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版优秀得委实超乎想象。
漫改动画的通病都是难以还原漫画的质感,难以比拟原作者以其特有笔触所勾勒的画风和留白。
但是此剧场版确确实实在叙事节奏同氛围塑造上更胜原作一筹,普鲁修卡与复活黎明的那一幕,原本仅是一个单纯的承接留白,没想到竟能引导情感爆发到这种地步。
说回剧情,原作的剧情爆发点在动画第一季内容之后的“黎明篇”和“黄金乡篇”,私以为其中对应的37话以及51话既为这部作品的巅峰,尤其是后者,如今我看此话的时候仍旧会狂笑边流泪。
这是原作漫画无可比拟的剧情张力,将各种思绪感情揉捏期间,然后再通过一话长且精密编排的叙事,违背常理的剧情,得天独厚留白手法,直接形成一股洪流将读者裹挟其间,不明就里地就被冲垮,情绪崩溃以至流泪。
剧场版完美还原,甚至略微超过的“黎明篇”也是同理。
为什么皆是事件与事件的集合,行为与行为的拼接,此番剧情为什么就会惹得人情绪失控不可?
这是因为作者从头到尾一味在强调的一个核心。
阿比斯深渊的庞大背景,世界上最后一个秘密的。
所有的情景都在这个设定之下发生,读者亦或是观众可能略微麻木了某件事以二千余年的时间,一代又一代人,舍弃了所有,践踏了能践踏的一切甚至是不能践踏的东西,向着某样东西前赴后继地冲锋,这本就是浪漫或是摄人心魄到了极点的事情。
而动画背景音乐中不断的吟唱,便是对这种氛围的最好呼应,这既是浪漫,也是悲壮。
而土笔创造出这个“巨穴”的目的也在此处,他捏造出了一个仍旧充满未知,还未曾有人探明过的深渊,尔后这个舞台中的角色自然而然会下潜,会探查,有甚者会逾越伦常,毫不犹豫的践踏所谓道德,戳破人的底线。
而作者的工作,仅是复述其他们为了实现“憧憬”的所作所为,并且一味地强调这份“憧憬”。
换言之,他创造了一个能理所当然地挑战作为人的底线的舞台,并且将其间黑得透彻的剧情描绘出来放到你的眼前。
而正是这份理所当然,这份近乎病态的憧憬,才让这部作品的剧情近乎要命地动人。
如51话中瓦兹强,或是作者借其口所言:“无论如何寻求也无法得到的东西 已经不存于任何地方的东西 望乡 便是对那些东西脆弱又强烈的憧憬 我想大穴一定会继续呼唤 从今往后 万世之后 仍会呼唤着挑战憧憬的人们 这并非预言 是希望”这作品并非是三观不正,这玩意本就为时代,社会所限定。
作者的意图本就是直接剥离出一个设定,以此为背景同你讨论在这种情景之下人物到底会做何行为。
你可以骂角色混账,这是作者对角色塑造的成功,你也可以骂剧情黑得让人作呕,这也是其功力深厚。
但你不能直接将三观不正盖在作者头上,这是你自身不清不楚的愚蠢。
剧场版的制作水品维持了tv的高水准,剧情却是比tv要高出一个水平,无论从故事上,人物塑造上,情感爆发上,给我的冲击都比tv要多。
在我看来剧场版才算是他们“有来无回冒险”的开始,tv里发生的故事都只能算是前传。
在故事上可以说是来自深渊这部作品第一次发生了强烈的戏剧冲突,tv里带过了很多下潜的剧情,只留下了其中几个片段,原因也是在五层以前他们的下潜因为雷格的存在都太过顺利,即便是在四层断手也只是有惊无险,虽说因为雷格的能力,他们下潜的如此顺利而又迅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与之相伴的也就是戏剧冲突的缺乏,这导致了故事稍显平淡。
而剧场版出现了黎明卿这个boss和下去六层需要的白笛作为达成目的的强大阻碍,最开始观众不知道白笛该如何获取,我认为只能让黎明卿放他们下去,再加上黎明卿的行动更是自然而然的把所有的矛盾都转移到了打败黎明卿之上,让观众暂时忘却了需要白笛这件事。
毫无疑问这是相当高明的手法,而在经历几番波折成功击败黎明卿也得知了白笛的制作方法后,白笛却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剧情顺理成章且完全出人意料,毫无疑问是精彩的剧情,其中穿插的黎明卿与莉可一行人的信念斗争更是为精彩的剧情锦上添花——“为什么科学必须要被道德束缚呢”以及“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心能有多强”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其次是在人物塑造上,这是这部作品第一次花费大量的笔墨去塑造几个角色,也就是黎明卿与普鲁修卡这两个角色,甚至对主角的塑造都比不上黎明卿这个矛盾角色的塑造,在tv中着重塑造的是雷格的神秘重重与他的天真无邪,在tv最后的篇章中借娜娜奇之口塑造了莉可虽然弱小,虽然不够冷静,虽然经验不足,但其同样具有身为探窟家的强大的精神与信念。
