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第22集了,还是那个结论,很下饭!
本来想写一篇剧评盘点剧里的各种梗,但是懒得从第一集开始重刷了,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随意记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补充。
1⃣️谐音梗:西门长海+西门长在=海(还)在,代表赵本山还在江湖?
其他谐音梗太多了,好萌、罩得住、回笼觉瞌睡龙、独孤孤独之类的,有好些谐音梗没啥意思不想说。
2⃣️武侠梗:恶人谷+叶四娘=天龙八部叶二娘,姜玉郎=绝代双骄,公孙丽蓉=神雕侠侣小龙女+古墓派+公孙绿萼?
菜花婆婆我原本以为是倚天屠龙记金花婆婆,结果看到后面是李秋水那一派。
峨眉青城也出现啦,还有就是华山论剑改成长白山论剑⚔️,葵花宝典,天山童姥,玉女心经……3⃣️古代梗:印象最深就是常伯虎,因为我是真没想到玉郎不让烧的原因是这,我还以为会说不要得罪曹公公。
4⃣️影射现实:目前最好的影射就是21和22集,从题目《大侠请就位》就开始了,然后立人设、饭圈、直播、胡编乱造夸大事实等都说到了,质量很高的两集。
暂时先这些。
看到36集补充最近觉得有意思的梗:2⃣️武侠梗:大嘴猴说玉郎(杨了二过)武功暂时还比不上郭靖,一下子把郭靖和杨过都编进来了。
3⃣️古代梗:看到后面王婆出现,突然想起第一个印象深刻的古代梗是王婆说“西门大官人”,哈哈哈哈。
记得大师兄以为嫂子和玉郎出轨的时候,也说过可惜他没有一个武松弟弟。
4⃣️影射现实:缅北都给编进来了👍赞(希望有后续啊,绝绝子就这么没下落了?
)5⃣️西方梗:威震天+霸天虎都来了,哈哈哈哈。
登云靴这集看着看着才发现居然是灰姑娘水晶鞋的梗,有意思!
最近的欢乐源泉,连刷两遍,第二次看依然笑得要死,虽然有些东北话的土话土词儿不太懂,什么卡拉米,觉大啊,但丝毫不影响喜剧的效果,小时候年年看本山大叔春晚小品习以为常,不觉得珍贵,这些年看了那么多春晚,所谓喜剧片,喜剧电影,才知道本山大叔有多厉害!
表演的行云流水太丝滑太自然了,一点没有演的痕迹,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神情,微表情,每一句台词内容,节奏,都太招笑了,同样的剧本同样的词,换任何一个人演根本达不到这个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剧本也好,有意思,有意义,有讽刺,有警醒,有快意江湖家国天下,也有人情世故和冷暖。
比起《武林外传》少了些教化和升华,但笑点更多,比起出片率超高的开心麻花,那高级到不知哪里去了~麻花这些年的电影和综艺越来越无法入眼,一年两三部电影上映,只看到纯纯的商业和资本,和喜剧毛边儿不沾,笑点生硬低级,恨不能下台咯吱观众,令人不适,被骗了几次钱后也不会再上当受骗了,几个主要成员毫无进步,反观这次赵家班的弟子们给出了太多惊喜,几乎每个人都颠覆了自己惯用技能和人设,高水平发挥的完成了这次表演,和师傅一起对戏一点不弱~文松不“刺激”娘娘腔,变成了颜值和偶像担当,树林儿和金龙竟演起了公公,😄有模有样,程野不哭丧,宋晓峰不结巴没吟诗,每个人比起原来都有大大小小的反转,也颠覆了以前我对赵家班这些演员们的刻板印象,可塑性太高了,人人都有真本事,看多了包装华丽却华而不实的表演,这些草根出生的演员们反而才有人味儿,说实话以前看多了喜剧人,乡爱什么的会觉得他们有点留俗,过于接地气儿了,也审美疲劳了,尤其这几年,麻花和德云社风生水起,感觉本片传媒有势微了,这次大师携众弟子们给了个王炸!
播出前后没有大规模恶心人的宣传,没有炒作八卦,没有动辄上十亿的大制作大场景大咖,没有辣眼睛的磨皮和滤镜,就老老实实演,老老实实讲故事,反而在乱花渐欲混乱的影视市场里显得清醒脱俗。
片头片尾曲也好听,明明是个喜剧片,偏还把打戏做的倍儿棒你说气人不,吊打百分之九十九大型古装玄幻剧,动作干脆利索行云流水,没有腻歪的慢镜头和违反物理规律地心引力的低智设计,没把观众当傻子,感谢本山大叔对我们普通观众的尊重。
看到有些评价和弹幕的吐槽,的确,片子没有那么那么深刻,文学性也不够强,还有些老套路,但它足够真诚,实在,靠谱儿,还好笑,足够在这个鱼龙混杂幺蛾子备出的影视市场里脱颖而出,配得上五星好评!
