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与雨声

アイスと雨音,冰与雨声,冰淇淋与雨的声音,Ice Cream and the Sound of Raindrops

主演:森田想,田中怜子,田中伟登,青木柚,红甘,户冢丈太郎,若杉实森,门井一将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冰淇淋与雨声》剧照

《冰淇淋与雨声》剧情介绍

冰淇淋与雨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以“电影与舞台剧”的青春群像物语~松居大悟穿梭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华丽映像。之前与松居大悟合作过的音乐组合MOROHA将担任本片音乐制作,而时尚设计师KEISUKEYOSHIDA也将做为“衣装设计”首度参加电影制作。 本片入围了今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本映画・一种关注单元,2018年春公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鼓聲響起灼眼的夏娜3炎炎消防队约纳坦数码宝贝02:最初的召唤森林传说极速格斗汉娜的法律平摊公寓第一季红蜘蛛7:情难自禁第五空间迈克和茉莉第四季刀剑神域:序列之争浴火凤凰所见所闻危险时刻金真情迷再见我们的十年茶友们Adamas当我成为你我的解放日志雀圣之脱线女神叛逆青春变奏曲我们的七日战争像暴风雨般的恋爱清醒风中的低语残暴冰火凤

《冰淇淋与雨声》长篇影评

 1 ) 这场没有任何观众的演出,却是我人生最光荣的时刻

青春和励志题材的电影,二选一,你选哪一个?

不了吧,我选择睡觉。

老实讲,近年来这两个题材的电影确实让我踩了不少雷。

如果一部电影敢把青春和励志加在一块,要想拍得不难看,其难度不亚于用新闻联播的稿子做剧本拍武侠片吧。

可万没想到,这部青春励志片《冰淇淋与雨声》却把我看感动了。

除去电影故事本身,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拍摄手法和表现形式。

《冰淇淋与雨声》海报2017年3月,日本小镇,一出舞台剧即将上演,但这场舞台剧终止了。

故事的结局赫然写在了电影开头。

演出前一个月。

被选中参演舞台剧的六位学生演员第一次相聚排练,这场舞台剧的导演是松居大悟,他也正是这部电影《冰淇淋与雨声》的导演。

不仅如此,片中所有角色的名字都是演员的真实姓名。

导演松居大悟舞台剧讲述六个朋友中有人要搬离小镇,其余人极力挽留,借以追述痛苦的回忆和青春时期的挣扎,改编自话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早餐之前》。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六位演员出演这出舞台剧的过程。

电影以舞台剧排练开场,导演一声令下,排练开始。

这个时候注意看电影画幅的改变,画面的上下方迅速出现两块黑色幕遮,画幅由正常的16:9转变为宽幅的2.35:1。

第一段的排练结束后,导演喊了一声“停”,画幅又再次变回2.35:1。

这种转变像是事先制定好的游戏规则,用以区别舞台剧与现实,提醒观众别混淆了。

在画幅上做文章的电影不在少数,比如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选用了4:3和圆形画幅;贾樟柯在《山河故人》和《江湖儿女》分别用了4:3和16:9两种画幅,区别九十年代和现在。

我不是潘金莲 (2016)6.72016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冯小刚 / 范冰冰 郭涛不过,画幅变化玩得最有诗意,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多兰的《妈咪》。

男主用手扒开屏幕,画幅由4:3缓缓变为16:9,也暗合着剧情里新生活的开始。

这是一个天才镜头。

《妈咪》

妈咪 (2014)8.22014 / 加拿大 / 剧情 家庭 / 泽维尔·多兰 / 安娜·多尔瓦尔 安托万-奥利弗·波尼安除了打通舞台剧和现实的结界,电影偶尔还会打破第四堵墙,让演员冲着镜头外说话,让人分不清这是在排练还是在自我拷问。

打破第四堵墙舞台剧的剧情外延至现实,影响着演员的生活。

除画幅的改变,电影在表现形式上也有亮点。

一是在同一时空下表现时间的流逝,二是通过乐队的演唱作为主人公的内心旁白。

演员森田低头看剧本,再抬头时,身后的场景已然置换一新,时间也往后流逝了一周。

这有点像舞台剧的转场。

这种将时间铺开在时间轴上瞬时跳跃的做法,最典型的例子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

张曼玉与梁朝伟在饭馆用餐,镜头在横移后,注意看张曼玉已经换了一身旗袍,说明这不是二人的第一次约会,但视觉上给人的感觉就像这还是之前的那顿饭。

《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 (2000)8.82000 / 中国香港 / 剧情 爱情 / 王家卫 / 张曼玉 梁朝伟《冰淇淋与雨声》的音乐制作是由日本乐队MOROHA完成的,他们出现在镜头内,将人物内心的想法具象化,用歌唱的形式表现,代替了传统的画外音旁白。

日本乐队MOROHA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大胆创新,二是为了保持连贯性,因为这部74分钟的电影只有一个镜头。

是的,74分钟的长镜头,一镜到底。

这也是电影又一亮点。

在日复一日的排练中,每个演员的状态都被调动了起来,都把这出舞台剧当作了自己的一个小小梦想,彼此间也结下深厚友谊。

有人错过了末班车无法回家,所有人就留下来陪他一起办了个party。

在停电的夜晚,所有人便席地而坐,围着烛光开玩笑,聊梦想,就像顾城的《波兰来客》里写的那样,“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旁白在唱着:“我们真的很幸福了,有大大的梦想,有能谈论梦想的朋友,虽然没有女朋友,但酒真好喝。

