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午夜巴塞罗那】里的Cristina,浪漫而依靠直觉,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想起几天前,我曾对一个男孩子说过相似的话。
我说,如果人生是一道道选择题的话,我总是在用排除法选答案。
我的潜台词是:很抱歉,我已经把你给排除掉了。
他很黯然地离开了。
我自己也很难过。
虽然我的良心还没好到为不相干的人伤心的地步,也很清楚他不是我的那杯茶。
我只是隐隐害怕,这样一个个地排除下去,我会不会像一只寻找故乡的小船一样,短暂地停靠在不同的码头上,却又一次次地失望起航,最后在大海的中心粮尽水绝,呼唤着那座记忆中的城市癫狂而亡。
就像高中时候一次答卷子,一道题竟依次把四个选项都排除干净了,不禁怔住,再算一遍还是四个皆错,心里烦躁起来,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错了,或者干脆题目就是不可解的,最后还是胡乱写上了一个答案。
总不能空着吧。
但如果仔细计算和瞎蒙乱猜是如此殊途同归于一个随机概率问题上的话,那些费时又费心的假设、判断、斟酌、取舍,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里的Vicky,开始好像很明白自己要什么,要稳定而日复一日的生活,要承诺和地久天长的爱情,要婚姻和一辈子的规规矩矩。
但当邂逅了与Antonio一夜激情之后,她的世界就慢慢倾斜了,曾经想要的生活纷纷断裂滑落下来,而曾经拒斥的浪漫与荒唐则蔓延攀爬上了她的心头。
而此时,想要的不想要的已是一片混乱了。
说到底,其实Vicky既不知道她想要什么,也不清楚她不想要什么。
她的真实想法压抑已久,刚刚浮出世俗和道德的深潭,环顾四周,找不到方向。
与Vicky相比,Cristina要少可以少走一半的冤枉路,起码她还坚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所以我偏爱她。
Cristina的感性深处里,是有一个理性的核的。
感性让她敏感地觉察到与Antonio和他前妻的三人关系中的不对劲不融合之处,她成了Antonio和前妻感情中的填充物和润滑剂,填补了吸吮激情的罅隙和空白,也缓冲了两个艺术家之间粗砺尖锐的碰撞和摩擦。
她是不可缺少的,却绝不是主体的部分,是锦缎上添的花朵,却终究飘离于生死相缠的金丝银线之外。
理性让她没有沉溺于这段关系,鼓起割舍的勇气,选择了离开,因为“那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电影的最后,Vicky因为一次意外的枪击事件而被惊吓,浪漫的危险在手掌的虎口处以鲜血的姿态汩汩地冒出,她被动地弹回到了原先的轨道里。
枪击是命运的够然,这种不自主的选择,并不需要她付出多少勇气。
与此相比,Cristina就勇敢好多,一旦嗅出不属于自己的味道,就主动离去,虽然心里也会怅惘虚空,却取舍果决不留遗憾。
在路上,是需要勇气的。
无论是拒绝一个人,结束一段感情,规避一种思想,逃逸一种生活,都是选择再次踏上征途,尘埃尚未落定,就还有希望弥漫在远处的迷雾里。
希望之遥,引人浴血奋战,而希望之遥不可及,又让许多人卸甲归田。
走下去的人,都是神情高傲的骑士,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并且不得不忍受着,难耐的孤独。
究竟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不想的?
