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会刷一遍God's Own Country。
还有一些Josh 的采访视频。
超爱俩个人。
Josh在伦敦的一个节目里聊这部电影时,主持人让Josh给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介绍一下剧情。
Josh开心的聊着,当说到剧情Gheorghe时,正巧后面屏幕上出了俩人的剧照,Josh马上回头指着Alec说“There is beautiful Alec.”
There is the beautiful Alec还有一次采访中女记者说,听说俩人拍片过程非常好,问两人是怎么相处的。
Josh说“Amazingly…Alec is always the guy…”Josh觉得Alec的气质非常符合Gheorghe---peaceful。
可以完全综合掉Johnny的愤恨。
他们的化学反应第一天就开始了。
在另外一次Netflix网剧相关“the Crown”采访中,女主持人问Josh在所有合作过的人中最想再和谁合作。
因为是相关王冠的采访,所以Josh先表达了对这部剧里所有同行的称赞。
Josh特意问了一下是否在他整个演员生涯里合作过的?
得到肯定后,Josh说“I still loved working with an actor called Alec Secareanu.”
最抓我的点不在于两位主角的爱情。
而在于男主,一个落魄的农场人,他的生活可以说一言难尽:每天各种农活忙起来没有尽头,又脏又累却日渐衰落挣钱一般,父亲中风残疾干不了活,同时性格急躁,两代人之间几乎没有正常的情感交流,祖母像每一个女性老人那样操劳着一家子的家务活。
生活苦闷,他只能天天借酒消愁,偶尔在男厕所和别的男人厮混一下,日子就这样不痛不痒地过着。
男主的心理很好理解,或着太没意思了。
是的,就是“没意思”,“生无可恋”。
他的每一个眼神都在说“就算此刻我死了也没什么”,去修羊圈,祖母让他穿厚点、带手套,他不穿、不戴,因为一切都“无所谓”,一切都“没意思”。
这一点让我想到我们无数的农村和小城镇的普(底)通(层)人们,他们一样苦闷,闷头干活,像一头不会哭不会笑只会转圈拉磨的驴,生病了不管,受伤了不管,仿佛故意找虐带来的皮肉之苦才能证明自己活着。
他们对谁都能轻易地发脾气,对亲人、对陌生人,随时随地都骂骂咧咧,仿佛发脾气的时候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甚至我们这里绝大多数人比男主更苦闷百倍,没有酒馆可以借酒消愁,没有“厕所伙伴”供偶尔发泄,家庭关系更加紧张,干的活更多更累,收入比男主更微薄…………有时候很难想象,广袤大地上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们,安静地生,又安静地死去,仿佛从来没有来过。。
想到这些,有点难受。
看似“粗俗和野蛮”的一部电影,仿佛能闻见男人身上的汗味,看到空气中飘荡着的尘土和动物皮毛的纤维。
但又因为天空的辽阔高远,和这份晶莹剔透的感情的存在,竟有了几分人间仙境的空灵和美感。
对白并不多,反而愈显得一静一动皆是戏。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听见自己的心在静谧的夜晚中猛烈地跳动,仿佛某种警醒和试探。
让人想到《断背山》和《犬之力》,故事发生在相似的环境里,却指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真喜欢和自然及动物贴的这么近的电影——当全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谁在自我欺骗,谁又在自我放逐?
约翰尼的长相和气质也太贴性格了,就是一只浑然天成的小狼狗,像原野的孩子——但后来又回归苦逼的人类世界了。
1.盐导演在访谈中提到,“盐”的使用在电影中象征了男主的情感变化。
最开始,他吃东西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根本不在意味道好坏。
后来,他开始加盐,开始享受食物的味道。
最开始,他和人有性接触,仅仅是为了发泄欲望。
后来,他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中的情感。
(说起来,《卡罗尔》的原著名就叫《盐的代价》,都喜欢用盐来象征情欲嘛?
)2.亲吻第一次滚草地,男二想亲男主,男主特用力一巴掌给他呼开了。
给男二翻过来吐口泡沫就想直接上,男二满脸不敢相信WTF,我倒不觉得他是不同意,而是震惊“你居然想这样没有任何前戏直接来??
你在逗我吧??
