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什么?
是明知道下一步是悬崖也要义无返顾的跳下去。
沉默还是反抗?
在是与非面前我们该做出何种选择?
然而为什么善良的人总要忍受或等待救赎;为什么这个世界永无宁日,无法因为我的善良而停止暴力、欺骗和伤害?
也许正是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无论理解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心灵才会遭受选择和疑问的痛苦。
下一步该怎么办?
当站在善良与邪恶的分界线时你将选择何处?
《看车人的七月》在我的眼里已经不仅仅是电影那么简单,而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文矛盾。
无疑,当你看到范伟时就会联想到太多的笑料。
从药匣子到彪叔、从《天下无贼》里的抢劫犯到春晚《卖拐》里的受骗者。
当你看到那张脸,就会产生笑意。
然而恰恰也是范伟,他承托起了《看车人的七月》里一个老实本份,甚至有些懦弱的看车人。
范伟把一个平时无华的普通老百姓演绎的栩栩如生。
这就是生活!
导演安战军通过范伟出色的表演告诉你:不是你被生活强奸,就是你去强奸生活; 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大染缸,你不知道会遭受到什么样的歧视,也少知道会忍受多少辛酸。
最后你在这些痛苦中慢慢沉沦了自己,失去了原有的本色。
这其中可能是无意,也可能是被迫的。
但那又如何?
生活没有能给出我们太多的选择!
只有如此,继续的沉沦。
然而在这个魔鬼层出不凡的世界中,天使的力量仍然存在,它只源于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无言的爱!
当泪水洗刷过污秽的心灵,你看到的世界会不会不同?
不会,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可我想告诉你,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人生、不要放弃未来,因为我们有梦,因为生活的脚步还在继续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斯蒂芬.霍金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大的痛苦就是无力改变现状,因为生活没有能够给我们太多的选择。
一个人没有事业可以受到谅解,但如果一个人梦想那他就是在虚渡一生!
不过谁又从来没有过梦想呢?
虽然他们多数都是虚幻的、不可实现的。
有很多人在成长阶段没能受到好的教育,而个社会也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
他们被社会所遗弃只能碌碌无为,过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
他们有痛苦有欢笑,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
然而命运给予他们的却有太多的挫折和局限,他们没有未来,就连他们下一代的未来也因为他们而被局限。
范伟饰演的看车人,即没有文化又懦弱没有本事,他只能靠着给夜总会看车生活。
我想他当每天看着在这夜总会里挥霍无度的人,心中常会如打翻五味醋般的难受吧?
为什么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平等?
为什么别人可以奢侈的享受,而自己却只能骑着一辆破二八水管车,喝着冰冷的茶水一日三餐没有着落。
因为他没有太多的选择,自己的性格已经决定了命运。
他不可能像某些暴富的人,通过欺诈和非法的手段去谋利。
也不可能使步入年迈的身体、毫无本领的自己再去打拼。
他只能接受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过着平淡而快乐的日子。
时不时为能看到一辆好车而兴奋、为能喝上一口小酒,睡上一夜美睡而快乐!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即没有好爱也没有未来,只有柴米油盐、日出日落。
我们别无所求,只想过着平淡的日子。
一个离异的家庭,一位一事无成的父亲,一个看不起懦弱父亲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只有十几坪米大的小院中。
母亲是看不惯父亲的懦弱而跟另一个“富商”走了。
而父亲只会每天反复说着“你要努力考上好的大学”。
这个家庭,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孩子来说毫无乐趣。
然而,他通过生活慢慢的理解了父亲的无奈。
谁不想过上好的日子?
可如何才能过上好的日子?
父亲显然没有找到方法,他只能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上。
儿子还有未来,而他自己已经没有了。
直到另一个离异的女人再次走进了父亲的生活。
陈小艺饰演一家花店的老板娘。
她的前夫因为流氓斗殴、虐待老婆而被捕入狱。
在接触中她和他慢慢的走到了一起。
她爱上了这名老实而平分的人。
生活给了她太多的痛苦,前夫的离开使她终于再次有了选择的机会,她希望下半生可以和一名老实人过着并不富有但是却平常幸福的日子。
范伟也是如此,他的生活毫无色彩、生命毫无希望。
但是有了这个女人,他从此多了一些希望。
他开始想像着未来,想起自己可以还有未来,可以和这个善良而温柔的女人,一起过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他们可以不富有,他们却拥有彼此!
