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基本上想看这部就是为了看帅哥..(囧)..名字也挺吸引人的,不过去年貌似此类题材的稍稍旺盛了点,比起以往来说,果然全球变暖及经济危机带来的余震不小...看完之后最吸引,或者说最有创意的,个人认为是最后的 洪水 看了之后有种原来是这样毁灭的啊∑(゜▼゜;lll),怪不得有很多文明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o@ェ@o▼还算是值得一看的吧
完全是为了基努才下的电影,而这感受,是在看完电影两周后写下的那时候在fanfou发了一条:看完这电影,我只想赶快删了它基努还是一如既往的少言寡语……这一如既往,又从何说起呢黑客帝国?
大概吧记得第十放映室演过一期对他的介绍曾经也不是这样啊……奶油过,也在生死时速拼过而大红大紫,还是Neo希望不要定型让这夏威夷的海风吹下去片子很……囧……至少那大机器人囧到我了大概小说比较好吧……不推荐看这电影
我是同时找到这个片子1951年和2008年的两个版本的,所以就对比的看了一遍,我想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对这部影片的评价。
无论是这两部影片的那一部,都很成功的营造了一种末日感。
影片的构思显然是和1945年原子弹的成功试爆有关。
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结束二战让美国小小的兴奋了一下,但1949年苏联原子弹试爆成功,1950年中国卷入朝鲜战争,51年正值僵持阶段。
这样的国际正应了电影当中的那句“只有到了危机的边缘,文明才会思考改变”。
于是,电影导演描述了一个被派来拯救地球的使者(感觉很像末日天使)。
51版和08版在这里做了不同的阐释,在51版当中,克拉图是要召集全世界领导人会议,通报危机。
而在08版里,虽然也提到了领导人会议,但基本上克拉图表示是来拯救地球,并且暗示是从人类的手里,方法是消灭人类。
在这里,08版里的国防部长大妈就显得太过骄横跋扈却不可理喻。
虽然一开始导演就把正副总统送到了不知什么地方,但这个口口声声代表总统的人,在克拉图一句“你代表全人类吗”面前,就显得太过狭隘了(好歹也代表美国呀)……08版对51版的小男孩的角色进行了一个完全的颠覆,在51版中,那是一个天真善良,和克拉图成为朋友,沟通良好,可以说是克拉图面前真正代表人类与之交流的角色。
但在08版里,变成了一个失去双庆,自我封闭,有些不可理喻的心理障碍少年(而且是黑皮肤、爆炸式发型),并在很长时间内对克拉图充满敌意。
或许导演有意暗示,现在的童年50年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但至少让人觉得,51版中,我们从少年那里看到的是一些希望,而08版中,尽管后来通过剧情处理让观众能体会到小男孩的一丝温情,但基本上比较绝望……那么08年版中代表人类与克拉图交流的角色只好换人了,有些奇怪我写到现在才想起讨论女主,但感觉上,女主在整个影片构架中所起的作用似乎确实仅限于此……51版的女主让人认识了一个坚强独立充满慈爱的母亲角色,08版的女主基本上定位为一个太空生命学家,尽管承担着小男孩监护人的角色,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科学家的身份推动情节的……不可否认,在08版中,女主更多的代替了小男孩和克拉图交流,但是角色本身任务多重,又削弱了其他人(小男孩和老教授)与克拉图的交流过程,这样就让影片的主线显得有些苍白了。
老教授角色的作用、情节与台词在两个版本当中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感觉51版让小男孩引荐教授,通过第一次寻访未遇,修改黑板上的公式,老教授晚上急寻改公式的人几个小小的片断,让情节变得丰满起来。
在两个版本当中,都是老教授找到了说服克拉图的关键“只有到了危机的边缘,文明才会思考改变,现在就正是这样的时刻。
”We can change,这句关键词是在51版中就反复出现多次的,所以即使这个年代的电影已经不再流行同一句话反复唠唠叨叨,但导演还是和原版本保持了一致。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两个版本中女主最后向克拉图说出这一句时,“给我们一次机会”,那语气和眼神基本就是在苦苦哀求…… 最后再说克拉图本身。
克拉图在电影中更多的时候只是代表未知高等文明的符号。
这让情节变得宗教感十足,片中也有许多片断在做这样的暗示。
51版的克拉图虽然跟旅馆里的人比起来算是沉默夸言,但那也因为影片里那个年代的人习惯于喋喋不休的生活,相比之下,克拉图更符合现代人的自然形象,让人不觉得疏远。
但到了08年,现代人都很酷……克拉图为了在人类中保持卓然不同的形象,就只好变得沉默寡言了……51版没有对世界各地的光球做出解释,但在08年版里增加了光球的戏份,尤其是由国防部长猛然醒悟,那是方舟(圆舟?