”第二次在帐篷里,男二又想亲男主,男主又给他推开了(没有第一次那么用力)。
然后他们坐起来慢慢有身体接触,然后才有了初吻。
3.触碰的手男主是不擅长表达情感的人,这种性格多少也是他成长环境导致,正如他父亲也不擅长表达情感。
这点作为我们中国人,对这种父子关系应该很能理解。
在医院的时候,男主男二坐在桌对面说话,男二伸出手指碰了碰男一的手,以这个动作安慰他。
回到病房后,男一也试着伸了手去碰触父亲的手(感到有人来了迅速回头看然后把手抽走,怕被看见)。
生疏的尝试。
4.规划和责任男主做事情没有规划,喜欢逃避。
男二问他:“你跟医生谈过没有?
你应该跟医生谈谈。
”男主:“要是他们说了我不想听到的话呢?
”因为害怕结果不好,索性躲着不去面对。
对农场也是,做事情不情不愿,墙不修,消毒剂不买,任何事没人催着逼着他就不去做,能混一天是一天,没有任何对未来的规划。
酒吧里,他开口让男二留下来,男二随即开始谈农场经营,谈两个人未来生活,他立刻就觉得麻烦,不想去想,随即一言不合,又觉得还是放纵自己最轻松。
接着男二走了,父亲瘫了,自己真正成了顶梁柱,才可以说是成熟起来,开始懂得责任二字的含义。
从得过且过,到对父亲说:“我有想法,我能做好,但要按我的方式来而不是你的。
我现在要出去找他,我会回来,我希望回来后一切不一样。
”5.房车男主在奶奶走后,想拉着男二亲热。
男二拒绝了,说要回到房车里,随后镜头特意给了墙上的一幅画,画里是男二的国家罗马尼亚的一处瀑布。
之后男一明显不太开心,我想他心里也是充满不确定不安全感。
“房车”本来就是个流动性强,给人不安稳感的东西,他看着墙上的画大概多少在想,“他迟早要走要回家,我留不住他。
”而他这种本来就别扭的人,在酒吧貌似不经意说出一句想对方留下的疑似表白,已经挺费劲了,本来心里就怕对方拒绝,对方稍微没接受得那么爽快,他就开始。。。
我只想说,大哥,留人不是这么留的,生活中这样是要注孤生的。
最后终于正经地表白了一次(虽然别扭如他没有说“喜欢”“爱”什么的,但是红了眼眶的“我想跟你在一起”还是足够让我心里一软),表达了自己想好好生活重新做人(?
)的想法。
两人回家,房车被拉走了。
6.(如果有)续集主线可能会是两人一起努力改善农场经营,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
忍不住帮他们脑内了一下措施,成本估计,预算??
传统农业何去何从??
敬请期待上帝之国——下
已经不知道刷了几次了。
每天上下班的地铁,感觉到好丧好没前途的时候,都习惯把这片子掉出来啃一边。
让这满满的糖,满满的爱来浇灌下我被生活折磨的老阿姨的心。
两只小可爱真是治愈了我一次又一次好多人喜欢和断背山去比这片。
的确上帝之国好多地方都有致敬断,但很多人又喜欢站在制高点来评价说这片子无法超越断背山啦,注定只是断背山的copy啦。
这个我绝对不认同。
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老喜欢把两部片子去比较然后比出一个你高我低。
两者的立意,视线,目的都不同。
断背山更多的是同志和外界的对立冲突和挣扎。
而上帝之国更加突出男主的自我挣扎和成长。
以我的个人立场来看,比起断背山,我更喜欢上帝之国。
不是谁好谁坏。
而是生活够虐够糟心的了。
我就指着美好的电影美好的童话来治愈了。
为啥看电影一定要看出沉重的立意?
愉快地吃2小时糖,看着男主躺在罗马尼亚小攻怀里说公鸡怎么读,看着罗马尼亚小攻给男主做羊奶酪偷偷看他吃下去然后满足地笑,看着两人最后在农场上拥吻。
然后我留下欣慰的姨母的微笑不就够了。
不管,我就站男主受,不接受任何反驳
好喜欢罗马尼亚小攻这里说我会你日的。
攻气满满。
一部好的作品,不一定要用悲剧来直击人的心灵。
或者说悲剧更能打动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看了悲剧感动不算nb,这种发糖发到我热泪盈眶的he同影才是更难能可贵不是吗?
