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自2019年3月23日凌晨2:11烂片一部,我全程的表情都是这样👇
我平时算是泪点很低超级爱哭那种了,但是看这个我全程都是一脸吃到屎了的表情。
里面所有人的三观我都无法理解,感觉就像是为了突显悲伤这个词而硬塞剧情,简直有吐不完的槽首先陈意涵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浮夸,从头到尾只要有她的片段我都直接出戏还有男主和女主同住一间房十年就算了,还同睡一张床,你当观众都是傻逼吗🙂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怎么可能十年同睡一张床还特么纯友谊还有女主你后来已经有男朋友了好吗,请问你为什么还每天和他睡一张床你男朋友也表示理解这到底是什么傻逼剧情?!!
最最重要的是 男主为爱隐瞒把你亲手送人我能理解,但是既然你早就知道他要死了,要么你就直接和别人结婚完成他的心愿不要回来了好吗,要么你就从一开始就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好好照顾他一起留点回忆啊!
你tm去结了婚又甩掉男二跑回去找他和他一起死是怎么样,男二欠你的啊要被你这样耍?
哇尤其是女主跟在男主背后看他孤单成那样就是死扛着不走上去那段真的是矫情到了极点,我们在后面笑到抽搐还有女二也是脑子有坑的既然你摄影那么牛拿过那么多奖干嘛还和别人睡?
找灵感?
明显就是渣女一枚好吗瞎扯什么犊子真是要被槽憋死了除此之外,片尾bgm赞,不是不能理解这种下定决心一起死的爱,唯一触到我泪点的就是女主也一起死了,太真实,爱到极致的时候假如在世上再没任何牵挂,我也一定会随你去的,经历过爱你爱到甚至怕你死了都会孤单、世上除了你任何东西都可以不要的感情。
虽说物是人非,但经历过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有这样一名医生,他人帅多金,体贴温柔,家世又好。
只可惜在短短一年内,这名医生遭受到两次重大,哦不,是毁灭性的情感打击:第一次,你发现和爱情长跑六年且已经订婚的未婚妻,把你给绿了,而且还不止一次第二次,你新认识了一个女生,小鸟依人无微不至,用热情和细心撬开了你的心扉,拨动了你的心弦,还说马上想和你结婚。
然后你们结完婚,她就告诉你,她其实是为了让她心爱的另外一个男人安心才不得已利用了你——并且她还自杀了,不给你留任何余地。
如果你是这名医生,你会怎么办?
如果是我,我会拍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就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的事》)近年来对影视作品三观论甚嚣尘上,作品好或不好我懒得和你掰扯,但这三观不正,我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强烈谴责。
梅雪峰老师早早说了,谈艺术的三观是很无聊的……真正的艺术作品,从来不是一本道德手册,一份道德指南,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一枚五好市民勋章。
所以,从三观的角度去评论三观有点稀碎的《悲伤的事》实在有点岂有此理,毕竟爱情电影嘛,不作怎么行。
只是这片子实在是作得让人……匪夷所思。
你能想象一对同居了十几年的单身男女只是挚友的关系?
强调一下哈,他俩睡一张床的。
你能想象男主为了悄无声息离开女主的世界,为了临死之前能看到女主和前文提到的好医生在一起,先是找人搜集好医生未婚妻的黑料,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未婚妻主动向医生提分手?
你能想象女主为了默默成全男主的心愿,接近医生,和医生在一起,快速结婚?
男主一心向往孤独去死,不希望打扰女主生活。
女主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男主能够安心。
但女主后头又是一通操作,离开医生,回到濒死的男主身边,男主也是欣然和女主共同度过了自己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
所以……这俩人折腾这么多是干啥???
未婚妻:???
更奇葩的是,女主还tm殉情了。
医生:WTF???
你能想象癌症末期的男主,依旧一头浓密的渣男锡纸烫吗?
这年头得癌症都不化疗吗?
