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最精彩还是在美食这里,那种把素食做得这么鲜美的感觉,就像日本寿司一般的精致和细腻。
曾江和归亚蕾演得极好,果然是老演员,很精彩,最大败笔是霍思燕,我就觉得真TMD假,做作,真不适合演一部这么文艺的电影,她就是比较适合那种急功近利的拜金女角色,这种如果换桂纶镁来演,我肯定给足5颗星星啊!!!
蓝正龙感觉就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男“花瓶”。
看着是可有可无的!!!
其他角色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还是很狗血的一个怀旧故事,N年前的恋人又在异地重逢了啊思密达!
好远又好近,两代人的情感,相互交织。
世界上其实有着很多记忆的载体,一种味道,一道菜,一根发簪等等。
命运使然,让亲密的你我分隔异地,但无形中会有一双手在我们畏葸不前时,推着我们向预定的路走去,最后触发这种承载记忆的酶触,在时光里酿出香醇的酒,那么陶醉,那么迷人。
既然岁月已经把过去带走,但只要感情还在,那么就让我忘却没有你的日子,从你离开我的那一天重新过活。
最后那一对话:--你还记得我是谁吗?
--苹儿。
让人泪目。
(好喜欢这部片子的场景,就是演员有点杀马特。
呵呵。
)
本来想看1994那部,看到快一半发现不对啊,这里面怎么有杨洋和李沁???
1994年他俩才多大,于是乎发现看错了,我决定算了,看完吧,于是后面还有点煽情还有点感动,还哭了,大概是太久没看这种所谓的烂片没那么麻木了,哈?
于是我又决定在没有看那部的情况下赶紧来评分,免得我又对比之后降低印象。
至于电影开头的菜作为颜控感觉还不错,素菜能做成那样不错了。
至于剧情嘛,还行吧。
在考试周看了这部电影,无意中打开电影频道,真的是出于对上一部饮食男女的崇拜才看的。
看的第一幕就是霍思燕和老戏骨,恩,我邪恶了,还以为。。。
他们。。
然后看到大妈的出场,阿全的感觉很好啊。
看到最后我居然哭了。。。
就是吃茄子的那一幕。
临睡前还在想剧情,虽然电影真的很不怎么样,但是它就是触到了我的泪点啦!
不过,不得不说,这电影真心奇怪,这个大妈(如果不是我还挺同情她的老年悲哀和她轻松的生活态度)实在是个奇葩放在这个剧情里特别别扭,最后吃茄子那一刻也很奇怪。
霍思燕和阿全的搭配也很奇怪,感觉不到他们俩的感情。
她妹妹小兰也很别扭,这样一个角色硬生生放在这里。
感觉最好的应该要属年轻版的萍儿和厨师,拍得还挺唯美的。
看完电影之后回想,怎么这部电影好多情节都是那么别扭呢!
不过,我觉得感觉挺好的,留白嘛。
让你自己琢磨吧。
片子还没看完,忍不住上来吐槽这是10分最后得3分的片子????
这75个人是上一部饮食男女的死忠呢?
还是电影超级发烧友?
我属于那种对王晶的《一百分男人》那种烂片都会给出两颗星评价的人,看到这里的打分,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太过宽容?
(当然,本片的故事、剪辑都有一定的问题……而且问题很明显,故事感觉没有讲够,人物性格都没有竖起来)不说别的就说被各种评论嘲笑到无以复加的霍思燕,两个场面:一个是被“大妈气得够呛”向蓝正龙抱怨一场戏,霍思燕躺床上转过脸,由怨转喜的表情,棒。
一个是得知父亲可能失去记忆,落泪一戏,再配合憔悴的妆容,棒。
引用一句政治教材里的话,虽然因为过于官方而面目可憎,但自有道理:【自尊的表现是知耻,是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感到羞耻。
【自尊是对他人的尊重,懂得欣赏他人。
【不自尊的人,永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一个简单的词:尊重,好近又好远。
如此。
---看完了,一句话总结:有硬伤,但是依旧值得一看。
因为我家电视误导看错了版本。
挖空心思也没明白凭什么能有九分,哦,原来版本错了(附一个满满讽刺的微笑😊) 归亚蕾在我心中的形象一去不返,愚蠢无知刻薄😊 那个爸爸谁来着,就,没明白他在演什么,想表达什么😊 霍思燕,在演什么?
张全的演员,在演什么?
妹妹,这个妆是十八线城市发廊小妹吗?
你和你男朋友怎么回事?
被劈腿??????
嗯???
把话说明白好不好?
黄轩,不,这不是我的黄轩,我拒绝承认 整个电影卖弄情调,卖弄演员。
剧情烂,情节烂。
烂烂烂烂烂。
不知道在讲什么,狗血肤浅。
浪费我时间!!!!