而在剧场版中则塑造了天真可爱,到死都想帮助莉可的小天使普鲁修卡,以及剧场版中表现最突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黎明卿波多尔多。
他能够记得所有试验品的名字,他像父亲一样对待普鲁修卡,他礼貌而冷静,但他却能在冷静中做出最疯狂的事,毫无疑问他不是好人,但也不能简单定义为恶人,这是最为经典的反派角色塑造方式,也正因为其有效所以经久不衰。
整部剧场版中最动人的话语也正是来自于被打败后的黎明卿之口,这样一个科学家的角色最后活下来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窟家和大多数人来说也许都是好事,但在我看来死亡才是这样一个角色最好的结局。
可以说黎明卿没死不仅让观众遗憾甚至剧情上也称不上好。
当然也可能是在后面的剧情中作者还安排了他的位置也有可能,但那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然而黎明卿这个角色的塑造却也不尽完美,这样一个矛盾角色,他疯狂行为的对立面只体现在了他的彬彬有礼、从头至尾的平静语气和能说出所有人的名字这几点是不够的,可以想象的,这样一个疯狂的探窟家,疯狂的科学家他能为世界带来多少贡献,而这些贡献背后有多少黑暗,如果能把这些描绘出来这个角色的塑造会更为深入人心。
可以说人物塑造目前为止都是来自深渊这部作品较为薄弱的地方。
从主角一行人在剧场版中甚至有些工具人化也能感受到这点。
(不管怎么说刚拿到白笛就抱着娜娜奇笑开了还是有点不太好。
)最后是情感,在这点上我很难说出什么,我也很难说在这方面剧场版表现的一定比tv更好。
我的语言能说出的就是,当我以为普鲁修卡这个角色生命的停止以及她的回忆就是情感的高潮并沉浸于这份悲伤时,下一个场景普鲁修卡化作白笛出现,深渊也许确实实现了她想要和莉可一起冒险的愿望,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
对我来说这样不尽是悲伤的感情反而是最为令我心痛的刀。
但我不能说这就一定比娜娜奇终于让米蒂解脱时所爆发的情感更动人,只能说这份情感的表现为剧场版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
在最后有个疑问我不吐不快,到底是怎么在这部作品中看出儿童色情擦边球的?
确实作者好像是个恋童癖,角色设定成小孩可能也是因为个人兴趣,甚至种种残酷的剧情都可能是因为作者的个人兴趣才让剧情如此发展的,我虽然没看过原作,但至少动画制作组没有把这些作者的个人兴趣表现的很下流,那怎么能称为色情呢?
对于反派,就一条,黎明在做弹药包和实验的时候,不对当事人进行预先人性化筛选和告知清楚他们以后要面临到的具体痛苦,就是对生命极度的的不尊重。
不要说什么他的思想里面没有什么生命概念的鬼话。
他自己本身也还是“生命”的形式,对待别的生命还口上彬彬有礼但是实际上任意当物件摆弄,就是自私自我到极端的体现。
反而更凸显了表里不一的状态:这就是欺骗,没得洗。
把他的自私自我和其他人的自私自我划等号也是不科学的。
因为他对生命造成的伤害和他的贡献本就无法进行对比。
所以单就说他对孩子们造成的折磨量来说,不论是否理性还是感性,他就是一块思想的毒瘤,意识的垃圾。
总结起来就是:跳出人类的意识认知之外去判断世界,是压根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视角。
人类就是人类,自认为高于人类去看的视野,都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的意淫而不自知。
直到最后快结束的前几分钟,这部电影在我心中还是五分满分的神作。
我想破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最后罪大恶极的人甚至被原谅?
