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部电影是一连串的反应,点了豆瓣电影"家庭"的标签,不经意的发现<屋顶上的童年时光>,想起那个让人不住想搂在怀里的男孩,忍不住用手轻碰屏幕,点击进去,在同类型电影中发现了<想飞的钢琴少年>最后,爷爷的信里说,这个世界追不上他,只有装傻才能逃开.孤独在影片前半段无处可逃,抓住维特,抓住父母,抓住我.幼稚园分析全球变暖吓哭同龄孩子,在中学与那么"正常"的高中生如此格格不入...一个早慧的孩子,却不知所归何处,爷爷的房间,散落在木屑间的新奇玩艺,好似这个世界最属于维特的梦幻岛。
那个背着大翅膀转圈的孩子,赚取了多少疼爱又无奈的微笑呢...终于“摔笨”的维特和同桌在应该属于自己的课堂里握手击掌的画面,突然变得那样美好。
后段的影片多了些“魔幻”色彩,好似又进入了英雄传说的俗套,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众人。
但演员是一抹亮色。
看<屋顶上的童年时光>,总惊讶于导演不知从哪里找到了如此灵气的小演员,看vitus,还是同样的感叹。
幼年维特扑闪的大眼睛,闪着智慧,又闪着落寞,少年维特,刚开始并不为奇,看了后半部觉得,演出后续情节带些“成熟”智慧的形象,其实非他莫属...维特摔伤后,妈妈懊恼180的智商变成了寻常的120,医生这样说,你的儿子健康,安全,而其它人却未必有如此好的运气,为什么失落呢?
又一个少年,又一个梦想,也许最后,维特,海伦,里奥都会明白,it's my only life,所以用力生活,才有梦想
“飞机待在地面会比较安全,但飞机就是要飞上天的。
”——VITUS这是“想飞的钢琴少年”在向他爷爷索要全部家当用去炒股以围魏救赵帮助他爸爸渡过难关时说的一句话。
但也成为了他(vitus)以及整部影片的中心思想。
特别喜欢其中他向比他大十四岁的伊莎贝拉求婚的一幕。
“这是什么?
”(伊莎贝拉)“一份小礼物。
”(vitus)“这不是真的钻戒吧?
”(伊莎贝拉)“当然是!
”(vitus)“你疯了,送我钻戒!
……总而言之……我不能收……而且你干嘛送钻戒给我?
”(伊莎贝拉)“因为我爱你!
”(vitus)“因为你爱我?
”(伊莎贝拉)(vitus点点头)“真的?
无条件的爱我?
”(伊莎贝拉)“当然!
”(vitus)“我也爱你。
我当你保姆时,你就像我弟弟一样,现在我的感觉还是没变……你有在听吗?
”(伊莎贝拉曾经在vitus小的时候当过他的保姆)“根据统计资料,女人通常比伴侣小七岁,但男人平均寿命比女人少七岁,人就要守寡十四年。
”(vitus)“你真是数学天才啊!
”(伊莎贝拉)“我们会死在同一年。
而且女人的性欲比男人晚十年达到高潮。
”(vitus)“性欲?
”(伊莎贝拉)“没错,所以有那么多人分手!
女人应该交小男朋友,我们会幸福美满……”(vitus)“上菜了……”(伊莎贝拉)“伊莎贝拉,你是我的真命天女。
(vitus)“那,又怎么样呢?
“(伊莎贝拉)“这个可以再等几年,反正做爱不过是交换DNA”(vitua)“维特,我是女人,你才十二岁!
”(伊莎贝拉)“年龄只是数字!
我不能没有你!
”(vitus)“我就反证给你看……再见!
”(伊莎贝拉)整场对白,vitus都一本正经。
小演员的眼神与表情都恰到好处。
让我们活脱脱的看到了什么叫做天才的求爱方式,确实与众不同!