改变这错综复杂的世界,掀起革命,推翻黑暗。

然而,就在演出一周前,所有人却被告知,演出被迫取消了。

因为预售的情况非常不理想,主办方不做亏本买卖,终止了这场演出。

这无疑是晴天霹雳。

沮丧和哀怨写满了每个人的脸,也有愤怒,也有不甘,但冷静下来后细想,更多的还是无奈,对现状的无奈,对自己无力的无奈。

为这出舞台剧倾尽所有的女主角森田看着一个个离去的同伴,内心的想法是:在有限的岁月里,我想要尽情地享受这被赋予的生命。

梦想不会来到你身边并实现,梦想只有努力追逐才会变为现实,是否能够实现并不重要,只要有梦想人生就能熠熠生辉。

于是,即使在被告知无法上台演出的情况下,森田仍然对留下的伙伴们说,来,一起来排练吧。

距离之前定好的演出时间还剩2天,森田召回了所有人。

就像青春校园版的复仇者联盟,他们又聚到一块儿了。

“既然剧院不让我们演出了,那怎么办?

只好硬闯了”。

演出当天,大家在完成最后一次排练后,撬开了剧院后门的锁,溜进了剧院。

这个时候乐队的旁白是:拜托大家了,请听一听。

但实际情况是,台下空无一人。

演出前一分钟,画幅再次出现轻微变化,仔细看,上下两块黑色幕遮正在慢慢消失,在那一刻,舞台剧和现实融为一体。

对于这些被选中的孩子来说,这出舞台剧,就是他们当下全部的人生。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现实,但很有意思”。

哪怕台下空无一人,这场演出,也要微笑着演完。

负责旁白的乐队声嘶力竭地唱着:“饮下亿万滴眼泪,幻化成决心的话语将其吐出,经历亿万场风雨,亿万朵花凋零散尽。

即使如此,也拼上一生一次的生命,绘出生命的色彩。

时间会湮灭一切,但这份热情可以被保存,一看到就可以回想起这份热情,可以回想起那处风景,可以不让任何人发现,可以出演这场舞台剧,可以燃烧这个剧院,还可以把烧毁的剧院修复如初。

这是属于所有演员们的少年心气。

登上舞台,这是梦想的实现;没有观众,这也是梦想的破碎。

但无论如何,这份努力过的热情不会消失,在日后回想起,还是会露出笑容。

对于这些演员来说,他们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了。

至此,电影结束。

不同于一般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直到最后才出现—《冰淇淋与雨声》。

冰淇淋与雨声,这都是美好但容易速朽的东西,一如短暂而绚烂的青春。

即使这些终将被时间带走,但冰淇淋留下的清凉,雨后留下的彩虹,青春过后留下的美好回忆,都将被铭记。

用导演松居大悟自己的话说:“雨声就好像剧场里的掌声,而冰淇淋则是把演员拉回现实的物品。

”将这两种物件并置用作片名,正如舞台剧和现实、电影和生活的同构。

日本这一类热血中二的青春励志电影对观影君很有杀伤力,类似的还有电视剧《火花》,电影《垫底辣妹》、《五个扑水少年》、《唇上之歌》。

《五个扑水少年》海报

五个扑水的少年 (2001)8.32001 / 日本 / 喜剧 运动 / 矢口史靖 / 妻夫木聪 玉木宏虽说是青春励志电影,但不会无由来地打鸡血,也没有故作感伤,对成功也没有病态的渴求,没有冠冕堂皇的说辞,有的只是一股傻劲,和青春时期不服输的愣。

你能从中,看到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青春正好,与命运的这局棋,我是先手,且会全力以赴,不让半子。

哪怕最后被杀到片甲不留,也绝不会中途主动投子认负。

微信公众号:陪你观影(ID:peiniguanying)

 2 ) 我们的青春,一镜到底

假如你辛苦排练很久的节目最后被取消,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你会怎么办?

会不会依旧想要完成表演,即使观众席空无一人?

shatsu向两个人问了这个问题,回答说毫无意义的,是我妈妈。

而青春期的妹妹却说,这不是很棒吗?

仅仅从这两个回答里,就能稍微感受到青春的态度吧。

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年最特别的青春片,它有着很好听的片名:《冰淇淋与雨声》。

故事发生在2017年3月,小镇里即将上演一出舞台剧。

出演的是通过试镜选出的6名少年少女们,但在开演前一周,这场舞台剧被迫中止了。

他们即将登上舞台的梦想就此失去......以初次排练为开始,电影全篇用一镜到底的方式表现了一个月内发生的青春群像物语。

最特别之一:华丽的形式全片74分钟一镜到底,没有cut、没有剪辑,光这一点就是最大的噱头。

一镜到底,需要导演对镜头的调度流程和演员走位精心设计,拍摄前要经过多次彩排、练习,拍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对演员的演技也是严格的考验。

错一点就要从头再来,如果多次NG,不止精力在燃烧、经费也在燃烧啊。

敢挑战一镜到底的导演,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勇士。

《冰淇淋与雨声》(下面简称冰雨hhhhhhh)的导演松居大悟却否认了这是炫技,而是一种“只能这样拍才行”的执念。

电影要拍的是被中止的舞台剧,而舞台剧从拉开帷幕到结束之间是不会停止的,还有比一镜到底更合适的拍法吗?