刚看完最后一集,忍不住在大结局感慨得哭了,因为不是乡爱系列的受众,所以这剧原本是不敢抱太大希望的,但是预告又真的很有质感、画面、色彩、服装都给人一种这剧很不错的感觉,我很喜欢徐克式的画面色彩。
由于确实没有其他剧感兴趣了,所以从播出第一天就开始跟着追了剧情真的老少咸宜,并且这部剧真的是越往后越好看,每集正片只有20多分钟,两集才是一集的量,但每集一个单元小故事,没有特意拉成一集40分钟注水,这一点真的很负责任,我正式跟上节奏进入剧情是从8/9集左右,一直到40集都是保持水准并且时有小高潮,幽默中很舒适地把讽刺也做到了,日常戏+主线抗倭都两手抓,不会觉得割裂,真的好喜欢这个剧,在一些平台上也会看到很多人抬杠踩这部剧不好笑,我理解人类笑点和幽默理解程度的参差,早年春晚的受众应该也是这部剧的受众,爱好地域黑东北的人自然也不会说这剧一个好话,非理智评价也不必放在心上,总之追过的人全都迫切期待第二季,希望明年夏天可以看到第二季!
会有的吧!
东北,在喜剧、怀旧光晕与黑色电影的渲染下,目前已经超越了行政区划,甚至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美学类型。
东北喜剧,东北武林鹊刀门选了一个架空时代,以东北武林为背景,讲述了鹊刀门与抗倭组织斗争的故事。
开篇就有大量唠嗑似的东北口音画外音,好像在告诉你别太当真,但也不能不当一回事,主打一个乐呵。
打开《鹊刀门》好像又想起了从前偶然打开《乡村爱情故事》不知不觉一口气就看完好几集的日子。
用喜剧写武林已有珠玉在前。
用消解的形式去讲一个严肃的大事,往往能有不错的效果。
不仅大的题材是适合喜剧的,鹊刀门的内核其实很深沉。
鹊刀门掌门西门长海意欲深入调查朝中汉奸,但为了掩人耳目,抓来自己的双胞胎兄弟、厨子西门长在来冒充自己。
第一集讲双胞胎身份互换,第二集找怂炮替身找老伴,第三集讲收徒学艺,其实每集的重点都点在了很有讨论度的话题上,但单元喜剧看着不累。
替身文学这件事,上可深沉如《假面》、《两生花》,中可平易如宛宛类卿,下可轻松愉快如《鹊刀门》、《满江红》。
而错位又是一个最主要的喜剧技巧。
于是我们看到武林大侠赵本山和废柴大厨赵本山交换了身份,但是后者心安理得,一点也不发憷。
赵本山要演废柴哥哥西门长在,西门长在要演掌门人西门长海,这个“小人物遇大事”的基础设定下面,随便加点小料都是好笑的。
比如第一集废柴大厨出山,徒弟吐槽他把自己的云南毒虫炸了吃了;比如废柴哥也分不清自己的两个徒弟;比如寻仇与相亲的身份错位。
包袱还是熟悉的配方,但密度很高。
就会让我想起那个表情包:当你在简历上撒了谎但还是得到了这个职位。
同是人间惆怅客,相逢何必泪纵横喜剧不讲大事,或者试图消解大事,这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没啥意义重大的事,不会被载入史册,却也有真实的快乐和痛苦,快乐不分高低,痛苦不分深浅。
鹊刀门就像你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公司,做着没什么存在感的工作,服务着没什么领导力的领导,即使如此,每件事都还要认认真真去做。
就像不结果的稗子,即使知道没什么结果,也要认真地又种又长。
而喜剧则是在为这种徒劳说话: 这种生活不是毫无意义的,你的理想不是徒劳无功的。
外面正在抗击倭寇,小门小派小人物身无长物,也想做些贡献,满足武侠理想。
没有什么好难过的。
就像主题曲里唱的:关关难过关关过,整俩硬菜把酒喝。
近几年来社会情绪逐渐走向低落的一面,而国内喜剧内容则借势越来越火爆。
在越来越“重”的生活里,我们需要足够轻巧的调剂,但又不能过于轻佻。
苦难需要被消解,但又不能被无视。
《鹊刀门》就做到了很好的举重若轻,这种举重若轻,也是赵家班一向擅长的。
赵家班往事很难有演员像喜剧演员那样高产又常青。
赵本山的脸从舞台、电视到电影,最后重现在线上平台,每次出现有观众买账,这种原生的喜爱度是现代影视工业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明星难以望其项背的。
优秀的喜剧演员,站上台就是那个角色,不会让人怀疑。
这一点简直太了不起了。
同时,由于喜剧对尺寸、节奏的特殊要求,往往会形成合作伙伴的聚落。
也更适应影视业的师承、薪火相传的局面。
《鹊刀门》除了领衔主演赵本山,也有宋小宝、宋晓峰、文松、程野、杨树林等熟面孔。
一个人讲了台词,另一个人得知道给什么样的反应,这种长期磨合带来的默契,会让人看戏时觉得无比舒坦。
赵家班名义上从2009年成立,但其实从2003年《刘老根》时代开始,这些面孔就开始浮现在我们周围。
假如说电视剧就是主打一个陪伴,还有谁能比赵氏喜剧陪你更久呢?
