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情人节是一出非常简单的一对蓝领阶层从相爱到离散的悲剧,残酷的真实书写到令人绝望,充满人生的细节,能令人听得见心跳的情感漫溢,动人而又令人感到无措而近乎麻木。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革命之路》,虽然二者除了都定位在一对夫妇身上讲述残酷的现实外并无多少可比之处。
对我来说,《革命之路》在于讲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无望以及这如何伤害、异化我们的情感,走向必然的分崩离析。
成长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了解着自己的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经受着这类挫折的考验完成所谓“成熟”的过程,但是直到我们遇见我们觉得是生命中头等重要的那个人,走近到可以从彼此身上折射出的一切缺陷中看到最最真实的那个现实——折射,往往是因为对方先于你自己看清了你,你们彼此看透——人们才往往真的意识到这个现实有多么沉重。
很多人自然性的妥协,对彼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人不堪忍受,他们通常终其一生也无法越过这条线;有些幸运的人则能相互支撑去敢于面对和接受现实,甚至得到更多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力量(虽然很多时候是以一方做出牺牲为基础);更多现代人,则企图忽略,保持距离,认为自己不需要或不想要有人一起经受现实。
说回蓝色情人节,先来说说两个人。
Dean的标签应该是“胸无大志”,college辍学,安于做搬家、刷墙的蓝领工,他甚至有些anti-social,让人怀疑有暴力倾向,他抓住话头不停的反问,比如“potential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这代表什么?
什么意义?
……”的样子简直让人抓狂。
Cindy的标签则是那个家庭背景略好,会对丈夫有策略的激励和惩罚的“俗妻”,“你这么有potential……这样的生活从没令你失望吗?……”,对Dean的求爱冷漠相对或控制不住的施以恶劣的拒绝,如同在说,你有能耐来rape me啊。。。
贴着这样的标签,他们似乎是两个“极品”,然而,事实是Cindy隐忍退让,操持一切,承受着家庭方面的隐形压力,曾经的美丽活泼,而今所剩无几。
Dean善良、细腻、有情趣,他说的这段话让人动容:“我以前也没想过要做谁的丈夫,也没想做孩子的父亲,那不是我人生的目标,那是别人的理想,不是我的,但无论如何,这变成了我想要的,我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不想要别的,只想做这个,我工作也是为了这个……我的工作是可以让我从早上8点开始喝酒,多享受啊……我起床、喝瓶啤酒,去工作,给别人刷房子,他们很满意,然后我回家,我跟你在一起,这就是,我的理想”。
事实上,这是一对并不新鲜的组合,轻易的让我想起正在读的《月亮与六便士》。
安于清贫是说起来很容易的,但对于Cindy来说,我能切身感受到一个父母争吵的家庭带给她的不安全感,即使她不是个要求很多的人,但至少仅仅有“爱”对她来讲是不够的,何况她还是个母亲。
而对Dean来说,真的要为“爱”变卖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简单的快乐根源,成为追求而永不能被满足的社会浮尘中的一颗?
不,他们不是特殊的,因意外怀孕走在一起只是诸多矛盾根源中的一种,如果没有这个,他们也会在一起,也会有其他的问题,而根本的,还是在于他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接受无法统一。
Cindy一步步退却,终于觉得无法妥协,Dean却早已在现实中安营扎寨。
我惧怕面对这样的选择,我的不安全感和Cindy一样,而在理想与现实的缠斗中,我和Dean一样,偏偏只保留了最昂贵的尊严。
渴望妥协又不甘心,不屑于太大的野心,却无法忽略世俗的看法和压力,我这种人,千千万万,在理想、现实和时间组成的人生的坐标系中,诡异的伸展,能遇到另一条轨迹相近的人生的几率微乎其微。
还是说回片子,这部本当讲述爱情(不是婚姻)的电影。
两位主角的表演令人赞叹,他们如此流畅自然,还原了所有两人关系中的细微末节的反应,能让人肯定这两个人一直到最后都是如此相爱着。
但是结果我只看到,它讲述了爱情卑微的一生,是多么的无足轻重,无力对抗。
影片最后一幕,当初他们穿着蓝色的礼服走出教堂走入阳光,片尾字幕的背景上,他们一起的欢乐时光在瞬间即逝的烟花中被一次又一次的照亮,这不仅仅是怀念过去式的伤感,这是在现实露出其狰狞面目时,这种叫爱情的东西最后的微弱呼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原本的面目就是如此。
情人节夜晚的争吵,在全剧中举足轻重,通过对白表现深刻的影片主题,爱情生活有千万种,但最关键的是两个人对生活的设计理念是否一致?