),紧接着方舟的是……很好的渲染了末日来临。
旧片翻拍很不容易,尤其是要把原来的情节放在一个新的社会背景下重新阐释。
总的说来,可以感觉到在50年代,这部影片代表了最流行的思潮,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法(现在看来很简陋),剧情丰满,人物细腻,整体上是部佳作。
但08版中虽然影片的节奏、特技地把握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情节逻辑、人物刻画上都存在太多的漏洞,加上失去了历史背景,让人觉得有些不知所云。
说中国话的外星老前辈感觉有篇外的空间,他和孙子说中文,似乎暗示了他当时在中国着陆,而且生活了70年……难道他对地球人的印象大多是在中国留下的?
……倒退70年时1930年左右的中国,OMG。
总的说来51版=喋喋不休的群众+古板的国防部长+高深莫测的克拉图+坚强独立温情的女主+天真活泼的小男孩+睿智的老教授+50年代特技08版=基本没有戏份的群众+不可理喻的国防部长大妈+寡言少语的克拉图+知性学者的女主+心理障碍的黑皮肤小男孩+睿智的老教授+21世纪特技,另附T-Bag指挥官和矛盾的中国籍外星老前辈……不知道你会更喜欢哪一部。
Most of the human beings are innocent, they kill each other, they are destructive and aggressive.But they also have another side.They show love,thay are emotional and sensitive. This separate into two kinds of human.Only when we change our behaviour can we save ourself.Believe "we can change!"Scientists is much clever than politicians.But they must have their own thought.What we can do is to unite all the human,find a way to prevent the earth comingat an end.only when we show our love to each otheronly when we show respect to our nature.only when we change........can we save the earth.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is a science fiction film that attempts to tackle important themes such as humanity's impact on the planet and our relationships with extraterrestrial beings. Unfortunately, the execution of these themes falls flat, resulting in a disjointed and lackluster film that fails to engage its audience.One of the biggest issues with the movie is the lackluster performance of Keanu Reeves in the lead role. Reeves plays Klaatu, an alien who comes to earth with a warning for humanity. However, his performance is wooden and lacks emotion,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audience to connect with his character. Reeves may have a cult following for his roles in films like The Matrix, but his performance in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is a major disappointment.The film's plot is also poorly executed, with major plot holes and inconsistencies that detract from the overall viewing experience. The premise of the film is intriguing - an alien race comes to earth to warn humanity about the dangers of their destruction of the planet - but the execution is lacking. The pacing is slow and the plot meander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audience to stay engaged.Additionally,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the film is weak, with one-dimensional characters that lack depth and complexit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racters feel forced and unrealistic,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audience to invest in their journey. The lack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to care about the stakes of the film, as the audience is not given a reason to root for the characters.The special effects in the film are also lackluster, with CGI that feels outdated and unconvincing. The film fails to create a sense of wonder and awe that is essential for a science fiction film,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audience to become immersed in the world of the film. The visual effects feel cheap and low budget, detracting from the overall viewing experience.The dialogue in the film is clunky and awkward, with lines that feel stilted and unnatural. The characters often speak in cliches and platitude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audience to take the film seriously. The lack of nuance in the dialogue further detracts from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e film, leaving the audience feeling disconnected from the story.Overall,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is a disappointing film that fails to live up to its potential. The lackluster performances, poor plot execution, and weak special effects all contribute to a viewing experience that is dull and uninspiring. If you're looking for a thought-provoking science fiction film, look elsewhere -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is not worth your time or money.
没有比KEANU更适合扮演执掌人类生杀大权的非人类了。
与其说这款新版《地球停转之日》是翻拍自冷战时期的那部经典,不如说,导演卯足劲,给KEANU来一个终身成就奖MV。
外星观察员Klaatu,虽然原著中就叫这个名字,但由于Klaatu和KEANU发音无比相似,是不是也预示了KEANU是最好的接班人?
