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

冲锋

主演:李感,李茂,贾宏伟,庄小龙,蔡心,康一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冲锋》剧照

《冲锋》剧情介绍

冲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了中国第一位“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故事。抗美援朝期间他率领三连开拔长津湖,在小高岭上击退美军8轮进攻,战至弹药耗尽,全排仅剩2名伤员时,他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发起冲锋,用自己的生命保卫阵地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以诺的冰雪奇缘麻雀疯狂的麻将七夜客栈烟火人家阴宅瓦德马尔2便当店的款待第二季匿名自由职业者真探倾城天下海上梦境我的开挂人生川西大决战捉鬼小精灵3与爱同生月老神龟炒作之家我的极品女神白兰游戏规则冲浪英豪混乱之子第五季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蜜月重温黑血粗点心战争双面女间谍第二季佩里亚复仇生人勿进恋爱中的城市

《冲锋》长篇影评

 1 ) 算是合格的主旋律战争片了

就一部网大电影来说,是很认真在拍了。

服装道具细节都考虑到了,没有打不光的子弹,没有光鲜亮丽的军装,美军也挺勇敢,炮火还没结束就开始冲锋了,战斗场面也花了不少心思,不是神剧。

只要认真在拍戏都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口号喊的多了点,战士们虽然脸上都是血污硝烟,但是头发太整洁干净了,最后结束的时候呼应了片首,算是升华了主题。

主旋律片拍成这样还过得去了,三星半推荐。

 2 ) 这是我们的脊梁

这是少有的让我一直看着哭的片子!

半百的我特别会对英雄敬仰,杨根思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

一种痛,一直在胸口,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我们的英雄儿女,是用怎样的牺牲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浴血奋战,并捍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备受欺压,到今日崛起,是打得一拳开,不让百拳来的豪气!

特别是最后我们新型飞机飞过长空,孩子问老师,这是什么?

…孩子,这是我们的脊梁!

这片子短小精悍,虽没有很多超级大片的特效,但却有电影人用心的呈现,这样的英雄故事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可以拍摄,我想,电影人、网大,多多拍摄这样的题材不香吗?

