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片。
介绍了那次土耳其人多去伊斯坦布尔的战役,不过作为我来说,不了解那段历史,所以看起来有点冗长和乏味。
不过,我还是觉得,远离战争。
不分种族和宗教。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意淫。
侵略与征服,本身到是无所谓,如果能还原历史,不会有任何人说它不好。
屠杀、抢劫、轮奸,也只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但是,非要把15世纪的野蛮杀戮描述成21世纪的伟大的文明救赎、拯救受苦受难的普罗大众,那就是扯淡了!
如此胡扯的电影,最多也就60分了。
影片中演员表情动作又夸张做作,具体剧情又不合逻辑,只剩下20分了。
电影特效还行,可总是去选取一些无意义的场景去表现特效,想加分也加不了,还是20分。
の,还亏得我期盼了很久想在去火鸡国前看掉加深一下旅行的代入感不过发现只要把伊斯兰元素去掉,就是一部天朝的主旋律电影1、电影的突厥民族主义本位色彩太浓:双方的描写欠客观,苏丹的士兵很多是奴隶在电影里描写成了身端国仇家恨的死士。。
而康斯坦丁大帝一出场就是一副奸诈狡猾的213脸。。
怪不得电影刚出来,希腊土耳其就骂成一片。。
2、人物刻画脸谱化:苏丹默罕穆德出身就各种天降祥瑞,火鸡国就玩天朝玩剩下的么?
堂堂一个君王,平时没事就喜欢握紧拳头各种自言自语大段豪言壮语独白状,要不就是各种做噩梦、走迷宫、父辈先祖托梦。。。
可能这类片子从小看多了,每次看到一脸威武严肃正义庄严神圣不可侵犯状就觉得很搞笑。。。。
3、主线介绍跳跃,人物刻画模糊:整个主线是围绕1453君士坦丁堡陷落展开的,但是前因后果,行军线路,战斗序列,完全都没有,这也就算了。。
最后花了那么多力气刻画哈桑和那个热那亚肌肉男的对A,难道这是在玩刺客信条么,,,一个这么大城市的陷落和两个兰博对A有毛线关系啊。
4、战争场面严重失真:真的8w人围城战,不是说8w个人首尾相连一坨一坨冲上去的,电影的镜头刻意强调宏大,却看上去好假,真花这么多钱做的动画,平心而论,都比不上天朝的、。。。
综述:有点小yy的片子,基本是自己拍了自己看自己乐。
一般,2/5,选的题材故事大家也比较熟知,也很难讲出来新故事。
君十一当时也是君堡市长了,手里没什么筹码,奥斯曼奋六世之余烈大局已定,乌尔班并非剧中所写而是拜占庭没有材料和工资满足他的铸巨炮抱负,对君十一的战死还比较体面,但是进城大掠三日后叫停改写成了穆二抱起小孩子。
不过女工匠全家被瓦尔纳十字军杀害,哈桑父亲死于科索沃十字军,干的出洗劫君堡的西方也绝非善类。
进攻君堡的象征意义更大,1453是近代史开始时间的众多说法之一,之前各势力因为种种原因围攻君堡最终没能拿下,东罗马总是能苟延残喘一段。
“拜占庭是古罗马拖在身后的长达千年的车辙…古罗马人…吹着口哨,认为帝国就像身下的浴池一样,将永世延续…现在人们知道,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都有个尽头。
”拜占庭熬过了众多对手,哥特萨珊塞尔柱保加利亚…人们总是怀念美好的事物,如同精罗希望东罗马的火种再造河山,终究亡于内斗与外部危机;盼着大理石王如闪电般归来,终究还是“把紫袍当成了最美的裹尸布”,新月如潮向金角,巴塞勒斯自横刀,狄墙巍巍今犹在,君堡何时复紫袍。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金色穹顶变为宣礼塔蓝色清真寺后,同样位于东西方交流中心,一个新的包容而富有生机的绿色帝国丝毫不逊色于拜占庭。
然而,由于接纳信仰文化商品意识形态的不同,在生物学上差异不大的一个群体分化为两个相互敌对的希腊和土耳其,不免令人嗟叹。
以我来看,倒不如拍一下多讲讲穆二的一生,穆二人称穆十万,巴尔干大舞台多少被教宗封圣的将军大公斯坎德培匈雅提,还是被奉为民族英雄的斯特凡穿刺公,都是靠刷穆二战绩来的,穆二唯一值得称道还是用火枪打败了乌尊哈桑的神话,对穆二的论坛视频k&g等讨论大多如此,认为军事指挥水平一般,似乎很少有穆二赢得比较出彩的战役。
但奇怪的是他在输输输的同时确实赢了,版图扩张不少,学会了哥的体量运营,剩下的就是f2a上去,如果十万并非虚指,穆二具有相当强大的动员能力,也有人说穆二的人气很高受到爱戴。
比起刀剑战场,他的外交内政有哪些细节手段,值得拍成《康熙王朝》让我来学一学。
本片值得称道的是,在西方叙事的1453之外,给出了奥斯曼视角的声音。
公元1453年,熟悉《三体》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很牛逼的年份。
