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
Bird,女孩与鸟(台)
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
主演:巴里·基奥恩,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詹姆斯·尼尔森-乔伊斯,贾思敏·乔布森,里斯·耶茨,乔安·马修斯,弗兰琪·波克斯,妮基娅·亚当斯,杰森·布达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女孩住在英国肯特郡的闲置空屋里,同父异母的哥哥与友人成日寻仇滋事,热恋中的年轻父亲则忙着筹钱准备婚礼,十二岁的她已经懂得照顾自己。路边海鸥漫步、窗外乌鸦展翅、群鸟翱翔天际;这些手机记录下的渺小幸福,让她短暂逃离困厄现实。从没有人想理解她,直到有天,她遇见流浪的「鸟」,一个穿着长裙、有着奇怪名字、喜欢站在天台,总是..详细 >
@ mk2 bibliothèque 最后二十分钟扣掉一星 / 很多非常英国的音乐 + Jason Williams(Sleaford Mods)客串
很英国。疯癫又正常,粗粝而小清新。
鸟人设定其实是加分的,不然这么普通的故事,你让她怎么翻出花来,而且很好的把现实和想象很好的区分开来。
3.5。厨房水槽现实主义mix《柏林苍穹下》,但从中段寻亲+寻仇开始就一路顺拐到结局包饺子。点明了底层街区未成年生子的循环轮回,但靠奇幻元素和角色突转来终场,更像是想不出该咋结尾了……手机作为主角与世界互动的拍摄媒介,用得也相对工具化。但阿诺德在影像风格化上已然完全成熟,这手持这混音在IMAX厅看简直摧枯拉朽,完成度高得吓人,字面意义上非常好看的作品。
8/10分2024.12.24。每次看阿诺德的电影,眼睛都很诚实地告诉我它很喜欢。前后看完了肖恩.贝克和阿诺德,都是极其深入的社区观察,相比前者喜剧壳子下对美国东欧移民区的展现,阿诺德这种极致的现实质感影像以女孩为出发点,把社区里人们的状态展现出难得强大的生命能量,可以说是集合了《黄蜂》《鱼缸》《美国甜心》的优点。摄影就更不用说了,每一部阿诺德都在我个人的参考片库里,这部一如既往保持了极其粗粝躁动而又不失细腻的影像。喜欢。
带点奇幻色彩的单亲少女成长故事,伯德小姐一样的困惑,何以为家式的质问,达内兄弟般的底层挣扎,和解之后还保留了孤独,这个点好,还挺喜欢去火车站那段,但故事层面确实没什么新鲜了,影像质感上还不错
女孩挺灵的不像素人,但这啥啊,鸟人是真的有点恶心,巴里是真丑,丑到他一出来整个屏幕都脏了
Louxor. 土得掉渣。给摄像机加个稳定器吧我真受不了了。
喜欢阿诺德的世界。题材有点像《鱼缸》,本片关注了早孕群体以及他们的孩子的生存状态,视听风格更极致。
#77th Festival de Cannes#完全没听清台词😅
阿诺德正常发挥,影像生命力涌动感太强了。20几岁就要当爷爷的巴里·基奥恩,灵动可爱的“鸟人”弗兰茨·罗戈夫斯基,以及尖锐又细腻柔软的素人女主妮基雅——剧本拉低的部分,都靠这群演员和这个视听表现给拉回来了。|北影节
没有父母的少女少男,自由、散漫、孤独。看到开头还以为是类似于《POSE》那样的无血缘家庭关系,但到了后面好像已经不再重要,在不负责任的大多数之前,这种亲密链接已经超越血缘,成为了更为牢固的感情关系。所以也很喜欢那一抹奇幻色彩,虽然落得太实了,但又像是为了遮掩某种献身的悲情,以致最后虽然看似是Happy end,但眼泪就是夺眶而出。“This is the next century, Yes' the future has been sold.”倒反而有更多往未来前进的勇气。
#77th Cannes 英国电影普遍对内核的关注大于内容。被塞进去的东西有点多,导致很难对此片定性。个人倾向于解读为英国青春家庭版《美国X档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三星半
真的变成鸟就算了吧......但不可否认把Franz用出了新层次
16mm胶片手持拍摄的画面实在是赏心悦目,前半段的主题和风格也尚且合格,可惜边缘家庭青春少女的成长和一只鸟的寻亲故事并没有过于紧密的联系,贯彻始终的竖屏视频没有带来任何加持,最后20分钟更是放飞自我,直接将鸟的意象视觉形象化,满屋羽毛让前期的铺垫和整部电影成为一场闹剧,意象单纯的叠加成为灾难。
混蛋没有资格当父母,但往往混蛋最轻易不经大脑就生小孩,他们就是悲剧制造机。导演,我已经尽量帮你升华了,实在是拍得不痛不痒。装文艺又装得不够彻底,批判又批判不到点上,要啥没啥,所以还有什么能看的?
熟悉的英式糜烂青春。看得时候就想说这不就是英版American Honey,然后一看哦同导演那就太make sense了…就还挺套路的很模版化,对于我喜好来说有点慢热第二个小时才开始发力。Franz越来越放飞自我了,Barry也逐渐有种typecast的趋势,整体cast倒还是不错。
导演不适合拍人类
感觉很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