生活似乎总喜欢和善良的人开玩笑,当看车人和花店老板娘终于决定牵手的时候,她的前夫出狱了。
不断的勒索、骚扰看车人的生活。
他们做错了什么?
他们只不是想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一些希望,只不过想能够选择幸福让日子过的好一些。
可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的坎坷?
流氓前夫先是夺回了已经离异的花店老板娘,再是勒索和威胁看车人。
看车人的生活毁了,不仅失去了爱人也失去了希望。
他对流氓前夫沉默无言,默默地忍受着他的侮辱。
也许做为一个懦弱的父亲可以忍受,但做为一个深爱父亲的儿子是无法容忍的。
看车人的儿子无法容忍流氓前夫不断的骚扰、侮辱,甚至殴打父亲。
他无法容忍,这个原本平静的家庭,被另一个人无情的破坏。
是的,对于流氓前夫来说这一切都是无所谓的。
可对于一个只想过平淡生活的家庭而言却是全部!
儿子拿起了手中的板砖,他要用暴力来以暴制暴。
然后稚嫩的他哪里的流氓前夫的对手?
一次、两次,看车人的儿子都败在流氓前夫的手里。
然后父亲他能做什么?
他可以放弃与花店老板娘的幸福,他却无法选择过继续平淡的生活。
如果人还有那一点仅有的希望,而那希望正被一个人破坏掉。
那任何一个人所做的就是反抗!
向命运反抗,向那个破坏他希望的人反抗!
穷困的家庭因为流氓前夫的出现变得更加的穷困了,眼看儿子就要过生日了。
看车人用仅有的一点钱为儿子买了一个蛋糕,这是他唯一能够给儿子。
然后流氓前夫再一次破坏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高尚的爱!
他仍然无言,看车人告诉他的儿子,不要使用暴力!
要儿子好好的学习,能够早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然后出人头地。
儿子哭了,他为父亲所忍受的委屈哭了,他心疼这个老实本分的人。
父亲哭了,他为儿子所忍受的委屈哭了,他为什么总是如此的懦弱,连最后一点平静也无法给予儿子。
父亲说,你去找你母亲吧。
在那之前他像平时一样走出家门,拿起板砖砸向了流氓前夫的头。
他平静的打了120,看着流氓前夫被送上救护车。
他不想杀死他,只想阻止他。
他回到家平静的给儿子过完生日,因为在那之后,他将去投案自首。
结束这一切痛苦,让儿子的生活继续充满未来、充满幸福。
儿子并没有听从父亲的话,他留在了北京,靠自己生活。
当他穿着红色的T恤,骑着车出现在服刑的看车人眼中时。
他的眼中不仅充满了泪水,还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普罗塔哥拉斯 《看车人的七月》荣获加拿大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范伟)以及评委会大奖,而在这之前这部电影和看车人一样默默无闻。
这不得不为优秀的电影而感到可悲。
炒作下的商业国产大片,空洞的思想和主题在商业包装下吞噬着观众的眼球。
而一些低成本的优秀文艺片却在无炒作成本下忍受着零票房的后果。
好的电影没有生存空间,随之要么就步入商业电影的后尘,要么就逐渐消失在人海。
国外开花获奖,国内无人知晓。
这种路,国产电影还能走多久?
在回到《看车人的七月》这部电影身上。
如果单从电影来说,他并不完美,但从故事和反映人文问题的角度来说,它是成功的。
《看》不仅是现如今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很多国家所现在的现象。
法律所能给予人们保护的范畴越来越小,人们所需要的保护不仅是在身体上的,更要从心灵上受到保护的。
以《看》为例:其一,流氓丈夫破坏别人的车使看车人受到处罚。
从法律角度来说看车人没有证据无法证明流氓丈夫的犯法行为,而他是当事责任人所以他理当接受处罚,况且流氓丈夫的破坏行为主要是针对看车人;但从人文角度来说,看车人没有罪,他尽力了,他也不想这样的事发生。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而且流氓丈夫的破坏行为是防不胜防。
所以看车人在这里需要的不是法律,而是公正。
他是负责人的同时,也应该成为被保护人。
但是谁会去帮助看车人呢?
没有,法律也无法保护他!
