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秤,其实没有任何斗智成分。
无非是往不同的嘉宾身上套不同的阴暗面。
反而是老头的的先后手,才有那么一点斗智的概念。
他没有考虑官员,也没有考虑民众,直接对印钞厂和操作人员下手,分别从根源和办事两方面决定了胜负。
可以说哪怕大头秤输了,对结果也毫无影响。
至于石头剪子布,我没看动画,但从电影本身剧情来说,只不过是强行加戏......这就是我大概的观感。
==========接下来说点演技========前两部,都是新老主演,显示出了老戏骨的碾压,但基本还算能接受。
但第三部太惨了。
第一部,远藤大姐头不错,随性的那一脚蹬桌变脸在电影前期就活跃开了气氛,坑开司的船井也不错,变脸如水嫩润滑,利根川就不要说了,眼睛脸部肌肉都是戏中戏,甚至连诱惑开司买啤酒的工头,都活灵活现。
不过开司的运气不错,每个老戏骨搭的内容都错开了,而且刻意缩减了老戏骨的出场时间。
船井只有游轮那一段几分钟,工头也只有寥寥几分钟,大姐头因为头尾都出场多了几分钟,利根川时间倒是不少,但除了两次发言,两次对局,,其他时间就是主持人工具人,很大的减少了存在感。
第二部,开司运气同样不错。
利根川没有太多的展示桥段,老赌棍生濑又是设定好的夸张人格天生就显得假模假样(这种显性浮夸人设,演再好也拿不上高分,因为直感会偏假,没办法的事儿),剩下就没有老戏骨了。
一条是只会装酷就行的,再多点比较浮夸的咬牙切齿的狠脸(其实狠脸不需要浮夸),哎,就那样吧。
配角一代大叔的女儿,也是不需要表情只需要台词的角色。
于是吧,开司的50分演技就成了及格线。
他成了老戏骨和更差演技者之间的舒适点。
也是占了大便宜。
最后就要说灾难性的第三部了。
第三部由于剧情有点强行,就更容易让人注意演技了。
如果你不知道说“福报”的人是什么表情,那就请欣赏反派黑崎的表演吧,无耻的商人,又演的让你感觉到他的嘚瑟“我就是这么无耻啊,但你又能怎么样呢,我甚至奚落你的样子,都很有派头”。
正方老头的表现不多,但说台词的时候,慷慨激昂的,可以说光是脸部表情和眼神,就已经坐实老戏骨身份了。
但反观年轻一代,真的是惨不忍睹.....女配真的就毫无存在感,起码说她运气好,对战的时候设计个需要运气的镜头好不好?
私生子要说不需要表情是人设,也行,但从跳反到知道真相到结尾,需要变脸的环节一塌糊涂,不能说他不努力,但没有力怎么努?
至于杂牌四人组,那都谈不上演技,不是说“我上我也行”,而是“我上我肯定比他行”,能把普通人演成负分,也许是一种稀缺的能耐吧。
反派高仓,我为什么提出来讲呢?
那是因为太烂了。
无论是人设固定表演还是形体场面表演,都烂,双烂。
按说他是推崇“杀渣留英”的人设,但说话配的表情就感觉是在强词夺理,完全不信自己的那一套。
他看大头秤,竟然拿手机看....作为精英,首相秘书,你不躺沙发拿红酒杯就算了,大屏投影总得有一个吧?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抓紧午餐时间刷抖音呢!
还有就是最后在运动场,他扑倒开司,然后开司翻了个身,把他翻一边去了,接着你看高仓那夸张的起身动作,来回的摆弄大腿姿势表达艰难起身的姿态,我都以为他是可能被欧拉欧拉欧拉欧拉过了,或者被赛亚人一个冲击波从天上打进土里了,再或者就是丝血陷入残废buff了!
我的天!!!
开司在第三部,倒霉就倒霉在这里了。
多好少差,作为平均分是可以混过去的。
少好多差,作为中间的,就惨了。
打个比方吧,一个苹果,有两块黑斑一个凹痕,那挖掉黑斑,凹痕还是能和好的部分一起吃。
如果这苹果到处都是黑斑,中间还有凹痕,只有几小块好的,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不小心就吃到黑斑吧。
至于黑斑边上的凹痕,拉倒吧,整个苹果都打算扔了,还凹什么痕?