 3 ) 杨根思最后的光荣缺乏细节,反而与电影其他部分相矛盾

电影最后杨根思在未受伤的情况下以自爆的方式光荣,缺少细节,反而与电影中的其他内容相矛盾。

P1、解放战争时连长就提醒杨根思冷静、不要盲目牺牲,通过和战友们战术配合完成了炸毁第3座碉堡的任务。

最后突然出现的第4座暗堡,杨根思通过精准投掷炸药包的方式炸毁。

P2、杨根思在乘坐火车赴朝参战时对战士们的训话中明确强调:不要个人英雄主义、不要盲目牺牲。

P3、入朝第一次在朝鲜村子对南朝鲜士兵的战斗中,南朝鲜士兵点着炸药。

新战士用身体压住炸药,希望牺牲自己保护战友,被杨根思和老连长救下解除了雷管,排除了危险。

这个情节,说明人体对炸药的阻挡,可以减弱炸弹的杀伤效果。

P4、在最后的阵地上,我方神枪手打光了子弹,上刺刀准备肉搏战,随后从美军尸体上缴获了的步枪,就以射击方式战斗。

另一位战友为了掩护他,用刺刀捅死了美军,也死在了美军的刺刀之下。

这个情节表明,子弹用光后刺刀的肉搏战是一个选项,也可以从美军尸体取得武器。

P5、爆破美军坦克时,老班长身受重伤无法移动时才不得不选择自爆,而杨根思的神情也表现出他知道这是有去无回的下策,但迫不得已。

老班长拉响炸药之时,把炸药朝上拿着朝向坦克的底部,以最大化杀伤坦克。

P6、爆破美军坦克时,另一位战士由于无法在移动坦克上固定炸药包,炸药包掉落在一旁,因导火线即将燃尽,战士捡起炸药包,以自爆的方式炸坦克。

而且他明显把炸药包放在身前,面朝坦克的侧面扑去,以贴近坦克爆破,最大化对坦克的杀伤。

在杨根思最后的光荣时刻,对比上面我列出的各种其他情节,反而就显得不够充分。

1、杨根思虽然弹药用尽,但电影里他没有受伤,却没解释他为什么以投掷的方式使用炸药包。

也没解释,他为什么主动放弃生命,不采用拼刺刀或从美军尸体上获得武器继续战斗的理由。

2、从P3、P5、P6中看出,如果有人离炸药很近他的肉身可能会削弱炸药的杀伤,需要尽量让炸药向目标暴露。

所以炸药包在自己的怀里爆炸有可能会减弱对敌人的杀伤是需要避免的。

自爆也应该采用高举,让炸药包不被自己的身体和地形掩蔽,实现类似空爆的效果。

最后的光荣,最好能增加一些交代:1、解释为什么不拼刺刀和捡枪:美军人数量多且相互掩护,没有落单的敌人,凭一己之力拼刺刀会毫无战果白白牺牲。

这轮打死的美军被围上来的美军越过了,没办法绕到美军后面弄到武器。

2、解释为什么不投掷炸药:阵地的地形是山坡地,敌人在山腰靠近山顶的位置,投掷出的炸药包如果往下滚,或者被美军往山下踢,远了爆炸就浪费了。

3、抱着炸药包是唯一选择:山坡只有抱着炸药包才能确保爆炸的位置,消灭尽量多的敌人。

4、策略:等敌人靠近,冲入他们中央。

冲入的时候把炸药包藏好,迷惑敌人,防止他们四散躲避。

5、过程:冲出时敌人看不到炸药包,看到你只有一个兵冲过来,就纷纷原地射击,杨根思从高处向下冲击,拼尽全力摔向甚至滚向敌人中间,敌人正诧异你没有任何攻击动作,只是单纯来送死,杨根思受伤倒在地上挣扎着翻过身,怀里的炸弹朝天,转瞬炸弹在敌人中间爆炸。

 4 ) 别扭的作品

一开始就在疑惑,军帽的设定,剧组是哪里得来对灵感?

影片设定桥段、叙事过程手法,就如同大多数爱国主义影片一样毫无新意。

你把片面和历史背景换成共和国任何一差距战役都可以,无非换一下对手的名字。

长津湖战役,我军基本所有部队都是刚刚👌到达进攻阵地的,有多少时间构筑完整壕沟木栅栏工事?

竟然第一场战斗,救开始永反斜面战术了?

朝鲜战争回忆录都白看了。

 5 ) 不要觉得俗套,俗套的是世界的残酷

我不想拿俄乌战争来类比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但是即使到了2024年,战争依然是一样的,决定战争的依然是人。

俄乌战争的残酷性只是让我们看到,阻击战伤亡30%以上的切身感受。

也许你觉得炸坦克,燃烧弹,喷火枪,大量的炮击这场面看着俗套,但这就是现实,而且从打军阀到打日本人,打国民党到打美国人都是这样的。

打仗不是一个可以阳春白雪的事,没有那么多艺术,有的就是赢的站着,输的躺下。

战斗意志坚定。

战争没有投机取巧。

我又想起横空出世中李雪健演的角色在动员会的表现。

 6 ) 冲锋

杨根思率领的三连在长津湖战役中,小高岭上击退美军8轮进攻,在美军的第九轮进攻中战至弹药耗尽的最后关头,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发起冲锋,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阵地。

真的很感人!

也能看到王喜作为一个新兵的变化!

郑光哲角色倒是把我眼泪赚足了,他那句:想要热呼炕,就得敌人炸。

到最后的家书。

两级反转,打仗都是开心的。

老班长王景云的爱人给他留的东西到牺牲的那一刻二刷电影才发现居然有妻子给他留的荷包!

这些情感的细腻表达真的很隐晦。

包括在战争中采用的战术策略主创都很专业!

快结束黄继光的彩蛋让我很意外,再加上部队的训练素材居然能呈现在电影中,可见制作精良!

网络电影头一部!

