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

Elegy,禁欲,Elegy: Dying Animal

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本·金斯利,丹尼斯·霍珀,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彼得·萨斯加德,黛布拉·哈里,查理·罗斯,安东尼奥·库普,米歇尔·哈里逊,桑娅·本妮特,艾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挽歌》剧照

挽歌 剧照 NO.1挽歌 剧照 NO.2挽歌 剧照 NO.3挽歌 剧照 NO.4挽歌 剧照 NO.5挽歌 剧照 NO.6挽歌 剧照 NO.13挽歌 剧照 NO.14挽歌 剧照 NO.15挽歌 剧照 NO.16挽歌 剧照 NO.17挽歌 剧照 NO.18挽歌 剧照 NO.19挽歌 剧照 NO.20

《挽歌》剧情介绍

挽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过六旬的David(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是本地颇有声望的文化评论员,在电视节目上的谈笑风生让他魅力无穷。同时身为大学教授的他在课堂作业评分前从不与女学生乱搞以免被控性骚扰。David对感情自命不羁,现今生活的密友是20年前的女学生。不过自从他遇见24岁的Consuela(佩内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饰)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他热爱她的青春与肉体所象征的意义,她就像画里完美的身体一样。但是他不敢相信他能永远拥有她,他认为总有更年轻更优秀的男子把她带走。于是Consuela每次邀请他见她的亲人和朋友时David总是拒绝,拒绝进入她的生活。当Consuela表示十分希望他出席她的毕业礼,David答应了,但最后一刻的却步让Consuela伤心欲绝。她一走两年。两年内David面对了密友的伤心、老友的离世,当Consu...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球场外烈日灼心异形庇护所第二季吸血鬼侦探女猎手镇魂歌真实身份7个女律师新扎师妹2达人三十后备计划狮神决战潜梦追凶重返中世纪爱如落雨台湾往事普通人出柜好莱鸟鲜肉老师英式情爱守则非常小特工之时间大盗尘网曦光最后生还者第二季罪恶贵族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二季交换一生浪漫风格闪闪火花第一季少年江湖杀戮比率

《挽歌》长篇影评

 1 ) 挽歌vs迷失

不知道为什么,看《挽歌》的时候,脑海里一直闪回着《迷失东京》里的各个片段。

斯嘉丽•约翰逊对婚姻和伴侣的绝望;穿过东京街头的落寞;在寺庙里看着步入婚姻的异族人的迷惘;和老男人躺在一张床上聊到深夜的心灵释放;最后在酒店大堂从此各奔天涯的分别……当然,还有老男人对多年婚姻生活的倦怠和无奈,电话里乏善可陈的话题和没有温度的关心。

这一切,都让人压抑得揪心。

一段是新鲜的,一段是长跑的,同样是婚姻,也同样是绝望。

《迷失东京》的叙事是非常美非常诗意的。

镜头慢慢的、长长的,笼笼地收住了人心。

所有暗藏的情绪,都在那些长长镜头里微妙转换的表情中。

也正是那些慢到平静的镜头把叙事淡化到无,把心思展露得无遗。

但是,我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故事的背景会选择在东京,这个城市意象隐喻着什么吗?

还是只是出于视觉与角色的一种张力的需要。

东与西;古典与现代的一种比对冲击?

文化的冲突倒是跃然纸上的,从一开始,老男人进入东京,与工作人员见面后,就没有舒展开来过的眉头就可以窥见。

而斯嘉丽•约翰逊一次次在街头走过,用探寻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人与物,到寺庙里,她困惑地观赏着充满异域特色的婚姻,文化的撞击一览无余。

或许这仅仅是出于视觉的需要吧。

这是一个关于寂寞的故事或情绪。

相比较而言,《挽歌》的故事性要强很多。

叙事也没《迷失东京》那么平静、从容。

从音乐、场景、镜头就能感受到。

故事的开始,同样是一个老男人的出场,只是他的出场不是作为自我世界的“主我”,而是社会角色丛里的“客我”。

他在电视上侃侃而谈他的治学与理论,展览他的博学与幽默。

看起来志得意满。

穿着白衬衫的佩内洛普•克鲁兹出现在前排的座位上,轻易就捕获了他的眼光。

他以为这是跟以往的每一次猎艳经验相同的情形,不过是一个愚蠢的女生,冲着福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冲着文史哲冲着渊博风度优雅去的一次无知的献身,然后就风平浪静地成为了过去式。

甚至都不需要记得她们在床上的模样。

可是他不知道,这一次晃动了他的,不光是眼睛,包括了心。

真心。

他在晚宴上用惯常的恭维取悦她,用经典的艺术形象赞美她,不过是为了上床。

旁白叙述了他的目的。

很快,目的就达到了。

只是翻云覆雨间,他觉出她与别的女人的不同。

这不同,究竟是身体的不同,还是灵魂的不同呢?

我想他自己也是没有弄明白的。

只是,他认真了。

他和他的老朋友乔治一遍遍地谈论着这个女人。

乔治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告诉他,这和以往的“遭遇”没什么不同,而他坚持。

他没想到的是,她比他更认真了。

她要他参加她的家庭毕业典礼。

出席这一充满仪式感的聚会,就意味着一种单纯关系的终结,另一种世俗关系的开始。

显然,这是David所不愿意也不能承受的关系。

于是他选择了逃避,在她家的门外给她电话,用借口粉饰太平。

聪明如她,倔强如她,怎会不懂得这其中的进与退?