其二,看车人的生活不断的受到流氓丈夫的骚扰,他虽然可以通过“人身安全法”把流氓丈夫拘留起来。
但这只是暂时的缓兵之策。
因为当流氓丈夫出来以后,他对看车人的报复会更加的厉害、更加的疯狂。
并且在流氓丈夫尚未留下确凿的证据之前,看车人就已经会被他整的无法生活。
这就是抓到了法律的露洞,法律顾问不可以去处理尚未发生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所以这种现象致使看车人有委屈无处诉,有冤无法鸣,最后因为愤怒而产生了最后的暴力事件。
其实很多暴力事件都并不是即时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压抑之后爆发的。
暴力问题是现在各个国家存在的普遍问题。
也有很多案例是没有犯罪前科的人犯下的,而且比有犯罪前科的人犯下的罪更可怕、更严重。
而很多人在暴力面前不是选择忍受,就是选择反抗。
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多苦衷。
其实暴力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不使用暴力人们该用什么去保护自己?
《看》显然是一个悲剧。
因为我们看到一个老实的人,因为无奈而举起了自己的拳头。
他是出于自卫,也是出于无奈。
“兔子急了也咬人”看车人的行为是一种被迫。
然而无论有什么原因,就算是看车人处在正义的一方,但他还是违背了法律。
他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而“有罪”的人仍然可以在外面逍遥,并且对自己的“罪行”毫不在意。
这就是本片的悲剧性所在!
谁为那些善良的人说话?
有什么办法不用暴力去而得到解决?
我想很难找到答案。
在罪与罚之前,谁对谁错、谁是谁非?
导 演: 安战军 主 演: 范伟 陈小艺 赵君 张伟迅 上 映: 2003年1月1日 地 区: 中国大陆 语 言: 国语 时 长: 100分钟 颜 色: 彩色 类 型: 剧情片 伦理片 我们唯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
“那个混蛋出来之后,打你、打小宇、搬家具、剁我手、搬家具,足足干了五件伤害我的事情,我准备给他五个板砖,结果三块就不省人事了。
” 杜红军在铁窗里对着前来看望他的小宋(以前相好的)说了以上这些话,一个老老实实的人被欺负成什么样,才回傻乎乎的拿起武器,发泄心中的委屈。
是一部好电影,建议去看看。
红军。。。
窝囊废一个,投机取巧钻空子,乘屁民刘三无法反抗之际,破败刘三婚姻小宋,连名字都没有,却姓宋,宋家的女人哦,典型墙头草,两边倒,哪边利益更大,往哪儿边靠刘三,相当于某甲某乙,叫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婚姻仍旧存续,本来是合法的男主人,却被反咬一口,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却造观众唾骂,惨呐,有理都没地儿伸冤,最后被红军打成口不能言加拿大当初颁奖,与2018年柏林与金马给《大象席地而坐》颁奖,有异曲同工之妙
将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体现了出来。
老实人的意味隐忍只能换来更多的欺负。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几个人物的刻画也深入人心。
杜少红的隐忍式父爱,为孩子付出,为生活付出,哪怕是付出自己的尊严,只为能换取更好的生活。
小宇则是顶着愣头青的称号,虽有少年的血气方刚,但终究是抵不过现实的。
被主任叫家长,被抓紧警察局,被刘三打。
生活的现实抹去了他的棱角,渐渐的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回头后悔,放下怨恨,做起真正的少年走上正轨。
而小宋这个可怜的女性形象让人有点感觉像是烂泥扶不上墙。
虽是这么说,但心里因为对小宋遭遇的同情总是希望她能奋起反抗,反抗婚姻中的不公平对待,她的一生都被刘三牵绊住了。
刘三没进监狱前每天就是浑浑噩噩的伺候他,进了监狱后还要提他还赌债,还不容易生活有点起色,又因为刘三出狱一切又回到从前灰暗的生活,在婚姻中她失去了自己,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了反抗的权利,只能暗暗的发泄自己不满,内心充满恐惧和害怕,如果小宋多一丝果断多一丝勇敢,那结局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
或许两家的悲剧就不会有了。
主角可能还算不上社会最底层,但也确实是下层了。
这样的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足够的支撑,抗风险能力差。
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没有够硬的物质基础,造成了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而其次就是底层人的认知问题,缺乏足够的理性和思考,总是陷于高成本低效率的陷阱中,一方面让自己不断陷入泥潭,一方面缺少解决问题逃出困境的有效办法。
