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叫《不期而遇的夏天》,可笑标签是喜剧,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电影里面的主人公黄四毛是一个一眼就看得到悲惨结局的人,一生中没有亲人,只有一个三婆婆养自己长大,三婆婆也因为病去世了。
去城里打工因为没有文化又回来收废品过生活,被村里人嫌弃,没有朋友,唯一的朋友是一个被别的小孩子欺负他救下来的孩子,自此他的生活才有了一丝味道。
他是一个怂人,遇到娶走自己单恋的女人的村支书儿子他不服气,被骂土狗被打也只敢在背后骂回去。
他甚至猥琐,看见好看的女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喜欢桂莲就偷来了她的红大袄,猥琐地站在她的院子外面看她,暗暗下决心要为她买一件红色大衣送给她。
他的一生悲惨至此,几乎是没有翻盘的可能,其实故事的结尾也没有翻盘。
只是他为卑微的自己出口了气,他虽然怂,但是讲义气,即使小孩子和他闹脾气他也会为了他打其他的小孩子,即使最后被村霸打得头破血流。
他虽然很穷,可是也不会偷朋友的钱。
他虽然暗恋桂莲,却只是远远守护,不再过多地打扰。
就是这样怂的他终于爆发了,拿起木棍打得村霸喊服气,他似乎在对自己的人生,发出反抗。
故事的结尾,他没有因为什么而成为大人物,反而是要拆了他所寄住的废弃的计划生育所,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也许这就是人的一生,注定了尘埃也只是尘埃,但是卑微如尘埃,也有飞起来的一刻,随后可能又落下,居无定所,继续自己的卑微。
这不是一个忘年之交的故事,或者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忘年之交的故事,这是中国千千万万如片中的小镇的缩影。
我们的小时候,恰巧赶上国家飞速发展的时期,小镇很慢,慢得跟不上如此飞快的速度,渐渐,充满快乐记忆的小镇已经不是个谋未来的好地方了,所以得出去,丢下父母孩子也得出去,因为留在这里没有“好出息”,只有拾破烂这个丢人的收入来源,但是啊,小镇是真美,到处都有我们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田间地头有我们奔跑的脚印,松柏杨柳有我们爬过的痕迹,溪流沟河有我们笑过的回音,还有最亲的人和最好的朋友,虽然有些朋友出去回来后没那么好了,渐渐变成了“闰土”和“老爷”之类的关系。
所以我们得长大啊,小时候的快乐养活不住我们,不能让我们有出息,也不能让我们被人看得起,长大出去挣钱才行。
我敬佩且羡慕黄四毛的勇敢,敢于守住小时候的那颗心,那份纯真,虽然这完全可能是我的主观臆测,因为他也说不清楚他为什么不想离开小镇,但我看不起他那自暴自弃还盲目自信的阿Q行为,也许是他太理想化了吧,亦或许,他只是“好吃懒做”,而且对于女性身体的指摘和意淫也让人厌恶。
影片直至结尾也没有反转,满是遗憾,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多的爽文大反转,不过是三分甜头治愈七分苦辣罢了,而黄四毛和易水生的去向也引人遐想。
其次,在观看影片时每每至伤心之处,都让人隐隐沉痛,无以言表,因为片中的悲伤不是让人痛哭流涕,而是压抑,流不出来眼泪的悲伤。
最后,电影画面,演员演技(尤指主角陈创),故事情节,艺术水平都很不错,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评分比较低。
刚刚看完,内心还没有平复,谁说中国没有好电影,谁说中国没有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人,这电影太难得了,在这样环境下还能有一点真实的东西,首先向制作团队致敬!
