源于一场头脑风暴;虽不能自圆其说,但也有惊艳之处。和菜头推荐。

38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还行

同事推荐期望颇高,看完失望:我认为John的故事并非无法否定/查证的- 不留疤痕+装死技巧演绎一次不就知晓了?最后RichardRiehle的死让我对John产生厌恶感- 若John是基督则他知道RR是自己儿子,明知他心脏不好但为证明自己正确导致他病发而死很不该;若John不是基督那么玩弄同事隐私导致病发而死更不该

41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还行

价值层面:如果科幻真的可以实质性的提升人伦价值,那对于情形的展示应该是必要的,而假如后者一直都在一种既定高度上,那物质载体客观存在说明,科幻就不是在提升价值,而是在揭示真理,这种电影定位无疑是可笑的;文本层面,自称耶稣本身却不可被证伪,这种失误让故事不是充满了不能解读的魅力,而是根本都站不住脚。

46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很差

好简单的场景,好少的演员,好巅覆的电影。不确定自己看懂了。

49分钟前
  • 一味愚
  • 还行

究竟是科幻不是我的菜 还是 这种科幻不是我的菜。。。

52分钟前
  • celestebook
  • 还行

如何节约成本。其实不是什么特别好的片但当时似乎已经是个人年度第三了。唉呵呵,比较有思考价值。导演一般般,编剧的确牛逼。/8.2/

5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这部电影到底想说什么?平淡的像白开水啊!思考什么啊?我又不信耶稣。没有什么震撼,也没有觉得哪里好的。到底要思考什么,这电影能拿5星为什么啊?连一般也算不上吧!它完完全全不是我对科幻电影的定义,哪里精彩了?

58分钟前
  • 诡谲
  • 较差

#062#当年是怎么暴殄天物把这部电影囫囵着看一半就删掉的?重看,耶稣重现人间的大胆实验,竟将人类的科学、历史与信仰推至岌岌可危行将崩溃的境地。究竟人类千百年来在追逐什么?一个人身上凝缩着人类生生不息的进化历程,背负着全人类永恒的终极问题,继续活下去,去寻找答案。

59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10000美元成本的NB科幻影片!

1小时前
  • 汪金卫
  • 力荐

幸好这个故事发生在相信奇迹的,别的世界。

1小时前
  • 露水十一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