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节很慢很缓,一开始我觉得这部片看完得需要两个钟,一看时间条只有不到90分钟。
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头重脚轻的感觉。
不过这样也似乎合理,给你来解释下吧。
女主的一个电话☎引起的回忆,时隔多年的回忆,美好而又青涩的回忆总是历历在目,所以前半段刻画的很细腻,男主的动作,女主的刻意打扮,接吻时候肢体的僵硬,哈哈。
后半段总会想起些令人难过的事,比方看到男主搂着新欢,男主开房弃她而去和小伙伴看球赛关手机,这些都能想起来,着重刻画的是让他们分手的直接原因。
悲伤不能回忆太多,一小段就够,因为接下来还要见个面。
结尾,最后的一个拥抱,不是在一起了,而是为了好好跟青春道别。
欢迎留言交流看片心得。
很喜欢这部剧的情节。
小时候、少年、成年后的男女之情的情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有百分之八十的相同经历,高中毕业那年我们确定了爱情。
那一年我们18岁。
男友入伍。
我记得我们每一次见面,都反复想象。
每天沉浸在思念里,无心上学。
幻想着以后生活的种种。
一冲动,就带着悸动的心情来到他的部队。
时间是以小时,甚至分秒计算的。
就这样一熬就是8年。
结局很完美,我毕业了,他退伍了,我们结婚了!
时间让我们变成了亲人。
看到本剧,内心再一次燃烧起小火焰,那不就是我们的青春、过往吗?
我不要变成亲人,我想要当初恋爱的爱情。
果断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他,希望他也能想起我们的曾经。
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看完这部影片到豆瓣标识的时候,我有点讶异,评分比我想象中低。
这部影片给人第一印象和最大冲击力的是真实,真实得仿佛是一部纪录片,仿佛在你我身上都发生过的故事。
无论是场景:老旧的教室,拥挤的单车棚;街边的烧烤摊,简陋的小宾馆;人物的造型:前期素颜出镜,男主的非主流发型和小胡子,红黑衬衫,标配的蓝白校服,女主的眼镜和发卡;人物对话:那些年流行过的写情书,闺蜜间谈论的小秘密,吵架时会说的狠话;情节设计:高考完要做近视手术,漂流时感情升华,蹲在路边的初吻,女主说分手跑出去但是男主没有追;甚至主角连名字都很朴素,郭阳、杨芳芳。
两个主角的表演还是相当自然的,但是谭松韵的头发一直看着像假发让人非常出戏。
罗云熙饰演的是“男神”,但是在剧中又黑又瘦,带着小胡子,看上去有点脏兮兮的。
但是你要是想一想自己的初恋,可能他也只是这样一个“野生”的小伙子罢了。
我最记得的一个场景是,女主万苦千辛想要在一个美美场景下偶遇。
最后却是很随便地吃着烧烤满嘴油污的情况下重遇男主。
接地气得让人啼笑皆非,你永远不知道命运会在什么时候把你推向何处。
第一次接吻和第一次开房的场景也是真实得让人面红耳赤,没有任何BGM和内心独白,甚至算不上浪漫。
因为少了浪漫的渲染,因此显得赤裸裸,荷尔蒙四处流窜,仿佛溢满屏幕。
一点点期待、一点点羞涩,一点点抑制,像玫瑰花将开未开,花香味却早已忍不住扑鼻香,我想那便是爱情最美好的时候。
如果说这部剧败笔,成也真实,败也真实。
习惯了其他青春剧戏剧化的情节处理,夸张的手法,男主是怎样多才多艺的学霸男神,女主是个怎样笨手笨脚的小白痴。
他们的相遇不是在多浪漫的场景啦!
各种转圈圈慢镜头;就是误会重重最后冰释前嫌啦!
这部剧因为想要摒弃这种戏剧化用力过猛,让剧情稍显平淡,不紧凑,张力不足,没耐心的人甚至看不下去。
高考之前的铺垫太长了,还有哥哥的戏份我不懂有什么意义。
前面方言太多,还有各种“土味”的衣着,让人感叹小清新和真实好难平衡啊!
