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我的头脑中产生过这样一个问题:漫长的深夜里T先生迷失在原始丛林,用仅存的一根火柴生起了一团火。
这团火是他这个晚上赖以生存的根本,他可以用它来烤熟食物、取暖、驱走危险的野外生物。
然而,正当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静坐在这团火的旁边,不知从何时起更加危险的生物——一群人的脚步声正大张旗鼓地向他接近。
问题就是这样显而易见却又无比艰涩:当T先生听到人的脚步声时,危险正在向他靠近。
除了听觉辨别的方向外,T先生无法分辨黑暗中的真实情况,对即将面临的危险没有准确的认知。
但他从脚步声能知道,他们是一群来势汹汹的人,在这种境遇下又怎能随便奢望一起共存、共享火焰?
因而自己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求生的最坏打算,否则手无缚鸡之力的T先生很可能是坐以待毙。
然而如何打算?
如何选择?
熄灭火焰,黑暗中偷偷溜走?
那即便能够逃生,没有了火焰也等同于自掘坟墓。
倘若留住这团火焰来转移视线,自己隐藏起来呢?
那么即便自己没有被抓到,火焰又怎会被别人拱手相让,自己失而复得。
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守在火焰旁,等待未知的降临,必要时奋力反抗,兴许还能拼出一条生路。
当然这种选择有可能使他死得最惨,因而这个选择看似最简单其实更复杂,看似最有效却极有可能最愚蠢。
真实的情况是,那是一群黑暗中不明数量的强盗,同样落难到蒙昧的原始丛林,他们正竭尽全力寻求一切可以生存的手段(当然火是必然选项),当黑暗中某一处火光乍现,他们绝不会看不到,又怎能视而不见。
抢夺火焰,乃至于杀死T先生,这是强盗们的必然选择。
经过思考与权衡,我替T先生找到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或是出路:小心的取出一个火种,用衣服遮盖起来,迅速的熄灭火焰,在黑暗中偷偷溜走。
“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
” 很明显,T先生,我用他来隐喻真理的保有者与捍卫者。
真理,就是那火焰。
在黑暗中招人眼目,带来无可预知的吉凶。
有些时候,火焰要隐忍为火种,T先生要委曲求全,与火种相依相存。
否则,火焰有可能被引向佞妄之路,T先生也难以保全。
留住火种,保全护卫的人,等候黎明。
由此我表达出关于真理的一个初始想法:真理需要在蒙昧的时代有所隐忍,等待开通的时代开诚布公,与人共享。
这个思考最早是我很久前在头脑中产生的。
现在再次提起,是在我这几日看到影片《消失在第七街》之后。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圣经》- 约翰福音1:4 1:5 ) 就是圣经中的这两句话,最大程度上成就了这部影片的暗喻。
正如同宇宙的产生只是在一瞬之间,光的出现也只是一瞬之间,如此一来,宇宙的彤缩又如何不能在一瞬之间,光的消逝又如何不能在一瞬之间。
由此可见,灭顶之灾,或许恰恰就在那一瞬之间。
就如同本片。
当然,以何种方式成就世界末日并不重要,那只是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情节,重要的是突如其来的世界末日中人们的反应及其各自的命运,会带给我们思考,这个沉重而又神秘的境遇,充满了隐喻与启示。
或许,末日是最大的启示,但却只能是最后的启示。
无限未卜的命运,极端状态下人的内心与行为,恐惧、怜悯、怀疑、悔过、怀念,似乎没有什么不是深不可测的。
而这些,都因一瞬间而激发。
这瞬间,能有多长,有多短,换来一切的改变。
有形的灾难能无限蔓延,那内心中无形的灾难呢?
灾难中孤独的幸存者孤独地面对整个灾难,他们既然还活着,就不得不继续处在远未消失的灾难中,这是幸存者的不幸。
但灾难尚未远去,就来不及负担前因后果,这似乎又是幸存者的万幸。
对未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远远超过了灾难本身带来的伤害。
痛苦之外,正如尼采所说,负罪感与过失感无限加重了纯粹的苦难,因为他们总会有那一刻,他们的大脑将他们牵扯到有形的灾难之外,涉及他们永远无法负担的前因后果,无论从理智上还是从情感上。
因而,或许只有身处灾难中的幸存者才无意中能将灾难本身作为避风港,来逃避内心中无可避免的灾难的蔓延。
但是,只要幸存下来,便终究会丧失麻木的慰藉。
只有足够幼小的孩子,或许才能在幸存后接受这一切,没有罪责,没有恐惧。
光照与黑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难的命题。
“神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 《圣经》- 创世记1:3 1:4 ) 这是圣经中最初对光与暗的阐述,整本圣经也多次出现光与暗的内容。
光与黑暗格格不入,如同智慧殷勤与无知偏执的对比。
光消失的地方,就是黑暗,而在黑暗中会有另一种黑暗在蔓延,它更黑,更加深藏不漏,更能吞噬人的灵魂。
或许,还有另一种黑暗........ 然而,一旦光明乍现,无论何种黑暗都顷刻消散,了无踪影。
多么巧妙而深刻的暗喻!