对生活的目标态度是否一样?
当爱情褪去了华丽的颜色之后,维系两个人情感的要素是内心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影片所要告诉人们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结尾处,男主人公迪恩用沉重的背影向绚烂的烟花深处走去,逐渐消失在观众的视线里,片尾的演职员字幕叠加在烟花的背景中,背景的图片就是男女主人公在热恋期间的照片,于是使得影片有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和深层的含义。
我的理解是:爱情就像烟花,美丽绚烂但又转瞬即逝。
这也使得这部影片被蒙上一层淡淡的忧伤,虽然凄美但依然美丽,爱情本身很甜蜜,婚姻本身很迷茫,很难说男女主人公谁对谁错,只能说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了变化,价值观的差异使得他们不能同步同心,所以维持婚姻,双方就得保持原来骨子里的东西:如内心的情怀、对生活的梦想及对生命深层的理解等,所以那些白头到老、地老天荒的爱情传奇其实是我们渴望但又难以企及,这也许复杂矛盾的人性使然。
演员的表演真实自然,非常生活化,也使得影片富于吸引人的魅力。
这部影片虽然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以揭秘真实的生活化的婚姻生活而赢取观众的共鸣。
如果说两个人是因相爱而结合的,我无法完全同意。
他对她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从第一眼开始,讨她欢心,为她挨揍,接受她和别的男人的孩子。
她对他的爱我觉得需要这样来看待:一开始他主动进攻,风趣幽默,多才多艺,女生很容易被吸引,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这种关系很普遍,更何况她的历史颇丰,但并不能因此说她也爱(我总觉得爱是个很重的字眼)上了他,可能也就很喜欢很喜欢吧。
然后他们ml,与之前和她ex的ml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很显然她很享受。
渡边淳一说过,直女大多数遵循于生理的需求。
虽然听起来不怎么入耳,但我觉得也可以算她爱上他的一个原因。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他决定和她组成家庭的时候,没有婚姻的爱情对女人来说是没意思的,此时她那么的脆弱,那么不知所措,他如此英勇,如此富有责任感。
她便沦陷了,我一直不知道由感动为起因的爱算不算爱,在婚礼的时候她流出来的眼泪在我看来是一种无以回报的感激。
他们的爱情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这个问题实在无从回答,因为影片一开始,女主角被吵醒的那股不耐烦的劲,就可以看出她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那些争吵那些对话都是无聊的、没用的,没有爱情,什么都可以当做争吵的借口。
她不正眼看她,不想和他讲话,不愿让他碰她。
影片最后他走上去亲吻她的额头,想抱住他,她畏缩着想拒绝,她不是害怕,她是觉得恶心。
撇开她爱的程度,即使再爱对方,如果她觉得他有什么地方难以忍受,时间久了厌恶的情绪自然会替代爱情。
她受不了他的地方是工作问题。
而他在一开始说的“女人一直想要追求他们的白马王子,但她们最后嫁给的都是有着好工作的男人。
”也是一种暗示。
男人没出息是让女人很懊恼的一件事。
我不明白,既然一开始不在乎他卑微的身份,为何后来却无法忍受呢,可能一开始总是抱有幻想吧。
至于男的,错在既然说了自己配不上,要为之努力,却没有实际行动。
让我心痛的是他那么爱她,那么那么爱她。
他吵架,从来不提frankie的事儿,他发脾气摔东西打人,却从来不碰到她,他气愤扔了戒指,又心痛地去找回来。
他哭着用拳头打着墙壁,求她再给他一次机会。
她虽然反复强调I am married,但我不视其为对D还有感情,可能她觉得insulted,或者更像在说给自己听以控制自己的言行。
她给的拥抱给的对话机会给的些许安慰,都显得如此奢侈,是她念旧情给的恩赐。
为什么啊?