我们内心还是抱着一种希冀,希望灰姑娘能遇上白马王子,希望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希望在荧幕上看到所有也许现实生活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而太真实总是太残忍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给我们造梦的人。
我们不想要破碎的现实,我们需要逃避真实的时间。
如果要真实,我们可以继续回到生活中去,挤公交车、打卡上班、照镜子、看逐渐秃顶的老公......影片始终以女主视觉进行,女生总在最开始给爱情做了过多的幻想,在一起之后全身心只想着恋爱,到后来发觉对方也不过尔尔,想要作天作地来换取对方的注意,随时生气随时说出口的分手...... 男生恋爱不过是他的世界多了一个人,除了恋爱他还有很多事做;女生恋爱世界就变成了一个人,往往容易迷失自我。
得不到平衡的关系始终会解散,最后痛哭,自我成长。
也许她最后终于懂得了,爱一个人,也不能掉丢自己。
生命教会我们什么?
就算最平凡的人,也有过动魄惊心的悸动,也有过撕心裂肺的失去。
日子会继续,人会长大,再动魄惊心再撕心裂肺,都变成过往云烟。
以后我们还会再次心动的,但是变得小心翼翼。
由于堵车,错过了《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首映式的前三十分钟,因此笔者在此只谈谈后半段的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记录的是青春时代的爱情故事,但与院线其它那些乱七八糟的青春片不一样,《最美的时候遇见你》中没有堕胎、没有死人也没有各种狗血的剧情,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段青春时光。
可见编导确实只想叙述一段真情实感的小情绪,记录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因此点到即止就已经足够,也不需要过多的杂质。
这与那些唯恐元素不够多不够吸引人的大部分院线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有自己的追求及原则,这点坚持值得称赞。
电影后半段故事十分简单,就是讲述一对热恋中恋人的异地恋情。
异地恋向来煎熬,时间的距离以及各种诱惑,能拖垮任何感情。
更何况电影中的男女主角都是高中毕业刚读大学的年轻人,双方都缺乏熟理智的心智,男方不够重视,女方过于在乎,而彼此都不懂得彼此体谅与宽容,这意味着两人的情感必然在矛盾重重走向终结。
电影是女性视角出发,因为镜头叙述视角也是女方角度,并详细白描了女方的小情绪。
当然很多观众认为女主太作,但初尝恋爱的人早已深陷其中,又岂能保证理智的思考?
因此男女主角的种种举动虽然看来幼稚,但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正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阶段。
导演将这些小冲突和小情绪展现出来,正好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轨迹。
如果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在不理解不成熟的误会中分手,那是对青春不错的诠释,也表现出初恋的甜美与苦涩。
但很可惜电影并没有选择这一种结果,而是选择让男主劈腿,这就让电影的重点从青春的不成熟走向了渣男变心。
而这种选择各种电影类型都常见,唯独缺少青春独有的味道,这让电影着重于一段感情,而不是一段青春感情。
由于电影一直在力求记录一段青春时光,但却在临门一脚射偏,这一点笔者以之为憾。
再次,有观众将重点放在开房与床戏方面,并在观影中数次笑场,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
毕竟青春承载了太多人的美好,过多地刻画床戏,反而有破坏美感的嫌疑,也不符合正常青春片的套路。
但细细想来其实不对,真实的青春时光其实就是荷尔蒙旺盛的时期,那么有情欲才是真实的青春。
因此导演算是打破了青春片的套路,以现实主义的风格记录真实生活,导演有自己的追求,只是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培养,因此笑场无可避免。
结尾方面,有收尾仓促的感觉。
按照《秒速五厘米》的做法,会选择一首ost配上蒙太奇剪辑,集中表现女主现生活的劳累、孤独,这样才能衬托出青春初恋的美好及怀恋,这样才能为男女女主的再次见面制造更多的唏嘘感。
但电影没有做,只是稍微刻画了一下女主在见面前的些许不安,这对于收尾来说,力度不够,手法也显得不够丰富。
观众看完纷纷表示出“哈?
