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映的时候带着我的妹妹去看的,真的搞不明白这个动画电影的意义在哪?
是圈钱吗?在电影放映到一半的时候我问我妹妹:“这电影好看吗?”她说:“动画片还行吧,但是我不喜欢看真人的那段。
”真的搞不明白命名的时候是不是脑子瓦特了,还是说昧着良心欺骗那些孩子的感情吗?
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上写影评,真心希望片方做点好事吧!
😒😒😒
我要先说个题外话,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某知名高校的物理考试卷818固体物理考试,发下来的试卷却是电路分析题。
后来怎么处理了呢?
校长撤掉,出卷人下岗,相关人等一律处分。
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人数有多少呢?
我没有准确数字,但根据往年公布的数字估算,不会超过300人。
教育部雷厉风行的姿态让我等瓜民认为,说影响了300个孩子成长的事情,处罚就要这么严格。
那么这次诈骗大片的全国播放影响了多少孩子的成长呢?
我不知道准确数字,但从票房来看,不会少于30万。
那这么恶劣的事情发生了,居然就没有人对此负责,真是卧槽。
对比一下两件事对孩子的影响度,我们分析两者从烈度上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损害几乎是不分伯仲。
但考虑到本次诈骗大片的观众全是3-10岁,甚至更小的孩子,那诈骗大片的影响显然更恶劣。
确实,在保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赚钱为第一要务,这是某圈内领导的名言。
但是你大年初一忽悠孩子,孩子可是会记住的。
随便读一点心理学,你会知道童年对一个人多么重要。
你全国公映,不夸张的说,你毁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的诚信观和相关价值观。
希望相关领导引起重视,能够彻查此事。
事情发展到现在,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是某些外国组织或机构通过这部电影在向中国孩子进行意识形态灌输。
这些意识形态和以前灌输的传统的西方意识形态不同,这次他们灌输的是不讲诚信,赚钱第一,不要尊严,欺骗消费者还不用负责,等等更加恶劣的意识形态。
预告片的幽幽之风吹响了《啥是佩奇》,在影友圈传播为一部颇具贾樟柯风格的贺岁诞生。
坐进影院,正片开始30分钟后,睡梦中的我确信,自己是观赏着一部混合英伦风格的中国元素电影,模仿的应该是印度著名歌舞片贾拉得调门!
于是,梦中的我,心安了!
新的一年,我们大家应该认知的是,预告魔术是艺术后,待揭幕那刻,也只是工作人员换壶而已。
因此应该免费播出!
以供大家受教育,树新风,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凭什么收钱?!
为什么收钱?!
哪个人如此贪财做的收钱的决定?!
真的没看过预告片,想当然的就以为是动画片,年前就答应儿子带他看小猪佩奇和熊出没。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
打开手机查看电影票,结果熊出没只排两场,而且满员,幸好还有小猪佩奇过大年,跟我五岁的一起买了票。
但位置也是最偏僻的,全场满员,大部分都是家长抱着孩子看,开场小猪佩奇就给大家拜年了,结果画风一转变成真人真事了,大概看了快十分钟,我儿子问我这是小猪佩奇吗?
我当时有种上当的感觉,幸好孩子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变成动画片了,没过一会又变成真人真事,而且还是亲家之间的文化尴尬事,全程煎熬着看完了,电影院里没几次笑声,说白了就是有动画片就看,真人真事就溜号着等动画片,看完后我问我儿子好看吗?
他居然回答好看,我无语,初三看了熊出没,全程孩子们的笑声很多,抓钻石,抓枪头等等,我儿子依然说好看。
初六的时候手里还剩一张兑换券,我问我儿子看小猪佩奇还是熊出没,我儿子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熊出没!
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动画片就简简单单快乐就好,一堆幼儿园小孩看两对亲家因为南北方文化差异弄得尴尬?
他们看得懂吗?
全程歌舞剧有意思吗?
个人觉得小猪佩奇过大年里的真人秀很画蛇添足!
欺骗小孩子的感情拍电影挣钱太没有底线和人性了。
强硬插入无关内容,这个电影架构毫无逻辑可言、生搬硬套,电影中歌词无聊,曲调低俗、恶心至极,时时挑战人类忍受底线,耳朵遭到无情强奸,坐在电影院有种深深的无助感,哗众取宠建议对这种恶劣行为定罪入刑,加大整治力度,净化电影市场,促进电影行业健康发展...
啥是佩琦的宣传片做的太好了。
小猪佩奇过大年电影拍的啥也不是。
电影内容啥也配不齐。
被宣传片骗了,骗的我想哭。
内容多差自己去脑补。
真想带孩子看电影可以选其他影片。
如果没有想看的,就在家看看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吧。
别浪费钱了。
总结几句,关于时长,全靠拼凑。
不能算完整的电影,勉强凑够时长。
关于内容,就是几集小猪佩奇动画片的拼凑版,而且内容怎么看也不像新的。
关于拍摄手法,不知道是故事穿插动画片还是,动画片插播过年氛围。
各种尬唱,估计拍完电影,演员这辈子都不想再唱歌了。
看完了,脑补一下:中方:明年是猪年了,小猪佩奇是个大IP,我们要赚钱!
英方:春节是什么?