为什么那个精神极度扭曲的人,反而成了一种对于探索深渊精神的解读和旁白?
为什么普鲁修卡,娜娜奇,还有小机器人,可以突然从普鲁修卡被做成弹匣,到看着满地的狼藉,以及没有被彻底杀死的神经病,继续满心欢喜的开始他们的大冒险。
我不明白作者设计这个结局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我只是想抒发我的第一感受——恶心,极度的恶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罪大恶极,甚至可以说是变态扭曲到超越任何东西的东西,最后还可以放任他继续活下去。
你如果说他是为了后面的剧情做铺垫,我可以理解,那么请你做的有逻辑一点,让人能接受一点——可是你却说只是主角团把他放过了。
我真的无法理解,我无法与之共情,我无法理解作者的想法。
我只感到了满满的恶意,我感觉到自己被狠狠地喂了一坨恶心的大屎。
本来快意恩仇的想,这个傻逼终于被一炮轰死了,主角团怎么说心里也被画上了一道沉重的伤疤。
我是万万没想到呀,万万没想到,他妈的,主角刚刚还哭的撕心裂肺,下一秒就被普鲁修斯变成了白笛他妈感动,甚至还妈吹了一下。
然后就是娜娜奇对他莫名其妙的心里疏导,导致她居然就接受了普鲁修斯变成了白笛,她就还竟然就这么理所应当地佩戴上了。
强行为了煽情而煽情,那么你也可以让普鲁修斯这份死的有价值一点。
而不是看到女主角,前一秒在飙泪,后一秒扑到娜娜奇的身上喊娜娜奇。
怎么?
普鲁修斯的死就让你们这么充满信心,充满勇气的去挑战下一层吗?
他的死就这么微不足道吗?
那个傻逼神经病做的事也就那么微不足道吗?
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你们继续打着爱呀,冒险呀的精神去探险吗?
真的,这个结局我只是感觉被作者喂了一坨充满了深深的恶意,让人感到作呕的屎。
我真的没想到。
本来让我感动到落泪的电影,在最后的几分钟,让我感觉到如此的难以理喻。
《深魂的黎明》是紧接TV的正传剧情,一个不能独立观看的完整篇章。
序幕部分是祈手的出现和指引,本应是仇人相见的场合,祈手却只是用完全漠然的态度处理探险队员和毒虫,对雷格给出可以称得上友善的指引,雷格的情绪也在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后消解。
尽管雷格的失落以及背后的苦痛依旧让人心疼,但仇怨、探险家的原则,在现实面前都是被搁置的。
紧接着的片头依旧是缓缓向下的天坑剖面图,让观众想起对无尽深渊的永恒欲望。
——还是熟悉的浪漫画风、Q版人物,熟悉的赤裸裸展示痛苦,熟悉的对未知的无限憧憬。
TV部分最出彩的部分,是莉可断手时雷格的哭喊,冷漠的规则、极致的绝望下,声入骨髓的哭嚎里面打动人的是情感。
本篇的高潮也是一样的,只是冷硬的规则和痛苦的集合换成了黎明卿,而爱的光芒放在了普鲁修卡的祈愿。
黎明卿已经不能算是生命了,他是究极的科学家,是“求知欲”拟人形态。
事实上黎明卿的实验给整个深渊探险带来了崭新的黎明,而世界似乎即将毁灭的阴云也没有散去。
对黎明卿而言,普鲁修卡和其他所有的孩子都是探索求知的道路上重要的存在,他能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他的爱是真切的,只是他无视痛苦,并且为了探索深渊可以让自己或他人承受这一切痛苦。
但是雷格被砍手、把孩子削到只剩大脑和部分脊椎做成”盒子“,这些人体试验的残酷性足以让人忽略研究结果的价值,所以从“正常”世界进入深渊的莉卡、雷格,作为痛苦的亲历者娜娜奇,毫无疑问将黎明卿视作敌人,观众也希望借主角团之手终结黎明卿这个苦难的根源。
普鲁修卡这个角色的语言风格则是:我所知道的都是最好的。
这个从未去过地面的孩子的认知,完全来自和围绕着“父亲”黎明卿。
这个从未去过地面的孩子,相信黎明卿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即使知道盒子是什么、自己会被做成“盒子”,也依然心甘情愿地祈愿着。
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么一个孩子要经历那么难以想象的严酷痛苦,最后在无尽的痛苦中死去,还是保持着单纯的爱,很难不为她难过。
打败黎明卿之后,娜娜奇说了很多话,试图唤起黎明卿更多的情感,让黎明卿也体会到痛苦,但是都没有用。