技术性的东西普通观众可能不太敏感(shatsu看了十几分钟才觉得有点不对劲),真正让它特别的,是观感。

将舞台剧的台词和真实对话无缝衔接,用画幅的宽度改变提醒观众:哪些是戏、哪些是真。

一开始,我们还能从剧中排练的指示明确划清界限,随着剧情发展,一个击掌、一个抬头演员就能在入戏和出戏之间跳转,观众也渐渐搞不清“戏中戏”里的现实与虚构。

不仅是迷失在虚实之中,一个长镜头展示一个月时间的流逝,字幕的提示、演员情绪的转换,连时间的概念也一并模糊起来。

本片的音乐制作更是将电影的复杂程度加上一层,直接由RAP组合MOROHA在镜头里、在演员们的旁边现场献唱,有时甚至会有眼神互动,宛如LIVE现场。

就像戏剧中的歌队(一般是合唱团),通过唱词给剧中的场面增加动力,为剧情设定整体情绪,仿佛在提醒观众:这是一场戏。

这一点,正是导演松居大悟的本意。

身兼电影导演与戏剧导演的松居大悟想要拍的,是一部介于舞台剧与电影分界线上的作品。

最特别之二:这个导演很热血作为“冰雨”的导演和编剧,1985年出生的松居大悟给电影带上了属于他个人最大的标签“年轻”。

制作这部电影的契机很苦涩,和剧中人物一样,现实生活中松居负责的某部舞台剧被中止了。

他将感受到的不甘心、难过和气氛诉说给了MOROHA的成员Afro。

听完这些抱怨后,Afro问他:“你现在的心情,过了半年、开始新的工作之后就会忘记了。

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不为现在的心情做些什么,以后一定会后悔。

仿佛如雷灌顶一般,松居决定立刻以”舞台剧被中止“为主题制作一部电影。

“冰雨”中,松居大悟也本色出演了舞台剧导演这一角色。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大家被负责人告知因为惨淡的预售情况,舞台剧被迫中止的消息后,一个一个失望的离开练习室。

女主角拉住了导演,哭着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导演只是不耐烦地表示自己也没办法,转过头就走了。

这里的松居导演,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那个没办法为自己作品争取机会,只好选择妥协的“大人”。

他是戏剧届、电影界的希望之星,也是没有那么多人脉资本的新人,远称不上有话语权。

三十几岁的年纪又必须考虑到现实,不得不放弃一些事情。

所以他将反抗的重任交给六位主人公,给不甘心的自己一个交代,创造出最后的《冰淇淋与雨声》。

最特别之三:目光如炬的少年少女选角阶段仅仅只花了四五天就募集到了约400人,最后8名青少年脱颖而出。

甄选条件不看演艺经历,只相信眼睛里的光束。

电影中他们都用本名出演角色,又用本名出演戏中戏的角色,人戏不分,最大程度在镜头里展现自我。

饰演女主角好友的田中怜子完全没有演戏的经验,因为一腔热情,从大阪坐车来到东京参加甄选。

为梦想背井离乡的经历激发了电影主题曲「遠郷タワー」的创作,也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

在所有角色当中,女主角的戏份最重,几乎没有离开镜头的机会,可以说观众就是从她的视角进入电影的。

你可能会不记得其他人的名字,但一定忘不了女主角森田想。

她没有特别漂亮的脸孔,却有作为主演的压倒性魅力,从头到尾保持充沛的情感。

排练时与导演对演技的理解产生矛盾后,森田想走到窗边叹气的侧脸,有种苍井优的感觉。

这是电影中为排练精疲力尽的森田想。

她独自练习台词,然后出其不意地直视镜头、直视屏幕前的观众,带着冷笑。

这是舞台剧中漠视人生的森田想。

和伙伴们一起闯进剧场被抓个正着的时候,她带着哭腔大说出舞台剧里的台词:“我们都是个性不一的小宇宙啊”这是电影中的森田想,还是舞台剧中的森田想,又或者是同样渴求一个机会的、现实生活中的森田想?

这群少年少女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为这部电影注入了青春最鲜活的力量。

无法停止的青春电影临近尾声,舞台上的六个人站成一排,观众席空无一人。

那一刻他们是什么心情?

作为观众的我们又是什么心情?

松居导演说,世上绝对存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情。

“冰雨”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让青春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于是见证一切的你哭了。

像MOROHA唱出的歌词一样:时间啊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失恋、屈辱、后悔 全都会在时间中得到解决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憎恨、疼痛、苦楚甚至连有过的梦想、嫉妒过的对象、无法转交的思绪时间都会一一解决 将它化为乌有这样就好了 这样就放下了但是我 果然还是不想这样 还是不愿这样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属于我的因为再坏再不堪也是我的一部分人为什么无法忘怀青春的记忆,无法忘记年少时燃烧生命一般的热情,因为那才是最初原原本本的自己。

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十八岁。

--首发自公众号 shatsu东京时间

 3 ) 要是疼,你就哎哟一声

松居大悟_冰淇淋与雨声_20176.7情绪上真是没什么说服力,青春题材经常这样。

时间提示、画幅切换、镜内蒙太奇、配乐旁白的入场共同作用出一个戏里戏外时间空间边界不明的叙事概念,可以说非常新鲜,可这些在前十几分钟吓到了我的一切形式都在后来逐渐疲软。

某种程度上它从头到尾都带来了快感,这是场面调度的功劳,尤其是吉他念白组固定频率的出现,有张有弛,爆发和沉寂分布得很平衡。

有些电影会很像音乐,这部就是其中之一。

它未必是那些听完之后让你怔在原地很久的音乐(当然有这种音乐),而是在过程中会前摇后摆的那些(当然也有这种)。

剧情的设计呢,跟不上这种出色的节奏。

虚浮的台词听得我面红耳赤,和重新看高中时日记的感受类似——我倒不会反感这种对着空气挥拳般的尴尬,也理解少女少年不分虚实地疼痛。

这群年轻人对于差不多的梦想有各异和持续变化的态度,热情啊,偏执啊,绝望啊,释然啊,空虚啊,或表达自己的无法理解或接受,最后又可以抱着明知不可达成也要做的觉悟。

主创在电影开始的会议上说了,青春期疼痛嘛,待会儿要是疼麻烦你就“哎哟”一声,全面而具体可不够精准,情绪转变的动机和表现形式都十分潦草。

倘若每个角色都要如地铁上的醉汉一样吐露心声,谁愿意听呢?

