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韩国电影,黑朝鲜是这些电影不由自主的线索,《北逃》、《台风》、《朋友》、《柏林》等电影都有着相似的线索,这些电影中所用的手法十分相似——被意识形态毒化的朝鲜“同志”最终被压抑在内心的人性所唤醒,而扮演唤醒者角色的正是韩国人,因此,这似乎预示着,韩朝的统一不是韩国政治上军事上的胜利,而是人性的胜利。
《猎杀红色十月》也有类似的情节设计,苏联高级将领因为妻子惨死于肃反,而对祖国彻底失望,趋势舰艇向美国投诚,而美国人则扮演了仁厚而智慧的接纳者的角色。
看来,艺术在反应现实中的矛盾时最终会诉诸于“人性”,不过这恰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所批判的一种“泛人性论”的倾向。
文学、艺术、教化可以解决问题么?
可以让韩朝兄弟重归和睦么?
突然想起日本天皇在二战前夕的一句诗,“我相信,世界各国皆为兄弟,那为何,波涛依然汹涌?
”
柏林的商业性太强了,强到看的人都觉得没有必要探究它的政治性,朝鲜、韩国的问题大家也都了解,无非就是南北朝那些事,只不过里面多了CIA,毕竟电影名字都国际化了,剧情里面也要添点这样的元素。
不得不说柳升完很会选主演,何正宇这几年在韩国打拼的有模有样的,朝鲜间谍这个重任对于他来说应该是驾轻就熟,好身手应该都在追击者和黄海里面练出来了,他真的是太会演了,手脚那个灵活性啊活脱脱就一真间谍,什么观察入微啊,脑子好使啊,铁汉柔情都一一演到位,阿汤哥和达蒙虽然说百看不厌,但是亚洲又多那么一位我着实兴奋啊,突然有种荣誉感油然而生。
柏林里面太多的打斗场面和剪辑都应该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动作戏在亚洲也可以看的到,是值得称赞的,柳升完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把电影国际化,不走本土路线,一个导演的进步马上就显现出来了,他也是个时好时坏的导演,好的时候就是像柏林这样节奏紧凑,场面设计精良,剧情延展性无违和感;坏的时候人物废话巨多,剧情拖曳、情节沉闷,几大罪他都犯过。
韩国的导演太肯进步是我对他们最中肯的评价,纵观大陆乃至香港导演水平一个劲向下掉的数不胜数,内地多少腕级的都不好意思提了,现在心思都花在怎么赚票房,作品水准没提高还掉。
香港的又是一阵心寒,尔冬升、彭氏兄弟、刘伟强、庄文强、麦兆辉都扑街,其实就连杜琪峰我都特失望,要不是他老人家在我心目中地位似初恋我早喷了。
每次看完韩国好的电影落差感特别大,一开始是高兴又遇到一部好作品让自己又多一份人生感悟,紧接着是叹气,叹中国电影何时能追上同样是亚洲国家的韩国,这已经是我不能治愈的顽疾了。
扯远了,再回到柏林上吧,刚刚说了何正宇这为电影大功臣,现在来一次说说其余的演员,韩石圭,他实实在在的演技派,这几年是有点运气不好还是怎么的,主演的电影都没有让他像崔岷植那样东山再起,柏林的光芒又全部被何正宇给抢了,他在里面充其量就是个配角,还不如全智贤来的有力道,我特别希望柏林能拍成个系列的原因有一点是因为他,我希望看见他和何正宇在将来的第二部可以来你追我赶,像以前众多韩国电影那样,是敌人但是又充斥着一股兄弟情,这样就是彻彻底底的韩国人拍的好莱坞式谍战片,很有特色。
然后是全智贤,她在里面确实是太漂亮,她才出场我就担心何正宇是否驾驭的了那么漂亮的老婆,不过担心是多余的,这并不能全归功于何正宇演技好所以消化的了,全智贤的演技也很重要,她并不是花瓶,从她说朝鲜话开始就可以感觉到,她把一个朝鲜女人的无奈很好的呈现给观众,这个是关凭漂亮脸蛋做不出来的。