一开始在优酷看到,饮食男女2,虽然没看过1,但作为吃货的我一下子就点了进去,并且耐着性子看下去了。
这绝对不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电影,涉及食物的镜头少得可怜,它其实就是一部商业爱情片。
涉及两代人的羁绊,又开始了关于“命中注定“的设置,老一代的故事背景设计得让人汗颜,抓壮丁?
好吧!
到最后一看两老的情绪变化,便可猜到后续剧情。。
不过,出现了令我感到惊喜的地方,我在片中体会到了作为姐姐要承担的责任,协调好妹妹和父母间的关系,对啊,姐姐就得给弟弟或者妹妹示范好如何去做人!
而且,看到她们的爸爸抱着她们姐妹俩的时候,我很感动的说。
其实,霍思燕和蓝正龙看起来也不是太不和谐。
袅袅晨雾中的水中木台,山涧绿荫里的素食餐厅,白冷利落的瓷盘,承以素食,简而不简单。
蓝绿色彩和静谧的布景是整个电影的基调,纯粹而干净。
这个电影温和中隐忍着凌厉,它看起来是在叙述一件往事,有似乎在嘲讽什么俗世,通过电影中的几条关系主线,纠缠错落地展开:两个女儿和父亲的关系;两对年轻情侣之间的关系;父亲和平儿之间的关系。
二女儿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在一场晚餐中传递:二女儿无肉不欢,对于父亲在晚餐上吃素食一事表示敷衍,但是他们更深层次的矛盾却隐藏在这微波底下。
她永远挂着妖润的嘟嘟红唇,瞄着浓黑的朋克眼线,眼里是欲望和自我,追求新潮和刺激,这和持守素食餐厅几十年,一个瓦罐珍藏了几十年,为的是此生有幸能等到年轻时失散恋人的父亲,格格不入。
两对年轻情侣之间的关系,与父亲和年轻恋人平儿之间的关系,又是一对明艳动人的矛盾。
年轻的情侣们,虽然看似在爱着,但是他们似乎对于感情也是一知半解。
瓦儿在电影中是一个清澈美好的角色,她的物质条件很好,也不乏优秀男性追求,性格外柔内刚,知书达理。
但是她却依然守着一个看起来普通而笨拙的男朋友,凡事力求体贴和周到,但这样,久了自然委屈而疲惫。
瓦儿和张全的矛盾在一开始就隐隐约约了,在奔驰跑车上,两个人都在各自打电话,瓦儿的车,也是瓦儿开的车(为什么不是男朋友开车),她听不见电话对方讲什么,微笑着看了张全好几眼,但是张没有感受到,但是瓦儿后来也没有计较,挂了电话以后,反而关心他是不是又被老板催稿了,他只是说是,却没有问瓦儿的事情。
后来好几次打电话给张全,他都没有听见,大雨天是贝总送她回的家。
这样矛盾酝酿着,后来又隐忍的爆发,本来看起来就像是寻常的不欢而散的收场了,但是电影的柳暗花明的妙笔却在结尾,正是因为二者的矛盾,才引出了本电影真正的主线——那些素食,那些素食餐厅,包括那个瓦儿的名字,其实都是为了他们的再度相逢做伏笔的,父亲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了平儿。
在那一刻,父亲深埋在心里几十年的故事终于又错漏的轻叹声,两个女儿听到也湿润了眼睛。
电影里没有说女儿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她们想必是有所反思,与自己的爱情做对比。
似乎年轻人的爱情就和这个时代的颜色节奏一样,鲜艳而迅猛,却像鸡尾酒里的颜色一冲就淡了,为什么那一代人的爱情,可以那么长那么长呢?
