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Long Long Time Ago

主演:陈丽贞,李国煌,萨米·优素夫,陈俊铭,王雷,黄晶晶,廖永谊,薛素丽,黎沸挥,程旭辉,苏海米

类型:电影地区: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马来语,英语年份:2016

《我们的故事》剧照

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0

《我们的故事》剧情介绍

我们的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 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一击冲天第二季欺诈圣手和妈妈一起谈恋爱我裙子去哪儿了?死人战争一往情深本草中华你是我的生命藏海花芳心魔术师狄仁杰之天神下凡曲线难题老爹的非“城”勿扰消失的子弹广东十虎苏灿之龙战于野十三岁喋血杀机薄雾微光科拉尔金矿2黑镜:潘达斯奈基神秘博士第十二季强制执行艾瑞斯图书馆战争:最后的任务别惹德州3年8班漠北七雄:狼王季前赛热血天使古城会

《我们的故事》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

名字是假,魅力是真。

[偷笑]电影分上下两部,通过本地华人一家N口人的生活际遇,讲述新加坡这个六十年代一穷二白,连水都要进口的国家数十年的演变史。

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片,真是见微知著,看得人荡气回肠。

据说搞创作的都有这么一个定律,写大人物(事件)要往小里写,写他的日常、平凡、真实。

写小人物(事件)要往大里写,写其命运与时代、历史的关联。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至暗时刻》中用了大量笔触刻画丘吉尔的老迈蹒跚,暴躁刻薄,抽烟嗜酒等生活常态。

而《阿甘正传》的暗线则直指二战后美国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然而在看《我们的故事》时,会本能地忽略国家,历史,时代这些宏大词汇,它们像一管针剂般悄无声息地注进了这个普通家庭的日常。

再加上导演是一个能带观众玩情绪过山车的高手。

我们的情绪随着人物的命运悲喜交加,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落沉浮。

一般而言,做作的主旋律电影会把你摁在地上强行要你热血沸腾,或是用能炸瞎耳朵的BGM来彰显它的慷慨激昂。

好在这类技法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没有。

但仍旧不妨碍你热泪盈眶,涕泗横流。

我对新加坡的初印象来源于这个国家有着令人闻之色变的鞭刑以及不能携带口香糖这般严苛的律法,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至于「亚洲四小龙」,「国父李光耀」,那都是很后面的事了。

看完这两部电影,才知道原来1977年他们就有高楼,电梯,停车场了,嗯,蛮吊的。

 2 ) 那个时代的女人的悲哀

仿佛看到了父辈的生活,当然我的父辈应该比剧里面更难。

而我想的更多的奶奶👵,剧中的阿嬷就是奶奶,永远在细声细语,永远的给爷爷端茶递水,永远的逆来顺受,永远的忙忙碌碌。

生活总是一地鸡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然后继续向前。

“逆来顺受”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刻在骨子里的,根深蒂固了,就像剧中的旁白说的“好像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从小到老的要求就是让、忍。

奶奶的这辈子就是这样,忙碌辛苦一辈子,没有享福没有收获“家人”,女主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都是一家人”,所以每次争吵矛盾之后,她都会忍让,然后主动寻求化解矛盾。

其实家家都是这样,总有着无数的矛盾,而正因为是家人,所以最后都可以不计前嫌。

“活着”这个电影会让我联想到活着,当然活着更残酷更残忍,那个时代更不近人情。

 3 ) 《我们的故事》:做人群中的绿洲,而不是黑洞

(公号: 怅然观书)如果被问到曾经“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有什么电影或电视剧,恐怕一般人都要卡顿一下想一想,是《人在旅途》吗?

是《莲花争霸》吗?