无知永远因无知而膨胀,因智慧而死无葬身之地。
人只有在光明般的智慧中才能直面现实,而在黑暗的无知中就要迷失自我,无法安守灵魂。
但是,又有多少人在漠视灵魂的存在,等到它被剥夺后,便再也意识不到了。
为何我引用圣经,因为这个影片我想是在讲类似于‘诺亚方舟’的故事。
只不过诺亚方舟的故事是靠水作为末日的惩罚与新生的洗礼,而这个故事则是靠光。
诺亚方舟是靠水的泛滥,而这个故事是靠光的缺失。
光与火在《圣经》中都意味着某种存在,然而是什么?
这又是一个难命题。
但我想,水与光在《圣经》中都与真理相关:真理的历练与真理的依托。
灾难中真正在最后幸存下来的,其实就是在最后充当了真理的保有者与捍卫者,他们保守着永不消逝的光。
他们是孩童,他们在用仅存的、纯粹的视角(或许就接近于上帝的视角)与信(而不是再靠手段)在新的世界里点亮,摸索着前进。
这个世界曾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后又当如何,只有他们的视角才能看懂,这或许就是末日的启示,未经末日洗礼的人,又怎能懂呢?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圣经》- 马太福音 6:22 6:23)
我是被cctc6的导视骗过来的,那时候看到cctv6对于这部即将上映的影片进行了介绍,再加上这种被黑暗吞噬的新奇题材,把我忽悠了。
影片前期进展的四平八稳,无论是人们被黑暗吞噬还是剧情中提到的殖民地移民神秘消失,无一不在把这部影片向超自然方向指引。
黑暗不但能吞噬人类,也能吞噬电力,发电机停转,汽车抛锚,绝望一步一步在侵蚀,看的我热血沸腾。
结果很快剧情就崩了。
首先是从超自然力量一转宗教恐怖片,什么殖民地移民消失的伏笔通通不管了,什么男主女主,都给爷死,只有纯洁的少男少女能活下来。
最后发现逻辑完全不能自洽之后,导演一转广告:“为什么只有这台车能亮?
”“因为它是雪佛兰”好家伙,什么他妈邪恶力量,什么原罪,什么超自然现象,什么宗教,都靠边站,买台雪佛兰就行辣!
简单看了一下影评,我发现许多人都认为无解,我刚开始看也很奇怪,但看到了最后,小女孩拿着太阳能的手电筒说:只要是白天都能亮!
我简直是豁然开朗,从男女主去取车时候碰到小女孩,小女孩的电筒是亮的,也就是说那时候是白天,从受伤那位的经历来看,他人并没有行动,但是思想跟着去了,被吸引去了那个地下道然后被黑暗吞噬,说明黑暗不仅仅可以在真实世界里面吞噬人,还可以从思想上吞噬人,那就可以这样说了,在小女孩的世界一直是白天(所以太阳能手电一直亮着),而剩下其他人的世界是黑夜,但是这个黑夜并不是真实的黑夜,而是他们想象中的黑夜,写到这里感觉文字有点凌乱,因为点开了以后支持的线索将会扩大很多,或许会出现多重世界,那么我觉得还是不要展开了说,当然很欢迎相互交流,这部电影绝对不止这个分....希望大家可以从小女孩说:这个是太阳能的,只要是白天都可以亮。
这句话为基础去解析电影前面的剧情,这就是一条串联整个剧情的线索...不可忽视..我写不明白的地方,还望相互交流...
导演想表达的是一个很深刻的观点:失去“真我”的人,最终会像电影里描述那样消失。
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真我”到底是什么呢?