 7 ) 什么是中国人的脊梁

万米高空上,看完了《冲锋》,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对杨根思的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对类似八一制片厂的套路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一个加强排四十多人只剩下2个人,当最后一名战士在最后时刻再次打出红旗,当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时再次吹响冲锋哨,当增援而来的指导员再次吹响冲锋号,这憋了快90分钟的泪水如同洪水一般倾泻而下……这是独属中国人的浪漫主义。

孟子曰,舍生取义。

司马迁写,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毛泽东纪念一个舍己为人的普通战士张思德时说,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有人说,他们只是为一个王朝死在异国他乡,不值得。

这是刀子没架到你脖子上,这是你没看到家里妻儿老小流的血。

那年,美国佬打到鸭绿江畔,把飞机开到东北轰炸我们无辜老百姓。

所以,干了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还!

这是一场保家卫国战争,这是一场最后的斗争!

尽管对方是蓝星第一,尽管这是一场一挑十七的局。

从大西北赶回来的大将军,到共和国最高统帅的儿子,再到数十万共和国最精锐子弟兵,他们为了亲人后代不再挨打,确实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

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不止是悲壮的背影,更留下了战略上藐视一切的气概。

这是让我们走过千年的文化DNA。

我们没有榜样,照样开天辟地;我们困难重重,依旧治水千年;我们历经劫难,仍然延续千年。

我们从来不信神仙上帝,也从来不靠什么救世主。

因为,我们祖祖辈辈和杨根思一样有着三个不相信的“愚”。

不相信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所以我们有那些成千上万的“愚公”开山凿路通九州;不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我们有那些成千上万的“大禹”疏流浚水造良田;不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所以我们有那些成千上万的杨根思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己为人。

美国佬火力凶猛,我们就开挖坑道,敌人有飞机有大炮,我们就也学习用飞机大炮……困难再多,敌人再厉害,任务再艰苦,我们始终前赴后继地研究如何打败对手,不怕敌也不轻敌。

到了抗美援朝后期,非但美国人的飞机大炮已经无法给我们造成更多牺牲,我们反而越打越强,不仅士气越来越好昂武器火力也慢慢加强。

而最关键的,倒下一个杨根思,我们又涌现了黄继光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这一刻,我真正明白那句话的含义: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内心充满了力量!

抬头望向舷窗之外,我又看见了那巍峨的秦岭……

 8 ) 拘小节者,拍好战争电影——电影《冲锋》拍摄纪录

前言2024年9月末,距电影杀青已有7个多月的时间,而距我知道这项目的存在,已整整过去22个月。

这是我第一次以故事板绘师的身份进组,但却因军事爱好者的角色,完整地参与了一部战争电影的制作全程。

无论是前期资料的查询、剧本的勾兑、现场的拍摄、后期各项工作的进行,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触。

这样的经历受益匪浅,也对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充分参与学习的各位伙伴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一直努力做到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宽的桥梁,一个尽量能让军迷和电影充分沟通的媒介。

希望自己可以吸收两边的营养,然后尽微薄之力,让军迷朋友们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战争电影,也让电影从业者看到广大观众对优秀战争电影的期待。

很多军迷朋友会问很多为什么,为什么很多国产战争电影不好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瑕疵,为什么那个味儿就是不对...我希望通过我的这次经历,尽力解答大家的疑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让这个桥梁越来越宽,越来越坚固。

另一座桥梁,《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军事指导和《冲锋》的执行制片刘文阳老师第一部分:理论构建22年11月,我和文阳在权威军事专家提供的战史资料基础上挖掘细节。

部分装具参考资料,以及美军方面负责进攻小高岭的指挥官资料

部分美军武器的资料参考,以及从美军战史中挖掘的小高岭作战过程。

影片中看似神剧的机枪“打战机”情节,实际上确有发生。

这个片段我们坚持加在了剧本中,理由有三:1. 还原历史,即使很神,但只要真,就是对的。

2. 有机结合剧本,作为高潮和宣泄点,合情合理。

3. 即使有人提出质疑,也可以作为噱头,制造话题,提高宣传度。

所以其实还原历史和商业利益并不冲突,只要你足够尊重历史,认真研究挖掘就行,用不着胡编乱造,没活硬整。

还有一些资料哪怕是现场和后期需要的,也要提前备好,有备无患。

这样乐在其中的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剧本方面也在不断修改精进,编剧虽然不是军事爱好者,但他一句“我再怎么样也不能对不起英雄”的承诺让我们信心十足。