那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了。

《人在旅途》只给人留下同名主题曲,人物和剧情似乎都不记得了。

歌曲后来被电影《夏洛特烦恼》拿去当了插曲:

人在旅途9.1翁素英 / 1990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

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

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以前,这首歌可以当做励志之歌,而且朗朗上口,我一看到歌词就会忍不住唱起来;现在,我觉得可以叫它“新加坡之歌”,或者叫“李光耀之歌”:)“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新加坡独立之前的100多年时间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到了1942年,向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防守新加坡的军队向日军投降,标志着英国时代的终结,新加坡由此开始三年多的日据时期。

本来1963年已经加入了马来西亚大家庭,结果1965年又被人家赶了出来。

这旅途绝对算坎坷。

但李光耀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怨恨命运不公。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这“梦中的地方”其实是李光耀们想为新加坡找到一个绿洲,继而让新加坡成为第三世界的绿洲,最终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绿洲。

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就算是错了,那又能怎样?

因为摆在眼前的选项没那么多,没得选,根本没有时间悔过,能生存下来就不错了。

“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当初到底要怎样与马来西亚大家庭和谐相处,怎样求同存异,苦恼本来已经很多了,面对马来西亚大家庭的驱赶,无非是再多一次苦恼,如果分出去、独立建国,到底能不能存活?

淡水水源是被人家捏着的,随时可以掐断。

百废待兴,无尽苦恼。

“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这话是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能够说出的话,李光耀曾经在日本战败后想方设法劝说英军不要撤走,因为新加坡需要保护,否则分分钟被灭国。

后来英国因为国力衰弱,不得不撤军时,新加坡不得不加入马来亚大家庭,后因为意见总是不合,干脆被赶出。

分家就分家,如果你看不到我独立以后也能发展得很好,甚至能成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国家,你就根本不知道我的厉害、我的好处,更别谈珍惜了。

这话是跟马来西亚说的,其实也是后来跟所有不看好新加坡的众多国家说的。

“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新加坡别看是小国,联系世界起来,比谁都活跃。

李光耀不但经常参加原英联邦成员国的会议,而且只要是各个地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他都去结交访问,可以说是走遍千山万水。

可是,不管怎样不依赖任何一个国家,新加坡与英国、中国、马来西亚都有着自己心中或外人眼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挣是挣不脱的。

“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用“热情如火”来形容建国立业时的李光耀们是恰如其分的,那种冲劲和干劲是如今的总理和部长们不能比的。

胸怀天下,心中有火、眼中有光,满腔的热忱话语向谁诉说呢?

不用担心,新加坡人从来不憋着,他们历来是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操碎了心,就好像自己是大国一样,随时都可以给各个领导人出谋划策,出的主意往往是恳切、务实、有见地,格局也非常大。

从不用担心没有倾听者。

“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新加坡的心理状态非常健康,它在与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相处中,不会一厢情愿,太过天真;被拒绝以后,也不会怨气十足。

一个绝对的弹丸小国,毅然决然地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千难万险的旅途上,纵横捭阖,没有被世界各大小国家挤压、踩踏至死,已经算是奇迹,孤单寂寞可想而知,但因为它是真的为烦恼和困境中的世界各地领导人出主意,中肯又实用,它又怎会孤单寂寞?

各个领导人又怎么会不念叨它呢?

人在旅途 (1985)7.81985 / 新加坡 / 剧情 / 胡鹤译 / 吴岱融 向云(《人在旅途》1985,只记得歌名就够了)多年以后,回头看,这首歌仿佛就是为总括新加坡历程而写的,从此记住这首“新加坡之歌”:)不过,如果没听过这首歌,光看歌词,则实在乏味,还是听听看,想必能感受到它的味道。

新加坡的奇迹从根本上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在这点上,我一向赞同地缘政治。

新加坡的位置属于东西方航道的中心,既不会像朝鲜半岛那样始终形势紧迫,也不会像非洲某些国家那样边缘化或长期战乱。

新加坡的位置刚刚好,既不会被忽略,又不会被吞掉,让它保持中立、独立发达,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很有用。

再加上李光耀和他的部长们太过优秀,不断地分析走过相似旅途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学习,时时闭坑,更推高和延长了这个奇迹。