========说说几个演技感觉上的事儿========第二部的老赌棍,感觉很像邢浦头,
开司,第三部大概是走陈浩南的路子,但实际更像有头发的徐峥?
赌博默示录动画入坑,智斗剧情相当精彩,不知道第三部真人版是不是增加了原创剧情,感觉过于降智。
既然有超级机器万物变黄金,ZZ家们何苦要提前在印刷厂做手脚提前换新钞?
两个富豪靠比身家赌博,结果却搞成娱乐选秀节目现场拉票,简直搞笑。
开司玩梦幻蹦极以命相搏才换来胜利,加奈子却为藤远掉包了所有的钱,莫名其妙。
全民资产用于还债重启新钞,在我理解就是变相均富,如果没有例外提前拿到新钞,就是妥妥的共产主义,这在经济困难人都吃不上饭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选择,对穷人而言更是非常优待,但编剧没有往这个方向做过多思考,反而被开司在末尾扣上一个保护权贵的帽子,实在可惜。
全片逻辑匮乏,对于以智斗为噱头的剧情来说是致命打击,烂片无疑,若不是追着赌博默示录这个IP根本不会点开这个电影。
网上评分低是因为大部分人没看懂这片,,或者说没有片中的真实经历,,,实际上这片拍的题材非常现实,,作为即将成为劳务派遣工的我,,,看过些片之后深有感触,,,这片从头到尾都是在讽刺劳务派遣机制,,,,这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明的一套东西,,我国也引进了几十年,而且变本加利,对派遣工的剥削越来越疯狂,相当于现代的封建和奴隶制度,片中最大的反派是政府官员,,二反派是劳务派遣公司老总,表面上是作为最底层的劳务派遣工和上层管理者们斗智斗勇,,实际上就是在骂政府官员和劳务派遣制度,看似幻想题材,实际没有哪部中国片能有日本片拍的这么现实.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也就在电影里最底层的主角能够胜利,,现实情况却是我国的劳务派遣工们被压的死死的,甚至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片中最讽刺的和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有两处,,一处是劳务派遣工们被剥削七成的收入,去公司找老总理论,老总说爱干不干,一帮底层垃圾,不在我这儿干也无路可走.这态度和现实一模一样.另一处是政府官员们要抓政策漏洞,在新政发布之前转移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实际上这一点既讽刺又现实,政府官员也是人,遇到大事时也会抓政策漏洞,,首先想到的也是保护好自己的钱.这拍的太真实了.不用把这些当官的想的如何的高大上,,,感觉还是日本人拍的真实.因为国企正式工被强迫转成劳务派遣工的我们多次上访,每次都会发现有非常多的群众上访,可惜屁用没有,还是没人管这事,这才是血淋淋的现实.
2020日本剧情片《赌博默示录3》,根据同名漫画改编,豆瓣评分5.4,时光网评分5.8。
本片是电影版三部曲的终章,最后一部,也是狗尾续貂的一部,原作的智慧逻辑推理的精华精髓荡然无存,游戏设置竟然变成了总统竞选一般的嘴炮话痨拉票大作战,看着一群主人公互相揭短、口若悬河、菜市场吆喝一般地拉票,尬得不得了。
虽然编剧和导演仍然试图将剧情不断地反转,但却是不向观众展示剧情铺垫的空洞反转,这样的反转是在把观众当猴耍。
优秀的电影反转是有情节铺垫的,观众看在眼里却不以为然,当反转揭示后才豁然开朗,这样的反转才有回味,而本片则是为了反转而反转,剧情转折得很突兀。
第一部时还觉得男主饰演者藤原龙也的表演不错,脸上挺有戏,但到了第三部却发现仍然是声嘶力竭的过度表演,没有深挖角色内心,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像台湾演员马景涛那样的咆哮式表演,很多剧情根本不需要声嘶力竭,总是如此就让观众感到疲劳了。
人性探索是第一部的主要戏剧冲突,也是第一部的重要内核,在金钱和物欲面前,贪婪、迟疑、徘徊、彷徨、自我否定,尔虞我诈显露无疑。
人性探索在本片中荡然无存,这使得第三部失去了精神内涵而变成了空洞和肤浅的娱乐片。
三部电影版的结局竟然是一样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男主被人算计、赢得巨款却重新沦为穷光蛋。
能够冲破重重游戏考验的男主竟然三次被人算计,这剧情也太俗套、太没新意了吧。
第一部引人入胜的智慧逻辑推理在第二部中就已消失殆尽,第三部中更加荡然无存,第三部和第二部一样同样是作弊大作战,各种恬不知耻的作弊行为,只有依靠砸钱和破坏规则才能赢得游戏。
第二部好歹倒还觉得弱者战胜庄家觉得很解气,第三部连这种仅存的感觉都没了。
第三部在故事格局上是三部曲中最大的,竟然将赌博游戏上纲上线到拯救日本经济,主人公们的行为从对抗赌博集团一下子上升到拯救国家的正义层面。
我不知道漫画原作是啥样,但起码第三部如此设定大格局,实在令人感到狗血。
第三部以惨烈口碑收尾,不会再有第四部了。
前两部的角色都在第三部中昙花一现打了酱油,算是给自2009年第一部诞生以来11年的观众一个情怀上的交代了,第三部确实是终章的味道了。
里面最大的游戏是人类秤,也是占了这部电影80%内容的游戏。
游戏怎么玩?