这就结束”的惊叹感,结构不够工整。
以上文字都建立在“忽略前三十分钟”的观感上,但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希望导演更进一步。
看到海报和主演阵容,我本以为是梦幻狗血式的青春爱情片,却在女主角一口方言出来后倍感惊讶,接下来的真实和细腻更是让我讶异。
没有狗血的桥段和梦幻的人设,没有精致的妆容和生硬的植入广告,没有美颜滤镜和流量担当们的超强阵容,却能吸引我一直看到结尾还觉得意犹未尽。
小女生的细腻和小男生的不成熟刻画得很真实,不得不说演员的戏很好,女主的可爱和男主的帅气都是"接地气"的,不过比起罗云熙还是觉得谭松韵更胜一筹,她真是演什么像什么,甚至片子里初中时的芳芳她演起来也一点都不违和。
芳芳和郭阳第一次一起过夜时,芳芳对郭阳靠近触碰的害怕让我觉得很真实,郭阳的表现应该也是很真实的吧。
比起其他青春片里梦幻甜蜜的初夜,我更觉得这才该是少年少女们想初尝禁果时应该有的样子。
第一夜没能真正成为初夜,也很符合初恋小女生的人设吧。
或许郭阳才真正是我们初高中时喜欢的男生的样子,高高的瘦瘦的,穿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没有过度装饰的面庞和发型,但是会为了耍帅留着斜刘海。
很喜欢海报上的句子,"无可取代的初恋,和你"。
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吧。
其实在那个我们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对于爱情,我们用幻想添加了太多色彩······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
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
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该放弃的决不挽留。
很有代入感的片子,每个女孩都有那么一段吧····有些甜蜜、有些青涩、有些不堪、有些惆怅·····把恋爱中小女生那种拧巴的小心思表达得特别好······其实我们都是普通的小女生,不是那些年的沈佳宜受尽追捧,也是没有少女时代林真心那样的小幸运,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青春,也有我们最美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浪漫,太多的惊心动魄,我们都是普通人,牵手亲吻时,慌张无措,脸红心跳的感觉,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真实的青春。
就如同木卫二老师说得一样,这部片子好与不好,问题都出在它的故事显得太真,没有经过太多的精粹加工。
心理刻画有些弱,特别是男主的状态较差·····后面的开房共浴、争吵分离都显得有点套狗血,和前面的小清新很不搭,看完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一部电影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却没有深度。
若真的是成长, 淳贵人的蜕变,就是变白、摘掉眼镜、换个发型吗?
女导演的电影风格,可能有更多的情绪·····但是有些情绪并没有充分的释放出来,旁边太多太喋喋不休,当一部电影要靠旁白来推进剧情,那证明导演的叙事能力真的不行。
而且摄影和后半段的取景真的是弱了啊·····有点拖沓,细节很多,故事性不足。
算得上及格的青春片,毕竟很真实·······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是很佩服导演的,没有浮夸的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山崩地裂的感情纠葛,只有初恋的甜蜜,初恋的伤痛,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符合实际……说真的看着主角的名字叫做杨芳芳和郭阳的时候,忽然有一种亲切感,看见杨芳芳高中时期那身“土土”的校服的时候,恍惚间我以为回到了过去,看到了身边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青春年少时学校总有那么一个男生呢,长得还不错,会弹琴会跳舞,那时单纯的我们又怎么可能不怦然心动呢?
也许是暗恋也许会表白,也许就像杨芳芳和郭阳一样在一起,只是结局谁又说得清呢?
初恋是甜蜜的,因为我们初尝爱情,初恋是痛苦的,因为我们初次分离,初恋是刻骨铭心的,因为我们为之倾尽一切努力……就像杨芳芳爱郭阳一样,她可以为他付出一切,虽然最后受了伤,但这一切她不可能忘记,不仅仅是郭阳带给她的伤痛还有先前的甜蜜,以及未确定时的彷徨。
虽然看见很多穿帮道具之类的,但仍旧不影响我看到最美的时光——我们的青春时候。
青春校园剧的经典,不是因为情节多么曲折,男女主角美到不可方物,画面制作多么华丽,而是因为过于真实,真实到它是每段初恋的一个缩影… 高中时期丑小鸭的自卑感,大学校园想偶遇的小鹿乱撞,宿舍楼下焦急等待的突然惊喜,一句话就可以引申到的“我们分手吧!
”,每个阶段都串起了我们的青春。
芳芳一开始对郭阳的默默关注,高考完那个暑假的幻想无数次的偶遇虽没能实现,可那个人还是冥冥注定地不期而遇。
芳芳就这么一头扎进了她的爱情世界里,那里只有她和郭阳,她不能接受郭阳的一丁点地忽视,一丁点地分心,像极了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盲目而又勇敢。
但那一次次的奔赴,一秒秒的等待,其实感动的是自己。
结局是注定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珍惜,大家都在痛苦中成长。
所以希望每个女孩子都具备爱人的能力,也要先学会爱自己,也放过自己。
最直击人心的是最后一幕,如果那天我没走远,如果那天你追出来,我们会不会白头到老。
可是,没有如果。
爱上爱情,还是爱上你?!
看完这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没有人关心这部电影的名字是不是出自这里,徐志摩的《忘了自己》。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或者源自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很汪国真哈!
却打动了万千90后00后父母们的心。
或者源自张爱玲的那段名句。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么?
”导演吴娜说今天是娱乐记者专场么?