后来的总理继任者吴作栋以及现在的总理李显龙,都只是走在李光耀的延长线上。

经济发达至此,似乎该持续反哺文化才对,但提到新加坡的文化,如果单从影视剧来看的话,那么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抢眼过,后来就被港台剧、韩剧盖过风头了。

莲花争霸 (1993)8.11993 / 新加坡 / 武侠 / 梁胜权 杜南星 陈丽霞 杨锡彬 / 李南星 朱乐玲(《莲花争霸》1993,正规渠道无资源)九十年代的《莲花争霸》根据古龙的《流星蝴蝶剑》改编,同时也借鉴了金庸《笑傲江湖》一些设定,比如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主题曲《江湖路》同样传唱一时:

江湖路8.7罗文 / 1990无怨无悔我走我路走不尽天涯路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恩怨由谁来结束什么时候天地变成江湖每一步风起云涌什么时候流泪不如流血每个人也自称英雄什么是黑白分明是是非非谁人会懂怕什么刀光剑影把风花雪月留在心中无怨无悔我走我路走不尽天涯路人在江湖却潇洒自如因为我不在乎无怨无悔我走我路走不尽天涯路在风云之中你追我逐恩怨由谁来结束新加坡的电视剧,据说特别爱把不同作品揉到一起,然后推陈出新,这一点很像新加坡的发展路数。

说到《莲花争霸》借鉴《笑傲江湖》,本来,这部电视剧大部分都是改编自《流星蝴蝶剑》的,从香港到新加坡,在所有《流星蝴蝶剑》的电视剧改编版本中,只有新加坡的这一版加进了“自宫”的设定,我就在想,这自宫的展现,像不像新加坡对于中华文化的处理呢?

完全出于实用的目的,经过双语政策和分流制度以及精英教育,一通神操作,导致只有很少比例的人同时掌握英语和华文,其他大部分人客观实际上都只掌握英语。

别看华人在新加坡占多数,但有调查显示,很多人都后悔学习华文,只有极少数人后悔学习英文。

新加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语言教育上,实际上是剔除了华文的生存空间。

我们都知道,李光耀们完全出于实用的目的,让英语优先,是没办法的事情。

后来,包括李光耀在内的新老领导人都开始积极推广华文,但都有待时间的积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经过上述剔除,很难想象普通民众对于华族文化还能够心生向往和亲近。

没有足够的文化认同作为基础,也就没有华语文化的市场,可想而知后来以及如今的新加坡文化输出在原亚洲四小龙当中是如何的没有存在感。

当然,或许当初《莲花争霸》的主创并不是有意加进“自宫”的设定,或许只是个巧合,但是,所有这类阴谋算计、王图霸业的故事都是时局和人事的反映。

《笑傲江湖》是政治小说,是十年极端时期的影射;《莲花争霸》也可以看做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竞争,为了飞黄腾达,不得不自宫,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了。

用一句话说就是:欲练西式神功,必先弃华自宫。

我们的故事2 (2016)8.32016 / 新加坡 / 剧情 喜剧 家庭 / 梁志强 / 陈丽贞 李国煌(《我们的故事2》2016.3,腾讯视频免费看)前不久,我无意中看到一部叫做《我们的故事》的电影,眼前一亮,因为它是直接展现新加坡1965年独立建国之后普通百姓如何度过困难时期、一路发展起来的作品。

这是个系列电影,还有一部《我们的故事2》,也同样质量过关,值得看。

在此之前,我集中看完了李光耀的两本回忆录:《风雨独立路》(1923-1965)和《经济腾飞路》(1965-2000),正好覆盖这两部电影的时代背景,相当于是具化了李光耀回忆录的相关内容。

风雨独立路8.3[新加坡] 李光耀 / 1998 / 外文出版社(《风雨独立路》1998.9,绝版高价)《我们的故事》1和2讲的是新加坡建国前后,百废待兴,民众生活困苦。

