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本人来说,并不觉得魔幻题材有什么不好,可以展示电影工业最尖端的科技,可以最大效率的发挥电影院的声光电的优势。
而且这种片子大都改编自畅销书,我的理解应该票房没问题啊。
就像金大侠的书,你说张导演的电视剧都把人糟践成这样了,我们还不照样看嘛。
可人家西方观众楞是不买账啊,实在想不通是出了什么问题,是宣传夸大了原著的畅销程度还是同档期的选择太多,我就不得而知了。
说回影片本身。
小女孩,精灵,学院,巨熊,怎么看也摆脱不了HP和Nania的影子。
没看过原著,但看的出情节发展过快了,也可以说过慢了。
说过快,是因为影片的剪辑对很多细节没有交代,不足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小说所描绘的世界观也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
小女孩也太成熟了点,这跟“龙骑士”是一样的毛病,看不到成长,反而凸显了法宝的作用。
说过慢,是有些地方太过拖沓,同样因为缺乏细节,让人感觉是在拖时间,然后在最后搞一场大特效。
这么拍法,直接三部并一部好了。
当然电影公司不会放弃一个三部曲的,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个畸形的作品。
一次绚丽奇幻的旅程一个简单而浪漫的童话一场拯救世界的少年的梦我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想象如此栩栩如生的逼真非好莱坞不能呈现这是美国大片最后的阵地不能不为之惊艳叫绝翻译的版本也很好省去了看字幕的心思可以睁大眼睛更仔细的探索这个魔幻的世界最喜欢关于精灵的想象每个人都有一个守护的精灵形影相随,生死与共我们,便再不会孤单止不住哭了几次有点莫名其妙的激动着我总是在看童话的时候要哭也许我真的还小还不懂事用儿童的心来看一部童话会有更大的感动吧?
我记忆可能有误,我一直以为《黄金罗盘》的原作是斯蒂芬·金。
但是对于一个英文盲来说,即便在豆瓣的编剧栏上写着斯蒂芬·金的名字,我也只认识king。
但是我没有看到。
但是我可以确定斯蒂芬·金也有一个黑暗物质三部曲,至少它写过一个三部曲。
这部《黄金罗盘》显然是没有讲完一个故事,宏大的背景设定让人觉得过瘾,尤其是灵神这个设计。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会不会有人的灵神是大象或者鲸鱼,那样可能要很强大的人才能拥有。
片中扮演女主人公父亲的演员是新任的詹姆斯·邦德。
发信人: alty (alty), 板面: Movie标 题: 黄金罗盘归来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Sat Mar 29 16:02:43 2008), 转信昨天刚上映的,今天跟MJ一起去看的。
总体上说还算好看吧但是奔着故事或者大明星2只去的估计要失望了NICO和007男是绝对的配角,里面的小女主我还是很喜欢的,很有KATE MOSS阿姨的英伦范儿,而且用MJ的话说,太聪明了不符合事实。
然后效果很眩,无论是北极熊打架还是看罗盘的时候是黄金尘土,事实证明即便是相比下比较不好的剧本也不知道比大陆的某些片好过多少倍结尾草率,估计是为了续集,还有还有,NICO传说中的12套衣服我没数全但是造型还是很高而美丽的。。
--看来你的年纪也二十出头了,这二十多年来,总有些电影你想和别人聊聊,或有些电影你很喜欢。
因为它们曾触动过你的某一根神经,或许你也想过要把你的看法写出来,不过你不敢,又或者你觉得不值得。
呵,其实码一些文字很容易的。
我有个朋友,他在Movie版当板主,不过最近版面有点萧条,只要随便在那里写点看法,他一定可以考虑给你标记的,你尽管考虑一下。
-= 东邪西毒=-※ 来源:·飘渺水云间 freecity.cn·[FROM: alty]
第一部至少要給人留個好印象可是,明明可以說上三個小時的故事卻在九十分鐘之內倉促完結讓人怎么再去期待後面兩部?
關於一個架空的平行世界其平行的另外一個世界,當然是現實每個人都有一個精靈,也就是他們的靈魂它常在人們左右,以動物的形式(或者說是寵物)而第一部,以一個“精靈分離手術”的陰謀作為主線到最後,讓人哭笑不得,家庭糾紛啊……一個小loli成為救世主她能閱讀黃金羅盤的內容具有超凡的勇氣和極佳的口才反應很快,甚至不客氣地說,是狡猾90分鐘之後這孩子有了強大的夥伴們而後面兩部,到底還能有什麽驚喜?