紧接着是柳承范,他在里面应该是演的最不到位的,他把他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完全痞化,我实在是不能认同一个间谍一个特工会是如此,所以我觉得很是失败,他唯一的加分就是结尾的打斗戏,柳升完选他是失败的,是亲兄弟也不能如此啊。
下次柏林应该不叫柏林了,地点变了,但是人还在,我只希望导演可以把他拍成个系列,很多人说它是韩国版的谍影重重,我想要的是它可以口碑和票房像谍影重重一样一直走下去,而不是电影的本身变成了一部山寨,起码这一部可以找到的相似点不那么多,柏林它并不完美,但是它绝对是韩国甚至是亚洲谍战电影的一号种子。
《柏林》。
8分。
柳昇完导演作品。
河正宇、全智贤、柳昇范主演。
大陆怕是永远也不会有这类现代DZ影片吧,TG、JD……故事倒是没有反转,但剧情的架构非常合理。
一起军火交易,机密被泄露,C、H关系瞬间紧张,多方介入调查,发现秘密账户,特工被陷阱,逃亡,追杀,复仇。
故事完满。
非常成熟的电影工业化生产体系。
演员表现水平在线。
全智贤真是清瘦啊,像朝鲜的特工的样子。
可惜没有床戏。
韩语电影真赞啊。
首先说明 电影只能说还行 推荐的原因只是因为河叔===河正宇可以说暂时真的撑起了韩国电影的一片天 有“美好的一天”里的日常小人物 有“爱情小说”里的作家 有“追击者”里的变态杀人狂 有“黄海”里的朝鲜族杀手 还有“柏林”里的间谍 甚至是一个人撑起一部戏的“恐怖直播”里的主播 或好或坏 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观众 一个外行人 评判一个电影好坏的标准无非就是电影主题是否鲜明 演员演技是否真实 柏林里面真的觉得除了韩石圭其他人都恰到好处的做到了这一点 韩石圭与老外在换衣间的谈话实在不敢恭维 有人说柳昇烷演的太痞 有些出戏 但作为北朝鲜的一名间谍 痞气和适应力是必须的 不能所有的间谍都与冷酷、杀手这类关键词相连的吧 全智贤不多讲 有颜值有演技 河叔的身手可能真的是从追击者和黄海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包括演技 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动作 说话的方式 我们能够读懂他想要表达的所有说回电影 本来的间谍大片 最后变成爱情片了么 整部电影都围绕着营救全智贤展开 最后二人的缠绵悱恻足足演了十几分钟 瞬时间觉得电影的主题变质了 还有结局 和马克达蒙的“谍影重重”简直惊人的类似 失去了挚爱 男主人公痛定思痛决定报仇 这是河正宇拍过的电影中最帅然而也是相对很没有性格的一个角色 但不管怎么样 河叔都是真爱
如果说,合拍片见证了香港回归十五年的风云局势,那么,韩国电影的南北题材也一直笼罩在政治迷雾当中,值得深究。
一直到今天,半岛形势依然紧张。
《柏林》的故事背景是金正日逝世金正恩上台,平壤权力交接重组,这也改变了几个驻外朝鲜人的命运。
得益于2000年金大中和金正日的历史性会晤,韩朝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
赶逢这个时间点,韩国电影也从开化期走向了开花期。
在此之前,南北问题造成了韩国和朝鲜的对峙和敌视,两国人民长期被灌输了国仇家恨的思想教育。
而如果要用一个特定类型的电影来概括韩国电影的特征特点,那么,数量多达上百部的南北题材无疑是最合适的。
只有谈到分裂现实和兄弟操戈,我们才能更深入去探讨韩国人的民族性。
南北题材是韩片特有的类型,华语电影没有,其他国家地区也没有。