于是,主动消失了两年。

这两年里,老乔治死了。

我觉得,老乔治在死的时候,对妻子和对David的一吻,特别打动我,尤其是结合了之前那一段,经过了多年的纠结和不堪后,对婚姻的重新解读,让他对妻子的那一吻意味深长。

我也不是很明白乔治的死究竟是为了叙述什么。

或许是David在健身馆里不能再如从前那样威猛地挥动着的手臂,宣告着他生命中所有关于年轻,关于魅力,关于权威,关于梦想,哪怕仅仅是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尾巴的戛然而止吧。

他儿子的出现,和与他关于婚姻和婚外情的那一段争论,是全剧的一个小波浪。

可是那个男人的理论看似道貌岸然、冠冕堂皇,其实也是混乱不堪、毫无逻辑。

同样是混账理论。

高潮是在两年后,他们的重逢。

她带来乳腺癌的消息。

虽然这一桥段是有些老套,但我觉得它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

亮在她在沙发上躺下,以他们在初识时,他恭维她的那个经典艺术形象的姿势躺着,他用摄像机拍下了她最美的生命形态。

那一次,他们应该是没有上床的。

那一次,他是在对她的身体进行纯粹的审美,而不是欲望的消费。

手术结束后,他出现在她的病床前,深情地吻过她的嘴唇、额头、眼睛,极度极度温柔。

然后,挽歌响起。

镜头返回他们的一次海边旅行。

她挽着他的臂弯,长发在海风里飘飘洒洒。

然后他们的身影模糊、消失在镜头里。

我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种观点,大意是说:西方人用身体拯救灵魂,而东方人用灵魂拯救身体。

所以,在《巴黎最后的探戈》里,男女主角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做爱,来确证彼此的存在,释放和驱散内心的寂寞。

而东方的哲学里,却是把灵魂都托付给了对方后,才羞羞答答把身体视若神灵一样地奉献出来。

我觉得这一观点甚妙。

身体不过是承载灵魂的客体,甚至它可以脱离灵魂而存在,不过是个躯壳,它是我们存活在世的客观证明。

奉若神明不过是种愚蠢。

因此,对身体的消费,算不得是欲望的释放。

欲望来自于内心。

因此,还上升不到欲望层次。

只是在消费的过程中,如果能获得审美体验,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完满的了。

所以,我想David对佩内洛普•克鲁兹的体验,就是审美与消费的完美结合。

至于那该死的灵魂,还是交给万能的上帝吧。

师生恋不过是吸引眼光的一个噱头。

叙事的需要。

意义是相同的。

同样是关于孤独。

同样是关于绝望。

我想,这大概是两部电影在我的大脑里不停重叠的原因吧。

 2 ) 那一份融化了岁月的温情

很久没有这样一部电影。

这样吸引我。

从头看到尾。

一刻不停歇。

却又充满不舍。

因为太美。

所以不想这么快看到结尾。

可是又迫切想知道故事的发展。

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音乐。

对白。

人物。

情节。

大海。

那一望无际的宁静。

像那被凝聚着的情感在心底等待爆发。

亦舒说。

这个世界上。

原来不只存在黑与白。

还有介于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灰。

而爱情也是那样的吧。

爱与不爱。

其实究竟有答案吗。

彼此对爱情的定义究竟相同吗。

是为了什么要走到一起。

又是为了什么要让自己深陷。

Alex说。

没有谁是不能被代替的。

我们只是在贪恋那些感觉。

而你怀疑爱情吗。

它究竟存在过吗。

结尾的时候。

他们并肩走在大海边上。

是那么样宁静美好的画面。

他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过。

可是你能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吗。

而拥有这样的感觉。

在不在一起是否真正重要呢。

彼此吸引。

彼此怀疑。

彼此伤害。

彼此流泪。

彼此依恋。

他是那样地爱着她。

一个年老的男人爱上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一个教授爱上他的女学生。

他沉甸甸的男人味。

她说。

you are so charming.她骄傲美好的青春。

他说。

you have the most beautiful breasts i have ever seen. and you have a beautiful face.我看到了像大海一样平静深刻的感情。

他亲吻她的额头。

鼻尖。

唇边。

和眼角。

他拥抱她的时候双手围绕她的背脊。

手掌摊开来。

手指头轻轻用力。

那一份融化了岁月的温情。

她说。

you mean everything to me. i loved you. very much. very very much.他听她的电话录音。

一遍又一遍。

他没有走进她的生活。

她离开。

虽然她相信他是爱过她的。

她说。

after you, i never had a boyfriend who loved my body as much as you did.她那美丽的肉体。

停留在镜头前面。

和他们的记忆当中。

像青春会随年华流逝。

像爱情会被时间冲淡。

我们不论如何都抓不住什么。

爱情是一曲多么凄美的挽歌。

 3 ) 瞎扯淡

昨晚看过这个故事似乎想写些什么,可是换了好几个开头又关掉了编辑页面。

无钱无计划无热情无精力的长假第一天,百无聊懒,在床上看完了一本书才爬起来,12:43.打开豆瓣看到的第一个活动“手贱的翻一翻最让你虐心的短信/简讯”,还有点小期许地希望可以看到什么让自己羡慕妒忌的俗世爱,却满眼都是做作矫情生涩僵硬地狗血偶像剧。