娜娜奇和黎明卿,几乎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两个物种了。
但娜娜奇最后让黎明卿活了下来,理性上是交换,毕竟主角团归根结底的诉求是自保和进入第六层。
但我觉得娜娜奇对黎明卿还是有一些情感上的期望。
“立场、身份、名誉、外表……甚至是自信,这些都不是美的本质。
即使带着丑陋的溃疡、即使被世界的不公打倒、即使连再度爬起的企图都被否定,仍能正视、仍能怜爱、仍能保持憧憬,这些眼神才是美的本质。
”这句话在如今的价值关系下或许不正确,但伟大的求知欲与情感的融合,毫无疑问是美的,它诠释了《来自深渊》的动人之处。
其他值得注意的画面呈现:前线基地像是一做冰冷的堡垒,莉可等人的住所完全是一个牢房,厚重的房间门打开和关上都足以令人心慌。
包括普鲁修卡在内的每个主要角色,因为是Q版人物,所以都显得头特别大,身上披着袍子和大大的装备,人物都看起来圆乎乎的很可爱。
但是每当脱掉外套和帽子,人就会小一圈,尤其是躯干会有一种不相称的弱小感。
而这些元素,是被角色本身所忽视的。
这些小小的身形在看起来的未知又巨大的世界里历险,本身就让人觉得残酷,也敬佩他们的勇敢。
这是集中于第五层,面对黎明卿的一个总集,明显能够看出动作场面有所加强,利用CG动画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快、猛、狠的打斗场面,不过对于这个垂直型公路冒险动画番来说,打斗并不是主要的,观众期待的是更加猎奇的经历以及悬疑的逐步解开不得不承认,反派黎明卿的塑造非常成功,那种接近于零度理性的变态深入骨髓,令人头皮发麻,弹药包、实验、生骸、意识移植……这些设定都极大地冲击了我们的常识认知,他就像人们面对科学的突飞猛进时对未知恐惧的投射,从古至今,那些科研人员其实也是一步步依靠实验才有了今天的科学成果,在极致追求和愿景之下,对于这些科学狂人而言,已经没有正邪是非观念了。
不过,今天在享用着过去的科研成果的我们,是否能多少心怀一点负罪感呢?
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来自深渊》是否正当的争辩,其实在我看来,黎明卿的恶,就如同深渊阿比斯黑色的大嘴一样,是明显摆在那里的,你可以把它视为反派,也可以把它视为诱惑,总之,人性之所以光辉,正是在于逆境情况下,一次次克服困难、打败敌人、突破障碍、追求善良和正义,在这过程中如果表现出视觉及精神上不可承受的反人性,往往是为了凸显过程的不易及冒险的艰难,每一个观众的承受能力的确不一样,一旦接受不了这种设定,最好还是选择其他适合自己的作品观看。
冒险还在继续,越接近底层就越接近哲学末端的极致试问,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许是原作者和观众们都在不断尝试的科研追求吧。
这篇影评肯定有剧透这篇影评肯定有剧透这篇影评肯定有剧透10/10分前天才看完路人女主的剧场版,今天就看来自深渊剧场版。
路人女主的剧场版实在是太过出色动人,以致于来自深渊剧场版感觉比较不愠不火。
嘛,前半段是这么觉得的,但到中后段,开始进入事件核心,迎来高潮的时候,果然,还是故事非常的宏大、深远。
乍看下来,表面是说利可三人怎么和黎明卿抗争,然后继续第六层的冒险,但实际上,最后结尾白笛的生成,才显现出整部剧场版的核心——深入灵魂的爱和陪伴。
和TV版一样,高潮都放在了结局,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冒险和斗智斗勇,但实际上主题贯穿全篇,只不过在最后才明提出来。
对于利可她们,黎明卿是头号敌人,但却为她们提供了利可的白笛。
虽然黎明卿的实验残害了很多小朋友,但却为探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黎明卿是一个我评价不了的人,他就如深渊本身,带来巨大诅咒的同时又包含无限的祝福。
而普鲁修卡,则从开始就是一个道具,实属可怜,虽然最后变成白笛陪伴在利可的身边继续冒险,但还是让我对她的经历和决心无话可说,只剩敬佩和感动。
也正是普鲁修卡,演绎了比TV更加深沉、坚定的情感,让这部番在完成度和情感流露以及故事的深意都比TV更上一层楼。
补充:前面说「深入灵魂的爱和陪伴」是整部剧场版的核心,太片面了。