都是关于床戏的问题。
这部电影里的床戏一点也不美,坐我左边的80后毒舌女观众一直在不停地唠叨着:“居然拍成这样,太惊人了!
”她旁边的女伴附和说:“一点诗意也没有。
”《情书》里埋藏多年的秘密很诗意,《初恋那件小事》里恋人的成长很清新,《初恋50次》里让反复失忆的你重新爱上我很浪漫,《我的少女时代》里为爱忍痛别离很伟大……如果想寻找这些高大上的初恋,一定会在《最美》里失望。
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而且是最普通和平庸的那种。
一部毫无诗意的电影却取了个从诗里扒出来的唯美浪漫的名句,这是一种反讽吗?
还是一种毒特(不是错别字哈)的对比?
脑高潮里初恋的浪漫与现实世界淡出鸟来的平庸,到底是现实背叛了诗歌,还是诗歌意淫了现实?
90后和00后的段子是这样讲的,直接将心灵鸡汤切换成了心灵砒霜。
“虽然你胸小,但是你脸大呀!
”“咸鱼翻了身,还是咸鱼啊!
”“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得美啊!
”“不要以为世界抛弃了你,世界根本没空搭理你。
”“没有外表,谁TM看你内心啊!
”“就算失败99次,我也努力凑个整!
”“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
”“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屁用!
”“你以为你是公主,其实你是白马,王子都是骑着你找公主的。
”高调的理想主义在这群惯于调侃,用呆萌状讲冷笑话,貌似认怂认命的新人类面前失效了。
还记得舒婷的《致橡树》吗?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①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炽烈而高贵的爱放在今天,却变成了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她的诗横空出世,秒杀了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我们。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情感表达!
如此真实、直接、鲁莽,粗鄙,却无可替代,这就是我们活着的状态,不美好,不诗意,不浪漫,不高蹈,如果有什么打动我们,那就是真实,或者说接近真实。
吴娜就用真实来描述自己的电影。
绝不要《致青春》的言辞犀利,人物激进;绝没有《匆匆那年》的狗血堕胎,相爱相杀;绝不是《我的少女时代》编造出来的偶像纯情,励志鸡汤……只有令人侧目的真实。
坐我右边的估计也是贵州小镇女青年,一直说就是这样啊!
就像山西青年看科长的电影引经据典,对《山河故人》里出现的扛关公刀的少年,堕机事件等等如数家珍。
《最美》是一个特别单纯的普通女孩的世界,她不关注世界到底怎样,除了哥哥的离家出走,闺蜜早早嫁人生子略感惆怅,她的生活里顺溜平滑得没有任何感觉一般。
她的眼里只有小情小爱,她满心满眼打算的只是如何在自己最美的时候发生一段情感的故事。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小镇少女也就这点小心思。
《最美》没有植入更多的年代感的元素,除了那张贴在闺房里的《铁达尼克号》海报和BEYOND《喜欢你》的粤语老歌,暗示了杨芳芳情感的出处。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坎——高考终于结束了,杨芳芳的恋爱计划终于可以落实了,她动手术摘掉眼镜,敷面膜变白,剪齐额刘海波波头,穿美少女的白裙子,只为了一场刻意的邂逅。
一切尽在掌握,但是在问及发小关于暗恋的郭阳时,她却心机满满地装做完全没在意过这个人。
《最美》里的杨芳芳其实非常强大,她有能力掌控爱情,让爱情按照自己预设的路线发生,只是她再强大,也无法掌控时间和空间对情感的消蚀,那种强烈的情感最终淡出,变成了无言的结局。
一部平淡如白开水的《最美》,却击中了我们熟知的那些爱情电影里没有提及的真相,初恋是一场设计好的邂逅,初恋不过是和自己浪漫的想象谈了一场恋爱,与谈恋爱的对象无关。
这也是郭阳为何在片中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个性,好像一个道具的真正的原因。
读着言情小说,看着偶像剧长大的我们在第一场恋爱开始之前,已经预演了无数的浪漫邂逅和爱恨情仇的离散聚合。
我们的笑和泪都给了那些文字和影像里可爱的人,我们对号入座,深陷虚拟剧情,我们就是为爱而死的朱丽叶,我们就是心心念念的藤井树,我们就是倔强的杂草杉菜,我们就是痴情悲催的恩熙……人生尚未开始,我们却俨然已是恋爱大师。
这场初恋,不过是我们认为到了该谈一场恋爱的时间,于是就谈了一场爱上爱情的初恋。
我们中的大多数,谁的初恋不是这种不独特不奇观不狗血的平庸的爱情?
