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传奇
BlackBerry,黑莓
导演:马特·约翰逊
主演:杰伊·巴鲁切尔,格伦·豪尔顿,马特·约翰逊,加利·艾尔维斯,绍尔·鲁宾内克,迈克尔·艾恩塞德,里奇·索莫,赵胜汪,米歇尔·吉鲁,马克·克里奇,劳拉·席勒维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在1990年代的加拿大,麦克(杰伊·巴鲁切尔 Jay Baruchel 饰)和道格(马特·约翰逊 Matt Johnson 饰)是黑莓的创始人。麦克在大学毕业前两个月决定辍学,他们两人共同创立了这家科技公司。起初,他们开发的移动设备虽然存在缺陷,但却能够接收电子邮件,这在当时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麦克和道格的天才..详细 >
9分,出乎意料的有趣。这部片子无论是从评分、观影人数、观众反响还是导演履历都让我不抱任何期望。但是,喜剧,爽片和相对完整的结构叙事,都能让我获得意料之外的关注。这导演真挺有意思的
就看到一伙莫名暴躁的高管,导演是故意让他们表现得令人讨厌吗?
虽然我一直很爱黑莓,还曾经用过两款,但这片子在最有趣的地方结束了。黑莓的发展史远没有在面对苹果时公司高层的分歧及各种外部危机加持来得有趣。人物形象虽然顺但也没什么亮点,当结尾终于有了大变化时影片也走向了尾声。
节奏相当紧凑,镜头好调皮。
爱死这这暗戳戳的嘲讽气质。也是对成功、传奇bullshit的轻松解构,从VC、Nerd+天才,到商战、“热爱”,人物和内涵都WTF地出乎意料。只怪意头不吉利啰,想想Watreloo这地名。对技术细节的偏执,首尾对应,虽然大黑我寨都很不对,但是漂亮地完成了剧作回环。Genius拆装整活深圳发来的BB末代手机,拉远的孤独剪影,又一个漂亮的注脚。这一部投资、布局都不大,节奏更爽利,人物虽然没什么大变化,胜在伪纪录质感下偶尔拉近放大的微妙情态。没有《俄罗斯方块》那么多花活,冷眼揭批人性更好不手软。如果还要继续扯破高科技的神话,超蓬勃之后的诗选剧,马导顶上,指不定会闹腾出怎么样的酸爽呐。
平庸的剧本,人物特点也应该做了符号化处理,不过把故事讲的很明白清晰。黑莓怎么起步,怎么发展,怎么壮大,怎么衰落。对于喜欢科技史的朋友来说,值得一看。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 都是断崖式的 徒留当事人原地惊愕
不了解真实历史,仅根据影片,黑莓公司的失败是注定的,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公司本就是一团乱麻,尤其是那个销售负责人,脾气也太臭了。黑莓可以说是,成也键盘,败也键盘。失去自己特色,跟着苹果跑的那瞬间就已经结束了。
关于黑莓手机的兴衰史,比较成熟的商业片节奏,但类似的传记片都快成流水线了剪辑方式都差不多,人物也较脸谱化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Zoo Palast4-延续了《雪崩计划》手持与不断对人物zoom in out的摄影风格,用连续不断的笑料和两极分化的人物塑造充实典型的创业故事,主要人物关系的演化着墨不多,但好在有足够的外力驱动并不显得生硬。(原来资本主义的白噪音症结都怪made in China
3.5//黑莓Q10曾经是我的键盘机top1 可惜我入手时间太晚 苹果已经掀起了它的狂潮//选择手持镜头和伪纪录片的表现形式 可能是想增强影片整体的时代质感 只能说是有效果但不多//这些具体的衰落的品牌史估计有一大半能把原因归结在创始人或主理人身上 而衰落本身却总能被电影讲述成一次理想主义的落败
是第一次看这么纯粹的“商战”电影,观感其实还蛮新鲜的,再加上导演大量使用的手持镜头与活泼生动的配乐,迅速带领观众进入了这个充满着挑战与跌宕的电子世界,在和这个商业帝国一同崛起与坠落的过程中也能让人感受到渗透于其中的真情实感。但过多的唾沫星子横飞的发飙段落与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让乐趣减半,这样直给的剧情也让整部电影充满了速食的单一感,并未拥有深度。以及都啥年代了还在黑中国制造?这不纯纯有病吗?
黑莓手机我求求你重出江湖吧
一部兴衰史,没啥看点,像流水账
自导自演弱智喜剧😅
人家苹果也是在中国生产的,也没见质量不行啊,明明是创始人mike,他自己对产品的偏执而且坑兄弟坑队友,自己能力其实跟他兄弟doug差不多,后面不退位,还从头到尾黑中国
再伟大的产品也有过时的那天,唯有不断创新方可生存。都什么年代了还在黑made in China.格局不够啊
故事讲的蛮清楚,不过黑莓死也不能全赖华强北吧哈哈哈。产品僵化肯定会被吃掉啊,就像苹果现在的发布会也是越来越鸡肋。另外Mike老兄也是不太会做人,甩了哥们儿卖了合伙人最后还是给公司干黄了,但这样的设定看起来虽爽也还是太脸谱化了,确实像一场闹剧。
尽管这次不再有伪纪录片视角,但约翰逊依旧保留了自己“人格化摄影机”的trademark,镜头的运动(主要体现在变焦)方式随着年代推进而缓慢变化,不易察觉的设备升级映照着时代车轮的无情、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没有明显的情绪递进,高速的节奏下是沉重的悬念,电影几乎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达到了高潮,情感共鸣来自观众和导演对黑莓命运的先入为主,但喜剧效果却不是,这一点让它区分于摄影机同样如临场者般滞后、左顾右盼,笑料却依赖于立场的《灵通人士》。
还是挺肤浅的,没有柏林主竞赛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