为什么她就非得这么讨厌他。
纵使他再讨人厌,那么多那么多的爱不够么!
不过这些都是废话,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多呆一分钟都让她浑身难受。
哎,女人太现实,越长大越现实,越经历生活越现实,她们不喜欢与现实脱轨的爱情。
我在想之后他们会怎样,他会整日整日地喝酒,但不管他再怎么伤害自己,she won't give a shit。
电影的叙事手法很有特点,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主人公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场景不断交替出现,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交织在一起,使得昔日美好与今日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导演对前面恋爱部分的甜蜜描写表现的相当到位,比如夫妻二人在大街上跳舞的镜头,尽显欢快甜蜜的爱情生活等等,比如女主人公遇到前男友时的猝然惊讶和内心开始的拒绝到后来与前男友的言归于好难舍难分等,实际都是导演想通过外化的场景镜头语言来表现主人公夫妻内在感情的缺失根源,即生活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中的台词质朴动人,如迪安所说的:我以前也不想只做谁的丈夫,也不想只做孩子的父亲,那不是我人生的目标,那是别人的理想,不是我的,但不管如何,它变成了我想要的,我都没有意识到。
这就是我想要的。
我不想做别的,只想做这个。
这段话概括了一个男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及被现实改变的事实。
最近又把Ryan的片子一部部的翻出来重温。
蓝色是一直拖着不敢去看第二遍的电影。
趁着今天考完试的放松心情才下定决心再看一次。
蓝色是一部不适合多看的爱情片。
事实证明无论你抱着一种多么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观看,结果都会像是我现在这样心情像被蒙上一块灰色纱布一样阴郁。
这部片子一直以悲喜两条线牵引着我们的情绪。
当Dean出场亮相的时候,那个有点谢顶,微胖,精神不振醉醺醺的中年男人会是Ryan Gosling。
尽管这个男人他看上去邋里邋遢,酗酒,抽烟,可是片子的一开场就完全没有拐弯抹角的告诉观众这个男人是有多爱自己的女儿。
他会不厌其烦的对他的女儿说”我爱你。
”“你知道我有多爱你么?
”这样的话。
他会陪她在吃早饭的时候玩大人们认为幼稚透顶的游戏。
然后当镜头转向Michelle饰演的Cindy的时候,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对立情绪,当Dean带着女儿跳上大床叫她起床的时候她明显不悦的神情,她少言寡语,甚至都没有怎么搭理过自己的丈夫。
从早晨起床,到给孩子做早饭,再到送孩子出门上学的这一切对她都只是上了发条每天固定要做的例行程序。
第一次感动到我的镜头就是Dean对开车送孩子上学的Cindy一直反复的嘱咐,”嘿,把安全带系上。
“”拜托把安全带系上。
”他一遍又一遍的啰嗦着,完全不理会Cindy对自己的冷淡情绪,然后当C开车离开,他甚至对着路上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大骂脏话。
如果一些人碰巧是从这个镜头开始看的话,我相信很多人肯定都会这个Dean的印象大跌,这俨然便是一个中年人生失败的loser在街上发酒疯的样子。
可是这却是他对妻子和女儿,对这个家的爱到深处的体现。
然后妻子告诉他,她在路上发现了他们的狗,Megan。
但是却只是一具被撞死的尸体,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暗自佩服了一下导演在前一段埋下的伏笔。
Cindy在女儿表演的时候告诉了Dean,当时Dean并没有过多的埋怨什么,甚至在听到这个噩耗后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说了句“我说了多少次要你们关上那该死的门。
”然后便是Cindy一直低声的啜泣。
直到最后回家,当Dean埋了Megan以后,这个男人终于放下了自己坚强的一面,浑身颤抖的放声大哭。
Megan在Dean心里早已便是家人般的存在。
我觉得这里又再一次强烈的暗示了这个男人对待这个家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多么多么的在乎。
那时Cindy从后面搂住Dean,我相信这个镜头第一次感动到了很多人,我甚至怀疑起我之前的判断,我还以为这俩人都还在彼此相爱。
Dean把女儿送到外公家,带着Cindy去了情色旅馆,尽管Cindy拒绝了很多次,他依旧坚持。
可是在去旅馆的路上Cindy遇到了自己曾经的男朋友,然后因为这件事,Dean和她在车上争吵起来。
Cindy说了一句“他现在很胖。
”Dean说“他胖和我有什么关系?
