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2015》里一段对一个贼的描写就是特写,众位看过电影的同学不妨看看,只是我没去追究哪个人的想法更早。
“此人是唐山一带的农民,在京打工已经十年了。
他是个很好的木工、管子工、瓦匠,假如不偷东西,还是个很好的人。
据说他溜进每套房子,都要把全屋收拾乾净,把漏水的龙头修好,把厨房里的油泥擦乾净,把垃圾倒掉;然后才翻箱倒柜。
偷到的钱多,他会给检查机关写检举信,揭发失主有贪污的嫌疑,偷到的钱少,他给失主单位写表扬信,表扬此人廉洁奉公。
他还备有大量的格言、人生哲理,偷一家、送一家。
假如这家有录相带,他都要看一看,见到淫秽的就带走,以免屋主受毒害。
有些人家录相带太多,他都要一一看过,结果屋主人回家来把他逮住了。
从派出所到居委会,都认为他是个好贼,舍不得送他进监狱,只可惜他偷得太多,最后只好把他枪毙掉,这使派出所的警察和居委会的老大妈一齐掉眼泪。
这个贼临死还留下遗嘱,把尸体捐给医院了。
我有个同学考上了医科大学,常在福尔马林槽里看到他。
他说,那位贼兄的家伙特别大,躺在水槽里仪表堂堂,丝毫也看不出是个贼,虽然后脑勺上挨了一枪,但不翻身也看不出来。
每回上解剖课,女生都要为争他而打架 ”说实在的,《空房间》里我最喜欢的恰恰也是这个片段。
ps:我看《空房间》在《2015》前。
都说这个片子好,昨天一看,其差无比,老套的主题,形式的表现,男主角自以为是,狭隘自私,装酷装得滥抛媚眼,让人呕吐不已。
导演刻意表达自己的表达,所有人物和情节都是自己的工具,随意设定,没有内在的张力,毫无想象。
导演自己费了半天劲,绕着一个老套的主题,讲了个不着边际的故事,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就像雷公打豆腐,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居然还没有打到。
无聊,看过之后只留这一点痕迹。
今天在学校看了《空房间》。
前半段我很喜欢,男孩子入狱之后的情节,我不是很喜欢。
饶是如此,他们接最后一个牛逼的吻的时候,我还是热烈鼓掌了……韩国电影一贯展现出对国家势力的厌恶,以及个人对体制的抵抗。
暴力也相当直接。
下手真狠。
相反,他们的电视剧就一点也不承载这些内容,一厢情愿的风花雪月国泰民安。
所以,电影的出去拿奖,电视剧的在亚洲赚钱,大家真是各司其职啊!
空房间里头,看到漂流,还有极端的,对现代社会中,对其他人生活的“介入”。
一个非常浪漫,也非常温和的方式。
我一直在想,这个电影里,没有所谓对人物前史的介绍,也不在乎之后的命运……男主角一句话也没有讲。
对误解他的整个世界,没有必要讲。
沉默是反抗。
对他的爱人,不需要讲。
他们之间,有交流,但是没有对白。
真好。
很多网站都将这部片子放在性方面推荐给别人!
觉得真的让人很伤心,因为整个电影根本没有充斥着任何的色,倒是寂寞的人让人觉得更伤心!
推荐大家看此片,因为绝对值得!
