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的初印象,《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星之声》《言叶之庭》的补习,我对于新海诚的了解可能并不完全,而《铃芽之旅》和本片则给我发热的大脑一些冷静,我也可以比较清醒的说出新海诚先生的问题所在了。
相较于纯爱情感线这一相对单一的主线和以主线为中心周围的塑造,新海诚实在不擅长于宏大世界观都叙述和多线并举了:不论是本片还是《铃芽之旅》,过于庞大的设定让诚哥无法消受——不同元素的杂烩、不同情感的并进,分别体现在这两部电影中,似乎让他有些兼顾不暇。
本片似乎是诚哥的阶段性总结之作:《云之彼端》的宏大场面、《星之声》的废墟、甚至还看到了《铃芽之旅》中猫咪的鼻祖…众多的要素,也反映了诚哥的良苦用心。
但是,就结果看来,这时的新海诚虽然成为二十世纪后的宫崎骏,但是远未达到宫崎骏的水准。
相比于《千与千寻》形散神聚的铺展,本片还是略显稚嫩。
全面的了解一位导演,或许真的要看完他所有的电影,不管是优点还是缺陷,总归是了解一个人,了解一种心境,了解前前后后的一个必然。
当然,细致入微的作画和对于单线剧情+补充设定的娴熟,还是新海诚扎实功底的体现。
末世之恋的三部曲随着《铃芽之旅》的上映而完结,也希望诚哥继续活力满满的突破自己,期待在电影院看到一部属于新海诚的《千与千寻》,看到他不仅仅纯爱、青春、勇敢,而是更加成熟、稳重和娓娓道来。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个绝对的宫迷,迷宫10几年了,他的经典大作如《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等观影遍数均在10+次以上,其它作品如《红猪》《宅急便》也不止两遍。
对宫的作品就不多说了。
其次,我也是一个相对的诚迷,记得第一次看诚的片子是《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立即被新海诚精致的画风,奇妙的科幻色彩和淡淡的哀愁所吸引。
马上收集并观看了诚自《她和她的猫》出道以来直至《秒速》的几乎所有作品,非常喜欢,有自己的风格,背景也精致真实,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但是总得来说不得不承认新海诚的短片(例如《她和她的猫》、《星之声》、甚至包括《秒速》在内)要明显优于他的长篇,而且事实上从各个方面反馈的信息和评价也的确如此。
《追逐繁星的孩子》严格来说是新海诚的第二个长篇,新海诚为了这个长篇放弃了之前现实主义和现实架空科幻的两个惯用风格。
采取了一个非常别致的当代(武装直升机、特战队、冲锋枪)+近代(战后日本乡间、二战欧洲)+宫崎骏式魔幻的杂糅风。
就我看来比《云》并无进步,可以说是诚挑战长篇巨制的有一次失败。
好了,前面是铺垫,现在我来总结一下看《追逐》时瞬间就能感觉到的似曾相识的雷同宫崎骏作品的设定和桥段。
(只是看了一遍马上感觉到相似的可能更多细节还有相似,也不远深究了)1.瞬的出场:及颈的长发,英俊的瓜子脸,保护女孩子时温柔的回眸一笑,还有这段英雄救美的背景---桥,都让我可耻的把瞬先入为主的当做了哈尔和白龙的混合体,也许这个有点儿牵强,可能是我宫的作品看多了吧,哈哈。
2.咪咪:这个似猫非猫的动物完全就是娜乌西卡的狐松鼠迪多,有木有?
甚至在女主角两臂和脖子上跑来跑去的都一个样。
3.歌薇丝(是这么叫的吧):完全就是飞行石嘛,就连用途都差不多,多余不解释。
4.森崎老师:那脸型,那眼睛,那气质,还有身后的几个黑衣跟班,以及“就像文献所说”,“跟文献描述的一样”的台词。
完全就是《天空》里的穆斯卡(貌似军衔都差不多),看到他第一眼我就大致猜到后面的剧情就是神秘男人为了自己的目的霸占少男少女的宝石去往神奇的地方寻找神奇的能力,好在老诚的森崎只是一心想找老婆,没有穆斯卡那么野心勃勃。
否则主线剧情完全copy神作《天空》了。
5.少男少女为躲避军队追捕躲进地下洞穴,乃至后来洞中岩石在宝石感召下发出淡蓝色光辉的桥段,让我似曾相识,相信看过《天空》的童鞋应该深有体会。
6.男人持枪指着手握宝石项链的少男少女,我又邪恶了么?
怎么老是《天空》?