她们抱怨了,“所有人都无聊,包括你,大多数时间也无聊”,我对本片也有相同的困惑,哪怕到剧场后鼓点更加密集,天旋地转,也只加剧了我的困惑。

既然这个小镇没劲,为什么不去别的镇呢?

我就是这么问我自己的。

 4 ) 冰淇淋与雨声:人是有意识的宇宙

《冰淇淋与雨声》是十多岁会喜欢的电影。

它追求实验,仿佛无限回旋的阶梯,或者是镜中镜,探索无数次映射之后留存的真实。

故事取材于导演和演员们舞台剧演出夭折的真实经历,演员全部采用真名演出,又采用戏中戏的形式,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愈加模糊了现实、戏、戏中之戏的边界,是一场大型的以现实为对象的艺术实践。

它具有舞台剧的特质,它讲的也是舞台的故事,这是先锋的、在舞台与电影交汇处的探索。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长镜头,摇晃的、连贯的镜头,需要舞台剧般一气呵成的情绪。

电影镜头的调度、镜头的远近又让视角移动、聚焦,令人拥有一种奇异的在场感。

整个观影体验是全新的,颠覆性的,甚至让人微微地不适。

故事中心非常简单,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如何不畏挫折,追求自己的舞台梦。

更确切地说,是当自我意识觉醒的年轻人,下定决心要将内心的冲动变成现实时,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如何发生碰撞。

青春埋藏了太多危机四伏的种子,如戏中戏里盘旋与三人之间的微妙情感酿成的杀人案,如逝去的母亲让一切跟之前都不一样了,如内心的愤怒让人幻想炸掉这一切。

所有的危机被放在了戏中戏里,戏中戏让这个略显无聊的追梦故事更加立体了。

追梦故事,这就是为什么说这是十多岁会喜欢的电影。

它的立意未免有些单薄,甚至扁平。

当作为旁白与补充的摇滚歌手开始咆哮的时候,尴尬开始蔓延。

它像那种颇有才华的学生导演的先锋作品,充满了缺点,和毛手毛脚的探索。

然而它因青涩而显得真诚,因一种不加掩饰的野心勃勃,而显得格外可爱。

我想,这不仅仅是一部导演和编剧的作品,而是所有演员与导演一起最大限度参与了创作的作品,它所展现的是他们对于艺术与现实的观点。

艺术与现实难以区分,在戏中饰演演员的演员们随时随地就可以演起来,以这种行动他们表明,艺术是一种生活实践,舞台上的他们同时也是生活着的他们。

其实,在整个观看后期已经有点厌倦,然而最后一幕竟然令人有些感动。

当所有的演员站在舞台上,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电影到这个时候就结束了,除了它没有,以纪录片的方式又进行了几分钟。

电影结束了,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松弛下来,完成了一种身份的转换。

这种转换如此自然,”咔嚓“,某种东西断裂了,什么东西还在继续转动着,我们从戏中的空间坠入现实的空间,这时我们看到了创作人员本身。

戏与现实区分,戏与现实不分,究竟什么是戏,什么是人生?

我喜欢电影中的一句话:人是有意识的宇宙。

因此人要表达,创作,并且被看见。

在僵死的、无聊的重复和重复的无聊的篇章中,我渴望看到真正的人与真正的表达,这才是真正的文艺。

 5 ) MOROHA的拉普声越大,我哭得越大声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尽兴的电影了。

74分钟一镜到底。

不用在意故事细节,但完全能融进演员们的情绪里。

电影演员、电影中的舞台剧演员、电影中舞台剧的角色都是演员本名,现实和剧情的界限模糊但立体。

台词又燃又丧,MOROHA的拉普真的很搭作品。

(拉普喊得越大声观者哭得也能更大声(褒义「时间会解决一切,将之化为乌有。

但是我还是不想这样,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属于我的。

因为再坏,再不堪,也是我的一部分。

还给我!

还给我!

让时间带走一切你甘心吗?

」「“太好了。

真的太好了。

”得让自己强大到能说出这样的话。

」(把艺术视为梦想的人,为了目标拼命的人,真是太浪漫了。

(松居导演拍拍热血挺好的,「安昙春子下落不明」那种有点无病呻吟的意义不明……(后悔经过下北泽的本多剧场门口无数次都没有进去过(每个人都是有意识的宇宙(果然,年轻真好啊(因为字数超了几个就直接放影评了……(快毕业啦,但是没毕业之前,我还是觉得能追梦的话,真好。

 6 ) 享受中间状态

电影结尾时,所有演员站在舞台前,面向观众,就像正式的春节联欢晚会结尾,那样告别。

如果你坐得足够靠前,画面中的前排座椅,会无缝衔接到现实中资料馆的座椅。

这种惬意突破次元壁与视角的时刻,实在是经典的电影高潮时刻。

但是,却被导演打断,画面中的演员结束谢幕,互相庆祝,脱离了戏中状态。

镜头也摇晃起来,介于一种废镜头与花絮间的状态。

或许这就是导演铺垫整场的“我对纯粹的电影和话剧不感兴趣,我关心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戏剧在谢幕后结束,电影在cut后告一段落。