韩国电影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与影响力,除去他们电影自身特有的娱乐性,像金基德这样的导演也是功不可没,他可以说是韩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屡屡在各大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就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韩国电影在我印象中就是金基德与朴赞郁的天下,除去老导演林权泽,其他导演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朴赞郁更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金基德之前只看过《撒玛利亚女孩》,谈不上喜欢,这次看了《空房间》,感觉要好于前作。
《空房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画面淡雅,除去结尾部分,构图都很工整,白白净净的少年,甚至监狱里都是很干净的。
我们知道金基德最善于表现的就是情欲与暴力,这两项正是人类最本质特征,在前作《撒玛利亚女孩》中,援较女孩以及父亲最后的复仇,都是赤裸裸血淋淋的,甚至父亲最后打死嫖客的场所都选在肮脏的厕所,再遥想早期的《漂流欲室》,那个鱼钩更是生猛,不知是不是金基德刻意的转型,在《空房间》中虽然也涉及情欲暴力的原始主题,但在画面的表象上收敛了很多,没有正面的色情画面,甚至接吻都很少,暴力也是借助高尔夫球这项高雅运动来完成的,甚至都没有流血发生。
因此我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在某种层面上说这种干净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金基德原先作品的一种干净,这样的“干净”应该会让他的电影更讨人喜欢。
在我看来影片的三个主角都是有些偏执的,少年是偏执的,在他的年龄完全可以去找一份好的工作,他却偏执的选择了这样空房子的生活,在警察问讯时他本可以开口为自己辩解,他在一次偏执的选择缄口不言,而得到的则是一顿暴打,就连他与女人的爱情都是有些偏执的,二人的沉默不语若不是偏执的力量,这样的爱情怎会长久。
女人是偏执的,在丈夫的一次次电话威胁下,女人就是不接,这也是一种偏执,女人本可以就这样过一辈子富贵的生活,可是她对爱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望,只有这样她才会坐上少年的摩托车,与少年走进一个个空房间。
丈夫也是偏执的,他知道女人已经在一次次的受虐后对他由爱变恨,但依旧对她不肯放手,甚至睡觉时都紧紧地抱着她,以至于后来怕少年回来而想到搬家,他的偏执体现在对女人近乎疯狂的占有欲上。
最后三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女人与少年终于也能在一起,这样的结局也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胜利。
《空房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沉默不语的,这让我想起了蔡明亮的电影,只是这里金基德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少年与女人的沟通已经超越了语言而达到了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一切语言在这部影片里都显得相当苍白无力,也许金基德在告诉我们,语言是迟于爱情产生的,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语言的。
这部电影最后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无疑是点睛之笔,少年究竟是真的学会了隐身术还是已经化为幽灵在与女人沟通,没人能说清,导演留给了我们足够的遐想空间,从结局来看本片也是足够温和,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电影来看,虽然没能逃脱道德上的悖误,说到底导演给我们讲述的还是一个第三者的爱情故事,最后真正的受害者还是丈夫。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少年与女人的关系能暧昧一点,再暧昧一点,甚至超越这种爱情关系。
不要想得太多,《空房间》的确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更加想看《弓》了,希望会更好。
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ps:片名3-Iron是指打高尔夫球的三号铁杆金基德导演作品 《弓》(2005) 《空房间》(2004) 《撒玛利亚女孩》(2004) 《春夏秋冬又一春》(2003) 《海岸线》(2002) 《坏小子》(2001) 《收信人不详》(2001) 《漂流欲室》(2000) 《真相》(2000) 《雏妓》(1998) 《野兽之都》(1996)
我不想叫它《空房诱奸》这样让人心生歹意的名字,也不想叫它没有生气的《空房间》,因为它是这样一部令人回味的电影。
所以,按照导演原本的意思,用一支高尔夫球杆的名字称呼它《3-iron》。
3-iron,是一枝较少人使用的高尔夫球杆,它比一般球杆长,击球时的倾斜度较低,很难瞄准使球入洞,可是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买下这支球杆,即使只是放在球袋里面落灰。
就像有的人,有家,有家人,可是却失去爱,失去心,只剩下占有。
看它的时候,我感到很安静,很舒服,虽然有时候有一点为他们担心,担心屋主会随时回来发现他们。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包括在男孩子失手用球打死了一个无辜的女孩的时候,我都被他们无言的爱所牵动着。
整部片子里,男孩子一个字都没有说,唯一明显的表情是笑容,幸福或是嘲讽的笑容。
他的眼睛里有很多的表情:被爱的时候眼睛里是暖的,被误解的时候眼睛里没有想解释的欲望,被欺凌的时候眼睛里有不服输的火苗,还有一开始那些一个人的行走中眼睛里的什么都没有。
女主角的话更是恰到好处,一句是掩不住的倾吐:“我爱你”,一句是留下他“吃饭了”。
也许只有不成熟的爱才希望被时刻挂在嘴边,也许无声的爱,藏在“180度以外”的珍惜才是永恒。
他们是没有妨碍到他人生活的人,他们甚至是为他人生活归位的人,他们是心存善意的人,但是他们的行为始终不能为社会所容。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太多事,别人没有对我们造成影响,但是我们就是看不顺眼,就是不能容忍,就是要让事情按照我们的习惯走,所以不惜一切的去扼杀他们的存在。
3 iron,一般人用不到,可是它存在,而且用到它的人会用得出神入化。
观看《空房子》全因被它的宣传海报所吸引,带着一探究竟的心态走进了这个故事。
故事主人公之一泰石(在熙饰)是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每天骑着摩托车挨家发传单,将它塞入钥匙孔中。
如果过几天传单还没有被人拿掉,泰石就会撬开锁进去小住一段时间,在那洗澡做饭拍照。
作为交换,他会帮主人家做些家务、打理房间。
看似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泰石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自自然然的住进了一个个陌生人的空房子里,仿佛他住的就是自己的家一样,诺大的城市里泰石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着。
偶然间,泰石他在一所空房子里遇见了被丈夫施虐折磨过的女人善华(李丞涓饰),惊慌逃走的泰石却记住了善华眼神里流露出的哀怨和她浑身的青肿,善良的泰石放心不下受伤的善华再次返回她家时,恰好碰上善华的丈夫正在虐待她,他当即出手并带走了她。
于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和一个受伤的女人这就样阴错阳差的走到了一起,一起漂泊流浪的住进了一间间空房子里,开始了他们说不清道不明的流浪生活和一段若即若离的爱情。
《空房子》里的爱是理想的、单纯的又是现实的,这是一部韩国导演金基德在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的影片,被认为是导演金基德最好的一部电影。
整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除了结尾的一句对白:我爱你!
