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都知道舞蹈教室在现实中就是个镜面房间,电影中构建了一个同样的镜面空间,一来是复原物质真实,二来也可以玩出艺术真实,先上我最喜欢的一副截图。
我们看到整个画面被截分成了4个部分,左边是真实空间,中间两个空间是舞蹈教室中心的一个承重柱上的两面镜子里的镜像空间,右边和左边杨祐宁的空间是同一个真实空间,是另一面墙,这个空间没有实际意义。
在分析站位和走位之前,我先上结论,真实的走位是男女主就是面对面站着说话的,只是离得很远,但是通过镜像切割,在画面上,两个人却是在背对背说话的,杨祐宁在1号空间看着左边说,而桂纶镁则在3号空间看着右边说话,中间又有一个空空间将两人隔开。
这个对于学过电影的人来说很好理解,为了表现两个人之间有隔阂,一般会在两个人中间加一个线,或者放个遮挡物,柱子是最常见的,也有用窗户框的。
所以2号空间的作用就是为了分隔开两人,同时让两人背对背说话。
这里其实我们就必须得讲讲镜头设计了,就是说对话镜头是最好拍也最难拍的,因为为了展现两个人,一般使用过肩镜头正反打,这就导致镜头语言贫瘠、单调。
而为了创新,就得想出非常复杂的手段,镜子就是其中一种,我们在《美国往事》中男女主在夜总会后台那段戏中也见到过类似的桥段。
而在《腿》中,这时的二人已经陷入了接近离婚的冷战期,两人已经事实上分居了,因此有了隔阂,而且此时杨祐宁有事瞒着桂纶镁,因此这样的场景和镜头语言的设计是合理的。
那么,为了挖掘出导演到底是怎么拍这场戏的,我自己还画了个图,重建出了一个真实的空间,基本确定了演员实际上的站位,以及走位的过程。
以下是我的推测:1号空间也就是杨祐宁所在的空间是真实空间,我们推测桂纶镁站位必须以这个空间的站位为基准。
因为导演的摄像机对准的是镜面柱子的拐角处,因此1号空间和4号空间虽然同处一个空间,但是看起来却像是两个空间,因为这是两堵墙,镜面柱子挡住的是两面墙中间的角。
我最在乎的问题实际上是桂纶镁站在哪里,因为有些导演会为了省事,让演员按照自己的想要的镜面效果走位,导致在实际上的走位中对话的二人是不能面对面,这就是为了省事穿帮了,只不过大部分观众一般也注意不到。
在1号空间中有一面镜子墙,杨祐宁从柱子背后的楼梯中走上来,是由右至左的,但是导演在这里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点,那就是一开始让我们分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因此实际上杨祐宁一上来入画是在镜子中,真实空间中的杨祐宁实际上目前是在柱子后面,被镜子柱挡住了。
通过拉片我们得知杨祐宁在真实空间中从右侧的楼梯走上来贴着镜子墙一侧走到了最中间的位置。
而因为镜子柱的遮挡,因此最先入画的实际上是真实空间中的镜像空间,也就是镜子墙里的杨祐宁先入画再出画再从2号空间的遮挡中入画,这时非常精妙的设计,我看的时候直接击节称赞。
同时,在杨祐宁走位的过程中,3号空间的桂纶镁的目光是从她的左侧往右边扫,这就对不上了,因为只要桂纶镁看着杨祐宁,怎么也不可能是反着看的,因此可以肯定3号空间是个镜像翻转的空间,这一点在2号空间的空镜头里也得到了证实,2、3号空间所反映出的空间关系和真实的场景空间关系是垂直翻转的,也就是镜像的。
也就是说为了营造出两个人背向而语的镜头语言,导演特意选择了镜像翻转的镜子来设置空间,当然我没学过舞蹈,但是按照道理讲真实的舞蹈教室不应该按一面镜像翻转的镜子,毕竟真实物质世界里的镜子是用来给练习者纠正动作用的,镜像反转了还怎么纠正动作呢?
