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改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同名短篇小说《异星之彩》,极具有克苏鲁神话中“不可名状”之恐惧的意味。
电影的内容看似寻常,一颗流星坠落到了远离城市独居荒野的一家人的院子里,此后,诡异的事情逐渐发生:在第二天,流星形成的陨石奇异消失,地下水开始散发出奇怪的味道,母亲在切菜时无知无觉切断了自己的食指,小儿子声称从井里听到了说话声,花洒中流出了长满细小触手的黏液,电磁莫名消失,汽车无法发动……一家人似乎被困在了一场永远无法离开的诡异梦境中,在恐惧与绝望中一点点步入死亡。
但与寻常怪物片和恐怖片不同,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星之彩”,对于主人公一家的遭遇,它知道,却毫不在意。
这里要提一点,在洛夫克拉夫特创立的克苏鲁神话设定中,“星之彩”是一种高维生物,有极高的智慧。
在它的眼中,人类与蚂蚁毫无区别,因此,在地球休养生息了一个晚上后,它便顺手吸收了周围全部生命力,飞回了宇宙。
至于主角一家的死亡——你还记得自己吃过多少片面包吗?
这看似荒诞,实则是克苏鲁神话的内核之一——人类并不万能。
浩瀚的宇宙存在无数的奇迹,我们人类只是宇宙边缘的荒凉星系中诞生的弱小种族,在这样一个浩瀚无边、而又毫无理性与目的可言的宇宙中,人类所认识和规定的法则与观念都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观点在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主流的“人类至上”截然相反,甚至放在今天都毫不过时。
或许这也是克苏鲁神话直至今日还为人所着迷的原因。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只是仰望星空的虫子,不要骄傲自大,不要想着征服自然。
另外,影片中对于“星之彩”那种不可名状的感觉也刻画得很好,全篇都没有出现过星之彩的实体,从头到尾,它都藏在弥漫的亮紫色雾气中,静静观察人类社会,看着人类挣扎、互相怀疑争吵、精神崩溃陷入死亡。
只有最后,当它从井中飞出,飞往浩瀚宇宙才让我们窥见那美丽生物的一角——星之彩没有实体,它只是一种色彩,难以用人类语言描述的美丽色彩。
在原文中是这么描述这种生物的:“那一道自井中浮现的磷光不禁使人们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厄运降临的感觉。
这种感觉已远超他们的意识所能构想的任何景象;那种色彩不再只是闪闪发光,而是自井口喷涌而出。
当这股由无法辨认的色彩组成的无形洪流离开井口之时,它就仿佛直接流向了天空。
”而影片为了表现这种感觉将它设定为粉紫色,只能看做受技术限制吧。
当然,本质上我觉得这还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没有接触过克苏鲁神话的人或许会感到莫名其妙:怪物呢?
主角怎么突然发疯了?
他们在干什么?
而作为一个对克苏鲁神话有所了解的人,我认为拍的确实不错。
星之彩是我在洛老作品里最喜欢的几篇之一,今天发现竟然有电影于是看看,看完感觉很失望看之前没有抱很大期望,毕竟洛氏恐怖的核心就是“未知”,不可名状不可言说之物,电影要拍出这些显然不太可能。
尽管如此,这部电影观感还是低于我的预期。
首先是整体的氛围塑造。
电影整个过程中都没有提及星之彩到底是什么,从哪里来,陨石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种种异象。
能理解导演的想法是通过这种未知让观众感到恐惧,但是事实上因为氛围塑造的不够加上角色难以代入,观众感到的更多的是迷惑以及好奇...整体的节奏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这部分跟着原作走就可以,陨石砸落,异象渐显,一家人也渐渐被影响,想逃离的时候却发现为时已晚,试图拯救他们却晚来一步的男主。
每个小部分看起来都还不错,但是之间的连接太过生硬突兀,一个部分好不容易到达高潮,突然又突兀的转接到下一个。
对原作的改编我个人很不喜欢。
我觉得最败笔的是改变了一家人的职业。
原作里这家人主要靠种地收入,因此星之彩带来的植物变异,作物味道奇怪对他们来说是灭顶之灾,相比之下电影里父亲因为番茄的问题突然大发雷霆就显得奇怪。
(虽然也可以解释为星之彩让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