就是双方的财产加起来,比谁多。
输的那个人就直接倾家荡产。
双方互相加筹码。
反正就是反派毫无悬念做了手脚。
大比分领先男主。
结果却故意留给男主一个博一博单车变摩托的机会。
让他去玩生气蹦极。
我的天啊,正常人不是会把他的逆转机会全部封死吗?
他到好,还故意留一个机会让男主翻盘。
输纯粹是自己作死。
真的要不要那么降智啊。。。
不过很多人说饼哥演技差我觉得大可不必。
饼哥的演技是一流的。
神态完全符合当时的情景。
只是你不喜欢咆哮。
但是如果是你,在那种情况下,难道会很淡定的说话吗?
换成我我也会咆哮出来。
这可是生死攸关的事站着说话不腰疼。
本来想给3星的,打个4星拉一下分。
所有的博弈都是生活的博弈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1119正文昨天晚上有些慌慌的,最近的生活工作让人焦虑不堪,所以只能躲起来看剧,这样会让我觉得安全和舒服一点,我一直没想明白的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在家里不安全呢?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是非常渴望安静环境的,否则我没办法集中精神,而这几年家里是很吵闹的,所以无法安静,就这样我貌似就有了奇葩的神经症,那就是在家里无法获得安全,同时出去工作,又不忍心孩子变成孤儿,此刻的我无路可走,焦虑不堪。
所以我觉得我被锁喉了,非常难受,只能通过忘记这些事来排解,幸好我没有选择酗酒,而是选择了看剧,我现在貌似没别的爱好了,除了看剧,大概就是偶尔写点东西吧,总归也是没什么人看的东西。
除此之外我的吉他已经尘封好久了,不说什么摇滚梦啊,青春梦啊,之类的矫情事,我的感受就是,我真的只是把撸琴当做减压玩具的,因为手指痛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好舒服啊,就跟那个什么 ZC 的感觉差不多,觉得胸口的一口气,一下子全出来了,所以我只在手指疼痛的时候撸琴,手指不痛了,我就不撸了。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我喜欢的一把琴,是一把鲁琴,因为我很喜欢鲁琴的气质,年轻时我有一个乐队叫做 “King of Beggers”,已经散伙多年了,现在 livehouse 多了起来,如果能重建这支乐队,那该多好啊,我想我会改一个名字,索性就搞的爆裂一点,那就叫 "Drag queens show from east <东边变装女王秀>" 好了,这个名字有点布鲁斯和雷鬼的感觉了,太有意思了。
昨天晚上我看了这部 “伊藤开司系列剧第三部”,虽然是第三部,理应拍的更好,更成熟,更好看,但是实际上和头两部差了很多,剧本构思上有很多 bug,并且工具人用的太明显了,一点都不生动,这样会让人觉得很懊恼,好像很劣质的推理破案剧,所有的谜题如果没有特殊道具,或者特殊人物,仅凭观众掌握的信息,是完全解答不了的。
我认为这部剧最大的 bug 就在于最后扔金币那段,还有把钟表调快那段,觉得很牵强,太突兀了,这段应该好好改改,其次就是日剧里的推理剧,大部分都会有一个通过口白来解释剧情的问题。
比方说这部剧中,伊藤开司的口白就太多了,每次赢得胜利,都是通过大量的篇幅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赢,这是不太好的,通过大量口白进行对剧情薄弱环节进行补入,是因为仅凭观众是看不懂剧情的。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如果伊藤开司最后不告白,那么很少有人会猜到那个修钟表的女士到底去哪了,他的戏份前面有一段,最后仅仅是作为道具又出来露了一下脸,这一点让我觉得太过于突兀了,没办法把剧情搞的平滑一点。
除此之外,剧本的张力也不够,煽动不了太多的情绪,虽然主打的剧情推动力量是 “外包王” 的故事,但是关于外包背景的描述不够多,不够全面,没有外包工作经历的国内观众,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外包。