7.羊型守卫克查尔特,哦,如果你看过《风之谷》的漫画,那么你绝对会联想到同样是在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里住在长满嫩草阳光充沛的石头建筑中的大犄角侍羊,只不过这个可查尔特的犄角烫了卷,身上长了琴键。
8.心领命出征:完完全全让我怀念起《幽灵公主》中阿西达卡踏上征途的桥段,包括老奶奶受命,割头发,取坐骑,哭泣的女孩儿送别,石头垒边的羊肠小道。。。
哦,对了,心割完头发披上斗篷后就连模样都跟阿西达卡80%相似了。
9.夷族:这个嘛,还要说到《风之谷》的漫画,黑色人干满地爬的夷族造型和生理特性还有对小萝莉的那种偷偷摸摸,要杀不杀,要爱不爱的性子跟《风》漫画中土鬼国前任国王的灵魂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要知道《风》的漫画可是从79年就开始连载了。
10.小村子里的长者还有红红脸蛋儿不会说话的小姑娘,以及在厨房的一组镜头中突兀出现的山羊(毫无用处却总是可见),综合造型,年龄,性格特质等方面实在是太像《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的设定了(这部TV动画宫崎骏负责场景设计)。
11.神秘巨人可查尔特:功能上是《幽灵公主》中的麒麟兽(只不过麒麟兽是用亲的,他是用吃的),外形上是《天空》中的机器人,而那嘴和吃相完全就是《哈尔》中的荒地女巫的黑泥怪和《千》中无脸男的合体。
12.心和菜被可查尔特吃掉后掉下深渊一段,本来挺好的设定,不错的画面。
然而不知为什么在可查尔特被水溶解后心和菜的脸部刻画完全吉卜力化,菜变成了西塔和千的合体,心变成了巴斯和阿西达卡的化身。
在空中的体位和表情变化也像是《天空》中巴斯抱着西塔坠入矿坑和《千》中千与白龙高空坠落的复合(要说这个是我YY的牵强那只能说是心和菜完全变成了吉卜力的人设模样,我就自动YY了)。
好了,13不吉利,我就总结到12吧。
你可能觉着这里面有的的确如我所言,有的是我牵强附会。
但是我要说有的时候电影是给的你一种感觉,一种整体氛围,一种导演呈现给你的世界观。
而这些东西往往是通过一些小的细节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设定渲染出来的,这也就是导演和导演之间不同风格带来的不同。
就好比宫老爷子用了近半个世纪构建出的郁郁葱葱抑或荒芜失落的神奇世界正是他的风格,可以说是宫崎骏将这种风格打造了出来,以至于后人再想描绘一个这样的世界就会或多或少被人诟病是抄袭。
但是在整体风格相似的前提下《追逐》在过多的设定和桥段上确实copy了好多宫氏的元素,这就不得不让人生气了,再加上就如我上面所说的诚的设定在宫氏世界之外又加入了当代和近代元素,就更加显得混乱不堪。
(或者是山崎老师青春常驻??
二战中身先士卒,到了现代的特种部队里还能帅气枪战?
)其实新海诚原本是有自己的风格的,像《猫》、《秒速》这样的现实题材通过场景的细腻描绘衬托人物内心活动再加上天门美妙的音乐,能轻易打动无数人的心扉。
又如《星之声》和《云》这样的现代背景下的科幻题材,在一个现实而又有超科技的背景下的少男少女的爱恋,再体会爱情苦涩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对人类科技文明的担忧和反思,更可以说是新海诚旗帜鲜明的个人特色。
其实每个人能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风格已经不易,宫崎骏的风格也不是他一朝一夕,一部电影就诠释清晰的(看看《风之谷》漫画你就会知道,宫崎骏用了13年的时间苦苦追索自己幻想中的世界观以及生命存在的议题)。
所以新海诚这次的新片的混搭和copy的确让我很不满,他过早的尝试了“生与死”这样沉重的话题,以至于没有自己的主见,给人感觉完全是为了剧情而“生死”,为了眼球而“生死”,为了票房而“生死”。
要知道真正的大作是要做到为了“生死”而剧情的。
呵呵,最后再说说剧中的狗血剧情吧,正是这些狗血剧情设定把本已混乱不堪的《追逐》彻底打死。
第一,片名!
《追逐繁星》!
繁星!
oh天啊,再加上菜开头即接收不限电波再加上瞬看着遥远银河中的一颗星落泪,我还以为这是讲外星人和地球小姑娘的爱恋故事呢,还期待有进入茫茫宇宙,璀璨银河的星级旅行镜头呢,没想到竟然钻地底下去了!
虽然动画中反复出现的星空很美,但除了当花瓶以外对电影本身一点意义也没有,这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指着天上往下钻么第二,瞬的死:死的太坑爹了吧,昨天还爆打小怪兽,还抱着女主人公跳下山涧大桥,结果晚上看星星就一头掉下去摔死了?
后文我们知道瞬身体抱恙,但是之前一点儿细节体现都么有啊!
哪怕你打怪兽时候喘口粗气,亲小菜的时候咳嗽一下吐口血之类的啊。。。
我觉着瞬的死完全是给他弟弟和菜的相遇创造前提了。
这种出场即死,而且死的比韩剧还莫名奇妙的设定是在是狗血!
第三,打电话通知菜瞬死了:打电话的人还有妈妈还有菜本人,好像大家都是事情的亲历者,好像瞬救菜的时候大家都在火车上,好像菜为瞬包扎时候大家都在强力围观,他们都是怎么知道的?