于是我又想起昨天这个故事。

不要反问我不是不奢望真爱么,就是不奢望才会总想要驻足观赏。

我从来不介意做一个好故事的旁观者,用无与伦比的代入感给自己一样的纠结,往往能带来和惊悚恐怖片相媲美的心理刺激和吸引。

就像一个暑假在家看《笔仙》,冷气和蓝绿色的落地窗帘营造着4D观感,可就算再怎么害怕,不出三分钟还是得把台换回来。

那些爱情,再怎么窒息着我的咽喉,也还是吸引着我的眼球。

   一个是造诣颇高的美学评论家,早年离婚,有一个三十多岁事业有成至今恨之入骨的儿子和一个曾经是他学生的从不深谈的女强人性伴侣。

那个一见到他就变成了失败婚姻牺牲品的儿子从头到尾只说过一句用了大脑的话,他对他的父亲说:”你一生都在逃避人与人的关系对你的牵绊。

“这是对他前半生的精准总结,他评论话剧、歌剧、画作,一切艺术品和生活,努力保持着客观公允与一针见血,我猜他是思特里克兰德的信徒,这混蛋说:“女人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

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

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

爱情是一种疾病。

” 于是他奉为真理。

不过,对,不过,还有但是,生活总是充满转折。

这不过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他的缪斯他的明珠,一个微笑让他微风拂面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个眼神让他窘迫于自己的疲惫孤独老无所依。

他的诗人老友安慰他”来的晚总好过不来吧“!

可我相信他一定不这么觉得,一个声名赫赫的美学评论家受人敬仰的大学教授,他已年届花甲,狼狈不堪地又情难自禁地爱着他的学生,崇拜她的韶华,信奉她的胴体,从此缴械投降再不抵抗,一朝夕便换了信仰。

没有她的夜晚他变得畸形,抚摸自己,跟踪她到舞会,受到呵斥乖乖回家等电话,黑暗空旷中独坐想象她在接受哪一个年轻的爱抚,让嫉妒烧焦自己,让自卑毁掉爱情。

呵,这个研究美与艺术的的人,真想知道此刻他的舌头是否还能分得清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与健怡可乐。

这样似乎太落井下石,不过我还更加落井下石地断定:他们一定会分手。

果然,他们分手了,自卑作祟成功。

他拒绝每一次和她家人见面的机会,包括她的毕业舞会。

深红玫瑰墨绿西装,和他的爱情一起枯萎。

他夜夜失眠提笔无一字的时候,才明白他曾经亲爱的思特里克兰德真是因为拒绝寻找他的女神才最终落魄死在巴黎街头。

后来诗人老友和曾经的伴侣相继故去,他开始认识到自己还是一个幼稚的孩子,他渐渐地重新学会呼吸和睡觉,伤口愈合地好像一个正常人。

如果是现实,这样也就可以结束了。

有头有尾,合情合理。

像一个永恒公式,改变参数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俗世爱情故事。

好比闺蜜H白美萌乖,男友高但矬穷学习差,千里之外成天担心H被人拐走惶惶不可终日,电话必秒接短信必秒回每小时报告一次行踪恨不能在H身上装上监控录像GPS,终于成功被甩。

好比闺蜜Q小巧可爱但不够温柔,男友体贴温柔但不够帅气,这样的人设也算是郎才女貌地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位同学总觉得自己的女人是全天下最美的人人都欲分而食之,千里之外成天担心Q被人拐走惶惶不可终日,电话必秒接短信必秒回每小时报告一次行踪恨不能在H身上装上监控录像GPS,终于成功被甩。

毛主席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我才认识到不是说繁衍才是终极目标,只是爱到深处都想永久,而不确定性太可怕,贵重的东西总是要和危险的东西一样锁住,比如爱人和结婚证,比如囚犯和高墙铁网。

我再不敢小觑老百姓的智慧,有一个词自古流传至今深受打压仍金枪不倒:门当户对,其实是帮我们早早造好了一把温柔的锁,减少一方的惶恐和另一方的痛苦,有时未免不是个好主意。

可这毕竟是电影呀!

我们是来逃避现实的导演总该给我们一点惊喜。

女神回来了。

可怜的老人拿着听筒的手不住颤抖,说不出是刹那间老迈泻出还是情绪激动,他粗暴地用冷水洗过脸瞪着自己湿漉漉的皱纹。

伤口撕裂,血依旧鲜红。

她头发短得像个淘气的中学小男孩儿,她说一天剪一点这样当头发小时事便不觉得心疼。

看到这里我很激动地自觉代入想问她是不是要忘掉一个人一天忘一点儿就也不会心疼。

她说她得了乳腺癌两周后手术,他在她的怀里嚎啕大哭,为她将要破碎的美丽,更为她独自惶恐。

他啜泣,含着眼泪,吸着鼻涕,请她无论黑夜白昼随时告知自己的惶恐,他终于印证了自己的理论,不是他拥有了他的艺术品,是艺术品拥有了他,他六十多岁了,终于长大。

她请他拍下她的美好,没有带走就独自消失。

故事的最后当然是他们终于在一起。

但我不承认这是爱情的胜利。

完美不再完美,女神走下了殿堂,他们终于能够携手走进俗世的爱情,门当户对。

这狗娘养的爱情!