这是一部太有现实意义的电影,直击人心,对于留守儿童,校园 霸 凌,以及那些不言而喻的社会现象都有所表现,难得。
不知为何豆瓣分数如此之低,无论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可圈可点,那件红色的羽绒服和大衣象征着四毛的理想和希望,可是当他最后烧掉这些衣服的时候,也许他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
让人不忍猝看。
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YZBX_ZX1《不期而遇的夏天》
电影讲述捡破烂为生的混混黄四毛与留守儿童学生因为一次意外,彼此成了好朋友。
也让这个夏天让两人发生了很特别的故事。
主演:陈创(饰演:黄四毛)/郭可轩(饰演:易水生)/张磊(饰演:殷老板)配乐:彭濛《没米也得过五月荒》、陈奕迅《不期而遇的夏天》导演/编剧: 易寒监制: 文章秦海璐客串,音乐也特好听。
✍️ 易寒导演之前有过豆瓣评分9.1的《遥望南方的童年》,且是本剧的编剧,也是关于留守儿童的。
这个有点像中国版《菊次郎的夏天》有点苦润的味道也有孩子般的稚气无米也过得五月荒只不过更土狗一些,生活本来就是条土狗小孩不明白的成人世界成人不明白的小孩世界哥妹的分别
吵架后的文具盒
彼此不相关的两个人,彼此却成了镇上唯一的朋友。
两人都不被人关注,而陈四毛更是活得像土狗。
然而土狗也需要尊严,最后的尊严,只不过生活还需要最后一块砖头。
这是可以拿大奖的电影《陈二皮进城计》2冇米也过得五月荒✍️ 这部剧的配置、配乐也很有意思,
嘿嘿咯 嘿嘿 嘿咯 嘿咯 嘿嘿带我吃呀 食果果嘿嘿啰嘿哟 嘿啰嘿嘿带我爬坡坡 带我爬坡坡阿哥哥阿哥哥聊到日落黑聊到天又光哎山歌好听山花香哎日子快活似水长冇米也过得五月荒。
o")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
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知伴行:YZBX_ZX
与知:如果你是一个电影,音乐,书籍,摄影或是绘画等艺术的爱好者,这里一定是你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和交流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成长。
伴行:无论你是一个你造么(吃货), 或是旅游达人,或是运动健将户外高手,还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家,看看我们有多么的热爱生活。
Eventfinda:这里为您发布各种大中小型的活动信息。
比如大的音乐会,展览,当地的组织社团活动信息,甚至个人自建的活动,让您的生活丰富多彩。
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
现在关于底层老百姓,小人物的电影太少了。
演员演技在线!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和渴望的应该是有一个朋友,一个能保护他们,陪伴他们的人。
留守儿童水生,离开熟悉的环境寄生在外婆家,对干孩子来说,这里是新的环境,他们需要太多的安全感来适应:或许是外公外婆的关心,爸妈的陪伴,又或许只要有一两个朋友……外公外婆又没法做到细致入微,不但没有关心孩子的安全,更没有关心孩子的心理。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中国的农村,大人忙着生计,对于孩子的关注确实只停留在基本的温饱上,对于农村的贫苦人家来说,管吃管喝管住就够了,这样还不够吗,那还要怎样?所以,留守儿童的童年大都不快乐,他们要理解体贴父母,知道父母不容易,要像大人一样懂事,但是我们都忘了孩子还是孩子,他们需要太多的关心、关注、陪伴来塑造他们的安全感。
影片最后,黄四毛住的地方被拆了,水生站在那里哭,这一幕实在太心酸了,水生的世界塌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问题:小人物的困境,没钱没文化没技术,生存太难,想熬出人头地更难,大城市不适应,小地方就是跟混日子一样。
就像黄四毛,最后他烧掉了不能实现的幻想。
经典台词“我在这里只有你一个朋友”
真的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的电影了,上一次有同样的感觉,还是在《我的上高》,电影整体很轻缓,非常适合放松心灵,但剧情有时很抓人心,把一个受欺凌留守儿童水生的心酸和一个同样受欺负社会底层收废品四毛的无奈,两个人短暂的友谊,互相温暖着对方的那一种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
尤其陈创老师的演技,彷佛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人,在街边,小区门口,在广场边边或蹲着,站着,抽着烟吹着牛,谈笑间总是难掩一抹悲伤。
非常偶然刷微博就看到了易寒导演新片要上映的消息,可是CPA考试让我没有心思去电影院,四处爆发的疫情也让我不敢去电影院。
9月20号,考证之路终于告一段落,但赶上中秋节假期,《不期而遇的夏天》排片骤降,无一不是偏远郊区午夜场。
