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中心

World Trade Center,世贸大厦,September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玛丽亚·贝罗,康勒·帕奥罗,摩根·弗林恩,迈克尔·佩纳,阿曼德·里斯科,杰伊·埃尔南德斯,乔·博恩瑟,尼克·丹米奇,祖德·塞克利拉,内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世贸中心》剧照

世贸中心 剧照 NO.1世贸中心 剧照 NO.2世贸中心 剧照 NO.3世贸中心 剧照 NO.4世贸中心 剧照 NO.5世贸中心 剧照 NO.6世贸中心 剧照 NO.13世贸中心 剧照 NO.14世贸中心 剧照 NO.15世贸中心 剧照 NO.16世贸中心 剧照 NO.17世贸中心 剧照 NO.18世贸中心 剧照 NO.19世贸中心 剧照 NO.20

《世贸中心》剧情介绍

世贸中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以美国“911”事件为背景的灾难片,故事重现了当时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9月11日的一个美妙清晨,消防总署突然警铃大作,接到世贸中心遭到恐怖袭击而倒塌的消息后,消防警员约翰·迈克洛林(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和同事们立即整装赶赴现场,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坍塌的大厦冒着浓烟,受伤的人们在痛苦地呻吟。为了营救被困在世贸中心里面的人,约翰不顾残楼摇摇欲坠的危险,带着队友冲进了大楼中,然而他们还来不及展开动作,就被二次倒塌的残楼压住了。当约翰在碎石中醒过来时,发现昔日并肩作战的同伴全部殉职,只有一位叫威尔·吉米诺(迈克尔·佩纳 Michael Pena 饰)的警员还幸存着。他们在地狱般的废墟中等待着救援队,面对着渐渐稀少的氧气和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恐惧、彷徨、伤心、绝望从四面八方缓缓袭来,营救与自救在惊心动魄的24...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圣诞家族2金色面具英雄渗透公平的爱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三季远漂模特轩辕剑苍之曜攻壳机动队:崛起5灵魂预言永春白鹤拳之擎天画卷留住生命最美的时光蚊人医生夺命钢琴明星雇员千里追踪怎一句无可奈何了得危狱惊情你的模样家有外星人桑拿魅影少年师爷之大禹宝藏我的名字叫陈怼怼贵妃生存法则第二季无穷动艾特所有人不要睁眼士兵的故事

《世贸中心》长篇影评

 1 ) 3个感受

看完《世贸中心》,有三个突出感觉:1、Oliver Stone这次小金人估计是没戏了。

2、恐怖分子们的智慧体现在这次事件的策划上,但是他们的愚蠢也在于认为这次袭击能够致命的打击美国。

3、成都的电影院,观影环境实在太差了。

先说第一个:为什么说 导演: Oliver Stone的小金人没戏了呢?

就因为虽然是在电影院看的,虽然我非常同情911中的受害者,虽然我非常想被感动,我却没有被感动,我没有掉眼泪。

也许是因为电影的节奏一直没有连续性,不停地在妻子们和被困的两个警官之间跳跃,也许是因为中文版的配音实在糟糕,甚至很多时候有让人想笑的冲动,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 Oliver Stone过于看重奥斯卡争霸,而不愿意通过俗套但非常有效的煽情手段来感动观众,而是努力地通过表现两位警官的勇敢和乐观鼓励美国人民,这部电影从本义上就不是一部悲伤的自怨自艾之作, Oliver Stone想通过它鼓励美国人民。

可惜的是,纵然演员表现出色,纵然剧本编写基本合格,纵然题材讨巧极容易让人投入,但狭小的空间、平铺直叙的拍摄方式以及平庸的音乐,尤其是,保守的摄影,让这种激励的作用大减。

实际上,我认为这部电影甚至不如“United 93”,而后者,我是在电脑前看完的。

2、说了这部电影是激励之作,所以看了这部电影就更加觉得恐怖分子真事理想化阿。

美国是一次911就可以打垮的吗?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其中表现的战友情谊、兄弟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老美天生的乐观和勇敢精神,让人很难不敬佩这群舔着伤口的人们。

看完这部影片你会想:如何才能摧毁一个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呢?

并不是物理攻击可以做到的,并不是说他们的武装力量有多么的强大,而是他们的人民有多么的勇敢和团结,所受的教育使这些人不但成为爱国者,而且成为了有用的爱国者。

3、最后抱怨一下成都的电影院,在西南影都看的,中间COPY出了一次问题,片子中断10分钟,中间有人手机响铃,并且大声接电话。

COPY非常暗,颜色不正常,而且屏幕比例严重不对,不是16:9的。

最最最最受不了的是,最后字幕播放的时候,说 911死了2,986人,我身后一个女人说:“才死了2000多人啊?