谁管他胖不胖?
”Cindy又说“总之他现在就是个loser。
”然后Dean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呵斥道“你认为这样说会让我觉得心里好受点么?
他怎么样和我有什么关系?
”直到最后Cindy道歉,骗Dean说自己要小便,下车躲到树林里让自己冷静。
这个镜头让我觉得Dean实在敏感的让人害怕,可是直到看到后面我才明白这个女人到底在Dean心中占有怎样的分量才会让他这样暴躁。
从走进旅馆房间的那一刻,Cindy的表情却还是依旧像往常一样的平淡,而Dean早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的跳上可以旋转的大床,一遍遍地喊着让Cindy看着他。
然后他们打电话给女儿,交待了一番,Dean对他的女儿说”我爱你。
”,给她学他想象出来的未来人滑稽的笑声,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女孩竟然并不是他所亲生,可他却能对她这般的好。
当Cindy在旅馆里洗澡的时候,Dean走进来想要取悦她,可是Cindy推开他说自己已经洗好了。
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已经明白这个女人对这个男人稀薄的感情。
Dean年轻的时候是个高中都没有毕业,英俊,充满活力的小伙子。
他心地善良,帮老人搬家到疗养院的时候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才愿意离开。
Cindy是一个在纽约读医科的大学生,并不风趣幽默,家庭不和睦,有一个不怎么靠谱最后让她怀孕的男朋友。
Dean在这么年轻的年纪里相信一见钟情,然后他遇到了漂亮的Cindy,只是在疗养院里看了一眼,他就相信他爱她。
可是Cindy这个女孩不相信,她的父母感情不合,她问外婆如何确定那个人就是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她的外婆告诉她,她无法确定,因为她从来没有对Cindy的外公产生过这种感觉。
这样的家庭缘故,让年纪轻轻的Cindy就对婚姻和爱情并不看好。
Dean费尽心思的讨好Cindy,先是在公交车里努力的搭讪,再是带着她在夜晚的大街上弹琴跳舞,那是这片子里最最美好的一个片段。
Dean努力的弹着琴唱着歌,Cindy跳着并不怎么熟练的踢踏舞。
然后等一曲结束,给对方一个最棒的微笑和响亮的High five。
Dean用他的热情和执着感动了Cindy,他们就这么相爱了,做一切热恋中的男女该做的事情。
直到Cindy发现了她怀上了前男友的孩子。
Dean陪她去打胎,Cindy却无法狠心把这个小生命就在这么结束。
最后Dean跟Cindy说“那就让我们就这么做吧,我们建一个家庭。
”从Dean对Cindy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明白”家庭“这两个字对这个男人来说是一个不可违背的誓言。
可是我却始终无法确定如果没有这个孩子的话,Cindy到底还会不会嫁给Dean,她到底足不足够爱他?