关于什么是劳务排遣,劳务排遣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我干过外包的工作,大概意思就是对于某些岗位,比如保安,很多商场,物业都需要,但是商场物业,主要的业务并不是保全业务,同时这些公司和机构需要的保安数量往往比较大。
同时保安很明显不是一个核心业务的核心岗位,所以就需要灵活的薪资发放和离入职流程,同时不用负担太多的社保费用等等,然后商场,物业等就会去找专门做保安的劳务派遣公司,告诉公司,我要五个保安,一个人 3000 块钱,然后保安公司就去招聘,说我要 5 个保安,薪水 2500,然后入职手续也是和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社保发放,保险,等等所有的事务都是派遣公司管理员工,保安到了工作的地方,就是只干活,只服从就行了。
国内最出名的是华为OD,当然外包多数是劳动密集的比较多,比如月嫂,保安,保洁,还有司机啥的。
居中伊藤开司的薪水被派遣公司拿走了 70%,我不确定这个比例在日本是否是正常的,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国内的公司是不会在工资单上写自己的工资抽成的。
我干过的外包,公司不会告诉你,你的薪水总共多少,被抽成拿走多少,等等,这个数目我当时是不知道的,可能有的派遣公司会告知员工,这个数字我觉不会很好看,其实本来也就是剥削的问题,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因为企业需要给自己降低支出,提升利润,这样就必须把所有的非核心业务全部砍掉,日本的正式员工是很难进的,而且终身雇佣让日本企业负担很重,相对来说,国内根本没有终身雇佣,就连三个月雇佣的承诺都达不到,我经历过 “入即离” 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面试上一个甲方派遣岗位,要上岗的时候,人家不要了,然后你等于还没入职,就已经离职了,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对日本来说,国内薪水是非常非常低的,所以我之前写过一篇帖子,普通人的工作想过一个两室一厅的普通人生活,基本是没什么机会的。
我现在住在父母家,父母给我免房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否则我早就变成流浪狗了,这一点我觉得毋庸置疑,所以最后这部电影的背景还有氛围渲染其实没做好。
如果这方面可以做得好一点,那么这部电影会更立体一点。
最后这部电影的篇幅并不短,表达还是不够到位,所以我只能给 2/5 分了。
大概就是如此了。
全文完。
引用名称:赌博默示录3 · 赌博默示录:Final Game · カイジ ファイナルゲーム (2020)导演: 佐藤东弥编剧: 福本伸行主演: 藤原龙也 福士苍汰 语言: 日语个人评分: 2/5IMDB: tt10423160 Douban: 30458826
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难看,既不精彩,也不抓人眼球。
1.整部电影的根基就是建立在一个名叫人生天平的游戏那请问这个游戏怎么玩呢?
就是两边参赛选手分别把自己,亲戚和粉丝三方收集到的财富经过估值等方式化为标准金币或者标准金砖投入到天平的一边,谁最后的金币总价值也就是重量越多,谁的天平就会压得越低,限定时间过了之后,那一边天平低,那一边获胜,获胜一方就直接获取对面的全部筹码。
也就是这就是一个日本AKB票选偶像+对赌的融合游戏。
于是问题来了:当双方把自己的筹码全部摆出来的那一刻,我们作为观众就已经知道胜负了,连放上去都完全不用,与第一部的拳头剪子布最后出拳和第二部弹子机最后一刻弹子掉落出结果相比,第三部的悬念保持上拉跨到简直不成人样,催眠水平拉满。
2.对主角的无脑无底线恶意针对。
就主角团三人还是四人组来说:男主角全程费脑费体力的去解决整个冒险过程的无数问题,可以说是用命为我方赌出了一个胜利,然后主角团里的女一号?