”我和朋友不约而同的回头极其惊讶地看着她:反美可以,人性不可以不要!

顺便说一句:影片的字幕还没有看完。

以上情况我在北京观影从没遇到过,在此抱怨一下,有成都同学看到的话……我也没办法咯。

欢迎光临我的BLOG:书籍电影:http://spencersong.blogspot.com/闲话杂记:http://spencersnote.blogspot.com/

 2 )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在will和john在经历的影片大半段时间的世贸废墟下的黑暗,看到救援人员到来的那一刻,我的确被感动。

在占据影片一大半的时间里,导演让我们一直看着生命在面临绝境时的挣扎,看着希望在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熄灭,看着意识在阴阳之间的徘徊,看着信念在生死之间的执着。

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多么珍贵的东西,而那一丝一缕的牵挂又是如何在人间和天堂之间牵上一条生命之线的。

Ps:意外的发现maggie在影片里出现,一直很喜欢她的声音,呵呵。

 3 ) 意外

比较意外,原先以为该片应有大量精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救援场面。

该片非常真实展现了当天的情形。

让我看到了美国远没有一些电影中描绘得那么神奇,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最初的表现也束手无策,当警车开进世贸中心现场的时候,警察下车都是仰头张着嘴巴,露出和一般民众一样的神情――不知所措、惊讶、痛心、愤怒、沉默。

在救援中心没有成立之前,警察所作的也只能自己想办法进去救人,心里也没底,也就是抱着能救几个就几个的心理。

当时连一个临时协调指挥的部门也没有,更不要说对灾难现场的安全评估,小组进入大厦救援的时候根本不会知道大厦会坍塌。

以至于刚刚进入一楼就被坍塌的大楼掩埋地底。

接下来整篇讲的就是他们被埋在那里回忆、说话等待救援。

如果我们国家拍该类型影片,我们都可以想出个大概,就是党和国家领导非常重视,方针正确、措施得力,救灾现场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即便有人埋在那里也是不忘救灾抢险,时刻记着自己是党的儿女,党是他亲妈。

该片最后,两名警察被救出来后,一个说的第一句话是大楼呢?

第二个是说谢谢,然后看见他老婆说,是你让我活了下来。

而我国拍的话,那出来的第一句话肯定是“老百姓都还安全吧?

” 在阐述人性方面,该片也是非常的真实,毫不掩藏人性的弱点。

当队长要几个自愿者跟他进入大楼的时候,好多警察站那里也只是犹豫,只有3个愿意跟进去。

当被埋在废墟时,他们也表现出一般人一样的恐慌、害怕、乞求、绝望。

该片没有任何关于恐怖主义的评论。

从电影开始描述纽约安详、宁静、生机勃勃的清晨,到灾难发生后人们表现的家庭的爱,亲人的爱,对生命的尊重。

虽然他们只在说着自己的故事,但恰恰是这些描写烘托出恐怖主义的反人性本性,如果说人的内心都存在善恶两面的话,那恐怖主义就是人至恶的体现,911事件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而不只针对美国人民。

该片让人想起很多关于911事件中美国人的表现,比如当日就有美国人开始袭击阿拉伯裔居民,但是马上更多的美国人自发组织起来保护阿拉伯裔居民,站在他们的房子前站岗;当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的飞机上,当乘客决定是否和劫机者同归于尽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举手表决。

国家的伟大,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为了政绩,我们甚至可以搞出很多世界第一,第一大坝、第一大剧院、第一高楼、第一﹒﹒﹒﹒;也不在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也卫星上天;甚至不是外交嘴上功夫,传言我们国家某位外交家老在打嘴仗的时候赢过。

因为大厦可以轰然崩塌,挑战者号可以发射失败,只有人才是伟大的根本,只有那充满人性的人。

 4 ) 爱,趁现在

“我还不够爱你,我没有全心全意的爱你。

”“老夫老妻都是这样吧,感情都被生活的琐事磨灭。。。

为了孩子。。。

回家吧,孩子需要你。。。

不,我需要你。

”“他是个好孩子,在2号楼里做电梯工。。。

我看到它倒塌了。。。

我还在今天早上骂了他。。。

”我们总有来不及说的话,我们总是对平淡的生活习以为常,我们总是羞于对所爱的人表达,而当灾难突然到来,我们除了悔恨还会有什么?

