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列宁
Телец,牛犊,金牛座,列宁最后的日子,Taurus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主演:Leonid Mozgovoy,Mariya Kuznetsova,Sergey Razhuk,Natalya Nikulenko,Lev Eliseev,Nikolai Ustinov,Aleksandr Chaban,Sergey Pasikyan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01
简介: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苏联的缔造者列宁(Leonid Mozgovoy 饰),同样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他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愈来愈疲惫的身心再也无法应付党内党外的政治斗争,眼睁睁看着党内新贵取代自己的位置。而他,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领袖只能偏居一隅,等待死亡的临近,任凭世人将其从记忆中渐渐抹去…… 本片荣获..详细 >
列宁最后的长吼令人无奈。
想不通为什么要把胶片颜色搞成这样
灰绿色中的死亡倒计时
死亡纪事,供奉一尊将死的雕像。这个配音实在是太过硬朗,像是可以再活二十年的样子。
看到主席的短评,的确很难不想起死亡纪事系列。索科洛夫此类作品(遗忘列宁、太阳)相较于塞拉在听觉上有巨大劣势,人声自带出戏感...苏俄电影弊病的传承
当红色退化为病态的深绿,如果我们将“死亡”定义为主体不再发挥任何象征效力之时 ,那么自影片开始,被索科洛夫“赤裸”(Disarmed)呈现在银幕前的列宁即已然死去,《遗忘列宁》以绵延呈现的,是一种返祖的过程,幻象中的母亲和真正掌握父权,父亲之名的斯大林,他让周围的人给他讲马克思的最后时日,这里可算是淫秽的,是他残存的菲勒斯。门缝中的眼睛,伴随着房门吱嘎的开关声,这是一种监狱叙事,台阶,走廊的封闭空间被这种可怖的目光重构为监狱或棺木,已死的未死者,与其说它是传记或诗电影,不如说它是表现主义的。
死亡屡屡变成索科洛夫交给观众的放大镜 梦境之中恍惚的母亲形象有据可循 白驹过隙将死之人在外人看来大都不值得怜悯 "oh, we're all sinners"
奋斗逼幻灭记 “我拥有历史” “不 你只是有病”
。
我的死亡纪事。人是可以被遗忘的,角色、历史和生命,它们的根本都在更高维的空间里消逝殆尽着,调色的抽象,不单单从人本出发,接近于对方法赋魅的诠释,摄制逻辑服务符号、语法,表演只需要深入部分形象,少量的面部特写镜头反而是描摹对白的共振方向,并未有意展示人物外部的异化,同理我们看不到身体性的书写,仅接受影像气息带来的传感,就像某种置换,靠近死亡也靠近虚无,索科洛夫仍不忘以电影叙事动机的迷题颠覆我们的想象,对人物的理解,及历史的文字,或人物自身的光晕,都旨向无色的天空,我们只看向了end,没有回放、追忆……
沉郁光影与俯视镜头的叙事,垂垂老矣的年迈狮子,困顿至死
People look at the departure of a giant, and their gaze will only be joy, not sorrow.
索科洛夫导演,金牛座伟人临终的日子,仍然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呓语电影,这种风格化手法甚至延续至今
“请赐予我一颗毒药”满眼的绿,诡异
为死亡做好准备
粘稠和阴郁,真的很文艺
3.5
现在的他却像个累赘。列宁在等死,他们在等他死,斯大林也在等他死。列宁就像那块朽木,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腐烂,回忆着曾经开过的花、结过的果……“你会好起来的。”有人如是说。但这句话谁信呢?
权力渐次从被梅毒折磨的肉体上剥落,不可一世的君王在步入死亡前也只是个烦人、但却也有些可怜的老头而已。在死前被卷上裹尸布,挥舞的不再是权杖而是用来嘲笑的拐杖,曾经的不可一世都化作没人再愿倾听的喃喃自语。蓝色的冷光切断电话线,高度的曝光掩盖暗处的背叛。没人再能也再愿寄信到曾经的导师手里,阴雨与疾病将其隔离。但说到底,那个格鲁吉亚的犹大也是他所选定的继承者,真正将其封闭的就是他自己所创立的东西。最终,不是别人,而是名为列宁主义的思想击败了名为列宁的个人,埋葬他的人正是他自己。
一部比较压抑的电影 列宁的晚年异常凄苦 领袖的迟暮 大神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