但是不暗下来的废镜头画面却依然直播着演员们的生活,心愿得偿,获得认可,拥抱庆祝。

话剧结束后依然是表演,电影结束后依然有记录。

这种中间状态,需要发挥导演浪漫的人生观来寻找:吃着冰淇淋,便是你的电影高潮,听着雨声,就是你得到的掌声

 7 ) 观影《冰淇淋与雨声》:青春这种东西,碎了就碎了吧

  本来写完《塔巴德魔神》就准备睡觉的,谁知道鬼使神差看了《冰淇淋与雨声》,喜欢的不得了。

看完电影是凌晨四点半,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安昙子下落不明》,也是出自导演松居大悟之手。

  要说《冰淇淋与雨声》的惊艳之处,在于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以及自由切换的时间空间,整部电影可以说拍的很有力量。

无论是抱着话筒傻说唱的MOROHA,还是演员森田想努力追逐的独白,都表现的很有力量。

但是不足之处,也就在于这些很有力量的东西,打破了电影平缓叙事的灵活性,使得这部分的处理看起来很尴尬。

就像是油腻大胡子大叔,穿着紧绷绷的女仆装高喊自由一般。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开头就给出来了:2017年3月,小镇即将上演一出舞台剧。

出演的是通过试镜选出来的少男少女,但是因为售票状况不佳,舞台剧的演出被取消了。

以森田想为代表的少男少女们,为了实现梦想,冲破了重重阻挠最终站上了空无一人的舞台。

  电影的时间一共七十四分钟,在这七十四分钟里,分为现实和话剧排练两条线。

现实部分分别为正式演出一个月前、正式演出三周前、正式演出两周前、正式演出一周前、正式演出两天前、演出当天以及演出前一小时。

话剧内容以排练的形式穿插存在于这七段现实中。

  话剧的内容也很有意思,想从小的朋友怜子要离开小镇去远方发展,送怜子离开的时候,想伙同怜子杀掉了自己的男友伟登。

而与此同时,想的母亲也即将病逝,想一瞬间面对失去所有人的命运。

  冰淇淋和雨声,很好的诠释了故事内外。

冰淇淋甜美而冰冷,而雨声暴躁却充满诗意,哪一个才是梦境?

哪一个才是现实?

或许根本就说不清楚,当话剧里的怜子要离开的时候,那是一种对生活的追逐,能够追逐生活的人,是拒绝平庸的。

就像想在话剧里杀了男友一样,就像现实中不愿意接受话剧停演的结果。

无论是现实还是话剧,要表达的东西,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不想向命运妥协。

  然而,当演员们站上舞台的时候,面对的却是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这就是现实。

话剧中也是一样,虽然杀死了龌龊的男友,但是想最终要面对的,还是警察的调查,伟登父母的责难。

讨厌的母亲即将死去,迎面而来艰苦生活又成了要面对的压力。

哪一个是好?

哪一个又是坏呢?

其实都不重要,就像导演在开头说的,故事的开端是朋友要搬离小镇,讲述的是痛苦的回忆和人物的挣扎,故事的情节并不重要,想要描绘的是几个人在舞台上的生活,所以六个人使用本名出演。

  电影里的松居导演就是松居大悟本人,他所说的故事情节,既包含了话剧的故事情节,也包含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

情节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把青春期人物复杂的情感真实的表达出来。

  开头是故事和话剧的重叠,结尾其实也是,六人站在舞台上的宣言,不仅仅是针对那个话剧的,更像是电影本身的呐喊。

  moroha在开头念道“时间解决一切,无论是失恋、屈辱、或是后悔,所以我只是吃喝拉撒,然而我为什么你为什么还是要拼命的抓住这份稍纵即逝的情感?

”在结尾的时候,MOROHA喊出了类似的话,只是说“时间会解决一切,这样本来就可以了,为什么我还放不下,那些再坏再不堪的垃圾都是我的一部分,还给我。

”  MOROHA喊出的话,其实就是青春本身,丢掉了就再也回不来的本身。

当我们身在青春的时候,特别不在乎。

而当青春走了,却又那么不舍。

就像《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里最后的旁白:最后,一切都没有改变;最后,我们的所作所为毫无意义;但是最后,她们唱道:“来吧,轻轻吻我吧,一边凝望大海与天空,我爱你,此时此刻我活着……”这就是青春,明知道什么都改变不了,但是还是要去改变,只因为,我活着。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生硬尴尬中二病,不过就像是热烈的烟火,很快就会消散,但是,这就是青春。

我相信,这就是大多数人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虽然他们注定会消失,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种,迷茫,又忧伤的东西。