看了其他人的评论,发现有很多我没有太过注意的其他深意,所以这里我所说的「核心」,也只是我看完剧场版后当下就得出的感觉,认真思索,大概可能并非如此。
那么这就当做是剧场版最击中我内心的point吧。
纳粹屠夫医生 约瑟夫.门格勒我看了很多评论和弹幕,一大部分人认为黎明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我很纳闷,这些人的三观为什么这么不正。
门格勒在奥斯维辛做过无数的活体实验,很多孩子都成了他的试验品,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哀嚎他们充耳不闻。
黎明和门格勒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恶魔。
他们都一崇高理想为借口进行屠杀,仿佛他们的行动都是正义的。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比动物有更丰富的感情,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才产生了文明。
在文明产生之前的人类根本不能称之为人类,他们只是一群拿着武器,直立行走的动物。
黎明在基地里面用人做活体实验,他对那些孩子一点感情都没有。
错了,他对一切都没有感情。
他和门格勒一样,人在他们眼里已经不是人,而是一个个的物件,是试验品。
作者显然对黎明也是有着批判的态度,可是为什么观众们到有很多人同情黎明呢?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境内设立了多个细菌部队,他们用活人进行试验,有数千中国人被虐杀。
在历史上有那么多同胞被当成试验品被活体解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替恶魔洗白呢?
话回正题,他们的魔鬼行为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吗?
不,一点也没有。
门格勒最主要的成绩是可控的双胞胎的孕育。
他的残忍试验可以说就是舍近求远,医学完全有方法一次性怀上多胞胎。
方法我就不多说了,那样就是把女性当成生育工具,太歧视女性了。
黎明的研究完全有更人道的方法,大家也看到了他的实验基本上都失败了。
他的路完全走错了,他的行为一点用都没有。
人都是自私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主动的去伤害他人,对受害者有什么影响他们根本就不关心。
我们在欣赏任何作品的时候,都要把三观放正一些,不要变成恶魔而不自知。
《来自深渊》这个番听人提起过很多次,以致郁、题材难以归类著称,然后就分次把几个剧场版看完了。
看完后觉得,致郁可能只是这部剧的色彩之一,番中对深渊的隐喻和通过人物行为不同揭示的对“your worth”的解释可能更值得关注,或者说,这部番是对尼采意义上“虚无主义”的一个正向诠释,理解了这一点,反而会觉得这部剧是很有力量而非致郁了。
写篇剧评的时候,只看完了《来自深渊:启程的黎明》、《来自深渊:流浪的黄昏》、《来自深渊:深魂的黎明》三个剧场版,后面应该会看漫画,所以这篇的对番的认知和讨论范围仅限于这三个剧场版。
《来自深渊》中人们于很久前缔造了深渊,并生活在更宜居的深渊之上,而深渊中有具备各种诱惑的遗物、思念的人、成为强者的象征,这些都成为一些不甘日常生活的地面居民想要下潜深渊的理由。
对进取的欲望并不只是带来以上的这些福报,每下潜一层都会遭遇深渊的诅咒,代价可能是身体受伤、丧失人性、丧命、或者变成不成人形但仍有自己意识的一种状态;当然相应的也会有来自深渊的祝福,当心爱和羁绊相连的人死去,ta就可以变成你的“作响生命之石(your worth)”,帮助你下潜到更深的地方。
《来自深渊:深魂的黎明》结尾当莉可、雷格、娜娜奇三人战胜黎明卿去往下一层时,背景音中响起“向着黑暗也无法企及的深渊,献身挑战的人,无论奈落的黑暗有多深,都不要怕,你就是光明。
”而这种向前进、自身是自己的能量的强意志就是尼采一直所倡导的,他反对两种意志,一种是平等主义者,是没有自由的奴隶、羊群和普遍幸福,即他“超人哲学”里的“动物”,这里应该代指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们,另一种是人,即“末人”,是个性被泯灭的人,按习惯的、传统的思想方式和道德规范来思想和行动,千人一面,这里代指可以用头套简单完成转换的祈手。
