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芭比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海德薇格愤怒的寸茎,妖型乐与怒

主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米利亚姆·肖尔,安德列·马丁,阿尔贝塔·瓦特森,迈克尔·皮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01

《摇滚芭比》剧照

摇滚芭比 剧照 NO.1摇滚芭比 剧照 NO.2摇滚芭比 剧照 NO.3摇滚芭比 剧照 NO.4摇滚芭比 剧照 NO.5摇滚芭比 剧照 NO.6摇滚芭比 剧照 NO.13摇滚芭比 剧照 NO.14摇滚芭比 剧照 NO.15摇滚芭比 剧照 NO.16摇滚芭比 剧照 NO.17摇滚芭比 剧照 NO.18摇滚芭比 剧照 NO.19摇滚芭比 剧照 NO.20

《摇滚芭比》剧情介绍

摇滚芭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汉塞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John Cameron Mitchell 饰)从小就被摇滚乐吸引,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摇滚乐歌手,某日,他遇见了美国大兵卢瑟(毛里斯·迪恩·温特 Maurice Dean Wint 饰),卢瑟答应带他去美国,但前提是汉塞尔必须和他结婚。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汉塞尔毅然进行了变性手术,虽然手术给他带来了永久的创伤,但汉塞尔总算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两年之后,卢瑟抛弃了汉塞尔,在这片举目无亲的土地上,汉塞尔顽强的生存着。他为自己找了一份看护的工作,还成立了名为“The Angry Inch”的摇滚乐队,在此期间,汉塞尔遇见了名为汤米(迈克尔·皮特 Michael Pitt 饰)的年轻男孩,殊不知这个男孩将会成为他日后的噩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热狗行动死了一个娱乐女记者之后美国劫案看车人的七月花青歌神警郝万忠吃货神探之猎兽行动行走的正义恐怖之夜:噩梦电台闹鬼旅馆给你我的独家宠爱2巴迪爆笑女子乐队第二季我是凯撒,十岁半,一百三十九公分黑暗教场2爵士灵魂只有我不在的街道末日时在做什么?有没有空?可以来拯救吗?罗马宝贝第二季女人河头文字D第五季阿肯色东京伤情故事SP:千住之恋吉米·卡尔:笑点狙击手空中小姐萌宝找辣妈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腊肠狗克利夏

《摇滚芭比》长篇影评

 1 ) Hedwig

东柏林,被赶走的父亲,Hedwig就被安排到了这么个畸形的环境。

但我很惊奇的在他身上看到了自信,梦想的执著,在我看来电影看的就是人。

所以i like it

 2 ) 这是一部关于回归真我的电影

这是一部讲述回归真我的电影。

Hedwig的两部分(男性部分和女性部分)曾经试图以和平友爱的方式连接起来合而为一,发现不可行。

于是Ta的一部分(男性的那部分)钻入另一部分(女性的那部分)内,以期通过某种“消化”的过程达到融合,最终也不可行。

于是两部分开始猛烈对撞,两败俱伤也没能融合在一起。

之后,当两部分再次平和地靠近彼此,奇迹般地融合发生了。

Hedwig和Tommy的意外相遇让Hedwig成名,招致很多人来听Hedwig的演唱会,然而这却令Hedwig作呕。

Hedwig无意去伤害Tommy,Ta对摇滚有着纯粹的爱和理解,Ta想摇滚,Ta想继续跟Tommy一起摇滚,Ta想被听到,然而如此“龌龊”的方式一点都不摇滚。

这种撕裂和讽刺也同时揭开了过往所有的那些不堪和伤疤,导致Hedwig奔溃地逃跑。

Ta想跑到Tommy那里,跟Tommy诉说委屈、和解、复合,但是彼此的感情已经千疮百孔,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Tommy伤痛地说出“Goodbye”。

(其实此处Hedwig和Tommy的相遇,我不确定是真实发生了还是只在Hedwig的心里上演了,但是那句“当你别无选择时,你知道你可以追随我的歌声”听起来确实是像是Hedwig的本我对此时的Hedwig唱的。