直到回到现在Cindy甚至拒绝和Dean做爱,只是简单的亲吻她都会捂着眼睛然后推开他。
她把Dean一个人留在距离家有2个多小时车程的旅馆里,没有丝毫留恋的开着车离开去上班。
Dean坐公车去Cindy工作的诊所找她,当他找到前台问护士Cindy在哪的时候,护士的说了一句“oh, you must be Dean.",然后当他和Cind出门准备交谈的时候,这个护士又说了一句“Don't let him brainwash you again.”我不知道Cindy到底在诊所里跟多少人抱怨过自己对婚姻的不满,抱怨她早就对Dean名存实亡的爱情。
终于事情走到这一步,Cindy再也不能用自己仅存的一点感情来维系这段如履薄冰的婚姻关系,“I'm done.“”There is nothing in my heart for you.""I don't love you any more.“,Cindy这时候简直就像一个无情的侩子手,一句句刻薄无情的话就像尖刀划过一样,虽然不至于把Dean至于死地,却早已伤痕累累。
Cindy说她要离婚,Dean气的把婚戒脱下,但是再下一秒又立刻反悔急匆匆的回去寻找。
Dean和Cindy回到Cindy父亲家里,在厨房里一遍又一遍的说着Cindy说着”I'm sorry.",对Cindy说”please tell me what else should I do?
"像个孩子一样的趴在门框上哭泣,乞求Cindy的原谅。
他无法接受Cindy说不爱他这个事实,他没有办法接受Cindy要推翻”家庭“这个在他心中至高无上无可摧毁的誓言。
可是没有办法,没有爱情的婚姻早已坠入深渊。
无法再进行下去。
当Dean最后孤身一人走在寂寞的烟花里,小女孩追过去抱住Dean的腿求他不要离开,这个镜头看了让多少人心疼。
那个在公交车上逗你开心的小伙子,那个会给你唱You and me的小伙子,那个对你许下一辈子誓言的小伙子,是不是在这一切面前突然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Cindy需要一个可以为家操持,为家里生计多忙碌一些,会多赚些钱的丈夫。
可是Dean是个极端的浪漫主义者,他不愿意去用他的才能去换取金钱牺牲可以陪伴老婆和孩子的时间。
两个人对婚姻的价值观分崩离析,无法妥协,导致一段爱情的终结。
的确,你还会不会相信爱情的美好?
爱情最后的样子,这些曾经仅有的美好像烟火一样瞬间美丽,却终要灰飞烟灭。
When love is real, you don't have to show it. When it is true, then everyone will know. 'Cause there'll be no one but You and meYou and meNobody baby but you and me
今天是2010年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11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一。
昨晚,从大年二十九日延伸到大年三十凌晨,看完了这部Blue Valentine。
起初,是抱着看奥斯卡候选影片的态度去看,不抱着发现什么感触什么的态度。
但是,恰恰是这部影片,正符合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态、心境、心情。
爱无力的感觉,爱情的挫败感,家庭面临破碎的思前想后,可爱的6个月的孩子的亲情的折磨。
正如电影最后,2位主角在厨房里谈到——我们还有一个女儿。
这对她的成长不利。
这何尝不是我目前想得最多的问题!