一个名叫招弟的女人一直生不出儿子,在丈夫死后,被大老婆赶出家门。

招弟带着女儿们回到娘家,结果被娘家人嫌弃,尤其是自己的爸爸和大弟弟更是对她冷嘲热讽、挖苦讥笑。

好不容易央求着住下来,又不断遭遇苛刻对待。

招弟始终隐忍大度,从不计较,艰难生存,含辛茹苦,也得到过好人帮助,渐渐挺过难关,随即又重挫不断。

故事看下来,真是心酸。

不过,这个电影有个好处:悲伤不过度。

不会像以前台湾的苦情戏那样让人看着难受。

看过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当初的新加坡是那样的破败和穷困,跟今天的发达对比起来,真是极大反差。

单单是招弟从两个孩子的屁眼里拽出长长的蛔虫,以及招弟的弟弟、友人和救灾士兵一起在洪水中大战巨蛇,就足够冲击你的观感。

他们住的环境,从村庄到组屋;说的话,从各式方言到以英语为主,都展现了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和国民面貌。

经济腾飞路8.9[新加坡] 李光耀 / 2001 / 外文出版社(《经济腾飞路》2001.9,绝版高价)新加坡之所以成功,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折腾,不搞意识形态纷争,当真是纯粹的“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在所有角色中,最具包容心的就是女主招弟了,这个女人躲不开周围环境的迷信、重男轻女和偏见,她自己也打孩子,但从做决策、拿主意和说话办事中的言谈举止,都能够看出,她始终用最大的善意去看待和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总是以德报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也没有变得冷漠。

她从每一天的实际生活中体悟出了自己的生存智慧,那就是要做人群中的绿洲,而不是黑洞(当然她自己不会这样去表述)。

她周围的人,包括她的至亲在内,很多都是黑洞。

她心中的那种苦楚,始终独自承担,最后终究没逃过癌症的侵袭。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8.1李光耀 / 2013 / 中信出版社明智、伟大如李光耀搬的领导人也同样无法让建国之后的民众免受恶劣条件的摧残,这是百废待兴、白手起家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代价。

好在绝少人祸的侵扰,也算是庆幸。

你可以把《我们的故事》系列电影看成是新加坡版的《请回答1988》,只不过《我们的故事》还是显得单薄了,规模也小,并且《我们的故事2》的结尾开始显出拉胯之势,如凑戏一般,上演狗血戏码。

从这个结尾,也能想象得出这个系列电影的3和4为何那样口碑扑街。

期待这位梁智强导演能更深更广更高质量地拍一拍新加坡的发展历程,而不只是完成一个点到为止的宣传片和主旋律。

这个系列电影是2016年推出的,在此前一年,李光耀逝世。

这一年,新加坡经济首次进入缓慢增长期。

或许是到了缓下来、经济反哺文化的时候了,也或许是到了怀旧的时节,关于新加坡发展历程的影视剧,或许到了文化输出的节点。

看他们新加坡人过去和现在和故事,最大的好处就是时时会想到我们自己,忍不住就会有个对比。

李光耀观天下9.2[新加坡] 李光耀 / 2018 /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光耀观天下》2018.2精装)此外,我还期待有更新更高质量的李光耀传记问世,目前已出版的相关传记都不尽如人意。

他自己的作品还有《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李光耀观天下》可看,但都是政论性质的了,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看过以后,可能会感觉没留下什么。

 4 ) 我们的故事

1.9号晚上打开爱奇艺想看一些电影,然后就觉得这个电影很有年代感,我好像会很喜欢,然后就在今天看了,是讲新加坡人的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以重男轻女直入话题,不过,故事的女主角还是蛮有韧劲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能好好的生活下去自己一个人做各种生意,解决家里的各种麻烦,是一个很有头脑,也敢想敢做的人。

可能导演想要传递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吧,因为对于那个时代那个国家了解较少,所以很难有力事情节。

