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对这部影片没有抱很大期待,甚至就想看郑雨盛的这个青龙影帝怎么个注水法。
结果完全颠覆预期,郑雨盛除了最后一场求爱有他一贯的耍帅模样,其他时刻光芒都遮起来了,就是个平平常常不太如意的小人物,接受老板招待时的诚惶诚恐,受到智优赞他好人时的瞬间感动盈泪…演技在线。
金香奇演的女主真的和我认识的自闭宝宝很像,很真实,并不觉得用力过猛。
好故事,好演员,好感动!
在一个法治国,法律保护所有的人。
因此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他向律师寻求法律帮助,律师都可能提供,而且也应当提供,甚至国家在刑事审判中,如果被告人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审判机关还要为他指定援助的律师替他辩护。
从这个意义上讲,律师的客户不仅可以是好人,同时也可以是坏人。
职业伦理也要求律师持业的第一原则是保护好当事人的利益。
这一条是明确规定在律师法之中的,寻求真相或者说申张正义,从来是不是律师工作的第一要旨。
你想,当国家机器全力运转起来对付一个个体,这是多么大的力量啊!
这已经足够了!
律师站在自己的委托人这一边就好,不能越线,不然当事人真的没有活路了。
而且说的不客气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律师能够帮助委托人对抗国家机器的力量其实是很有限的。
cr:精灵的梦想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他只是和你看到的世界不同罢了。
智宥虽然患有自闭症,但她很聪明,且“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人心真是难测。
“信惠总是一副笑脸,却在利用我。
可妈妈总是一副怒容,却在爱着我。
叔叔您几乎都是笑脸,叔叔您也要利用我吗?
”智宥在被信惠欺负后对律师大叔说了这句话。
智宥一直是这个事件中最清醒的人,在我看来她独特的自闭症其实是她的独特优势。
正如智宥妈妈在回答律师大叔“要是智宥没有自闭症就好了”所说,“那样智宥就不是智宥了”。
韩国电影在法庭上燃情的片段不在少数,但是每一次看似司空见惯的场景都会有新鲜的花样来蹂躏你那自以为是坚强的泪腺。
其实对于这部带有侦破色彩的影片更应该让有“自闭症”的家庭好好观赏一下,导演应该做了大量的功课,在调度演员方面和镜头呈现方面都在用心去呈现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真实世界,或许身边那个揪心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负担,或许那耀眼的光环只是因为内心早已产生的自我偏见而影响了客观的认知和判断,那个烦心而又不舍的宝贝或许蕴藏着喜出望外的宝藏,只是发现的眼睛有点迟钝,只是表现的方式有些内敛,相信那份不仅仅是自我安慰的上帝公平论,绝不是妄言,那扇窗总会有,只是有时那扇门的事儿成为了我们目光短浅的心魔。
故事很温暖,有自我觉醒的救赎、有自我成长的强大、有自我检讨的变化、有自我反省的豁达。
我凝望你纯粹的眼,只因这汪清澈足够净化我差一点飘渺丧失的灵魂与信念
我相信导演是个有点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才会设置这样一个温馨又完美的结局。
如果是我来拍(假想一下……)也许提早半小时电影就结束了,镜头定格在男主那张满脸写着“我是谁我在哪儿”的脸上,双眼含着泪水呆呆站在马路中,男主脑子里闪回的片段告诉他吴美兰是凶手,但他也帮助坏人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也许是我更喜欢含蓄一点的表达方式,感觉这样的结尾会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
扯远了。
韩国导演在这类反映社会现实电影的处理上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这部电影肯定不是韩国最好的现实题材电影,但看完之后它让我真正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一个好人的价值是什么?