但因为必须在有雪的时间拍摄,所以大家只能在会议讨论,打磨故事中慢慢等待开机时机。

第二部分:绝知此事要躬行时间快进到23年11月,我加入勘景团队。

在制片部门的努力下,我们根据剧本找到合适的场景,再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搭建,符合拍摄需求。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与导演和动作导演一起探讨基础的拍摄计划,而作为故事板绘师——一个负责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人,我的任务就是辅助他们构思每一颗镜头。

我们这一天勘景的时间,正好是11月29日,73年前杨根思烈士牺牲的日子,就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一样神奇。

我这件N3B最后一次一尘不染的样子...每一天的勘景工作结束,团队都要回到酒店再次复盘讨论,文字汇成画面在所有人的脑海中渐渐形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每个人脑海中的画面统一起来。

第三部分:“纸上谈兵”和牛刀小试12月,分镜的工作也正式开始。

每一天,主创团队都要在办公室花大量时间一起研究每一场戏,将每一颗镜头都设计出来,而我需要在讨论时迅速将思路画成草稿,回去再细化成全组都能看懂的图画。

这是一项在成熟的影视工业环境下很重要的工作,会大量运用在动作戏战争戏中,它既可以提前让主创了解一场戏的节奏和气氛,也能够给现场拍摄提供有力参考,提高很大效率。

今后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同类电影是否有故事板/分镜师/storyboard的存在,用直觉感受一下有与没有的时候,镜头语言的区别。

在讨论声中产出的草稿。

贴在现场的故事板完成稿。

郑光哲的扮演者蔡心,当我在画这个人物的时候并不知道扮演者是谁,但是碰巧对应上了他的眼神。

情感画进去了,戏就出来了。

对于战斗的重场戏,团队通常都会先画出平面图,整体研究各个角色的走位和镜头编排,然后再形成故事板。

这项工作让有着丰富电影制作经验,军人背景和资深军事爱好者刘文阳老师的作用就充分发挥了出来。

我们的目标,是用艺术的形式展现真实战斗的逻辑,这样既能让普通观众看得懂,也能满足军迷的基本诉求。

而不是一味地用大场面去强行渲染战争氛围,即使有充足的资金,也不应该把战争电影拍成毫无逻辑的打仗一锅粥。

如果一个军事电影,军事逻辑不贯穿在整个制作中的话,那必然会是不可挽回的遗憾。

这一切工作进行的同时,演员陆续进组,我们开始进行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的时间其实相对有限,但好在我们的演员大部分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参演过很多军事题材作品,在形成肌肉记忆这方面为我们减去了很多负担。

唯一没有摸过枪的年轻演员康一鸣更是格外认真,在真枪进组的时候哪怕没有他的戏,也特意来到片场体验学习射击要领。

这种热爱和专注让我们特别欣喜。

执行导演(中),副执行导演(右一)和康一鸣一起练习持枪动作。

他们二位主动要求陪演员参加了完整的军事训练。

这不只是一次体验,更是为了与演员同频,增进了解,以便更好的在现场合作。

当演员在试妆时,我也浅尝辄止了一回。

脸上各种东西黏黏糊糊本身就是一件让人不舒服的事了,更别说演员们要体验冰天雪地,身上破衣褴褛。

只有亲身感受别人的付出,才会更加尊敬别人的劳动。

第四部分:战斗打响,真枪实弹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后,我们迎来了正式的拍摄,我的身份也从故事板绘师转变成了现场军事指导,和文阳一起把控每一场戏的军事技术问题。

由于国内的影视工业化还在发展阶段,很多道具的质量并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我们只能尽力修改和弥补。

比如这支汤姆逊冲锋枪,枪口有一个类M1928的制退器,我们就要求道具将其锯掉。

眼尖的军迷其实也可以在片中看出道具和真枪的轮换使用,但这已经是尽力做到不突兀了。

还有一些栓动步枪的道具,由于枪栓部分过于松动,经常会到处乱跑,所以只能在开拍前迅速调整。

这场百人列队的戏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俩几乎满场“飞”,到处去调整各种细节,背枪姿势,枪栓位置,枪带长度...我们知道,军迷会一帧一帧看这些内容,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与其让军迷一帧一帧找到毛病,不如我们自己先一帧一帧找找自己的毛病。