1928年藏在水晶球里的Klaatu,采集了一个在印度的登山者的DNA,当然这个登山者就是KEANU。
在地图上,印度包裹着尼泊尔;在历史上,净饭王是古代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国王。
净饭王生了个圣人王子乔达摩·希达多,即佛陀。
而KEANU在1993年,担纲Bernardo Bertolucci的《小活佛》中的释迦牟尼。
Klaatu蜕化掉一层蛋白质宇宙服,手术台上是裸裎的有着人类苍白身体的KEANU。
1999年,KEANU在《骇客帝国》里咸鱼翻生,被墨菲斯作为THE ONE挑选出来,经过了MATRIX的培养绿液,像个初生婴儿一般被拽到22世纪,重新拯救了人类的锡安城。
地球上的米国技术人员妄图套情报,给Klaatu戴上测谎仪的导线。
KEANU标准的机器人面瘫俊脸,仿佛回到1995年的《捍卫机密/Johnny Mnemonic》。
很多人说那也是个烂片,没有比KEANU更像机器人的了。
其实,还有北野武士客串反角呢。
逃出地球米国人管制的Klaatu换了身黑西装,还有根儿跟他一样瘦长的领带,这套行头从甫一出场就坚持到最后,连同走路姿势,都是那个地狱神探。
2005年,KEANU在热门哥特漫画改编电影《康斯坦丁/Constantine》里,就是这么一身儿。
Klaatu在沼泽间涉水而行,水花四溅。
不是穿越到跟心魔对阵的《小活佛》,就是穿越到《骇客帝国》大楼顶部飞奔营救墨菲斯。
至于Klaatu跟卧底在米国的华裔老先生身上的前外星同胞交换信息,说着中国人听着陌生,外国人以为是深邃的外星语言的汉语,雷翻众人。
好吧,KEANU四十年如一日的handsome和charming,不就是身上那四分之一的华裔血统在作怪吗?
还有吧?
欢迎KEANU FANS补充!
本文件属最搞机密,乃2008年12月11日地球停转之日截获的外星人光波通讯之解码翻译。
我方解码人员竭尽心力,循寥寥数条线索,也因本通讯有关地球当日之事件,方使解码成为可能。
当日事件已属常识,在此不赘述。
本通讯应属外星人Klaatu向总部的例常报告。
特别感谢海伦•本森博士提供Klaatu的详细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球部复杂生态行星管理司一级巡查员Klaatu有关地球清理行动的报告日期:银河历34784年第574日/地球历公元2008年12月11日本巡查员已暂时中止此次清理人类行动。
本行动始于地球历公元2008年12月9日。
本巡查员接近地球时受到地球生物人类的低级防御武器阻挠(它们的防御武器有所进步)。
制止阻挠后顺利降陆。
按常规程序穿上生物防护服后,启动当地化程序,使用地球历1928年那次例行巡查中所采集的雄性DNA。
当地化程序刚开始,即遭地球人类攻击受伤,Gort意欲反击,但当时情况未明,本巡查员不欲轻举妄动。
地球人稍后也提供原始医疗援助,使当地化程序顺利完成。
12月10日与地球人领袖(雌性)接触,发现人类仍然如上次行动所见一样傲慢自大,象对待人类一样对待其他物种。
当地化程序完成以后,在地球人海伦•本森(雌性)的帮助下与地球长期特派员会面。
他的报告是人类有毁灭倾向,对其他物种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和作用;而且非常固执,本性很难改变。
本巡查员遂决定按原计划启动清理程序。
长期特派员却不愿离去,声称已对人类有感情。
此乃个人意愿,不便勉强。
12月11日清理程序正常启动之后,海伦•本森向本巡查员求情申诉,并指出10日所见领袖并非真正领袖,一行政官员而已。
它引本巡查员会见人类智慧领袖(雄性)。
该领袖已具较高层次思维能力,指出人类只在危机边缘做出改变,并表示愿意改变。
有鉴于此,加上在于人类接触中所收集到的关爱、忠诚与乐观等美德指数持续升高,虽然人类仍有强烈毁灭倾向,本巡查员还是决定中途中止清理行动。
建议严密监视地球物种人类,若它们有改变迹象,善待其他物种,则该物种也有其存在价值,不妨保留。
并在其妥善利用地球资源方面给与实用技术指导,同时控制其数量的平衡。
报告完毕。
附注:• 本次行动的当地化生物外壳已在行动结束时损毁。
该外壳相当健硕美观,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传达,建议保存此DNA,重复使用。
• 本次行动采用的人类语言为英语,但在与长期特派员会面时他却坚持用另一种语言汉语。
汉语使用难度较大,建议下次行动时若有使用汉语的需要,应先植入汉语,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Klaatu发送这份报告的同时,地球上某家电影院里,两个雌性人类看完电影,相顾无言。
半晌,一个说:“这电影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另一个说:“不清楚。
也许是说,你们快改,不改的话过些日子再来收拾你们。
”先一个说:“这样啊,再来的话最好还是Keanu。
”两雌哈哈大笑,离开影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停转之日》是重拍片。
重拍片成功的很少。
当年《金刚》重拍也是挟着《魔戒》的势头,才有好成绩,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不如原作。
所以很多人如果骂本片,半点也不奇怪。
再说编导重拍时野心不大,没有在内涵上注入新鲜强有力的东西,重拍得相当“忠实”。
师法乎上,得乎中,这部片也就平平无奇。
没有什么很好的地方,剧本弱,戏剧张力不足,被原作缚住手脚,故事没有完全展开,信息的灌输显得僵硬勉强,很可惜。
导演运镜平庸,气氛营造流于表面。
特效也没什么特出的。
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地方,中规中矩。
不过也许眼下观众口味越来越刁,没有特色最容易被骂?