“魔法时代开始于公元1453年5月3日16时,那时高维碎块首次接触地球;结束于1453年5月28日21时,这时碎块完全离开地球;历时二十五天五小时。
”在刘慈欣的架空处理下,如果高维碎块晚一天离开地球,那么这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围城战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君士坦丁堡就不会陷落,人类的一段重要历史就不会被改写。
对于军事迷来说,这场战争的的亮点实在太多了:100座塔楼和300座角楼以及三层防御系统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精致的城墙、有关这场战争的12种说法、土耳其人从陆地上连夜运送80艘战舰的壮举、20万人围攻5000人的悬殊对比,以及战争最后那个戏剧性的结尾……一直没有找到有关这场战争的电影,直到最近我意外地发现了《征服1453》,一部土耳其人从他们自己的角度看待这场战争的电影。
很显然,这是一部让土耳其的五毛HIGH到死的爱国主义力作,那个下令屠城三天的穆罕默德二世成了爱民如子秋毫无犯的好皇帝,因为拜占庭付不起工资转投奥斯曼的炮匠乌尔班,被扯上了国仇家恨儿女情长,而土耳其人意外发现了基督徒们忘记关的后门才破城的细节,完全消失了。
拒绝投降力战至死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影片中被黑得一塌糊涂。
看到最后穆罕默德二世在索菲亚大教堂微笑着抱起一个基督徒的女儿的镜头,我实在是很费解:美化历史可以理解,但这样的美化是不是有点《这不是斯巴达》的黑色幽默了?
土耳其人民看到这样的影片不会脸红吗?
日本人如果拍南京大屠杀,松井石根在电影里告诉南京人民我们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你会怎么看?
一部拍了三年,号称土耳其史上最大制作的电影居然是这个样子,我只能说这是在侮辱这段历史。
各种攻城手段倒是都拍出来了:地道战,攻城车,分两截铸造的乌尔班大炮,甚至还有传说中的希腊火,但是雄伟复杂的城墙只是一带而过,有个短暂航拍的镜头,隐约可以看到内外两层城墙,还有壮观的战争场面拍得也还过得去,这些算是值回票价的地方了。
情感戏处理平平,唯一打动人的地方,是穆罕默德二世出征前,看到自己儿子,想起儿时遭到父亲冷遇的场面。
除了基本世界观都有问题之外,这部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贪大求全。
《奇袭60阵地》用2个小时的时间只讲了一个地道战,君士坦丁堡的这场围城战打了近两个月,海战希腊火攻城车乌尔班大炮地道战全都有,却找不到一根主线,最壮观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一带而过,哈桑和乌尔班女儿的爱情线倒是又臭又长,最后那个插旗的慢镜头把哈桑塑造成英雄的意图很明显,但他够格吗?
我只能说,之所以哈桑都能当英雄,是因为实际上的英雄都在基督徒那边吧。
文章的最后,还是温习一下刘慈欣在《死神永生》里对这场战争无比精彩的描写吧:“君士坦丁十一世暂时收回思绪,推开面前的一堆城防图,裹紧紫袍,静静等待着。
”“他的时间感很准确,震动果然准时到来,仿佛来自地心深处,厚重而猛烈。
银烛台震得嗡嗡作响,一缕灰尘自顶而下,这灰尘可能已经在达夫纳宫的屋顶上静静地待了上千年。
它们落到烛苗里,激出一片火星。
这震动是一枚一千二百磅的花岗石质炮弹击中城墙时发出的,每次间隔三小时,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乌尔班巨炮装填一次所需的时间。
巨弹击中的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由狄奥多西二世建于公元5世纪,之后不断扩展加固,它是拜占庭人在强敌面前的主要依靠。
但现在,巨弹每次都能把城墙击开一个大缺口,像被一个无形的巨人啃了一口。
皇帝能想象出那幕场景:空中的碎石块还没落下,士兵和市民就向缺口一拥而上,像漫天尘土中一群英勇的蚂蚁。
他们用各种东西填堵缺口,有从城内建筑上拆下的砖瓦木块,有装满沙土的亚麻布袋,还有昂贵的阿拉伯挂毯......他甚至能想象出浸透了夕阳金辉的漫天飞尘如何缓慢地飘向城内,像一块轻轻盖向君士坦丁堡的金色裹尸布。
”
赞同楼上孙天任先生的影评,再一看却是十年前的了。
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展开,于是写了几句感想。
原文下的评论区里楼歪得厉害,而转发的话却又字数了,那就只能另起一篇了。
比如,文末说到宗教的保守,但造成保守的原因是什么?