于是,在最后,Hedwig放下了这段感情,连同曾经的那些不堪、迷茫和伪装,真正融合在一起,回归了自己最本然的状态。

此时的Ta不再需要假发,Ta鼓励伊萨戴上假发,让伊萨也卸去伪装,回归到Ta真实的自我。

最后的裸体象征融合后的新生。

Hedwig赤裸着,踉踉跄跄,Ta当然没有向左转也没有向右转,如我所料,Ta笔直地前进,走入这个世界。

 3 ) 通过那些缺失的 让你找到完整的自己

看完这部影片,最强烈一个直感是:这个导演+演员+编剧+摇滚歌手是个惊世天才!

浑身上下散发出令人惊讶惊叹惊恐的魅力与才气。

于是赶紧搜索他的相关信息,当我看到他生活照的时候,马上会心一笑:果然是个相当闷骚的人,一脸温和的洒满阳光的笑容,干净的短发,白净的脸庞以及清澈的双眼。

谁能够在一部电影当中如此老道霸气的演活一个变性未遂充满屈辱与愤怒的摇滚歌手?!

乔纳森梅耶?

杰克布莱克?

马克沃尔伯格?

他们的演出都相当出色,但是在John Mitchell面前,太过耀眼纷呈的光芒恐怕会将前者遮蔽些许。

很明显,这部精致细腻的影片是导演竭尽全身心血的伟大结晶。

全片色彩强烈饱满,但又温润宜人,不是刺激视觉的搭配而是一种高度和谐的全色彩展示。

孔雀蓝眼影和金属红唇色,即便不动声色,眉宇之间也是无尽的悲凉与无畏,这是主人公赫德韦格最经典的妆容,一抹腮红跟镁光灯之下的闪粉不仅让我联想起“红颜薄命”四个字儿。

赫德韦格带着改造失败的身体,勇敢的走在大街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这一路,历经人心艰险,世态炎凉。

那些“正常”的人们,初次见面就用排异的作呕的或者猎奇的眼神打量他,当他在舞台之上完全绽放的时候,恣意狂烈的将所有关于自己与世界的真相撕裂开来给你们所有人看,这些人立刻在他强大的小宇宙之下别过头去,甚至连直视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两者的互动关系,又与他的妆容相呼应,极致的耀眼的蓝代表忧伤与沉寂、漂浮,极致的闪亮的红代表炙热与出挑、放射。

而我们的主人公,正以这副性别不明的身体,逐渐走向矛盾重重到无法调和的两个极致。

片中所有音乐都由斯蒂芬·塔斯克 Stephen Trask 所作,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被原声深深震撼。

音乐电影中的音乐多半分段落展示出主人公的人生,此片并不例外。

例外的是所有歌词的思想之深与信息量之大,力道之强劲,旋律和声之悦耳,风格流派之纯正……与赫德韦格时而妖冶绽放,时而忧伤沉静的歌声舞姿交相辉映,令人无比惊艳,牢牢抓住我们所有人的各种感知,心肝脾肺肾,每一个毛孔,每一簇发梢……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影片其实讲述了一个关于通过缺失,找寻自己的艰难过程,而且远远不止这些。

当所有人的真面目正式展现在主人公眼前的时候,他终于看清了所有的疑惑,于是也终于能够真正的撕去所有表象的外皮,坦诚的对待自己。

那一刻的他,清浅的脸庞,深沉的眼窝,幽蓝的泪光,凌乱潮湿的短发,苍白纤细的身躯,是片中最美丽的形象。

 4 ) 摇滚精神

曾经半夜,有一好友问什么是摇滚精神.我当时愣了.他不是听摇滚的,我更不是.他说,摇滚精神是对于现实的一种控诉,控诉着社会,控诉着自己.为着只为认清与理解自己.不说这才华横溢的卡梅隆.就说这电影带给我的"触感".确实是"触感",因为这电影不仅是在听觉上的一次遨游,更是一次实实在在摸得到的体验.我摸得出Hedwig那弱小与坚强的心,摸得出他愤怒与悲伤的内里.一生中寻找着被砍开的那一半,跌跌撞撞.我们只想交融为一个圆,可总是不能融合.在面对爱时,我能付出多少.