因此这里是导演的有意设计。
然后我们来回答最重要的问题,桂纶镁到底站在哪里,因为我们目前不知道3号镜面反射的原理是什么,到底是反射的是来自镜面左侧的像还是右侧的像,所以我只能画图确定,也就是说桂纶镁要么在镜子的正左,要么正右。
根据我画的图推测,桂纶镁如果是跟杨祐宁一顺的站在玻璃墙和窗户墙的拐角处的话,就不会出现扫视目光,因为在她的眼中杨祐宁是从远处向近处走的,这就完全说不通了,因此为了能被3号镜面所反射,同时还要满足背后有窗户那面,还要从右向左(镜中的扫视方向是相反的)扫视杨祐宁走位,她就只能在楼梯间斜对角的位置!
不过这里其实还有点穿帮,那就是桂纶镁像是提前得知了杨祐宁的走位一样,一开始就走到了跟杨祐宁走位结束的镜子墙中间点的位置正对的方向,因此在一开始看着杨祐宁上来的过程中,桂纶镁的身体朝向是拧着的,直到杨祐宁走位到了指定地点,桂纶镁的身体朝向才对了。
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不会预知未来,不会提前把身体朝向一个预测对方可能会走到的地方,而是一开始见到对方的朝向才是她应该有的身体朝向。
这一点大家也可以看完我的影评自己去拉一下,这里其实是穿帮的,现实中人的行动逻辑不会这么干。
也就是说,真实的空间中,桂纶镁站在窗户前看着杨祐宁从她的视线右侧的楼梯间缓缓走上来,沿着玻璃墙走到中间的位置,然后开始对话,这就是现场真实的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没有图省事直接拼贴镜头,而是确确实实设计了一个镜子空间,并且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拍摄视点,同时拍入了1、2、3三个空间,4号空间我说了其实没什么用,最多就是用来交代空间,告诉观众哪部分是真实空间。
这里的用心和巧思值得所有电影人学习,反观《前任》系列,往往只是多机位拍摄然后再后期拼贴镜头营造类似的效果就显得很拙劣了。
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电影:一,讽刺的点算是比较常见,但细节真实而幽默。
比如女主任一本正经的疑惑,截肢为什么不放在该放的柜子里,却没有想到它难道不是原本就长在人体上。
大多数人都热心帮助女主,但少有人踏出属于自己的责任区。
二,小美的心理问题
处理尸体老伯与小美对话非常核心,一语双关。
老伯让小美承认是自己先签了合同书,小美反驳医院违背医疗程序老伯“你不要因为别人的过错就觉得自己的过错没有什么,忘记那条腿吧”
三,小美为什么要追回断掉的腿这就像她和先生之间早已死去的爱情,但没有影评“浪漫而隐秘”的凭吊那么高端。
个人理解她只是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还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男主双腿完好时他们的生活还很幸福。
小美不听父母意愿和男主结婚,匆匆岁月过去,留下满地苍白。
与先生的关系只剩下回忆,但要强的她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就像那张手术合同书一样,小美不愿承认是自己签了合同才有后面的事情,一如她当初选择了这个男人。
像老伯所说“回家去,忘记那条腿吧”,小美不能接受。
不完美的尸体像极了她的婚姻,似乎把断掉的腿补上,她的人生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说,人最难原谅的是自己啊ps:她与先生之间的感情
从接假腿就可看出,如果遇到更完美的腿她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是这个假腿的材质不达标