引用一句名言:“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世人所执著的那些身份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一些身份认同也就是妄我。
像影片中那个年轻男子,他的最大的“妄我”就是“某某的丈夫”, 而那位女士则是“孩子的母亲”,那个稍大的男子则认同的是“孩子的父亲”,小男孩的则认同是“妈妈的孩子。
这些身份认同,都是我们的环境和经历给我们造成的,年龄越大认同越牢固。
所以最后只有小孩才逃脱了吞噬,稍大的那个男孩差点被吞噬了,最后可能是找回了真我。
而那个更小的小女孩由于没有受到太多社会影响,所以她的真我最容易找到。
要理解这部影片所表达意思,还需要一些“灵性修炼方面的知识”,灵性修炼者相信:人是由身体、思想、真我(即灵魂)所组成,而真我(即灵魂)是身体和思想得以“存在”的基础,人若迷失了真我(即灵魂),那么身体和思想的存在是没意义的。
而且真我代表光明,真我可以照亮任何黑暗。
灵性修炼者都相信,当真正触及到真我的时候,会有一束光从头顶照下来,照亮和消除内心的一切(恐惧、悲伤、贪婪等)。
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下灵修方面的书。
我不怕恐怖片 我怕看不明白的恐怖片1.手电筒能够亮 那为什么不去超市神马的一大堆能源啊 还是黑暗能吞噬光2.那个女医生出现的时候不是戴着银光棒逃出那么远么 怎么最后还是死了3.既然有火 为什吗不用火堆呢4.小女孩是啥 万能的不灭的光环 有啥寓意啊5.让所有死光就是为了最后那个骑马么 亚当与夏娃?
6.整个电影就是为了契合那个啥岛的典故么我看不懂看不懂 有高人看懂么
真是NMB的难看。
开始的时候,我还兴致勃勃地邀男友和我一起看。
我告诉他:“看了开头,还蛮吸引人的,等你回来一起看。
”越看到后面越昏昏欲睡。
我一直等待电影出现一个华丽丽的转折,让我看到一个结果。
结果就是TMB我觉得自己被骗了!
本来还以为有多精彩,越看越后悔,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这是算神马结局啊?!
两娃一马,话说那马是畜生所以不会被黑暗吞没?
这黑暗是怎么造成的,有木有人告诉我啊。。。
照这样的速度来看,过不了多久,世界上就木有人了,两娃也必死无疑,因为没人制造食物了,饿死是迟早的事,要么就是病死。
小黑真是个扫把星啊有木有!
白白牺牲了男主一条命,这男人也是,越是别人不想让他救,他就偏是要去救,片头那男人这样求他他都不去救,脑子有病啊。。。
男主在电视台里看到的别人传过来的视频,里面那个男的说的意思就是,不要轻易的相信别处发出的光,只能相信自己心中的活下去的信念。
如此就可以解释,放映师并没有离开台球桌,他看见头顶的灯开始一闪一闪不稳定,心里就开始恐慌,信念动摇了,所以才会出现了幻觉,在台球桌上消失了。
治疗师也是,她一直疯狂的寻找着孩子,仅靠荧光棒微弱的光就能走这么远,但当她发现黑暗中的婴儿车里没有孩子的时候,信念没有了,所以一下子就被黑暗吞没了。
而之前其实是没有光的,她从房子里走到外面马路上,如此长的一段距离,没有被黑暗吞没,这就是她有强烈的信念支撑的缘故。
最后看看这小姑娘,一走灯一闪,想当年我小时候也穿过这样的鞋子,还有会发出声音的,哈哈,很怀念啊。。。
大人用的都是电池手电筒,还用火把,人家小姑娘直接用太阳能的有木有啊!!!