Anyway,我只要有Keanu看就满足。
他在片中的外型是这几年来最好的。
而且真的感觉象外星人,眼神好遥远,重新点燃我的相思。
Jennifer Connelly也很不错,酷。
Will Smith的儿子很会演戏。
姐妹们,要想Keanu以后一直有戏拍,就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
而且,坚决不骂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月14日补记:这几天我回头想想(刚看时因为关心则乱,理不出头绪),新版《地球停转》的最大问题是,它没有给观众一种满足感。
其实它的制作并不坏(IMAX的问题我不太清楚,因为我看的不是IMAX),各方面都很认真,演员们也都卖力,Keanu和导演理解中的外星人就是那样子僵硬的,我们也不能说不是,毕竟谁也没见过外星人,披着人皮的外星人也许碰到过,可是没认出来。
这片的问题在于作为电影艺术,它没有给观众一种综合的满足感。
画面没有什么毛病,可也没有震撼到观众的眼睛,没有耳目一新的镜头,一个都没有;特效有很好的点子,但是没有展开做足,也没有做细,加几个特写会很不一样,可是没有;故事方面,基本上是刚铺完线索,还没张到高潮,就结束了;更谈不上人物的性格塑造了。
所以这部电影让人很无语,不满足。
究其原因,除了编导的才力之外,“重拍片”这个枷锁没有抛开是很致命的一条。
重拍片有珠玉在前,可以借用故事和理念,但这个“借用”要用到什么程度,很考人的胆量。
重拍片也是一部新的完整的电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框架和特征,如果只是把原版拿来重演一片,加上现代的服装道具布景特效,而不敢在旧的东西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这样的重拍没有什么可看的。
而且,如果不敢加理念,那么在服装道具布景特效方面所加的也有限。
艺术创作的勇气体现在各个层面。
新版《地球停转》的根本问题是勇气和胆量不足。
一部科幻片,关键词是:外星人 地球 文明 未来 拯救 爱。
情节并不复杂,结局没有意外,最终爱拯救了人类,但其中对于人类未来的忧思和帅哥基努里维斯还是值得一看的。
影片的思考正合我的观点:人类最终是毁在自己手里的。
并且,我对于人类的改变并不乐观,我只是很喜欢其中几句台词:—我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星球正在死去,人类正在杀死这个星球—所以你来这里帮助我们?
—不,不是—你说过你是来拯救我们的!
—我说过我是来拯救地球的—你是来拯救地球的…从我们手中……你是来从我们手中拯救地球的?
—我们不能为了一个物种,而牺牲掉一个星球—你说什么?
—如果地球死了,你们也死了;如果你们死了,地球还能活下来。
宇宙中只有少量的星球有能力去抚养复杂的生命……我们会弥补你们所造成的损伤,给地球一个从头再来的机会……之后,正好又看了一部“科幻记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Life after people)》,算是正好给了上部电影另一个不同结局。
值得一看。
以上是美国国防部长的信条。
但如果你去问奇努李维斯饰演的外星人,他会说的是:“唯一好的地球人,只有死掉的地球人。
”二人所处立场虽截然不同,在思想根源上却是完全一致的,都充满了一种“先进文明”生杀予夺的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改造冲动,如果允许用一个老词来形容,我想可以称之为帝国主义思想。
我想起以前看的一个以反战反殖民为主题的小故事: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上,两个茹毛饮血的土著部落正拿着石矛互相残杀,文明人来到岛上,他们说:这些土著人真是野蛮之极!