最后选了中秋节当天唯一的市区影院下午三点的场次。
一开场,突然就想起了《菊次郎的夏天》,我带着对本土《菊次郎》的第一印象去看这个片子,想着他能给我什么样的触动。
整部电影的叙事用两个词就能概括:平淡、普通。
没有那些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反转刺激,没有天才、伟人、巨恶,就是两个普普通通的人一起度过的普普通通的夏天。
可是平淡与普通中又有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快乐、暖心的温情、情不自禁的忧心。
黄四毛是一个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本事,性格又蔫又怂小镇底层人物,他姑且算是一个老实人,但他又小偷小摸、占小便宜,品行不佳,是一个最平凡的让人偶有同情偶尔又厌烦的人。
电影里提到他外出打工,但没多久又悄没生息的回来了。
虽然没有详细交代他这两年的经历,但是不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在外面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多的是人嫌弃他、欺负他。
水生的出现让四毛发现居然还有食物链比他更底端的人,也让他好好的逞了一把威风,展示了他的正义与力量。
对于水生来讲,四毛就像是踏着七彩祥云的英雄,总是将他从校霸的拳头下拯救出来。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外公外婆的照顾也没有那么周到。
黄四毛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威严又可靠的大哥,所以他赖上黄四毛,就好像有了一个主心骨。
两人就此结下了深厚但又脆弱的友情。
四毛会真心实意的叮嘱水生好好学习、送给他文具盒当礼物。
水生会忙前忙后帮四毛收集能卖钱的废品,一有空闲就跟着四毛陪伴左右。
一切都是很美好快乐的样子,就像这个南方小镇一样的美好。
但生活并不总是如意,四毛的威严与正义的大哥形象在水生心中并没有那么稳固,所以当外婆误以为家里丢了钱,水生几乎立刻就怀疑了四毛,毕竟他前科累累。
而被一个他真心关怀的朋友冤枉的四毛内心的痛楚,也不言而喻。
我想,即便是平日里受尽了欺辱,但四毛的生活总还是退一步、再退一步。
可当一个他以为比他更弱小的、他真心关照的、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更强大一点的小兄弟的轻视与离开,才让四毛最终能够在面对不公的时候愤起反抗。
可他的反抗却是极其简单直接,他拿着棍子和砍刀去找邱老板复仇,看着好像是一个老实人的热血反击,是人格的站立,但是代入到显示生活中,何尝又不是一个底层社会人的逞凶斗狠。
他还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只有似乎很高贵的人格,比如忠义、赤诚和尊严,但这些品格在金钱和权力至上的社会又显得无用而可笑。
关于黄四毛究竟去了哪里,电影并没有明说。
可是短短的一个夏天,或许从一个小朋友身上得到了治愈但又被亲手毁掉,黄四毛的改变并没有观众期待的那么大、那么好。
或许他在一次爆发之后又缩回了自己的世界,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小人物,也或许彻底爆发,成为一个靠逞凶斗狠来维护尊严的凶兽,但不管是哪一样,人的一生太漫长、夏天又太短暂,黄四毛终究也只是社会上一个无力的浮萍,随波漂流。
对比曾经看过的《菊次郎的夏天》,是会心一笑与治愈,黄四毛的夏天,也有快乐,但更多还是无奈吧。
我想问一下 为什么评论里那么多10个月前评论的 提前上映了 还是你们偷偷的看了,而且这一类的都是差评,我刚看完觉得男主演的挺好啊顶111111111111111136362263636262626222626226262637475858585847363分336226273736262626262636374859595959584626262525251527348595859595948484848373737373626)想说句实话还懒得码字 理解一下
不期而遇的夏天 (2020)6.72020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易寒 / 陈创 郭可轩一黄四毛是寄居在春台镇上的“屌丝”,没钱,没尊严,没文化,靠捡废品糊口。
他不适应在外地打工的生活,但在家乡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乡下的三婆婆可能是唯一真正关心他的人,但近乡情怯,黄四毛宁可住在废弃的计划生育服务站,也不愿意回到老家。
他知道别人看不起他,甚至他打心底也看不起自己。
所以,他更不愿意让爱着自己的三婆婆看到落魄的自己。
城市容不下身体,乡村容不下灵魂。
黄四毛只能把自己割裂并放逐在小镇里。
而三婆婆死了之后,世界上再也没有真正关心他的人。
没了牵挂,他自然也成了人世间如浮尘般的“畸零人”。
二易水生是寄住在春台镇上外公外婆家的“留守儿童”,虽然有爱自己的父母和妹妹,但却不得不因为父母打工而异地分隔,还要忍耐同学的霸凌与欺侮。