电影里男主面对的,不仅仅是职业操守的问题,更是他自己未来生存饭碗和正义道德之间的博弈。
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律师身份的他来说这是一场零和游戏,只有放弃其中的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他选择了正义,选择了做个好人,放弃了自己的饭碗。
但对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面对同样的抉择,自身饭碗的价值无疑高出做一个好人太多太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说这位导演是个浪漫主义者——他对人性怀抱着好的期望和幻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谈善恶和好坏只谈利益,所以面对一些一往无前的正义人士我们会觉得有些可笑,有些傻,会觉得圣母心和不值得。
也许这部电影能重新让我们去思考一下,即使在饭碗面前,正义也没有那样不堪一击,圣母总是需要的,起码她能警醒我们。
这就是做个好人的价值。
韩国电影很懂怎么打温情牌,人和人之间的连结啊童心啊之类的为了了解案件真相接近自闭症女主的律师男主,别人眼里对情感没有判断力的女主,看似无辜的被告人,拉拢男主给他配车故意让他沾染污秽想把他培养成合伙律师的上司。
还以为面对生活的压力,男主真的向现实妥协了。
好在在男主即将踏入沼泽中,身边的人都有意无意地拉了他一把:认识了20年一直为卫生巾中毒案受害者奔走的大学同学,在男主多次劝她考虑将辩护重心放到受害者赔偿金后,与男主划清了界限;因为借朋友钱导致自己负债累累的父亲,在男主生日那一天帮他回顾当律师的初心;不太懂人情世故的女主,却让男主在良心的问题上反省自我,及时止损,哪怕最后的结局是他再也无法成为律师。
小女孩饰演的人物形象颇为打动我,虽然演技的有些肤浅,没有很深刻的展现出这类患病人群的精髓,到点到为止的感觉也蛮好的!
每个人到底以怎样的面孔示人,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狼皮的羊”真的好难分辨,但有一点是没错的,那就是,善良的人终究会有福报!
女主的演技真的可以啊,把自闭症儿童演得666 啊。
一开始男主说,信惠你真是个好人,信惠说她不是。
后来信惠逼女主喝有虫子的水,还打她,信惠一开始就说了自己不是好人,但是利用之余,再最后她把伞留给了女主,还道了歉。
其实相处久了到底是有感情的,只是女主是个特殊的人,而信惠跟她同样被孤立却很难没有正常人的负面情绪。
再说说男主,他不想伤害女主,可是在法庭上,他到底还是相信了他的心,他的委托人,说到底他不信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沟通理解能力。
善恶难辨啊,人的两面性太难看清楚了,每天笑的不一定是好人,每天板着脸的也不一定是坏人,而在这个社会里,有多少能做到保持初心,又有多少放弃挣扎,随波逐流,女主的善良和勇敢很值得人反思,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
最近在家,看着电视,手机上的白衣天使她们努力的在工作,在和死亡争斗,这是善,也有的人不配合工作,害了多少人.......我不能说我是绝对善的,但我希望我是可以保持初心的那个,不能做太多事情的时候,就做好能做的,尽能力去做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故事开始于最初的那个梦中,电影里或多或少的人在观众的心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活在失去弟弟的自责和失明的恐惧中的女主路小星,活的肆意自由而充满正义阳光的男主林冲,热爱并容易追求音乐的女主弟弟,爱妹成魔的变态犯人(朱亚文饰),以及正义感十足却笑料百出的两位警察,他们让证人生动起来,让我们深陷其中,让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惊悚,一起紧张,一起落泪,一起欣慰。
电影结束的最后,我却发现,买好的爆米花却忘了吃了,这大概就是证人的魅力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ellencareless(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97275我相信导演是个有点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才会设置这样一个温馨又完美的结局。
如果是我来拍(假想一下……)也许提早半小时电影就结束了,镜头定格在男主那张满脸写着“我是谁我在哪儿”的脸上,双眼含着泪水呆呆站在马路中,男主脑子里闪回的片段告诉他吴美兰是凶手,但他也帮助坏人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也许是我更喜欢含蓄一点的表达方式,感觉这样的结尾会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
扯远了。
韩国导演在这类反映社会现实电影的处理上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这部电影肯定不是韩国最好的现实题材电影,但看完之后它让我真正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一个好人的价值是什么?
电影里男主面对的,不仅仅是职业操守的问题,更是他自己未来生存饭碗和正义道德之间的博弈。
毫无疑问,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律师身份的他来说这是一场零和游戏,只有放弃其中的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他选择了正义,选择了做个好人,放弃了自己的饭碗。
但对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面对同样的抉择,自身饭碗的价值无疑高出做一个好人太多太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我说这位导演是个浪漫主义者——他对人性怀抱着好的期望和幻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谈善恶和好坏只谈利益,所以面对一些一往无前的正义人士我们会觉得有些可笑,有些傻,会觉得圣母心和不值得。
也许这部电影能重新让我们去思考一下,即使在饭碗面前,正义也没有那样不堪一击,圣母总是需要的,起码她能警醒我们。
这就是做个好人的价值。
我们常说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有三类人:法官、检察官、律师。
法官、检察官是正义的化身,好理解。
因为他们干的就是匡扶正义的活,检察官把邪恶势力检举出来,告上法庭,而法官则明断是非,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掉一个坏人。
一般来讲,社会公众对于法官、检察官期许很高,他们代表着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在所有的国家里,他们的社会地位都很高哦!