 4 ) 时光终将带走一切,我们只能轻轻唱起挽歌

影片是拍给这样一群人看的,他们敏感,偏执,追求完美,渴望永恒。

很不幸,我也是其中之一。

男主角内心中始终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渴望占有。

对感情他始终是充满恐惧的,害怕于不知哪天就会来到的结局。

于是索性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没有稳定的婚姻,频繁的更换伴侣,用流动的变化减轻对失去永恒的恐惧,直到她的出现。

而她是完美的化身,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年轻富有活力。

他渴望占有她的完美,又自惭于自己老去的身体,渴望与恐惧交织起了内心巨大无比的矛盾。

这个时侯的她是不能理解他的那种扭曲和挣扎的,于是他们分开了。

直到她的再次出现,同时也带来了病患的噩耗,美丽的身体将要不复存在,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一模一样的恐惧,就像他一直有过的那样。

她知道只有他才能欣赏她的完美,她只求在无情的手术刀来临之前他能用他的眼睛记录下她最后的完美。

两颗灵魂在此刻方才意识到了彼此的共鸣,只是这共鸣是以挽歌的形式,来悼念他们永远不会复返的美丽与永恒。

这是完美主义者的一曲挽歌,唱给无情的岁月,唱给所有我们曾死死拽住却终将被时光冲走的那些流逝的美丽和美好,平静却忧伤。

 5 ) 关于男女关系的上佳之作

这是一部关于男女关系的上佳之作。

也许你自以为情场免疫,甚至阅女无数,但如果佩内洛普·克鲁兹突然坐在对面,要和你认真的谈恋爱,你会手足无措吗?

这不是泡普通的小姑娘。

在我看来,气质举世无双的佩内洛普·克鲁兹是所有在世演员中最集异域风情、性感、神秘感与美丽于一体的,形成了一种魔力。

她不能用所谓“女神”来形容,而应如片中所说的,是一件“艺术品”,连西班牙口音都那样的撩人。

她完全担负得起这个角色,片中对她各角度全方位各种打扮发型全方位曝光,每一处都是致命吸引力,没有一处令人失望。

而本片也不是一个屌丝与女神的老套故事。

男主角是一个功成名就、侃侃而谈的教授兼艺术评论家,他甚至数不清自己把过的女学生,但从不深陷其中,他最“稳定”的关系也就是与旧日学生派翠西亚·克拉克森长达20年的炮仗友谊。

但他也不是乔治·克鲁尼或肖恩·康纳利这样越老越性感的钻石王老五,尽管品位高端、阅历丰富,岁月对他还是无情的。

对他来说,一般的女大学生不在话下,但佩内洛普·克鲁兹,还是年轻30岁的,突然出现在生活里,还是让他如同做梦一样。

本·金斯利非常适合并很好的诠释了这样一个在走下坡路的文艺女青年偶像的角色。

不得不赞美男女主角的选角是多么的贴切合适。

电影再以本·金斯利一方为线索,描绘他面对这段感情手足无措的心理和反应,他是真的沉醉其中,但不相信这样一件“艺术品”会长久的留在自己身边,老基友也不断的劝他长痛不如短痛,因而始终踟蹰不前。

个中细节把握得无比细腻准确,让我深有共鸣。

比如对方无比仰慕和赞美自己的才华,但从没赞美过自己的身体,也要纠结很久等等。

假如我也面对这样让自己无法相信的感情,我的心理活动也会恰如男主角一样。

印象中这是第一次有爱情片给我这样的体验。

如此在男女感情上的准确细腻把握,一看果然是女导演。

片中还有不少佳句,比如“男人在法克女人的时候,是在对世间所有不顺的疯狂报复。

”另外,在老炮友和“艺术品”之间的干净快速的剪辑,以及颇多经典配乐(比如佩内洛普·克鲁兹展现魅力的桥段中始终伴随着的女高音,本·金斯利郁闷弹钢琴弹的是巴赫的《G小调赋格曲》,还有一些疑似维瓦尔第和贝多芬的音乐),都让这位女导演驾驭下的电影更加精彩。

我正想看这样的纠结如何收场,不幸的是导演也没有好答案,于是被迫走向俗套,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不过如果有机会和佩内洛普·克鲁兹拍这么一片,我死也愿意。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挽歌》

同是菲利普·罗斯 Philip Roth的小说,同是尼古拉斯·迈耶 Nicholas Meyer改编。

同样的众多优秀的演员,同样是以老少恋为主线,同样也会有角色是否符合的疑虑。

但是《挽歌Elegy》因为比《人性污点The Human Stain》少了更多其它问题的涉入(比如种族),显得纯粹些,而本·金斯利和佩内洛普·克鲁兹比起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妮可·基德曼(一个太老、一个太冷)的组合显然有着更多的相互“性”的吸引,也激起不少火花。