医学界:???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应该就得换个名字——《事儿逼拆婚记》。
医生和他的未婚妻是多倒霉摊上这俩事儿逼《悲伤的事》让我想起《海王》中的那个弟弟。
老师背叛,未婚妻出轨,老妈偏心——想和哥哥讨个公道,奈何老哥还有挂——和医生的遭遇多像啊,不要太惨。
更惨的是,一个成了英雄诞生的背景板,一个是伟大爱情的垫脚石——气得我只想丢掉爆米花,编剧你还能再过分点吗?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永远要做个主角,否则你的那屁大点的情绪,根本没人关心的。
啊呸。
今夜我们都是医生公众号:我是尾号2473
不喜欢这样的爱情,至少这种爱情不值得被歌颂,记得以前看泰坦尼克号,清楚里面的杰克与露丝跨越了阶级的恋爱。
梁祝里面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婚姻自由双双殉情。
这种打着真爱的幌子去利用和伤害别人,不值得。
为了所谓的真爱让男二先被绿,又丧偶。
可曾考虑过男二的感受?
爱情可以自私,但请不要以伤害为前提去实现你们自私的爱。
再说女二,我知道她很洒脱,敢爱敢恨,可是她的洒脱背后又有多少男人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悲的不是两个人为爱情殉情,是一个人喜欢着另一个人,最后那个人总于和你结婚了却告诉你我放不下前任。。
婚姻岂是儿戏,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
既然没有一起白头到老的意愿,为何不一开始说得明明白白,演个戏就行。
所以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怎么去爱,都不要去影响其它人的辛福,这样的爱情是扭曲变形的。
感情中最痛苦的就是付出的那一方,你用了浑身解数去打动另一个人,可是那个人却说我喜欢前任,我忘不了他,因为爱情是没有原因的。
然后你得收起悲伤,装着大度的样子说你去吧,祝你辛福。
可是,这个人真的不痛苦吗?
他得接受不能喜欢你的事实,然后慢慢的忘掉那个人。
这个过程痛苦不?
如果早点说出来,长痛不如短痛。
最后却落得个两败俱伤,所以说现如今有很多人利用着这种爱情,发展着备胎,这样受伤的人会越来越多,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爱情!
悲伤不是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比悲伤更悲伤的不是他的隐瞒,而是你明明已经知道了却要陪他演戏,是两个人都不能坦白。
四个月前在金马影展看了台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全球首映,虽然只给了本片2颗星的鼓励,但仍然预言它会拿下台湾院线的高票房,这也是看片后最大的感觉。
上映9天票房破亿,蝉联多日全台票房冠军,台湾年度最卖座电影,虽然档期并不占优势,但片子本身的类型和题材确实会很吸引人,尤其是女性观众。
“年度最催泪爱情片”“唯一观影提示请带足纸巾”台北首映场的放映,现场女性观众确实哭倒一片,后半程抽纸巾、吸鼻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催泪戏份也确实能惹人一哭,我也不例外。
不过“带足纸巾”只是噱头,对于看过韩国原版的人来讲,真不至于,对泪点高的人来说,也不至于。
感人,催泪,很大程度上只能归功于原版剧本,我记得当年看韩国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时候几乎是痛哭流涕,撕心裂肺。
相比之下这版翻拍也就是把韩国式的催泪变成了台湾式的小清新,力度上还是差了一大截。
是合格的翻拍,但绝不是高质量的电影。
这其中还是有翻拍电影的通病,在已知剧本的情况下,能带给观众全新的试听体验以及全新一轮的感动是比较困难的。
更何况翻拍的作品,只求创新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无论怎么改,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观感。
台湾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几乎没有进步和突破,和原版的差距还是很大。
故事背景和人物设置偏离现实,很唯美,也很不切实际,很狗血,很空洞,很矫情。
好多没有意义的角色强行植入,太多戏份都过于生硬刻板,对白也不够自然,情感的转变亦是很突兀。
导演对剧本的解构和叙事的方式都过于稚嫩,表演也无亮点可寻。
台湾院线的高票房是在预料之中的,从首映现场主创除了陈意涵全员出席的阵仗,导演诚意满满的说辞,影片宣传,还有观众反应就能看出端倪,似乎在香港和韩国的放映反响也都不错,不过内地就不太好说了。
豆瓣目前5.3分,好友评分3.7……所以,你会买票去看吗?
“有一种悲伤,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过往。
”悲伤的情绪仅仅因为听到了你的名字、勾起那封尘的记忆,“”陪伴我呼吸 决定我微笑模样,无法遗忘。
”曾经历历在目的日子无法因为你的离开而消散、反而越加深刻、因为“爱之深”。
“有一种悲伤,是笑着与你分开,思念却背对背张望,剩下倔强,剩下合照一张。
”笑着说分手、哭着往回走,每一步都踏在思念你的路上、唯独自己默默地忍受着离开的悲伤、化成简单的一张合照回忆着那段时光。
悲伤了吗?