律师就与前两者不同了,律师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通俗点讲,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律师给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行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之内,因为律师不像法官、检察官一样拥有国家权力,他们唯有法律才是自己的后盾,所以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合法,必须符合律师的职业伦理,唯有法律才是律师的强有力的后台。
在一个法治国,法律保护所有的人。
因此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他向律师寻求法律帮助,律师都可能提供,而且也应当提供,甚至国家在刑事审判中,如果被告人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审判机关还要为他指定援助的律师替他辩护。
从这个意义上讲,律师的客户不仅可以是好人,同时也可以是坏人。
职业伦理也要求律师持业的第一原则是保护好当事人的利益。
这一条是明确规定在律师法之中的,寻求真相或者说申张正义,从来是不是律师工作的第一要旨。
你想,当国家机器全力运转起来对付一个个体,这是多么大的力量啊!
这已经足够了!
律师站在自己的委托人这一边就好,不能越线,不然当事人真的没有活路了。
而且说的不客气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律师能够帮助委托人对抗国家机器的力量其实是很有限的。
但是世界就是这么奇怪。
一个本来应当全力维护当事人利益的角色在影视剧中要扮演正义的化身,而且这个倾向不仅亚洲人有,西方人同样有。
美剧《庭审专家》里那批律师不仅要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而且还把警察的活给干了。
每一起刑事案件最后都通过他们捉到了真凶。
不得不说,如果律师捉贼这么厉害,那么还要警察、FBI干什么呢?
把这几万人给解散了,能省下多少费用来啊!
东亚的韩国也是这样,在这本《证人》的电影中,又是一个律师正义感暴棚,明明一审打赢了官司,最后这位律师觉得自己的委托人有罪,公然在法庭上倒戈一击,直接把委托人送进了监狱。
当然,他是一个普通人认知上的好人,但不得不说,他是法治国家的罪人。
也许会因为这样的小善,最后葬送掉法治的基础。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律师!
我还是欣赏另外一部电影中的律师,《辩护人》。
律师作为法治的守护者和斗争者可以,哪怕受到迫害入狱均可。
这样的坚持是因为其他司法职业他们都有国家权力在后,而律师唯有高举书上的法典高呼呐喊,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民众的信任。
只有这样,律师这个职业和群体才能生存下去。
最后,电影里的那个自闭症的女孩演得很好,活灵活现的,韩国电影这些年拍得不错,在言论自由的国度导演们能够拍出自己想要拍的电影!
唯有思想的自由,才能够产生伟大的作品。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难道只有民意律师才是律师?
太假太俗套了,辩方律师良心发现反将一军,这种剧情起码随便能数十部出来,主打的与自闭小孩相处的爆点也毫无感人之处,搭配韩国吴亦凡的演技,2星
自闭症天才少女和维护正义律师之间的故事。无论你是正常人还是特殊人群,要做一个好人,说起来不难但做起了难,小姑娘演的真不错。郑雨盛也是一副慈父的样子,最后结局还挺暖心的。
大叔撩妹值MAX
牛逼的原型冲突,孤独症的情绪认知vs犯罪心理的情理法,“她在笑”三个字激起一身鸡皮疙瘩。
金香起演得真好啊!郑雨盛这个角色,确实挺难的,理想和现实的割裂,在这污浊的社会,要做个好人,真的很难啊。
不能说,理想主义的近乎逃避了。
「豆瓣2019年度电影榜单」今天公布,查看后点进「入榜作品即刻收藏」(218部上榜作品看了101部)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刚好是因「第40届青龙奖最佳男主角-郑雨盛 + 豆瓣7.7分 + …」而打算这几天观影的《证人》(刚好也是「2019年评分最高韩国电影」里唯一没看的一部),挺巧。择日不如撞日,索性就今晚观影了。-2019.12.20/21-在担心冤枉“好人”的同时又顾虑“坏人”最后逍遥法外,结果还真发生了《控方证人》式的反转,但影片并未戛然而止,而是在随后又上演了理想化的真善美结局,现实世界里无法轻易获得的正义在电影里得到了伸张(《证人》里郑雨盛最后的作为联想起《找到你》的姚晨)。P.S.:智友看的动画片是《暖暖日记》。& 淳镐他爸: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喜歡男人,你帶男生回家我也不介意,只要他是好人。