还有就是星之彩带来的一步步的变异。
原作里提及了植物的诡异色彩,形态的变异,提前发芽的树。
他们在后期又慢慢变得又干又脆,变灰,萎缩死掉。
我觉得这些对于塑造诡异氛围是很重要的,然而这些在电影里都未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变异的昆虫,变成怪物的母子和羊驼。
(唯一算提及的是作物的早熟和难闻的味道)在原作中所有因星之彩而死亡的生物只有一种表现:发干,变脆,碎裂而死,伴随可疑的恶臭。
但是在电影里却没有一个人因这个原因而死...可以理解为这是为了方便理解做出的妥协,但是这样就大大削弱了洛氏恐怖的感觉,洛氏恐怖强调的从来不是怪物,而是祂们作为人类认知之外存在的不可名状,仅仅是概念的叙述就足以让人发狂。
关于母女的死亡方式,我实在不解为什么要改成怪物的形态,原作中两个人精神逐渐崩溃步入疯狂的遭遇我觉得能更好的塑造氛围...好吧也可以理解为电影篇幅所限没有多余精力表现这些变化。
还有一个改动我觉得也属于无奈之举,原作是调查员(姑且先这么称呼)找到了阿米,了解到了这一切。
一切都是基于阿米的描述,所以阿米的主观感受和选择性表述让文章的恐怖程度大大加深。
洛氏小说的第一人称为作品提供了不少代入感和恐怖元素,作为电影,要做到这点比较难,只能做到把客观的东西呈现给观众并辅以角色的感受。
关于电影的特效和配音部分,平平无奇。
最让我失望的是一部洛氏恐怖的片中竟然出现了jump scare...完全不符合洛氏美学....很失望很失望。
特效方面我觉得还好,没有让我感到很不适,配音中规中矩。
或许是我对原作过于执着,如果是对克系作品稍有了解但不深入的人看或许会有更好的感受。
整部给我的感觉是:能理解想表达什么,但是就是没内味。
明明是小预算,却拍出了超过《湮灭》的好质感。
《星之彩》改编自1927年的著名克苏鲁小说,悬疑氛围cult场景都做得非常到位呀。
来自外星的一种力量不可描述,直接拍摄那个本体是吃力不讨好的,失去了神秘感就索然无味了(比如《湮灭》)。
那么咱就拍拍它对人类做了什么吧。
在这个层面上,导演和美术做得很具独创性。
不放图了,你自己去感受下。
很久没看到制作这么精良又直给的克苏鲁了。
看后表示痛快。
不得不说,这是烂片大王的凯奇近年来少有佳作,遥想当年,那时他可是真正的影帝,也曾是票房的保证。
但古人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凯奇的风评也如这泼出去的水一般——“浪子回头,为时已晚”。
其实电影本身是那种与@《湮灭》一样的超现实科幻题材,里面探讨的外星生命与传统意义上的克苏鲁风格不太一样,它更多的是探讨一种超越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故事。
从这个方向来看,这些外星生命体通过进入某个被选中对象的环境,然后开始了以局部影响整体的超速进化。
电影中无论是配色还是剧情,都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整个画面和气氛的营造引人入胜,甚至还有不少致敬经典的镜头和拍摄。
比如:
怪形 (1982)8.21982 / 美国 / 科幻 悬疑 恐怖 / 约翰·卡朋特 / 库尔特·拉塞尔 威尔福德·布利姆雷羊驼变异的场景与怪形中雪橇犬的变异类似不得不说,无论是《湮灭》还是《星之彩》,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饱和度极高的色彩搭配,只不过《湮灭》展现了变异生物多样性,但《星之彩》则落脚于变异对一家人的影响。
一家五口,儿女双全,是很多电影中完美家庭的配置,但就是这种完美,在破碎和肢解时才更引人入胜。
设定中男主对妻子的爱,女儿对巫术的痴迷,大儿子的唯唯诺诺,小儿子的神神叨叨,在星彩不断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让人感觉起伏跌宕的小高潮。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个情节:
这里为什么会提到杰克,让人觉得疑惑又毛骨悚然因为按照电影的设定,自从星彩降落后,加德纳一家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他们只能进入星彩所在的范围,并不能逃离这里。
但当警长将情况与沃德探讨时,他却提起了加德纳的小儿子杰克,这种说辞不由得让我觉得电影中藏了不少值得深挖的地方。
我猜测,因为星彩落入水井,当地人应该都饮下了这些被污染的水,所以他们应该向一个整体一样,能与杰克沟通。