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说不好看的 去看热辣滚烫
談電影之前說些有點相關的題外話。
由鍾孟宏主導的甜蜜生活製作有限公司,今年陸續推出了《同學麥娜絲》和《腿》兩部作品,兩者都承襲鍾導監製《一路順風》、《大佛普拉斯》略帶戲謔的殘酷黑色喜劇調性。
不變的片名字體及片尾巨大的再會二字,鍾孟宏作為監製及公司老闆,似乎開發出一個結合社會關懷和黑色懸疑的電影類型,並有意無意間打造出一個"甜蜜生活"宇宙,這個宇宙裡的常設角色有黑社會、有魅惑的女人、有走投無路的社會邊緣人、有佛家和儒家思想的衝突;有時見血、通常會死人。
私以為這般黑色電影本土化的嘗試是有趣的,但相同類型必然有其侷限性,即使導演不同,近乎相同的價值觀仍是換湯不換藥,使觀影少了不少與導演本身產生獨特共鳴的樂趣。
回到電影,《腿》想要打造出一個帶個人風格的世界,在這個有些荒誕的世界裡,角色說出的台詞都有濃厚的小說感、用黃色笑話來嘲諷彼此,台詞不夠生活化不盡然是本片讓人難以代入的原因,而是因為本片有一個荒誕的世界觀、卻沒有能把這個世界撐起來的支柱_____即立體且具說服性的人物。
從對塑造人物極為重要的角色第一次出場來看,本片採順序與倒敘並行的寫法,一開始鄭子漢(楊祐寧飾) 病危,妻子錢鈺盈(桂綸鎂飾)展露了煞氣而執拗的一面,對兩個主角的了解到目前僅止於此。
後來兩人相識相戀沒有贅述,卻也沒有說到重點,據導演映後講解,鄭子漢愛上錢鈺盈是對上流生活渴望的投射,這個結合鄭子漢後續的行為可以理解,不過就兩人關係的搭建上,並沒有有效地傳達出兩人究竟是因為外貌一見鍾情還是其他慾望投射,導致鄭子漢的那句”我們都是第一名”除了搭建一個笑話橋段外,顯得不知所云。
錢鈺盈的不離不棄、鄭子漢嗜財的賭性,都像是某種出於無奈的偏執,因為沒辦法達到心中理想的生活,所以不願收手放棄,想要相信錯的事情再多做幾次就會有轉機、想要相信一廂情願地付出一定會有回報,這樣的偏執體現出兩人之間深厚的羈絆,卻沒有強力的人物前史(或好的兩人關係搭建)作為他們強烈偏執的來源,使得兩人的戲劇動作到了後期喪失說服力,我們很難了解為什麼鄭子漢會如此投機、愚蠢又好色,自然就很難了解為什麼錢鈺盈那麼愛他,愛到要像一個瘋子。
但也許這就是愛吧,愛本來就沒什麼道理,就算是一廂情願也還是心甘情願,尤其是當兩人的生命相互縫合時,就算縫得破破爛爛,也捨不得拆開,那畢竟是嵌在自己身上的時間。
又或許這是荒謬主義的幽默體現:把生命看得很輕,把死亡說得如此自作孽又受命運戲弄。
又,我仍然不能理解中島的攝影思維...。
演員的表現受到台詞和導演功力拖累,但看小鎂飾演這樣瘋狂的角色還是蠻有意思的。
电影属于黑色幽默风格,主要围绕桂纶镁“夺腿计划",延伸讲述2人的爱情故事。
桂纶镁和杨祐宁的演技没得说。
说它是爱情片吧,其实更像是剧情。
说他是喜剧片吧,好像又没那么搞笑。。。
看完后,感觉电影表达的可能有以下2点:1.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赚钱还是要走正路(本来挺好的一对夫妻,最终。。。
),男主有点软饭硬吃的感觉,不太提倡哈2.反应当下台湾医院体制的某些需要改变的现状和问题,例如程序不规范,没有以人为本,利益至上(面对桂纶镁找🦵,互相踢皮球,没有去帮助解决问题)。
看完后,最大的感触可能就是生活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去想着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
最终可能会被反噬。
还有就是桂纶镁找“腿”的那种执念,男方为女方隐瞒病情骗bao做出的牺牲,互相间的那种爱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台式黑色幽默文艺爱情片。