接连下过几场雪,节后满是硝烟的空气逐渐透明。
最要好的女朋友和那个苦恋了N年的男朋友终于不得不再次分手,她说这是最后一次了。
她还说他们要最后一次出去旅行,给自己留下一个凄美的回忆,然后开始新的生活。
她是一个凡事都明镜的姑娘,却也有痴迷不已的东西。
现在,她说她开始相信命运。
经历就是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它让你自然地明白一些事,而后发现那些你不明白的事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前前后后的种种,只有我看得清,因为旁观。
他们互相吸引,然后爱,然后再徘徊,然后再互相背叛,最后谁也不能再继续接受对方。
这里没有绝对无辜的人,因为人总是为自己更多一些。
在你爱别人之前,一定要先爱自己。
这没错。
只是或多或少,我都会独自想象,是否他们也像我当初一样,泪光朦胧地望着一个自己以为特别爱,并且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强颜欢笑享受那些偷来的欢愉。
最美好的事情,一定是没有结局的。
这也没错。
正如电影里所说,it is a passing thing。
倘若我们真的有勇气告别过去,就一定可以坦然地迎接未来。
拉回来说这个电影。
我把电影里三个最重要的女性分别叫做黑,黄,棕。
坦白说我非常迷恋黑,那种病态的感情观。
她坚信最美好的爱一定是盘旋在两个爱人间的美好回忆,可是又不愿轻易地接受她爱的男人与其他女人的瓜葛。
敏感,毫无安全感,并且容易失控,一个美丽并且才华横溢却又在性格上又如此有缺陷的女人,更让人着迷。
我也佩服黄的勇气。
我一直佩服美国人的勇敢。
他们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然后对不要的坚决说不。
我觉得好,就欣然接受,一旦我觉得不好了,掉头就走。
当你不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排除法就可以帮助你,尽管可能会走一些弯路,起码不会犯错误。
棕要是能懂,就不会陷于混沌的婚姻中,身边是天使样可爱的丈夫,心里却是魔鬼样诱惑的男人。
人类对新鲜事物的免疫力其实远没有我们心目中那么强悍。
张爱玲一早就说,良家妇女一旦豁出去了,绝对可以让你瞠目结舌。
本来她是打算豁出去了的,可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把枪就给这份激情画上了句号。
最可悲的是男主角,他根本陷在前妻爱情的阴影里,想要通过漂亮的女人们自拔,却屡受挫折。
在我看来是可悲的,当然也许男人们都很爱这一套。
伍迪艾伦显然也是个男人,他一定也幻想自己和男主角一样万千宠爱无往不利,幻想女人们都为他纠结,为他疯狂。
所有的电影都是导演在圆自己的梦。
电影一定值得看。
美的让人咽口水的风景,让人情不自禁闭上眼睛的音乐,还有性格饱满的人物角色们纠缠的乱七八糟的情感。
我给了五颗星。
电影本身很不错,人都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没有真正对于自身心灵的“一切完美”存在,只是看人自己的权衡取舍,是要做不愿意放弃现有一切的人,还是要做不断离开,不断找寻答案的人,还是要做为了所谓的爱不顾一切的人,都是自己的内心选择。
很喜欢伍迪艾伦的一点,就是他从不在他的电影里说教什么。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看似荒唐的故事里有所收获,若有所悟,毕竟自己所感悟出来的比强硬灌输的要受用的多。
看完这片子,我在想一个问题.是否艺术家的脑袋真的和普通人的不一样呢?对于艺术家,我有着和Cristina一样的类似自卑的向往.因为那种职业太苛求天赋和灵感,我们当了那么多年凡夫俗子,对于我们不能到达无从理解的异类,不是畏惧就是向往.但艺术家的思维我依旧是不以为然,大概是凡夫俗子做得深入骨髓了,有些拘泥.Cristina起码还能全身心投入去学习,去体会.我是偏向Vicky那种有贼心没贼胆型的.那种失去控制的疯狂我其实连心向往之都失去了.况且我内心深处的小传统依旧认为许多以艺术之名的疯狂只不过是为了做而做.为了驰骋千里而信马由缰.真正的天赋反而退化了.像Antonio,我真的相信他很多思想是由前妻赋予的.不然他不会对她那样依恋和尊敬.Vicky是接地气而生,Cristina是迎春风而长,María Elena则是无法捕捉的,天地之间的一缕无法言说的魂魄.而Antonio这个男人,算了,他不足为道,最后他谁也无法得到.他还是不配.最后María Elena冲进来开枪那一段真是神来之笔.因为如果不是那样,Vicky和Antonio一定会落入俗套地再一次出轨.事后Antonio没事人一样继续做着他的艺术家梦,Vicky在欲望和责任中反复挣扎最后落入Judy一样的结局.这样的故事轨迹连我这个俗人都猜得到.所以我不是WoodyAllen.