 5 ) 灵魂吸食痛苦如神灵吸食信仰

比起《摇滚芭比》我自然更喜欢《愤怒的一英寸》这样的直译,但是——芭比,我只要想到,海德薇格岂不正像被玩坏的劣质人偶,涂着俗不可耐的银粉蓝眼影,闪金大红唇,永远愁苦的细纹眉和深刻的法令纹将“倍受摧残的容颜”七字永远镌刻在不再年轻的脸上,被侮辱,被恐惧,被推搡,被轻蔑,被亵玩,被涂抹——媚俗的轻佻就比直白的愤怒更让人内心刺痛。

那便不妨如此吧。

故事最初,东德青年韩塞尔一心奔赴梦想的自由之所,变性大概率不是他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不过萌动的春心附着在无耻的诱拐上,无知者自有无畏的快活。

嘛,这场倒霉催的诱拐和更加倒霉催的手术,究竟哪边更潦草倒也难说,就像怀揣龌鹾的美国大兵拿来和颇能决断的母亲大人作比,其卧龙凤雏处也颇为难分仲伯(这里有个无法忽略的bug,就是居家时代的韩塞尔太甜了,实在不似年逾二十六的成年人,但他的学历又和写歌的深度相匹配,就很矛盾)。

总之,当名为海德薇格的“怪异”从韩塞尔牌便当盒里摇晃着升起时,畸零的躯体的确负有某种人造的劣质原罪。

她两股战战,流血不止,失去了雄风,换不回贞操;她徒劳又愤恨地矗立在人世间,“分割出东方与西方,奴役与自由,男人与女人,攻方和守方”,太过凄惨滑稽以至于显得神圣。

“你有没有信奉耶稣为你的救世主?

”“没有,但是我……喜欢他的作品。

”(啧,瞧这口吻)海德薇格是放而不自知的牧者,追逐亲手赐予刻印的黑羊而辗转城市贫瘠的牧场。

倘若中途干疲惫饥渴,便以歌喉客串鞭笞,旋律复刻人生,兴之所至,不吝用每寸肌肉的痉挛散播浩瀚的自我。

故事里穿插的每一首歌曲都如此之好,我反复摩挲不觉厌倦(啊啊《Tear Me Down》、《Angry Inch》怎能错过,《The Origin Of Love》、《Wicked Little Town》过分经典,《Wig In A Box》和《Midnight Radio》也得细细儿欣赏……),不能不使人感到,艺术或许也不比爱情宽容,它们都吸食痛苦作为食粮,但至少前者在后者抽干一切时候,还能成为支撑人们不至彻底堕落的钢索(又或许是她特别单纯的缘故?

)。

当逼仄的生活再次将她迫到相似的绝境,天降的正义终成压垮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忽然在舞台上发了疯,扯下假发!

撕开假胸!

脱掉裙子!

一下又一下猛砸吉他如砸向对过往的憎恨……呵,银粉蓝眼影,闪金大红唇……灿烂如梦的大发卷……这套黄金女郎午夜女王的美艳妆点曾经不容悔改也不容指染,是她真实的假面却也是保卫灵魂的盔甲。

丢盔弃甲同时,她也从日加收紧的假面中解放了……看哪,纵然明知性别认同必定落入自我认同的旧窠,导演切题曼妙,我们也只能跟随节拍旋转,和着鼓点拍掌。

甚至即便我们预料到通晓一切道理不能省略其中漫长的拉锯,隐约望见向死而生的涅槃或许只是取得阶段性宁静的可能,也依然感谢导演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让字幕定格在感动满溢的此处:“呼吸。

感受。

爱意。

给予。

自由。

“埋藏在心底,就如血液知晓,从心到脑的路。

“知晓你是整体,如同明亮的巨星在燃烧。

“向帕蒂,向蒂娜,向洋子,向艾瑞莎,向诺娜,向尼克,还有我,向所有的摇滚乐手致敬,你们都干得不错。

”rock and rollpeace and love第一次认同这些大词里盘踞的痛苦亦自有本。

向天空攀爬的愤怒不灭其根。

所以,即便最后的小巷依然暗晦,而海德薇格步入其中赤身如婴儿,将伤害自己的权利交给世界,至少她侧腰的刺青圆满,那便已足够了罢。

而我被治愈了。

 6 ) 爱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期,男性之爱被认为是精神之爱,而得到极高的推崇。