是教义本身的深奥难解,还是别的因素使然?
文中提到了政教合一。
展开来说,其实是世俗权力和精神权力的合一,其中一个绑架并垄断了另一个。
政教合一的东罗马帝国,耗尽了祖上留下的天时地利,苟延残喘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把一个伟大的文明带到了今天的局面。
而在西欧,罗马帝国留下的遗产中最野蛮落后的地区,教会的精神权力和王公们的世俗权力出现了制衡,避免了一个统管一切、把控一切的权威,人文、理性、批判等种种思想才有了生长的空间。
而批判,也正是文中说的反思。
赞同作者的观点,以上算是一点小小的补充。
然而,如果进一步追问,他们何以走向了政教合一?
这个,也许只能说是天数了?
毕竟,哪位统治者,无论是来自俗界的还是教界的,不想追求政教合一呢?
如果说无力实现整个西欧范围的大一统,他们也大可建起长城圈出一块小国寡民。
是因为教会的影响力已在各处生根?
世俗权力的封神伎俩已无法取信?
英国的国教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尝试,然而国教并未真正在任何一个阶层中确立精神权威的地位,政治沦为纯粹的暴力丛林,仅百余年后国王便被砍头了。
再者,如果换个角度追问,是否这个情况仅限于政教之间呢?
它至少可以推广到世俗权力和精神权力之间,但是否可以进一步推广说,任何一种大一统的权力,都是开放社会的敌人,而开放社会,才是进步的真正原因?
一部伟岸壮丽的史诗片,不知分数为什么这么低。
奥斯曼帝国文明之盛,立国之久,疆域之广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占据欧亚非,绵延千余年,直到一战才告衰亡。
奥斯曼大帝的前几世子孙几乎沒有庸才,到穆罕默德二世即位时,己把其宿敌东罗马帝国压缩到君士坦丁堡及周边几个城邦。
及至穆罕默德大帝独权,奋六世之余烈,扫荡天下,攻无不克,公元1453年5月29日,发动决战,成功攻占君士坦丁堡,至此延续了一千多年、十多个朝代的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王朝的疆域实现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包括整个安纳托利亚,高加索,波斯大部,阿拉伯半岛,圣城,安提克,埃及,这是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期间最伟大的文治武功。
此后,穆罕默德二世继续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占领了东北部大部分地区。
与当今世界相反,这时穆罕默德的土耳其穆斯林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他兴办了各类学校、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对不同宗教采取宽容政策等等,在科技,军事,文明,时尚,等方面引领世界,而西方世界如同电影展示的一样,低级,野蛮,杀戮妇孺,抢劫和掠夺,并且愚昧。
可惜这位旷世君主准备征讨希腊罗德岛的时候因病驾崩,终年49岁,简直就是赢政大帝的西亚翻版!
一个天安门广场就随便就可能容十万人了电影里的战场还有行军的时候,那可有5、6个天安门那么大,而且那些士兵还站得密密的,得7、8十万 人吧!!
还是他们没真正见过人多是怎么个场面的呢?!
于我的标签:土耳其的第一部电影;奥斯曼土耳其的第二段了解1299-1922 很好记 早就知道的历史 奥斯曼土耳其的享年。
却从来没有去了解,到如今也只是皮毛,甚至连门槛都没摸着。
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估计接触的人都会从他的覆灭开始了解,因为一战;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它曾经的辉煌,开国三百年不衰的历史。
法提赫,久负盛名,Fatih ——征服者,奥斯曼土耳其36代苏丹中最好战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于我,法提赫和顺治相较为好,奥斯曼土耳其享年623载,大清276载;穆罕默德二世是第七代君主,顺治第三代,时间上也更为合理。
开疆拓土,为之后的苏里曼大帝奠定了绝对的基础;正如顺治期间所做,为之后的千古一帝康熙奠定了绝对的基础。
该了解的还有很多 没办法叙说太多。
电影本身,虽然土耳其最贵,实在有些不好。
也许是不了解土耳其的历史、风俗等很多原因,但是后面超级加农炮直接进化成原子弹是什么鬼。
本剧全程无看点,中间一度昏昏欲睡,最后哈桑的表现倒是亮了一出。
而 艾拉居然有很多瞬间超级像ml 我真是醉了。。
怪不得以前一直跟我说很多人说不像中国人1453——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的末日(话说历史学家是蛋疼啊)-都城君士坦丁堡被攻克。
同年也是英法百年战争的结束。
总感觉历史 像背书 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真不知道那些历史大家是如何练成的?