(p.s.饰演vitus的演员Teo Gheorghiu本身也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天才,详见后面的影片介绍)不过,尽管逻辑严密,推理清晰,证据充分,vitus仍然不能说服伊莎贝拉对他的爱情。
更不幸的是,就在伊莎贝拉转身走的时候,又传来了爷爷摔伤的噩耗。
在去世前,爷爷告诉了vitus关于他的最高机密:他打开了飞机场锁门的铁链,真的飞上了天……并写下遗书,让vitus在他死后寄出。
就在他们帮助父亲的计划最终成功,当他的母亲收到遗书的那一天,小vitus终于也学着爷爷一样,撬开了门锁,飞上了蓝天。
并在众人面前,展现了他极具天赋的琴艺!
从那一刻起,vitus就不再是关在笼子里的凤凰,他的未来将万众瞩目!
如此催人奋进的主题,却在并不波澜的叙事中慢慢展开。
其间许多细节都带着很特别的欧式幽默。
确实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
最后,想引用一句忒俗的话: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祝愿我们所有人都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p.s.明天,我准备改用左手吃饭了。
嚯嚯,改变习惯就是超越的开始!
)想飛的鋼琴少年【简介】该片获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瑞士代表)和大多数被视为音乐天才的少年一样,维特(vitus)从小就拥有过人的敏锐听力、令人惊异的钢琴才华、以及来自于双亲“成为伟大钢琴家”的殷切期望,只有当他和童心未泯的爷爷相处时,才能暂时释放加诸在他身上的压力。
有一天,维特终于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而活,在滂沱大雨的夜晚,戴上爷爷亲手大造的翅膀,纵身一跃、飞上天际…本片是瑞士导演弗兰迪-M.米偌( Fredi M. Murer)酝酿长达廿年的心血结晶,透过诗意且幽默的视角,观照出一个关于天才、赤子之心、亲情与梦想的温馨小品。
饰演维特的泰欧‧盖尔基(Teo Gheorghiu)本身就是一位音乐神童,一九九二年出生于瑞士,五岁即展现优异的音乐天赋,随后以资赋优异的身份被推荐到英国普赛尔音乐学院就读(Purcell School)。
他会说五种语言、除了音乐也喜欢数学。
二○○四年,他在瑞士与苏黎世管弦乐团合作舒曼的钢琴协奏曲,赢得全场一千四百名观众一致喝采。
穆勒慧眼独具认为泰欧就是诠释维特的不二人选,泰欧的表现也果然令人激赏,全片的钢琴演奏,不管是内敛的巴哈《郭德堡变奏曲》,炫技的李斯特《钟》,抒情的莫扎特《轮旋曲》(选自K.511),全都不假他人亲自批挂上阵。
他与饰演爷爷的欧洲巨星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浑然天成的合作默契,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精采之处。
有个译名叫《想飞的钢琴男孩》,一个童话般的故事,神童的困境几乎都是相同的,压力、约束、排斥,既然主角是个天才,要突破这些束缚自然是轻而易举的,最喜欢他在最高档的餐馆,面对长他七岁的伊莎贝拉,一板一眼的解释着男女之间性需求年龄的差异,仅仅有条,狂汗这种超强理论。
最后开着飞机重新回归到心爱的音乐面前,因为自己的爱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是一个童话。
我蛮喜欢这部电影的!
vitus,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vitas,所以虽然早早地把它列在豆瓣想看,但没有想着去触碰,甚至于下载了这个版本的高清晰后还是看都没有看就删掉了。
现在不免有些懊悔,因为,看来我和大多数人一般对天才有着偏见。
小男孩非常可爱,明亮闪烁的眼睛,有些忧郁,所以当看到豆瓣上一个评论时连自己都乐不可支--“如果退回十年,我希望vitus是男友,如果前进十年,我希望vitus是我的儿子”。
现在看来,也的确只有后者可行。
不过vitus一本正经地向大他7岁的Isabelle求婚时,还是太有杀伤力了。
他的理论无懈可击,小日本老师常常教育初中男生说,你的女朋友还在幼儿园,可按vitus的说法,女生找一个小自己7岁的小男友或许才是新科学哦。
智商180的vitus是那么特别,因为妈妈一句不想把孩子像动物园一样区别对待,而在普通学校念书,可是谁也教不了他,也不敢教他。
老师:请问流经埃及的是哪条河流?
vitus:不知道。
老师比我懂得多。
老师(很得意):按常理,老师的确比你懂得更多。
vitus:请问谁发明了蒸汽机?