那时的人们认为,异性之间只有低级的生殖和繁衍。

当然,女性之间也可以是精神之爱,女同性恋lesbian一词便是源自于女诗人萨福(Sappho)所住的岛的名字Lesbos。

直到基督教以后,才开始有对同性恋的排斥。

《摇滚芭比》的主角是一位变性失败的摇滚歌手。

电影讲述关于爱的故事,与柏拉图的对话《会饮》之主题异曲同工。

在电影中,主角有一首名为《爱的起源(Origin of love)》的代表作:“当地球仍是平地,当大火组成云朵,当山峰直冲云霄,有时甚至更高,人们在大陆上漫步,如同旋转的圆桶。

他们有四双手,他们有四条腿,他们巨大的头颅上有两张面孔,所以他们可以观察八方,他们可以一边言语,一边阅读。

他们对爱一无所知,那是在爱还未起源之前。

” 这正是《会饮》中阿里斯托芬讲述的故事。

最初,人类有三个性别:太阳之子(男人)、大地之子(女人)、月亮之子(阴阳人),他们有两个头、四条胳膊、四条腿,两对生殖器。

后来,人类企图同神灵比高低,打开通天之路和诸神交战,而被宙斯劈成两半,变成了只有两种性别的两条腿的人。

这实际讲述了爱的起源。

最初,人们还没有被劈开,十分快乐幸福。

人的力量无比强大,奔跑起来非常得快(圆形是滚动最快的),几乎可以和神抗衡。

人的生殖不需要男女交媾,而是通过产卵,埋在土里,像蝉一样孵化成人。

这时候人们没有爱,不需要爱,也没有罪。

后来,人们妄图攻击神,作为惩罚,被宙斯劈成两半。

被劈开之后,人们满是伤口,这一半想念那一半,常常互相拥抱着不放手,渴望重新回到原来的整体。

这时,人们有了爱。

由大地之子被劈开的男人眷恋女人,由太阳之子被劈开的男人眷恋男人,由大地之子被劈开的女人眷恋女人。

由于人们抱在一起,什么事情都不做,生育也忘了,一个一个慢慢死去。

“上一次我见到你,我们刚被分离。

你注视着我,我凝望着你。

你带着熟悉的感觉,但是我无法认出你,因为你脸上有血,我眼里有血。

但我可以发誓,从你的表情我明白。

我们灵魂所经受的痛楚是如此相似,那是我们被分离时的切心之痛,我们把这叫做爱。

” 宙斯生了慈悲心,让阿波罗给人类做了一些手术,缝合伤口,将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使其可以繁衍,人们由此开始生活。

这种安排是一种折衷方式。

男人和女者抱着相配合可以生育,而“如果抱着相互配合的是男人和男人,至少也可以平息情绪,让心里轻松一下,好去从事人生的正常工作。

”人们最终得到的,也只是爱欲的缓解而已。

人类因为犯了罪,从而产生了爱,又饱受爱的折磨。

我们每人都只是人的一半,即使拥抱在一起,也无法恢复最初的整体,只有孤独永存。

回到歌中所唱的:“那是在一个寒冷的深夜,很久很久以前,一只象征爱情的大手造成了我们的悲剧,我们变成了孤独的两腿动物,这便是爱的起源。

 7 ) 这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标题一向是我入坑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直译是“海德薇和愤怒的英寸”,一下就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事先还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发现除了“爱情”和“摇滚”,它还有“变性”这个关键词——于是我马上点开了正片。