爱,趁现在还来得及,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人。

对在四川地震中抢险救灾的官兵表示敬意,英雄的称号他们当之无愧,历史永远铭记他们。

 5 ) 911回顾

由于题材的敏感,能拍成这样也属于无功无过吧喜欢片中网状的叙事结构,在绝望中不停地闪回平日阳光下的美好生活和谐静谧和轰塌惨烈对比的很鲜明 高潮迭起说nicolas cage是主演 不由地是一朵汗。。

他就躺在那等着援救而已嘛。。。

soso soso 在中国能上映的除了好莱坞淘汰的烂片,这部也能算催泪的blockbuster了吧。

要求不好特高==

 6 ) 视角狭窄影响了整体性

想对导演论上几句。

是因为电视中对斯通的专访是我产生了对他作品的兴趣。

斯通总是立志于拍真实题材的电影,从他的越战3部曲到这部世贸中心,继承了他一贯的作风。

该影片也是他作品风格的延续。

这部作品是真实事件的重现。

片中两名获救警察是20位生还者中第18、19名获救的,而在他们身后的是3000多名遇难者。

仅从表现人性的一面来看,影片还算比较成功的,也是导演所希望展现给观众的。

他说,该片既没有对恐怖主义的谴责,也没有宣扬美国政府的反恐思想,完全是从2位警察和他们妻子的视角切入展开剧情。

2位男主角2/3的时间也是在黑暗中度过的。

然而,片子的局限性也在于此。

正如黑暗中主角的视野一般,观众的目光也被局限在了极小的范围内,无法对整个911中受难者有个哪怕是轮廓般的了解,片中对大多数遇难人员的描写太过缺乏,我认为这也是本片最大的不足之处。

 7 ) 世贸中心

看电影《世贸中心》之前我一直在猜测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Oliver Stone,越战三部曲,尼克松,天生杀人狂,最近的一部电影是《亚历山大》,他无疑是主流导演中最具有反叛性,最具有冲击力的一员。

他最擅长的是从小人物的故事上,来阐发他在政治上的见解,而且是用怒吼的方式。

那么在911这件事情上,他会说点什么呢?

电影刚开场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他们要如何制作世贸中心的影像呢?

模型还是电脑特技?

然而当双子座大楼第一次出现在荧幕上,在晨曦中露出她的影子时,我陡然觉得心头一痛。

我想起911的次日,有人在QQ上给我说关于“报应”的话。

我很失态地对她大骂“混蛋”。

那时我心中也觉得很痛,和现在一样。

整部电影,Oliver Stone都在讲述疼痛。

他依然把视角对准了小人物,单是他不再怒吼,他只是低声地述说生命的承受与尊严。

两个警察本来以为自己会成为英雄去救助别人,可是他们连一级楼梯都没有爬上去,就被埋在了地下。

他们俩互相安慰鼓励,交流痛苦的感觉,他们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里的痛苦。

昨日的温情,在这瓦砾之下,都变成了痛苦的回忆。

他们都在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出去,又彼此鼓励,要一起活下去。

显然,Oliver Stone在用这两个人暗喻911之后的美国,如何在创痛中挣扎。

那两个警察一直在说,疼痛帮助我们活下去。

对疼痛的忍受,变成了生存的尊严。

我想这是Oliver Stone最想传达的信息。

我想,我可以理解,为何Oliver Stone在这部电影上表现得如此温柔。

事隔五年,这创痛的回忆依然让我们难以正视。

更深刻的反思,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现在Oliver Stone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如此而已。

无论如何,我还想再去影院看一次这电影。

IMDB得分6.7(8265人投票),我打7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8 ) 爱的羁伴

看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灾难片,我以为是颂扬美国警察的题材,我以为主演是Nicolas Cage。

看了不到一半,我就发现我错了,这其实是一部剧情片,它颂扬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本性的关爱,它的主演是全部因“9.11”而影响一生的人们。

2001年9月11日星期二,人们象日常一样起床、上班、开始一天的生活,直到大地开始颤抖。

世贸双子塔冒出浓烟,有人从里往外跑,也有人从外向里跑。

你不得不向那些真正为了人民的生活而舍生忘死的第一反应部队们致敬,想起遥远记忆中小学课本里那熟悉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真的是打算看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如何带领手下救人于水火之中,虽然知道他们最后被困于地下,但没想到这一刻来得这么快,还什么都没干呢,就从施救者变成我被救者。

原来导演不是想做警察宣传片,而是要剖析人性。

两个家庭因这件事而变得风雨飘摇,痛苦、掩饰、爆发、压抑,很难想象一个真的在“9.11”事件中失去亲人的人看到这部电影时的心情,崩溃也许在所难免。

两个警察在漆黑的地下动弹不得,绝望和疼痛以及不定时从天而降的石块不断冲击着他们的心理防线,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有必须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家人。