老师(有些飘飘然):詹姆士瓦特。
vitus:既然老师比学生聪明,为什么瓦特的老师不发明蒸汽机?
这段也让我感觉大快人心,老师脸上的表情,让自己想象着和vitus的同桌一样,在最后一排竖起大拇指,最好再扮个鬼脸,即便被老师拖出去爆揍,心里也是得儿一个笑。
在爷爷的指点下,一心想过normal生活的vitus骗过了所有人,架着蝙蝠翅膀从窗台上一跃而下,成为了“普通的小孩”。
他满脑子的classical和同桌的hip-hop不经意地在操场上转换,其实古典音乐当真不是件枯涩的摆设品,相反,古典音乐中迸发的感情总是缠绵而又充满激情。
当vitus偶然在唱片店遇到心目中的muse-Isabelle,背景里荡漾着Liszt的音乐,让这位公认的感情大师来悄悄指点纯真的vitus,真是美妙不过。
就像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大师在演绎最难的演奏部分时,总会孩子气地回想自己甜美的恋爱史一般。
爷爷最终实现了想飞的梦想,斜拉45度飞过停机场大门的感觉让他没有了遗憾,而一一完成了爷爷和爸爸妈妈理想后的vitus终于乖乖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坚定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曾经和爸爸去听过朗朗的音乐会,卞祖善指挥,两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兴奋的神情犹如在眼前。
据说在德国听wagner的作品得提前几年订票,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赶上这样恢弘的作品。
飞机留在停机场才安全,可飞机终究是要飞到天上去的。
vitus也是待在普通人中见才安全,可锋芒终究是会显露出来的。
熬夜看完了这本影片,傻呵呵地笑着去美美地睡上一觉,等改明儿开始调琴拉,也不能亏待了自己家的宝贝。
一个男人如果有才华的话,不管他是7岁还是70岁,你都会爱上他。
刚刚开始看这部Vitus的时候,就在心里暗暗祈祷,这个钢琴少年千万不要是多智近乎妖的形象,就像是八月迷情里的那位,NB的已经是人形非人类了。
幸好不是。
开始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嘴角总是向上翘的,温暖的调调贯穿始终,淡淡的。
演小Vitus的男孩就是个神,大而纯净的圆眼睛,就这么向上一翻,男女老少一律通杀。
当妈妈让他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奶声奶气却又无奈的说一句“okay”;当他的保姆女朋友伊萨贝拉问他要把自己在房里关多久的时候,一个把睡衣穿的整整齐齐甚至扣子都扣到最顶部的小人走出来,软软的说一句“关到我长大”;当他郁郁寡欢不吃东西的时候,爷爷问他“恋爱了吗?
”,他说“不是,我只是知道以后会娶谁了”。
这个时侯,你一定会斩钉截铁地承认你爱上他了。
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会迅速。
才华男人标准之————EQ也许你要说这哪里是有才华,分明是在耍可爱嘛。
这就是Vitus的天才之处,IQ高的人常常会让我觉得是“妖”而非人,但是这个小盆友却从小就显露出不比IQ低的高EQ。
真正的天才就像是真正的隐士一样,居于闹市而非山野。
大智若愚必是天才。
所以后来Vitus装傻,瞒过所有人,除了他的守护神一样的爷爷。
当然,从他开始装傻,影片也开始向NB发展了。
最后,爷爷的遗言也揭示了天才不被人理解的一面,“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变傻才能逃离。
”才华男人标准之————学有专长Vitus是天才少年,又有音乐天赋。
他的专长除了钢琴,还有在学校可以用超强数学能力刁难老师,在商战中用NB的赚钱能力并购掉欺负老爸的公司。
男人一定要有自己精通并且喜爱的东西。
这点很重要。
可以当成事业来做,也可以当成业余爱好。
玩物丧志是极点,不要到极点就OK。
我喜欢看一个男人在自己专长的领域里侃侃而谈、乐在其中的样子,具备专业素养的才华男,扛不住啊才华男人标准之————低调的张扬低调也未必就能包含我想说的那个意思。
就看我们的Vitus吧,表情总是囧囧的,但是一抬眼,一撇嘴就是招人爱啊。
这无关年龄,无关身份,只与内心有关。
纵使你有万斗才华,我还是喜欢你如孩子一般在我面前。
Vitus在唱片店再次见到他的保姆女朋友伊萨贝拉时,那个表情,简直不是一个12岁小孩做出来的。
激动、惊喜,想要上前却又强按下那股冲动。
然后暗暗看着她和别的男人接吻,心酸却又不放弃的表情。
才华男从不轻举妄动,而是随着自己的计划有节奏的进行。
所以当他向伊萨贝拉告白的那一段才会给看过的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只有才华男才做得出来。
才华男:你知道吗,女性一般都比男友小7岁。
而男性的平均年龄会比女性少7岁。
所以,一个女人会守14年的寡。
而我们刚好可以同年死去。
女人的性欲会比男人晚10年产生。
所以女人应该选择小男朋友。
伊萨贝拉:那我们做爱怎么办?