虽然现在已是二十一世纪,许多牵扯到“性”的话题仍透着一股浓厚的“禁忌”气息。

而我不得不得说,沾染了“禁忌”色彩的作品真他妈诱人。

首先是电影的拍摄手法。

因为时间跨度的问题,电影中大量地运用了倒叙式蒙太奇——先从"Angry Inch"的某一次日常演出切入,交代了主角Hedwig的身份和生存环境:一个自称“来自东柏林的、身材窈窕的大娘炮”的变性人,在一个只能在小餐馆演出的、没什么名气的乐队里担任主唱,同时作为一个“举世不顾”的曲作家,正在起诉由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剽窃了自己作品的“摇滚偶像”,而胜诉的风向明显并不向着他……伴随着开场那段夺人耳目的摇滚演奏,席卷而来的巨大的信息量一下子将人冲击得几乎晕头转向——随后镜头一转,在昏暗的光线下,万籁俱寂的时刻,Hedwig的声音作为旁白响起,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世:他的父亲是一个美国大兵,在Hedwig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侵犯了他;他的母亲是一个东德女人,赶走了他变态的父亲,之后一直跟他睡在同一张床上直到26岁……然后风格迥异的音乐再度响起,又是一次现场演奏,中途还穿插了一段段画风奇特的动画。

那些如同出自孩童之手般稚嫩而又毫无拘束的笔触和作者精心打磨出来的的歌词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正当人惊诧于站在音乐艺术面前的Hedwig竟是如此毫无保留的纯洁和赤诚之时,随之而来的又是他甩不脱的回忆——整部电影几乎就是在乐队演奏和Hedwig对往事的回忆之间反复穿插,这种手法不仅没有造成视听混乱,反而无比生动地描绘出了Hedwig如何由一个渴望自由的摇滚少年Hansel,在世界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长成了现在这个胯间仅剩一英寸、与社会世俗格格不入的浮世畸零人的进化图谱。

他的欢欣与无奈,他的彷徨与坚强,还有他那从未因岁月蹉跎而有分毫改变的、真诚对待自己的倔强,牢牢地掌住了观众的心。

其次是造型和色调。

仿佛为了顺应摇滚深入人心的那种如火山喷发、雷霆震响的印象,影片就连开头的字幕动画都是充满娱乐性的张扬色彩。

"Angry Inch"的成员基本都是造型乖张,而主角Hedwig自不必说,假发、妆容、服饰,从头到脚都彰显着浮夸和另类,仿佛一颗燃烧自我生命的火种那样不甘黯淡——这或许也是他对自己的遭遇和这个世界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

而Hedwig的回忆却是充满着悲伤的冷色调,那段压抑而忧郁的过去,仿佛他小时候吃惯了的那种寡淡无味的小熊软糖。

电影的主色调基本就是昏黄和灰蓝,阴沉沉的光线压下来,无声地诉说着Hedwig的命途多舛。

最后是演员。

妈的,看电影看了十几年,第一次见识到什么才叫货真价实的全才,“自编自导自唱自演”没一样落下的。

JCM的声线丰满动人,对台词和表演力度的把控恰如其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念旁白时流露的那种的叙事感没有任何矫揉造作,非常自然和谐(有些台词还整段整段的押韵真是要了人命了);许多镜头也是敢想敢拍,无拘无束,让人感到“这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

对于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这部作品,我想说用“惊艳”这个词来形容真不过分,它在形式上糅合了戏、乐、动画、服装和造型设计,在内容上涵盖了摇滚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性别认同文化,是一场饕餮盛宴,也是一次成功的电影试验。

在开头我说"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这个标题作为片名没头没脑,现在回过头来,“Hedig”和“the Angry Inch”其实就是电影最重要的两条线索:“Hedwig”意指“Head Wig"(假发)。

Hedwig第一次戴上假发是为了变装成女人,如此才能与他的爱人结婚、到柏林墙的那头去寻找他梦寐以求的自由,为此他还付出了承受变性手术的代价;可变性手术失败了,那仅存的一英寸成了他不男不女的证明,但他没有因此崩溃,因为他终于和他的爱人抵达到了墙的另一头;可他的爱人不久便抛下他走了,这时Hedwig戴上了一头夸张的假发,开始组建乐队,用他热爱的摇滚来宣泄自己难以纾解的情绪,这段时期他遇见了他的第二个爱人,Tommy,他被Hedwig的独特和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所吸引,Hedwig没有因过去的挫折筑起心防,坦然与Tommy相爱,可结果Tommy也只是个怯懦的凡人,他在触碰到Hedwig的那一英寸时退缩了,面对Hedwig的质问与责难,他只会找蹩脚的借口逃离而不肯正视现实——埋藏在Hedwig心底的怒火终于如同不可遏制的火山熔岩一般喷发了。