于是他们向两个部落出售现代军火,让他们得以跨越文明发展进入热兵器时代。
拜军火贸易之赐,文明人国家的经济大为发展,于是这种无视善恶一致卖军火的做法开始受到国内道德家的抨击,他们开始改变在该岛的政策,选择一个比较接近他们心目中“文明”模式的部落予以支持,只提供给他们最先进的武器,甚至亲自派军队上阵,帮助这个部落去屠杀其它部落。
他们宣扬道:“这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
”试问,这些所谓文明人究竟比土著进步在哪里呢?
外星文明那种救世主的傲慢,要么你们按我们设想的方案重组社会,要么你们毁灭的二选一,和美国在世界各地干的事几乎是一模一样,他们比自己眼中“落后野蛮”的地球人又文明到了哪里?
分明是一个夸张放大的美国罢了。
所以这部戏可以看成是美国人对自己政府行为的自嘲:有一天橫的遇上更橫的,美国遇上了一个比自己更傲慢的“先进文明”,用美国处理第三世界国家的方式来处理美国,于是美国人对电影中外星人的指责便十足吊诡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不人道的,你要给我们改正的机会!
但以“先进文明”去改造“落后地区”难道这不是美国人一直所奉行的逻辑吗?
美国那时以什么立场去指责外星文明对地球文明十足傲慢的横加干涉?
本片翻拍自50年代经典作品,这样可能对票房有些许支持,再加上基努·里维斯的票房号召力,我以为怎么也不至于太差,可惜全部这些也敌不过烂片的本质,一锅好料被坏厨子搞砸了。
很多科幻片都喜欢和哲学挂上点钩,这其中我最欣赏的莫过于<黑客帝国>,迷离的剧情加上基努·里维斯的高超演出造就了科幻史上的经典大片,而在本片中我认为选择基努·里维斯作为外星人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说实话,他那苍白冷酷的脸用来演外星人也真不错。
本片的主题之一也是希望能点燃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热情。
但如果你以上述理由来看本片的话那就是上了大当了。
片中人物的演出乏善可陈。
大部分都是典型角色,一个美丽且善良的女科学家,一个早熟的小盆友,一个满嘴官腔的国防部长女士,最让我受不了的她竟然是一个菜市场泼妇的形象,基本没多少大脑。
整个片子色调阴暗,故弄玄虚,场景画面的选择也是装腔作势居多,没什么新意,看出来制作成本不会太高。
片中最令我意外的情节,是基努·里维斯和人在麦当劳中的对话竟然是中文,让我想到了中国经典大片<无极>中那几位蹩脚的中文,莫非他也是看好中国市场而为将来在陈大导演的电影中出现而热身?
基本就是这样了,没什么有新意的部分。
这部片子再次验证了那个事实:其实美国也是很多烂片,引进到中国的只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而已。
持续中的爱的主题……
Keanu reeves拍的烂片多还是Nicolas Cage多?
神奇而诡异的垃圾....
偷走了我们所有的海鲜,还教训我们不会好好对待地球。
真是浪费李维斯和康纳利那张漂亮得精雕细琢的脸,然而如果没有这两张脸,这部电影就变得任何可看性都没有。
看到基努的脸。。。怎么看怎么像黑客帝国
大失所望
Keanu Reeves继续穿着一身帅气黑西装来拯救人类
在飞往迪拜的飞机上看的,电影不评价,五星全给基诺,管他拍啥片儿呢,管他演成什么样呢
用这么大手笔写了个“烂”字。
比较诡异。为了看Jennifer Connelly去的。
这个电影解决我家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没啥新意。。。
这种水准的重拍片就只能显出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脑的缩水
1星给keanu
纳米虫大洪水.见到了T-BAG.
没有科学性
真是票房毒药
外星人来地球本来就是要毁灭人类的,关地球人友善不友善什么事啊,要不他来干嘛,你当是公费旅游啊~~还有电影名字,整个就一跑题的作文
很莫名的灾难片,没头没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