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1个半小时多几分,不像传统冒险科幻类常规的电影规模,但是故事还是扣人心弦。
我想说,如果你像我一样在从头到尾看罢之后还是懵懂未然,请再回到the very beginning, 一切疑问迎刃而解。
Sorry, 我看了3遍开头部分——来确认我对此片的理解是否确凿。
可以说,当我理解它后,我知道故事是煞费苦心的编排,而一切溶于内容呈放给大家的是一个没有倒叙,没有插叙的冒险故事。
细细品来,有意思。
最开始听人说故事是男人的类型片,这一点不敢苟同。
当然,不会是某些评说的儿童片,虽然是2个孩子顺着线索走开去。
这个线索是一个盒子。
如果你不喜欢或者鄙视重复雕琢你的思想,也就是前面我所说的重复去看开头部分,那么你就把精力全全放在这个盒子上。
是的,一开头你就会看到,然后它会消失片刻,之后带着KEY进入故事的最高潮。
我想我没泄露过多故事内容,毕竟是冒险片,需要悬念和激昂。
虽然那段演的俏皮又奇怪,但是那句“这是我的工作”还是很感人的。
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或许已经没有了。
很喜欢这本电影所构筑的微光城市,一个高度计划的社会制度下勉力维持但却终将走向灭亡的文明火苗,里面生活着充满虔诚的祈祷者,充满理想的思想者,单纯的孩子,勾心斗角的政客,狡猾的偷盗者,勤劳的工人,如果没有那个充满漏洞的“方舟计划”,越来越长的停电,食物的逐渐紧缺,谣言、信念和真实,伴随着人间百态,最终走向永远的黑暗
这俨然是一部真人版的宫崎骏动画片,太多的宫崎骏的元素。
回归自然的反工业反战争,犹如天空之城的笨拙而又锈迹斑斑的机器人,犹如不同的指针可以打开不同命运的哈尔的移动城堡。
当莉娜穿上红色披风,细长的双腿飞驰在昏暗工业的老街道上的时候,我看见了宫崎骏的影子。
包括下水道,下水道里的怪兽,整天昏昏欲睡的老水管工,巨大笨重的发电机,贪吃腐败的市长和田鼠一般的秘书,甚至莉娜拉着跑的妹妹,一切都太宫崎骏了。
如果是动画片,应该是不错的一部,但作为电影,有点粗了。
不过剧本算是我喜欢的一类。
对于《微光之城》有着相似的感觉,故事凌乱、破碎,整体漏洞百出。
感觉在故事的讲述和片子的剪辑方面跳跃感过于严重,特别是从故事的中段开始时常会有内容缺失的感觉,而且感觉很多段都是点了一下就往下跳的感觉。
故事的开端有如晕里雾里,只说了为了应对末日然后救制造了地下的微光之城,而对于什么样的灾难全片都没有再讲述过。
而根据片子所说,制造者们(builders)造完了就闪人了,难道他们不畏惧末日么? 还有很多微光里的规矩都是强加给观众的,如assignment day还有政府为什么禁止人们出去探索(当然也可能是为了树立市长的半神权地位)。
在片子末尾我们看到主人公们通过水流从那么深的微光之城逃了出来,可是水可以那么逆重力而动么?
一些物件也是点了一下就没有下文了,或者链接奇怪。
如蛾子,救助完后除了片子末尾让我们知道她是来自外界后,丝毫未提,这算是线索么?
Mayfleet给doon的昆虫手到底也没有引出什么。
doon他老爸给的工具棒时,他问他爸怎么用。
他老爸就说了一句"You will find out",然后下一次出现这个工具的时候doon就已经无师自通了,天才呀。
好了,累了就不再这里列举了。
查了一下片子的导演发现是指导《monster house》的Gil Kenan, 不过在《monster house》里面导演并没有表现出如此蹩脚的故事讲述能力呀。
为此我开始思考,不些时间我就找到了与其相似的电影——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系列。
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我就看过一部半(那一部我是在电影院里看的,不然实在坚持不下来),其后我就被这电影折服了,给我内心的失望不亚于微光都市到地面的距离。
那我就在此借哈利.波特电影版来谈《微光都市》吧。
可能两部都是小说改编的原因,觉得导演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怎样表现小说里叹为观止的场景和天马行空的事物上面,而忽略了电影的故事性。
不过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作者压力都很大的。
电影故事好看,原著读者骂街,忠于原著,观众和读者一起骂街,难呀。。。。。。
而在短短的电影时间里想表现十几甚至几十万字的图书,确实困难了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讲的连跑带跳的原因吧,再加上100分钟左右的片长,对于这样的片子来讲确实短了一点儿。
在idmb上查到这部电影是根据一部神幻少儿小说翻拍的,这也是本片的故事不太经的起推敲的原因吧。
其实本片可能定位错了市场,如果定位在青少年及儿童观众或者做成动画片可能会好的多。
啊。。。。。。
终于写完了太累了,PS.本人发烧了,一直在于身体的搏斗中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要赶快回家装蚕蛹。
200年前的前辈为了后人的幸福,决定为了躲避某个灾难而住在地下……又担心后人的心理问题决定不告诉后人地面上的信息。
(←到这里我都非常喜欢,类似的基础设定感觉也会很感人!