胯下的一英寸是他精神上永远的伤痛,是他这辈子都无法摆脱的枷锁,仿佛一个烙印在了他灵魂深处的笑话——这要换了一般人可能会绝望至死吧,但Hedwig的举动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他组建了新的摇滚乐队,乐队名干脆就叫“Angry Inch”,大胆直白得仿佛在向世间的偏见宣战似的。

他在自己的歌里毫不掩饰地抒发来自“一英寸”对这个庸庸世俗的愤怒和嘲笑。

他甚至还由自己出发,在音乐中探讨自我、性别和爱等永恒的主题,落落大方、问心无愧,诚如是。

电影的最后,Hedwig摘去了假发,卸去了一身浮华,裸身沐浴在夜晚的月光中,仿佛又重新变回了当初那个在东柏林的废墟上晒太阳的少年——但失去了的终究无法挽回,他不过是跟自己达成了和解。

他将继续穿行在茫茫的黑夜中,嘴里哼唱着“Do-do-Do”,一往无前。

一如他当初写下的那句歌词:And I ain't never, I never turning back.

 8 ) 一些抽象的影评

为什么我不能变得完整?

为什么找不到另一个我?

我疯狂的渴望着什么,另一个我的出现消解我的孤独,我渴望达到至高的状态,希望生命充盈我的全身。

为什么摇滚这么有力量?

唱摇滚的人却如此痛苦?

生命疯狂的向上生长,却因为遭遇不断地被打压,我的心就像柏林一样一分为二,一半自由,一半规训。

自由的那部分渴望一种保护让我重拾对成长不确定的安定,规训的那半部分又渴望遇见无上的自由。

但我自知我的懦弱,我承担不了绝对的自由,没法应对无条件的放纵,可偏偏我又不能忍受枷在身上的规训。

也许音乐真的能救人,在酒醉的时候唱出自己的郁结,歌唱像是个祭祀仪式,我手舞足蹈地放纵着,一边祈求上天,一边安定自己的内心。

歌曲结束,电影散场,还是依旧要面对内心的郁结和社会的压力,但幸好从别人那里偷来一点点力量,我好像一点点地感觉到了重生。

 9 ) 超越性别 ta首先是个人

柏拉图的《餐宴篇》中,借用了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说的一则神话来解释了关于恋爱的现象。

远古时代人有三种,男与男的结合体,女与女的结合体,和男与女的结合体。

对于狂妄自大、想要挑战众神的人类,宙斯将人类劈成了两半作为惩罚,并叫阿波罗神把人的头拧向被割的部分,让他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罪恶。

被切为两个半身的人,极度渴望着失去的另一半。

原本是男和女的结合体的人就渴望异性,而原本是男和男或女和女的结合体的就渴望着同性。

这则故事是《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整部片子的灵魂。

它讲述了一个出生于社会主义旧东德后辗转于美国各地二流酒吧卖唱的变性人一边唱着摇滚一边找寻真爱的故事。

之所以觉得这部电影特别,是因为主人公Hedwig被设定为一个变性手术不成功的变性人,六英寸变成了一英寸,就像随身携带的玩笑,可以不时拿出来自嘲一番。

虽然他不说很少有人会知道,但是这令人愤怒的一英寸正是他所有不幸的根源。

另一方面,既不是完全的男人又不是真正的女人的Hedwig其实在这里被泛指为“人”。

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属于那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他只是单纯地相信真爱的存在,相信天生注定的另一半的存在。

他无所谓自己是男人、女人、同性恋、异性恋、变性人,他只是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性别。

变性手术以及手术失败都可以看作是他为了爱情所付出的代价。

第一段爱情结束时,他仍然选择作为女人,甚至作为变本加厉打扮的女人,则更多是出于对生存和生活的无奈。

而没有告诉他所爱的17岁少年Tommy自己的真实性别,不是因为他不相信爱情,只是因为他害怕遇到的不是注定的那一半。

Hedwig说:“很显然我必须找我的另一半。

但是那是他还是她?