我们常常看到电视中从手术室走出的医生对着焦急等待的家人说,我们已经尽力了,能不能活下去就要看他自己的意志力了。

这意志力来源于哪里,就是爱的羁伴。

这世界没有谁都一样,但是我,不能没有你。

至于演员方面,Nicolas Cage大部分时间处于身体不能动,脸也看不清的状态,没什么好评价的。

而Maria Bello给人的感觉似乎老了很多,已经不是在《A History of Violence》里露点露得我热血沸腾的那个她了。

至于Maggie Gyllenhaal第一眼看上去就很面熟,但又实在想不起曾经看过她的电影,结果发现,她原来是Jake Gyllenhaal的姐姐,这姐俩也太像了,看来一部《Brokeback Mountain》还真是让人认识了不少人。

 9 ) 趁着六十耳顺,构建和谐美国

六十而耳顺,奥利弗.斯通也不例外,愤怒了一辈子,现在耳根也该清静了。

于是见他在六十大寿来临之际,收敛了以前尖锐的政治立场和怀疑论调,并在那些曾被他以阴谋论影像打得七零八落的历史真相、政党阴谋、传媒暴力及越战灼伤的废墟间,收拾打理出一个崭新的和谐社会景象。

这次个人心灵轨迹的重大转变显然适合911,于是在世贸大厦的废墟间,他领衔开始了这次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并企图以此振聋发聩的和谐社会重建工程。

在这幅曼妙的和谐主义画卷中,被困在废墟之下的两个港务局警察是不能睡着的,睡着了,他们就会真去见耶稣,而没机会被911当天这个美国精神的现实耶稣拯救。

而作为第三世界旁观者的我却浸泡在这严冬即散春意即现的温泉里,舒服的睡着了。

不是说不同情美国灾难,那一天的灾难是全人类都关注和震撼的,而是因奥利弗.斯通把这传统的好莱坞最后一分钟营救原则实践得实在乏味,相互鼓励、家庭焦急、方案争持怎么都在无谓的延长这“最长的一日”啊,难道是导演叛逆惯了,要回到传统模式中还一下对不上位?

还好,还有那些比比皆是的英雄主义煽情桥断,从当日赶往事故现场的路上到两年后的家庭聚会,伴着恢弘配乐的慢动作如一颗颗催泪弹,再加上表达美国精神的坚毅画外音,立即把深有英雄主义情怀的我炸得热泪盈眶。

于是,我睡醒又哭,哭完又睡,反复几次,电影总算完了。

毫无疑问,《世贸中心》彻底背离了奥利弗.斯通曾经那“宁可失之偏颇,不可失之平庸”的电影政治观。

在废墟间,我们只听到一首首歌唱生之信念的英雄赞歌,除那个退役海军陆战队队员在教堂里对神父的告解外,没加入任何让人物内心突然转变的外因故事。

其实这很真实,美国人内心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的确在那一天毫无铺垫的爆发了。

人物形象上的坚定其实是奥利弗.斯通一贯的理想,比如《刺杀肯尼迪》中凯文.柯斯特纳扮演的律师,比如在《生于七月四日》里高呼“we don’t need your fucky war(不要你他妈的战争)”的汤姆.克鲁斯,比如《萨尔瓦多》里为拍摄最好照片而牺牲的战地记者卡西迪,还有那两个杀人无数并过上幸福家庭生活的《天生杀人狂》,只不过那些坚决的叛逆在世贸的废墟间变成了坚决的团结。

从肯尼迪到尼克松,奥利弗.斯通曾严重怀疑政府对重大事件的任何定性,然而在911事件中,他却对政府的每个应急动作都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对他曾极度反感的电视媒体宣传功能,他这次也无条件的信赖甚至依赖,“单向信息倾斜”作为媒体暴力在911事件中是必须运用的。

看来,国家灾难足以改变一个上年纪的愤老。

奥利弗.斯通一直都很爱国,只不过以前是恨之愈切、爱之愈深,他也一直很爱人类,不过都以沙文主义的同情目光去看第三世界。

911如同他那些电影中的阴谋论,伤害了这个国家,于是趁着“清醒”的六十岁,换个姿态,以和谐大美国的论调继续关爱人类。

 10 ) 影评:来自《世贸中心》的提示

不要带着意识形态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

之前我们猜测的那些场面都没有出现:以为会有飞机撞楼的大场面,以为凯奇大叔会是在里面扮演一个救人的英雄——斯通这次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视角。

一个仿佛与平时没有两样的早晨,突然巨响……警察们被派往出事现场,人群在疏散,警察们备好氧气筒赶向任务地点,故事节奏有点拖沓,然后又是巨响,主角们被困在倒塌的大楼废墟中间。