不要因为过去的“他/她”再悲伤了,过去仅仅是过去、当下永远是当下,一步步抬头往前走、那不远处的光明只会越来越近、直到你身处于光明。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会承包很多眼泪,连电影海报上都写着:“唯一观影提示,请带足纸巾”,似乎非常催泪。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的确看到我旁边的女观众哭得无法自拔,似乎还沉浸在电影情节之中。
但是我这个看电影泪点很低的人,完全没有想哭的欲望。
为什么我没有哭,因为这部电影传递出来的某种价值观让我无法苟同。
为了突出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男二女二的剧情设置就成了他们幸福的踏脚石,我实在是爱不起来。
近两年台湾的爱情电影貌似三观都有点不正常,很多时候我都没有被男女主角感动反而因为配角掉眼泪。
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了你男女主角的结局是什么,张哲凯最后死了,宋媛媛也没有消息。
其实男主角张哲凯的人物设定是真的惨,高中的时候爸爸得癌症去世,而他自己也被查出来有癌症,妈妈因为受不了这种打击留下了足够他生活到成年的钱就离开了。
所以他变成了孤零零一个人,独自和病魔对抗。
陈意涵饰演的宋媛媛也好不到哪里去,高中的时候父母双双离世,要是说她幸运的话,可能就是她比张哲凯多了一副好身体吧。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被妈妈抛弃的张哲凯。
其实两个孤单的人生活在一起,从16岁到30岁,这样的陪伴和经历,两个人应该早就修成正果早早结婚了吧。
可是就是因为张哲凯的病,他觉得自己给不了宋媛媛幸福,所以希望她能找个好男人结婚。
无意中发现在吃抗癌药物的宋媛媛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找上了男二杨佑贤,明明知道对方已经有了未婚妻还是故意接近他。
有事没事一起出来喝喝酒,吃个宵夜什么的,精心制造各种见面的机会。
为了宋媛媛,张哲凯找人调查了杨佑贤,当他知道杨佑贤有未婚妻的时候,故意找来了他的未婚妻Cindy的黑料, 逼她和杨佑贤提分手,当然最后张哲凯的目的也达到了。
很可笑吧,为了自己喜欢的人选择去伤害另一个无辜的女人。
因为觉得自己不会得到幸福,所以把她拱手让人。
最后准备婚礼之前,宋媛媛还要求张哲凯陪她一起试婚纱,甚至是穿上新郎礼服和她互相交换戒指。
如果只是演练婚礼步骤,完全不需要做到这种地步。
如果电影到这里结束,宋媛媛跟杨佑贤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但是偏偏宋媛媛在和杨佑贤完成婚礼之后,和他摊牌了。
表示因为张哲凯的病情,所以她不能离开他。
好在杨佑贤是一个大度的男人,虽然他也很难过,但是还是成全了他们两个人。
最后张哲凯生病去世,宋媛媛自杀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伤心?
如果电影的剧本不是把爱情这件事情建立在伤害两个无辜的人上面,我想一定会非常感人。
但是偏偏不是这样的,有人说爱情是自私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折手段。
但是我做不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也认同不了这样的观点。
这部电影里最让人心疼的其实是男二号,用尽全部心力去爱的人,到最后只是在利用自己。
“而我却还要原谅她,一个一开始心就不在这里的人。
”他才是这部电影里最让人觉得悲剧的点吧,顶级备胎男。
至于宋媛媛陪着张哲凯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两人陪伴对方成长的时光,这些点其实都很戳人,可是再怎么悲伤的片段,建立在这样的三观上我都无法哭出来。
而这部小众电影能这么火,大概就是因为它的营销手段吧。
靠承包微博热门,发热门影评推广,这部翻拍韩国电影的爱情片居然就这样成功了。
成功煽动观众情绪,刻意制造的生硬泪点。
看这种电影能哭的人大概是也这样奋不顾身的爱过一个人,而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看到的是这部电影的三观不正。
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生命。
影院里坐满了人,晚了还买不到票。
不知道受众群体是哪一类。
本想看《过春天》,一天就一场,被迫看了这一部强奸我眼睛,侮辱智商的电影。
痛苦。
居然有人看完哭得稀里哗啦,不敢苟同。
毫无逻辑,毫无美感,毫无水平。
我为看了这样的片子感到羞耻。
一个字,烂。
比前任三还要不如,至少前任三有烂大街的歌。
矫情。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改编自十年前的一部同名韩国电影,讲述一段有缘无份的爱情悲剧:男主角张哲凯因患绝症,为心爱的女孩宋媛媛精心安排了一段恋情,结婚后剧情直转而下,原来宋媛媛早已知道内情,为了不让张哲凯担心才选择与人结婚,最后又在张哲凯病危时回到他身边,并在他死后殉情。
仅仅看剧情,狗血程度喷涌而出,什么绝症啊、什么殉情啊。
不过试问一下,韩国爱情电影哪有不狗血的?