就算是背后黑衣组织全部调查出来并通知妈妈的话妈妈也是一点儿震惊也没有,菜也是一点儿震惊也没有。
怎么回事?
难道是有些细节我没注意?
难道妈妈本身也是黑衣组织成员?
第四,羊型守卫克查尔特对菜说话:当时看的我血脉喷张,思绪翻飞。
一个奇怪的羊眯着眼睛对一个小萝莉用心灵咕哝咕哝的说着什么梵文,好似忠告又像警示,顿时给下面的剧情留下一个充满悬念的伏笔。
但是看到后来字幕打出我也没看出来这羊帅帅的动作和听不懂的咕哝咕哝除了拖延10几秒时间外还有什么用!
第五,地下世界:这是个阳光灿烂,白云飘飘,天比心高的世界啊!!
好狗血啊!!
阳光肿么进来的?
天咋就那么高?
要是你说这就是幻想,想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错。
可是为什么新海诚就不能把地下世界设定成黑暗狭窄的后机械文明社会,那样不仅符合物理原理,更加惊险刺激,更加贴合没落的高科技氏族的故事设定,还避免了抄袭宫崎骏《城堡》中的高山湖泊鲜花开,白云迎面飘过来的场景设计。
第六,夷族:那么想要杀了菜,为什么能杀时不杀,偏偏把她搬来搬去(要是为了剧情也还好,可是毫无剧情需要),是不是夷族有虐待小萝莉的癖好啊?
如果有的话,那也就说通了为什么夷族那么憎恨杂种却对森崎老师这个比杂种血还臭的纯种地上人不动汗毛。
而且还要把哑巴小姑娘一起抓来两个放在一起慢慢折磨死。。。。
夷族是怪蜀黍么?
第七,心救菜的时候,如果说菜太累了河水退了没有发现倒也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心一出场斩杀了一个夷族马上这天就亮了?
这天亮的也太快了吧?
一大帮夷族一晚上也没吃掉这个小萝莉,偏偏等到还有三十秒天亮,刚要下口就来了个英雄救美。。。
狗血啊狗血,其实设定成心斩杀夷族救下菜后拉着她往高处逃跑,然后跑着跑着天慢慢变亮照亮山头也行啊。
当然还有其他n多种剧本,随便用点儿心在剧情安排上也不至于这么突兀吧。。。
第八,那三个骑马的凶神恶煞的士兵,说着什么一定要铲除地上人,夺回歌薇丝,装备一流,骑马动作也帅,功夫也过硬,但是打来打去发现他们只是跟心做对,地下人打地下人。
如果你说是心极力保护菜,那一对一,其它两人呢,刚开始还有镜头,到后来蒸发了,撤退的时候又回来了,与其这样,当初在设定的时候不如就只设定成一个人,也就相当于一个大反派,大boss。
而心与大boss对决,也算是武打戏份的高潮。
于剧情于战力都说得过去。
新海诚,是继宫老头之后,我所追逐的第二个动画人。
是先时的《秒速五厘米》以及《云之彼端》,把新海诚吸引到了我视野里的。
每想到,刚知道他,他就让我为他的最新的这部《追逐繁星的孩子》整整追逐了四年。
关注这部片子很久了。
但是毕竟时光太过于寥落,在繁乱奔忙的间隙再去关注时,它已经上演了许多个时日。
关于这部片子的评论也已经是铺天盖地。
一边下载着这部片子,一边浏览着那些评论。
多是不屑的、失望的。
很不幸,我就是带着这些“抱着失望”心境写下的评论,开始我对这部片子的观影之旅的。
好在,我是很容易就被感动到的人。
当看到明日菜捡拾那些被人遗弃的小垃圾时,感动着。
当看到后来那个男老师为了寻找自己已逝十年的爱人而不惜走进生死门的时候,感动着。
明日菜的拾荒,让我禁不住地想到了三毛的《拾荒记》。
读过了多久,十年有余,却依旧记得初读时的那份感动。
为什么一个孩子会热衷于去拾荒呢?