除此之外,在导演吴迪的加持下(今天才发现《乡村爱情》《大笑江湖》里面都有人物就叫吴迪),《鹊刀门》在镜头、声音设计和动作设计上都多了很多武侠的质感。
相比起以往更偏向生活影像的乡村喜剧,这次除了喜剧的看点,也做足了武侠的看点。
有不少山野树林的空镜、打斗场面、丝滑的一镜到底,都能看出导演的造诣和审美。
鹊刀门不再是古装版的象牙山故事,而是真正有符合武侠的视听体验。
浮沉二十多年,赵本山与东北一样,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成为了一个梗、一种风格、一个符号。
因此,在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程度的自反,比如二徒弟赵德柱想要追求掌门的女儿小柔,于是决定自立门派,他思来想去,决定拜在赵本山名下。
像极了硬编名人名言的高中生。
赵本山与他的赵家班从来都擅长扮演这类怯懦、俗气、平庸、甚至笨拙的小人物,你身边总有一个这样的人,甚至你就是那个笨拙的小人物,却从来没有聚光灯打过来。
尽管喜剧世界里总有新人异军突起,但赵本山和他身后的东北,却永远没有代餐。
金庸的江湖很大。
从华山到昆仑山,从蒙古到大理。
漠北江南,中原西域,万里江山,任我驰骋。
本山大叔的江湖很小。
从棋盘山到长白山,从通辽到四平。
基本就是辽吉蒙交界那一片,离本山大叔老家铁岭没多远。
我们普通人的活动范围也大致如此吧,偶尔出个远门,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抗倭大义更像是这部剧的背景板,一个让故事发生的动机。
而师徒几人和蠢反派高大毛的日常才是这部剧的中心。
除了让我们会心一笑之外,又觉得温暖,从屏幕里能闻到人间一股烟火味儿,在如今这个浮华的时代是多么难得。
我想我们的古装剧里,帝王将相国仇家恨,这些“大”拍得足够多足够好了,可是把“小”拍得好拍得精彩的着实不多。
东北式日常流喜剧表演,有白事专八程野,念诗达人宋晓锋,张学友脸上焊着张国荣式面容的文松,还有一众熟脸外带一只猴。
最难得得是浪里江湖素面朝天的古代服化道竟然现如今只能在下饭喜剧里看到,有一点不干,有一点心酸。
顺带一句:劝现在的古装古偶要搞倭风就真给里面搞个日本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背地里日本人撑腰咋的。
谈及演技,总是提及梁朝伟,香港明星。
谈及导演,总是第五代,姜文,陈凯歌。
好像赵本山老师只是个谐星而已。
赵本山老师的表演能力,是在全国10亿多观众的现场注视下完成的,话剧形式的表演,在这种极端压力下,进行如此放松状态的表演,难度你可想而知,而且一演就是将近10年的春晚压轴。
赵本山老师的导演能力,马大帅,刘老根。
马大帅是东北最好的喜剧甚至没有之一,马大帅是被严重低估的艺术作品,就因为这个马大帅永远无法得到艺术级别的称号,无法得到西方,乃至中国的全面的艺术称号,我彻底的明白什么叫艺术话语权,没办法,东北从来都没有话语权,你做的再好也没有话语权,从经济,到政治,都是个没有话语权的位置,更别提艺术了,马大帅没有得到艺术作品级别的尊重,赵本山没有得到艺术家的的称号,好像只有陈凯歌,张艺谋才配叫做艺术家一样。
从这个剧的角度来说,也许算不上,上等,主要因为赵家班的整体实力还是不够,赵本山超越整个徒弟的表演水平过多,导致很多包袱徒弟接不住,范伟,高秀敏是真的能和赵本山的表演相互弥补,互相成就的,高秀敏的表演水平很高,而且我认为要比宋丹丹的表演更自然,更贴近东北,宋丹丹的东北人是努力演出来的,但高秀敏的东北女人不是演出来的,更自然。