尼古拉斯•凯奇和迈克尔•佩纳扮演的两名警察就一直被掩埋在瓦砾中间等待救援。

他们负伤了,以为自己会死去;他们试着求救,但没有效果;他们互相鼓励,要坚持下去;他们想念着自己的爱人,想念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力量。

整部影片描述的是灾难发生后两个被困的人如何坚持到被人发现的那一刻,他们的家人如何焦急等待,亲情和爱情如何在危难时刻帮助人支撑他们的生命。

911之于这部影片只不过是一个背景,甚至是一个喙头,这是一个讲述人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真爱的片子,灾难还原了这些人间真情本来的力量和意义。

很奇怪,总是在一些特殊时刻我们才能体会到人性的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可贵。

总是在那些非常时刻我们才开始珍视和你爱的人在一起的那些点点滴滴。

而这些都是你每天都会经历着的,平时你视之有如日升月落般理所当然。

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我对911事件没有特殊的内心情感。

我清楚地记得2001年9月11号那天,我一大早在北大听一节法医学的课,课堂上老师把这个事件告诉了大家,大家一阵唏嘘后就马上开始上课,不再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之后我也很少关注那些关于这个事件的新闻报道及视频记录。

因此,这次我在电影院里哭得眼泪成线也与美国人的内心感受不同。

打动我的只是人性之光。

斯通在这里避免了政治说教和意识形态宣传,作为一部涉及政治事件的影片,他只在一个人物的安排上提到了政治背景。

那就是影片中退伍的海军陆战队员大卫。

大卫作为一类人的代表在事件发生后敏感地捕捉到了战争的气息,并且也真的重新服役参与了美国对伊战争(影片字幕交待)。

但另一方面,斯通又安排他作为一个发现两名被困警察的角色出现,冲淡了政治味道。

总之,这是一部恰到好处地回顾911事件的影片,它提示人们关注这个事件中真正该关注的问题——珍惜你身边爱你的人,不要等到灾难降临那天。

《世贸中心》短评

电影拍的实在一般

3分钟前
  • Takuya家小吹吹
  • 还行

很不错~尤其是救WILL那一段。

4分钟前
  • hidcenxi
  • 力荐

还是不喜欢凯奇演这个style的片子

8分钟前
  • 醋醋
  • 还行

A big letdown for Oliver Stone.

9分钟前
  • dormant
  • 还行

911是个坑,什么都能往里扔:机场警察跑去世贸中心帮忙,谁知出师未捷便深陷废墟……越是大的灾难,人们越是容易关注抽象数字、政治意义而渐渐忽略的那些平凡的故事。立足点好,可惜节奏偏慢,剧情拖沓;虽然总间或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人热泪盈眶。2012.11.30

10分钟前
  • m.
  • 还行

太过煽情啦

15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灾难啊,无聊啊,

17分钟前
  • 荒淫清春
  • 很差

应该改名叫世贸中心被撞后

21分钟前
  • 忽而花开
  • 还行

矿难 -_-lll

25分钟前
  • uni5un|潜
  • 较差

当人们向救生出口奔跑时,与救生的人擦肩而过,只是奔跑的方向不同。希望与新生,死亡与绝望。日常的普通和平常是多么弥足珍贵。痛苦是朋友,证明你还活着。大家彼此关爱,不为别的,只因为那是对的。

30分钟前
  • 狐狸牌葡萄
  • 推荐

星條旗飄揚

31分钟前
  • 北野海德
  • 推荐

不觉得平淡。但似乎,奥斯弗斯通的棱角在这部里没有凸显~斯通没有直面背后的政治阴谋,或者说政治悲剧。。

34分钟前
  • 马西嘿嘿嘿
  • 还行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在哈尔科夫冶金球场看比赛,回家看直播顿时震撼了,半夜老爸打来电话说他此时就在纽约,我擦顿时觉得好奇特的情节~

35分钟前
  • 菠菜逛基辅
  • 还行

名字提得有点大,可以改成消防员的一天。

38分钟前
  • PeakyBlinders
  • 很差

看睡着了~~~

40分钟前
  • leo
  • 较差

记得高二考完试冒雨去看的…………

44分钟前
  • >烏鴉<
  • 还行

整个记录很平,不过到中间我痛哭流涕。。

48分钟前
  • Listen-22
  • 力荐

boring

49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较差

有点商业化,不过拍得还行~

53分钟前
  • 芙雅
  • 推荐

当影片的最后说在911中幸存的消防员投身对伊战争后,我知道我不会再看斯通的电影了.

54分钟前
  • leafwei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