为啥同影每次都好像苦大仇深的,既然搞基搞得都是满满负能量,那还搞个毛线?
自我否定有意思吗?
(同样的话也适合bg)就如我上面所说的,上帝之国又一个亮点,是电影作品本身已经不局限于这个社会带给同性恋多么的不公和歧视了。
导演跳出了对外矛盾,直接探讨人个体内的自我矛盾和救赎。
这才是原本爱应该有的形式。
这爱,是不分任何性别年龄国籍种族的。
看完电影我真的羡慕嫉妒恨男主。
他上辈子拯救的银河系给他送来了一位24孝好老公。
为他煮饭为他照料农活。
我甚至还去复刻了罗马尼亚小天使为男主烧的意大利螺旋面。
虽然我在味道上有自信超过他,但是我也好想要一个料理笨拙,看着我吃皱眉为我撒盐的男朋友呀。
罗马尼亚小天使同款料理
男主太幸运了我喜欢这种甜到齁的作品。
恨不得导演继续拍一打续集让我舔屏看他们日常放羊施肥罗马尼亚小攻日男主。
肤浅的我,打了个肤浅的满分。
这是我最喜欢的同影,目前没有之一。
B站里有个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视频,是zoom在线视频采访导演Francis Lee,Josh和Alec的。
因为没有字幕,外加个人英语能力有限,不能全部了解采访内容。
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个视频,信息量还是蛮大的,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英语好的小伙伴欢迎帮我更正和补充。
Favourite 1:主持人请三位主创谈谈他们与这部电影的渊源,也就是怎么进入到这部电影的制作的。
还有试镜的一些趣事。
好,先看上面Josh这可爱的小表情吧!
此时,他在非常小声的说:"Thanks, Alec!"主要是谢谢Alec让他先发言。
🤤🤤🤤Josh说,当年他刚从戏剧学院毕业,啥都不懂的时候。
一次他的经纪人问他对今后要演的角色有什么想法。
他说,他想演个来着Yorkshire(约克郡)的角色。
十年之后,Johnny的角色来了,他觉得他要演(而且剧本非常好,角色与他本人完全不一样——这是来着他其他采访的回答)。
他试镜时,还在拍<德雷尔一家>。
好像拍的也挺闹心的,所以他录了几段<上帝之国>剧本要求的几段试戏,发给Francis Lee,以为不太可能成功。
但后来,还是收到了导演的邀请。
在另一个采访中,Josh说当时导演看到他的录影带,以为真的遇到一个来着约克郡的演员,而且觉得他不太好相处。
Josh比较爱笑,后来他和导演见面时露出了笑脸,导演才放心了。
Favourite 2:聊到剧中俩人河里嬉戏那幕时,三人回忆前一天当地下了雪,天气非常冷。
但导演说,剧组很负责,实地考察了一下,觉得还是可以拍下水这场戏的。
导游吐槽,下水之前Alec很紧张,Josh很放松,而下水后俩人表现180度大转变。
Alec就像在地中海畅游一样,而Josh就大叫起来,但拍摄没有停止。
由于Josh实在受不了水温,上岸后不停发抖说sorry,演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就是当时只拍了唯一一条的样子,这段导演说只用了大概五十秒的拍摄画面。
Josh说他自己一下水就冷的发出这辈子发过的最厉害的尖叫声(哈哈哈😁),而Alec说,原来他以为水会是非常冷的,但实际却没他想的那么严重,所以俩人才会出现完全不同于在岸上的表现。
Favourite 3:导演还吐槽说,Alec的戏,比如接生小羊,给死去的小羊割皮,都是一次过,而且接生小羊成功后,Alec还动情的哭了。
Josh的戏,一般需要2到3条能过。
导演说整部电影完全按照剧本顺序拍摄。
Josh和Alec正式开拍之前分别在俩个农场工作了俩周,Alec在导演爸爸的农场,Josh在电影里的那个农场(农场主人叫John),他们在剧中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俩人真正的第一次见面(之前应该是Alec与另外俩位罗马尼亚演员来伦敦试镜,与Josh配对看化学反应那次见过)。
随着剧中俩人的感情加深,戏外俩人也逐渐熟悉起来,成了好朋友。