电影片尾关于两对情侣和好的片段很短,却像是一个个点睛之笔(但是我觉得电影的点睛处有很多),就像是一幅水彩画,刚开始是湿画,自然要大篇幅的铺墨,渲染,随后墨慢慢收干,最后有那么几处干笔,不沾水,但只要几笔就够,就足以呼之欲出。
电影的美,还美在多处隐喻。
首先是大女儿的名字瓦儿,与片尾的瓦罐遥相呼应,而平儿说的,“到了台湾,这瓦罐没想到成了老古董了,如果现在卖,也许能卖很多钱”,瓦儿隐喻父亲一生的深情,而瓦罐代表的老古董似乎又是叹息,又是嘲弄,又是敬畏这老古董般的爱情。
而素食餐厅一开始就上场的“莲花盅”,似乎也在隐喻着父亲那如莲花般纯净而坚守的心。
他也许当初只是为了坚守爱情,但是到了后来,难说了,他坚守素食,并且他知道,心中没有一点禅意的人,是品不了素食的。
所以电影里也看到,大多数光顾店面,还亲手要求他做莲花盅的,大多是和他一样年过花甲的老人,年轻人也许没耐心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禅意和心境。
没看过原来那版饮食男女,我想这样也好,少了许多偏见的机会。
起码就本人的一点愚见,这部电影感动了我,我觉得导演和演员都还算真诚,我认可他们的作品。
没有害怕可能出现的幼稚做作的对白,一切都还算自然舒服,可能有些情节与主线不那么契合,尤其是年轻一辈的故事,不过可能因为本人就喜欢恬淡的感觉,会说句总体还不错。
也许是在杭州住了这几年,愈发能体会到她的气息,觉得那样一个餐厅真契合这样一座城市啊。
自然的味道担得起价值连城,隐在每道菜里的那颗玲珑心应该被尊重。
我想我们都应该传承发现美与雅的心并珍之重之,每每见到那些不能体味此中深意的俗客都感到着实煞风景。
曾江不愧是老戏骨,他的表演亲切、自然而真诚,该淡的地方淡得恰到好处,让人觉得角色本身就应该是那么个人。
归亚蕾这个角色本身不是很讨喜,娇纵的老公主心里住了那个十六岁的女孩。
她跳舞的时候是最动人的,投注了全部热情,尤其是在认出故人的时候那支充满哀愁的舞,真真打动了我。
霍思燕的表现也还可以,毕竟那个人物就摆在那儿,没有什么更需要发挥的地方。
电影毕竟是电影,不是所有情节都理性而必然。
“这是怎样的造化啊”,就像瓦儿父亲感叹的那样,多年未见彼此牵挂的两个人又相遇了,即使忘了天忘了地还是记得那个停留在最美好回忆里的苹儿,我想当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起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时也会这样美丽。
看到豆瓣这个评分的时候惊了一下,真是低得可以啊,有时候不理解为什么总是有对影片的无谓的比较。
难道对于电影也有死忠党。
豆瓣的评分越来越不可信大概就是因为有些人有刻意缅怀自己心中那个版本的情结吧,反而失了用平和态度去接纳一部作品的心。
更不必提有些人不是来评电影的,只是来发泄对于演员的个人偏见,一棒打死或是来点纯脑残作风的攻击了。
写于2012年5月5日好久好久没有这样大哭一场了,这是一部让人找不出任何一个坏人的影片,没有阴暗,没有计谋,没有负面,但是因为三段情感而让人深深感受到,活着,有爱足矣。
常常在想,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是最最注重成绩教育,而是她对感情有自己非常个性的见解,而且要相信人间真爱,要有自己的等待,早恋也没关系,只是比常人更幸福,更快得到爱情而已,活着,什么都是与生俱来的,唯有爱情,是无法预测的等待。
影片中的素食馆,更是让人对烹饪大开眼界,不过小小一口,有这么多时间、精力、食材浓缩其中,怎舍得咬下去哟。
让人心动的还有杭州的风景,虽然不确定是否真的是在杭州取景,但是素食馆和私人会所的环境,实在如同世外桃源般,仿佛回到古代远离战争的一抹净土,令人流连忘返。
这根本就是一广告片吧,那两家什么什么店赞助了多少钱啊?!
《饮食男女》是李安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而这部《饮食男女:好远又好近》则只有视觉上的美丽“风景”,再无其他。归亚蕾所饰演的“大妈”让我对其在《大明宫词》里给我的好印象减分不少。
继续了94的温情
爱情男女,饮食只是借口而已。
我看过,觉得还不错,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不堪。
我就是爲了張孝全~結果他就總共就三個鏡頭~那爲什麽還要佔據三分之一的海報來欺騙我們這樣的腦殘粉呢?!
为啥豆瓣评分那么低呢,挺温馨的电影啊~
纯粹看做菜。。。结果也没几个镜头
感觉像硬把连续剧剪成了电影。角色和情节推进都比较失败,几段感情线索更是莫名其妙,只有高端素菜比较吸引人。比不上李安《饮食男女》的半个小指头。
好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好矫情
不错的国产片
感觉拍的不错,但是内容很随便,不知道具体是想表达什么,不过霍思燕蛮有气质,能撑起整个电影。
以为不会好看。。开头看了三遍都没看下去。。今天终于耐着性子看完了。。。居然有点出乎意料。。。其实也没有很好看啦。。。不过主要画面很干净很美,看的就各种舒服~霍思燕是真的好漂亮啊~甜甜的~
1.只有高端素菜比较吸引人;2.杭州西溪湿地果然大美啊
很少会对配乐有意见的,但是真的突兀又难听,好好的卡农都给改得很奇怪。归亚蕾还是能把角色演得这么恶心。蓝正龙的头发看上去就脏。亮点只有,李沁真好看。
是有多大的勇气 敢取名饮食男女
正在听曾江感人的独白,然后某女主一句屌爆了的念白 爸!然后呢? 情绪瞬间就变负值了...
归亚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还以为是蔡明(话说这疯疯癫癫的角色好适合她)
居然里面有长沙话,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