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酷看的。
《霹雳娇娃》的第三部电影(最烂的一部),类型是“动作、冒险”,其实是动作+喜剧。
剧情无亮点,很多情节比较刻意,整部影片都是各种尴尬笑点和平庸动作戏。
全片最大看点是有致敬和恶搞老版(七十年代剧集和零零年代电影系列)。
本片是个人看过的最差的2010年代的女性动作片之一,如果没有出现以下情节,本片甚至能够成为我看过的最差的2010年代的好莱坞动作喜剧之一: “cosplay猫女”(台词中提及,“猫女”指的应该是DC的漫画角色吧),致敬《星际迷航》系列(帕特里克·斯图尔特说了一句法语,这是演员梗,致敬他在《星际迷航:下一代》系列中饰演的让-卢克·皮卡德;惊现山寨版“瓦肯掐”);致敬经典说唱歌曲It’s Tricky(这个段落莫名其妙但很喜感);不知所谓的繁体中文标语“人 行星 利润”;台词玩梗《速度与激情》片名;中文植入广告(不止一个);提及演员伯特·兰卡斯特(1913-1994);提及电影《鸟人》(2014);讨论谁是蝙蝠侠(讨论的是饰演者,但只提及迈克尔·基顿和本·阿弗莱克);“影迷是不分年龄的”;七十年代剧集主演客串。
影片的bgm充斥各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舞曲,都很抓耳,可惜纵观全片,这些歌曲除了主题歌,都像是剧组随便找的 ,并且是对《速度与激情》系列和“五十度”系列中的流行音乐的风格的东施效颦级别模仿。
bgm中的纯音乐配乐更糟糕,毫无特色,是Brian Tyler最平庸的作品之一。
电影中,“茉莉公主”娜奥米·斯科特饰演的天才工程师艾琳娜,所研发的一款黑科技产品被邪恶势力盯上,企图改装为致命武器。
艾琳娜变身“智慧天使”,与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演的“叛逆天使”萨拜娜、埃拉·巴林斯卡饰演的“力量天使”简,组队与邪恶势力硬刚到底。
作为一部时尚动作大片,《霹雳娇娃》集结三位集美、娇、飒于一身的战斗天使,高空跳伞、极限飙车、近身肉搏等众多硬核动作戏轮番上演,搭配各种华丽致命的秘密武器,让影迷肾上腺素激增。
值得一提的是,天使们上演“看我72变”,变装秀看点十足。
在《暮光之城》系列中塑造了自信果敢的“伊莎贝拉”,“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这次她饰演的“叛逆天使”萨拜娜,上一秒还是长发魅惑的性感女郎,下一秒就化身攻气十足的御姐,可御姐可甜心,像极了她在以往角色中的改变。
三个天使,一个一本正经的严肃派,一个放荡不羁的狂野派,一个啥都不会的技术派。
这或许有史以来天使们最有区别的一届。
这其实让剧情走向多了很多可能性。
各具特点的团队,要比一堆全能型队员更具可看性。
另估计也是Bosley戏份最多的一次。
此外反派的杀手一句台词没有,却全程稳定输出,直到最后使命结束。
因此仅从喜剧动作片的角度出发,至少爆米花度还是可以的。
虽然情节的设置的确有些不走心,逻辑性不够。
但当Jane看见自己的海报被反派小兵挂在墙上,那再说逻辑性就没意义了。
印象最深的是三人在船上那段,k跟小女孩一起做鬼脸,风吹过k的头发,三人满身疲惫,相互依靠不那么长的头发,不那么精致的脸蛋,不那么凹凸的身材,这次的终于不是迎合传统审美的angles女权的路还有很长,不是贴片蓝色药片就可以搞定,但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向往虽然动作,特效和主线内容稍有不足为情怀和想法,我打5星
与之前的两部电影相比,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加年轻和时尚。
电影辗转汉堡、柏林、伊斯坦布尔等多地拍摄,各地的异域风情是影片的一大看点。
或许导演本身就是女性的缘故,所以电影中三位女主演不论是头发造型还是穿着打扮,几乎每场戏都不同,充满了设计感和时尚感。
这些元素再搭配上大量劲爆的电子配乐,让该片更像是一部时尚电影。
2000年的电影版《霹雳娇娃》之所以被外界津津乐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请到了“世界第一武指”袁和平坐镇打斗动作场面设计,性感的女特工配合飘逸的东方功夫,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这次的新版电影,在动作戏设计上有所下滑,不过好在电影还是设置有枪战、爆破、飙车、跳伞等多场动作戏,可看性同样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版的电影注入更加符合当下新时代女性的价值观,三位女特工的形象更加独立更富有个性。
尤其是因为《暮光之城》系列而爆红的“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片中大胆地尝试了短发造型,角色也是痞气十足,这就给这部女性向作品注入了不一样的英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新版的《霹雳娇娃》,我对于前作的评价就是一卖弄性感让人轻松的娱乐电影,剧情怎么样我都不会去特别期待它的,反正历来都如此了。
片子十分有趣,当然它并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东西,很多无厘头,瞎胡闹,甚至有杂乱、生硬、莫名其妙的地方,但我看得一点也不无聊。
看着爽爽也不赖,女人的性感谁不会受用呢?