影片结尾,由于G被J伤了心,大晚上就离开农场了,戏外导演也把Alec派到伦敦,让戏里的Johnny和戏外的Josh都好生孤独。
所以导演对Josh演Johnny一个人抓羊拖羊的力度和表现非常满意,确实孤独到抓狂的感觉出来了。
等Johnny去找G,戏外的Josh重新见到Alec,那种情感也是从眼色里看的出来的。
最喜欢的眼神,没有之一Favourite 4:主持人代表网友问了一个问题,大概是让俩人分享一下俩人讨论交流角色的幕后细节。
其实感觉就是很八卦的想知道幕后俩人的互动。
Josh觉得这是很私密的事情,不会与他人分享。
Josh说自己有个工作习惯,就是在演每一个角色时,会用一个小册子记录下所有他对角色的解读和准备工作。
后来发现导演也有类似的习惯,他觉得很有认同感。
除了主持人,也有一些别的人,甚至一些熟人朋友,不是在这种采访的状态下,想看他关于角色搜集的这个小册子,他都拒绝了。
他认为个人花费了时间很精力与角色建立了纽带,一些内在的东西是非常私密的事情。
他最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幕,俩人走进房子,关上房门,之后一片漆黑。
他认为电影到此结束,之后是剧中俩人自己的私生活,观众们就不要继续探索了。
Josh手上小动作很多,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很是可爱最后奉上Alec的帅脸,除了听他说一嘴罗马尼亚口音的英语(跟电影里口音一样),就是满屏他的大眼睛长睫毛。
这发型非常符合疫情下居家的状态。
Alec说每天花很多时间在他的游戏机mp4上,然后一圈圈在自己的公寓里溜达,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
Alec其实是地道的城市男孩,出生在罗马尼亚首都,只是祖父母在乡间有房子,过去玩玩。
拍这部电影之前跟农活根本没搭过边。
Josh的妈妈是约克郡人,但妈妈没那么重的口音,祖父母都是画家,所以他从小就用画画表达自己,他说自己有书写障碍症。
最后,真的希望两人可以再合作,不一定是<上帝之国2>。
就像Josh在一次采访中说I want to work with him in a heart beat. 我也迫不及待想看到俩人再合作。
但貌似困难重重。
Josh随着演完查尔斯王子的成功,俩次得了艾米奖的最佳男主,事业蒸蒸日上。
合作演员也越来越大牌。
反观Alec,好像已经回归罗马尼亚国内发展。
无论怎样,祝福俩人,毕竟都是我的爱。
很多人都给上帝之国以断背山的标签,不知道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发生的故事相似吗?
那简直不负责任。
因为细细想来,相似的不过只是那个让故事发生的介质罢了。
上帝之国和最近很热的cmbyn一样,已经模糊了同性的边界,没有社会阻力没有家庭压力,成为了完完整整的爱情电影,同性不过是作为调味让人们觉得这爱情不易罢了,断背山讲珍惜,讲失去,讲责任与自由的取舍,而上帝之国讲成长,讲磨合,讲爱情。
断背山像暴雨,悲伤在沉重的历史背景下发酵,情感的宣泄找不到豁口,只能在心底瘀积,李安镜头下满溢的东方意韵又为这座断背山平添几多悲凉,而上帝之国更像是乌托邦,是封闭的伊甸园,在这里爱情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阻碍和推动其发展的只有主人公本身。
断背山是悲壮的,俄亥俄州向来冷酷,牛仔,骏马,干柴烈火,转眼数十载,只留得这断背山独守寂寞,而这里是北欧,寒风、雾气、石楠花、矮石墙,情感在意象里得到慰藉,不讲不碰人间大爱,不来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也足够温暖银幕前的观众。
Johnny羞涩和尴尬的被检查伤口,偷看Gheorghe被发现后的闪躲,深夜Gheorghe望着Johnny入睡时温暖的眼神,吃杯饭时Johnny向Gheorghe的所求,在母亲身边偷偷的暧昧,公用浴缸,一起思考人生,事后坐在床上探讨词汇,还有Gheorghe下厨做饭也不忘吃Johnny餐盘中的食物,我爱所有上帝之国的小细节,因为它们让我再一次相信爱情。
上帝之国的甜就是和断背山最好的区分。