不过也可以在小人物的故事中感受。

人生多有意思呀。

 5 ) 我看过的最朴实的电影

原创 给丘吉尔做饭 2022-11-12于2016年上映的新加坡电影《我们的故事》分上下两部,共227分钟。

豆瓣评分都有8.4分。

将近4小时的时间,从一个小女孩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新加坡建国的历史,是我看过的最朴实的电影。

朴实可能首先在于选择了命苦的寡妇招弟作为女主角。

二十多岁的招弟生了三个女儿,丈夫死后,被大老婆连人带女儿一起赶出了家门,她不识字,没有工作,还大着肚子,只能回娘家。

娘家并不欢迎她。

首先因为她八字与父亲相冲,从小她只能管父亲叫“四叔”。

家里还有一个娇生惯养游手好闲的弟弟,自然对增加的这几张嘴极不欢迎。

但招弟已经快要临盆,一边保证自己将来会对这个家有贡献,一边就把孩子生了下来,还是龙凤胎。

家里人又说新生女孩脸上的痣会与大家相冲,要招弟把女儿送走。

如此,招弟才得以在娘家住下来。

娘家是有娘的家啊,但是娘也只是招弟的“四婶”,跟着“四叔”来的。

招弟是他们的长女,是家里的“大姐”,但是,重男轻女,大姐要照顾弟弟妹妹这些观念似乎天经地义,没有人会觉得奇怪,所以招弟也只能忍受,更加辛苦地工作。

这些观念贯穿始终,从来没有要批判要反对的意思,包括“一家人不要太计较”、“朋友要互相帮助”等古老的信念支撑了全部的情节,这大约是我觉得电影“朴实”的第二个原因。

招弟的“工作”,是每天起早贪黑地种地、养猪,磨豆子做豆花到市场去卖。

当时的市场,有印度的督查,和本地的黑帮,轮番骚扰摊主们,令大家苦不堪言。

新加坡主要有三个种族:招弟一家这种讲福建话的华人,招弟家的邻居,讲马来语吃手抓饭的萨米一家,还有任督查的印度人,他家女儿后来嫁给了招弟的小弟弟。

至少从电影里看到的是,华人和马来人的地位比较低,住的都是会漏雨会被洪水冲走的寮棚。

一个很有喜感的场景是,印度姑娘要嫁给华人穷小子,还未婚先孕,让原本凶神恶煞的督查爸爸相当暴怒,去当说客的除了敢于出头的招弟,还有同为摊主的萨米。

他们虽然语言不通,但连比带划,居然把婚事说成了。

这也是“民族融合”象征性场景。

在实现这场“民族融合”之前,还发生过当地黑帮为保护被他们收了“保护费”的摊主而痛打督查的冲突,只能说阿龙“这个黑帮不太黑”,他佩服能为了保护兄弟不惜自己挨打的招弟,改邪归正后还一直关照她们一家,这种人情温暖,也表现得非常朴实。

第三重的朴实,应该就是演员的表演和影调。

中规中矩,略带一些喜剧的夸张。

你想看到的表情都有,都到位,一览无遗,也无需更多的深意。

正如全片都打了一种类似电视剧的大白光,完全放弃了对“电影质感”的追求。

能够达到这种朴实,除了切入视角低、价值观平民化、表演和影调风格求拙,我觉得还有两个辅助力量。

一是故事情节平实,起承转合都在意料之中,没有狗血的夸张和反转,所有的狗血,都由招弟那个招人恨的弟弟一个人担当了——他真是满嘴喷粪,坏事做绝,当然最后也改邪归正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接管观众情绪的大反派,其他情节就可以只管平实走来就好。

二是略带喜剧的表现手法对冲了全片的悲剧气氛。

老父亲病重,开着“霸王车”的弟弟跑得不见人影,还是招弟请了假,推着板车送“四叔”去医院。

路上,老父亲良心发现,让招弟叫他做“阿爸”。

招弟说,不是叫了会相冲吗?

父亲说,还有什么冲不冲的?