来不及了,我们没时间做大动画了,我们还在做下一季的短剧集。
中方:没问题,老哥,甩给我们几集,串糖葫芦我们在行。
于是我们在电影院第一次看到屏幕比例4:3,rmvb分辨率的动画,搞的每次切入动画我都以为在看盗版。
制片人:我们要请个大腕写剧本,串糖葫芦的杆也是很重要的。
导演:没问题,琼瑶阿姨我熟悉,过气了,批发价就能拿下。
琼瑶:剧本我在行,一天就写完了,你们这个伦理片什么时候上映?
什么?
是动画片?!
于是我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描写亲家勾心斗角的儿童片。
后期时,制片人:哎呀我们这个预算100万只花了50万,一定要花完!
导演:没问题,我花50万请人做个预告!
于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预告比正片精彩的电影。
骂谁啦?
就是圈钱无良的制片方!
把所有人当傻子样玩。
不明就里以为是延续《啥是佩奇》兴匆匆跑进电影院的,然后一脸懵逼眉头紧锁出来的不占少数。
真人加进去本来就难出经典动画,你还搞几个尴尬非常的帅男美女大妈组合进去,看的心一揪一揪……孩子就看这玩意?
唉!
说再多,也是觉得悲哀。
人的不要底线能超出想象,为了圈钱啥都干的出。
这是一滩沉沉的死水,都是无良惹得祸。
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以后您的电影我要慎重考虑是否去看
对中国来说是十分有新意的演绎方式。很可惜佩奇的世界没有和真实世界在一起。奶奶的饺子歌好牛。看跑男认识了朱亚文,不错。
圈钱
挺好看的
《啥是佩奇》挺硬核,影片本身不说了,Entertainment One能不能对动画部分走点儿心?
真人戏精致但没意思没内容,动画工整有趣但只吸引小小盆友,比豆瓣评分要好,豆瓣完了
这种方式很符合原著 总比各种其他大电影番外篇 层出不穷好多个路人甲乙丙 硬凑一些硬核剧情的那种 要强很多很多!最后一个过大年很棒!p.s. 请盲目寄予太高希望又自行想象力太丰富的家长不要在电影院骂脏话带口头语 不止我的孩子 你的孩子也在旁边
合家欢电影,猪年就应该一家老小都去看佩奇!365天都是你微笑的脸,欢欢喜喜过大年🎉🎉🎉
为啥我觉得比我想象中好看很多 真人版部分写的都是小细节的事情 但是很真实 就是普通家庭会发生的事情 点到为止不煽情 有小矛盾但是就是平凡的幸福的家庭 爸爸妈妈的恋爱部分 奶奶的奶奶剪窗花传承部分 南北差异部分 和尴尬的新年红包部分 还有小朋友拿着压岁钱看着玲琅满目的玩具那种激动 都很真实很记忆里面过年的感觉 动画部分也算不错 因为一直陪女儿看 尬黑的真的无聊 三星半吧 为了平衡黑子
骗钱也不带这么骗的
对大人来说,这片有些无聊;对小孩来说,小猪佩奇和她的朋友们简直太好看啦;对我来说,朱亚文演的“爸爸”才是最大的惊喜。虽然他全程都在傻呵呵地笑,好像没怎么演,大概算本色出演,但还是那么帅气、可爱,和他以前演的硬汉形象差别好大,但还是招人喜欢,是位帅气、任何人都可以的“爸爸”。片子是动画和真人两部分穿插组成,真人和动画人物没有出现在同一画面中。真人部分全靠演员的表演来带动影片的氛围,给这个单薄的故事增添一抹亮色。动画部分,可惜小猪佩奇不够“社会”一些,也许是照顾到春节的喜庆气氛,不能表现得那么野嚯嚯。电影院里大人带小朋友来观影的真多,大人们大多在玩手机,小孩们则全神贯注。我旁边竟然有位奶爸把几个月大的小孩抱进来看,奇怪的是他竟然全程没有哭闹,看来从小就是小猪佩奇的粉丝了。
完全不是蹭热点的烂片,看完后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真人部分和动画部分结合地恰到好处,动画在真人世界起到调节人物关系和气氛的作用,仿佛真的存在两个世界一般。大鹏导演负责的真人部分也是有趣而贴近生活,丝毫不显低幼。能安安静静地看完这片的成年人都有一颗童心。电影院的环境也还好,熊孩子都看熊出没去了,安静的孩子才来看佩奇🥳
朱亚文是真帅啊!
第一次和家里小朋友在影院看电影,值得纪念的时刻~
看这部电影时,我出国六年,不论多远多忙多没气氛,每年春节那些套路,却从来没有少过。宣传片比电影本身更用心,这是真的。多年以后没几个人会记得《小猪佩奇过大年》的正片,但应该会有人记得《啥是佩奇》。那些有条件能回老家和讨人嫌的七大姑八大姨一起过年的人们,恐怕是很难喜欢这部电影的。豆瓣现在是4/10分,我觉得可以给到5/10,因为我已经七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2021.11.13
当背景音乐吃个饭……
大年初一陪孩子看的
笑死我了,广告拍的比电影好。
朋友调侃这部电影最多三天就拍完了。 更像一部加长版公益广告片,不算电影吧。 不过动画片部分还是一如既往地好看,大概我可以get到佩奇的点吧。
要脸吗?票还那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