当然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可抗拒的因素,没有办法做到完美,唯有尽力而为。

50式大檐帽这个细节,其实有过争议,但大家最终认为,历史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这里也要感谢服装老师的倾力协助,他们认真地研究钻研,让影片的质感上了更高的台阶。

文阳和我也主动提供了道具和服装。

比如前景迈尔斯和他副官头上的M1盔,就是我们自己带到剧组的,因为我们的盔质感相对来说好很多。

还有迈尔斯身上的胸部枪套,我认为它既符合历史,又能提高角色识别度,所以也带到剧组,用在了戏里。

至于看到枪械的那一刻,对于军迷来说,那感觉不亚于老鼠进米缸。

所有的枪械基本都是40-50年代生产。

可想而知,这些武器都是我们的先辈用血与汗换来的。

现在我们拿着它们,拍摄关于先辈的故事,这样的浪漫军事迷和历史迷可能更有感触。

使用空包弹的真枪道具。

被精心照料的92重机。

经常尥蹶子罢工的老大爷M3冲锋枪。

百年魅力M1911A1。

经典中的经典,汤姆逊M1A1。

演员在熟悉三八式步枪。

M1918A2自动步枪,它真的很重...

M1919A4,片中使用了国内少见的白色帆布弹链。

54式冲锋枪,整个片场里我最喜欢的一款武器,无需改膛所以发射持续性极好,我们专门用它来模拟远处火力点。

重量适宜,可长可短,枪身细长简洁,握持舒服。

96式轻机枪居然用的是原版弹匣而不是56式弹匣,这是我们没想到的惊喜。

坦克到的那一天,我和文阳笑得像个孩子,就跟看见一个大号模型玩具一样。

这次拍摄我也过了戏瘾,国军,韩军,志愿军都有扮演。

这条子弹袋也是我的,当时穿上戏服的第一时间就是满地找合适的石头塞进兜里,因为相比较而言,国外影视剧子弹袋里的填充物多为实心橡胶,我们的则是重量更轻的黑泡沫。

这样一来,各式装备穿在身上就显现不出来重量感。

这不光会让演员得不到真实体验,也让观众会觉得道具不实在,轻飘飘。

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是体现战争电影质感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特意淘到的加兰德.30-06子弹模型和桥夹,还原美军常用的战术技巧——备用夹挂在枪带上方便及时换弹。

编剧贾宏昊(左一)老师和我一起扮演韩军士兵。

一个拿着步话机被打死,一个想抢步话机被击毙,都是令人欣喜的结局。

在现场,还需要不断与外籍群演翻译沟通,安排站位和表演路线,这是一个既考验临场反应又考验处理人际关系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

在当翻译官的我,临时安排台词给到外籍演员。

我还特意带了俩台胶片相机,这一台康泰时II,是罗伯特·卡帕在奥马哈海滩拍摄那组经典战地照片使用的同款相机。

豆瓣《冲锋》词条图片里的黑白照片,就是我的胶片记录。

“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于是身上溅满“鲜血”,衣服彻底报废...

《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导演周润泽和主演了刘家祎也来到了现场,此次重聚目的是什么,还请大家一定完整地看完全片!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紧张拍摄,摄制组正式杀青。

而我们的战斗远没结束,后期制作工作正式开始。

第五部分:精雕细琢回到北京之后,特效、配音、音效、配乐、调色等等为影片添砖加瓦的任务还在等着我们完成。

文阳和我在每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参与其中,领导的信任让我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特效方面,小到弹着点,曳光弹的效果,大到一整段战斗机飞行通话CG制作的戏,我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文阳老师在指导曳光弹的密度和亮度。

后期补充的一整场的美军战斗机群戏,根据故事板一丝不苟地制作,也让我变相过了把导演瘾。

参考陆战1师在长津湖的真实营地图片制作的特效场景。

这场大军冲锋的戏,是我配合特效老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一个个排列模型小人,就为了还原出三三制冲锋的效果,哪怕这个画面只有3秒钟。

而由于现场风沙以及造雪机等噪音的缘故,我们不得不后期全部重新配音,由于我个人特别担忧后期配音会导致跳戏,所以每一次配音工作都认真参与,而配音指导老师和混音老师也非常专业。