尼采所倡导的超人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他曾做过简单的比喻,“超人高于人犹如人高于动物,人只是超人与动物之间的一条过渡的绳索。
人或者走过这条绳索成为超人,或者掉下深渊摔死归于毁灭,或者留在此岸退回动物界,成为超人是光荣的,掉下深渊摔死是可敬的,退回动物界是可耻的。
”在番剧中,莉可、雷格正是靠着这样“只能一路下潜”的意志向深渊走去。
不过,在这里,《来自深渊》有对尼采的这套“强人哲学”稍作修改或更人性化的诠释:超人不只有向往深渊的诅咒,也有来自深渊的祝福,即一些羁绊、心爱,能带他们走更远,虽然往往是以这些羁绊为牺牲或为诱惑,人会由这些羁绊所牵动内心踏上探坑之旅,也会由这些心爱所支撑,继续前进,它让人即强大又弱小。
所以黎明卿死前对莉可和雷格说的话是:“愿前进道路上充满了无尽诅咒与祝福”。
同样,娜娜奇的存在也是对这些看似独断专行的强人哲学的软化处理:娜娜奇起先和莉可、雷格一样,是带有自己的期待来的深渊,虽然后者分别是找寻妈妈和找寻自己身份,而娜娜奇只是为了吃饱饭,在她经历和米蒂的友谊之后,她之前支撑的意志就变成了照顾米蒂、不然就圆了她的愿望,想办法杀了她,后来遇到莉可、雷格后,她的意志又变成了帮助二人达到深渊底部。
这样没有自己“意志”的娜娜奇能说她是绵羊或者末人么,很显然不是,我认为她的存在就是番剧对尼采的强人哲学的一个小修改:当人勇敢地走出自己现有处境,并没有到达彼岸或者持续走下去变成强人,也没有掉下深渊成为烈士,而是处于悬置状态,等待或者审视自己现有的处境,也称得上是一种强者。
深渊——隐喻深渊这个意象是个极好的隐喻,目前所看到的番剧中所有人物都在讨论深渊底部,但没有真的镜头给到深渊底部到底是怎么样的,它存在在莉可妈妈的笔记中,不动卿不想回忆的回忆中,黎明卿的实验中等等。
这个深渊代表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外界世界——永远未知,永远有吸引力,也代指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层层深入,变化莫测。
第四层时会遇到的五感消失,和深渊底部会遇到的人性消失都是对人或进入社会,或独处时面对自己会遇到的境况的隐喻。
同时,深渊又是不可挣脱的,如在第四层时雷格问这充满了恶意的轻柔物体到底是什么,娜娜奇回答是这样轻飘飘的物体,一层又一层的包裹着我们。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说的就是在这样轻飘飘又不可逃脱的东西中,人的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主观反映,反映内容受个人固有思维、经验的影响。
深渊究竟是不是深渊,一部分取决于深渊本身,一部分取决于我们自己。
这不就是生活和必须面对的自我么。
赤裸生命——反战、反绝对科学主义如果说深渊作为一个大的设定背景、讲述一个作者认为的通用的世界逻辑,那么黎明卿、莉可、娜娜奇、祈手等人的不同意志就反应了作者所倡导的价值选择。
娜娜奇和祈手前面都已讲到过,而黎明卿的设定十分亮眼,同时也是番剧中十分致郁的大部分情节(目前我看到的)来自生骇这个设定,它是由到过深渊底部的人演变而成的,不具有人的形态,但有些具备人的意识。
而在《来自深渊:流浪的黄昏》中,完整讲述了米蒂是如何变成生骇的:和所有孩子一样,米蒂还在地面上生活的时候对深渊充满向往,想探索奈落的遗物,想成为英雄,所以在白笛的选拔下,她和很多孩子到达了黎明卿的实验基地,每夜入睡后都会有一些孩子被叫去光荣潜入深渊,实际则是被当做实验对象,看不同孩童潜入深渊会不会有不同的生物出现,如果没有,那些生骇将会由白笛控制,有些用后即弃,有些将成为他们的“武器”。
这些是隐喻那些战争中、灾难中没有选择、被随意支配的人,类似阿甘本说的“赤裸生命”,最开始是用来描述二战集中营中那些通过以维持他们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之名,剥夺他们的权利(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甚至是埋葬死者的权利),把人贬低成为的“赤裸生命”。