这个人长什么样?

跟我一样?

还是正相反?

我的另一半是否有我所没有的东西?

外表?

运气?

爱情?

我们真的是被迫分开的,或者,只是他带着好东西逃跑了?

或者是我逃跑了?

这个人会使我不安吗?

性爱怎么样?

那是让我们再一次走到一起的原因吗?

或者两个人真的可以变成一体吗?

”Tommy不是那一半,即使他们爱过。

也或者,Tommy就是那一半,但是那种渴望成为一体的爱情和欲念已经在世俗的规范基准里熄灭了。

不管Tommy是不是注定之人,Hedwig都将继续寻找下去。

影片最后,褪去假发,赤身裸体走在深夜小巷中的Hedwig的背影,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不管是谁,都用自己真实的一面去寻找真爱吧!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超越单纯同性恋题材的电影。

应该是超越性别的关于人与真爱的故事。

 10 ) 如果这世界找不到安静的理由

Hedwig他曾经是个男孩,后来他为了他的幸福,选择变成个女孩,但最后他变得不男不女,连人妖都不是开场,他在舞台大吼大叫,晕头转向,他是否想把自己打扮成茧后重生的蝴蝶?

可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大扑了蛾子,丑陋怪异愤怒的不知所谓,不只是巧合还是必然,沉默的羔羊中那自以为是易装癖的BT也爱蛾子,他爱蛾子的蜕变,Hedwig也是这样么?

我不喜欢这个,但我却被感动,我讨厌它总是在我陷入难过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你的回忆和幻想,是的,每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总是显得平静,即使发生的当下我们疯狂,恐惧,失去控制,但是在不久的以后,我们回忆起那时,总是感觉平静,仿佛我们在看谁的电影,正如我刚刚做的‘妈,耶稣最伟大。

’母亲狠狠打了儿子的头一下‘不准你再提那个名字。

’‘可是耶稣为我们的罪孽而死。

’‘希特勒也是。

绝对权利是腐败的。

’东柏林肯定对那一夜竖起的柏林墙有着特殊的情感,经历过的人肯定对那围墙对他们的影响津津乐道。

人们总是对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有着情结与骄傲,虽然这并不是人们选择的结果他一路旅行,在平凡的餐馆演唱暴烈的歌曲,听众有无力的老人 循规蹈矩的妇女 看不惯人妖的壮男,他总是歇斯底里,他总是妖艳,他总是自我介绍让别人知道,仿佛自己并不在乎,可他从未卸掉那浓烈的妆,金色的发,和暴露了过多肉体的裙最后,他卸掉了妆,还原了深色的短发,露出了他那男人的胸膛,他说 他曾被人切割成碎片,但现在他把它们缝合,他想干什么?

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想告诉大家,他好了,他不在意了他想告诉自己,他好了,他不在意了也许承诺 不过因为没把握Tommy 一个摇滚巨星 一个电动迷 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在他未成名前更像一个在温室成长的花朵 一个世事不懂的孩子 被一首歌打动一个懵懂的少年,总是深得沧桑历练老女人的欢心。

而这样一个女人,对少年始终都具有女神般的吸引。

两个人当然在一起了,最后当然,分开了Tommy说我妈大概在找我后来 Tommy成了摇滚巨星,唱着他抄袭的歌后来 他们又遇见了 在寻找妓女的陋巷后来 他们旧情复燃了 当他在在亲他时 他是难过的 是心碎的后来 Hedwig因祸得福又成名了 在酒吧 有观众等着他演唱 我想他会不会问 我从未改变 你们为何又来爱我可是 他可能确实不招人爱最后那些来看他的人最终走开了他听着自己的歌 从自己爱的人口中唱出他依旧干净他依旧遍体鳞伤他听见他对自己唱你历尽沧桑 却总做异乡人如果这个世界让你找不到安静的理由那么 就对他咆哮吧然后一丝不挂安静的离开