特别是本·金斯利对于人物的刻画简直让人惊讶,从来没有将他和这样一个人物想象到一起。

不过就整部影片来说,虽然进展自然,但没有太多特别的感觉,因为这一类影片实在不少,而被誉为当代文学大师的菲利普·罗斯 Philip Roth的作品看来并不一定适合拍摄成电影,视听化的结果可能只是表皮化的展现。

2008-09-12

 7 ) 悲伤是因为代入感

我以前不知道有代入感这个说法,我知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知道“同一本书,每个人看过之后有不同的的理解,因为书中加入你的想法,有你的灵魂,10年后读这书又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因为你变了,你的思想变了。

”这些我知道,但我一直没听说过代入感这么个精确的概括性名词。

一部电影或是小说之所以让人感动(或是悲伤或是心潮澎湃或是让自己恨不得出了电影院就在马路上推开一辆疾驶的大卡车救下一位美女),并不是因为故事情节本身多么地打动人心,而是因为代入感——荧幕背后(小说的纸页背后)藏着一个……,不,不是导演或是作者,是你,藏着一个荧幕前的你。

当托纳托雷在讲述他小时候在天堂电影院里和爱佛特的故事的时候,他或许知道若干年之后会有一个你沉浸在他的电影中,但他并不知道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怎么样的理由陷入其中的。

事实上我是想起了小时候每年过完年开学前老家都会在晒谷场放的电影,刚好是开学的前一天,年初十一或是年初十,不多不少,几乎每年都这样,因为第二天要开学,妈妈不让看太迟,所以总没看完过,撅着嘴巴生气要死。

晒谷场后面是榨糖厂高高的烟囱,像《电影往事》或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里张艺谋说的那样,有时候等电影差点睡着,有时候在在荧幕的反面看,有时在荧幕上用手打狗和鸡的影子。

这些回忆小时候事情的感动是我在看《天堂电影院》时候的代入感——它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关于电影的一些在心里最深处的软软的东西。

你或者他,则可能有些不同,但总归托纳托雷会让你感动,以观众你自己的形式。

代入感是指在观影或者阅读或者听音乐的时候,把自己投入其中,成为主角——潜意识的你就这么做了,你总是会把电影里小说中的场景跟自己经历过的场景混同,那些电影中别人对主角说的话,主角对别人说的话,那些秋风落叶那些电闪雷鸣那些小河边的鸟语花香那些老房子里阳光照射下轻舞的飞尘,你都会觉得似曾相识——然后你感动了,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曾经的人生或者这就是我的故事可能的结局。

当然,我能记起最深刻的一次代入感是7岁时候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哭得稀里哗啦,边上阿姨大伯耻笑,我是以为那个妈妈走了,在雨中淋得可怜兮兮的孩子是我。

今天看这部《ELEGY》也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因为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所以我也悲伤了起来。

60岁文学教授大卫爱上24岁的学生康斯薇拉。

24岁的康斯薇拉除了爱60岁的文学教授大卫不爱别人。

这就是这个故事。

大卫给康斯薇拉看戈雅的《着衣的玛哈》而不是《裸体的玛哈》,给佩内洛普·克鲁兹这位西班牙美女演的康斯薇拉看18世纪末另一位西班牙美女的的眼睛,说,像。

我难以确定的是导演是否一开头就暗示大卫爱的是康斯薇拉的眼睛,真正的爱她,而不只是她曼妙的胴体。

大卫和康斯薇拉在海滩上露宿。

清晨,在海风中,给康斯薇拉拍惺忪朦胧的睡眼。

一切都说明着大卫爱她。

但电影给人以代入感的是大卫愈来愈强烈的“不合适”感——一件美好的事物,你没办法去把握它的时候那种“不适合我”的糟糕的感觉。

准确而言,是“难以把握”,因为别人会觉得不合适所以“难以把握”。

大卫觉得康斯薇拉会爱上另一个比他年轻的男人。

那种深爱却预感要失去的悲凉心情站在人头攒动的街头的时候便会油然而生。

有天晚上,我在回杭州的高速公路上看着向后飞驰的昏黄路灯的时候,还有天晚上,走在高架桥下的人行道上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