相比于生骇的震撼场景,更应该关注的是把他们制造成生骇的动机和人,黎明卿是想这些孩子中有一些“天赋异禀”可以成为能下潜深渊、帮助他的人,番剧用大量可怕的镜头、和米蒂在自己处于绝望但试图唤醒昏迷的莉可时就表现了强烈的控诉立场:人不该被视为工具。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番剧是反战的。
黎明卿除了工具化儿童的外在设定外,他自己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科学主义的象征。
在下潜到深渊时,深渊会保留人最强的诉求或意志,而黎明卿希望自己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所以在成为白笛后,他这一特征也得到加强。
在《来自深渊:深魂的黎明》中,黎明卿看似是一个很诡异的人设,胸前的白笛才是自己(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他就是一个U盘),他永远只带着画成一道光的头套,他的脑海中只有完成更多深渊遗物探索,所有的小孩子在他面前只有有用、无用之分,他用最科学的系统计算下降速度和时间,完成他的实验,同时也最面无表情地说话,所以在雷格不断施展招式和他打斗时,哪怕自己快被打死了,他仍处于对雷格武力值的赞叹,说“斯巴拉西,斯巴拉西”,声音和往常一样平静且空洞,而他收获的诅咒/祝福也是,拥有很多祈手,只替换头套就可以“再生”,重复执行他实验的命令。
不过,依然,番剧给这个白笛开了个口子,在娜娜奇遇险的时候,他是有那么一点在乎的。
存在的意义在于自在之物而番剧更创新的一点是,娜娜奇非人类,莉可其实是生骇,雷格是机器人,三个实际意义上的非人类作为年轻的探坑者,做的一点不比人类差,他们有探索的欲望,但更珍惜和伙伴的友谊,番剧似乎想在这里传达:意志是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体现,而这个人不一定是“人类”,即意志并不依附人类肉体而存在。
番剧中是否能下潜到底部最重要的依靠是白笛,即作响生命之石(your worth),而就像前面说的,它的形成要么是像黎明卿一样自己成为自己的白笛,要么是像普鲁修卡一样变成白笛守护自己的朋友,在作者看来,肉体的存续并不是最重要的,意志是否能够达成才重要,更重要的是,以何种方式达成。
莉可找寻母亲、看母亲留下的笔记、听和母亲相关的事情可以看做是人对外界的探索,雷格作为一个失忆的机器人,想要找寻自己失去的记忆、了解自己是谁可以看做是人对自己的探索,而娜娜奇,像前面说的一样,她作为一个帮朋友实现遗愿后不知做什么的悬置的人,和朋友一起探坑,帮他们实现愿望也不免是一种价值。
重要的在于,这存在的意义是自发的,而不是单纯的如黎明卿的肉体一样,单纯只是行为,而是需要加上价值,才是有意义的存在。
不过目前看来,番剧中还没有涉及到这些具有意义的价值在产生碰撞或者矛盾时会发生什么。
期待今年和明年的续作!
黎明最恐怖的是他理智到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感情,我原本以为诅咒转移单向就可以了,原来要双向…就算是畸形另类、目的性极强的爱也算是爱吗,为了规避诅咒继续探索真挚爱上每一个实验品,可怕的这是他的真心,最温柔的语调说着隐晦而残酷的话,科学家是疯子,向往深渊的黎明卿更是,连他最后的战败都是祝福娜娜奇继续前行更深的阿比斯。
p1的画作黎明和莉们组成翱翔的鸟飞向光明,实则是飞往无尽深渊,就算思维模式极端的不同但都是向往最暗之处去冒险。
有的人喜欢这个反派,我对他没有过多的感情,这个角色是一个很出彩的存在,深渊的可怖还来自贪婪的人类,我的片面想法莉可选择断手是她自己的抉择不需要怜悯,另外他们向往更深之处的冒险更需要等价交换,得为自己的欲望所付出相应的代价,她真的只是为了见妈妈吗,更多的是想要去abyss吧,纸条只是契机,这也算是贪婪的一种,莉不算正常人,对深渊完全抗拒的才是正常人。
对死亡无畏,对abyss贪婪的憧憬,连断手都只断关节以下,但可贵的是她内心的清澈勇敢。
莉对abyss be like:命中注定我爱你~另外我好奇的是把普做成替死盒,看见稿纸上的手术方案,头骨也很大了是怎么塞进盒子里的呢,要是被压碎还可以存活吗能存活多久….身体的骨头肋骨是全部剔除了吗?