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不适应小镇的生活,迫切的想回到村里,和父母与妹妹团聚。
他每周也会坚持回到村里大伯家,看望寄人篱下的妹妹。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比黄四毛更幸运;他的人生还是完整的,有相爱的家人,未来也还有更多选择与可能性。
三原本他们两个的人生可能很难发生交集,然而却因为一次逃离与躲藏意外获得了联结。
为了两根钢管,黄四毛像一只过街老鼠一样被殷老板与工人紧追不舍,而易水生则是被殷老板的儿子为首的三人组因为勒索而惊慌逃窜。
他们无意中躲进了同一个柜子,自此拉开了一个夏天的不期而遇。
黄四毛无意中成为了为易水生主持公道的“依靠”,而易水生也成了他在镇上唯一的朋友。
黄四毛在成年人中是弱势者,但是在小孩子面前又成为了强势的一方。
电影中小镇的暴力往往来得非常原始,人性中属于恶的那部分好像瞬间被放大了:你弱,你便会被人看低,被人欺负。
你强,你便会看低别人,欺负别人。
这种地位的转变让人隐隐的感觉到他们的关系本身就存在一种不稳定;而后这条暗线果然也成为引爆高潮戏剧冲突的伏笔。
四电影中一些细节的刻画也让人觉得很到位。
1.红色衣服作为重要叙事线索,具有极强的性暗示意味,影片通过偷、收藏、买和烧四个情节,从侧面展示了黄四毛作为小镇光棍的性苦闷、挣扎和希望破灭的过程。
烧掉的衣服,可能象征着一种对生活希望和生命力的丧失,也可能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清醒。
正如最终开放式的结局,留待观影人自行脑补和猜测。
2.偷钱误会掀起一个全片冲突的小高潮,这次的信任危机不仅极大破坏了两人间尚且薄弱的友情基础,更是让黄四毛的尊严被完全践踏,在小镇上可以称得上是“社会性死亡”。
大城市的人可以自带一顶“隐身帽”,很多时候自行隔绝与他人的交往;但小镇却是人际关系的网笼,“社会性死亡”所带来的人际封锁甚至比真实的“死亡”带来的影响更甚。
3.土狗,在电影中成为了一种蔑称,被人反复用来奚落黄四毛。
最后也成为激发他和殷老板最后打斗的导火索。
这场打斗堪称电影高潮中的高潮,如果在背景乐上也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能就更好了。
强弱对比一下子被逆转, 大跌眼镜之余却又感觉大快人心。
不过,这场来自土狗的回击,虽然胜得漂亮,但是却不免让人担心他日后会被殷老板处处针对和报复。
我不禁会猜测最终计划生育服务站被拆除,实际上就是针对黄四毛的“全面封锁”之一。
4.临近结尾,到了黄四毛与易水生在雨中最后夜谈的情节,这个结局呼应了开头倒叙的镜头,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悬念,让人不禁好奇黄四毛的下落。
但这个场景多少让我觉得有些不真实,感觉似乎是存在水生脑中的一种幻想;一如后面黄四毛不辞而别后留下了文具盒与回扣费,水生哭泣的望着黄四毛曾经的“家”被挖掘机慢慢拆除。
这些场景或许是水生心中愧疚与感激交织的复杂情感的具象化。
五我并不觉得这个故事让人觉得轻松或愉快。
它和笑中带泪的《菊次郎的夏天》不一样,后者展示了更多的自我治愈和童话叙事;但本片展示了更多成人世界的残酷与无奈。
可能唯一让我觉得轻松的地方是电影中穿插的乡村风物与景色。
竹林、青山、稻田、拱桥、流水、木瓦房。
这些熟悉的自然风物短暂勾起了我的农村记忆,把我短暂的从城市的水泥森林解脱出来。
不过,更多时候我感到的是一种沉重。
可能我更多的从成人视角来看待了这部电影,也将更多关注放到了黄四毛身上。
不期而遇的夏天,这是两个边缘人短暂的互相陪伴和取暖。
或许它并不能真正改变太多现实条件,但却将在两人心中种下一些情感的种子。
毫无疑问,我也坚信着这种微光是有意义的;爱可能不是人生的全部,但绝对是战胜生活中一切贫乏与丑恶的源动力。
六电影片尾曲很好听,歌词也很有味道,陈奕迅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冲淡了我心里的感伤,并给了我一种淡淡的温暖感。
“......来时如夏日 去也匆匆片刻错觉会是暖冬遇上你让我 终于觉得我自有光荣来时如夏日 聚散匆匆仿佛迢迢长路 匆匆的一梦不忍惊动......来时如夏日 去也匆匆忘了寒冬步步追踪忧伤不沉重 只隐隐作痛夕阳般猩红来时如夏日 聚散匆匆仿佛迢迢长路 匆匆的一梦狭路 相逢”
这是我看易寒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了,两部都含有乡村留守儿童题材,因为都是江西人吧,所以看起来觉得挺有共鸣的,乡下真的就是这个样子,老一辈带着娃娃,娃娃都早早的懂得一些事情,心理都会感到孤单缺爱。
电影中用到了地方方言,警察说的话跟我老家南昌话很像,而男演员的方言就讲的有点变调,小男主说的又是普通话,不知道是特意学习,还是导演这样设定,反正是有区域性的差别。
在几个演员的戏份上,导演还真的挺保留的,比如黄四毛喜欢的那个女人,就没怎么露脸,处理的挺干净的,把戏份主要放在大小男主身上!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日本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江西的风景是真的山清水秀,一点也不输给日本乡村风景!