再者,韩国电影的振兴是以《生死谍变》的破局为序幕,以《太极旗飘扬》的大片模式达到制作巅峰,连带《共同警备区》、《实尾岛》、《欢迎来到东莫村》、《义兄弟》等经典影片,它们都是关于南北题材。
十多年来,哪怕朝鲜还是保留了一个无赖国家的流氓姿态,结果也只是偶有震荡,大致平安,半岛局势相对缓和。
韩国电影人也如愿以偿,自由地表达创作,南北题材时而严肃、时而荒唐,有时候也会编成爆米花娱乐片。
一旦从南北题材进行切入,《柏林》的最大突破是让这一题材走出了半岛,远离了韩国。
柏林成为了主要取景地,从头到尾都没有离开过。
这几年,从资金到人员,韩国电影全面走向了国际——颇像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香港电影。
如果《盗贼同盟》还只是泛亚的老路子,那奉俊昊拍摄《雪国列车》、朴赞郁拍摄《斯托克》、金知云拍摄《背水一战》就是集体发力,张东健、李秉宪、全智贤、裴斗娜等人都向海外发展,就连拍摄文艺片的洪尚秀也去过了巴黎。
由于套上国际背景,《柏林》成了一部很规矩的商业谍战片,没有跨国风光跳岛游,也没有核弹头等重大机密,取而代之的是阴谋推论的海外账户。
反映在片中,美国CIA、以色列摩萨德、俄罗斯和阿拉伯人等多方势力被卷入,朝鲜驻柏林大使馆成了众矢之的。
然而,抛开主人公表宗盛身份不说,围绕几个主要场景而展开的枪战和动作戏,窃听、跟踪与反跟踪的大量场景,《柏林》会让人想到《007:大破天幕杀机》以及《谍影重重》系列,突显了被流放的末路感。
尤其是结尾处,荒野黑屋,双方恶斗,进程跟007如出一辙,连抒情手法都异常老派。
一般说来,超级间谍都有个人魅力,但表宗盛出身朝鲜,只知愚忠自保,多少表现得不识时务。
《柏林》所做的就是寻找这个人的情感裂隙,让此人的情感、性格和立场产生动摇,甚至变得复杂化。
坠楼一场戏,表宗盛被电线裹缠,丢来甩去而不死。
这一场面与他的安危无关,也不存在对手,那么,作这样的处理既是让动作场面更好看,另一方面也让表宗盛表现得更像一件杀人工具或国家机器的零件,开头特写快剪、中间华丽动作设计、结尾无目的的逃亡也有类似功效。
影片又一次谈及痛苦的身份问题,选择当人还是当工具,而是个人会叛变,是个工具难免被替换。
超级间谍表宗盛失去了领袖、祖国和工作,也失去了妻儿和自我。
他一无所有,只能选择“未完待续”的复仇。
在投韩举动的背后,南北问题退而居其次,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人类。
他能力超群,立足于世,为很多大而无当的东西活着,惟独没有为自己以及爱自己的人而活。
这也是政治高压下的离奇荒谬,人和人被主义跟颜色划分,没有信赖可言。
能证明表宗盛本性向善的标准不是勇气,不是内心真诚,而是改变国家立场。
以柏林为背景,那并非是想引出德国或欧盟等主导势力。
仔细回想,东道主的力量在片中反而是缺席的。
或许,柳昇完只是需要这样一张城市名片:由柏林推及柏林墙,由柏林墙联想到两德统一。
不要战争,和平过渡,避免流血冲突,这恐怕也是包括导演在内,很多韩国人最希望看到的南北和解。
而对国内观众来说,效忠领袖、揭发告密等段落同样令人胆寒,看着朝鲜人的对话方式,便知独裁政党何其相似。
阴云笼罩,无处避雨。
片中,朝鲜大使这样感慨道。
联系到他后来接头暗号也是天要下雨,那《柏林》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娘要嫁人。
面对即将降至的暴雨,这些人都无处藏身,即将遭受清洗。
在一个专制极权国家,绝大多数人都充当了卖命的棋子,没有真正的安全可言。
况且,位高权重如金正恩者,谁敢说,他就不是大国之间的棋子?