At the first glance, Ricky and Cristina seemed so different. Ricky looked lean and institutional, acting rationally and conservatively to the extent of being dull. Cristina, on the other hand, was desirable in so many ways. She didn't let her hotness get in the way of her cuteness. Sometimes she appeared delightfully naive and some other time she surprised us, in a good way of course, with her wild behaviors.Yet we shouldn't neglect the obvious truth that they were in fact best friends. These two birds might not be of a feather, but they were alike deep down their hearts.Ricky secretly hoped to be as desirable as Cristina, although she had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fact that she didn't have Cristina's outfit. By hanging out with Cristina, she was first on scene of each Cristina's crime and also protected Cristina from going too far. She experienced mentally Cristina's physical adventures while enjoying an intellectual superiority as Cristina's guardian.While in Barcelona, Ricky's real aspiration was finally unleashed. Considering her martial status, she was way wilder than Cristina.So, Barcelona was a romantic country and there was nothing seriously wrong to explore sexual curiosity. In the city where ready ladies were sufficiently available, men ironically looked not only at outer appearances but also inner beauties when chasing women. Our Ricky finally got the chance to shine and actually put her feet into water.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film, nothings seemed changed for Ricky nor Cristina. Except one thing, they walked in different sides next to each other. But what the big deal? they were but two sides of one slutty coin.This whole world is man's Barcelona. Appearances make only one perspective when men are evaluated. In other words, men can build up their attractiveness in so many ways. Men are then often caught cheating and being accused of intrinsically unfaithful. But some women are as just slutty as those men. Don't believe? Take them to Barcelona.=======================================================P.S. I thought it was Ricky and my ears didn't recoganize it was in fact Vicky. This mistake was identified in the first follow-up.Sorry for any confusion that would make.
第一感觉,身高还真是重要,开篇时Vicky和Cristina拖着行李从机场走出,即使不可方物如Scarlett Johansson,也着实无法令人完全忽视Rebecca Hall的存在。
我从来不喜欢Woody Allen,但我也从来不曾否认过他的才华。
就像我不一定喜欢这部电影,但这一场女人群戏却不可谓不精彩。
Vicky不得不承认我们身边百分之九十的女人都是Vicky。
她们有学历,有知识,坚守着大众认知的原则,找一个门当户对的恋人。
她们隐藏自己的欲望,把恪守普遍价值观当成自己的准则,厌恶应该厌恶的,喜爱应该喜欢的。