范伟则是被赵本山彻底调教出来的表演,本来范伟是个相声演员,范伟是最懂赵本山想要什么效果的,有一个刘老根抖音号里,放出当时范伟试镜马大帅的镜头,赵本山调教的非常细致,按理说,范伟穿个骷髅T恤,带个大金链子,范伟出来时候是比较“社会人”的感觉,但是赵本山非常敏感,他说,不对,你不是溜里溜气的地痞那种感觉,你是有点憨的那种感觉,马上范伟就知道赵本山要的是什么状态了,整个马大帅,真正读懂赵本山心里想要的感觉的就是范围,没有别人,而且至今为止,再和赵本山合作的徒弟,其实也不少了,赵四,刘能,谢广坤什么的,没有一个能超越范伟,有人说范伟演技好,后期范伟的很多戏,凡按照赵本山调教出来那种憨厚的,比如说《天下无贼》里的抢劫犯,比如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都成了整个戏甚至比主角还出色的配角而存在:“打打打劫,对打劫!
”“大哥,我先劫个色!
”甚至那个黑白片,获奖那个,也基本是范伟以前赵本山时代的表演风格,才获得了表演奖,后来的完全脱离开他喜剧的表演的电视剧,都很平平,就是完成任务,但是没达到范德彪那种传神的地步,范伟在努力摆脱赵本山调教出来的喜剧天赋,在努力往艺术家方向靠拢。
所以这个剧呢,你很难看着过瘾,因为徒弟的水平还是跟赵本山差距太大,也可能他们对赵本山多少有点害怕,毕竟叫它师父,你要是周润发,天天跟赵本山开玩笑的,都岁数差不多,我估计能接住赵本山的梗。
赵本山不拍东北的乡村戏以后,东北的乡村戏已经基本绝种了,哪怕当年高秀敏的《圣水湖畔》这种虽然没有《马大帅》那么高的评价的东北农村题材剧也几乎没有了,然后现代题材的剧呢,又如此的造作,不真诚,赵本山的一个剧,都可以算上一个新的题材了,古装搞笑非情景的,中国好像没拍出来过,题材很新,当然,里面还是传统的赵本山小品的戏码,无数次出现的相亲,报恩。
当我看到最新出的15集16集,我猛然发觉我在看这部剧时,带了三分过分解读的味道,或许鹊刀门就是刘老根,西门兄弟就是本山老师的顶峰与现在。
以下所有推断,全是我非常浅薄的过分解读,大家看一个乐呵就行。
关于名字,为什么主角的名字是西门长海和西门长在,武艺高强的长海是赵本山的巅峰时期,各春晚小品风头无二,而本山老师自谦,故取人生海海一字,定西门长海。
至于胆小躲避风云的西门长在,或许是说现“在”的本山,或者是常“在”的本山。
在公孙丽蓉初登场时候,西门长在本想正面迎敌,大师兄当下点破:“师父,她武功比你高。
”看过长白山比武那集的观众都知道,一个深居内宫的随身太监都知道西门长海的武功深不可测,那同辈的公孙丽蓉为什么不为人所知。
本山老师可能在说同辈中有很多比自己厉害的角色,自己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只不过他们早已退隐,我也没有必要显山漏水,卖弄武艺。
这一点,在每一次西门长在高调做事的时候都会遭到西门长海的警告而印证。
西门长在非常想要让门派的钱多起来,带弟子参加比赛,让弟子去市集贩卖自己更擅长的东西,而弟子不慎买了假酒,则会害了师父眼盲。
我作为辽宁人,非常喜欢本山老师的作品,无论是春晚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是翘楚一般的存在,也希望鹊刀门这部剧能有更爆点的剧情。
过分解读归过分解读,本山老师高龄之下仍坚持创作,佩服。
本剧经常提到神雕侠侣相关的角色和剧情,所以很自然地让我经常思考这两部剧不一样的地方。
本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可以说这一点在以往所有的金庸、古龙武侠剧中都是没有的。
这部剧看上去就是一个农村大院子的日常生活,一点也没有武侠的那种“酷”,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样的日常生活才是合理的。
神雕侠侣里杨过刚到古墓派的时候,问小龙女整天喝蜂蜜,古墓里是没吃的么,小龙女回答说有米(和鸡鸭蔬菜)但是她不会做。
那么这些米(和鸡鸭蔬菜)又是哪里来的呢?