而在电影开头,从杰克的反应最先开始也最强烈来看,他应该是最先变异但不明显的那种,但他却成为了星彩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之一。
美妙的《星之彩》,却成为了加德纳家的恶梦,正如网友所言,那些可怕的侵入和改变,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而当你察觉的刹那,却也为时已晚。
凯奇叔现在转型拍克鲁苏体系的cult电影了,简单说两句。
《星之彩》还是由电影《曼蒂》的原班人马制作。
许多评价认为,电影《湮灭》的美学设计,就是借鉴了《星之彩》的想象。
生物融合的诡异画面和瘆人的音效狂掉SAN值,最后一段迷幻的爆发场景观感极好,凯奇演这种疯疯癫癫的角色已经信手拈来估计闭着眼睛都能演=_=开启疯癫宇宙~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克苏鲁文化在外国进入了一个像衰落又像进步的瓶颈期 ,在国内更是一个奇怪的怪圈 ,懂不懂的人见到任何奇奇怪怪的东西第一反应都来了个克苏鲁风格的定义 ,像蒸汽波 未来funk。
克苏鲁这种外国比价成熟的流行文化在国内都进入了一个不伦不类定义期。
但是这种故事还是以小说载体更有感觉一些,毕竟用以视觉上展现出来的多多少少有点掉价,他真正体现文字的魅力,纯粹的想象恐怖,不可名状被具象化是对克鲁苏的亵渎hhhh
以下内容来自一个只看过半本《克苏鲁的呼唤》的文盲,系列里的其他内容一概不知。
注意⚠️本影评含有大量剧透和迷思,请谨慎食用。
先说说我最喜欢的镜头,是内森从失灵的汽车下来后,站在房子门口环视庭院的远景镜头。
星之彩带来的紫色溢满了花园,开出的异形花朵作为前景,背景是模糊不清的原始森林,美得像身处爱丽丝仙境,但这个仙境却更为诡谲凶险。
影片整体风格还是把握住了不可名状的恐惧的调子,不过前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未知又令人心悸的气氛更足一些,从沃德带警长来内森家那部分就开始无厘头了,看到警长被卷走了我甚至笑出了声,配上那种紧张兮兮的音乐真的很脱节。
而且内森这个角色的设定也很无趣,和好多恐怖片里的固执脑袋一样,思维方式莫名其妙的,后期的崩溃也是来得好突然。
女主角也差不多,看她第一次献祭还以为她这技能到后期会有什么精彩的表演,结果等到末尾就只再举行了一次仪式,如果说第一次是召唤了星之彩,那第二次到底是啥作用啊?
莫非是求星之彩早点超度他们家?
我是真的想不明白🤔再说说全片的故事叙述者沃德,可能他就真的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设定吧,因为从头到尾他真的没起到任何剧情推动作用啊!
这倒也没啥,总要有个引子让故事开头嘛。
而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他体格那么强健啊,从附身的女主那里逃走就算了,影片结束还毫发未伤。
还是说那个地窖其实是内森他爹留下来的地下堡垒,星之彩把周围树都吸收光了,他在那个地窖里呆着,就啥事儿都没有啊?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翻拍克苏鲁系列到这个程度还算不错的,希望有更多的类似电影出现吧。
以上就是我没营养的影评,浪费大家宝贵的十五秒钟,感谢阅读。
作为一名久远的克苏鲁爱好者,刚刚把这部电影看完,觉得算是佳作。
首先,要强调的是,克苏鲁世界观里的主角永远是旧日支配者和外神,也就是那些怪物们。
因此,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星之彩,其他人类角色只是道具,道具的作用就是衬托主角的神秘感和禁忌感,不要指望这些道具能像超级英雄一样力挽狂澜。
一. 故事背景 相比原著,故事背景到了现代,家庭背景也更加复杂。
但通过天气预报看到印斯茅斯等等地名,以及水文学家所在的大学名称就知道他们所在的世界不大太平(汗)。
和其他电影世界不同,克苏鲁世界的人类比较脆弱,特别是精神方面。
其他电影里的有灵感的人类往往比普通人更强大,能更早地预见危险,或者有什么超能力之类的天赋来对抗危险(如闪灵的黑人,招魂和潜伏里的驱魔师)。
但在克苏鲁世界里,灵感高只能让人死得更早,了解神秘学知识的普通人反而san值更低,更容易发疯(记得某些神秘学专家能召唤和使役一些奇怪的生物,看似比普通人强大,但更容易接触到旧日支配者和外神,结局不怎么好)。
二. 角色分析 道具人1: 男主人是一名失意画家(克苏鲁世界里的画家和艺术家易受到不可名状的外神和旧日的影响,san值较低,容易发疯),和已故的父亲关系不好,但由于经济原因(投资羊驼?