整场戏犹如默片,没有对话。
只通过男女演员的眼神、动作完成所有的表演,但却不觉枯燥乏味,可以看出演员的表演功底、导演的制作水平都是比较高水准的。
导演用最原始的默片形式,给观众讲述了一个最原始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享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感情冲动,你我心中也许都存在着一所空房子吧。
他们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语言。
不肯辩解,不肯妥协,亦不肯改变。
从来没有任何恐惧。
拒绝与这个世界作任何交流。
静默地执拗自己的方式和认知。
他们遇见,微笑,然后够了。
她举起双臂,像蝴蝶,后退,后退,他躲在180度的视线后面,终于无处藏身。
这一次回头,他在了。
可是,那到底是梦还是真的呢?
他们不说一句话,可是他们是唯一相互懂得的人。
这是很久以来看过的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
前几天整理碟片的时候,又把这部电影又拿出来看了一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片……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金基德凭借《空房间》拿下最佳导演银狮奖。
他领奖时,像电影中的男主角一样,用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的左手向全世界的记者致意。
有人说,金导这个动作的意思是:韩国电影是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而我猜想,那不是什么第三只眼,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或许导演只是在传达电影里的一个意思:看看背后的世界。
人的目光——从左眼的最左边到右眼的最右边——是180度的范围。
这似乎注定我们的生活会被一分为二——看得见的被称为“面前的世界”,而看不见的则被称为“背后的世界”。
也许是因为对看不见的事物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以大部分的人选择在面前的世界生活。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的糟糕,毕竟在可视的范围内,一切都不容易失去控制。
不知是否是这个原因,金导让泰石(《空房间》里的男主角)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总是处于未知状态的背后的世界。
这是一部游走于两个世界之间的电影。
而泰石是个活在背后的世界里的人,无法想象他是曾在面前的世界里遭遇了什么,还是与生俱来就活在那里。
电影开始,随着泰石第一次打开的空屋,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背后的世界——零乱的儿童房间里有弄坏的玩具枪,客厅的电话打录机里是主人出游时留给亲朋好友的祝福。
这时才知,原来背后的世界并没有想像中的恐惧感。
随后泰石洗澡、洗衣服、吃东西、修理玩具枪、看电视、休息,除了些许的寂寞,觉得他的生活也并没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直至主人归来,泰石将一切恢复原状之后离开。
电影这是从背后的世界回到了面前的世界:归来的男女主人一脸的不悦,丈夫觉得已经满足了妻子旅行的要求却仍见不到妻子的好脸色,而妻子却不停地抱怨这趟糟糕的旅行……鲜明的对比出现了:同样的房间,与主人回来之后屋子里充斥着的烦躁相比,没有主人的空房间要显得温暖许多,或者说,其实这就是两个世界的不同。
原来,背后的世界才是宁静、平和而舒适的。
电影继续,泰石在美丽的庭院深处遇见了被丈夫虐待而伤痕累累的善华,不知是否是因为爱情,他救走了善华,把她从残酷中带离。
而善华也跟着他离开了面前的世界,来到背后的世界生活。
其实泰石明白:只有在这里,善华的伤痛才能被治愈。
电影依然在两个世界之间游走,但我却不太想面对影片里所描述出来的面前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只有衣冠禽兽般丈夫的变态行为,看似“甜蜜”的爱人之间的猜忌,遗弃老人的儿子的伪善和利欲熏心的警察的出卖。
对比之下,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泰石和善华是幸福的,在这里,他们以爱情相依为伴,善华治好了身体和心灵的伤痛,而泰石也不再被寂寞围绕。
但两个世界始终是相联的,再美好温暖,背后的世界也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伪善的儿子把泰石送进了监狱,而善华也被迫回到那个地狱般的房子。
电影到了这里,透出了“绝望”的味道。
但影片立刻封住了这令人不快的味道,而让“希望”蔓延。
毕竟,如果人的心是温暖的,就不会因残酷的现实而变得冰冷。
回到“地狱”的善华相信泰石一定会回来,她不再是开始时那个任人蹂躏的柔弱女人。
她坚强地在那所房子里生活,并开始独自勇敢的面对魔鬼般的丈夫,然后默默等待。