才华男:哦,这你还得再等几年。
做爱只是DNA的交换。
年龄只是数字而已。
他们真的很严肃地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真的忍不住笑出声来。
用专业知识外加认真的态度,最好还有一点耍宝的表情,才华男绝对所向披靡。
才华男人标准之————要有动手能力Vitus的爷爷有一个工坊,他们一直在做木工活。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到IKEA,他们家的好多家具也是要自己组装的,还有老友记一开始里的Chandler和Joey帮Ross搬家的时候也是自己组装家具。
说到这,就一定要赞一下Vitus的爷爷。
一个无拘无束的男人,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飞翔。
他带着孙子去偷花,给孙子做回旋镖然后打碎厨房玻璃,给孙子做蝙蝠翅膀,告诉孙子寂寞的时候就给人写情书,保守孙子的秘密直到死去。
从做翅膀到买飞机模拟器再到买飞机直至最后飞一把让鸟儿都嫉妒之后安然死去。
这样一个男人是孙子的守护神,更让女人无法抗拒爱上他的,即使他已经70岁。
这评论算是让我写歪了,这本是一部多么温暖而励志的片子,我也是因为其中的一句台词才想起来去看它,现在让我写的有点非诚勿扰的意思,但是天地良心我绝无此意。
最后用片中爷爷说过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本意吧:“如果你下不了决定,就得先舍弃一些东西。
”
(芷宁写于2007年11月22日)好久没看过这么一部令人身心愉悦的电影了,瑞士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以明亮轻盈又略带夸张的诗意表现手法,配合隽永优美的钢琴伴奏,将一个天才神童对平凡人生的渴望娓娓道来,而当他经历了平凡、亲历了一些事后,又获得了重拾天才之路的信心,进而呈现出一个天才“异类”要如何于这个世间获取最大空间的自由度和生存方式,从而使该片既有艺术的视听享受又有现实教育的探讨价值,是一部难得的亲情加梦想加音乐的温馨之作。
通常在光影的世界里,音乐家就够怪异的,天才则更为拧巴,而将这两者集于一身的钢琴天才就更难伺候了,仿佛非得抑郁无常或极端情绪化才能得以洞悉古典音乐的精华,才有资格成为艺术殿堂的一员似的。
而所有这些脆弱拧巴病态在这部讲述天才成长故事的影片里荡然无存,该片所再现的音乐神童维特不仅有比肩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还拥有超凡的数学头脑,更是个自学天才,6岁就爱读百科全书,12岁就精通股市操盘,还具备了与生俱来的飞行员素质,同时,他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也很强……老天,这样的小孩赐我一个好不好?