)只能带着一家子住进老父亲的旧居,貌似刚修缮好,从城市搬来不太久。
可以从很多事情看出男主人很爱他的家人们,特别是妻子,但性格有些刚愎自用,不相信他人的话,和儿女的关系不算亲密。
另外要强调的是,这个角色承担很大的家庭压力,估计是由于他的错误决策,把钱都投资羊驼养殖和果园种植,可以说他的一生希望都在羊驼身上。
所以,当深爱的妻子和期望的羊驼都变异了,他的精神崩溃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键盘侠一样永远理智。
道具人2:女主人貌似是一名投资经纪人,性格较温和,也是最早被星之彩影响的角色,从切萝卜手指头提供了第一个高能开始,到后面卡朋特风格变异体,妥妥的工具人角色。
她的温和性格和知性气质,就是为了衬托最后其无辜的悲惨结局,勾勒出星之彩如同天灾一般的无情和残酷。
人类只是蝼蚁,外神不会在乎。
道具人3:中二少女是第一个出场的角色,身着长袍带着白马,赤脚念咒搞得我还以为看错电影了。
这里要说一下,电影里没有任何细节表明星之彩是女儿召唤来的,她只是一个爱好神秘学的中二叛逆期少女。
背景里说过,克苏鲁世界里对神秘学好奇的普通人san值都不高,所以她通过印刷版的死灵之书(应该不是真的,如果死灵之书在克苏鲁世界大量出版,世界早完了)进行的仪式,应该只是san值过低的一个疯狂中二行为,以为可以通过神秘来打败神秘,但对星之彩没有任何影响,她在井边的行为也只是san值过低造成的中二装B行为。
这个角色可以类比其他电影的灵能力者的角色,但在克苏鲁世界里,这些都是徒劳的,更体现出人类在外神面前的无力感。
观察人:水文学家是最后的幸存者,处于观测者的角度。
作为寥寥无几的对事件了解的人,他最终的警惕与无奈给星之彩的神秘又加了一笔。
在电影所有角色中,他是san值最高的,毕竟理科生~,因此他是剧中最理智的角色,行动力较强,联系了中二少女一家和邻居的线索,最后也带来了警察推动剧情,为了喜欢的人表现得像主角一样,但最终还是什么也改变不了。
主角:星之彩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是外神种族的一种,或者是外神的眷族。
在电影中的星之彩,应该是处于幼小或者重伤状态,来地球吸取一些生命力之后就返回故乡了。
按照外神的设定,星之彩是不会针对人类,更不会针对某个人类,人类于其只是尘埃。
因此,电影中星之彩引起的变化都不是刻意的、有意的行为,对外界的影响只是其存在本身造成的,并不是刻意针对谁,所以有些评论在揣测星之彩的想法是不合适的。
电影中对星之彩的刻画是到位的,毕竟设定是一种没见过的色彩,不可能真的直接描绘出来,所以还是得通过对环境的影响来刻画。
我觉得挺成功的,特别是那些变异生物,让我想起了八九十年代的美国恐怖片风格,有实体的怪物比CG怪物更让人恶心和恐怖,在现在CG泛滥的年代塑胶怪物很少见了,这一点比较喜欢。
三. 总结 毕竟看过原著,看改编电影时既怕改太多毁原著,又怕照搬原著觉得无聊。
这次的改编电影虽然有蛮多的改动,但核心并没有变,非常突出星之彩这一主角的存在感,没有人类角色抢风头。
对于很多人喜欢的克系电影《湮灭》,我反而觉得女主的存在感太强了。
对于很多人吐槽电影里的人类角色,其实是很符合克苏鲁世界观设定,理智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类都是无知愚昧的。
和朋友一起看了开头。
经典的远离人烟农家设定和几位年轻演员过于不精湛的演技叫人索然无味,不知不觉间朋友回了房间,而我竟然喝着酒睡着了。
这就是克苏鲁的神奇吗!