还是女二号,就因为外人一点点小帮助,就听从这个外人的说法去扭头坑害主角,把本属于主角的胜利赌资全抢了!
第一部坑主角,可以说有趣,第二部再来一次也行维持主角的底层人民的身份,第三部还来同样的套路还是以一种非常不用脑子的方式进行坑骗男主角。
太过分了!
可一可二不可三!
3.电影节奏全无,剪辑的毫无悬念,毫无抓人注意力可言,以至于观众只想睡觉!
第一点 我就说了什么所谓的人生天平,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有趣的无聊游戏,然后整个电影就建立在这个如此单薄无趣的独苗游戏上,展现给观众的就是场景单一,故事无悬念,一眼望到底,一场拉跨到底,只想直接右上角点差走人的观影体验。
总结:无聊之际的水货电影,既枯燥,又无聊!
这是最后一战!
藤原龙也主演的赌博犯罪电影《赌博默示录:最终游戏》,由原作作者福本伸行亲自提案监修,打造精彩绝伦的原创故事,在日本上映时蝉联双周票房冠军,票房突破20 亿日币!
睽违9 年的《赌博默示录》系列作终于迎向最终章,实力派性格演员藤原龙也再度饰演灵魂人物「开司」,与《拉普拉斯的魔女》福士苍汰、《町田君的世界》关水渚、《十二个想死的孩子》新田真剑佑、《大叔之爱电影版》吉田钢太郎、《假面饭店》生濑胜久、《女王侦讯室3》天海佑希等充满魅力的演员一同热情演出,为此系列作画上最精采的句点!
《赌博默示录》漫画原作在1996 年开始于周刊Young Magazine 连载,系列作累积发行量超过2100 万本,是十分受欢迎的作品。
2009 年推出的电影版《赌博默示录:人生逆转游戏》(票房22.5 亿日币)、2011 年《赌博默示录2:人生夺回游戏》(票房16.1 亿日币),都在日本创下亮眼的票房成绩。
而这次在《赌博默示录:最终游戏》中,原作作者福本伸行特别创造出四个原作中未出现的原创游戏:「巴比伦塔」、「最后的审判」、「梦想之跳」、「黄金拳」。
主角「开司」将和伙伴、敌人之间,展开最激烈的赌博之役!
作者福本伸行表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开心能再让大家看到这些危险的赌博游戏,希望大家能在戏院感受到只有《赌博默示录》才能给予的感动与乐趣!
」
超清支援,公众号“影漫博士”已收录《赌博默示录:最终游戏》故事叙述东京奥运后,日本贫富差距状况加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开司(藤原龙也饰),为了获得大笔财富而赌上性命,挑战各种赌博游戏,究竟开司最后是否能如愿致富并成功脱身呢?
好看就完事儿了 就是看不惯这么低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写在最前面,上个学期,我们正巧有一门宏观经济学的课,(尽管是初级的),于是当我看到赌博默示录中的那些财政政策的时候,我是特别兴奋的,我以为我终于能将这些知识派上用场了!
一开始,限制居民对于存款的取出?
嗯,也许这样会抑制居民的存款欲望,但是也许居民会通过类似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的方式来进行货币的持有。
说不定会略微导致,在可贷资金市场中,在既有利率下,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使得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最终提高了真实利率,降低了可贷资金量后来,嗯?
要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对,就是政府减少的那些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来减少财政赤字?
哦,那就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的方式,使得在既有利率下,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多,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最终降低了真实利率,提升了可贷资金量?
行吧,那,怎么带入总供求模型呢?
emm,不清楚,毕竟我一时间不知道这两种影响哪一个的影响会比较大…但是,最后,当提出,发行新的货币?
还不是央行直接增加货币量喔!
是直接印刷,然后发行新货币喔?!
直接不承认旧的那些货币喔!?
你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吗?