还记得断背山中被狼咬死的羊吗,换做上帝之国,刚出生的小羊被Gheorghe用甘草救活,重生代替死亡,生命在这里得到拯救。
我从来厌恶同性电影落入用性爱做噱头,用悲剧做榔头的窠臼。
可以说2018的开年我是幸运的,遇上了cmbyn,遇上了上帝之国,时代发展,同性电影越发无界,爱情渐渐成为电影的主体,而不是用来控诉社会畸形的牺牲品。
它们的出现让诸如我们这类的“其他人”也能醉心爱情之美好,人性之善良,而不是作为“受害者”站在历史洪流的边缘用眼泪自我安慰,在电影里找共鸣,宣泄愤怒。
晃眼已过13年,我们早应该走出墨色朦胧的断背山,走出俄亥俄州,乘着大巴来到约克郡,来到上帝之国,在这里邂逅一场爱情,用同性给予深刻,铭记每一次亲吻与抚摸,我即是你,你即是我,让肉体与灵魂融合,待情感在这有几碗杯面,一件毛衣,两盘通心粉的北欧寒风中隽永。
原谅我对上帝之国的偏心,我不愿意它被贴上任何标签,上帝之国绝对不是再续的断背山,上帝之国就是上帝之国。
只是一点个人的观感。
写得非常散乱,凑合看。。
严重剧透!!!!
自从《自由坠落》之后,好久没有过这样全身心投入的观影体验了。
约翰尼,电影的主角,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子。
面对猝然降临的成人生活和家庭责任,不能适应,想办法逃避。
这时候他遇上了一个罗马尼亚移民工人,格奥尔基。
年纪成熟,为人沉默、稳重、可靠,还很有亲和力。
两人在阴冷的气候中,恶劣的农场上相遇,暧昧的情感在粗犷的土地上绽放,原始的人性和原始的土地混杂在一起,成为永生难忘的记忆。
年轻的约翰尼不懂珍惜,不懂责任。
精虫上脑,一时情起和另一个男孩发生关系,廉价的关系。
而后被格奥尔基发觉,愤而离开,留下不知所措的男主独自伤心感怀。
这是好事,失去了才能学会珍惜。
好在这次失去,还有挽回的地步。
最终男孩学会承担责任,珍惜感情,既收获了成长,也遇见了爱情。
电影展现了英国农场肮脏杂乱的原始画面,透过屏幕几乎可以闻到牛羊的屎尿味。
昏暗的光线,阴沉的天空,黝黑的泥土,砖砌的房子,构建出一个无比真实的环境,观众仿佛置身其中。
这种环境又和人物的情绪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使故事的进展浑然天成,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拍摄和表演的痕迹。
质朴的镜头语言其实最感人。
电影中的细节非常多,我捡几个能想到的、印象深刻的说一说。
开头约翰尼穿着内裤在浴室呕吐,当时熬夜泡酒吧应该是他的常态。
镜头给了他脸部特写,从他脸上的表情,能明显读到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压力和疲惫。
电影开始后,通过他和父母的对话以及在车棚里的野炮,我们知道他在逃避妈妈的期待(妈妈期待他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逃避爸爸的批评(爸爸觉得他做的不够好)、逃避农场的活计、逃避和他人建立联系(炮友想和他进一步发展关系,他直截了当地说“no”)。
格奥尔基出场后,电影通过很多细节来展示这个人物的个性。
他晚上住在车棚里,他细心地把灯泡拧下来安在台灯上,让温暖的灯光盈满一室。
他是个穷人,却爱吃巧克力。
他会耐心地给虚弱的小羊羔做按摩,结果让小羊羔起死回生。
他吃东西前会在里面加一些佐料……上面这些细节说明格奥尔基是一个对生活怀有热情和期待的人,还是一个颇有情调的人。
不仅能吃苦,而且还能苦中作乐。
他的生活热情,在阴冷昏暗的英国农场,显得温暖动人。
看电影的时候,完全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我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牧羊时的一个晚上,两个男人性欲爆发,在粗犷的原野上上演了一场粗犷的性爱。
之后二人的关系开始逐渐升温。
接下来第二场性爱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次不在环境恶略的室外,两人在石房内,在温暖的火堆旁。