恐怕很少吧。
但能把所谓“韩剧三件套”的“车祸、癌症、还治不好”全在一部电影里给你配齐了,还是有点厉害的。
张哲凯在16岁时父亲因白血病去世,母亲知道他也有白血病便离开了他(这算哪门子母亲,我想象不出中国母亲会做出这种事情),张哲凯一个人孤独生活,后来遇到了同样年龄的宋媛媛。
宋媛媛也有悲催往事,父母和妹妹也在她16岁时(时间上这么凑巧吗?
)因为车祸全都身亡了。
张哲凯有癌症还治不好,宋媛媛父母车祸双亡,可真把“韩剧三件套”给整齐了。
这还算好,更加狗血的是剧情之后的发展逻辑。
张哲凯眼看自己就要挂了,为了让宋媛媛有幸福的未来,刻意不向宋媛媛表露自己的爱意,唆使宋媛媛找个好男人嫁了,女主一“赌气”之下竟然真找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医生,要挖墙脚、当小三。
张哲凯知道后,开心得不得了,专门偷拍女二的婚外情,以匿名信的方式寄给医生,还屁颠颠跑去找女二,给她钱让他和医生结束关系(???
),甚至拿自己的绝症要挟对方。
最后医生和女二关系成功破裂,和女主步入婚姻殿堂。
此时剧情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原来女主早就知道男主得了绝症,但像男主一样为对方考虑一直隐瞒着。
为了让男主最后能安心离开,她假装喜欢上别人,抢人家的老公,还顺利上位。
最后见男主真的不行了,又情感发现,跑回来陪他一起殉情。
整个故事就在狗血到不能再狗血的泥潭里挣扎。
试问,那位温顺纯良的男二到底犯了什么错,要被你们两个作天作地的妖孽这样整?
你们两个作死的人相互折磨就好了,干嘛还要硬生生拆散人家鸳鸯情侣!
整个故事建立在爱是为对方考虑这个奇怪逻辑上:为了让对方幸福,甘愿自我牺牲。
真是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两个人既然相爱了,到底有什么不能说的,一定要藏着掖着,还美其名曰为对方考虑,实际上不正是懦弱和自私吗?
都快死了的人还要假装纯洁,不就简单表个白嘛,闭了眼睛都没说出口不会留下遗憾吗?
想过没有你死了后给对方留下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伤痛。
而且从人之常情来说,活了三十年都没打上一炮就离世,不会很可惜吗?
剧情不可信也就算了,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哲凯和宋媛媛在16岁相识后开始同居,不是作为恋人、而是朋友睡一张床,结果一睡就是十几年,然后只接过一次吻,从没发生肉体关系。
你唬谁呢?
人可是情感动物,同床共眠十几年不会发生关系?
哪个男人能抗拒肉体的诱惑,除非生下来生理就有问题,要么就是兄妹喽,不然实在无法让人相信男女关系能纯洁到这种地步。
还有男主查出白血病后又生活了十几年,没有家人,只靠唱片制作人的职业养活自己。
请问他靠什么治病?
白血病不是小病吧,花费可不浅呢,就他一个人能承担得起吗?
仅从居家环境来看,那可是相当优渥的。
整部电影简直是为了构造遗憾而遗憾,目的就是让观众硬生生憋出眼泪。
作为常人,我实在无法理解支撑电影剧情的逻辑,无法对狗血从头洒到尾的情节产生共情,若不是人畜无害的陈意涵演得实在太好了,结尾又着实太惹人怜爱了,我才不会哭呢。
作为堂堂五尺男儿,难道会为小情小调落泪,不可能的,决绝如此。
倒是电影中不少不合逻辑的地方,让人看了只想愉快地发笑,笑着笑着泪水就出来了,因为实在太让人无法理解了。
所以不是看哭啊,是笑哭的。
最后贴条网友的犀利评论——“回应海报的观影提示:不用带纸巾,带手机就行。
”不过我想评论者肯定是男网友,女观众们还是需要事先准备一些纸巾,保不准你到时会哭。
男观众们也希望贴心点,提前为女朋友准备好纸巾。
既然海报都给出提示了,电影院难道不应该给每位观众准备纸巾吗?