第一部的口碑,还回去继续拍么……
“有许多宇宙,也有许多地球,他们之间彼此平行。
在他们的世界里,灵魂与肉体合为一体。
而在我们的世界里,灵魂以动物的形式,与我们并肩而行,我们称之为守护神。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守望一个世界每一个精灵就像是主人的一面镜子,看精灵的善与恶就看到了主人的内心还有实力派大牌的加盟,一群影帝影后给一个小女孩搭戏~比如皇家赌场的007丹尼尔和妮可,妮可的大反派演得很不错,非常气人~荣获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整部影片从服装道具到特效都特别精致
如果这只是一个CG show,那他是完美的,无论是精灵,还是宏伟的城市,特别是盔甲熊的决斗,高超的CG技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如果他只是一个电影,那他是不成功的,情节老套让我想到了《绿野仙踪》,个性化的面孔,让我在开头就看出来善恶,最后莫名的结尾也让我摸不着头脑。
或许,我应该仅仅把它当作一场CG show。
《黑暗物质三部曲之金罗盘》:创世纪狂想曲·序章 ■文/火神纪 创造几个概念;再构建起一整个世界。
温床。
阴谋在滋生;于是英雄横空出世。
瑰丽如诗;淡雅如画。
所谓假想——也许仅仅只是那夜梦呓后的低迴。
——火神纪。
题记。
创造几个概念需要多大的勇气。
当一部电影用一些只属于它所独有的理伦和语言开始低喃起它的故事,而不是用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语式开始讲述;那么它所面临的将会是它所构建起来的那个世界是否具有说服力,以及这个世界里所发生的故事又是否足够精彩。
一切似乎都很不错;整个框架的构建、故事情节的展开与发展、充满想象力的情景设置以及最后出来的视听效果。
《黑暗物质》(His Dark Materials)三部曲,这部电影至少开了一个好头;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假如没有看过原著以及没有弄清楚这部电影所创造的那几个概念,那么这部电影看起来有点生涩、费解甚至让人感觉吃力。
近年来的魔幻电影正大行其道;所以这个系列改编成电影或许也并非偶然。
从纯粹魔幻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至科幻与魔幻结合的《X战警》(X-Men)系列,或者是带着传奇味道的《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等等;一直盛行不衰。
从题材上来看,这部电影也许并不能简单地归类于之上所说的任何一种;严格地说它既不魔幻亦不科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并且带着浓烈的传奇味道。
也许可以说,它是一种更纯粹的幻想。
当然,原著小说本身被简单地归类为儿童文学;所以,合理的想象、故事的简化以及作风上的严谨健康都是必须的。
平行宇宙;这也许是科幻片的主要方向之一。
故事发生在平行宇宙中的一个,那里的人们和我们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都拥有一个具体而形象的类似于保护神的动物,他们称之为“灵神”,作为人的灵魂、思想、精神世界的具象存在。
同声同气,共活也同死;从一个孩子降生,他就有了一个可以不断变化的灵神,性别与主人相反,等到孩子长大了灵神就稳定下来不再变化了。
这一个假想也许是这部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当然,这也许也是由人类本有的图腾崇拜和动物信仰演变而来的。
除了平行宇宙,还有黑暗物质。
不论是平行宇宙里的哪一个世界;由尘埃连接起来。
黄金罗盘由黑暗物质制造,它能揭示一切真相。
达科塔·布鲁·理查兹(Dakota Blue Richards)饰演的女主角12岁的孤儿莱拉,之所以成为主角;因为她勇敢、好奇、反抗权威、充满想象力并且渴望真相,但是更重要的是只有她一个人能够解读黄金罗盘所揭示的秘密。
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具象的灵魂非常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当然,电影所要做的仅仅只是让人与自己的灵神对话。
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是比较新颖的,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也许是让人不免对原著小说的行文产生更大的兴趣,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有读过原著小说的人们。
这一点应该是一种比较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它无疑也是比较失败的。
也许是因为它的说理不清,或者是它没能把文字更好地转化成为影像;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有些概念依旧不甚明了,于是有了想去看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的冲动。
而且我很期待继作,因为这部电影的视听效果很是出色,而它所构建的这个世界也让我颇感兴趣;但是我会选择去读原著或者去看续作却没有半点想再看一次这部电影的冲动。
这是一个充满了童趣的世界。
比如人与其它物种的对话,像硕大无比的披甲熊;比如人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似乎除了大师们有这样的本领之外平常人永远也做不到。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所有这些来源于童话以及渴望伟大的狂想都被实现了。
在童话故事的教导下,每个人自小总会渴望自己如同童话里的主人翁一样会是一个英雄;在这部电影里,小小超人的救世狂想也被实现了。
我们不能不佩服英国人在儿童文学上的想象力;当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好莱坞把想象转化成史诗般影视神话的能力。