原谅我不太吃台湾黑色喜剧的幽默,完全体会不来。
只是感觉,其实爱情是存在一见钟情的,虽然其中可能有一些自作孽不得活的过火行为伤害了彼此,但是并不影响两个人内心的深处的爱意,也许只是缺了一个道歉,一次谅解,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承诺,虽然微不足道,但还是触动人心……男主和女主因为一次舞会牵手,一见钟情,很快就不顾一切地结合在一起。
但是就在他们两个人一起准备冲击一场舞蹈大赛的桂冠时,男主却为了赚取大钱给女主幸福,跑去赌博。
结果赢了大钱,却错过了比赛,让女主很是失望。
随后的日子里,男主因为赌博欠下巨额赌债,躲在外面的宾馆不敢回家。
一天债主追上了这家宾馆要债,男主为了逃债天下楼去,结果把脚崴了。
这也毁了两个人的舞蹈生涯。
男女主只好开办了一所舞蹈学校赚钱。
一开始生意不好,男主竟然跑去找债主,让债主介绍生意,生意才慢慢变好了。
但是男主却又和负责收银的女人偷情被女主活捉,两个人分开了。
男主因为腿不好,跑去小医院看病,医生怀疑他是骨癌。
他为了女主,办了假身份证去买了保险,但是最后男主死了,却不是因为骨癌,保险公司不理赔。
女主收敛了男主的遗体去办丧事,但是却发现男主被截肢的腿不在,于是就跑回医院要腿。
可是她在男主截肢时,没有要截下的腿,所以腿被处理了。
于是一场寻腿之旅开始了,先是去了病理科,没有找到。
后来院长出面解决问题,但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的男主的腿,女主又不满意。
跑去找楼底下的清洁工人,清洁工人打来垃圾场,让女主找也没有找到。
最后追踪到了运送处理物件的货车,才真正找到了腿。
女主完成了心愿,两个人阴阳相隔,却彼此心灵相通地对话,但是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一切都只可以变成遥不可及的祝愿和念想。
桂纶镁真心很美,虽然在这部剧中有点怨妇的感觉,满脸的怨恨,甚至有点不讲情理,但是眉目间还是那么美好。
满脸的疙疙瘩瘩的确蛮煞风景的,但是难掩桂纶镁的绝色之容。
杨佑宁有点傻,渣男演得也不错。
那个男友的兄弟,演得也蛮憋屈的,不过重情重义。
感觉故事很一般,几个黄色笑话还蛮搞笑的,但是从小镁嘴里说出来有点异样,不真实,不食人间烟火多好,不要做惹人嫌的模样。
特别是哪个浸在咖啡☕️ 里的笑话,真是无话可说了……
一部自始至终没有眼泪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在表现方式上因为有了黑色幽默,让悲剧有了一丝轻松感,男主自始至终都是渣男,但片中没有女主对丈夫的任何不堪的痛斥与爆发,所有的哀怨只写在了她的眼神中。
女主过于执着近乎歇斯底里地对那条腿的找寻,实际上就是对过去短暂的美好生活的不舍吧。
虽然和《大佛普拉斯》出自同一家电影公司,不过我觉得《腿》这部电影不管在剧本还是人物表现力上都差了不止一点,金马奖是如何能把这样一部影片作为开幕展的影片的。
不过杨祐宁和桂纶镁还是非常有魅力的……金士杰有礼貌地说着没礼貌的话的院长真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在任何一部金士杰存在的影视剧上,他的演技从未曾掉线,即使是被我定义为渣剧的—《剩者为王》。
电影中桂纶镁饰演的钱小姐的从头至尾一根筋的执念让我不由想到《我不是潘金莲》里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一个一定要追讨回她丈夫的因骨癌被截肢的腿(哎,其实应该是脚啊,连金士杰都说了"你丈夫的臭脚”),一个不停上访一定要讨一个说法,不得不说,只要心中有信念,女人执著起来,那可真是韧劲十足、坚定无比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不达不目的誓不罢休。