可能就是少了美食这块吧,江西有些偏远地方没啥特色小吃,岛国片会注重饮食这块,拍出令人向往的生活,易寒导演就是反应了农村真实面貌。
比如黄四毛去水生外婆家吃饭,那个表演就很真实,端着一个碗,在人家家四处晃悠眼睛叽里咕噜的转悠,嘴在碗边吞着筷子扒拉出来的饭菜…喜欢那些乡村题材,也不需要化妆,真实的演员想怎样就怎样!
这算是一部很舒服的电影,没有那么多歌颂与高尚,活脱脱就是去描绘那么一个窝囊不上进的乡村男人与在学校被欺凌的乡村留守儿童之间跨年龄的友谊,黄四毛就是无数个三四线城市男人的真实写照,长生也是无数个偏僻乡村留守孩子的真实写照,他们的人生看得到尽头,但也不乏有奇迹发生,全然看当事人是否有机缘和智慧崛起,是否可以与命运相抗!
结局导演也埋了伏笔给大家自由想象,黄四毛最后去干嘛了呢?
若干年之后,他是否会像鲁迅作品中童年的那个闰土一样平凡呢?
云里雾里
一场短暂而美好的狭路相逢。作者/编剧一定是个温暖细腻、观察生活的人,故事虽然简单并且有些青涩,却非常真实、真挚动人。都是处于困境中的人,经历过的才会感同身受在绝处遇到一个温暖、带来希望和陪伴的人,真的很好。😭
看得闹挺
PYIFF10.15这是什么玩意呀……
还行,新时代阿Q式的人物。赣西方言也很有韵味。郎月婷演主人公的意淫对象。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履薄冰,说的就是这部电影。无论戏里还是戏外,让一个四十岁的屌丝在一个十岁的孩子前展示暴力,都是无耻的。如果一部电影连最基本的善恶价值观都搞不清楚,趁早别拍了。2020平遥电影节最失望的影片。
冲着平遥看的,作者心思很雄伟,选的人物很难塑造,但不论找什么借口结论是这是部失败的作品,全程我就没入戏过,只是和作者的意图共情过。我想了一路究其为何它走向了失败也没想明白,如果有精力了就写篇长评理理思路。甚至可以说是烂的教科书,甚至有点想回炉再看一次分析它烂在哪儿了。
对人物的刻画有点浮于表面了,整个故事也没有太大的触动。
让人感到绝望的故事。计划生育与后计划生育时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与底层单身汉的惺惺相惜,没有正义与邪恶,只有物质与拳头。新农村不相信眼泪。
长幼双成长线的乡村版“菊次郎的夏天”,难得把镜头对准小镇留守青年的生活境遇,记录角落中一些被剥夺、被侮辱、被遗忘的生命,认真对待底层小人物或琐碎或卑微的梦想,淳朴的生活流,扎实的细节把握。看得出导演借助境遇落差实现双向成长的布局,可惜全员恶人的设定难免用力过猛而过犹不及,导演对角色的偏袒痕迹过重,使故事难免陷入老套的自怨自艾,灵光一闪的时刻也终于被铺天盖地的平庸处理与电视电影既视感所吞没。总而言之,要感谢陈创,他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整部影片。
开头看了点,没意思太沉闷
电视剧质感很足了
孤独的人才会彼此相遇。不矫情的电影才好看。
快去看!
为留守儿童的题材加一星。在江西宜春的取景很美哎,尤其是从小镇回到乡村,漫山千竿万竿竹,石桥之下溪水潺潺,沿途稻田金黄,人在风景中,着实好看。但电影最动人的,还是留守儿童水生与捡破烂的黄四毛之间的友情。两个人一大一小,却都是备受欺凌、孤独无依,他们靠在一起彼此取暖。很少在电影院看到这样的电影了,虽然我觉得有些巧合露出斧凿痕迹,但瑕不掩瑜,值得去支持一下。
农村留守儿童的故事
这…真的够烂
有些扎心的农村残酷物语,农村老单身汉身上有的那种懦弱,低俗趣味都有体现
一场不期而遇的、快乐的、短暂的、脆弱的夏天。且仿佛是大陆版菊次郎的夏天。可以关注留守群体,题材是要赞一个的。取景很棒,镇里的生活气息很亲切。水生说的没有错,没有钱的弱势群体,什么也抢不来。四毛在派出所里瞪着水生的眼神,印象深刻。好多年不看陈创的剧,对陈创最深的印象还停留在他是佑军家的陈创,给佑军鞍前马后的逗人照片。在家里投屏看的,演完我爸说他没看懂,哈哈。
两个不受欢迎被欺负的人报团取暖。人类的信任关系非常脆弱,敏感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