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派对
Volveréis,你们会回来,The Other Way Around,仲夏分手派对(台)
导演:霍纳斯·特鲁埃瓦
主演:伊萨索·阿拉纳,弗朗切斯科·卡里尔,安德烈斯·赫尔德鲁迪克斯,西格弗里德·蒙利昂,维托·桑斯,伊莎贝尔·施托费尔,Miguel A. Trudu,费尔南多·特鲁埃瓦,乔恩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法国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交往十多年的女导演与男演员协议分手,决定办一场仲夏派对,挥别旧关系,喜迎新生活。在那之前,同居生活的节奏照旧,只是缓慢地练习拆伙,各自找房子,物品分你我,还得为分手派对自圆其说,张罗场地和乐手。两人合作的新片此时也定剪在即,剪接时间轴上,恋人漫步马德里街头,快进倒退,转场跳接,图像素材与现实生活无缝交错,框里画外..详细 >
3.5。戏中戏以及戏中戏中戏,就像片尾的图像反反复复层层叠叠,模糊了无聊和有趣的界限。音乐作用下最后竟然有一丝丝伤感,不用分辨戏内戏外和梦境,因为电影就是造梦。
喜剧片从头到尾都没让我笑差评,我的笑点超低的,现场观众也没人笑。故事过于散乱,围绕分手这单一事件,但却没有一个总体视角,观众根本无法进入这部电影,看似纯客观的记录一桩不合常理的计划,但是结尾确展现了抒情式歌颂?观影过程一点不有趣,这是这类电影能够出现的最大的问题。
同样的两句话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而且这两句话也没什么特别的。。不就是庆祝个分手吗?真的有那么难以置信吗?也没有那么不常见吧。。全片最精彩的台词出自书中,可电影对书中这句话的解读也非常流于表面,人家说的是“重复之爱”,导演好像只看到了前两个字“重复”。不论是编剧还是导演,没才华真的可以不拍。
嵌套,再嵌套
不会为了这个文本而沾沾自喜吧,本是可以做得很轻巧的故事,在繁复中迷失自我,越拍越自恋,变成一场熬人的秀。节奏太拖沓了,不怕片长长,就怕没有节制,不顾观众死活。
🔁or🚮,恋爱是该重复还是线性。
太磨叽了
诈骗电影,听两个人呱了两个小时。
7。女导演和男演员,妻子和丈夫,婚姻现实和电影表演,无限重叠,模糊边界。虚实之间展示了导演所认为的理论——重复的爱带来当下幸福的安全感——难得有夫妻分手的片子导向这么积极。循环电影靠话语,线性电影靠发现和不确定性,这电影也许两者都有,也许电影并不应该分这么清楚,就像生活。看得出来导演挺喜欢伯格曼,伯格曼和丽芙乌曼被调侃了好几次。两人因为某电影是否物化女性争论也挺典哈哈哈哈哈。我还挺想要伯格曼塔罗牌的。9.25记第八届平遥影展站台露天剧场第一场电影,长日将尽夜幕降临,墨蓝的天和隐约的红霞是露天电影的天然背景。就是九月底的平遥天气更凉,衣服穿薄了有些寒意。以及,首映导演没来,制片和男主演来了,但映前映后都索然无味平平无奇。
虽然言必称伯格曼,但其实更像是侯麦的路线。问题是,同样的反转,侯麦如何能避免让观众觉得自己是某种play的一环。
习作水平。尤其是掉书袋部分,未免太生涩
我们应该庆祝分离,而不是结合。核心观念是有意思的,也印象深刻,毕竟情节就是男女主一遍又一遍跟不同的朋友重复这个概念并发出派对邀请。戏中戏的形式也是有趣的,但看到最后我也没理解它跟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超密集的对话,循环反复,用一次一次向他人解释和讲述的方式重新审视两人关系。主角的身份设定会让戏外混入戏内并再次回到戏外,不过整体不算特别高明。不喜欢最后的结局,不相信这种审视的结果就是重蹈覆辙。
电影糕手拍电影糕手的电影。
前面过于冗长也是合理的,在重复的话语和生活中各种小细节都让我感觉到两人的合拍。究竟为啥会想分开?后半个小时很精彩,结尾派对剪辑很有意思。我也觉得认真爱过要好好分手。
不太清楚到底想说什么 但分手派对这个点子真好
很不喜欢,像是从“反向”、“重复”的概念及卡维尔的理论出发的一种开发大脑的尝试,没有感受到真诚或动人。
九月
给我一种很法但又不法的别扭感
「站台」上吹着风,看完心情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