为电影中小镁的执念所感动,她的横冲直撞,她的作,她的反复,她的勇猛,她的”发骚“(给医院主任绘声绘色地讲黄色笑话博取其欢心以便打探那只被截肢的脚的下落的消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这一段看得有些尴尬,桂纶镁在国内文艺片导演的镜头下高冷端庄优雅女神,回自己家拍电影就放得很开(也和电影的风格有关,大佛style钟孟宏监制),该清冷依孤高时依然如故,但需要放开的地方也是非常的豪放,一口黄色低俗笑话说得那么溜顺不带咯愣也是没想到😂,最后她也如愿以偿,终于找到了丈夫杨祐宁的那只即将被焚毁的脚(不是腿),让专业人士接了上去,给丈夫的最后一程保有了一个完整体面的尸体,这也是已逝之人最后的尊严,妻子对丈夫的爱都倾注于那只已坏死的腿,噢 脚上。
腿是舞蹈演员的生命、翅膀,支柱 ,就像钢琴家的手一样,这同时也是电影中的妻子一定要让身后丈夫有一副完整无缺的身体的原因。
全片不乏荒诞黑色幽默之处(依然大佛style),反派金士杰出场的段落尤其好笑,让人印象深刻,台词写的精彩,他演绎得动人出彩,,还有,又见到了刘冠廷,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客串小配角,但演得尽心力,依然出挑亮眼。
《腿》是一部妻子为亡夫寻找腿的电影。
寻找的过程几经波折,中间不断穿插着二人从相识到死亡的记忆。
虽然采用交叉剪辑方式,但却看不出寻腿和二人关系变化间存在何种联系,这种交叉式处理方式顶多算一种溯源释因。
随着过去不断被扒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着赌徒心里的男人。
他一心想赚大钱,却不认吃苦努力,开始是赌钱,最后是赌命,可惜他从没想过,他没有能赌赢的运气。
他还有一样很过分的:出轨。
这让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奇怪,既然不爱女主,为何结婚?
因为保命?
既然不爱女主,为何用命赌一份保险钱?
女主在过去和现在的形象是割裂的,过去她是人美心善的小女孩,现在她是一个反复无常的赖皮,也许是找了这种老公,在反复的摧残下,整个人都变了?
整部片子的美术、摄像都很棒,可让一个已经死了的人做旁白就很吊诡。
直到看到最后,男主骗保,我才终于搞清楚,这些回忆,就是男主送给女主的情书。
进行到最后男女主声音双线讲述,让人更加不舒服,从没感觉到俩人之间的深情,为何要搞这种合鸣的戏码呢?
而两人为对方做的所有事情更加让人不舒服,配上他们深情的旁白,我只想说:你们以为自己很浪漫么?
最可恶的是剪辑师把全电影最棒的两句台词剪在最前面,观影过程一直期待着期待着。
当开始讲黄色笑话时,我觉得失望落空了,当说出那句“她只是像桂纶镁”后,我终于看清编剧,努力搞笑,但一点不搞笑,偏偏又有一点点搞笑才华。
故事主线都是在围绕“腿”展开的,其实,这应该算是典型的【预知事件结果】的展开型叙事,钱钰盈和郑子汉分别从各自角度把双方的恋情徐徐展开,虽然中间夹杂了仙人跳、法拍房隐秘灰色地带、压抑性出轨、医疗事故、管理体制缺失等实际问题,但整体成色上,居然有点清新脱俗的感觉,似乎一定要在黑色幽默的基础上表现出某种湾湾的清新感出来。
会讲故事的佛陀儒释道在神州大地上广泛布道、争抢地盘的过程,其实就是找老百姓痛点的过程。
以佛教为例,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在《西游记》里面分出了尊卑高低,其实说白了就是【原封不动照搬派】和【因地制宜改造派】理念的争鸣过程。