呈现出来的效果至少在我们看来,做到了该有的临场感和真实感。

国产电影的英语配音很多都能听出中式口音,于是我请了一起说单口喜剧的美国朋友来帮忙,他们甚至会在台词的原基础上修改成更地道的美式英语,为影片增色不少。

音效是渲染氛围的重中之重,我们虽然特意在片场实录了枪声,但考虑到弹种更换,枪声也会不够还原,于是我们找了各种真枪射击素材做补充参考,更贴近真实。

而至于其他杂声,我们也几乎事无巨细地处理过,希望在成片中有所体现。

后记如今《冲锋》已经正式上映,一切的成就和缺憾都会体现在电影中。

电影是需要赤诚热爱的一门艺术,我们抱着极为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作品,剩下的,就需要交给观众和时间了。

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优点加强,缺点弥补,在下一部作品中更上一个台阶。

这篇文章是我心路历程的记载,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了解战争电影背后的创作故事,熟悉战争电影的拍摄过程,即使这都是一家之言。

我愿打破那道看不见的壁垒,让观众们认识电影,让电影人走近观众。

“拘小节者,拍好战争电影”这个标题是我在拍摄现场就想到的。

源于一次我在不断抠细节时,旁边一位同事怕我纠结,于是说了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从那之后,他的这句话不断在我脑中转悠,我当时并不清楚为什么这句话会让我深深记住,我是想反驳他吗?

不全是。

那他说的真的对吗?

也未见得。

那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现在想来,更好的答案或许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拘小节者,终成大事。

这张照片,是我认为在整个剧组工作中,拍下最好的一张照片。

原本只是想记录这个臂章在雪地里屹立。

可正当我摆好机位时,一队群演穿着志愿军当年的服装恰好走来,我赶紧按下快门。

在这张照片里,我看见了先辈的牺牲,看见了大家的期盼,也看见了自己的目标。

写于2024年9月27日 电影《冲锋》上映第一天

 9 ) 致敬英雄

泪目,数次泪目。

致敬!

致敬每一位共和国的英雄。

去时少年身,归来忠魂骨。

是每一位英雄的写照。

他们的手是脏的,脸是脏的,但目光是坚毅有力的,灼灼放光。

因为他们的眼睛数次被泪水浸透,却没有一滴撒出。

最为动容的片段是老班长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杨根思与喜子冲出战壕,手刃坦克车组,我丝毫不怀疑老一辈先烈胸怀祖国人民,但那一刻,他们心中应该没有大道理,此刻他们就是愤怒的野兽,只想将失去战友的疼痛与心中的怒火发泄在敌人身上。

所以,杨根思大叫着,眼睛死死的盯住敌人的眼睛,将刺刀插入他的胸膛,看着敌人的眼睛失去光泽。

但当战斗结束之后,喜子望了一眼杨根思,突然放声痛哭。

他们是人,有血有肉的。

多么动人的一幕,再次致敬最可爱的人。

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将荣誉视为生命。

突然想到朱日和军演的报道,有个战士打的上了头,一头钻进了蓝军坦克下面,惊得指挥部抓紧暂停演练,而战士却哭着说,我的战友都牺牲了,我这是不是击毁了敌方坦克?

这大概就是男人终极浪漫的写照吧。

再多唠叨两句,史记中对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描写“其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这应该是对中华民族武德的最好诠释,这里不点名的对比下某个脾气暴躁,讲话大声,喜欢动手,但上了战场就能拿长跑冠军的民族。

最后,感谢电影剧组拍出了这么好的片子。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网大,没有之一。

 10 ) 第一次认识年轻却无畏的杨根思

《冲锋》好看呀,演员表演都很细腻,尤其后半段演到战士们一个一个牺牲的时候……真绷不住了,尤其那句“他们都回不了家了”杀伤力太大,又心疼又难过,同时也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保家卫国事业中的将士们然起敬。

连长杨根思牺牲的时候才28岁,他们始终抱着“人在阵地在”的信念,寸步不让,甚至一个连都打没了,却仍然坚守着阵地,他们英勇无畏地,用生命和血肉为后人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致敬英雄!