除了男性观众,我相信也包括女性观众,她们会有不少人喜欢看同性的性感戳中她们的点,不然时尚杂志VOGUE、 BAZAAR和维多利亚秘密秀之类的就不会那么红红火火,让女人们津津乐道——女性也是有消费女性性感需要的。
而大部分观众是通过以男性为主导的娱乐电影里边达成对女性性感的消费,看着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展示丰满胸部、修长大腿和美臀摇摆,然后镜头闪烁之间聚焦、放大对于女性从头到脚的欲望,基本上商业片关注的就是男性大众的视角,也是很多时候收益于这个男性主体的经验,稀少以女性角色为主体针对女性观众的卖肉福利。
之前我看《阿拉丁》就特别喜欢娜奥米斯科特(以下简称小娜),她演茉莉公主的那种漂亮可爱的样子就深深地刻在我心里了,新版《霹雳娇娃》预告出来的时候我直觉她就是被调戏的定位吧。
她在里面果然还是特别地可爱,满满的萌感,她的性感和另外两位差不多也是让女导演如同榨橘子一样榨出汁来,有声有色果肉一粒粒往外蹦,晶亮剔透,又香又甜美。
自编自导自演的伊丽莎白班克斯找来的这三位女主角,在片中展示了三个不同女人的不同层次特色,相当全方位表现了女性浓厚的性感,包括属于班克斯本人扮演博斯利的性感。
一路如同里面的动次打次一样看下来,我甚至觉得这就是「女性凝视」之下的女性性感。
小娜的软萌可爱、KS的古灵精怪、埃拉的帅气酷炫,她那些镜头表现女性大腿和胸,各种特工的小道具,换装秀与BGM的节奏碰撞应接不暇。
尤其注意到一个细节,给新来的小娜选装备,她们先选的舒适内衣,到底是女性为主体,首先要考虑贴身内衣的保护。
这些看到了三个女主角方方面面不同的色彩和姿态,非常愉悦眼球,纯粹是女性自己想怎么大放特放出女性的性感,还有班克斯导演的玩梗(有一个说大法官金斯伯格也是查理天使,真是让我噗嗤笑出来)、性癖和恶趣味。
说到班克斯的性癖和恶趣味,男性导演可以用他们的镜头和编排展示自己的兴趣信息,那么女性导演也是完全可以展示出来的,为女性提供服务,和为女性的高兴而存在。
别的废话不多说了。
我记得里面有一段,大概是班克斯对小娜说:「我见过把脑袋贴在猫的脸上吸得咕咕的小婴儿,而你比小婴儿还要可爱。
」我心想,哇哦,导演太懂了(小娜同萌握手!
),这是要撩给屏幕之外的潜在女性观众看的么。
有一个情节是一场大战之后,KS在船上左拥右抱埃拉和小娜,小娜在KS的左肩呼呼大睡,埃拉一开始故作矜持,最后傲娇地把头放到KS的右肩上,KS就一脸坏笑,叫对面的小女孩戳醒小娜——三个不同类型的女人在这里激发出化学反应,身体语言呈现的淋漓,镜头共享铁三角的强力羁绊和互动关系萌。
看到小娜被敌人抓走换了一身红色的露胸衣装,又戴上项圈,我赶紧用手机拍了下来……那里其实对剧情没任何帮助也没什么必要,我觉得就是导演故意的,属于展示我前面所言的性癖和恶趣味。
这里明显有SM意思的项圈,如果是男导演表现这个戴项圈扯脖子的迫使屈服,根据我看小电影(划掉)的经验而言,可能是背后让小娜曲下身子,视角会居高临下,突出控制感;这个女导演是让后面的男演员拉一下然后始终镜头在胸的上方平视,特别注重表情,平视看着她嘴巴微张会有凑上去KISS的欲望,我不知道女同性恋玩BDSM是不是这样,我猜测的。
总之我觉得这里虽然是反映了导演的恶趣味,但是视角并不猥琐。
这个系列算从取悦男人转变成取悦女人了。
剧情烂、剪辑乱、演员烂、台词烂,打戏烂、配乐烂,好莱坞的流水线作品也会比这个烂片强。
先说打戏,打戏的戏份少且流于形式,动作设计一塌糊涂,没有力量没有美感。
再说演员,小KK台词功底很差劲,身材管理很差劲,臂膀、腹部的肌肉肉眼可见的松弛,电影中强拗总攻人设,强行耍帅卖萌;黑人演员身材靓,可垃圾的动作戏完全浪费了好身材;另一位演员毫无亮点,没有任何出彩之处。
如果想体现女权,好歹体现出三位天使的智慧、力量、坚强,而不是将男性刻画的智商都是负数,更不是安排一堆幼稚的台词,强行刻意让女性穿上各式各样的华服强行展示女性身材。
把一部女性独立电影拍的如此油腻,真是辣眼睛!
这么一部烂片居然还在电影结尾安排伏笔,想拍下一部,真的是想圈钱想疯了!