屌爆了。。。
最后一幕挺喜欢的,很有feel
IMDB评分 5.0/10 (3,578 votes)一句话评论 这部电影令人毛骨悚然到让你希望黑暗的剧场能够赶快亮灯。
——《乡村之声》 片中的演员们努力的试图表现恐怖效果,尤其是克里斯滕森先生,当他扮演这出令人惊异的破碎的真相中,那位充满羞耻感的记者时,他也证明了他的演技。
但是,那种超然于角色之上的惊悚,却丝毫不能吸引观众。
——《纽约观察家》 无论一个观众对基督教福音派如何看待,从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惊悚电影来看,这部电影再需要一个更有力的恶棍角色才能令人满意。
——《好莱坞报道》 安德森拍了一部没有僵尸的僵尸电影。
——《娱乐周刊》幕后制作 《机械师》导演再造末世惊悚迷局 对于观众来说,布拉德·安德森这个名字显得既熟悉又陌生,这位惊悚电影爱好者实际上在30岁之后才开始了自己的导演事业,进入21世纪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而到了2004年,一部惊悚片《机械师》(2004)除了让大家记住了骨瘦如柴的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也奠定了安德森在恐怖电影领域的地位,电视剧集《恐怖大师》(2005)给他一集的时间就是明证。
不过在这之后,安德森似乎爱上了电视领域,基本都在电视圈晃悠,包括参加导演了著名剧集《危机边缘》(2008),倒是让他人气更涨,这也让他的这部新片《消失在第七街》集结了影迷和剧迷的关注,因而一时成为2011年初备受期待的惊悚新片。
“一部带着启示录般神秘气息的惊悚片”,布拉德·安德森本人如此定位自己的新片,“四位主要角色在一个美国大城市中醒来,一步步走向外界,去探索为什么每个人都消失了。
”至于为何选择拍摄这部电影,安德森对本片剧本称赞有加,“我读了一下我的朋友加斯温斯基的剧本。
我真的马上对这种神秘主义核心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在这个剧本中,他并未提供一个完整的对于发生了什么的解释,他也没有真正的解决这个神秘的难题。
我认为这是一种大胆地、个性地、非常规的尝试。
”正是因为这种对剑走偏锋风格的欣赏,安德森担当了导演工作,他表示在剧本中,黑暗本身扮演了一种重要角色,它主要的压力来源,它就是一类怪兽。
而如何表现“黑暗”这头怪兽也就成了安德森巨大的挑战,他表示,正是这种技术上的挑战,深深吸引了他。
倘若你跟我一样被一开始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那么当你看到结尾的时候,想必心情也比我好不到哪去……真⊙﹏⊙b汗啊,,,,是边写剧本边拍吗?
还是剧本写到一半发现无法自圆其说??????
这算什么乱七八糟的结尾!!!!
这简直是,,广角版的《电梯里的恶魔》!!
小成本版的《先知》!!!
为了防止本来准备寻找刺激感的您看过之后添堵,,还是不建议观看了。
忍不住说,我实在是讨厌某些悬疑的故事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突然间把所有的因果一股脑都归结到宗教问题上!
尤其是,之前没有一点伏笔和预兆!!!!!
(ps:涉及宗教、巫术类的片子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步部就是《万能钥匙》。
当然,如果没有那个精彩绝伦的结尾的话,《钥匙》的前半部分铺垫时间实在让人无比纠结。
)对比看过的欧美恐怖片,我觉得涉及宗教问题和特殊仪式的影片要拍的好,实在难度够大。
毕竟跟鬼神类或者人为类的不同,这种类型的片子要想顺利展开剧情,首先要向观者解释这些生僻的东西,这样来龙去脉地一解释,往往在高潮前就会显得拖沓。
除非真的有一个完美的高潮或者结尾,否则总会给人一潭死水的观感。
当我看到结尾 一个黑人男孩 一个白人女孩,,loli对耶稣像前位置说这是我的床,,散落一地苹果,,马 鸽子的时候,,我知道,,这片儿宗教了 所以作为我宗教人士的我来说 我觉得还是不要乱讲话为好 阿门
商业电影不是这样拍的 什么玩意
不知道表达神马,惊悚效果倒还可以
导演脑袋被门挤了
本该是不错的剧本,导演故做深邃,可惜装B失败,实在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尼玛小黑绝对是boss,至少也是个boss得力助手,一下就杀两个!那结局让我笑喷了!小萝丽拿的居然是不会灭的太阳能电筒!
也许不是那小孩对亲情的执着,哪男主角就不会死
蛋疼
需要恶补的宗教知识太多 以至于只能算作一部小成本小众电影
原因为何?结局怎样?但创意无限。男主角消失得冤枉,配角们消失得迅速。雪铁龙广告。我们要记住,当风暴来临时,请备一匹马。
妈呀,大晚上的看这种惊悚片会影响睡眠的~~
2011.9.22
學生推薦的,還不錯
看的影评,感觉导演逻辑奇怪,就不浪费时间了。
嗯,无论别人怎么往宗教什么的方面去靠,怎么解读出高深的意味,咱觉得就是一般般。R5 11/05/12
又是个虎头蛇尾的片子。
唯一的一星给男主,20分钟女主出现时我真想拿枪崩了她,歇斯底里的闹心死了,带着耳机看的,时不时冒出的怪声吓死人了,总结下九4个字:烂片一部。
什么玩意儿
利用了人们位居黑暗的心理, 没真相,没下文,不解释。
結局太俗
前面的悬念和氛围塑造的很好,可惜到了后面就弱了,虎头蛇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