庆幸的是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遇到Juan。
初遇Juan,面对如此离谱的性邀约,Vicky的义正词严俨然一个道德卫道士。
然后她却成为了第一个倒在Juan身下的女人。
Vicky成为本片中的下等女人不是因为她有欲望,而是因为她不敢直面自己的欲望。
她想得到没有的,却又害怕失去拥有的。
她毫无意义的心理挣扎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出轨一个“我其实也不想”的心理安慰而已。
最后孤身一人的Juan又回来找她,她明知“只是因为你的床有空了”却还是在挣扎过后,用一下午挑选衣服欣然赴约。
Maria Elena的枪击,并不是打醒了她,而是打怕了她。
她强烈的心理震撼来自于,未婚夫会发现,她会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
这个女人从接受到拒绝都是为了自己。
但她却是整部片子都活在不幸中的唯一一人。
我一直不是很喜欢原则过于死板的人,原因是过于刚硬的原则都并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为了迎合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因此当你说,我不喜欢。
并不都是因为你真的了解而讨厌,大多数是因为它并不符合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
这样的人生就像,不是你在玩游戏,只是播放了一下标准演示而已。
相比之下另一个看似放荡不羁的人倒更有自己的原则。
Cristina有资本吸引男人的女人,大多数不会保守到哪去。
Cristina面对Juan的性邀约,并未表现出反感,相反几句话倒很有挑逗的意味。
厚嘴唇在相学上来说是情欲的表征。
所以Cristina从画展开始就是别人看画她看男人。
也为后来的酒馆相遇做了些铺垫。
直到小镇房间两人情意绵绵准备成其好事之前都让人觉得Cristina多少有些放荡。
不过一场胃溃疡搅了局,让Juan上的第一个女人变成了Vicky,放荡之名也从此易主。
而回程飞机上Cristina对于自己的病让两人没有玩尽兴的极力道歉,反而显示了可爱的一面。
从开始“如果你表现的好的话,也许我可以和你……”的顺其自然,到后来“我也不知道原因,只是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的斩钉截铁。
貌似不置可否,但其实她才是真正有原则,和Vicky不同,她的原则不是别人的原则,而是自己的,是基于自己的情感。
想要的时候要,想离开时离开。
所以不存在原则和欲望相抵触的时候,最后的轻松淡然,也和Vicky的几近崩溃形成鲜明对比。
追着幸福跑,不如让幸福跟着自己走。
Cristina才是这部电影里的上等女人。
两个女人从出场后的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一个上升一个下降,直到后来云泥之别。
但一切比较在另一个女人出现之后变得毫无意义。
如果说Vicky是本片的下等女人,Cristina是上等女人的话,那这个人简直让人惊为天人。
Maria Elena看完《卡门》后就一直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会让你明知是毒药却欲罢不能。
你在心里咒骂了她千万遍,却每次见到她都再次拜倒。
你妄图拥有她,但她不会被任何人所拥有,她只属于自己。
而也正是因为她只属于自己才会让她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她的才华,她的激情,她的偏执,她的癫狂。
任何一种单一的情感都会禁锢住她的才能,她需要自由的天空供她挥洒自己的天赋,这让男人着迷,同样让男人疯狂。
人们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其实每一个成功的人都需要有个人为他无条件的付出,才能达到事业的顶峰。
所以当两个有才华的人相遇,问题就产生了。
Maria Elena和Juan两个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平相处就是一例,都是如此爱着对方,最后爱到动刀。
当Cristina充当他们的调和剂的时候,他们都可以从Cristina身上得到从对方身上得不到的情感安慰,因此相安无事。
但当Cristina一旦离开,平衡关系随即土崩瓦解。
有些人是用来仰视的,成就和生活是两码事,顾城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到的不是光明,而是斧子。
站在远处看,和陪在身边过日子有天壤之别。
既然不是人间凡种花,那就让他独自芬芳满天涯吧。
欣赏过她的美足矣。
拉丁气质果然香艳无比,Penélope Cruz和Javier Bardem用西班牙语争吵的时候,性感至极,更将旁边错愕的Scarlett Johansson伊于湖底了。
整部电影看的都有些担心,一直害怕Javier Bardem和某位美女缠绵之后,会拿起气筒将其爆头。
哎,心理阴影至此,再次印证了他去年的奥斯卡男配着实实至名归。
所以你看见巴塞罗那了。
地中海边的昏黄色的阳光,出没在西班牙语中的建筑和深巷。
那时许多人刚刚抵达,空气中带有某种油彩粉末的气味。
要小心画里面美好的色彩。
后来你看见整个夏天都在放着烟火,夜晚变成酒杯里的迷人气泡。
要小心那些渐渐醉去的情人(她说不定会对你开枪),以及消失在黑暗中的吉他。
絮乱暧昧的情绪就这样沾染了整个城市的脸。
打着轻拍子的喘息里,故事要么有趣要么略带匆忙。