当然凡是天才都会遇到一些困惑,小维特也有自己的烦恼,“不愿受生命格局框绑的天才/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这几句安东尼·圣修伯里写在《小王子》里话,几乎是维特的生活写照,智商高达180的他从小就被冠以天才的称呼,他5岁就能过耳不忘的弹奏《生日祝福歌》,6岁就以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技惊四座,干妈更是给他排了星座命盘,以确认一个“伟人”的诞生。
作为天才,他的未来成了父母亲友们关心的首要大事,他们希望维特将来成为伟大的钢琴家或伟大的其他。
然而,思维超前的维特似乎过得并不快乐,12岁的一天,就读于高中的维特被获准提前参加毕业考试,但他却越发想和所有同龄的男孩一样简单的生活,而且他还有一个从小就有的梦想——飞上蓝天,尚未实现。
维特和爷爷(布鲁诺·甘茨饰演)关系密切,仿佛两个知心好友兼玩伴。
爷爷是一个有点古灵精怪,又有着飞行梦想的鳏居老头儿,开着家木匠作坊,他视孙子为朋友,和他一同探险,一同聊人生。
对父母有所保留的维特却将他的烦恼告诉了爷爷,爷爷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来丢向远方,说道:“想要获得一些东西,就要学会放弃另一些东西。
”于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里,维特决定再也不为父母的希望而活,他披上爷爷和他一同制作的蝙蝠翅膀,从阳台上纵身一跃……维特这一跃,肢体毫发无伤,智商却“下降”到了120,演奏才华也大打折扣,母亲在伤心之余,只能将他转学到相应年纪的班级,终于,这个家庭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了。
当维特有如其他同龄少年一般在阳光下和同学一圈一圈地骑着单车时,神情无忧且放松。
这个画面让人有些难过,平凡在维特这里是这么的难得,以致于令他不惜跳楼假装失去了天赋来获得这个平凡。
然而,虽然“唯有装傻才能逃离”,但在某天,维特于CD店购买了一张钢琴演奏专辑,拿到爷爷家播放后,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对音乐的热爱,迫切地演奏了起来,其技艺堪比那张CD,爷爷也由此得知了维特的小算盘——天才烦了,在给自己的放假呢。
祖孙俩协议保守这个秘密。
从这天起,维特意识到音乐对他的重要性,因为它已融入了他的血液,而唤醒天才那刻意回避并尘封着的音乐记忆的曲子是俄罗斯钢琴家阿雷克西·波维诺夫演奏的巴赫《歌德堡变奏曲》。
在得知爷爷、爸爸的经济拮据后,维特以爷爷为CEO成立了沃夫博士公司,帮爷爷炒股,狠赚了一笔。
爷爷终于买了私家飞机,飞向了蓝天。
爷爷故去后,维特又拉干妈做CEO,成功协助爸爸当上了所在公司的总裁。
然后,维特架机高飞,在一位钢琴大师的家门前降落,因为她曾告诉过他,等他为了自己而弹琴时再来找她,接着,维特开了盛大的个人钢琴演奏会,交响乐队为其伴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影片后1/4貌似有点理想主义的夸大,但和影片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于清新明快中点缀着层出不群的意外和幽默,如影片开始不久的祖孙对话就让人忍俊不禁:爷爷边制作着简易飞行器,边对6岁的维特说起自己年少时的工作理想TOP10,位列第一的是飞行员,小维特大大的黑眼睛看着身为木匠的爷爷问道:“那第二个呢,是棺材木匠吗?
”又如12岁的维特调侃认为“老师一定比学生知道的多”的老师,他问:“蒸气机是谁发明的?
”老师得意又可爱地说:“这个我当然知道,是瓦特。
”维特立刻问:“那瓦特的老师为什么没发明蒸气机呢?