原来以为儿子会孝顺,到头来发现还是女儿孝顺。

招弟高高兴兴地叫“阿爸”,阿爸却没声音了。

招弟大哭,说:讲了不能叫阿爸嘛~阿爸悠悠醒转,说我只是累了啊~这是我觉得非常高级的段落。

最后,阿爸还是走了。

家园没有了。

一家人搬进了带电梯的祖屋。

农田消失了。

代之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方言没有了。

官方语言是英语。

曾经,他们以为没有明天,最后,发现遗失的是昨天。

幸好,他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闪亮的日子音乐:音乐热搜 - 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现场歌曲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罗大佑的歌如此贴切,让人以为是专门为此写的。

但这是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献礼片,2016年上映,《闪亮的日子》发表于1989年。

对了,影片中用了好几首华人熟悉的歌来表现年代,也是该片朴实的看点之一。

 6 ) 我们的故事

如果一生充满这么多的苦难和悲痛,那么是否还值得苦苦挣扎活着?

招弟在回顾她一生的时候,是感怀自己经历的苦难,还是感恩自己创造的改变呢?

她确确实实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可能有些人注定是要做蜡烛的,以微弱的光照耀一个角落,流着泪默默走完自己的一生。

或许不该问值不值得,既然活着,就继续努力地活下去,明天会发生什么,好与坏,喜与悲,又有谁知道呢?

伴随着缓缓响起罗大佑的歌,这短暂又冗长的一生终于拉下帷幕,留给们我们的长长的深思cr:Devin.Lin

 7 ) 电影我们的故事真的值得看。若是新加坡人,那就应该看了

身为新加坡人,可能就会觉得这部剧很多地方都很贴切。

里面发生的事很多都是真的,水灾,对政府的不满,因造谣而坐牢。

这部电影的意义应该在于一种新加坡独有的现象,种族和谐,kampong 的精神。

我记得我看了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其实都是特别辛苦的。

亲自下场,粪便,被打,哭 。

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语言上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马来语,中文,英文,福建话。

还有一场戏,打戏,大家一动不动的,掉了威亚,定格特效。

这部电影就是记录了新加坡的成长,大家的成长。

淹水的那场戏是人工制作出来的,想一下到底有多辛苦,多贵。

拍一部60年代的电影一定有困难。

要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又要去找道具。

电视机,风扇,德士,还有很多很多细节一定是特别难找出来的。

找出来是一回事,用的了是另一回事。

这部电影在我看了制作过程过后就觉得真了不起。

 8 ) 新加坡的城市化

一部新加坡电影,故事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刚分家时为时代背景,给人做小的二太太因为丈夫过世,又没能生出儿子而被大太太赶出家门,带着几个女儿,挺着孕身回到乡下娘家。

作为家中大姐,自出生时便因为是女孩而被说不祥,只能称自己的父母为“四叔”、“四婶”,此番回到娘家时的处境可想而知。

剧情横跨数十年,从村落生活到政府组屋,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同处在新加坡,有人信上帝,有人信观音,闽南语、马来语、印度式英语穿插其中,热热闹闹,导演也借由这部电影让世人对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作大致了解。

相比较之下,大姐的奋斗史倒不足以成为影片的出彩之处,大姐在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里一味隐忍和退让亦是让人非常反感的地方,愚善之人必定受命运欺辱,这点在电影里还算写实。

片尾值得一看,插曲和片尾曲也值得听。

 9 )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招弟,坚强大度隐忍而苦涩的女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弱小而无助的她总因通情达理与人为善和纯净质朴无私无畏的优良品质在让自己在陷落的沼泽淤泥般的人生中绝处逢生,从容言行中闪耀出暖心而夺目的光彩,迎来贵人、迎来惊喜、迎来转机,验证得道多助、理解万岁、信者信之、真情无价;阿坤,拥有被宠溺娇惯换来的安逸人生,却毫无底线与骨气,懒散成自私自利寡廉鲜耻肮脏狭隘气煞人的扶不起“阿斗”,风俗难易、惯性难改、时势造英雄,一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个因为不自知,跋扈任性,一个人牺牲与成全的代价却是一生,历史洪流,滚滚波涛,席卷几重再从头,一个家的故事,千万家的哀愁,剧中人人在剧中,人看剧剧如人生,何苦怨是非曲折,叹只叹难解纠葛,时代的心酸,莫明的泪流