这等独夫,上蹿下跳,整那么多动静,无非还是可怜巴巴地寻找一些好处。
由这边的暴雨将至,我还想到了1994年的《暴雨将至》,苦难仇杀成了绝望的循环。
在朝鲜半岛真正和解前,南北题材的痛苦还会持续下去,无法安宁。
【南都周刊】
故事背景发生在金正恩上台时期,围绕着柏林的朝鲜大使馆开展,说实话,我是完全不了解CIA、以色列部队等势力,所有一上来看的很蒙,不知道男主女背后是哪个派系。
慢慢看下去发现,帮派不是太重点,河正宇跟全智贤间谍形象塑造的很好,河正宇的动作戏真的是很棒,眼神也很有戏!
结尾不过有点俗套,反派开挂式的杀了配角,并且为了制造一点悲剧捎带带走女主!
动作戏还是可以的,结尾的爱情挺感人的~
在柏林墙轰然倒塌后的德国首都,南北朝鲜的特工围绕着一个金二胖留下的秘密账户追逐、交火,而终于携手,这便是韩国版的《谍影重重》——《柏林》将一部电影称为XX版的《XXXX》其实是带有一定风险的,比如前段时间某华人大导演新作上映前宣传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后来,后来大家决定还是不要继续侮辱卡梅隆老爷子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柏林》确实可以在亚洲范围内作为商业电影的一个表率:节奏紧凑、动作凌厉,有地摊文学式的政治内幕,有好莱坞式的英雄救美,宅男可以看全智贤姐姐的大长腿,腐女可以YY一下男主间的惺惺相惜,就算不幸带着小孩子,成年人也能安慰自己:至少也让他们欣赏了欧陆风光。
然而浓厚的商业氛围下,《柏林》的内核是沉重的,拨开纷纭庞杂的剧情,影片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
表宗盛(河正宇)、莲贞熙(全智贤)夫妇根正苗红,丈夫是战斗英雄,妻子是使馆翻译,在朝鲜即便不是明星家庭,也该让大多数人艳羡不已。
的确,在大使提醒表宗盛身陷宫斗将遭暗算,和要求莲贞熙用身体充当谈判筹码时,两人仍各自隐忍未发;甚至在平壤的引导下,表宗盛也未尝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妻子。
然而最终让两人决定「叛国」的,也仍然是亲情:莲贞熙不能忍受丈夫信任国家大于信任自己,而表宗盛则用投韩交换了一次救回妻子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说,韩国人不仅嫁接了好莱坞的形式,也嫁接了好莱坞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
至于这个价值观是否真的适合高压统治下的朝鲜,其实要打一个问号:至少,在我朝精神狂热的年代里,夫妻间相互告发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事实上,威权统治下人性的异化是一个严肃,甚至相当残忍的命题。
作为大卡司的商业片,在此蜻蜓点水,一碰即回也能够被人理解。
况且,《柏林》至少没有像大多数好莱坞动作片一样,给我们一个枪林弹雨后救出美人,激情拥吻中拉远景响音乐的虚幻结局。
现实是残酷的,比现实更残酷的是政治——在决策者的视角中,个人的命运如蝼蚁样微不足道,所以即便表宗盛克服了内心障碍叛国投敌,也只是被对方视作一个外交的砝码。
在有着统战宣传意义的朝韩题材中如此讽刺己方,已经向我们显示出制作者的某种诚意。