所以,大卫不敢去参加康斯薇拉的家庭聚会,所以大卫觉得自己断了这个关系好了。

可是大卫错了。

两年后,剪成了短发的康斯薇拉来到大卫家,告诉他她得了乳腺癌,告诉他她一直没有爱过别的男人。

康斯薇拉缓缓脱去衣服,让大卫拍《裸体的玛哈》,以告诉他她爱他。

拍的时候康斯薇拉的眼睛还是跟玛哈一样漂亮,但却有些不同,因为那是一双悲伤的泪眼。

在动完手术的病房里,康斯维拉说,“10年后读同一本书又会有不同感觉”,那是他们第一次认识大卫给他们上课时候说的话。

大卫说,我在这里,在你身边。

可是外面,雨在淅淅沥沥下,在窗玻璃上写下一句句悲伤的句子。

虽然窗前的百合花开得正好。

 8 ) 爱,原来可以是真的

扔一句很装的话在前面:任何文本的读解过程,都是作者与读者的潜在对话。

文学之所以吸引人,在于读者总在他人的文本中不断地投入自己——感情、思想、经验与教训——调出与众不同的味道。

我一厢情愿,以为好的文学是那种具有挑战性的文学,挑战读者的道德底线,挑战读者的想象力,或者挑战读者的世故偏见。

重要的是,这个挑战,往往是按照叙事顺序进行的,不知从哪一瞬间开始,陷阱已经设好,而你浑然不觉地着了道,最后的恍然或感动的一刹那,就该是“意义”所在了。

这个电影一开始,先交代大卫的身份:在电视访谈节目里侃侃而谈的学者,谈的话题也很有暗示性,清教传统的压迫与60年代的反叛。

然后,镜头掠过暮色中的曼哈顿,进入大卫的房间,很宽敞,很有品味的布置,餐桌、钢琴、沙发,中产阶级的大房子。

窗外有雨,看得见大卫的背影,略微有些落寞。

旁白说到老年问题,说到还不老的心——大卫,花甲之年了。

下一组镜头是哥伦比亚大学,他在黑板上大字写下罗兰•巴特,穿白衬衣的24岁的美丽的康斯薇拉进来,坐在了第一排……看看DVD机器的显示时间,3分58秒,任谁都知道了,这个电影是关于“忘年师生恋”的。

提到师生恋,都熟。

幼稚园小朋友喜欢漂亮阿姨、女中学生暗恋男体育教师的那种不算,说的是“谢尔瑞斯”的。

比如阿贝拉尔与爱洛依丝,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罗丹与克洛黛尔,鲁迅与许广平,沈从文与张兆和,毛泽东在延安的讲台上挥着手,下面显眼处坐着眼巴巴的江青……其实不用扯得那么远,我身边案例就多了去了,嘟嘟他爹玉树临风那会儿,如果不是有如花似玉的嘟嘟他妈傍在身边,指不定收了多少情书整出多少幺蛾子呢,好悬哪。

还有一位同窗的老公乃名校博导、青年才俊,即便拖鞋短裤腮边带着粉笔灰做济公状,也被半打女研究生“勾引”了,说起来他还一脸无辜。

最拍案惊奇的是我认识的某老老师,一二三,连着娶了三个女学生,他的年龄是日益增大,老婆的年龄倒一个比一个年轻起来,弟子们羡煞——虽然他们还要硬着头皮叫“师母”的。

没错,我对名人的师生恋还算同情,可是对于身边的,多少还是有成见。

我脑海里一边放着自家小电影,一边把电影继续看下去。

老实说,大卫的“爱情资本”雄厚。

他身体状况良好,能打凌厉的壁球。

有个每月来一次的情人,本乃20年前的女学生,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也是能从侧面给大卫加分的。

大卫勾引人的手段看起来太眼熟,是个文科教授都会的吧,出口成章的文学经典,偶尔弹弹的钢琴,福柯分析过的《宫娥》不妨再显派一遍,做访谈节目的时候也不妨显显。

我大笑。

手段蛮灵,他和康斯薇拉很快上了床。

嗯,床上戏我不很感冒,虽然佩内洛普•克鲁兹的身材很是惹火。

我关心的是:他图她什么显而易见,而她呢?

见得太多了,男老师博学睿智,职业美化了他们,正人君子是吸引力,落拓不羁也是风格。

都说有权的男人招人爱,男老师的权力是知识转换来的权力,像蓝个英英的杀蚊灯,专杀那些不喜阿堵物自投罗网还标榜不俗的女生。

等到你真的嫁了,你会发现他这个灯可是没灭,还会有大量的女生冲着巴特福柯委拉斯凯兹柯扑来的。

嗯,我见得太多了。

看来大卫也心里有数。

从理智出发,他想断掉这段感情,可是哪里有那么容易,既然是老房子着火。

往长远想想,总有一天,会有更年轻更优秀的男子把她带走的,所以,还需把握现在。

他要从她的青春里偷来一段点缀自己的孤独晚景,她的笑颜在定影液里凝固,凝固住的是这私密红灯照着的饱满时光。

因为叙事视角是在大卫这里,受视角限制,我们不知道康斯薇拉到底怎么想。

她好像很简单,可是,真的简单么?

如果她只是在教授这里短暂停留,当一只花蝴蝶,倒是符合世俗期待。

不过,她看起来不是逢场作戏的,康斯薇拉认真了,她邀请她出席各种重要的PARTY,她的生日的,还有圣诞节的。

大家都知道如果出席这个PARTY意味着什么。

不,她不图他的财产什么的,说起来她家也是有身份的,从古巴流亡出来的富豪吧,纽约有着大豪宅。

她任性地一团火热地想邀请他进入她的生活,这一次,很郑重地邀请他去参加她的家庭毕业PARTY。

大卫,经历了好几次婚姻的、60年代狂野过的、从来不把婚姻责任放在心上的老男人,他怎么会“上这个当”?