 8 ) 青春是一场并不冒险的逃离,属于夏天的

剧院,就是我离开的车票了 影片的最后,镜头逐渐拉开,少男少女们在舞台上站成倔强的模样,不羁地凝视着前方。

是剧场,也是影院中的观众。

《冰淇淋和雨声》是一部戏剧与现实不断交织,共同带动故事情节向前的电影。

最吸引人的“噱头”,无疑是74分钟的影片“一镜到底”。

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出,情绪一泄到底,酣畅淋漓。

故事主线非常简单,少年们被选中出演舞台剧,排练了一段时间后,出于某种原因演出被取消。

饰演女主角的想,兴冲冲进入排练厅的时候,典型中年商人模样的制作人,正和大家解释着因为销售情况不佳,演出需要取消。

大家那么些天的排练,都“白费”了。

少年们低着头不说话。

有些人默默接受了这成年人世界的规则。

想却不甘心,拉着一些同伴继续开始排练。

故事继续,她仍然是戏里那个即将看着朋友离开小镇的“想”。

表面上是不顾一切的青春,是为了梦想的”燃”,但《冰淇淋和雨声》的故事内核,是属于青春的“离开”。

属于青春的离开,太多作品想要讲这件事了。

曾经看过一部意大利电影,滨海小镇上打打闹闹的青年,一群人中有不学无术的,有早早泥足婚姻的——也有在清晨5点乘上火车,离开仍在沉睡中的小镇的。

“离开”,无疑是属于青春的,最重要的母题之一。

离开小镇,意味着剥离平庸,拒绝泥足的可能性。

在最初的那段排练中,我们看到想和戏中的闺蜜聊起了即将的分别。

闺蜜一心要离开小镇。

她在想的挽留中,显得决绝而冷酷。

她说小镇太无聊,一切都很无聊,多数的“朋友”都是无聊的。

“除了你。

不,大多数情况下,你也很无聊。

” 她对想说。

恰恰是这出戏中戏的内核与现实中情节内核的契合,成就了《冰淇淋和雨声》现实与戏剧交织的完美融合。

少男少女们在各种现实的场景下说起了戏中的台词,流露出戏中的情绪。

除了画幅比例的略为不同,从演绎上甚至很难分别戏与现实。

因为现实中的少男少女,也是一样想要离开。

在想要逃离平庸现实和无可避免地远离青春的不甘之间,被拉扯着。

雨天,红甘撑着伞蹲在楼下,像一朵蘑菇。

她温柔而尴尬地抬起头说,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呢。

为了呈现一台精彩的剧而拼劲全力,忽然目标被抽离,就好像奔跑的赛道被人抽走,倏忽之间的下坠感。

我曾经了解这种无所适从。

是因为太突然了,大多数人会对例如团队解散、项目取消一类的事情感到“无所适从”。

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呢?

不知道啊。

就连亦舒小说中的女主角,在接到医院电话的时候也会想:戏剧真好,写一个情节,接下去就是一个转景,不用学习“接下来该怎样做”。

比如接到电话,就僵在那里了,应该怎样做呢?

戏里的孩子们想要逃离小镇,离开平庸的生活。

戏外的孩子们则通过不断地浸入戏剧,来实现他们对残酷人生的逃离。

戏里的人生,多么猎奇又多么刺激啊。

戏里的想和闺蜜成了杀人犯,神经质的想危险又富有魅力。

戏外的想是个人缘极好的女孩子,却也忍不住想要试探着超出规则之外。

“戏已经取消了。

” 对于这件事,她拒绝接受。

她在每一次与团队其他成员见面时,绕回戏本身;甚至在原定公演当日,冲破安保,站在台前奉献了真正属于舞台的演出。

她的拒绝,代表着她对于“青春渐逝,现实残酷”的拒绝与“逃离”。

冰淇淋是甜美梦境,雨声则是现实的噪音。

当然如果你愿意,雨声也可以是催人入眠的伴奏,冰淇淋则是带来满足的“毒药”。

虚幻与现实,安谧与诱惑。

红甘与想,在雨中走过拥挤的小巷,一路交谈走进剧场。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她们吃着棒冰。

一路走进剧场,梦的焦点。

剧院对人们而言,代表着什么?

对于现实生活着的人们而言,剧院就是一台造梦机。

有多少上班族,日夜加班,唯有在剧院的那一夜得以喘息,投身另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有多少戏剧制作者、演员,领着微薄的收入,只因为在舞台的释放能够燃烧真正的自我。

想和同伴们,躲过了安保,绕过了人群,偷偷来到后台,化了妆等待“开演”。

大幕拉开前,他们围成一圈为彼此打气。

我喜欢他们围成一圈的样子。

我记得4月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每次开场前,那群人必然要在大幕后面这样打气。

看了十场,每次如此,让人觉得……他们有团魂?