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吧。
电影院不贴心就算了,男同胞们也能不贴心吗?
女朋友哭了,你一个人在旁傻愣着,不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吗?
所以,聪明点,别像张哲凯那样把爱情拱手让人,把握住机会。
被王一博采访安利了然后看了,明明就是很平静的故事情节,可是不管看几次,到了最后总是忍不住落泪,总是会为他们之前的感情所感动,从互相陪伴提供正向情绪价值到后来离不开对方,再到后来为了让对方幸福狠心离开,最后又一起离去,好像他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他们的相遇就是为了互相救赎,下辈子我想做一个拉链,一个发卡,不论是什么,我都还想在你身边,很久很久
男a和女b从小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父母,两人因为缘分走到一起,住在一起十几年,是朋友亲人恋人。
后来男a得了白血病,知道自己要死了,担心b知道以后承受不住,就希望b找一个好男人嫁了。
b暗中知道了a生病的消息,然后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找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老实男c。
男c有未婚妻d,但是未婚妻很花心,男a想让他俩分手,好让男c和b在一起。
a经过调查后,拍了些d和男人暧昧的照片发给了男c,男c很生气,但是两人多年感情,并未分手。
后来a找到这个女d的,希望她和男c分手,并且告诉她自己得了绝症马上就要死了。
女的听了以后很感动,然后答应了男人(这点看得我莫名其妙)然后俩人分手。
男c和女b在一起结婚了。
但是结婚以后,女b发现自己忘不了男a,就抛弃了男c,去找男a,并且和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a死后,b自杀而去。
电影最后有一个镜头,c跪在a和b的墓前,痛哭流涕。
这里特别搞笑。
不明白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老实男人就要遭到你们戏弄吗?
不管你是要死了还是怎么的。
老师男人感情就活该被你玩弄吗?
我们导演,传递好内容的爱与美(Wechat ID :We-Director)你能想到的最悲伤的爱情是什么?
是我一直陪伴着你,却始终不能说出我爱你?
还是我爱你,却不得不把你亲手交到别人手中?
也许是最孤独的时候,我们相互陪伴,本以为可以就此走过终生,却不得不中途道声再见。
而这些,都发生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
影片集中了车祸癌症死亡这三大韩剧要素,还有明明相爱却说不出口的爱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台湾上映后九天内票房就迅速过亿。
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评价,就是哭掉了多少包纸巾,连宣传文案都写着“唯一的观影提示是带足纸巾”,无疑是一颗重磅的催泪弹。
尽管引发了观看热潮,但影片豆瓣评分却从6.3分跌落到5.2分,口碑一路下滑,而影片中的“三观”也引发热议。
影片实际上是改编自2009年的韩国同名电影,与台版不同,韩版豆瓣评分稳定在7.7分,还是和《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假如爱有天意》、《雏菊》等影片一样,是备受观众推崇的韩国爱情电影。
两部影片内容完全一致,但是在剧情展开和风格气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影片讲述了一个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故事。
身患绝症的男主爱着女主,却无法说出口,即使刚刚说出口“我喜欢你”,但是下一秒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找一个好男人嫁了”。
有一天,女主喜欢上了一个牙医,可是牙医已经订婚了。
为了让女主顺利和牙医在一起,男主拍摄下牙医未婚妻出轨的照片,牙医和未婚妻就此分手。
而男主在婚礼上,亲手将女主交给牙医。