在她的眼中,那些被人遗弃的曾经有用的小物件,或许是有着生命感知的吧。
在她的眼中,那些小物件如同她自己一样。
曾经,被一个人那样深深地爱着,最后,却被那个人义无反顾地丢弃了。
就像父亲的离去。
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挚爱的父亲的离去,对于对死亡尚不能够明确知道它的意义的孩子来说,他更多感叹的,是自己的被遗弃吧。
在这样的孩子的眼中,她自己就像如同那样被人丢弃的小物件一样,从此以后,少人关心少人问,孤独地凄凉地流浪在人间、道旁。
所以,才会同病相怜,所以才会拾荒,把这些流浪地路旁的小物件捡起来,给他们一个家。
男老师对逝去的爱人的执著寻找,想必是很轻易就打动很多人的。
毕竟,我们都是自诩为懂爱的人。
只是,很少有人会像他那样,甚至显得固执地奔赴冥界……他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因为他在悔恨。
在悔恨自己,在自己所爱的这个人在世的时候,自己没有给她足够的爱。
“在你离开的这十年里,我不知道我活着是什么意义。
”男老师说。
深爱的人不在了,想要付出的爱也没有人再来接受。
人活着的时候,我们在奔忙,我们总想着未来某一天会加倍地赔偿,可惜,未来,多么的让人不可捉摸。
悔恨,让他义无反顾。
也只有他义无反顾地去了。
因为我们很多人,就算某个人去了,也没有对自己的当初悔恨太多,而是给了自己太多自我开脱的理由。
比如,人活世间,不容易啊;比如,我那是不得不去奔忙。
只是,深爱的那个人都已经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深夜,一个人在笔记本上看这部片子。
仅一遍。
曾也想过,要重新细细地看一遍,比如那些精致得有些拗口的对白。
最终还是没有。
因为,有些东西,我们真的不需要看得太过于明白,甚至太过于技术性。
只要,某一些的细节打动了我们,已经足够。
从来不要去奢望,一部电影能够给予我们想要的全部。
而这,也同样不是一部电影所应该承当的任务。
到底还不是很明了,追逐繁星指的是追逐些什么。
这一刻,才突然想起,这只是中文译名。
很多时候,译名,都是显得词不达意的。
特别是对于中国目前这个假大空的诗意胜于确切实用意的时代。
从来,就不奢望,那帮人给予的译名能够多么精确地表达出电影的精髓所在。
只晓得,瞬的胸前那把打开异世界大门的钥匙在闪闪发光,明日菜说“是幻觉吧”。
从那一刻开始,然后到遇见。
然后就走进了异世界。
这是一种追逐吧。
男老师走进异世界,目的明确。
明日菜的目的何在呢?
她来到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逐一些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寂寞吧。
”明日菜自己说。
是啊,寂寞,寂寞是可耻的,寂寞是容易滋生事端的,寂寞是容易无是生非的。
比如,明日菜这句太过于表象化的一句总结。
其实,这些都是骗一些人的吧。
是听说少年瞬死亡之后,恰好又听到了老师讲起异世界以及死者复活的课文,才对冥界以及复活重生抱有希冀的吧。
明日菜自己或许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
就像青春时节的我们,很疼,却不明白确切的原因;很恨,却不晓得具体恨一些什么。
其实,她的目的单纯,就是为了寻找瞬,最好能够让瞬重生。
虽然她不确认自己究竟有多爱,虽然她在冥界入口处有过犹豫与徘徊,但最终还是走了进去。
是的,她不确定,但却像我们所有青春的孩子一样,就那以懵懂地迈了进去,那么毫无防备地全力以赴地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多少年,父亲离去的时候,她还小,却感觉到了自己被挚爱的那个人所遗弃的痛苦。
所以,多年之后,当她不再是稚嫩的孩子,当她突然感觉到另一份爱的时候,她会选择去奔赴,去成全自己,不希望自己再次被所爱的人丢弃。
这是青春时期的孩子式的倔强与执著。
比起那位男老师的痴情,来得迷茫、不确定,但却同样执著、义无反顾。
这就是这一场追逐吧。
在寂寞的日子里,一个人默默地捡拾、照顾着那些被人遗弃的小物件,突然,在无边苍茫的夜色里,看到那束像星星一般闪亮的光的时候,于是,选择了追逐。
选择了追逐,因为我们确确实实太过于孤单、寂寞。
如果没有那像星星一样的一束光的存在,如果我们不去选择奔赴、追逐,那么,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都一样,都只是在追逐繁星的孩子。
无论,那颗星,是爱,还是希望。
在离乡的火车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可能因为心情特别合适,所以非常感动。
渐渐地,自己的人生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漂泊和离别,所以明白这部影片的主题:Hello,Goodbye&Hello。
人们总在经历相逢,然后离别,离别之后如何以不完整的生命,再次勇敢地面对世界。
在这么混乱的年代,纯真干净的样子都是一致的。
回想手冢治虫领军的年代,各个漫画家的画风都很类似,我也不介意宫崎骏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新海诚是否也要走这样的路线。
一直在意形式上的东西,不该是你选择看这部电影的初衷。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的危机与脆弱变得真实。
没有了内心强大的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追寻的目的,简单、任性、不明就里。
没有明确的善恶分别或物种分歧,只有自然之力的不可解与不可知,悠远古老、面目不清的文明残迹。
太多生命半睡半醒的人,不都是这样面对世界吗。
头顶的那一片星空如何给人归宿,正因为它飘渺不定,与人类追寻的造梦太过相似,使人们误以为那片星原是真理,是宇宙的模样,就像永远存在却永远也追寻不到的指标,牵引人类千百年的脚步。
生命都有残缺,正因为残缺才生动真实。
就像乔布斯的苹果永远都被咬了一口。
所以我能下定决心,以自己渺小的生命,来追寻所能追寻的疆界,并把生命的缺憾与世界的未知,当做一种力量。
想起朋友写过的一段话:“那一刻清晨的第一道光照在他们身上,太阳从地极升起,于是这辽阔美丽的世界为之苏醒。
”
在喜欢上你的时候 已经踏上了旅程永远把你 记住在心里然后 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 ——《追逐繁星的孩子》片尾曲 新海诚转型了,但实际上是沿袭着他以往的情结与思路,更确切地说,是一部更升级、更复杂的心路历程。
熟悉新海诚的人都知道,他总是重复着同一个主题,我很怀疑他本人是否有过无疾而终的初恋故事。
关于距离、遥远、时间、空间,各种不能抵达的纯真情感。
在这一部里,新海诚真的升级了。
他告诉了我们面对已失去的东西以后该怎么做。
我打五星大概是由于在这件事的态度上,我们的想法和进度契合了。
就像几年前我会更喜欢秒速那样。
他终于在反复的伤感调子之后,不再满足于赚取观众的共鸣。
“谁都会有无法挽回的失去,不必执着于过去,面对这个没有你的世界,say hello 。
”——歌词 画面是倾力之作。
天门也很给力。
前面部分的叙述真的很细腻,尤其在细节处理的镜头切换上,很赞!