《冲锋》短评

向英雄们致敬,和这电影没什么关系

9分钟前
  • 睡意昏沉
  • 还行

现在网大拍得特别用心,剧情,军事都特别细致,除了投资,碾压不少大片

13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推荐

整体完成度不错,不功不过。但叙事上的压迫感还不够,偏流水式的宏大叙事,而人物的个体刻画和单场迂回冲突戏相对欠缺,情绪调动被淹没于炮火里匆匆带过。过于主旋律式的讴歌依旧没有解决绝大多数国产战争片中的“诗意化”,失去更多战争带来的原始质朴的惨烈感。个人评分:6.5/10

15分钟前
  • Fogo
  • 还行

今年战争片的天花板,在对历史和细节的还原接近完美,完全吊打《长津湖》和《我的导演爸爸》

18分钟前
  • 皓飞扬
  • 力荐

网大里算是第一梯队了的

21分钟前
  • 喵与刀
  • 推荐

去掉明显煽情的部分,片子整体效果还可以,战争场面很震撼,很真实

25分钟前
  • 青蝉
  • 还行

强推!好看!很多弹幕说“这服装不对吧”,其实是对的,刚入朝作战时就这样,电影很有质感。

30分钟前
  • 夏恋蝉衣
  • 力荐

用心的地方很用心了,小兵一句发现敌人,结果有几个人、有没有重武器、有没有步话机一个都答不上来,这就是在告诉观众们真正的打仗绝不是简单的。但是这部电影这种实在的内容还是太少了,很多时候都是主角在凹造型说鸡汤喊口号和博眼泪。到结尾甚至要把全片精华部分剪成一个MV一样的东西再配上短视频内容来凑时长,我觉得这和经费就没什么关系了,就是没有构思好一个足够丰富的和故事并发掘一个足够丰满的人物。尤其杨根思在片里是按霸道总裁那种戏路来演的,我觉得很不合适。黄继光那部电影我打了满分,拿那部来作标准,这部难称及格。

33分钟前
  • 丑嘴唇
  • 还行

再好的主题也不能这么拍吧

35分钟前
  • 强大大
  • 很差

惨烈,更多的是震撼,跟着杨根思去冲锋!!!

40分钟前
  • 有有生
  • 推荐

真正的朝战电影。

43分钟前
  • feelings
  • 力荐

人还是不够诚恳,手握着金钥匙,却总开错门。周四下午的电影时光,宏伟的主题,尴尬的节奏,我呆呆的坐着,默默写我的三千字检讨。

44分钟前
  • 卡西江
  • 还行

看了黄继光,被花岗岩推荐看了冲锋。同样真实残酷,志愿军战士真的是战神,是最可爱的人。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很感动。可惜不是大电影,看得人太少了。

45分钟前
  • 容兮
  • 力荐

成功规避了主旋律电影的弊端,虽然叙事宏大,但是把要传达的内容表达的很清晰,看得出幕后团队是细细琢磨过剧本的。

48分钟前
  • 那一句还好吗
  • 力荐

身为一部网大来说这个质量算可以的了,没办法,李感长得是真的帅的。

50分钟前
  • 阿山

结尾点名“杨根思”,我和解放军同志一起回答“到”!希望继续出这样从内到外继承发扬先烈精神的片子。

53分钟前
  • 淡blues
  • 力荐

不错,近几年反应志愿军军事细节,政工方面最贴实的一部抗美援朝电影。

54分钟前
  • Padi-Shah
  • 力荐

感觉还不错,还原度较高。。。

58分钟前
  • 飞鱼丸
  • 还行

【2024 演员其他 战争 动作 真人真事 大陆】[视]少量英语韩语。中国第一位特级英雄杨根思,1947山东枣庄,1950抗美援朝长津,一个连在雪山挺进,与58师汇合,守阵地,机枪堑壕高地,对坦克喷火兵。整体观感不如《特级英雄黄继光》,多处口型不对,角色间辨识度低,煽情略多略早,规模不大,炮火和化妆OK,双方将领都有冲动被弟兄按住的情节,战至最后一刻,片尾彩蛋黄继光。

59分钟前
  • 桎火
  • 还行

军事细节可以,其他部分一般,宣发上花了不少钱,为什么不开评分?

1小时前
  • 魔術師楊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