”全班哗然。
可以说,影片故事脉络清晰,所述道理通俗易懂,整体节奏舒缓适宜,画面干净流畅又不失童趣,配乐采用了大量的著名经典钢琴曲,且运用的收放自如、恰到好处,非常合情合理又合拍,在这样一个阴霾的冬季下午,令人兴致盎然。
同时,该片演员演技不俗,不论影帝还是初次触电的小孩,很多表演都有值得回味咂摸的空间。
曾与荷索、安哲罗普斯等名导合作过的欧洲影帝布鲁诺·甘兹(即大家熟悉的《柏林苍穹下》的天使丹尼尔)成功塑造了维特的爷爷这一重要的天才的“导师”形象,不论表情还是肢体,甘兹都将一个与众不同的爷爷精彩再现,貌似古怪疯癫,实则满脑子的生活哲理,在他的相伴和指引下,出众而孤独的小维特才没有被母亲那过分的期盼毁掉,爷爷以平和的心态、美好的梦想带领着维特走过了最艰难的心理过渡期,从而使他免于沦为瑞士仲永。
和布鲁诺·甘兹的精湛表演配合的珠联璧合的是两位扮演维特的小演员,其中那个6岁维特十分惹人喜爱,扮演12岁维特的泰欧·盖尔基本身就是一位才华洋溢的少年钢琴家,片中所有的钢琴配乐,不论深沉内敛的巴赫《歌德堡变奏曲》,复杂炫技的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6》,还是悠扬抒情的莫扎特《轮旋曲》等等,都由他亲自演奏。
1992年出生的泰欧5岁时就展现出了音乐天赋,于12岁那年演奏舒曼钢琴协奏曲成名,他会说五种语言,除音乐外还喜欢数学……这简直就是为导演弗兰迪-M·米偌的影片而预备的孩子。
(听片中所用配乐,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14938900_d.html)
大部分励志文艺片都会受豆瓣排行榜的青睐。
星期三外卖的午饭时光,电影看完一半,然后一直拖到不用加班的周六,看完整部。
李老湿在今天的日志里说:一直觉得那些有强烈八卦心的人应该都比较幸福——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是保养八卦心的必要保证。
看完他的日志忽然很想哈哈哈哈 , 北漂在游戏公司的日子让人越发屌丝,有时候也会想,我他妈一个学编导的,怎么就做了这个,就像高中逃了无数课,在学校旁边卖打口碟的文青老板那里看电影,然后坚定要学电影专业,后来却学了没有丝毫关系的广播电视编导。
日子总是这么阴错阳差让人措不及手。
“ 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
”算是影片中最温情感人的话,不知说到了多少工作辛苦生活平淡,人生无趣的家伙心坎里。
动辄四五十秒的长镜头,远景,全景,几乎是所有文艺片惯用的手法,大家都忘记了,最平淡无趣的其实才是真实生活。
记得有朋友看到我放在书桌上的美学书籍问我,到底什么是美,原谅我无法回答这么具有哲理且高深的问题,我只能说,美是热爱。
到现在为止,工作一个月。
在十七八岁时拼命想要长大,仿佛到了二十二三岁就可以拥有一切,现在二十二三岁却还是一无所有,没车没房没存款,有的只是一颗越来越惧怕长大,惧怕变得世故的心。
理想是什么,总是有人装出一副学者的姿态给大家普及,理想这个遥远且高深的话题,在平凡的生活里,理想对我来说不过是越走越远的世界。
过去的岁月中一直不安分的到处行走,走完川藏线不想停下来的想法越发强烈,这是否就是理想?
但是生活充满柴米油盐的庸俗气息,这就是现实,理想和现实永远难以调和。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一段时光之后回首发现最爱的还是自己可以拥有的,从小学钢琴的人几乎都没有童年,现在记忆中还是老爸拿着棍子一脸严肃立在身边的情景。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现在心情烦躁时,寂寞无聊时,还可以有弹琴这样一件事情打发难熬的时间。
对理想少了一份坚持,面对失望和欺骗已经能够坦然接受,厌倦平淡如水的生活,渴望更多新奇的体验,不知道这样的状态到底是否正常,只是越想逃离却被锁得越紧,直到窒息。
别担心我,我飞了。
你飞了?
对,这是最高机密。
我不会说出去的。
记得那个拉门吗?