后面确实看到各种宫崎骏的影子,尤其是天空之城。
不过,新海诚并没有全然地杂糅和模仿(像各种差评说的那样),新海诚的故事缺少那种远离现实的强大设定,无论是世界观设定还是人物角色,在结尾的处理上也没有观众所期待的点睛之笔。
好像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透。
我倒是觉得,说透了,点明了,远离现实了,就死板了——总之我还是喜欢它现在这样。
心路本身就是复杂的,没有全然的爱恋,没有百分之百的坚持,不应有什么套路的。
为什么坚持?
“因为太寂寞了”。
在追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渲染了自己的丧失感。
一个好作品是多元的,它体现在不同人看过之后对它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不一样的。
其实宫崎骏的作品使人难忘的部分,我相信几乎是重合的。
这就是新海诚不一样的地方。
很真实、很坦诚地讲一个故事,纯粹而不做作,拙重而不讨巧。
“怀着丧失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对人类的诅咒,也是祝福。
” 对我来说,大概最使我感动的就是看过很多他讲的关于失去的故事之后,看到了另一个,关于 面对失去 的故事。
现实中,在失去珍视的东西以后,确实有过企望从一而终的强烈愿望,也有过困惑彷徨的自我怀疑,在执着的老师 和 仅仅因为不习惯离别而作出不明就里决定的少女 之间,切换、跳跃。
就像永远不能阻止的离别,很多决定并不是出于我们的选择,是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就像失去妻子的老师,失去父亲的母亲,失去哥哥的心,还有不停在告别的明日菜。
他们和我们都要共同面对的同一个课题。
短暂的精彩,长久的失落,没有狗血,不是童话。
在最后笑着和瞬说再见的明日菜,这个镜头是那样简单和轻描淡写,但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结果。
“出发了,明日菜,这是领悟别离的旅程。
”
諸多的差評,說抄襲的也有,說實力下降的也有。
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單純從情感主線來說,我覺得這部動畫還是深沉并順遂的。
電影開頭,小女孩回到家,看到家裡燈亮著,開心的以為是母親回來了,結果發現是燈忘了關。
落寞的神情,為這部片子埋下了基調。
明日奈甚至都不確定自己內心的想法,便出發去冒險了。
她自己和自己玩,放學總獨自回家。
表面上像是因為闖入她生命中,救了她一命和留下一個吻的少年失蹤了,才踏入冒險。
但事實上“原來我只是太過寂寞”,似乎才是那個爆發出來的亮點。
從小失去父親,母親又忙於工作的明日奈,在外人看來,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好女孩,但這種表面懂事的女孩內心往往擔負太多,於是有一天,她爆發了。
旅途中,她懂得了有得必有失,體驗了朋友和類父子間的真情,精神世界得到了大大的滿足。
於是她得旅行便結束了。
就像一個夢,寂寞讓她的內心空虛,而經歷了這些,讓她豁然開朗,繼而得到釋然,像童話裡說的那樣,於是便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繁星虽然美丽,但实在触不可及,大人都知道,可是孩子却单纯的以为可以抓到那遥不可及的美丽啊。
主角是明日菜,我也只关注了她,因为好像比较能理解她的想法。
她,没有欢乐的家庭,她很孤独,很寂寞,有谁真的体会过孤独,寂寞吗?
如果真的体会过,那我们大概可以体会到明日菜的心情。。。
舜的出现是个惊喜,打破了平淡孤独的生活,也是为了舜,她甘愿去另外一个世界去重逢。
大人或许不会这样做,但明日菜只是个孩子啊,少女心和冒险过另外一种生活的心情是多么的强烈!