即便是从前天天讥讽「棒子」的青年们近来也不得不开始承认韩国电影的崛起。
是的,他们拍出了《熔炉》、《辩护人》这样掀起社会大讨论,乃至推动司法改革的电影。
但真正令人感到敬佩的,恐怕更在于韩国电影工业的全面成熟。
我们并不缺乏一两部现象级的电影,缺乏的是对犯罪片到爱情片,现实主义题材到家庭轻喜剧,各种类型片的手到擒来;缺乏的是从编剧导演到道具灯光的专业品质和认真态度。
而推动这些进步的巨大动力,其实是众多如《柏林》一样,虚心学习西方套路,同时重视本土观众需求的普通商业电影。
它们没有多么完美,也不见得有多深刻的,但他们不会让本国观众一次又一次愤怒地走出影院,不会一次又一次消耗在国际化浪潮中观众对本国电影残留的一点点同情和信心,这便已经足够了。
《柏林》,2013年的韩国间谍电影。
很久没有看韩国片了,看了这部2013年上映的电影。
应该说,韩国人拍非喜剧类的电影水准还是比国内高很多。
既然是韩国的间谍电影,那么自然是围绕着韩国和朝鲜的间谍们,而故事发生在同样曾经分裂的德国柏林,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应该说,影片开始15分钟军火交易的故事最为出彩,朝鲜特工和阿拉伯恐怖分子交易,俄罗斯人当中间人,朝鲜特工背后的朝鲜使馆、想要抓住朝鲜人把柄的韩国特工,以及想破坏交易的摩萨德,那么多方参与,各种间谍手段。
虽然错综复杂,但只要观众精神集中些,还是能够理清各种关系,果然有间谍片风范。
而之后朝鲜特工慢慢陷入被布置好的陷阱,而又利用自己的判断不断理清线索,也有不少看点。
不过影片后半部还是沦为剧情不够,枪战来凑的无奈,小木屋那么多人的打斗略显混乱,使得本片由间谍片转变为了枪战片。
《柏林》作为今年韩影首当其冲的力作,浑身上下散发着国际大片的范儿,这部以政治味道浓厚的柏林为背景讲述大韩民族内部恩怨的故事因其独特的取景和题材而显得大气并充满野心。
事实上,《柏林》本身就因为其国际化的布局而引入了多股彼此敏感的政治势力,如何圆满的讲好故事又不得罪各方,成了本片最需要用心的地方。
之前没看过柳承莞的作品,那部只闻其名的《没好死》到现在也没有机会看到,但从《柏林》中还是可以看出其是对得起“韩国昆汀”这个称号的,影片叙事从容智慧,喜欢耍花式的影射各种经典作品的桥段,使电影更值得影迷把玩。
《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碟中谍》、《冷血悍将》还有丹尼尔克雷格时期的詹姆斯邦德电影,《柏林》对与自身相辉映的经典名作尽可能的做到了照单全收。
当然,影片最智慧的个人认为还是对尖锐政治矛盾的圆滑处理能力:朝鲜自然是一切阴谋的起源,但没有一黑到底,仅仅是内部败类的奸计,最后还实现了极具象征意义的韩朝特工合力灭敌;以色列左右不定的角色态度通过在其中煽风点火的朝鲜反派的缓冲以及动作场面的前赴后继悄悄地被消解了;西方势力自然强硬但着墨不多,却又在最后裁定整个事件,既没蔑视,也没轻视。
影片圆滑的叙事花招归功于优秀的剧本,也更得益于导演良好的把控和掌握。
《柏林》就像是《共同警备区》与《生死谍变》的杂交,既有紧张的政治博弈,又有好看的动作场面,结局虽然灰暗,好在没有放弃希望。
最重要的是,它为如何在紧张敏感的局势背景下讲述一个商业化的娱乐故事提供了一件堪称优良的范本。
电影觉得不错~(剧透)女主角是全智贤啊,怪不得这么眼熟。
男主角也挺帅,何正宇,应该也是很有人气的演员,但这部貌似是我看他的第一部。