机场那个圆篱的,用铁链锁住的。
恩,通往跑道的那扇门。
就是那道门。
模拟飞行三百小时后,我有点腻了。
于是我拿了小飞机的钥匙,再从工具箱里拿了我的大铁剪。
我一大早就跑去机场,天气风和日丽,四周宁静安详,我跃跃欲试。
我将铁链用力剪断,然后慢慢把门打开。
我发动引擎,螺旋桨开始转动。
通往跑道的门关着,但PC-6不需要长跑道。
只要拉上刹车杆,风门全开,在引擎转速到最大时放刹车,滑行40公尺,拉45度角…你...就会冲上云霄…连鸟儿看了都会嫉妒眼红。
鲁迅说画鬼最容易,因为谁都没有见过。
我们聪明而又懒惰的编剧,大大发扬这句经典评语,鬼以降又加上了(1)天才,痴呆,精神病患者,自闭症患者等精神特异者,如雨人(2)成人无法回忆和内省的婴幼儿时代,如看上去很美(3)虚构的怪物,如金刚。
因为编剧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他们的言行为剧情服务,而观众则不可以从一己内省的经验来判断编剧的合理与否优劣如何。
本片就是(1)(2)组合,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少年。
关于天才少年本片其实可以有很多令人深省的着力点,比如天才是幸或不幸,儿童的教育是应该严管还是放任,天才儿童的心理适应情感沟通问题等等。
而影片都蜻蜓点水,小荷尖尖带过了。
重点夸张了天才少年的超能力,用炒股(又是很有时代感)买下一个企业集团送给他爸爸做礼物,然后再成为一个钢琴家,用演出送给做了多年星妈梦的妈妈当礼物。
为了迎合人人都有的夸大的自恋倾向而夸大到底,无暇其余。
虽然影片有不少生活化的小幽默点缀其间,然而本片仍然落入了好莱坞式超人电影的窠臼。
本片可以通吃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
瑞士电影,电影画面很棒,彩色,跟蝴蝶有点像。
我喜欢这样的画面处理。
Vitus天才儿童,小时候,看见他驾着模拟的飞机在绿色的草地上飞,世界都美好起来,只有他的世界,充满热爱与生活的味道。
小Vitus长得很可爱,很倔强,当所有宾客跟妈妈要他弹钢琴的时候,他很倔地不弹,我以为他会反抗到底。
他弹了,而且那一刻,他被认定是天才儿童。
在琴声结束的那一刻,他露出狡猾的一个表情,很可爱,狡洁。
看完这样的电影,感觉自己可以或者需要享受生活,普通,多普通的字眼,他想追求这样的生活,却因为太过多的知识而不行,被赋予了太多的期待。
他不落俗套地给自已加一保护层。
没有像其他的天才儿童一样因此而殒落,他飞得更高了。
他不聪明了。
他妈妈在得悉那消息的时候流泪了。
女医生说,你儿子又健康又正常,你为什么要哭呢?
那一刻,我不喜欢他妈妈。
Vitus反驳爷爷的那句话,飞机呆在地面上安全,那它为什么要飞呢?
印象深刻。
果然他是一部好电影。
再多无它。
刻碟不禁又看了一遍 有趣又有意~少年Vitus的眉眼 嘴角 一举一笑 恍惚中竟好似他。。最后的钢琴演奏 入迷
在我不清楚这个到底是不是真人真事的情况不能判断因为一种是很神奇一种是编此故事只为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总归拍的很粗糟但寓意很好。
贫穷庸俗的我没办法理解这个故事
聪明到成功的逃脱了聪明人的厄运,可能吗
原来欧洲也有yy小说,还被拍成电影。一个二流的钢琴工作者携着某飞行员和巴菲特一起穿越到这小子身上,然后他就无所不能。。。
简单温馨。
抱歉,没心思看完。瑞士德语还真是差别不小。
科幻片
前半段看得我好闷 后面终于出彩了顺着命运 勇往直前
你的梦想完成了。现在,该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了。
非常有魄力的小男孩。
还行吧,
Vitus太正太了。口水。感觉有些怪怪的。到底要表达什么。前面和后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完全脱节。或许题目改成{智商180天才少年成长记}才切题得多。但要是这样我肯定不看了
12岁的vitus,穿一身儿正经八摆的小西服,小腰板儿挺得倍儿直,与你平视,送你钻戒,说我爱你,还得让你接受他,内对话太逗了,“根据资料统计,女人通常是要比伴侣小7岁。但男人的平均寿命比女人要少7岁,女人就要守寡14年。而且女人的性欲比男人晚10年达到高峰,所以那么多人分手。女人应该交小男朋友。我们会幸福美满。” 幸福美满?这个乐极了。可爱!
天才就是牛B,然后呢?
想飞才是题眼
爷爷最后幸福的逝去了。而维特,也终于领悟了爷爷的人生真谛,敲响了之前拒绝过的女钢琴家的门……
3
钢琴是他的天赋,飞行是他的梦想而作为一个小神童,他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别人如果有更多vitus的原创音乐就更棒了
諂媚之心昭然,但大多數人仍會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