或许明日菜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在久过平淡孤独的生活后还要继续这样 和另一个新奇世界相比,她几乎是被推往另一个世界,因为实在是过够了之前的日子啊。
打从预告片开始,《追逐繁星的孩子》就给人灌输这样一种感觉:新海诚不再是过去的新海诚。
试想,宅男的世界里突然出现中世纪背景,跑出来宝石、魔幻和怪兽,而这些元素恰好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拿手好戏。
那么,新海诚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么蜕变,要么毁灭。
如果再看下上映后的舆论评价和观众反应,新海诚的这部长片已被定性为“邯郸学步”,翻身不能。
用失去自我的字眼来评价本片并不为过,《追逐繁星的孩子》的首要问题就出在世界观上。
以往的新海诚哪怕是自我重复,哪怕是出于对长片的畏惧而选择短片,他的世界观都是统一的。
剩下的区别,只是纯爱方式的选择差异。
《追逐繁星的孩子》则不然,新海诚迫不及待要表露他的野心,硬生生地造出一个假想世界。
当然,是他一手原创也罢,结果从人物到故事再到背景,这世界观的设定分明是《风之谷》加《天空之城》加《幽灵公主》加《千与千寻》加《哈尔的移动城堡》……在狂做加法的同时,他又对自己做减法,以往的东西残存无几,被网友讥为“只剩一片天”。
其次,故事缺乏深度。
这并非说,选择类似题材就是死路一条。
问题可能出在新海诚把东西铺得太开,穿越生死,结果收不回来。
再者,讲故事的技巧也过于欠缺,以往人物的情感动力可能就是爱情,哪怕再压抑懵懂,观众都能感觉到。
但在这部片子里,新海诚似乎也没弄清楚人物间的情感关系到底是何存在。
更何况,还让主人公吐出一句恐怖的总结陈词,当真是践踏了众人的智商。
不过,《追逐繁星的孩子》也有进步的地方,更何况它的音乐和大场面展示都还不错。
以往新海诚的人设实在太过寒碜,这回的看上去生动了一些,至少跟背景不会格格不入。
然而,即便如此,那个扑朔脸红的小女孩,她未免太幼齿了点,活脱脱就是宫老爷子的口味。
并非日本不需要宫崎骏的接班人,但即便是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他也在老爹的阴影下痛苦不堪。
《追逐繁星的孩子》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都有同一毛病,那就是看不出作者的自我,想法或者是意图。
即便底子都打得很好,技术无可挑剔,但是,面对观众,面对日本动画的高标准,他们总是要在评价一环上败下阵来。
而话又说回来,当初新海诚之所以能成功,那也是单枪匹马式的宅男神话。
即便他总是一副内心受伤的惨绿少年模样,即便他翻来覆去都是列车少女天空飞行器,但观众也认了,爱的就是这股调调。
如今,他鼓起勇气,撕去身上标签,想尝试下商业的滋味,却发现跟外头的世界脱节了。
改变自我的精神可以嘉许,但是,怎么个改变,这里头大有学问。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感谢YYY在绝大多数宫崎骏的粉丝看来,这部用所谓“日本传统动画制作手法”完成的致敬之作,无疑失败透顶。
——增井孝子 想要从宅男的小清新路线成功转型,新海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住:大制作可拯救不了你。
——江户木纯
听说当一个人孤独时,会格外喜欢看星空。
你平时会感到孤独吗?
孤独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
新海诚的动漫电影《追逐繁星的孩子》背后,是成年人不敢直视的孤独真相。
1 我来这里是为了和一个举着灯,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人相遇“以前,就那一次,我收听到很神秘的音乐。
以前,从没听过的音乐。
简直就如人的心灵变成那音乐一样。
那个时候,幸福和悲伤的感觉都一起涌过来。
让我觉得我并不孤独。
一直都留在心里。
我想再听到那音乐。
“明日菜和顺相遇了。
明日菜一直忘不了的音乐就是瞬奏响的生命绝响。
人和人之间是存在着相同频率的吸引的。
她可以认出他来,他可以认出她来。
即使他来自另一个世界雅戈泰,一个她从未听过的地方。
第一次遇见,他们仿佛已是心有灵犀的知己。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里写道:“陌生得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远远地却又那么亲近地发现了你的生命,透过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观,向你的生命发出了不求回报的呼应,这岂非人生中令人感动的幸遇?