佛教的本土化改造里面,至少有几点是功不可没的。
第一、印度来世和本生的因果牵扯不多,导致大家活得都有点浑浑噩噩的。
在这方面,我国将罪恶具象化、将本土耳熟能详王侯将相偷用并神化其实完美的解决了中国人的信仰问题。
第二、宣扬大家持续传教,既需要有神迹又需要有验证过程并投射结果,循环往复。
所以其实儒释道三者之中,除了道教略显曲高和寡,让人清修,导致生产效率生育率下降之外,其实儒家和佛家的彼此借鉴、勾连甚至迭代,就把界线扩展的很开。
但脱离深层次结构、重组的内因不论,其实外在的会讲故事,让信众能在“信”的基础上,做口口相传、才便于广泛传播教义。
《腿》里面,院长试图说服无赖中年妇女盈小姐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第一,我寻得百年前寺庙一硕大房梁,既保存完好,又日日被鼎盛香火、信仰之力包裹,材质本身出众,加上佛祖效果加持,那就是无上荣耀。
第二,佛祖万象,以身饲虎,可做观音大士受人顶礼膜拜,可化不全之人的完整之躯,救人苦难。
降维满足心愿。
第三、我有一个朋友(动用了我的顶级资源),友善治木,手法鬼斧神工,定然能满足女菩萨未完之心愿。
造像人所在的“陋室”和做事手法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1、室内一墙,镂空佛经,日光照着下,字字珠玑的佛法沁入房间,光点斑驳,佛偈移动,在此景下潜心修佛,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不拘泥古法,用3D建模的方式完成从骨血到肌理的再造化,有大技能(造像人有传承手艺,又勤敏好学新知,干事儿干脆利落,让人欢喜)环环相扣,我要是女施主,我就息事宁人不再执念了。
变了味道的黄色笑话粗略盘点下,剧中有明确、突兀讲荤段子的场景有两处,都是由钱夫人贡献的。
但这两处又大有不同。
第一处→尚处少妇阶段的钱少妇,属于破旧立新阶段,救了子汉的命,心生欢喜,又开展了新的事业,故此对生活(含性生活)充满了向往此处的黄色笑话,无论表述还是程度上,都处于欲说还休的娇羞期,不能明说“你要不把我推倒吧,反正你洗脚丫子我也受不了”的程度。
第二处→丈夫既死,腿也没有着落,装在GPS的垃圾车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是代表了末世和创世纪的复杂隐喻。
此事的钱夫人得加一个Ex,讲的笑话基本上属于把男性女士都得罪了一个遍的反转型,加之她是对着一个宅胖子(符合大众对中年油腻男领导的普遍认知)那种欲望中烧,简直就是淫得可爱。
所以这两个笑话,倒像是整个剧本中的神来之笔,既突破了桂纶镁一贯的纯禁欲系形象,还让男女主所谓的两封情书在笑话界隐隐串联,一气呵成得不露声色。
手艺失传了固守旧业的约翰二世的摄影手艺应该是他老爹手把手教的,他的痛点是这么一个略带玄学、神秘色彩甚至还能泡妞的技能,大放异彩的事儿居然是用来办假证。
可以说,约翰照相馆是电影中的婚介所,是子汉死亡的助推器,是隔绝诸多烦心事儿的室外桃园,是没落的贵族尘埃。
约翰家族或许没想到,总有一天,那些皮笑肉不笑的人们的脸上,早已失却了微笑的能力,没有灵魂的皮囊,被卷成了画轴,供人凭吊。
即便是警察,也变成了各自为战。
老警察在处理纠纷问题上的遵循规则和游走在规则外的人情豁达,都让面色尚稚嫩的新警耳目一新。
所以,其实各行各业的手艺,除了记录盐少许、味精少许、中火慢炖等语焉不详的行业规则之外,潜藏在海面下的,全是已经被人弃之不理的行业精髓。
而所谓传帮带,以后也注定会变成垃圾车上的GPS,精准定位,准确规划路线,人们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停下车,在路旁的小卖店掇一个小板凳,完成初级野餐所能带来的声色香艳,想要深入骨髓的那种光线么?