这样说不知道是否合适,以我浅薄的理解可能确实如此了。

想和伙伴们,也是这样。

这大概就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

大幕拉开,舞台呈现,镜头逐渐拉开,少男少女们在舞台上站成倔强的模样,不羁地凝视着前方。

是剧场,也是影院中的观众。

这样,它结束了。

将虚幻与现实揉碎,捏成好看的形状,调和一些不那么美妙,非常情绪化的音乐和唱词。

这,就是它了。

即便如愿公演,想和她的朋友们,最终要面对剧院外的雨声。

我和影城的观众在周六的上午,其中有一些人哭得像晒化了的冰淇淋。

 9 ) 梦呓般的青春,如碎梦,抓也抓不住,但是我尽力了。

影:背景

心:好无聊啊,大部分时候的人都是无聊的,你有的时候曲意逢迎的时候,忙忙碌碌的消灭日程表的时候也是无聊的。

的人都是无聊的,你有的时候曲意逢迎的时候,忙忙碌碌的消灭日程表的时候也是无聊的。

心:这个角度看怎么说吧,有的时候,你热爱的一切和现实比起来似乎真的得不到任何救赎。

红:毒舌。

影:真实和虚拟通过镜头的风格去交替进行。

4:3再到16:9心:这个角度看怎么说吧,有的时候,你热爱的一切和现实比起来似乎真的得不到任何救赎。

红:毒舌。

影:真实和虚拟通过镜头的风格去交替进行。

4:3再到16:9

影:这片子还厉害在三个层次。

一个是音乐世界,一个是电影世界,一个是戏外真实世界。

红女:善变的青春期,对音乐看法的转变。

影:这片子还厉害在三个层次。

一个是音乐世界,一个是电影世界,一个是戏外真实世界。

红女:善变的青春期,对音乐看法的转变。

心:每一个醉酒的夜晚。

喝大的刹那不就是这样吗,寒风中,登上了一辆驶向家里的出租车。

所有的欢声笑语都留在了宿醉温暖的房间里。

歌手:很用力的唱。

影:这一幕他们兴奋的跳起了踢踏舞,灵魂在一刹那得到释放。

舞蹈和音乐总是离灵魂那么近。

影:中间很多时间上的重合,有点像口香糖,咀嚼的时间长了之后,可以很快的把故事粘在一起。

让人忘了咀嚼他的时间。

时间越来越近,离最终上舞台。

歌手:这大哥的歌词如诗,唱作的方式与其说是说唱,不如说是朗诵和嘶吼,把所有歌词连唱带说的吼出来。

焦晃的米粒,飘摇玉碎的电影梦想 音乐已死的感慨。

后悔的泪水,懂的人能懂就好。

影: 演不成了这部戏,由于一些原因。

但是,他们依然有我执着,坚持要演下去,哪怕是自演自话的方式。

所以就有了三个人躺在地上演话剧的情景 心: 没有逻辑的台词,但是充满情绪和荷尔蒙的,激情的,青春的内心独白,构成了大段的对白。

你看到了所有漂浮在脑海中的情绪,惧怕未来,无意义,死亡

点题

改过(接上),又什么也改不了,挣扎却没有结果。

孤独,害怕,不甘心,三角恋,只是想做一个三明治。

心:我们每个人都是个性不一的小宇宙。

所以,走进每个人的内心吧,你我都是地狱啊。

心:自不量力的话,又能怎样?喜欢举手被嘲笑的段子。

痕迹很深刻,在很多人可能只是停留在无谓的嘲笑。

而我搞不好会记一辈子。

所谓青春文学啊,不就停留在诗意中么

心:突兀到可怕,你跟一个忘记了自己的青年,童年的大叔讲小宇宙的问题,他是不会理解的,因为他关注的是流程,结果,任务,让步,妥协一份工作。

而青春的你们关注的是自我,情绪,无处抒发的荷尔蒙。

这一段对比也是很经典的。

影:一部靠台词成起来的电影。

台词的进化,也就是成熟的进化。

从尊重个性,到超然与个性的个性,超验,敏感,智慧,发现个性的渺小的时候,这是导演想要的东西爆炸的地方。

影:他们被拒绝登台,因为个性言论被轰走,但是他们执着于寻找一个出口,一次登台的机会。

所以,向现实发起挑战吧。

小胖子:随遇而安的性格,可以说是一种成熟吧。

可是能有这么牛逼的经历的时候,我还能说什么呢?当然是喜欢啦,喜欢这样一种发疯的,热血的青春。

心:我就是要站在外面的角度吐槽一下自己的电影,他就是什么也改变不了啊。

没办法。

所有形而上的东西,情怀啊,青春啊,都是狗屎啦。

心:但是这个东西却是可以燃烧,确实可以成为星空中璀璨的烟火,燃烧整个世界,然后依照记忆的形式被保存下来。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其实就是,时间可以验证一切,你信的,你不信的,有结果的或者没有结果的,都会被时间筛选下来。

留下来的搞不好就是,在最值青春的时候,拍了一场没有人看的话剧

时间带走一切

最后,入诗般的提到了飞逝的时间,要留下来所有应该留下的。

这一段回忆,这一段形而上的记忆,太宝贵了,黏连着的青春和一切事件,委屈都是异常的宝贵,不能丢,不能消失,请都留下来吧。

最佳的年龄。

好,停!

 10 ) 最无聊的歌颂就是歌颂青春且歌颂它的刻板印象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年轻导演都会犯的一个毛病:用力过猛,形式太过于大于内容,或者说内容过于单薄故而显得形式复杂。

它围绕着“电影”-“舞台剧”-“现实”建构了一部青春物语。

从舞台剧层面,它以一对少女时期的朋友将要分别为起点,即B要离开这个地方,A则不想和B分开,要么B留下,要么A跟着B一起走。

这种分别实际上是用来表示青春期对外在世界的一种不满,比如舞台剧里不断出现“这个地方没有意思“,“这里的人很无聊”,“这个国家出了问题”,好像自己才是有趣的那个,但是他也不否认自己本质上也是一个空心人。

在舞台剧外的现实层面,舞台剧导演(也是电影导演)大松不断要求女主角要表演得有活力,表现出生命意义,尽管女主角一再觉得这种表述很抽象,但本质上是她“演技太好了”、“很认真地在演戏”,因而这部电影还是在讲所谓青春叛逆的活力那码事。

而舞台剧中,A试图把B留下的举措是使B成为“共谋”——当男朋友C和朋友B并不配合自己上演3P戏进行肉体连接后,她选择和B一起杀掉C,当然这没有阻止B的离开。

B似乎并不在意一起杀掉C,也坚信A不会说出去。

吊诡的是,舞台剧关于“B要离开”这一话题就停止了,“C死了”造成的悬疑案尽管在后续后文反复提及(“警察来找过你”),但全部被女主角A“我好不幸福”一系列同语反复文本吞得一干二净,里面所有出场的人物似乎天然都没有道德包袱,好像青春就是对的,世界就是错的。

片子强调每个人都必须被尊重(我们的个体生命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什么台词我看的都想死),但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在日本某个小城镇,无聊、空虚、自大、自嘲。

电影中的现实也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因为“大人们”商业上的考量导致舞台剧无法上演,于是这几个演员想尽办法在本来预定好表演的当天冲进剧院,面对空无一人的坐席开心地演出。

