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尘埃
خاکستر و خاک,阿公带我回家,Khakestar-o-khak,Terre et Cenders,Earth and Ashes,Soil and Ashes
导演:阿提克·拉希米
主演:Abdul Ghani
类型:电影地区:阿富汗,法国语言:达里语,普什图语年份:2004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亚国家阿富汗陷入连绵的战火之中。国家饱受摧残,人民流离失所。无情的轰炸摧毁了老人达斯塔戈(阿卜·拉贾尼 Abdul Ghani 饰)所在的村庄和家园,他的亲人几乎全部遇难,只有5岁的孙子亚辛(贾温·马德·何马翁 Jawan Mard Homayoun 饰)幸免于难,却也被爆炸声震聋了双耳。老人..详细 >
人間悲傷,到了那個時間點,巴米揚大佛也沒什麼意義了。死了是種解脫,活著的繼續受折磨。雖然你得感謝天讓你活下來,但真的是「好死不如賴活」嗎?
哎.
阿富汗电影,讲述战乱中人的绝望飘零无依。幸存的垂老祖父带着被炸弹震聋的小孙子千难万不易去找在矿上工作的儿子,老人震惊于儿子已知村庄被毁却不返乡奔丧,悲伤不见而去。有好心人追出来相告,不是他不想回去,是矿主控制人身自由,骗他全家皆亡。一次又一次车过漫天黄沙,久久不退,镜头长久定格于灰蒙蒙的沙丘或者蝼蚁似的人。片中却又洋溢着无处不在闪光人性,艺术性也独特、强烈。老人数次幻视裸身奔跑的儿媳妇,他追着要给她裹身之物,可她要么投身火海,要么远去无踪。直到在他人的善意和鼓励下重拾勇气,幻视再现时,老人果断扔出红花包袱布,瞬间成了儿媳身上的连衣裙——战乱中被辱自杀的她,不知灵魂能否因此得安息?
漫长的归家之旅,可何处才是我的家呢?4.0。
这个世界会好吗?
发条张
看过
平静而厚重,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幸运。
土地与尘埃 国家与人民。 没有战争的画面实时出现 却哪里都跑不出战争的影响。 阿富汗这个国家 真的承受了太多。 导演没有很用力 很有技巧的淡淡的拍出了残忍与阴郁。
老爷爷和孙子要如何过接下来的每一天?想想就忍不住落下了泪。
“杀人什么时候成了犯法的事了?”一句话道出了阿富汗的情况。本片难得的是,这是一部阿富汗人拍的阿富汗的电影,阿富汗不再成为以好莱坞电影为主的,带有明显刻板印象的背景板了。在这里,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谁先来。活着比死去在某种意义上也更加痛苦
拍得非常淡,但依然很戳人。红布袋变成儿媳的衣服那一段简直神来一笔。可怜的阿富汗人,希望世界和平。8分。
战争无情如烈火,百姓微小似尘埃。
用了一个下午 了解了阿富汗 伊拉克到伊朗 这5-60年的故事,再打开这部片子 真的是泪目。战争面前 人民渺小如尘埃 真的不敢想象同一个地球 不同的土地上竟然经历着那样的事情。让人太绝望了。
2004年,其实已经被美国照顾了。没有宗教,没有塔利班,没有恐怖分子,有战火,有地雷,处处家破人亡,残垣断壁。感觉还是在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状态!在无尽的荒野中,爷孙两人,无尽的悲痛。桥边店主好善良,本片一大亮点。去矿场等待过程中碰到的两三人,反映出阿富汗的一些问题。
无尽的土地是时间在天日里等待,尘埃让距离变得远,人繁衍作为孤独在自然身边的法则,来到这里没有原因,却从此不能离开。父亲在战火中送走土地上身无衣褛的女儿,他想给她披上一件纱,想去看望儿子而不忍噩耗给他带来伤害,父亲照顾着年幼的孙子,在无尽的时间和疲倦里仁慈,坦克把所有人的声音都藏到了地下,战争让后代丢失了声音,摊贩离开浮夸沉迷金钱官勋的儿子,独自流走他乡,这里的年轻人浮躁不安,伤痛如果不变成眼泪就会变成杀人的语言。那座桥前车未来,总有母女在那里等候。馕只有在边缘粘着土窑里的碱才最好吃。这个故事少有作者的痕迹,如此自然的观察时间和世界,就在来回路去的地方里,却说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的寓言。战争中受到伤害的总是土地父母亲和子女。杀人什么也犯法了,杀了奸害妇女的下属的军官被铐。太复杂了。整整流泪不停。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活着是痛苦,死也是痛苦。
有很多陈套之处,但心理刻画比较细腻合理,插入的几处想象性场景也还得当~
“在战争中,幸存者比罹难者更痛苦”“伤痛,要不就是化成眼泪从你的眼中流出,要不就是化为利刃从你口中吐出来,要不然就是变成不定时炸弹哪天突然爆炸”(很喜欢这两句台词
战争和献祭是一样的道理你知道声音去哪儿了吗?伤痛要不就是化成眼泪从你的眼中流出,要不就是化为利刃从你的口中吐出来,再不然就是变成不定时炸弹,哪天突然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