不想自己陷住自己,不想耽误康斯薇拉,在他的想像里,如果他出席了PARTY,她的亲属们会投来那种怪异的眼神,仿佛在说“老牛吃嫩草”。

他受不了。

于是,在再次失约之后,他接到了康斯薇拉的“判决”:不要再给她打电话了。

OVER。

他大病一场。

余下的两年里,朋友死了,老恋人伤心了,老式墨水笔写字还是刷刷有声的,可是壁球有些打不动了。

真正的高潮,那个设计了我等的陷阱,是在康斯薇拉重新出现的时候。

她剪了短发,朴素,忧郁。

她说她两年里没有找男朋友,现在发现了乳癌,要做深切手术了,特地来找他拍套照片。

在沙发上,她缓缓揭开衣衫,摆出戈雅笔下那个玛哈的姿势。

大卫在结识她之初就指出她的眼睛活像玛哈。

玛哈,西班牙语里是“俏女郎”的意思。

康斯薇拉不仅俊俏,她还深情。

就是那么简单纯洁的、什么也不图的、遗忘了年龄的爱情。

女学生不在乎世俗观念,从灵魂到肉体,一门心思的爱着。

倒是这个标榜不羁的教授,掉进了自掘的陷阱。

终于,到了唱挽歌的时候了。

大卫抱住病榻上的康斯薇拉。

镜头转回当年,在海边,她的头发还长,他还没这么老,他后悔了吗?

是我后悔了,从什么时候我不再相信康斯薇拉般的爱情,从什么时候我把忘年师生恋视为一场笑剧。

爱,原来可以是真的。

 9 ) 我爱你可你太完美

那时年少,喜欢一个女生,喜欢地神魂颠倒七荤八素,很不得每天都能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笑容,片刻没有她的消息也会觉得这个世界如临大敌。

现在想来她并不美丽,身材微胖身高略低,可那时的我每时每刻都渴望着她还给她写诗。

就简单牵过两次手,其余什么也没做。

不是来不及,而是想不到。

感觉感情不容许其余东西的玷污更何况我不想表现得想要的太多,给予的太少。

那时我的爱,卑微如同戈壁小河,执意用生命去灌溉整个沙漠。

作为一个2B青年,我所想到的是我绝对配不上那个姑娘。

我恶意揣测真心期待一心一意地设想,设想这个姑娘出现点什么灾难比如车祸,那样我就能顺理成章地与她平起平坐,甚至还想过照顾她一生。

多么像david面对Consuela时的心情,因为自己的年老而精神不举,因为情人的美丽而自信早泄,直到Consuela割掉乳房才重振雄风,以救世主的姿态拥抱早想拥有的爱情。

现在的我早不是这样了。

现在我面对一个姑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哪一天我出现点什么灾难比如车祸,那么这个姑娘会不会因嫌弃而将我抛弃。

其次我还会想到她会不会身体不好有慢性病或者家族遗传病那样我就可能得不偿失:难道还要我照顾你一辈子?

看上去我面对姑娘自信多了,不必再想象人家缺个胳膊少个腿我才能配得上人家了。

真相是我面对姑娘没有自信了,不再感觉爱一个人时天地都为之动容时间都为之停摆,我能以一己之力给她幸福直到永远了。

这是为什么?

妈妈告诉我,认真过人生,永远不要追问它的意义。

追问人生的意义这件事本身没有意义。

很多问题都属于这个追问的范畴,比如追问这份改变的感觉和真相。

可我忍不住。

这就是悲哀。

为这份悲哀,奏一曲快乐的挽歌。

elegy,music!

 10 ) 情欲挽歌

记得Bette Davisshuog,年老不意味着胆小。

但是托尔斯泰也说过,男人一生最大的惊奇就是年华老去。

年老悄悄地到来,然后你会问自己,就像我问我自己,为何老男人不能扮演他真实的年纪?

对我来说,要怎样才能持续的、在人生的喜剧中参与肉欲的部分?

因为,在我脑中,我完全没变。

     ——大卫          第58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之一《挽歌》(《Elegy》), 改编自美国普利兹奖得主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作品《Dying Animal》。

故事讲述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大卫,同时也是纽约著名的文化评论家,遇上24岁青春正盛的女学生康苏拉,两人所引发出的不伦之恋。

         正如开场大卫的独白,为何老男人不能扮演他真实的年纪?

年逾六十的大卫适时地避开被指责为“性骚扰”的师生恋,往往等待学生毕业后再与之约会。

他结过婚,有个不惑之年的当医生的儿子,仍旧如年轻人一样,频繁更换性对象,沉溺于情欲之中。

直到他遇到康苏拉。

面对年轻的爱人,大卫总是患得患失,担忧她哪天爱上另一个年轻的男人,追究她过去的年轻男友的癖好。

此时的大卫,已经迷失了自己,改变了仅为满足肉欲的初衷,爱,逐渐衍生出捆绑自身和爱人的占有欲;而对情人卡罗琳而言,他们之间有的是pure sex,但当卡罗琳发现大卫家中有卫生棉条时,却暴怒不已。

情欲同时包含着占有欲。

于是,情欲不再纯粹。

     说到底,皆因占有欲的萌生。

但即使如愿占有了,又能如何?