片子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一家人很倒霉,从最开始孩子送花就是如此,如果开门看见的是男的就不至于出问题,可偏偏女的接了花之后男的才出来,于是乎造成一场“事故”。
后面什么孩子被抢劫,刘三出狱,老杜上班遇到酒鬼,买个蛋糕还被碰坏了等等一切好像都是各种倒霉的事接踵而至,仿佛就是上帝在折磨这么一家人。
但是你在看看他们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女人和老杜无法让人理解的一味忍让,还是孩子冲动的报复,以及老杜最后的暴走。
看起来也许没啥,但其实都是非常差的处理。
该报警的不报警,该争取的不争取,该冷静的时候又不再冷静,好像每道题都选择了错误答案。
我想起了一句话,你的认知配得上你的苦难。
多么残酷而悲哀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不能简单的以好坏对错来分辨每一件事。
社会规则非常的复杂,以至于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
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要陷入下滑的陷阱,要让自己的认知贴合自己的处境,要让自己的行为有助于自身向上爬。
没有什么处事的方式是绝对对或者错的,关键是在什么情境下。
能努力的尝试从更广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处境和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至少让自己不至于一直走下坡路。
所有倒霉的事情碰到一起,还让不让人活了。
评论里很多人在探讨小人物的不幸,窃以为,这就是一个不幸的七月,如电影标题所述。
看车人的七月正值水逆期间,各种倒霉的事情串在一起,构成了他爆发的一瞬间。
欺人太甚的刘三,态度暧昧的那谁,用父辈的话说,就是,这样的一家人你惹都不要惹,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看也是。
倒霉就倒霉在,最讨厌惹事的人,把一堆事儿带回了家。
儿子是自己的,而且到最后,也只有儿子是自己的。
这不是小人物的心酸,这就是把你憋屈死,无数个憋屈的事件集合在一起,告诉你,有些事,你越怕,它越要找上门来。
看这部电影的缘由,因为头条内的视频里看到了范伟拍黄瓜做凉面。
电影开幕的初期大概了解了关系链:离婚父子和因故单身的女人。
好吧,平凡人的生活照样有烦恼无常和惊涛骇浪。
下岗后男人艰难而努力的生活、青春期孩子善良而无畏的冲动、变故中女人懦弱和可悲的怜悯。
怎么说呢,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在努力而平凡的活着……因为只想过得更好一点。
老师突如其来丧子的悲伤、孩子单车追逐师乘公交的纯爱、女人好景将至却骤然而逝的无奈、男人无力争取却至情所至的表态。
好吧,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样活着,或许也经历着这样的生活。
只不过,怂一点,或许,都更好过。
参加同学的婚礼,同学家电视机前摆放几个碟片,其中有一张就是《看车人的七月》。
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子在地摊上买了本余杰的书,书里一个段落描写《天真》的几句话:“天真与人类的童年、人类的原生状态有一种神秘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里,本应是人人拥有的天真却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天真太容易受到伤害,许多人宁可不要。
对于那些为名利而活着,而且只为名利而活着的人来说,天真确实是天大的负担。
而对于那些渴望‘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来说,天真却是一对让精神飞翔的翅膀。
” 范伟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充满天真的人,故事演绎着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一个城市里最常见的小人物,一个下岗的职工,一个离异者,一个单亲父亲,一段不痛不痒的爱恨情仇。
不过一件接着一件的遭遇,让我都有点吃不消。
范伟还是那张略显呆滞的胖脸,还是那口药匣子味道的东北方言,不过这里不再靠俏皮话来逗哏,不再摆出一系列夸张的动作来解构自己。
这里如同我的那个远方在矿山工作的老父亲一样,宁静善良,逆来顺受,老实巴交,靠着几碗廉价的盒饭,积攒明天的生活。
片子里有几个镜头值得人回味,范伟教育儿子还要保持父亲的威严,说着说着泪流满面还试图用洗脸来演示自己;本以为是一段的爱情马上实现,哪曾想她的老公刘三释放出来了,还是一个泼皮,他几番忍让委曲求全;刘三砸坏了他工作摊位上车的玻璃,警告他,范伟把小人物那种满脸的惶恐与愤怒惟妙惟肖;看到儿子满眼血污的样子,立刻提高了嗓门,不停的追问,“是不是在学校又惹事了?