简直离谱。

大松尽可能地用花里胡哨的技法(第四堵墙、长镜头等等)想要让这部片变得“有趣”,但根本没法遮蔽表达的肤浅。

它有日本电影惯有的青春主题,肉眼可见地受到寺山修司、园子温(东京嘎嘎嘎)等等这批导演的影响,用那种撕裂式的,迷茫式的,有点目中无人但又自弃的方式,但又没有丝毫进步性,甚至它的形式都不如和它表达同样主题的二十多分钟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

也就是说,你看了这部电影后,不会跟电影里面的任何人产生共鸣,哪怕你跟他们是同龄人。

或许在某些时期,可能十几岁将近二十岁的时候,会觉得这种形式非常前卫、实验,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种东西没有价值。

它只是简单地把青春与外界做了一个喧闹的二元对立,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它想用一种前卫的方式,但表达的东西却很传统俗套,甚至说那些技法其实也并不新了。

它让人厌恶并不由于青春本身,也不是青春叛逆或是对它的表达之类,而是这个导演竟然要拍这种东西,是导演本身这种创作意识在影片中的强烈出现和肤浅让人反感。

简而言之,一种无聊的自我欺骗。

《冰淇淋与雨声》短评

一镜到底舞台上下情景交织,Moroha这民谣饶舌也是蛮有意思的,时时会闪回到byplayers……感觉监督也是打造出了一种很强的个人风格。

5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好可怕!我被这难听的歌声搞沉默了!能感受到导演的个性和态度,但展现形式实在不喜欢!太聒噪!

10分钟前
  • Fairy
  • 较差

《幻乐之城》日本版,一镜到底,助眠用。

15分钟前
  • ruii
  • 较差

。。。这两天晚上我都浪费时间看了个什么东西

16分钟前
  • Garakuta
  • 较差

00后演技炸裂!导演用了电影的手法圆了他现实生活中没有完成的舞台剧 撒点青春 浇点热血 一盘长镜头大餐齐活儿了!佩服摄影师 74分钟扛着机器忙前忙后 肯定很减肥😝

17分钟前
  • FerraZun
  • 还行

有点太狭小了,但感觉演员不错,一帮小演员挺有趣的。

21分钟前
  • 纯Jun
  • 较差

很中二很悲凉又很有希望。一个超长镜头完成全片,戏中戏,打破第四堵墙,将演出前的排练细致展现,已经分不出是演绎还是真实。最后舞台剧情还是模糊未知,但是青年们的状态和情绪,已经伴随说唱渗入片尾字幕,影厅的观众就是片子里台下的听众。场面调度完美,这才是生活而已。

25分钟前
  • 刘小黛
  • 推荐

奇妙

30分钟前
  • 西希弗的石头
  • 推荐

00后为主体的一镜到底,切换分明,戏里戏外,这就是青春,可以很随意。

31分钟前
  • Maan
  • 力荐

直接用镜头转场替代了幕间转换,临场感更强,一镜到底与剧场舞台都自带热血属性因而相得益彰,缺点也很明显,戏剧文本糟糕完全catch不到点。

33分钟前
  • scenel
  • 还行

通过画幅改变来玩戏中戏的形式我已感觉过于直白。都是在拍剧团,与行定勋那部相比就是一部在拍人一部在玩形式。导演拍来用以处理自己精神危机的作品,而寻求和解的通道显露在台词歌词里。「不要逃避,接受现实」映射戏里戏外,「妈妈是今天早上,还是昨天死的」是溢满屏幕的虚无感,黑幕后的那句歌词「渺小地就此挥手作别」将我狠狠击中,认清生活后平凡地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英雄主义,挥手作别宏大史诗,渺小的身躯也能燃烧生命。定点的ending让人摇摇晃晃地很动容,亦如《剧场》,演员在舞台聚光灯下那一刻的尽情燃烧。

38分钟前
  • AkaneChiu
  • 还行

虽然想静下心去看,但是有点get不到它的点,到中途决定果断放弃了,可能和这部电影最开始一样,决定要做这出剧,但是因为买票的人太少了,于是决定放弃了吧。

43分钟前
  • 月上无风而殇
  • 还行

6.5/10 一镜到底+大景别一定程度上模拟了话剧的质感,不喜欢宽窄画幅的切换,为了区分戏剧与现实,把观众狠狠地从沉浸感中踢了出去。

45分钟前
  • 王不冷
  • 还行

女主角挺棒!一镜到底太不容易了,应该也有即兴的穿插但,还是太不容易了。

50分钟前
  • 初初子
  • 推荐

3.6分。虚实之间的处理很喜欢,画幅的一宽一窄倒是其次,但是从现实的生活感变到舞台上的戏剧表演,来回横跳的效果,既如同游戏,也如同人生。感觉片子应该是真一镜到底,没看出有明显的剪辑点,全程以女主角为视点,也是难为她了!

52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有点看不下去

53分钟前
  • 有人喜欢打玉
  • 较差

很想哭啊!很想哭啊……

55分钟前
  • 寒莓根
  • 推荐

松居大悟是我不可能喜欢上的类型

58分钟前
  • 我乐苦多
  • 较差

有种被中二轰炸的感觉:粗糙的戏剧社、年轻的面孔、金句连排的台词、被小镇生活压抑到就快爆炸的人生、声嘶力竭的旁白与轻盈灵巧的配乐交织、女主那有时神似苍井空的脸……统统非常难缠、非常难搞。但就是有种清爽、扑面而来直冲向你的青春,挽救了这一切。

59分钟前
  • 紅豆三年级
  • 推荐

每一秒钟都尴尬,白眼68次,耳朵被强暴23遍,但最后还是有0.15丝感动。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