其中一个段落,大卫对刚出新书的女作家进行访谈:    ——买下这些画作的人,他们以为他们拥有了画;但实际上,是画作拥有了他们。

    ——他们被赋予生命,被允许典藏自己;他们在某段时间里成为保管人,可以自由地欣赏它,想要的时候可以敬奉它。

    ——理论上你也可以买下金字塔。

    ——我懂。

但是有一天,金字塔还是在那边,而你……    ——将会跟法老王一样。

     你可以占有某些事物,以生命的长度。

但生命的长度相比起时间的永恒,简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瞬。

当我们都已化为灰烬,占有的事物才是永垂不朽。

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沾沾自喜中搞混了主客体。

岂料,在茫茫的时间中竟也抓不住一粒星尘。

     影片最后的大组合段,因为大卫不参加自己毕业party而分手的康苏拉,在分别几年后又找回大卫。

但并非表面呈现出来的大卫以真诚的爱最终占有了年轻的康苏拉,而是康苏拉被检验出得了乳癌,将要切除乳房。

乳房对于男人来说,是欲望之源;切除了,意味她在男人面前失去了诱惑力。

而康苏拉后来的男友都没有谁比大卫更爱她的身体。

于是,伪装被揭晓:康苏拉选择大卫只是出于自恋,对自己身体的迷恋,而和自己一样爱自己身体的人只有大卫。

      或许菲利普·罗斯之所以把题目定为《垂死动物》,垂死指向教授的年老,康苏拉的乳癌;动物则是情欲本能:大卫有妻儿的儿子和身为人母的丽莎相爱,朋友诗人乔治背着妻子和其他女人偷情……探讨的是扮演着社会角色的人的自然本性。

         影片让我想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托马斯,他每天带着不同女人的体味回到特丽莎身边。

在酒吧里对酒友吹嘘,他这辈子睡过的女人有200个。

对于男人来说,上床和一起睡觉的女人可以不同的。

也如《中国式离婚》里提到的,男人的背叛分为三种:身体的背叛,心的背叛,还有就是身心的背叛。

和别的女人上床仅是身体背叛,移情别恋就是心的背叛,最严重的就是明明身心都背叛却还和原配在一起过活。

于是,在男人的社会中形成了如此畸形的道德体系。

         作为一部心理剧,西班牙裔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Isabel Coixet),多采用轻微摇曳的镜头,呈现人物内心的局促不安,暧昧而一触即发的情欲,以及悬浮在空气间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年龄,声望,伦理。

而且多个镜头大半被门框或墙壁或高大的植物所遮挡,形成“窥”的视觉,以表现不伦之恋的遮遮掩掩。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编剧尼古拉斯·梅耶,同样也是同一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另一本小说《人性的污点》的电影版编剧。

两部剧都围绕中产阶级代表高等知识分子的教授,与地位低下或无名望的女人发生不伦之恋的题材。

知识与声望与行为并不成正比,无疑是对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有力拷问。

  

《挽歌》短评

忘年恋也可以很美好~

7分钟前
  • 囍夭夭
  • 还行

d2 最好的电影 是能让观者共鸣的电影 共鸣了 想着自己的书自己的电影自己的相机自己的旅程 不觉胃里纠结 这样下去我是不是也会像金斯利一样 几十岁了还不懂真爱 还是自己

9分钟前
  • pandora刀刀
  • 力荐

好美的佩尼洛普

12分钟前
  • octopus
  • 还行

看到睡着。。希望40岁看不会被催眠

14分钟前
  • 大灰狼
  • 较差

对不起,我接受不了跨年恋。

18分钟前
  • 初见.
  • 较差

男人&女人

19分钟前
  • 元秀Lydia
  • 还行

接受不了美女恋上渣男白老头 结局为了在一起搞出女主得癌 毁掉她身材再让她自卑地说一句“我不漂亮了”yue了……

24分钟前
  • 月光下的蝎子
  • 较差

不知道为什么美国的爱情电影总是离不开无止境的肉欲,女主角17岁玩3p还能有那么清纯的理由,老教授一辈子游离于一段段感情之间不想对任何人负责。或许他们真的是因为爱走到了一起,又或许他们只是因为 物以类聚 ?

28分钟前
  • S1V1N
  • 很差

两星给奶.故事太一般了 比归顺差远了.

31分钟前
  • 炸鸡牛排
  • 较差

深刻

36分钟前
  • Shy
  • 力荐

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电影。而且是那种有很强的美国文学性的电影。但是我就是受不了kingsley的大秃头叠加在大美女的头上。。。

37分钟前
  • junepig
  • 还行

好美的师生恋.

39分钟前
  • 黃稀奇
  • 力荐

什么鸡掰 男人真的很恶心很自卑 呕 这个电影唯一的意义就是 女性一定要关注身体定期检查 其他的不予评论 恶心

42分钟前
  • 馄饨宇宙混沌
  • 很差

我也不明白我为啥对爱情片这么没耐心 两星给女主的脸和身材

47分钟前
  • Kilig🦋
  • 较差

佩内落谱眼睛长得很奇怪

51分钟前
  • Little Planet
  • 较差

也许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两段感情,一种让人感觉安全和自信,却并不让人满足,仿佛夜空的宁静潜在地期待一场灿烂烟花骤然打破,当第二种感情悄然而至,来不及收拾起信心已经掉入卑微和怯懦里,都是因为爱。

53分钟前
  • 罂粟
  • 推荐

虽然老爷子的工作是我的dream job,但这片子还是闷得像talking the talk。

55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还行

这玩意究竟想说啥

58分钟前
  • 三叶虫
  • 较差

elegy……可我从没后悔

1小时前
  • 疼酱
  • 还行

just for PenelopeCruz

1小时前
  • 东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