只是小心不被他的眼睛诱惑,尽管从一个角度看去它显得优雅无比,而从另一个角度,它是那么的疯狂。
艾伦还是年轻的,我相信。
但是他有一颗老辣的心。
从match point起,他的电影就充满了欲望和迷乱的情感。
具有自我毁灭倾向的女人们,掩藏内心的男人。
各自呈现僵局的关系,有着一触即发的平衡。
那是城市和破灭的寓言,深刻准确而真实。
我想说我喜欢Cristina。
那是有一颗永远不满足的心,据说这是种疾病。
摄影,写作,拍电影,还有恋情。
不断的追寻又不断的抛弃,爱上男人又爱上女人。
她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所以时间在巴塞罗那湿漉漉的夏天不断的流转,而她的脸上只有倦怠。
也许在那双蓝色或是绿色的眼睛里,我看见了自己。
我想说我不喜欢Vicky。
就像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冷静,计算得失,偶尔的出轨还因为最后的清醒而失败。
我想那个男人带给她的诱惑,其实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只是她自己最终选择了退却。
所以昨天一个姑娘说我像Vicky的时候我特别惊讶。
她说我说服她的方式特别像。
我沉默了一下,也许她们就是我们每个人。
是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也许两颗心,两种人格,两个灵魂。
同时存在我们身体里面。
这时候,故事远远不只寓言那么简单。
它有一种直透内心的精准,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然而等到夏天结束的时候,故事又像是没有发生。
那个画家,迷人的妻子。
都像是小说家一次节外生枝的叙事,而与主题无关。
光影摇晃,音乐的节奏再起,而他们的脸,还是那么困惑。
离开巴塞罗那,带有着无奈,写满了慌张。
电影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巴塞罗那,讲述了美国女孩维姬和克里斯蒂娜结伴来西班牙旅游。
维姬为人古板而且即将结婚,克里斯蒂娜则思想开放、充满好奇心。
这两个性格相异的主人公,来到西班牙后,邂逅了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艺术家和他美丽但很爱吃醋的前妻。
随后四个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趣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喜欢Woody Allen,这个小小的老头习惯以独特的视角拍摄小制作电影,像是一曲曲轻快的小品。
因为主题是爱情,所以主旨不明确。
其实世间,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自我,知道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定义。
自欺欺人总比无头苍蝇要好,所谓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也不过是给困惑找了个天衣无缝的借口。
但是,只要是有关爱情,即无关对错。
同样的,这里面的角色,都很真实,也很可爱。
如果一部电影可以让我不按一次快进地把它看完,那么我就可以很慷慨地给它三星。
如果故事能让我感动,共鸣且思考,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四星。
如果再有符合气氛的音乐,优美动人的画面,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五星了。
于是,《午夜巴塞罗那》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五星电影。
《午夜巴塞罗那》是无敌天才智慧可爱小老头Woody Allen(俺亲赐的封号^^)08年的作品。
Woody Allen这位大师讲故事的方式是开放的,就像一位杰出的导师讲课,他不会要你全盘接受他所认为的正确道理,而是通过最简单而又自然的方式引导你去发现,去思考。
就像电影里所说的,生命有很多的真理,没有必要为给事物贴上唯一的标签。
电影留给我们很多思考的角度,比如个人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比如天才与平庸各自的纠结,比如现实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的生活方式的冲撞……电影的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围绕以Vicky和Cristina。
V向来都是墨守陈规,她追求的是稳定踏实的生活。
而C完全是凭感觉行动,她不断的寻觅,尽管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所以,初到巴塞罗那,当浪漫多情的画家Antonio邀请两个人去Oviedo的时候,Vicky的本能是拒绝,而Cristina则是充满期待。
当两个人都对Antonio心生好感,Vicky选择用忙碌来忽略,她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做正确的事情。
而Cristina则主动把握,与Antonio甜蜜而浪漫的相爱。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活的潇洒自在,但更多的时候却在埋怨自己的畏畏缩缩。
究竟是我们不够勇敢,还是过于慎重?