一部存在于儿时回忆中的电影,小时候只记得打架很好看,还有刘玉玲。
其他都忘记了,这次这部新片完全是去养眼的。
观影后确实没有失望,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真的是美得我眼花缭乱,而且还帅!
真的超级女神!
其他两位也是各有特色。
剧情方面就算了,不谈了。
耽搁我欣赏美女。
喜欢看美女的强烈推荐,想看帅美女的更是吐血推荐!
不过最后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角色名字真的太绕口了,完全记不住导致我对剧情也是进不去可惜。
我先说优点吧,三个女演员美!
各具特色,大表姐的眼睛还是那么古典,狭长且魅惑,我一直觉得她眼睛最美!
纳奥米傻白甜气质,典型的美国甜心。
埃拉很像雷神的女武神阿,是不是阿?
也不错,力量型选手!
负责个性!
然后开看,故事情节真特么的老套,打斗跟开玩笑似的,反派很穷,他就特么的一个像样的打手兼职杀手,杀手失败的很,没赶尽杀绝就跑路。
然后他转行当了打手,经常被打,打不过阿!
轮着被打,装得很酷,被打败了他也无所谓,一副收工了该干嘛干嘛去‘!
里面的争抢致命武器的过程,大家都很不紧不慢,没事拍电影而已,不紧张阿不是真的,晃晃悠悠的顺便来几句口嗨,甚至还有跳舞的,还有口嗨的玩笑一点都不好笑,有个点评说的好阿,“里面的梗像一个出土文物,希望伊丽莎白班克斯早日放弃编剧与导演事业,梗比迈克尔贝写的都难笑 ”。
我看到倒数半小时放弃了,谁来告诉我结局阿?
不告诉我也无妨,根本不好奇了。
跟前作不能比…打斗不爽,总觉得软绵绵的。
服装是为了复古,也可能是我审美不够…很丑。
影片中很多套路老一代天使都用过,如果不是翻牌是延续的话,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新的套路?
不用多起码一两个?
最后好莱坞变宝莱坞。
情节不够紧张,反转铺垫生硬。
最后想说的就是过犹不及…大家都不是傻子,即使是商业爽片
好怀念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白雪公主与猎人》时的“飘飘长发”,多美啊!
One of the best films came out of 2019
差点看睡着。小k真美。
【C】“复古”的像一个出土文物,希望伊丽莎白班克斯早日放弃编剧与导演事业,梗比迈克尔贝写的都难笑
故事无脑,反转生硬,笑点不笑。真正的女权电影,应该去塑造智慧、勇敢、独立、内心强大的女性角色,而不是这些能把所有男性角色一概干趴下的女终结者。也不应该如此简单地按照性别来划分正反派,否则这就不叫女权,这叫性别大战。更吊诡的是,这样塑造出来的女性角色,在其光鲜、正确的外表下掖着的,不是别的,恰恰是花瓶的本质。没有比这更庸俗的商品了。虽然Naomi Scott是真的好看。
预算:4800万首周末票房:835万北美票房:1780万全球票房:7327万上映日期:19.11.15上映周数:9周分级:PG-13最高院线数:3452北美最高排名:3发行方:Sony
为电视剧粉丝准备的怀旧甜点,除了片尾老天使的回归和保留节目“变装”,班克斯还在片中亲自点明了它的怀旧属性。所以尽管有着千变万化的时装和闪瞎眼的流行插曲阵容,它也并不“时尚”,电影由内而外都透着70年代的廉价气息。众所周知,好莱坞系列电影逐渐成为了“宣言”的载体,《霹雳娇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政治挂帅,不仅与老Bosley彻底划开了界限,直白的“Girl Power”也几乎烙在了电影的每个动作、每处转折、每句台词中,甚至包括冷笑话。然而,这些内容在戏谑味十足的原版中,显然呈现得高明许多。
将本应养眼又有趣的女性电影拍成无聊又弱智的套路片也是导演的“本事”…还拿女权做挡箭牌,不是女的把智商低下的男的揍了就叫女权…
真的太烂了,好的我懂里面有很多时装的植入广告,但为什么都是好几年前的爆款植入啊????
I always like Elizabeth Banks but this is embarrassing to watch. Feminism is not gender obsession okay??!!
又美又飒,超养眼。
蠢到令人作呕
真女权假天使
除了美女颜值,你们还想看转折是吧?还有各种迷幻高科技,打斗、追车全都有。
当年我和你一起去电影院看的这部片,你看的很开心,但是现在去电影院,身边已经没有了你
Kristen Stewart也太帅气了吧是本色出演了!非常爽快欢乐的片子,比老板好看很多!感觉里面用的武器不是特别高科技不过也是一种复古风吧!
这种宣传girl power的我都给4星起步,只准战狼打不死,不准女孩打不倒吗?多一点女性向的动作片,将来可能少一点家暴。
新版老版都喜欢,新版男女都太养眼,黑天使头身比太优,把小k和茉莉公主都艳压了,男反派杀手的颜值大幅升级,到底是班克斯执导,谁说这版扑街了
怎么连男色消费都没有,真的气死(但你瘫还是很可爱的
女导演导的特工电影,如此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