在我看来,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并不见多大突破,而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看起来似乎还没有他的灵神那头充满霸气的优雅白豹那么引人注目,同样戏份不多的爱娃·格林(Eva Green)比起他来更像神来之笔一样让我为之惊艳。
最星光四射的反而是小小年纪担岗主角的达科塔了,在这部电影里她是最出色地塑造了她的角色的小演员。
作为开局,这部电影也许只能算是称职地完成了作为创世纪的序章而远远称不上出色。
喜欢这个故事,期待第二部《精工小刀》(The Subtle Knife)和第三部《琥珀望远镜》(The Amber Spyglass)。
华美的写景以及恢宏的布局让我相信,下一部应该会更好。
2008-03-15;戊子年乙卯二月甲寅初八。
芳春节、插花节。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The Golden Compass ■译名:黑暗物质三部曲之金罗盘 ■编导:克里斯·韦兹(Chris Weitz) ■原著: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 ■主演:达科塔·布鲁·理查兹(Dakota Blue Richards)、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 ■类型:动作/奇幻/惊悚/剧情/冒险 ■片长:113 分钟 ■首映:2007年12月7日(美国) ■出品国家:美国 ■语言发音:英语 ■制作发行:新线电影公司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82235848382/
如果让我花钱看电影,我不会选择这部电影。
毕竟不是看这种真人版漫画电影的年纪了,而且这类好莱坞电影基本上有固定的模式,对于我来说不会再有任何惊喜。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有太多的赠券,这个月不用完就浪费了,所以被迫还是进了电影院。
其实整部电影并不差,这样精致的商业制作,国内的那些“艺术家”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不仅仅是说特级效果,还包括剧本的写作。
我们的中国特色“艺术家”经常会写出法西斯主义者才写得出的剧本,像张艺谋的《英雄》、陆川的《可可西里》、杨亚洲的《美丽的大脚》等等,用苏珊-桑塔格的话说叫“歌颂服从、赞美盲目、美化死亡”,但这类人通常以精英自居,对好莱坞一向充满了敌意,实际上好莱坞最差的剧作家都比他们更懂得什么叫人文主义,什么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什么叫做站在人民那一边。
这个故事虽然是给青少年看的,却有浓厚的政治寓言色彩:“反对服从、赞美真实、抵御死亡”。
不知道在党妈妈的教育底下,今天的中国孩子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这些,或许更多人感觉到的只是正邪不两立、邪不能胜正的那一部分,但这也正是好莱坞电影的聪明之处,他们的说教不露骨,没有什么强迫性。
影片中的“尘埃”其实就是“自由意志”(free will),这在西方是与宗教权威对抗产生的哲学信条,意思是人的选择遵循自己的意愿。
在保守的神学观点里,“自由意志"是人类的罪恶根源,是不洁的,人类的堕落就是因为不听上帝之言,而听从自己的意愿。
这一派观点是禁欲主义的,冰冷而严酷,在电影的具体呈现就是一群邪恶的教士,他们阻止人们发现真相,他们要给孩子动手术,希望他们循规蹈矩。
而这个拒绝做淑女的小女孩承担起的就是发现“自由意志”的使命,她手中的黄金罗盘帮助她不被假象迷惑,能够发现真实。
最终正是依靠“真实”,她打败了邪恶的当权者。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能否想到自己的生活,会不会问自己是不是被动了手术,而且在自己的成长过程里一直被人阻止发现真相。
我自己就想到了,我想到了上学时被迫上的政治课,被迫背诵的政治题目,还有我们动过手术的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和新闻联播等等。
想想真是太多了,我们历史上还有无数次的政治运动,就是为了清洗所谓的“尘埃”。
有一帮当权者总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戕害他人,阉割思想。
写到这里,又觉得写不下去了,在动了手术之后,自我审查机制又开始发挥作用,让我无力去精确描述现实。
不过,还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影片鼓吹的“自由意志”论,和“自由主义”是有重大分歧的。
虽然自由意志论的核心价值同样是“自由”,同样是反对先验的权威和决定论,但它既反对上帝的律法,又反对人间的律法。
甚至可以说,“自由意志”论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同样也看得到:与女孩共同做伴的一群“法外之徒”。
而“自由主义者"(liberalist)则相信“人间的律法”,他们并没有“自由意志”论者那么浪漫,他们也会尽量避免那种正邪两元论的论说方法。
简单说来,他们相信当权者可以通过限制权力而去除“魔性”,而不需要诉诸“暴力革命”去释放“自由意志”。
在美国,“自由意志”论者是左派,被归为“自由派"(liberal),在媒体的文人中间比较多。
这一派观点经常被视为“进步”,但在西方的文艺界也不是独大的。
例如那部讲述强奸犯的德国电影《纵欲》,片名直译就是“自由意志”,这部影片的作者显然对“自由意志”抱有不浪漫甚至悲观的看法。
我们从一个强奸犯的心灵挣扎看到的是:“自由意志”有可能不是向善,而是向恶的,并且这种“自由意志”本身可能就是被动了手术的(例如童年遭受了“性侵犯”),而我们像上了瘾一样不断去做,想自控,却无力自控。
看完之后,我想对着周围一起看片的人们唱,发生了什么,可以不可以,说给我听。。。。。
原来这是一张杯垫啊。
我对着DVD喃喃自语,在上面反射出我扭曲的脸。
DVD主人一脸无辜地暗示我,你要敢把这张杯垫放在屁股底下把它弄碎,老娘就掐死你!