格奥尔基握住约翰尼急切的手腕,示意他不要着急。
他近距离地欣赏、抚摸他年轻的不谙世事的脸。
然后一件一件脱掉衣服,慢条斯理,不急不慢。
他让他裸身躺在柔软的茅草上,欣赏他的身体,触摸他的肌肤,挑逗他的情欲。
接着两人的脸慢慢靠近,一个是粗重的喘息,一个是慢慢地享受,他们终于吻在了一起,那一瞬间男性的气息盈满了鼻腔。
这场戏的色调是暖黄色的,温暖的火光,温暖的肤色,温暖的色调,温暖的情绪。
室内的一切跟室外地恶劣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结尾处当两人和解拥抱在一起时,约翰尼靠在格奥尔基的肩膀上,贪婪地感受他身体的气味,眼角流下开心的泪水。
回家的车上,如释重负的约翰尼终于安心地睡着了,经过一路的舟车劳顿,现在他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头睡在爱人的身边。
电影最后两人相伴回到熟悉的家中,开门,进门,关门,影片结束。
戛然而止,让人韵味无穷。
以上。
严厉的奶奶,患病的父亲,偌大的农场只有约翰自己一个苦力,他苦闷的不仅仅是整日重复劳作的枯燥,还有和亲人间的疏远。
尽管他很努力,但总是差一些,父亲对他不满意,奶奶也总是恨铁不成钢,直到“他”的出现。
他是一个温柔的男人,对于农场里的活计都十分娴熟;他热爱农场里的生活,对待每一只羔羊都充满了爱心;比起生涩的约翰,他更懂得生活,也更懂得如何经营一份感情。
当两个人站在山顶看风景,他用眼神告诉约翰,这里有你就不孤独。
对于约翰来说,他的负担太重了,格奥尔基不论是在农场工作上,还是日常生活里都是约翰最好的依靠;对于格奥尔基来说,农场就是他的归属,无论是在罗马尼亚还是在英国,只要生活在农场,只要生活里有约翰,就有他最理想的归属。
约翰最终去找格奥尔基,这个生涩的怪咖用他的行动回答了酒吧里格奥尔基的疑问。
比起《call me by your name》,干农活的主角要比读小说、弹钢琴、说意大利语的忧郁男子简单朴实许多。
接生小羊,借机为新生的小羊寻找母亲的画面很温馨;而《穆赫兰道》让我想到王家卫,看不大懂。
二刷《上帝之国》,触动的点比一年前看多了好多啊,而且感觉发糖的部分真心不多,喜欢的场景恰巧不是这些呢……自己心里想的杂七杂八的,有一年前就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这次的新发现。
①小羊羔的诞生是希望也是两人爱情的象征。
在两人单独相处的第一夜,格奥尔基救下了约翰尼想要抛弃的残疾小羊羔,并在日后悉心照顾它。
后来有一只新生儿没有救下,接下来一幕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影片开头的小羊羔死去,约翰尼做的是用枪结束它的生命;而格奥尔基则取下羊羔的皮,作他的羊羔保暖的衣裳。
这也是格奥尔基教会约翰尼爱生活的体现。
小羊羔就是两人的爱情,它诞生于两人陪伴的第一夜,虽然残疾却依然备受照料,磕磕绊绊地活下去——就如同两人日后的爱情。
②手是很重要的意象,片中多次手的特写,手代表着两个男主角和父子之间的爱。
手上的意外伤痕或许并不严重,会刺痛,当它慢慢结咖,你会忍不住去触摸它(伤害这份爱),而你爱的人仍会舔衹伤口(维护爱)。
③导演在调色和打光上真的下了很多功夫,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处理地如此动人。
开头的色调和光线压抑灰暗,而格奥尔基到来后光线变得明亮,色调变得柔和,也出现了更多美好的景物如花朵。
在他第一次去牧场这一场景表现最明显,画面一扫之前的阴沉,呈现出新鲜的绿色——他为这片农场带来了生机。
④格奥尔基带给约翰尼的是教他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
他在餐桌上放黄色花朵当装饰,给食物加调味料,用羊奶做奶酪,正是这些小细节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即使在他离开的那段时间,约翰尼也学会了自己生活与爱家人。