小睡醒来带着露出苗头的宿醉症状继续看。
看到后来很难分辨恶心和头晕到底是威士忌还是电影带来的影响,可见酒与克苏鲁相得益彰。
纵观全局,影片的切入点差强人意,但随着剧情推进,还是能轻易获得克苏鲁爱好者的青睐——务必坚持过前二十分钟的美国恐怖片俗套家庭生活片段。
故事发生在现代,主角一家五口(搞羊驼养殖业的爸爸、搞线上股票交易的妈妈、克苏鲁爱好者大女儿、没搞清爱好的大儿子还有小眼镜儿幺子)住在森林深处的农场,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倒也凑合能过——直到这天晚上,荧光粉紫红色的陨石从天而降……幺子年龄小,一开始就深受其害,和井里看不见的朋友神交;随后妈妈切断了手指,大人们开车进城就医;他们回家发现一切乱了套,对看家小孩连番指责,就是不肯面对现实,浪费了宝贵的逃生时间(当然,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恐怖片里);妈妈和宝贝小儿子一起被不可名状的荧光射线击中,变成母子合成兽,经过短暂的休整竟然焕发了全新的生机!!
大女儿走投无路,翻开心爱的《死灵之书》,自戕以向克苏鲁邪神祈祷:“我需要帮助,我需要保护。
”从这诉求来看她显然选错崇拜对象了。
大儿子下井救狗,很痛快地GG了(只有他不用很累很麻烦,轻松地走了)。
爸爸经历爱妻变异的打击,精神失常了。
影片中“不可名状的恐惧”展现得格外出色,也许要归功于经费不足无力制作大场面CG。
只让我们撇见一些片段就足够了,没什么能比想象力做得更好。
影片末尾女孩站在井边、星之彩爆发的一幕,很有冲击力。
之前看《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当地人说事发第二天,附近的植被上覆盖了一层无法描述、从未见过的色彩。
我返回去确认,爱手艺的作品要比核被发现早几十年。
但星之彩的爆发和后果不正像这种人类自己随后发明的毁灭性武器吗?
甚至它也会带来别样、甚至美丽的色彩……这预见性真不可思议。
最后,我仍然坚持,换一个不这么典型的恐怖片五口之家,电影会更加精彩。
虽然凯奇不复往日,但B级片气质还是手到拈来。
影片cult画面并不多,对于老司机来说甚至算小清新了,但胜在氛围把控的很到位。
观影过程发现了几个小细节。
影片貌似有一段是致敬了日漫虫师中的壶天之星,另外从影片整体来看,跟埃尔南罗德里格斯的漫画天外来色的重合很高,色调基本一致,所以推测导演可能也是个纸片人???
🤖曾与两位好友聊起此片,问到印象最深的一幕,大家竟不约而同说到母子连体后的哀嚎场景。
但我们深入分析后发现恐惧的根源不止图像和声音。
痛苦的哀嚎只是表层恐怖,真正令人心悸的是这哀嚎声源自亲人,建议习惯共情角色的同学看到这里千万别代入,一旦代入就不只是恐惧了……此时我一点也不愿回忆那个场景。
总之如果排除光污染因素,此片绝对算是个人目前为止看过原作改编电影最好的一部。
可以看做一部克苏鲁合格片吧,抛去人设,环境的设定,仅拿克苏鲁元素说话,在星之彩出现后,没有具体的体现,但人物的SAN值不断下降,从一个温柔的爸爸(凯奇饰)到后面的紧张,疯狂;妈妈的理性到精神恍惚;女儿的中二到非常中二,都能看出星之彩的作用——让人物,动物疯狂掉SAN值,影响生物的生长,导致变异,这些东西影片都在冥冥之中体现出了——注意是冥冥之中,太不明显了!
导致剧情恍惚,推动过慢,且结尾还有未被影响的人,哇!