只是这种真实对于旁观者而言如同榴莲,喜爱的人称其为果皇,不喜爱的人说它臭。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就像余秀华的诗,它不美,不浪漫,不纯情,却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爱情的正确打开方式,还原我们生活本来的面目,没有一点幻想,也不做任何解释,你可以说是彪悍,也可以理解为任性。
这种任性成就了《最美》独特的风格,就像一个窄门,那些唯美、剧情、视觉等等取胜的电影都无法进入的窄门,只属于这一部电影。
其实,我今天不是来评论的,我是来搞诗歌串烧的!
(此处应该有一个坏笑的表情)
真实的令人惊声尖笑,我拍拍躺在身边的老婆说:你粘着我的时候好像杨芳芳!
很幸运,我们一起经历了,走了过来!
从12岁初中军训你一声报告闯入我的心里,到17岁我把深藏5年的暗恋表白,到27岁我们结婚2年。
我和你经历了5年,10年,15年。
我是一个没有长性的人,却把爱你这件事坚持了15年,往后余生一直伴你左右!
确实像纪录片一样的电影,朴素诚实
不能因为是土味青春,就敢把爱情片拍的那么乡土气息啊 // 猥琐版润玉确实是没法洗的黑历史了
虽然跟大多数的青春片故事无异,但在表现两口子的甜蜜和暧昧细节方面,还是很让人有代入感,就好像真的看着他们在身边谈恋爱。除此之外,电影还是太腻了,饱满的音乐、作死的青春、重逢的轮回,85后导演拍这么不新鲜的院线片,不是特别赞赏和鼓励。
2022.3.16(2.5⭐)国产爱情青春校园电影,有没有值得推荐的呢?
挺真实的,回忆起来很多往事
很青涩很真实,但剧情太平淡了,没有起伏,也没有深入的东西,男女主都演的不错。
不说服化道这些,电影的真实感实实在在。初恋的幻想与期待,沦陷与着迷,心痛与悲伤,到最后时过境迁的感慨与唏嘘。
女主好看。
爱情很美好,不要恋爱脑!!!
本科毕业旅行去的地方。于游客,镇远和凯里并不远。于女主,就是一道坎。我不知道别人,只知道在我的记忆里,也有一个“郭阳”,只是当时的我没有勇气。而我最后大抵也会有面对的勇气。似乎随着年龄渐长,已经慢慢远离逃避,知道了勇敢和面对。女导演的电影风格,更多的情绪。20150327@zjg小剧场 alone
跨越镇远古镇与广州的异地恋曲,有别于狗血《同桌的你》似的时代标签拼盘,《最美》的故事推进依赖于极为细致的生活细节。青春的羞涩、朦胧、猜忌、激情、感伤等心理变幻看似极为个体,实则有着更广阔的共通性。在狗血都市青春电影泛滥血崩不止时,如此一部清秀的古镇电影有着它青山绿水般独特魅力。
看过之后感觉很真实,罗云熙谭松韵加油!
虽然不堪,难得真实
本来只是为了云熙的第一次出镜。没想到电影好看,自然真实,完全合格。难道是我粉丝滤镜太严重了?女孩初尝情欲,完全沦陷,毫无招架之力。从花季少女到怨妇,迷恋、痛苦、挣扎、后悔,她自己上演了一场大戏,可是男孩可能连十分之一也察觉不到。片尾曲用《喜欢你》,关于自由的那句台词太贴合。同样是校园爱情,昨天看的《何以》里大学时代那么甜,就算分手也是那么唯美。赵默笙好像没有自尊,毫不在意对方的冷淡,可是芳芳呢,完全沉迷了,这是不是说,现实总是更加不堪,而赵默笙就真的只有小说才能有,她的感情,她的性格,完美得没有什么人性,所以我们看的人沉迷。芳芳就是残酷的真实,不仅男朋友想逃,观众看着也只觉得呼吸不畅。真正痛苦的,倒不是分手吵架,而是自以为放下了之后的重逢,她还是不由自己地看着他笑,分开以后黯然神伤。难受。
一共开了五次房。
真实的爱情面目。真实的过于美好,真实的过于残酷。动不动就说分手,青春就是本尊了。
太真实了,让我想起了刚恋爱的那段时光
女主单人独角戏,剧本节奏问题比较严重。男主是我墙头,第一部戏里面表现很尴尬,完全不会演而且面对镜头有点紧张。
方言有点蛋疼。作为背景声的电影来说是很不错的,音乐淡淡的不吵不闹。
还蛮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