在这之后,杨过和小龙女整天在古墓里练武,他俩又吃什么用什么呢?
要知道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下,这些日常生活的劳动就能占据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像本剧一样),而在神雕侠侣里基本看不到日常劳动。
很多人拿这部剧和武林外传比的时候也说武林外传不接地气,我觉得这点倒是说错了。
武林外传的场景是客栈,是经商的,本来就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啊,不需要生活在农村大院子里、不需要种地、不需要在院子里挂满农作物啊。
其实就客栈这个场景来说,武林外传也很接地气啊,剧里经常有洗衣服的场景,还有到厨房找吃的的场景,这些都是很日常的啊。
小师妹是鹊刀门不可或缺的存在,她是女性柔和的代表,调和了三个师兄弟和大气四娘的阳刚,剧中的温情也透过小师妹表达得更到位。
演员演得也很好啊,不明白那些营销号尬黑小师妹的理由。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德柱,她每一次都明确拒绝,不拖泥带水,不养备胎。
但是又能表现出师兄妹间正常的关心。
很难得。
尤其是与玉郎感情,小师妹一没死缠烂打,二没仗势欺人,三没舆论牵制,就是默默地对他好,感受到他不喜欢自己,就默默退到普通师姐的位置,连父亲要给安排都没同意。
这样的小师妹值得一良人。
就像师傅说的,等缘分到了,再帮她好好办。
这样的父母恐怕也是被催婚的年轻人们最想要的吧。
而且误会嫂子跟玉郎的时候,也没有太过分的表达,小吃醋小担心很可爱。
现在身边的女孩子单身的年龄多大的都有,都是不将就、不凑合的。
她们有独立的工作、有有趣的生活,爱情只是其中一部分。
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宽容,不是只有按部就班结婚生子就是人生的唯一解。
一直不太喜欢把小品手法大范围运用在影视剧里。
擦,小师妹都能当我大姨了
挺无聊的,没啥笑点
感觉吹过了,虽然是情景喜剧,但一直用这种一惊一乍的强行故意降智的小点,几集还好,整30多集都这样,难免有些恶心了。关键还不推主线,至少中间有20集是多余的。开始有几集还挺好的,后面越看越乏味,编剧的能力还是差了点。
很多时候都是七分水平,但有时它突然来一个梗就能上到八分甚至九分水平,那多爆笑啊。赶紧的下一季吧
武打和东北喜剧,都不是我的菜。看了几集,弃了
赵本山的演技是有的,徒弟的演技是稀碎的。剧本还是稍差点的,场面、服化道、武打动作都说得过去。这剧的评分绝对两极分化,北方看看觉得还行,南方朋友云里雾里。
冲着赵本山看的,本子无聊,喜不起来
等第二季的路上难受煎熬。猜测第二季无山,主捧徒弟们了。山子,没有你我怎么活啊?
乐呵 相当乐呵 有种久违的不带脑子看小品的乐呵
没觉得哪里特别有趣
13集弃 不爱看装疯卖傻
算是可以的情景喜剧了,但讨厌每一个降智的人设,为什么喜剧就要卖蠢呢?卖丑呢?演技在线,就是小师妹不是刻意在扮丫蛋?
大概是我的笑点太奇怪了,看了一集,总共笑了一次,铁头功嗑核桃。一星给运镜,一星给服道化。
武侠背景的情景喜剧,用章回体的形式每回演一个喜剧,造一个梗,二十几分钟的片长也适应如今的短视频的趋势,适合大众用碎片化时间观看,适合吃饭时间看上一集。
活久见,赵本山回来了!本东北人眼里是非常好下饭的武侠喜剧,我好奇它的南方市场表现如何。赵本山重新出山就一人分饰两角,表演风格还是熟悉的配方,拍摄成本不高,但作为东北下饭喜剧刚刚好。东北人是很有赵本山情结的,从小守春晚一定要等赵本山压轴出来,他的小品演完瞬间听见楼外很多人放鞭炮,在他小品播出时放鞭而影响听对白是惹众怒的,第二天要在转播时重新看一遍。看赵老师回来,真好。
武侠小品合辑
get不到,有点尬,本山大叔出场率也很低。
喜欢本山大叔的小品,基本会爱上这句,制作水平也比乡爱高,五星
诚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