”;还有儿子为了三百元和社会流氓打群架,被学校处分,检讨书怎么都不写,这个当父亲没有办法只能趁着老师不在,自己去替儿子写检讨。
在这样一个烦闷的夏天,外面一对新人正在拜天地,我坐在屋里因为一出人间悲喜剧,心情格外的沉重。
心里同时有一种透心凉的感觉。
我的透心凉是感同身受,因为同是身处底层,注定永远难以摆脱这样或者那样的困境。
有一次儿子对父亲逼问,和我生活有点似曾相识,讥笑父亲的懦弱,为什么不去找刘三报仇。
他一直对儿子说打架是流氓做的事情,是不懂法律的表现,一定要做一个守法的人。
自己被人欺负,受尽委屈可以忍,看到儿子被刘三欺负,他爆发了。
故事的最后,他和刘三理论,用砖头偷袭猛打。
然后自首,对于这样一个人,做出这样的举动,那是因为承受了多大的委屈。
飞扬跋扈的刘三成了植物人,影片没有明写他和小宋爱情最后怎么样?
开放式的结尾让观众自己去想象。
电影里的范伟就是那种到处点头哈腰,息事宁人的性格,这是所有的小人物的缩影。
几次徘徊在那个泼皮刘三家不敢进去,后来他终于鼓气勇气勇敢了一次,豁开胆子对刘三说。
应该是鼓起勇气对那个满脸横肉的刘三说:“虽然我没什么本事,但我疼她,不欺负她,如果你不想离,你必须做到疼她,不欺负她,如果做不到,痛痛快快赶紧离,要什么条件我全都答应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要不然老这么不明不白地掺合算怎么回事?
”虽然说话结结巴巴的,眼神中都夹带着一点慌张,内心是要鱼死网破。
也许有些女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想着各种美轮美奂的爱情模样,现实里没有那么多完美的事儿。
年龄大了那梦也碎了,才明白不求大富大贵,遇到一个能从心里疼自己的人才最幸福。
想象中的夏日总是阳光午后,凉凉的冰棍和酸甜的爱情,只是我从未经历过,而是觉得夏日本就该如此,但有没有可能,那不是真正的夏天。
在这部电影中,与美好幻想里同样拥有的,是阳光,炎热和处对象,只是用来降温的不是冰棍,而是冰冷的现实。
狗血的三角恋在这部电影中,也演变成一片血淋淋,所有的英雄主义为爱发电,都成了犯罪人的小甜点。
这部电影看起来有些憋屈,为范伟或是任何一个人不值,但却很现实,不难相信这样的剧情真实存在,也正能印证了,英雄主义的实质就是以暴制暴,口口声声讲的道理却没办法说服自己,越去反抗悲惨的命运越能收获不幸,或许,我们不能阻挡别人做什么,我们只能让自己学会无为。
范老师的电影一部赛一部的精彩。
金鸡百花把奖给了扮演流氓刘三的赵君,范老师直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拿了最佳男演员回来。
相比较4年后的耳朵大有福,我更喜欢这个看车人老杜。
他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实人真正做人的底气和尊严。
特喜欢老杜在号子里和女人的那段对话,“其实我也不是完全冲动,这事儿我还是有点计划的。
这王八蛋出来之后,抢家具,剁我手,打你打小宇,砸汽车,前前后后欺负了我5回,我就想我拍他5板砖。
没想到这王八蛋三砖下去就那孙子样儿了。
我不想把自己弄一死罪,我要想有朝一日出来,看我儿子长大成人什么样呢。
有时候,我也挺机灵的。
”如果被欺负急了的老杜下狠手把流氓混子给弄死了,这就单纯是一法治进行时的恶性案件重演。
解气就解气在唯唯诺诺知法懂法不惹事的老实人老杜用自己的方式,教训了恶人,还自己和亲人一个平安和消停并且不后悔,这是一个高大闪光的好父亲能给儿子做出的最好的榜样——不惹事,但出了事也不怕事。
多欣慰看到儿子最后终于懂了,并且那么爱爸爸。
范伟的表演已经独树一帜地镌刻着范式的印记,但每一个角色,都能更深地挖掘内心深处的善意和潜能而呈现不同的光辉,是的,是最好最强的人性光辉,照耀我们贫穷自卑的黑暗人生,激励我们要活得更好。
无论生活多操蛋,也要好好的做碗面条,拍盘黄瓜。
http://t.cn/R0tTogL[/cp]