《征服1453》是2013年看的第一部电影,这片子号称火鸡国最大投资,拍出来的自然是主旋律电影,正义的火鸡战胜了邪恶的君士坦丁,这个无可非议,谁出钱谁说了算。
回到电影上来,违背历史的还是得指出来一下,1、奥斯曼土耳其的创立者只不过是突厥化的土库曼人,如今却把自己雄心勃勃的要做整个突厥民族和阿拉伯的旗手。
不明白历史的还真以为他们是突厥之后。
这一点首先必须要澄清。
2、造加农炮的那个工匠,纯粹是因为穷逼君士坦丁皇帝付不起钱才去卖给付得起银子的苏丹。
3、那女娃应该是虚构的,十字军屠杀穆斯林,穆斯林同样贩卖俘虏为奴,这个问题上玩道德高地实在虚伪。
4、意大利那个帅哥重伤死在了船上,而不是像老鼠一样被人杀死在城堡里。
5、拉船过山到金角湾,靠的是奴隶和鞭子,不是其他。
东罗马帝国苟延残喘了这么多年,唯一值得期待的是谁来摘取这个荣誉,而且帝国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整个东罗马帝国能够统治的只有君士坦丁这个衰败的城市。
年轻的苏丹恰逢其时获得了这个荣誉。
整个片子特效不咋的,最后结尾略显仓促了一点,至于苏丹拥抱小孩的镜头我直接忽略了没看。
一战结束后,伊斯坦布尔的希腊族以为复国在望,没想到押错了赌注,最后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希腊血脉从此销声匿迹在伊斯坦布尔。
传说正教复兴的那一天,会有神迹,我看照目前这个趋势来看,等不到正教复兴那一天,绿教就得征服全欧洲了,就像几千年前日耳曼人渗入罗马帝国一样。
这片子看的还是有点压抑,只能期待《维也纳之战》来消毒了。
姑娘不错,没了。5
一直期待这个题材的电影 还是有些遗憾····
史诗片,土耳其历史上最好战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将奥斯曼帝国建立成一个地跨欧亚的国家。土耳其人最昂贵的制作,对“奥斯曼复兴”同样有着疯狂渴望。
土耳其主旋律电影·符合正发党政府试图糅合凯末尔民族主义与自身泛伊斯兰倾向的思潮
最后一个镜头恶心死我了。
快进看完的,因为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所以看这部影片,又因为了解这段历史尔看不下去,全片除了特效还行,其他让人失望。
篡改历史与宗教说教的大杂烩
. 这部片子就相当于土耳其的《建国大业》吧,就场面和空洞的剧情来说又有点像《赤壁》,总之就是花很多钱供政府用来YY人民的电影吧。
“我不征服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就要征服我!”穆斯林视角的“苏丹爱国爱人民”“造大炮的花木兰”“基督教内部分裂”“宗教宽容”“角斗士”以及壮丽死人的游戏画风魔兽特效,然而拜占庭人和梵蒂冈人能不能不说土耳其语……
土耳其集体yy的集大成之作~假到令观众脸红的英雄主义~丧心病狂的黑君士坦丁十一世 不多的优点就是宏大的布局和再现了部分君士坦丁堡的壮丽 算是难得
看到豆瓣这评分我震精了。。。这的确是一部毁三观的片子,站在侵略者的角度,将恶魔美化为英雄,赞美战争中非正义的一方。但是,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最后的那一段单挑都是可圈可点的。顺便吐槽语速,几乎没句话我都是把中英文字幕都看完了他还没讲完。。。
土耳其的主旋律片,好多桥段很眼熟啊;不止战争场面的特效很糟糕,一般场景的特效也是如此,这点上,还不如我们的一些古装“大片”
沉闷、臃肿
又黑我小白帽
伟光正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宏大的史诗,正好撞上对天主、东正、伊斯兰看过的历史好爽XD
垃圾电影,浪费我时间
土耳其主旋律。。
自我东土大唐一路向西……美术服装音乐各得一星
太差了,比中国大片还差。可以看得出砸钱砸到哪了,就是一段段冗长无聊毫无节奏毫无调度毫无必要的所谓大场面镜头。与其砸钱在场面上,还不如花点心思捉摸一下剧情,或许那一段历史在火鸡人看来就像赤壁之战一样家喻户晓。但天朝人民表示消受不起啊,一看这部影片就像得了重度脸盲症,没有人让我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