”正如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曾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和一个举着灯,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人相遇,我们必须相信很多东西 ,才不至度日时突然掉进深渊。
”我们一直期待,当一个人遇到了同频率的另一个人,当一个人的灵魂和另一个人的灵魂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我们就不再孤独。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一直在寻觅着灵魂伴侣,期待着灵魂伴侣的出现。
徐志摩就曾经感叹,“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正如周国平在《爱与孤独》 里说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
”2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儿,都渴望有人爱,有人疼;孤独是源于与他人联结的切断明日菜满心期待她和顺第二天的见面。
第二天,她没有等到顺。
等到的却是他的死讯。
课堂上,从老师那里,明日菜了解了关于另一个世界雅戈泰的传说。
在这个世界,人可以复活想要复活的人。
明日菜去老师的住处向他请教关于死亡、复活的传说时,感到非常抱歉, 觉得打扰了老师。
老师说,我一个人住,放松点,家里只有书。
是啊,妻子离去后,他过了十年一个人的生活,家中很难寻觅到家的温馨和生活的气息。
他一直潜心研究各种传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复活妻子的办法,找到去往雅戈泰的入口。
可以想象,老师的生活是多么的孤独,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失去了生命中的挚爱,一直没有从失去的悲痛中走出来,他时常遭受着思念妻子和孤独的煎熬和折磨吧。
他们的心中,都有想要复活的人。
明日菜遇到了心,瞬的弟弟,另一个世界雅戈泰的人。
就这样,他们踏上了未知而危险的旅程。
在旅程中,他们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和险境。
“没有星星的夜晚,人类是多么孤独的存在。
”老师感叹道。
在水中疾奔躲避夷族的追杀时,明日菜终于明白了自己来的目的。
"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原来我只是太孤独了。
"小时候,爸爸就逝去,妈妈工作太忙,明日菜的童年是孤独的。
突然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瞬就像命中注定的伙伴和知己。
让她有了不再孤独的感觉。
遇见瞬的第二天,早上她做了两份便当。
妈妈问她给谁做的。
她说给朋友。
妈妈露出一脸狐疑而欣慰的笑容。
从明日菜的口中听到朋友这两个字多么少见,所以才让人这么惊喜和惊讶。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来到雅戈泰,为了复活他们心中要复活的人,原来是因为太孤独了。
经历丧失的人,也许内心都有想复活的人。
但孤独,却是我们共通的情感。
一个人吃饭的时候,一个人过马路的时候,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一个人旅行的时候,孤独的感觉常常将我们抓住。
当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当夜晚辗转反侧失眠的时候;当受到委屈和伤害而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当早上起来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当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我们自己的叹息声。
我们的心时常空空,我们感到自己是那么孤独。
有时候我们选择热闹,只是因为我们无法忍受自己跟自己呆在一起。
可是和人群在一起,我们也会孤独。
当曲终人散,灯火阑珊,孤独感更加蚕食着我们的心。
主动选择的独处和孤独是我们与自己相处和对话的珍贵时光。
然后当无所适从的孤独感袭来,我们的生命体验到的是一种孤寂和无力的感觉。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说,“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
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
人人都是孤儿,所以人人都渴望有人爱,都想要有人疼。
”“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
我们心中为什么会有爱?
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人人都是孤儿。
” 我们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的陪伴。
无法想象,没有了这些,人们会多么的孤独。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胡慎之也说过,人和人之间是需要联结的,而这种联结,往往建立在“被需要”的自我价值感上。
一旦我们感到自己不再被他人所需要,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如果与他人之间的联结被切断,我们就会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3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享,它就蒸发了老师终于复活了他心爱的妻子─理纱,但是付出了牺牲明日菜肉体的代价,同时也付出了自己失明的代价。
而明日菜也在另一个世界和瞬重逢了。
失去了明日菜的心─顺的弟弟,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刀,想要明日菜回来。
那一刻,心是多么的孤独。
如果孤独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孤独呢?
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龙在《当尼采哭泣》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探讨过人类绕不开的两大主题,衰老和孤独。
产生孤独感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与世界的分离,与世界联结的丧失会让我们内心产生孤寂感和卑微感。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建立与人的联结,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结。
正如欧文·亚龙在书中所说,“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享,它就蒸发了。