 10 ) 爱拼才会赢

刚刚看完两部。

我是闽南人,影片里面的闽南语正是我们泉州的方言口音。

从小到大也会旁听家里长辈提起关于某些亲戚下南洋的故事,很亲切。

影片里面从当地华人的家庭环境观念习俗也是一摸一样。

很感人温情。

我的妈妈也是家里的大姐,她的小时候在家里就因为是大姐也必须承担所有家务以及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因为当地闽南文化的包办婚姻,她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而嫁给了我不争气的爸爸。

当我出生的时候,就因为是女孩,爷爷奶奶就没来看过我们。

接着妹妹的出生,可想而知妈妈在爸爸大家族里面的生活情况,充满了歧视欺凌再加上爸爸的不争气。

妈妈为了我和妹妹的成长承受了太多太多。

直到我们找到了各自的幸福,她却又独自在老家生活。

我恨我自己的不孝,不能常常陪伴她左右…爸爸的离去已经让我体悟到人生的遗憾,我不能再失去我的妈妈。

所以,很努力很努力的在厦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时常把她接下来一起生活。

感恩!

生活不易,亲情永在!

《我们的故事》短评

『检采我有千年千百种人生 也无法度阻挡人造的恶意』读史早知今日事之下是自由与法制都需血酬的残酷真理

3分钟前
  • 光与盐🪐
  • 力荐

不如屎

8分钟前
  • 世之介
  • 很差

一个时代一代人。

11分钟前
  • Mmoon
  • 较差

了解下新加坡的历史,原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前是一家。

16分钟前
  • 小火柴很旺
  • 还行

略假。但要说是喜剧电影,根据真是事件改编,还是很成功的。以女儿的身份讲述出来妈妈带着一家女孩子们的故事。

18分钟前
  • 神哥
  • 推荐

扯淡

21分钟前
  • 豆友207215058
  • 很差

被遗弃的人民建国后也会逆风翻盘。

25分钟前
  • 宁弍
  • 推荐

新加坡 野蛮生长

30分钟前
  • 六斤多快乐
  • 还行

不適合拍成電影適合拍成阿姨愛看的電視劇

32分钟前
  • 我敢你敢吗
  • 较差

那个时代的故事,导演的怀旧梦~回味自己的民族故事,有时候挺有趣的,不过电影还是很新加波的味道~

36分钟前
  • 黑色鸡蛋
  • 推荐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好看!ps: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走心,值得鼓励。

40分钟前
  • 迷影真嗣
  • 推荐

好无聊的片子,好险恶的人性,幸好二弟阿喜憨憨的,看着就很好日。

41分钟前
  • 黑木阳介
  • 较差

他们那时候条件怎么那么好。。。。而且那么干净。。吃得那么好。。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吧。这种剧的节奏啊、风格啊,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没什么带入感。还不如看乡村大舞台刘老根儿。

42分钟前
  • 顾友岚
  • 较差

结尾能不能让讨嫌大儿子被蛇吃了🙃

46分钟前
  • you-my-you
  • 较差

制作真的很粗糙😰

51分钟前
  • 六等星星
  • 还行

不好看

56分钟前
  • 钮钴禄·泡面猪
  • 较差

以小女孩的口吻讲述故事挺好,流浪在外的华人华裔太难了,不被认同,处处被排挤,可他们也是人啊。蛇的出现有点突兀,不太真实。

1小时前
  • 玛德烈有点烈
  • 推荐

风格很纪实、影像很粗粝,导演带着模糊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拍了这部不像电影的电影

1小时前
  • Trust you.
  • 较差

7.5

1小时前
  • 夏日甜心
  • 还行

小人物的大时代!很感人!

1小时前
  • Hey圆首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