男主角虽然投韩,但不好说不忠,因为他要复仇的是董志浩一干危害国家的党羽。
此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救妻儿,可以说把亲情放在了特别高的位置,顶叛国的帽子也在所不惜。
这个在国内一般拍不出来。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韩国特工的那句 “怎么,难道我们国家和你们国家的语言不同么”虽劝降之言,令我这个局外人唏嘘。
南北人民说的是相同的语言,确是两个相互隔绝的世界。
两国经济真的差太多了,记得电影里韩国情报姜部长通过牙齿和包皮就很肯定地辨认出枪战死者是朝鲜人......真的是很小的细节却很能说明问题。
电影里的朝鲜特工衣着、言行、武打感觉还是有点韩国味..看到一豆友说朝鲜人有那么潮么...深有同感..朝鲜培养出这么帅气的特工,啧啧...也可能只是人家新闻播音员对我们误导了结尾姜部长放走了朴宗盛,我想这出于同情和敬佩。
作为朝鲜间谍,朴宗盛出类拔萃,朴为国家做了这么多,却成为朝鲜内部争权的牺牲品;还有朴为救家人什么都豁出去了,都不惜投韩。
可惜最后没能兑现对妻子的承诺,这已经够可怜了,还要作为筹码谴派回国,这对朴宗盛真的很不公平。
感觉结尾更深层次的是朝韩两国人民的感情。
很多东西都是相连的。
朝鲜人也是人。
朝韩这两个人的友谊深远~
韩国人在国外拍韩国片,鲜有特别成功的,选角很成问题
本以为河正宇和全智贤首次搭档会很出彩,贤姐也一改往日泼辣,柔情似水小鸟依人,却全被这剧情搞砸了,单独给电影评分也就一两颗星,无奈还是要给正宇和贤姐感情星吧。
韩国的意淫片 就像中国抗日片 韩国人的话 会看得很high
这简直是对我朝鲜人民的歧视找金三胖毙你们呢吧哈哈哈最后的一场枪战简直太失败了太失败了
大银幕上的朝鲜。
太international了,如果要看这么个片子我何苦去看韩国人拍的呢。。雏菊当年就已经开始不太喜欢了。
非常好看!无论从动作、枪战、追车、剧情等方面看都是国际范儿...
缺乏一条明晰的主线,剧情有点硬来,要说优点前半段学好莱坞学得挺像样子,比《生死谍变》有进步了。
很散乱及莫名其妙,枪战戏是挺爽但也救不了烂剧情
高端洋气的全智贤来扮演朝鲜人实在不像啊……这剧情也够狗血啊,德国没有警察么,就由着朝鲜特工和韩国特工突突突么,这最后大战枪战场景是尼玛美国拍的吧,美国车+美国风格农场+甚至连个水车都是美国范儿的……
挺喜欢这电影格调的 好多时候都觉得我国制片水平无论手法还是内涵连尼玛区区棒子国都赶不上 就这样还年年硬着脸皮冲击戛纳奥斯卡 玩儿蛋去吧
厉害厉害
没看完容易让人分心的干其他事情的电影····················
全智贤河正宇cp赛高!躲到宾馆里面全欧尼帮治疗♂那段太欲了!哈哈哈!全欧尼多次要求治疗♂在下已然脑补了hin多啊!在一起!
伪大片气质太重。。
河正宇好神奇,教科书式的表演啊,拿捏真好。本来名字立意取得不错,可是感觉剧情有些画蛇添足了,即使把情节搬到德国,还是摆脱不了这家小气结,剧情硬伤太多了大概也就是个标准商业片吧。多少有些low啊山寨别人干什么玩意,演员一个个的都多好啊,浪费。
犀利
全智贤啊,女神
南北问题真是韩国电影人的宝藏啊,总感觉情节有借鉴《44号孩子》的小说,等回头那个电影版上了,你们对比一下
除了man得一塌糊涂的河正宇,其他真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