但接下来的就……)只是将出去的方法和一半钥匙放在一个盒子里倒计时200年。
但却将盒子和另一半钥匙交给了都交给了市长管理……倒计时到头了,盒子打开了,但很多年前管理盒子的市长却没能顺利的交接……结果地下城市快过不下去了,男孩和女孩开始了冒险……说真的如果给我这个基础设定让我自己脑补,我都能给自己感动到!
结果这片子看的我却直翻白眼……很简单的事却又是因为熊孩子搞的一波三折……女主发现丑闻却去找亲信报告去送人头……明明只是出去的路却非要设计成激流勇进……就不怕堵了?
我还是回味一下序幕,通过脑补感动自己吧……
《微光城市》。
看了CCTV9播出的纪录片《极限城市》,第三集也太好看了,讲的是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它处在北极圈里,每年到了夏天,太阳终日不落,到了冬天,有大约六十个极夜,这期间太阳不会升起来,一片黑暗。
一下子就被这个城市吸引住了,不止是一片黑暗,连时间也是紊乱的,很想在冬天搬去那里住上一阵子。
但常住是不好的。
于是看了这部电影,电影本身比较一般,唯一值得提一下的是女主角的眼睛非常清澈。
因为遗忘了往昔的文明,几代生存在地下城的人类认为他们的城市是唯一的光明所在,而外界则是无尽的黑暗和未知,从观众的角度,这种观点自然很可笑。
其实地球本身何尝不就是电影中的光明城,而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人类,不就是因遗忘而无知,因无知而引人发笑的光明城居民。
23:56 2012-1-11
看完这部电影,有一股淡淡的忧伤,终有一天,我们会不会像故事中一样,被迫搬离的地下去生活,不过这样也好,没有了网络,没有了尔虞我诈,没有了贫富悬殊。
像<蜜蜂故事>里一样,每个孩子成年后都被安排抽签分配工作,关学历,没有海归,没有歧视,为这个城市出力,领一份平淡的薪水,无多好,多好。
“微光”是暗黑世界中的灯塔,是光明唯一眷顾的城市。
架空的时代里,人类为逃避自己所犯下罪孽带来的惩罚躲进了地下世界。
整个城市的光明来自于奔腾不息的发电机,头顶繁布的灯,像是深海莹烁的贝,光亮却过滤温暖。
就这样,这个被保护的城市安然运行了200年,直到有一天,这座城市赖以维系的中央发动机由于老化频频发生故障,微光之城陷入黑暗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微光的光也不再永恒无尽。
在这么一个带着浓郁科幻、童话交织背景下展开的冒险故事成了很多人2008年遗忘的出色的儿童电影。
穿着红斗篷的信使 Lina 和在发电机中心工作的水管工 Doon 成了故事中展开冒险历程的主角,凭借着先人流传下来的秘密盒子 Lina 和 Doon 摸索着找到了离开地底世界的路,而已经腐化堕落的市长害怕自己贪污的事情暴露拼命阻止 Lina 和 Doon 。
但在 Doon 的发明家老爸的帮助下,两人成功地从濒临崩溃的地底世界重返地面。
似乎微光之城的人们又能重见不一样的光明。
这部出自美国儿童作者 Jeanne Duprau 风靡全美的同名小说的电影由 Tom Hanks 制片,拍摄《怪兽屋》的导演 Gil Kenan 执导,众多玩票性质的前辈如 Bill Murray 和 Tim Robbins 的加盟使本片熠熠生辉。
Lina 的扮演者是因《赎罪》获今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 Saoirse Ronan 演技不容小觑,但似乎没有多少表现机会。
既然是儿童电影,就犯不着深究片子的艺术性,但是得到了《纳尼亚传奇》的特效和美工助阵,使得片子在美术风格细腻而柔美。
当 Lina 和 Doon 来到地面时,地面还依然是黑幕笼罩。
失落的 Lina 以为真的如老人所言,外面的世界也是一片黑暗时,东方的天空出现一抹瑰丽的朝霞。
这一幕含蓄而优美的呈现,令人莫名地起鸡皮疙瘩——虽然从影片一开头就能猜到这一幕的来临。
看这部电影,似乎有重温吉普力工作室经典动画片的味道,想想看《天空之城》《风之谷》《千与千寻》等片子无不是以架空时代的方式来呈现在奇异世界中的冒险历程,甚至连风格也格外相似。
据维基百科介绍,《微光之城》City of Ember 是 Jeanne 所著系列小说《微光》四部曲之一,共包括 The City of Ember, The People of Sparks,The Prophet of Yonwood 和 the Diamond of Darkhold。