⑤我最爱的一幕仍然是最后,约翰尼去追回格奥尔基,当他说完自己的心意格奥尔基想要安慰他时,他说的那句“No. Leave me. I'm fine.”他不要安慰,只是正视自己的错误,真诚地表达内心。
就是这一幕,约翰尼真正成长了,就像那只残疾的小羊羔,最后依然要学会自己行走。
这确实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我更认为最后的结局并不是注定的,最后的幸福是约翰尼自己追回的,是他用自己的成长打动了对方,他没有像以往的很多fairytale里主角在说完几句象征性的话就扑到爱人怀中,他一个人直面错误,所以才会有happy ending at last。
这部电影证明了:「外国人不仅穿秋裤,还是羊毛的」。没被爱过的人,容易自卑,能把性跟爱完全独立出去,以为满足性就够了。可一旦尝到爱情的滋味,本来醉生梦死的性欲体验也就一般般了,眼泪比兴奋要值钱的多。John跟爸爸修复关系蛮感人的,Gypsy小哥的那双短粗的手实在太丑了。
摄影很棒(摄影师Joshua James Richards就三部作品其中两部是赵婷哦)。影片调子有些像安德鲁海格,同样很有现实触感(羊圈现实主义……)乃至社会议题(破碎家庭,小农场vs大农场,移民)。故事比较顺拐(“那个男孩教我成长”),情绪是主导因素。
好像看了一本无厘头加强版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完全get不到点~
留点小胡子的小熊真是魅力难挡呀!
意外的非常喜欢 有理有据的抒情才是好的文艺作品
4 导演肯定把断背山刷了千万遍,荒野间两位牧羊汉子的互动全然照搬断背山的桥段,还不停加戏,发糖发到少女心如烈风中的干草般熊熊燃烧,谁能想到两位农场牛粪黑泥里摸爬滚打的年轻男人之间的爱情竟会如此甜蜜,以至于连断背山上的夙愿最终也在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实现。同志单身狗绝佳续命片。
3.5
好俗 好土 我就喜欢看哈哈哈 所有转折都predictable 我一边压抑着被甜到的尖叫一边直呼好俗套啊 咱就是爱看😂
写实风还是很喜欢,剧情内容比较平淡无聊。
两个男人上山放羊注定要出事,像呼啸的风,像乱蹿的火,化作最温柔缱绻的一个倚靠
能看出电影想讲很多东西:爱情、责任、家庭内部的矛盾、移民问题等等,但是没有一处讲好了。通篇的叙述就是在糊弄人。感情发展比网文还粗暴直接,人物形象也很苍白。为数不多能赞赏的地方就是演员们的表演特别真实。
实际上是一个拍得像porn的童话故事。对白和节奏都是简单直接,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缺点。故事讲到最后感觉导演基本上告诉了大家只要人长得好看,无论干什么生活就会很顺利与幸福这个简单的道理。
真是个能干又能“干”的吉普赛帅小伙!手的触碰,大男孩肩负起责任、成长为男人。很高兴能在十多年后回到断背山上重温这两只迷途羔羊的幸福与美好。
今年份的糖。
目前最喜欢的同性恋题材一定是尽可能地剥去所有的社会影响,爱情不再是环境推着跑的副产品,仅仅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化学反应物理较量。可能是时代的重量早就把人压变形了,如果突然把一切都剔除,只剩下原始的驱动,那么这部片不像断背山,更像CMBYN,只是一个是夏天,一个是春天降临前的冬天
也是鬼扯。
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股浓浓的英国土味,看完感觉电脑上都一股牛屎味,然而又可以称之为,泥土的芬芳。
太渣,一言不合就出軌,unforgivable。。。不喜歡這個結局。。(邊看邊吃bueno😨
我抽烟、酗酒、彻夜泡吧滥交,其实过这种糜烂不堪,行尸走肉的生活也是异常痛苦,直到遇见了你,才终于知道我存在的意义以及内心真正的归宿。失去你之后的每一刻我寝食难安,痛苦又挣扎。而最后的我却只想安定。但对于我这样雷打不动的钢铁直男来说,看这样的片子内心是毫无波动的,就更别提共鸣了…
豆瓣搜索不到哦 精神分裂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