姑娘手艺不够,失传了。
子汉是否是ED中国古人更更强烈的恋足癖,所以还没失去完美脚踝的子汉给钱夫人洗脚的时候,虽然有下面有羊的诱惑,却没有实施有效的制裁手法,任凭水花激荡在白皙的小脚丫上,内心涟漪万分却只能坐怀不乱了。
从后期子汉拿着小教鞭对前台姑娘所实施的教学手法来看,他本身功能性还是被完整的保留的。
但针对钱夫人,因自己所有的下贱、卑劣行径都在海边日光下暴露无遗,之后又只能委身还债,这些点点滴滴就像紧箍咒一般套在了下体,每每想异念从身体滋长,就有金光护体,确保其不淫邪、不妄语、不躁动,这和金光咒碧莲护体何其相似。
所以,其实还是钱夫人的爱害了自己的丈夫,那个腿,是钱夫人和子汉的和解,也是她作为泼妇,和这个世界的和解。
这场黄色烂旧笑话有点冷。似曾相识的剧情又胡里八涂的回溯,开头不错吊人胃口,中后段平淡无奇。杨祐宁的鬼魂视角也不知道在干啥,单一桂纶镁线会更好。
这部电影的形式感很有意思,用一个荒诞的医闹事件却最终表现出一个爱情故事,虽然剧情中有些BUG是难免的,但多多少少也让人物有些拧巴,不过两个演员的表演相当出彩,赋予这个荒诞故事一定的可信性。另外,真是有段时间没看桂纶镁的电影作品了,这部电影中已经隐隐显老了
杨祐宁真的是败笔,打发时间的电影
被预告片欺骗系列
对一个渣男的执着悼念…
首先,快让杨佑宁不要说话了。以及,台湾最近的电影(比如麦娜丝)似乎都不惧怕政治正确的女权,总要放那么几个无关紧要的荡妇角色。也不知道是习以为常根深蒂固,还是刻意为之主动挑战。按你胃,说回电影,乱七八糟,支离破碎,快进看完,可惜了桂纶镁。台湾的演员估计是越来越少了,诸多演员都能在近期的台湾电影反复看到,甚至连角色人设都雷同,比如片中的小三就是跟胖胖拍广告那个嘛。跳舞的场面也没有很好看,感觉像要模仿王家卫结果扑街了。重新组合一下或许是个好故事,但拍成这样真是不值得看。
尘归尘土归土。
喜欢飞的感觉!什么,带来“飞的感觉”的是渣男?那又怎样,这不重要。比大陆的喜剧片含蓄内敛,但更贴近日常生活。
2.5,看到桂纶镁满医院去找杨祐宁的腿,我直接笑得满地找腿~插叙给了平淡的故事一点回味感,两个人的情感状态可能不算完美,但小镁的黑色幽默细胞还挺不错的。
迟来很久的mark。又一个把完整电影弄成剧情梗概的典型,想要举重若轻效果却是莫名其妙,个人完全没被打动且觉得如坐针毡,get不到意义何在系列。
配樂不錯
长得像桂纶镁hhhhhh
千万别被评分骗了。
表面黑色幽默的悲剧爱情故事 两个人从一开始就不肯好好交心 最后阴差阳错把自己作死 才来后悔的故事 有点冯小刚式爱情片的感觉 很多台词和桥段都有点意思 到连在一起却让人觉得影片拖沓沉闷乏味 当初的预告片剪的太好 以至于教人以为本片会是一个荒诞的不能再荒诞的滑稽喜剧 现实确实很滑稽 这部电影结果只是一个不怎么感人的爱情片 影片中桂纶镁扮演的医闹与医院各部门各阶层打交道的剧情是带着些讽刺味道 但也仅此而已 相关剧情毕竟不是主线
逻辑不够自洽,情感不够真实,《阳光普照》这么烂是谁给的自信?
《同学麦娜丝》里面的四条友当中的三条友都来客串了,分这么低,是因为没煽情吗?突然想起李宗盛的名言:“你喂它猪食,它就变成了猪。”
真的是文艺不够,黑色幽默也不够,磨磨唧唧又莫名其妙,浪费这么好的阵容
从主题到故事都相当无聊
太尬了……强行凑段子
聚焦男女情感关系,与观众深入交流爱的意义,为现世爱情打气。钟孟宏领导下的台湾荒诞电影宇宙,已经掀起台湾电影的又一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