…..其实我很期待改造完后的模样有点可惜剧场版没有,不知道漫画里有没有?
..
最后,土笔章人更是个疯子,一些日奔人的猎奇想法让我大吃一惊: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人类想不到的。
TV版剧情挺好啊,剧场版怎么只剩下hentai场景和不停的打斗?想看战斗我龙珠不香吗?女主也变成傻白甜了,娜娜奇carry全场,2颗星给配乐,变态负分滚!
有点变态了,居然跟我女儿一起看的,看完她指着结尾的字幕说:你看看这是给15岁以上的人看的! 然后就跑妈妈那告状去了....
这番好看是好看在设定、冒险的部分,我是当冒险番来看的。剧场版做成了战斗番,反而没什么意思。
真不行。猎奇吗?可能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来说是的。主角又吵又哭的最后糊里糊涂的打赢了战斗,有逻辑吗?有伏笔吗?不过是用儿童的牺牲和所谓的黑暗做对比来刺激观众罢了,哗众取宠的小丑作品
你这个动画改编也太烂了…不及漫画半点好看
虽然看过漫画,但是看动画还是感觉好变态(。)
赛博不朋克?对不起,我真没看出有多恶趣味。需要在适当的年龄遇见它。非剧场版也大概看了看。如果是青少年或儿童时期看,一定有所震撼。恶趣味可能是人对自身的一种好奇和还没控制好这种好奇时期的敏感和变异想法。我大概是到了没有那种敏感的年纪了。在成年人的世界,趣味这种东西,怎么也不可能有多恶。
过誉。恶心。
阿比斯的逻辑真的不能深究,剧场版基本就是图个爽和图个惨,打得够爽虐得够惨。实话说角色塑造真的太次了,男女主毫无魅力的动画还是第一次见,nanachi这种兼具了多面性格和沉重过往的角色完全盖过了男女主角。有意想把黎明卿塑造为超脱常理的强人哲学的化身,但是无法自洽的逻辑和粗糙的文本却无法支撑这个形象,残念。
卖点:可爱人设+清新画风+洞窟奇观+(绝对是故意的)血腥+(也是故意的)虐。一口气刷完三部剧场,看得肚脐眼疼...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有点过了,而且动不动各种擦边球是要干嘛...
#Home
7,说实话粉丝吹的比作品本身还要好看
我真想干死编剧啊。你要告诉我深渊的最下面是对生命的赞美,那我真的要把编剧也送到深渊里让ta尝尝生不如死的味道啊。而且听到“爸爸棒”我真的他么……啊啊啊啊啊啊!!!(就真的有必要经历这种痛苦吗?
普鲁修卡被做成弹药包那里太生硬了
中段開始刻意煽情實在太明顯了,人性光輝?連基本的人性都沒有了又談何光輝呢。三觀煉銅惡趣味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這裡沒必要多提,但作為一部劇場版連基本的敘事節奏都把控不好才是最大的敗筆。
我是觉得这种突然冒出个天马行空的设定,然后某角色因此而死给人的观感挺突兀的,煽情太强行就煽不动了。另一点是剧场版从头到尾都在战斗,我还以为在看什么热血漫,挺奇怪的,我认为大多数观众在这片子里寻求的不会是宿命式的决斗吧
比起前两部来讲开始走下坡路了。
对漫画还原的很好,但还是太恐怖了…科学的发展和对未知的探索本来就涉及了许多道德问题…唉…(但我还是很讨厌黎明卿
越来越血腥暗黑是真的没想到,设定还这么B级片。但给分变低主要还是剧情有点莫名其妙,动作戏也一般。
完成度不错,细节,很棒。但原作者有严重的不良癖好,简直恶趣味,夹带私货,影响观感,去掉会是一部能够留名的佳作,能给四星的。主角的情绪,哭的太多了,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