《摇滚芭比》短评

我们生活的过去是条颠簸流离的船。

6分钟前
  • 麗江是一棵樹
  • 还行

自爱和自我发现,喜欢这部片对LGBT的表现,不卑不亢,JCM真的美。一向不算喜欢musical的浮夸,但这里的音乐的确打动人,摇滚乐引用自然,表现形式也有可爱的纯真。好想看这个的舞台呀

7分钟前
  • Rhodesia
  • 力荐

生活就是无论得意或失意都得活下去。—— 摆脱了自由束缚的他们活得如此放荡不羁,尽情疯狂,尽情摇滚,尽情地用音乐去抒发隐藏于内心的私密,无所畏惧,释然于心。—— 前半段像是《迷墙》一般地用影像去诠释歌曲的由来和意义,后半段才比较注重于叙述「摇滚芭比」的生活故事。P.S.:头巾男真是女的。

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易装、变性、华丽摇滚、大卫鲍伊,原声很强,不过也导致电影本身就像是MV的拼接。

9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还行

疯癫到有些不能接受的,但是用一首首美妙、癫狂、愤怒、悲伤、张扬的歌曲来讲汉塞尔人生的故事,是不错的体验。虽然这是一个不断受伤,不断被伤害的人生,但是终究还是释怀了,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挺好的。

12分钟前
  • 小小斌
  • 推荐

Queer Classic- -Incredible Mitchell!

13分钟前
  • 肥田
  • 推荐

至少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16分钟前
  • 墨宇霖
  • 很差

这个造型实在觉得恶心接受无能,整个片都没法看下去,就光听音乐吧(The Origin Of Love的结构相当霸气~)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一丝的幽默在里面

19分钟前
  • RIC
  • 较差

有必要拍得这么脏吗 Micheal pitt怎么总演这种角色还是很喜欢the origin of love这首

24分钟前
  • 牛奶灌汤包🥑
  • 较差

“我的故事,一首一首唱给你听。”

26分钟前
  • Pi_皮小五
  • 力荐

NPH的音樂劇要震撼些。但電影的故事線更豐滿

29分钟前
  • Cynicilia
  • 还行

看不下去……

3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摇滚芭比]并不是一出音乐剧,它是一场演唱会,一场show。这不是最容易搬上银幕的一类作品,但John Camaron Mitchell做了不错的选择,毕竟这几乎是个One Man Show。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当故事进展到别人那里失去了音乐时,电影就沉落了,让人不禁希望大家赶紧闭嘴开唱。男主本人贡献了极佳的反串表演。

33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The origin of love

38分钟前
  • 齊一旸
  • 力荐

To be free, one has to give a little part of oneself

43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mitchell创作的内容和寓意很喜欢,关于摇滚,人性,社会的探讨,不过音乐扣分了

44分钟前
  • 电影怪
  • 还行

主人公连续两次被欺骗感情并且变性失败的故事挺惨淡的,但这部电影更出彩的地方确实就是几支摇滚演出现场。

46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John Cameron Mitchell 原来是毛蛋之家里基佬们的命名之源,我一开始还以为这片儿是擦姐演的

49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Something I need to work with.

51分钟前
  • Alaric
  • 还行

〔二刷〕Hedwig 的命運裡寫滿了輸,生命政治裡他在東柏林出生,所有自由浪漫都是不被允許的反動,但他別無選擇;身體政治裡他不知道他是他還是她,他為了愛情成為了她,她的愛人和她的母親告訴她「自由是需要犧牲一部分的自己才能獲得的」,他成為了殘破的她,但她只能接受這個結果,她別無選擇;性別政治裡,她是邊緣的第三性,再強的主體性,再爆怒的情緒也餵不飽樂團和自己,她別無選擇。所有的別無選擇都讓她更毫無選擇。親密關係讓她失去了生理上的六寸和精神上的六寸,創作的六寸被偷走,最後,她的身份也被偷走,她赤身裸體,一無所有。小時候只看到了愛情與無情,現在來看只有無力和無情。

54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