说到底,每个人心里都住着Vicky和Cristina。
到底是跟你着感觉走,还是你控制感觉过,完全在一念之间。
电影的后半段,Antonio的前妻María Elena登场。
我太喜欢这个角色了,她画画激情洋溢的样子,她抽着香烟,随意拢着头发的样子,她坐在水边,露出两条又细又长的腿,漫不经心的翻书的样子,实在是太美了……她的敏感,她的狂躁,她的情绪化都是她魅力的表达……是的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就是genius。
身边也有这样的女孩子,看着她们很自我很执着,心里的感觉和Cristina看到María Elena的感觉一样,觉得自己的那点才能和人家的才华相比,不值一提。
但是在María Elena的鼓舞和指导下,Cristina的摄影在不断的进步,于是她变得自信,因为她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而才华横溢的María Elena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风光快乐,她的生活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甚至痛不欲生。
或许,天才的痛苦是平凡人无法理解的吧。
在电影里,画家Antonio和María Elena是典型的艺术家理想化的生活,这是Vicky的丈夫,一个商人所不能理解的。
印象很深的一个画面,Vicky和丈夫在巴塞罗那逛街的时候遇到了美国的同事,他们在饭桌上讨论着奢侈品,讲着老土的笑话,而Vicky却沉醉在悠扬的吉他声中。
我听过很多对艺术无限执着追求的故事,去宋庄找LL的时候,也亲眼见识了画家村自在没有拘束生活。
我们都想过那样理想化艺术家的生活,可现实只允许你在现实生活里挣扎。
所以,电影最后,Vicky和Cristina结束了她们在巴塞罗那的假期,回归到她们的现实生活中。
但Woody Allen却把关于生命,关于人心,关于生活的思考留给了观众。
写了这么多,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说清楚。
这部电影可以探讨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有很多看似简单平淡的台词实际上是深藏不露,正所谓深深地话,浅浅地说:Antonio的父亲是个诗人,但他不出版诗集的原因是因为他憎恨这个世界,而他报复的方式是创造最美的作品……除此之外,电影借助Cristina的相机带着我们浏览巴塞罗那的美:传奇高迪所设计的著名的建筑,清新自然而又风情万种的街头巷尾……伴着轻快的主题曲和简单的吉他声,像一首含蓄的赞美诗。
我很惊讶于Woody Allen这么大的年纪,还可以拍出这种和我们没有“代沟”的电影。
如果非要挑点毛病,我想这位大师想要抛给观众的东西太多了,所以直接导致我写了这么多没有重点没有主次的话。
哎,这篇东西我写的还真的是很费劲呢。
入冬以来,从外地的学校再回到家里,天气竟一直晴好,一场雪也没赶上。
既不肃穆又不缤纷,这冬天总有未尽之感。
在豆瓣上给《午夜巴塞罗那》打五星属于早有预谋,巴塞罗那和斯嘉丽二者皆对我有着上天入地的召唤力。
即便这样,它的出色仍然令我意外。
怎么说它的好呢,像是一幕出色的舞台剧,也可以看做是一封写给生命的情书,用控诉表达迷恋。
这是伍迪艾伦在你耳边吹的一口气,混合着香精和春药,后劲儿特足。
从你的脑神经到你的胸口,一片焦灼。
就像这个冬天应该下一场雪,人这一生应该去一次巴塞罗那。
他们都告诉你一个梦幻,尽管雪化了之后很脏,尽管一趟旅程可能会毁了你预设好的人生。
带你去做最好的梦,然后救赎与毁灭就提前一天到来。
行了,别装了,你早就忍受不下去,从你感到慌张的那一刻,你就想把这个该死的日子给毙了。
你有底线吗?
没有。
你的底线就是你的防线,而你恰巧不设防。
他抱着你你依然不满足,你想让他抱慰你的灵魂,可惜他做不到,你肯定明白,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耶和华。
你可别醒来,你最好醉倒在你的日子里。
你可以试着接受一个陌生男人的邀请,让一直沉闷的波段突然产生起伏。
谁会拒绝一个温柔的陷阱?
你知道你们都有相同的疼痛,虽然伤口看起来迥异。
你们不都是以疼会友的吗?
就仿佛一根纤细的手指头,带着略烫的体温,柔柔的滑过你的身体,然后你把持不住,泄了自己的疼。
生活又重返崩溃。
所以我们看见了克鲁兹在最后扣动了扳机。
温柔的生活像层鸡蛋壳,我听见咔嚓一声闷响,就碎了,堡垒在自己的内部被攻陷,裂缝蔓延,再没法粘合。
能不能逃出来,是要看慧根的。
Vicky那么理性,终逃不过常人的剪不断理还乱,Cristina率性而为,却当止则止,不是一般人的作为。
下场雪吧,覆盖所有的街道。
化成水时,裹挟着所有灰尘,都不要与我再相见。
草威脉搏:http://www.mtime.com/my/caowei/
从巴塞罗那回来后补看的woody的片子.深深感觉到这种叙事手法的过时以及故事的苍白.巴塞罗那迷人的建筑和风情完全被俗气地加到了镜头里.不过我还是喜欢这座城市.喧嚣又迷人.