不好看
现在的刑侦技术这么发达,谋杀自杀判断不出来吗,怎么可能基本全靠一位证人。为了突出自闭天才少女的能力过于刻意了。剧情三分,但男主好帅,女主演技好棒,加一分
又一部韩国自己提名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的影片,好看!16岁的证人是个自闭症患者,但却是个具有特异功能的小天才,以此演绎的除恶扬善故事,令人动容。想象力是最好的艺术手段,韩国的编导们确实技高一筹。五部韩国电影奖提名的电影我都看过了,其中的(蜂鸟)是在去年四月北京电影节“瞩目未来”中看过,很不错的处女作。内容技法上几部都不输于(寄生虫)。看看25号他们会国家自己的专家会怎样评选吧。
贤于:很多时候,偏见是源于我们的无知。自闭症患者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事实证明,有不少自闭症患者拥有超于常人的能力,比如看一本书的时候,一边看左边,一边看右边。等等不列…男律师演技在线,小女孩儿完全看不下去
参考片
韩式温情系,过于理想主义的戏剧性。
一个满是温情的故事。女孩纯真善良又聪明,一直守着与律师的约定,这也让律师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无论做什么,都要先去做个好人。
依然是韩国传统温情片的路数,前半部分拍的比较散漫,父子亲情,偶遇前女友,事业瓶颈,各方面都有所提及,铺垫了快一个小时才进入正题:怎样做一个好人。其实自闭症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戏剧重心还是在郑雨盛身上,只有真实的面对自己内心的良知,才能拥抱象征着信任的蔚蓝。但同时也隐隐传达出另一层意思:心怀良知的好人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身为律师在人情与法理之间必须选择捍卫法律,这也是成为好人所要付出的代价。剧作内核与普世价值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这是本片最大的败笔,即便是在浓浓的温情包裹之下,也无法忽略。不过金香起的演技真是惊艳,距离《结婚礼服》已经十年了,她的演技也越发成熟,值得嘉许。但作为2019年豆瓣评分最高的韩国电影十佳,实在是令人失望,本身体量就小,叙事节奏上又拖沓,最后反转又那么仓促,眼高手低。
一个想成为好人的律师,与一个聪颖的自闭症女孩证人的故事。影片拍得很好看,逻辑与态度相当成问题。作为一个律师,其天职就是尊重法律,尊重司法程序,恪守职业道德,不出卖自己的当事人。而不是为了做个所谓好人,将自己当成炸弹,去炸毁坏人,也炸掉自己,更重要的是将整个法律体系破坏掉。这个律师的行为,其实非常愚蠢,他有非常多手段去达到目的,却选了最差的方式,他破坏了人们对司法体系的信心,也将那些需要得到公正审判的被告,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任何时候,程序正义都高于实质正义。
男人在生活的奔忙中解开烦闷的领带,女孩在嗤笑的课堂里感到寒冰的围困。影片以平行线展开,两条孤独的轨迹逐渐交汇。要挂上金字招牌、就必须沾上污渍,要过好现实生活、就必须交易道德。先天自闭也能明白真相的意义,阿兹海默亦可以铭记初心的价值。检辩双方角色塑造饶有趣味,职场肃穆与天性烂漫制造化学反应;女孩智友进入庭审的主观视角被夸张幻化,是孩童之眼和悲悯情怀看见的现实世界。智友对着相片含泪微笑,是她已经决定要在这个复杂的地方继续“不正常”地、单纯善良地活下去。不适合成为律师的男人,以一场感性和逻辑的双重雄辩顺利谢幕。希望在面对物质与欲望时,能多一些宁可在路边摊挺身吃一桶拉面、而不愿在黑夜里屈腰奉上一只酒杯。
剧情完全站不住脚,又很冗长
在现实感之中透着理想化,并且还能将这一点在简单的剧情上进行夸张和浪漫的放大,难怪有人说起“韩国电影”算是自成一型。男主角在油腻和正直之间的切换太过自如。
非常一般,整个故事毫无悬念全程铺垫,而且逻辑也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如果立意在自闭症患者的点上,我其实一直都想说,不要把自闭症儿童个个都塑造成有特异功能、智商卓越的天才,这对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其实是另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