可是实际上,女主一直喜欢着男主,她假意声称自己喜欢牙医,只是为了实现男主让自己嫁给一个好男人的愿望。
当男主死后,悲痛的女主也殉情自杀。
故事本身很“危险”,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观众诟病其中的价值观。
男主拆散牙医和未婚妻,而女主明知牙医已经订婚却还是追求,最过分的是,女主和牙医结婚后,却和男主一起殉情而死。
如何把这些地方通过戏剧性方式合理化,使观众移情于男女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韩版中,导演通过视角的转换,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影片的前70分钟,观众始终跟随男主视角观看故事,这一视角下,导演故意模糊了女主的情感倾向,观众会和男主一样误以为女主真的爱上了牙医。
于是,观众就会移情于男主,为男主无法言说的爱而难过,因此男主拆散牙医和未婚妻的行为反而使观众觉得伟大和心酸。
而在结尾处的20分钟,视角转换到女主身上,原来女主早就知道男主身患重病,而之前的每一次云淡风轻,每一处笑容灿烂,隐藏起来的都是巨大的悲伤,女主一直爱着男主,只是怕说出我爱你,下一秒就会泣不成声。
后二十分钟的揭秘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感,之前男主承受的悲伤,此时双倍放大,观众又再次移情于女主,两人因为死亡阻隔的无望爱情彻底打动了观众。
这种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弥补了价值观上的危险。
而台版虽然也采用了类似结构,结尾处也有女主视角的讲述,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影片前半部分,已经将男女主的情感说的太过明显,女主的情感倾向不再模糊,因此影片结尾处女主解密的冲击感就会大大减弱。
而最重要的一点,原版中结尾处理地干净利落,当通过女主视角还原真相后,以牙医去祭奠男女主二人的镜头作为结束,于是情感密度就会极大提升。
但是在台版中,结尾处的情绪处理却太过漫长,真相还原后,还加了牙医和未婚妻的戏份,以及女主再次找到男主,两人相偎离开的戏份,这种时间长度令情感稀释,而且把一切都说的太过明白,反而失去了让人回味的空间。
除了生死相隔的爱情,“陪伴和孤独”同样也是影片的核心。
女主16岁时,父母和妹妹车祸身亡;而男主则父亲去世,还被母亲抛弃,两个孤独的人开始了彼此的陪伴。
这种陪伴感难以通过具体的剧情呈现,于是细节的处理就尤为重要,韩版中就充满了丰富的细节。
男主刷牙的镜头多次出现,而之后男主说,婚姻就像牙刷柄,因为上面会挂着两只牙刷,生活感立刻展现。
此外,女主始终拿着录音机,录下男主说的话,男主离开后,录音机里的声音就成了唯一的陪伴。
但是在台湾版中,细节的呈现却大大削弱了。
刷牙的镜头出现了一次,之后却没有与之呼应的台词,从而丧失了作用。
而录音机,仅在结尾处女主向牙医解释时突兀地出现。
“陪伴”的主题,只通过是“永远”还是“下辈子”的歌词修改讨论,概念性地呈现了出来。
风格气质上,韩版更为文艺内敛,那句“如果爱要说出口,那么哑巴怎么相爱”的经典台词,将“我爱你,却不能告诉你”的酸楚表达到了极致;而台湾版则幽默清新,前半部分加入了不少搞笑的镜头,虽然后半部分仍然令不少观众掉下眼泪,但是在细节呈现、情绪累积上,却是远远落后于韩版。
台湾青春爱情电影一直是两岸三地的标杆,《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独特清新,讲述青春的萌动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鲜明标识,而这部翻拍电影本可以比简单的剧情复制做得更出色,融入更多具有台湾电影的特色元素,演绎出新意。
林孝谦,台湾新生代导演,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传播学研究所。
2005年执导短片《自由大道》荣获台湾最重要独立影片奖项-金穗奖首奖,并同时获得最佳剪辑。
其首部35mm剧情长片《街角的小王子》即表现对感情的细腻描写,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疗愈系导演。
近年来,林孝谦凭借着丰沛的创作能量以及独特的人文背景,其作品分别入选了东京影展创投、釜山亚洲电影学院、金马奖创投、以及北京青年导演论坛,为台湾备受期待的新生代导演之一。