巴塞罗那的风景美极了!高迪的建筑棒极了!一切行云流水。女人们也是那么美丽!在如此美好的画布上,我们思考爱情思考自我。
从导演到演员都很自以为是
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理性与感性的对立与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然而像片中性格各异的人一样,很少有人能在这条钢索上找到绝对的平衡。因此一个矛盾妥协,一个永不满足,一个混乱迷失。“千年过去,人类任然没有学会如何去爱。”
所以说,男生结婚之前别去巴黎,女生结婚前别去巴塞罗那。
《午夜巴塞罗那》对于保守人士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婚姻之外的开放性两性关系,对于上述人群而言既无法理解,也难以接受;虽然感情没有先来后到之分,但是婚姻亦或恋爱关系中的忠诚和道德还是相当必要的,正是那一点点的道德戒律,让爱可以脱离性而存在,让人类不用做性欲的奴隶和发情的野兽。
既然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了巴塞罗那,那么即便是伍迪艾伦也或多或少地沾染阿莫多瓦式的新巴洛克主义,少了几分以往的幽默取而代之的是浪漫与奔放,而在柔和的伍迪风格的滤镜下却是高纯度的色彩比对,象征着旺盛的(性)欲望。象征着理想主义者与功利主义者(或是说理性与感性)的对立与融合。
没有激情的爱情容易让人厌烦,只有激情的爱情却让人害怕。哪怕是最保守的女人心中也埋藏着欲望。究竟是跟随自己的欲望还是追求心中的平静,爱情对于男女来说究竟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很矛盾和复杂的事情。电影用夸张的艺术揭露这个问题,留待观众自行思索。
真讨厌西班牙语 尤其是内个疯女人一说 格外聒噪
性感又迷人的碎碎念使这五彩缤纷的日子,怎么看也看不完!PS: PenélopeCruz,浓烈有如炽热的火焰,由里到外的燃烧,不给自己留任何余地,就这样尽情的燃烧……
世纪大烂片 各种神经对白 以及混乱的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觉得美国人性生活混乱 美国人觉得西班牙人性生活混乱
伍迪·艾伦的爱情新片,美丽的巴塞罗那,众多的美女,养眼又演的好,加上独特的西班牙音乐,绝对让人眼花缭乱。通过不同的人及不同的感情方式,表现爱的不同类型,很好看!
从克里斯蒂娜口中创作的短片主题“如何定义爱情”切入:这部伍迪·艾伦的小电影,在如何定义爱情?(金发)克里斯蒂娜拒绝自己被定义,也代表着她拒绝定义爱情,拒绝被框架所束缚——因此放荡不羁的她经历了一段开放关系,而她也成为三角关系的重要支柱,但她拒绝这种稳定的状态因此再次抽离。(黑发)维姬拒绝用言语定义爱情,面对引起她内心波澜的爱情不愿言表,最终未能突破其紧缚的框架——那场叠印正反打镜头的效果,让她与胡安所讨论的“对面孔的凝视”视觉化呈现。因此,伍迪·艾伦将好莱坞式美女(金发/黑发)的刻板印象搬到欧洲搬到巴塞罗那,不过是借浪漫自由的城市表达自己的内容,那最后一枪惊醒了观众的欧洲之梦:片名提醒我们,除了维姬和克里斯蒂娜,剩下的只有巴塞罗那,因此最后需要回到美国。N手的半吊子侯麦式影片。
不喜欢ScarlettJohansson 也不喜欢PenelopeCruz 但是不得不承认 Penelope很有魅力~~
美国人到了西班牙,影片商业元素也变味了,味道更加丰富,还加一点欲说还休。
原谅我不能接受这部电影
这个故事又纠结又诡异…
I don't know what I want, I only know what I don't want
戏剧冲突真强烈 她们迷失在异地城市 对爱情的态度迷惑又想享受激情 最终踏上归程 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可又在心中对爱情有了另一种见解 巴赛罗那这城市真美 男人不一定要长的帅 但要有魅力 艺术家做夫妻迟早要毙命
一个画家和三个女人乱搞的故事。神经质艺术家的前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性开放者,传统守旧的已订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