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
Nabarvené ptáče,色鸟(港),异端鸟(台),The Painted Bird
导演: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主演:彼得科特拉尔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哈威·凯特尔,巴里·佩珀,朱利安·山德斯,乌多·基尔,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提姆·卡尔克霍夫,Jitka Cvancarová,Antonín Mas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语言:捷克语,德语,俄语,斯拉夫共通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东欧“二战”期间的悲惨景象。小男孩的父母把他送到乡下避难,但与他失去了联系。男孩开始在各个村庄之间流浪。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详细 >
太压抑了……而且当你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更压抑了……
部分段落看得生理不适,剧本完全可以再精简一些,还没过半已经看麻木了。
浪费俩小时
黑白片,开头几乎没有对白,试图通过画面来传递残酷现实的无情,只是确实提不起兴趣,全片三个小时也是太高冗长,可能年纪大了,豆瓣高评分的装逼电影已经不适合我了,还是无理脑残搞笑片好看……
欧盟影展最贵最难熬的一场,风格杂糅,态度模糊,犹太小男孩饱受苦难,在颠沛流离中成长。如果说用“被涂污的鸟”的意象来展现异类和群体,犹太和纳粹的关系,那么小男孩从瘟神附体到亲自杀人,从被涂污的鸟到拿起枪的人的成长经历使得这个隐喻不知道落到了何处,甚至有为纳粹开脱之嫌。
感觉电影这门艺术快被极端形式主义毁了
#VIFF2019# 向来对于人们把那些譬如人性,史诗,悲剧等大而化之的名词套在所谓的文艺艺术电影之上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但这部电影配得上一切关于这些意向的阐释解读。非理性地形容就是战争中被异化的人性之恶仿佛像宇宙图景一般浮现在这部电影里,如果是因为非电影艺术原因而导致威尼斯没有认可这部电影,那可以说是威尼斯电影节史上一大污点了………当哈威·凯特尔等艺术电影演员奉献出惊世的表演,还贡献出目力所及的电影中最精彩的小演员演出,可以说这是个人影史十佳必然上榜的一部巨作,无比震撼
大师辈出的年代也许这就是一部合格之作,但是放在今天又有特别的意义。前半部风格完全是另一个契诃夫《草原》里的男孩叶果鲁什卡,后半部分则完全地体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里二哥伊万的《反叛》,基督教爱的教育如此苍白乏力。最后男孩躺在火车轨道下,则完全就是另一个郭立亚。这样美丽的世界,可是又充满了丑陋,能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呢,除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为人父者,都应该为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所经历的苦难而下跪忏悔。卡拉马佐夫没写完的孩子的故事,大概这一部里有续篇故事的答案。
之前就看报道说太过黑暗喝压抑,战时小孩子一路在东欧的各个地方寻求庇护,从而遇到的各样人发生的各样故事,首先是为了看那段性欲望极强的喂奶年女的故事,其次没想到这是个全片黑片的设计,再后是黑乌鸦啄小孩脑子的场景太悲,长达2消失49分钟的压抑,不知道讲了几个故事,因为我是快进看完的,不知道大家有几个是真正的看完
如果不是大银幕可能一个人在屏幕前不太能看完。
Unnecessarily long, and only necessarily violent
短工身强力壮,被老头挖双眼为什么不反抗?不合理啊,即使是心虚,但承受剧痛都会下意识推开老头,看到拿着自己的2颗眼球躺在树下哭的跟SB似的,这剧本编的变喜剧了 ,老头下迷药再施暴还合理点。。。。
看完的感觉是 像是跟着主角一起走过了漫长的人生 太牛逼了
乔斯卡的经历本身就具备了戏剧性,要在文本之外吸引观众,让视听语言发挥功能,才是立本德根基。所以极少的对话,更多类别的镜头的使用,都是很好的说明。
黑白,冷郁,压抑,让人看了反胃
个人很喜欢的又臭又长“裹脚布”风格,能把这么多突破伦理的奇闻堆砌成鬼打墙合集也是一种本事。
其实电影改编的焦点还是在于“主人公身份的明示”以及“最后失语的结局”,当然这两点本身也是智者见智的问题,总体来说电影对于小说原著的改编还是很凝练,黑白影像对这类主题的呈现也确实极富表现力。
威尼斯主竞赛169分钟长片,考验耐性。用极具质感、精心构图的黑白影像呈现出人性之异化。小男孩既是这场苦难之旅的见证人,也是受害者。很多时候他并不是直接的受难者,而是带去厄运的不祥之物。所以当《冷战》一般的绝美影像去呈现这些苦难之景时,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令人生发出极度的不安。部分情节的确太过令人不适,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勇气非常大,不过169分钟还是过长了,中间不少地方缺乏节制,如果更精炼一些一定会更好。待补原著。
12.21 死亡,火,信任,暴力,爱情,神父,鸡奸,犯错,女子,野人,落水,性,愤怒,救马,喝酒,拯救,假死,军队,枪,工具,循环,看破,惩罚,父亲,恨,拥抱,望火,编号,名字,joska,车,远方,未知。何处是家?他一个人就是一群人。屠杀不是战争的专利。过于复杂的失语感。
这种接踵而至的苦难让我想起《沃伦》,但同样是线性叙事,本片的节奏太拖沓冗长了,转场尤其生硬,情节发展到后段已是毫无节制,真是浪费了小男主那双会说话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