这一下就违背了克苏鲁原则,为什么地质探测员没事呀,没喝水吗,明明星之彩就是有意始主动的好吧,放过他了?
影片没说原因,令人疑惑不解,且剧情太慢了,推动不够紧张,明明被影响了,却没有靠人物侧面描写体现出来,就只有自己割手指呀,愤怒呀,疯狂呀,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这题材就应该把矛盾夸张用人物矛盾体现
感觉导演的san值也狂掉,这脱线的叙事节奏和前言不搭后语的剧情推进。
确实只是类型化的处理,但没能生成一种风格
哈哈,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克苏鲁的片子了,蒸汽波满天飞,太迷幻了!后面真的很解压,尤其看凯奇发疯,他真的总是能把这种疯癫神经的角色精准拿捏。旺达的好大儿在这里面演凯奇的好大儿,还是很可爱。黑人男演员长得蛮帅的。看完这越发不敢触碰辐射商品。
怀着剧情片的预期遭遇恐怖片的冲击,怪我忽视tag,凯奇叔足够卖力到差点没把演技写在脸上的表现却反而脱节于剧情,只得归咎于这单薄的角色配不上凯奇的cast;让人一眼看透的悲剧结局前营构的扑朔迷离遮闪掩藏的惊恐怪氛还是笼覆了大脑神经,总之还得归功于揪心的配乐。
「克苏鲁神话」如今也变成有名无实,形聚神散的圈钱手段,如同上世纪中叶流行一时的冷战「核恐怖」下的异化,如今以移民和恐怖主义袭击为内核的「外来客」也成为恐怖电影的思想来源,当然用极度视效来呈现也是双刃剑。
尼古拉斯凯奇也太适合演无能狂怒了吧?!以及儿子也太演得超然物外了吧!颜色很好看
掉san神作
母子相连那里很震撼。
有点儿内味儿,有限...
掉san电影。湮灭是头皮发麻,这个大概算胃里反酸吧。不算恐怖就是恶心。本片其实本质还是家庭片,如果给女儿召唤相关更多的暗示就好了。个人觉得剧情推进有点慢,所以无论是讲这一家人还是星彩都不够深入。
星之彩!
what's this?
一开头就是那股味儿,就是看了有点想吐。
这算什么?科幻片?惊悚片?恐怖片?WTF!凯奇啊,你可长点心吧,尼古拉斯这个名字已经让给赵四了好伐,再这样不争气下去你就只能回去继承祖上的产业了(手动狗头)。。。。
没营养
豆瓣对恐怖题材真的不友好,明明超精彩。克味浓厚,从不起眼的日常点滴逐渐产生异变,当你察觉到这些难以名状的变化时,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后半部分的生物融合巧妙的致敬了《怪形》,颇有邪典恶趣味。结尾处则一举上升到地球生命与外星“生物”的“精神”共鸣,画面视效惊艳。跟《湮灭》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对克系内核的传承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克系作品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对地外生命体这块的想象力远超很多所谓硬科幻片。
#Mayhem 好莱坞第一爱驼人士成功将爱手艺大人的民科气质带偏!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英格兰背景放下当下的改编不突兀,反而融合了诸如女巫、变异等近年大热的恐怖元素。切手指、公路斯芬克斯猫等惊悚效果满分,羊驼怪形十分难忘,动植物的生物变异和场景描绘不输《湮灭》尤其是母子同体的改动可谓科幻年度炸裂片段。描绘家庭成员间隙的笔触比原著更多,有种老金的疏离感。坏就坏在凯奇的角色定位破坏了一种原著该有的严肃和冷峻,这一点不比《湮没》。
不了解克苏鲁神话,也不懂克苏鲁神话的感觉,瞎JB喷还真秀下限,目前这电影已经是人类历史上诠释克苏鲁神话感觉最到位的电影了,喷子别不服,不想喷什么你行你上,只想喷你们,没那千斤顶就别揽那瓷器活,被你们刷的评分这么低,搞的我一直以为是个烂片,一直没看,直到实在偏慌,我这个克迷准备一睹这个克神话“烂片”,然后被惊艳了,你么你这些13神,真是豆瓣毒瘤,用大和田一句话说你们,“death”(亲自己脑补那个动作)
烂尾
这太洛夫克拉夫特了!不可名状的疯狂!结尾留条活路太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