而监狱里的泰石也终于找到了和爱人生活下去的方法,既然面前的世界中没有他们能够生活的地方,那就彻底的离开,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随后,电影里出现了那只被画在手心里的眼睛。
那并不是“第三只眼”,而只是一只普通的眼睛——一只看不到背后世界的眼睛。
泰石回来了,但却只有曾在背后世界里生活过的善华能与之相对。
当愚蠢的丈夫将善华的“我爱你”信以为真,而善华却在他背后的世界里和泰石相吻时,我们看到了他们爱情的彻底胜利。
结尾处,丈夫出门了,房间里又响起了泰石第一次为善华播放的音乐。
善华知道,此时此刻,泰石正在自己背后的世界里。
她张开双臂,将爱人推到墙边,然后转过身。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唯一一个让面前的世界和背后的世界完整结合的时刻。
在这个完整的世界里,只有一对相爱的爱人——画面如此美丽。
这是一部美好而理想的电影。
美好是因为影片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
而理想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像泰石那样彻底地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但我想,至少在我们锁上房门离开,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在背后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回头——看看那个背后的世界。
因为在那里,会有曾被我们丢弃的温暖在默默等待。
男主泰石属于社会边缘人,泰石没有生活的方向和重心,他将自己的生活融进他人的房子里,就像小朋友过家家一样,在别人的房子里按照主人的方式生活,甚至会注意到物品摆放和使用体现的主人的习惯。
他自我边缘化到不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精神体验者。
女主被富豪丈夫长期家暴,因为男主带她离开了自己的暴力丈夫而自觉的追随男主,并以身相许,女主的内心心理仿佛显示着她的存在都是依附在另一个人身上的。
两个边缘化的人试图让自己透明化,他们依然按照男主之前的方式一样生活。
在遇到一个死在家中却没有人知道的老人后,他们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空空间”,并享受着这个空间里两人透明得仿佛消融于这个世界的生活。
然而现实的世界就不存在透明的部分,他们最终被过世老人的儿子发现了。
入狱的泰石在监狱里悟到了视角盲区,并利用狱警反复训练自己的位置调整以准确掌握自己能永远处在想躲避的人的视觉盲区内。
利用这一点,泰石成功越狱并和善华在善华的家里回避着善华的老公生活在一起。
终于男主成功使自己变成了“透明人”,透明化的与女主共同存在。
还蛮好看的~ 男女主角一句话都没说过
女主一星,那个人体秤的剧情设置一星。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看《漂流欲室》时我就感到金基德和郭敬明有类似之处,昨天把《空房间》看了,果然如此。。。完美的爱情幻想都需要一个哑巴恋人,这个哑巴其实就是完美自己的倒影。我并不是说幻想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幻想不足以产生信仰(快乐)。。。唉,多么老土的话题啊,就像邓莹说的,你读书就认真做笔记,锻炼就认真跳绳,你居然真的去做,这是多么底不时尚啊,哈哈。不过相信一件事总意味着你必须去承担它的结果。
空荡荡的房间寻找一个不存在的恋人,有时候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金基德电影怎么这么压抑,这么黑暗,这么变态!新出炉的“乌比尤思”更让人受不了。)
我欣赏的金基德唯一的几部片之一
他们只是孤单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象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一般般,本来是因为在熙去看的,结果真的是一般般,无感
看的版本没字幕我忍了,但导演也太爱玩弄技巧了吧,不过这样的电影总需要有人去拍。男女主人公都不用背台词但眼睛很累的电影。音乐很美。“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不清梦与现实”
真以为自己了不起那
看完后,一直想着一定要安装个好门锁。
OUDI力荐的片子...好吧,我承认我不懂欣赏,我俗
虽然韩片以装B出名,但装得像这部这么厉害的也真是罕见了。这部片是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极度的装B气质啊(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基调倒保持得挺好),最后也是以一段装B的话出现在屏幕上结束了装B之旅。
让我想到男版的田螺姑娘
挺有意思的.不过没看出什么特别了.创意不错
坚持着看完了。。太没意思了。。
好一般的金基德。原声挺不错。
永远搞不懂韩国电影特么在搞什么飞机啊
女主做了一个梦,想要平淡如水的爱情,想要不说什么就能被懂的爱情,其实要求很少,奈何没有个知心的爱人,影片后面为啥我看的有点害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