我觉得自己像是电影里面的大白熊附身,莫名其妙地被主角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怒骂折服一般,把屁股挪开了。
也许是没有看过原著,也许是3部曲我只看了一部。
不过我猜,最可能得是我对于电影的鉴赏力实在太低。
其实这是一部充满了弗洛伊德暗示的意识流象征主义影片吧,旨在教导大家要和动物友好相处,要对子女负责,否则他们会变成少年老成抬头纹过深可以一抬眉毛就夹死蚊子的带大型动物和厨房公敌招摇过市的问题少女。
而且还穿彩色丝袜。
我就是在充满了探讨镜头运用的心情中,看出来无数的过肩镜头,好莱坞式的特写,中景-近景-特写来加强紧张感。
其实已经不用这么麻烦了,我好多次都会紧张我会不会直接把碟从光驱里面抠出来。
看到开头的时候,啊!
原来是奇幻大片啊!
中间,啊。。。。
其实有个键叫快进啦最后,啊?
完了?
“我们去找我爸爸”“你最好回家好好睡一觉”这个对话,无异于我以前说“我要好好学习数学”“你还是早点洗了睡了吧。
”然后结束了。
在这样面无表情的对话中,小男孩睡着了,小女孩还在自顾自地喋喋不休。。。。。。
啊。。。。。
我终于明白哈利波特为什么这么出名了。。因为同类型的都不好看亚。。
尽管特效很华丽,但这并不能掩盖剧情的苍白。感觉整部片就像一个拼盘,把很多东西杂糅在一起,却看不清整体是个什么东西。没有看过小说,感觉连理解剧情都有困难。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有问题,但实在提不起兴趣再去找另外一个来验证。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只是为了妮可才看的,受不了外国人喜欢不写结局,为了下集的做法~囧
妮可 这里 仅仅很美
要我说打多了羊胎素的妮可基德曼真是在聪明的小罗莉和漂亮的女巫相形见绌啊…
小姑娘星途无量啊
真是突出一个很傻很天真。
又是一部小孩子的童話故事。妮可的眼神真有殺氣。像斑點狗里的巫婆。
说实在的,看得出电影公司花了大价钱,导演也很用心拍,不过,为什么还是觉得很烂呢...
尼玛,这片子是烂的没人敢拍第二部了吗??007这酱油打得魂淡呀。其他的魔幻元素也就那样,同时真心不喜欢女主角。
开头觉得是四星 看到后来 也就三星了··
还很期待呢,结果看完很失望,一点特点都没有,还什么都没有讲……
哦,孩纸,别拿free will说事了好嘛,陪着你的萌灵熊就好;哦,nicole,别演幼齿儿童片了好嘛,常伴你的keith urban就好!
剧情什么的,画面什么的都一般吧,演员更一般了
妮可的妆容很精致,但是还是觉得很一般的片子
这个故事中的世界观过于庞大,人物众多。电影在处理的时候,手法过于简单,几乎就是用一条单线来讲述。情节切换非常生硬,各段情节之间的换场感很强烈。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出场时间太短,缺乏完整的人物形象。这样也影响了情节对于观众情感的冲击。
小孩子的电影,是小孩子或者想当小孩子的人都看看吧!呵呵……
其实这片子就是给孩子看的 你一快中年的人来骂他智商低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堵么
关于自由的思想和灵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故事情节不错 就是拍的年代早了点!!后几年应该会有上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