”同样地,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走出孤独》中也提出过殊途同归的类似观点:“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意义?
它必须是公共意义,是别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能够被别人认可的意义。
能够解决自己人生问题的好方法,必然也能够帮助别人解决类似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如何成功应对共同的问题。
”我们是一个“共同体”,社会性是我们不可脱离的属性,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做贡献。
封闭自己会导致心理障碍。
职业、社交和亲密关系,是我们人生在世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
当我们被“看见”、被认同、被需要,我们感受到了和他人、和世界的联结,深度的联结会极大地消散我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力感。
职业、社交和亲密关系都是与他人、与世界建立深度联结的方式。
也是我们获得价值感的重要方式。
为他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能极大地帮助我们走出孤独。
正如英国诗人在那首著名的诗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里写得那样:“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新海诚最被低估的电影:《追逐繁星的孩子》慰藉了多少孤独的灵魂瞬对明日菜说:“明日菜,你该回去了。
”渐渐消失的理纱,对着自己的丈夫温柔地说:“寻找幸福吧。
”怀着丧失继续生存下去。
放下执念,生活还要继续。
放下唯一,生命依然美好。
孤独是我们生命的常态。
我们需要与孤独共存共舞。
我们需要打开内心。
我们需要向世界敞开。
瞬逝去了,但心在,对明日菜来说,其实朋友就在身边。
Hello. Goodbye and hello.与你相逢,现在与你离别。
hello. Goodbye and hello.向没有你的世界Say hello.接受孤独,走出孤独,成就自我,走向你想要的未来和明天。
《追逐繁星的孩子》新海诚最新作品,报着对秒速五厘米和云之彼端的一些好印象,我满怀崇敬的开始观赏这部大作。
不过看完之后,依然感觉自己一头雾水,不是说我没看懂,要说人看了一部电影,就算是看一部黄色电影看完也是会有点想法的。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看完的想法,怎么说呢:让我不敢想……因为我的想法有些俗套,我觉得新海诚老师作为一代文艺青年,既然能在秒速五厘米里面埋下那么多伏笔,应该不会弄出这么一个搞笑的剧情。
所以呢,用另一种话来说,希望是我理解的方式不对吧。
在我们的地下,有着另外一个世外桃源,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神明,包括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的生死之门。
女主明日菜的老师为了复活自己的妻子,不惜一切代价来到了地下国度,并且在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自己复活的妻子,并且自身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直到最后老师才明白,自己一直在追逐的那颗星星和愿望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即使触碰到它,反而会让人更加的失落。
我大概精简了一下,应该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至于女主……还有那个蹦出来的长得像王子一样的双兄弟,我真的没有看出来他们是否是故事的核心。
虽然一开始我们了解到了女主的父亲也死了,女主的父亲也和地下国有着渊源,虽然一开始我们看到男二号飒爽登场,并且表现出了对女主似乎是早就认识的样子,还吻了女主脑袋,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但是在影片最后也没有说明他為什麼会死,甚至没有描述关于地下人来到地上只有多少寿命的说法。
还有那些疯狂的异族人,那个吞噬者单胳膊先生……以及那些异族人为啥把明日菜抓走却没有吃掉反而把她放置play,都没有说明……即使是最后来到了一个村庄暂住,老人对地下国的历史描述也仅仅是解释为啥地上的人来到这里不受欢迎而已。
说实话我一直迷迷糊糊的的在看,也就最后一句话,"心"用匕首破坏掉了水晶,粉碎了老师的复活计划,大声的喊出"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我才似乎懂了那么一点…………女主来到地下世界的想法我很不能理解,一开始似乎是被"心"连累进来的,但是遇见老师后她似乎是因为好奇就决定和老师走一路,再然后她发现了自己一直觉得"心"应该就是"瞬",并且知道自己内心一直对"瞬"有着一些爱恋,于是就给"心"疗伤,直到最后她终于意识到"心"真的不是"瞬",便一声长叹"看来……我真的是寂寞了啊……"我操啊……大姐你真寂寞……虽然你的声音和乌贼娘100%相似但是我还是要说你丫真寂寞,闹半天你就是一个怀揣春梦的小少女为了追求帅哥走了地下两万里最后发现追错人了便失落的说自己寂寞了……不管怎么说,新海诚的强项,也就是作画,在这个作品里体现的依然是淋漓尽致,音乐依然是由天门负责,所以质量也非常高,但就是这剧情……要是你把老师当作主角,明日菜的故事多淡化一些,老师与他妻子的故事多描述一些,这或许会是一个好故事……但亦或许是我文学修养太低,没看出来影片中的真正内涵,只是希望真的是我修养太低没看懂吧。
真心不喜欢。
画面美的很。。情节很无聊
这种feel~爱~
审美 疲劳了,另外标题 党了
这个情节啊真是让我无语,怎么鼓捣4年就出来个这样的啊。。
裡面那句“原來我。。。只是太寂寞了” 很動容
转型大失败。剧情支离破碎莫名其妙,BGM也没有太惊艳,能看的只剩背景但是精致度也下降了。诚哥你还是回去弄小清新吧宏大世界观不适合您。
地心历险记之新海城篇
故事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新海诚,木有了,被吉普力走舍了。幸好这么久了才看,不是冲着新海诚去的就行。
新海诚的动画也就背景好点,本来想换换口味,看下动画,看完好无聊啊
完全就不新海诚啊……整个儿就是宫崎骏嘛~~
之前我一直以为新海诚跟宫崎骏有什么关系,类似于是不是一个宫崎骏的工作室之类的。后来一看才知道,哦,原来是另外一个导演。该片最好的看点就是,画的真的是非常非常美。就像速秒五厘米一样,美到沁人心扉。另外想象丰富,三个不同的人的一段奇妙经历。
开篇很吸引人,越到后面越没劲。画面丰富华丽是最大看点,而母题“离别”却鲜有动人之处。
配乐不是一般的垃圾
尽管被很多人批评模仿宫崎骏,虽然没有宫爷爷那么寓意深远,但不妨碍我喜欢。 喜欢结局。喜欢那首《Hello Goodbye & Hello。日本人对于人生和生死的探究总是深入人心,最关键的是从影片中获得了坚定的内心力量。只要有梦就很好,追逐自己心中的星星。
新海诚作品里,唯一能坚持看完的……
所谓的地上与地下的两个世界,其实就是两种不同文化种族的冲撞,包括了对生命的思考。整个剧情真的是扯淡。画面很美,给星。
老婆绵羊生日一起看的
3星给风景=。= over
新海诚去过西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