范伟酸楚、诚挚的表演,足可打动任何普通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摄影机不远处的少年以旁观者的姿态,凝视着「老红军」的这段新婚姻。由此,他看到的景观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假象。不过,先别着急,命运的有趣之处就在于——神转折:无论是手捧「徐志摩」的高中生,还是钻研「厚黑学」的办公室主任,都还在拿着《一地鸡毛》当令箭。可惜,在新时代男女的眼中,这种旧社会的产物已是令人蒙羞和想要远离的垃圾。少年的困惑在于,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仅与社会现实不符,而且二者时常发生貌似不可调和的冲突。但这部聚焦于前任与现任关系的作品似乎并没把具有启承转合职能的「第三者」当作焦点:透过老师的不幸,我们知道,附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的素质开发在《看车人的七月》里是一条失败而行不通的死路,而少年的视角也更多落在这位有着自我奉献、牺牲精神的《漂亮妈妈》和她前后两段极为矛盾的婚姻上。
被生活强奸的老实人.法律所能给予人们保护的范畴越来越小,人们所需要的保护不仅是在身体上的,更要从心灵上受到保护的。
同样是小人物形象,比《卡拉是条狗》中葛优演的“老二”真,入骨!
拍的太浅了点啊
[MSc] 窝囊 看得我窝火
都是底层中年男人的故事,这片子得和<卡拉是条狗>比着看。范伟老师的演技当然棒,但是这片子太一般,太用力反倒落了下乘,不停的煽情配乐和套路化催泪桥段也太俗套。
压抑隐忍,表现的似乎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人。现实的种种无奈,看似与社会的大环境无关,但人物的性格上有时代的深刻烙印。如果这样的片子能出现在当下的电影院线里,国产电影还有希望。只是人们,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们不愿意看到这些。他们本来就处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更不愿看到比他们生活更为真实的残酷。
16岁的单车...
2022年看这片真的是太无语了,那个年代北京西单周边的市民处理事情真的是这样子的吗,没有法律吗?
2003,04年的北京,百盛,西便门
既现实又无奈,好人总是没好报,规则都是用来对付老实人的...........老范演技是真好,很有代入感,好看
没想到那王八蛋三砖下去就内孙子样了
范伟老师的早期作品,还不错,刘三实在是太恨人,整部片子看的老憋屈啦!
我觉得特别无力,我们是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的本能和体制有排异现象,不相容,只能改变形状,走向变态而觉变态是常态。
老实人与流氓
本以为是好剧,责任难道不是这对无赖夫妻吗。导演还想引到好人没好报?还想引到法治问题?到不了,编导你没写到位,也可以说编导根本没能力看清。这剧本顶多归因到夫妻都是无赖上。一女的祸害善良人一家,男主一生被毁。女的骗婚,又帮着赌徒无赖丈夫:1充足的时间可以报警,女的却跟男主说 “别报警怕被无赖丈夫杀”,最后男主入狱也只替无赖说话。2 被家暴还帮无赖丈夫说话,“没有被打”。3狱中看男主还埋怨他“你怎么那么冲动”…你老公砸人车要赔那么多钱 男主都因为听你话 没报警。忍了那么久最后才打人,女的和那无赖老公一样,欺负好说话的人呗。女的不想离婚,可怜?看她那么对待男主,也就只能说她活得和她无赖老公一样,夫妻都无赖。🤮完全不可怜,自己作的。男主瞎,儿子都能看出来。
监控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将罪责落实到真正罪犯
看的能让人憋出内伤,全片抛出了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人物面对流氓无赖该如何应对”的严肃社会问题,而编导给出的答案实在是太过残忍。忍,那就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忍不了,那就直接走向了他人眼中冲动是魔鬼的阶下囚绝路。很难说杜红军的下场能起到多少引以为戒的作用,因为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只会比他更懦弱或者更冲动。另外随着剧情的发展越看越憋屈也证明了范伟和赵君的传神演技,在某些时刻从杜红军身上就是能感受到自己老父亲的影子,至于刘三,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有种想拿板砖拍他的冲动。PS:每次看着范伟干饭都会让我感到食欲大增,真的强烈建议他去做吃播。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有点像《耳朵大有福》。可惜我只找到了模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