看来二十世纪福克斯在迪斯尼出品了《纳尼亚传奇》系列,华纳出品《哈利波特》系列和《黑暗物质》系列之后,也迫不及待地上马系列科幻电影。
至少接下来几年内,奇幻冒险类型的电影是不会少的了,最少的《黑暗物质》也有三部呢。
由于《微光》有四部的可能,看完之后回想就觉得第一部《微光之城》在铺垫和渲染上有点弱,没能很好的铺展开这个存在了200年的地下世界,对于电影中出现的迷宫般的地道、奇异的食人鼹鼠也都点到即止,实在是仓促了点。
而开篇挑起的魔幻味道(奶奶的毛线房子)在随后的剧情演进中却向科幻演进,实在是浪费了好设定。
片中街道上出现的颂歌也成了一大摆设。
对于我而言,这庞大历史久远的地下城市的风情还远远没有看够。
看来 Lina 和 Doon 的冒险远没有我期待的漫长而艰难。
在看到人家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的科幻冒险类电影之后,想想看由于我们特殊的国情而言,什么时候能够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魔幻)冒险电影(不要跟我说《古今大战秦俑情》也算)。
美利坚尾巴点长的历史还能整出两部《国家宝藏来》,咱们一个朝代拍一部也可以报名吉尼斯记录了。
没脑子的广电总局连 WALL-E 都认为没什么市场而不敢引进,估计有自以为聪明的高层在,有自以为高明的审查标准在,看到大片水准的《鬼吹灯》系列电影估计是不太现实的,也只能天天在三国的戏说里打打滚的了。
辞海这样很狗血地定义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就算这个定义对,也应该加一条:童话是非分明,黑白清楚,符合极简的儿童思维,所以才能教育儿童。
你要什么都不好不坏,不清不楚,性格模棱两可,变化多端,儿童就不好理解了。
童话不可能是真的,除了“幻想”的因素外,还因为现实生活往往不是截然对立的两面构成的。
同样,教育人民的时候也要用“儿童式”的思维。
比如,某某就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这个够童话),什么什么主义就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哪个哪个就立D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很童话,不过童话也挺吸引人。
三个小朋友玩激流勇进不亦乐乎,做成3D的感觉就更棒了(成地心游记了)。
要是咱们每晚7点钟放了200年的童话联播节目也做得这么好看当儿童也心甘哪!
a great dream,a great film.
浪费了一帮好演员。
结尾特效太假了吧……
剧本没仔细推敲,后期也做得不够,可惜料好好的一个构思
至少是算童心片吧,很不错的余味。期待第二部。
我老了。。。
眼熟吗?眼熟就对了,对于反乌托邦的电影,从刚开始的猎奇到后面的麻木,再到愤怒,然后是叹息,各种各样的情绪,电影本身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陪孩子看的!
原来是纳尼亚的同一个特技制作,看上去好舒服啊!!但感觉总少点什么……
二星只为场景,觉得简直是当年圣诞汤姆汉克斯爷爷监制的电影(忘求名字了)的重现。那年开始,我就知道我已经老得不适合这些东西了。另,小姑娘啊,继续走你演技派的道路吧,这是何苦呢。。。
片子感觉一般,儿童科幻。
好普,各方面都很鸡肋,就罗南可爱一些。
天呐原来我初中就看过罗南电影了
唯一的亮点,是Bill Murray,越演越进入状态,到底老戏骨。
主角的爹很帅。整个故事很丰满,少有的好魔幻。
儿童科幻片 逃离过程略显幼稚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色调和故事架构,复古科幻加奇幻。
题材不错,最后的逃离效果也算华丽,前面铺垫的太弱了,剧情松散。不过我想看书了。
很奇特的世界设定,奇幻的感觉好特别。想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反映人类探索的精神
这种题材类型的电影一般都拍不出什么新意的了...算好的了
烂到令人震惊儿童片,看来美帝的花骨朵也没少被残害。给4星 5星的还不少,不知道是你们脑袋坏了还是我脑袋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