先且不说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税(我也不清楚这个时候能不能这么算…),但是,发行了新货币的之后,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是所有人用旧货币来购买外币(也就是资本外逃)或者真实资产的需求,但是(如果有人知道了这个财政政策的话,会导致)减少了真实资产对于旧货币的市场供给,同时减少了外币购买旧货币的需求…行吧,打扰了,不想了,鄙人才疏学浅,也许要学到更加高深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才能够解答“这个财政政策愚蠢与否”这个问题了。
咳,那就正经地聊聊第三部的赌博模式录吧,尽管不清楚会不会出第四部…在第三部中呢,从一开始前面的定调,到最后开司和反派在足球场上的最后谈话,交换他们在“一般群众”对于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上的意见时,我总是觉着说,“这是不是导演在接着电影去表达他对于日本现状的想法啊?
”,但是,我也不知道,我就也不乱说了。
如果光是站在我个人的立场上来说的话,先说电影本身,我觉着,要说热闹,要说情节的刺激程度,第三部是显然不如前两部的。
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和第一部中电影后半段,勇敢之路以及E牌游戏的紧密联系,和第二部中全片对于柏青哥的破解,以及最后的一战各种意外发生的那种紧张,真的就是差那么一点味道。
也许是“称重游戏”和“花式石头剪刀布”的联系有点突兀,也许是因为最后“花式石头剪刀布”时长较短,而且缺乏刺激(也许,会略差于第一部石头剪刀布桌游),(但是,其实最后对于“花式石头剪刀布”的复盘还是挺有趣的),就是觉着,第三部差了那么一点味道。
当然了,第三部中,第一部的天海佑希,第二部的“西宫淳”(天哪,我忘了他的名字,只记得他在《轮到你了》中饰演了102的西宫淳),这两人的出现,也算是小彩蛋了吧。
就是可惜利根川他没能出场…行吧,最后总结一下今天下午的赌博默示录三部曲的马拉松式观影,(或许只能算是半马,毕竟全长不过六小时,和哈利波特的八部连播、星球大战的九部连播、星际迷航的十三部连播等相比,还是要短了一点点…)。
最开始,我想看,是因为我想看看《动物世界》的原著改编到底质量如何。
结果,当我发现《赌博默示录》三部曲原来是如此经典的日式热血,于是我就被吸引了。
就如同追番一般,一下子追了三部…但是呢,也许是因为看的时间有点长,后面顶不住了,也许是因为确实第三步不太适合我的胃口,我不在日本这个环境之下,所以,我对于三部的打分分别是7,7,6。
欸,累了,希望下一次的马拉松观影能够有人陪我一起吧,最多,零食我请!
PS:为了能够让自己不在长时间的马拉松观影中对于先前电影的片段遗忘,看一部,写一部的观感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特别是对于这种剧情连续的系列电影来说)。
最后一部了吧,算是挺好的收官之作了。
这么敢想东京奥运后后40%的失业率,竟然不拍个大逃杀……
喜欢赌博系列
音乐响起的时候都觉得好燃,最后一枚硬币的设定太棒了我一直在笑,又激动又好笑。越来越喜欢饼哥,从头吼到尾。但是这部所有人其实都在吼。。难以接受这是最后一部,还想继续看下去啊 あいつほど底辺に似合う男他にいないから!2020/1/18六本木ヒルズTOHOシネマズ
果然隔了好几年拍的,主角胖了,变形严重。
脱离了原著搞原创 开司还是开司但是赌博默示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更何况秤子这种烂游戏 完全毫不吸引人。
一路咆哮一路给对方解密……真的是很神奇的走向。而且,这次赌博方面还有策略方面一点含金量都没有
给siff计划中有这部的旁友扫个雷
饼哥一如既往地爱喝生啤🍺
这个系列真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星给天海女王,一星给猿渡教头,还有一星给龙也辛苦了。
非常难看的一部片子,这种设定不是很容易拍成有意思的爽片?
后面我还是挺喜欢的,有点我大社会主义的潜质啊。
好普通喔
续作尚可吧,不过藤原龙也这种大喊大叫的演法有点审美疲劳。天海佑希女王赛高
8分,不如第二部
哈哈哈哈这个动物世界要怎么改啊哈哈哈哈
天海又来搞一轮…
没有说得那么差
剧情真的无力吐槽,反转实在太生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