在拍摄电影作品的同时,林孝谦亦是台湾著名MV导演,曾为陈姗妮、宝岛歌舞、黄建为、小百合等知名歌手与乐队拍摄音乐MV。
代表作品:《情色小说》《五星级鱼干》《你照亮我星球》《回到爱开始的地方》每周二、四、五、六、日更新关注【我们导演】不迷路
如果爱情可以解释就不会有那么多悲伤了 感动 真的感动 催人泪下 喜欢里面的每一个角色
真的是虐恋啊!叙事小技巧让我们先从男主的视角看他是如何自私地想给女主安排后路。然后我们又从女主的视角看到她对他的爱有多么得深沉,顺着他演戏,给他一个圆满的结局。到最后摊牌,之前的折腾也无意再去指责他们的矫情,只会有种“累了”,不想再追究了的无力感。这部片让我认识到了女性可以如此彻底毫无保留地爱,实属新经历。
带了一包纸巾,结果派不上用场。
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来看这样的电影啊 烂的要死 全程我都想笑 但是旁边很多小姐姐都在哭 我也不敢大声笑。唉 脑残的剧情 拍摄手法也不细腻 完全不能让人有代入感 男二全场最佳绿帽子王 服了 两星不能再多
应该叫为了悲伤而悲伤的故事。
很情节剧的设定,满场不少女观众在抹眼泪。没看过韩版不好比较,不过演员选得还是挺好的。
虽然很多剧情无法理解,但是还是相信,世界上有这种感情。
原版没看过,但这类故事见多了,都9102年了。跟周冬雨李准基那个《谎言西西里》差不多,这片镜头和情节比那个好点,但故事和结局还不如那片,尤其是矫情,片子里男的都太惨了,尤其是牙医,片名是给他起的吧
一星大发,一星鬼鬼,水到这样的评分我真的尽力了。原作的点在于男女主除了对方一无所有的相依为命,一个懂对方没了自己会活不下去,才想尽办法帮她找新的寄托;一个懂对方不完成这个心愿就连死都不会安宁,所以选择陪他演戏。可惜剧本不仅改得烂,就连导演卡司都全被碾压。以及所有恨不得用旁白讲完整个故事的电影都是耍流氓。
婚纱合照,教堂婚礼时,真的哭的好伤心。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是花钱去电影院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陈意涵年轻又美腻 演技真的好~绝症为什么就不能说是好题材呢!赚人泪腺为什么就不能是好故事呢!
能及格🔟成因为很难有这么一部电影凑齐自己还算非常喜欢的三位湾湾男演员,刘以豪从拍广告片的时候就是墙头了,这么多年演技没有一点变化,略带呆滞的表演意外的有点减龄,我要是跟他同居,嘴巴可能会24小时黏在他脸上。石知田是看一眼就会沉沦的男孩啊,一把年纪出演中学生也毫不违和,快红起来吧!张书豪这个也太惨了吧,但看到他能有送花、送咖啡、说分手忍住流泪、穿制服这些戏份也就原谅导演了。剩下的真的都是缺点了,比如最后都去探病了前面整的那出是干啥呢?预算花不完了?再比如女主说跟k不是男女朋友还亲亲抱抱?这种事自己知道不就行了还要说出来?既然是翻拍,不要拍的一样好吗?能不能加一点台湾本土的东西,俩人天天窝在家里,这是致敬还愿嘛?整体观感是很铁不成钢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坐在电影院里悲伤到一度摘下眼镜擦眼泪……
比狗血更狗血的故事,为泪腺而拍的顶级湾湾玛丽苏电影。女人看了可能会流泪,男人看了只会干呕翻白眼。导演可以的,尽情感动了自己,肆意恶心了观众,已经不想再提这片子的三观了,可能节操都碎了。男主作,女主渣,以及全片最可怜、无辜的人是牙医啊,请问老实人是掘了你们家祖坟吗!?
能不能演摄影师的人不要把相机的自带的闪光灯打开?能不能演绝症的人可以自己表现痛苦,不要用特效晃一下....
?
听说爱很伟大,原来它还很自私。一个一心做戏,一个不忍拆穿,还有一个一意配合。到最后,他都没有变成戒指一直陪着她身边,原来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情,不是他失去了她,而是她在失去他后再也找不到希望和面对未来的勇气。两个害怕失去的人,最后永远在一起。
原来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这类型的片吗?无病呻吟中二造作尬死
总之是被戳中。还有很多人在哭。这部片在香港地区的得分很高。
那个人在家像爸爸在外像哥哥,有时像爱人有时像朋友,唯独不像个好男人。因为好男人要身体健康,绝不会让对方在谎言里受尽委屈,走不到永远还要陪他殉情。下辈子要留意身边的戒指、眼镜、床或笔记本,这辈子就只能删掉我爱你的简讯,换成祝你幸福的留言。幸好为我戴过空气戒指,毕竟,没有你怎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