马上要面临离婚了。
呵呵,万万没有想到,我那么快就成了一位离异人士。
不再是单身人士了。
从2004年的1月份开始的恋爱,从2008年底开始的婚姻,就这样离婚的结局。
2010年6月,我决定放开工作,回家一日四餐煮饭配营养菜单给她吃,照顾她怀孕的日子。
我自己以为,我够伟大的,男人放弃工作而宁愿成为一位家庭煮男,照顾怀孕太太的饮食起居。
在她看来,我没有了收入,是在不得已才回家蹭吃的。
那么多年,感受最深的——爱不是单方面的互动。
当你爱一个人,爱她,宁愿为她花费再多的时间,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出差,入住酒店之后的第一个电话总是打给她,看到自己认为符合她风格或者我认为她穿着好看的衣服,第一时间买下,千里迢迢万般转折搬回家来。
在恋爱的过程当中,她让我屡次不爽,觉得她不够爱我。
电话聊着聊着,就挂了,再打过去,就是关机。
她很少主动给我电话。
分手我提了十几次,平均大约每个季度一次。
可是,最后,我还是和她结婚了。
以为,2人在一起,会改变的。
结合这部恰到好处的电影,以下,是我最近有关爱情和婚姻或者说是俩人相处的感受:1、恋爱就是这样,一开始的相处形态,就是以后你们两人的相处形态。
尽管俩人可能互相之间一直在相互博弈,但是自始至终不曾改变,不能改变。
你爱她多一点,还是她在乎你多一点,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始终如一。
你依恋他,还是他依恋你;你时时处处在乎他的感受,还是他时时处处都以你为先;每一次争吵是你道歉先,还是他道歉先。
都在最初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你们的命运。
谁够狠心?
谁够坚持?
谁先心软?
不要想着某一天你可以把决定权、话事权争夺过来。
你要争夺的话,最后也是以分手或离婚告终。
2、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不会改变。
所以,不要想着总有一天,可以改造一个男人,或者改变一个女人。
3、离婚的理由:每一次,我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却不再身边。
得不到支持,得不到慰问。
而且,还要分心去思考她,很是不爽。
每一次,就像最初吵架之后的电话那样,还没有吵完,就直接挂电话,然后再拨过去,已是关机状态。
每一次通话之后,我都很是不爽。
原来这些不爽的感受,是永远相伴左右的,只要我们还在一起。
4、如果她或他对你不够爱,或者不够在乎,不够喜欢,那么,无论你做神马,做到多么好,都不能给她最深的触动或感动,相反,她会在你们吵架的时候回忆的时候,觉得你做得还不够好。
她的记忆里,只保留了你的不好。
如果她对你足够在乎,那么,你只需要做一点点,偶尔做一点点,她都会自然而然感动老半天,而且这种感动会在她的脑海里自我加强。
再以下,是其他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精彩评论,至少,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1、在超市遭遇旧情人之后二人在汽车上的对话,令人哑然失笑,那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并纠缠的争执,一句无心的言语,一方耿耿于怀,另一方不得已妥协、道歉,但道歉绝非心悦诚服,而是一种变相的消极抵抗。
至此,所谓爱情,已经在加速向下冲了。
2、《蓝色情人节》:我们从电影看多了旧情人决定分手后的那种如释重负,因这个结果本身并无令人惧怕之处,可怕的是每当有人走到此处,总是要忍不住好奇地回头张望。
在回忆里持续燃烧的旧爱,令回望的人们感到不舍,于是想要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试图挽回,而这种欲挽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3、《蓝色情人节》:爱情最终会走向哪里?
有时候两个人如此相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是发现没办法生活在一起。
爱情的烈焰褪去之后,还有更多需要妥协的东西,而无法妥协的结果只能是结束… 所以,在婚姻里,都不要把对方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
4、《蓝色情人节》:她说“我要和你离婚”,他气得一怒之下把婚戒拔下扔掉。
然后上车,车刚开,他又急得连车都没叫停,就跳下车去,跑到草丛里慌慌张张的找刚刚扔掉的戒指。
他那么爱她,爱得像烟花一样热烈,还是会被黑夜无情吞噬。
窗外炮竹声声辞旧岁,家乡父母殷殷盼孙归。
我亲爱的6个月的儿子,你已经开始折磨我了。
我独坐在电脑旁。
家,空荡荡的向我压来。
很现实的一部片子,讲述了所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blablabla。
带着些小清新的爱情桥段,不过这样的爱情,多少带了些苦情的味道。
片尾曲结束后,单个循环的播放器又重新回到了影片的开始,听着小女孩儿尖声喊着:megan,megan。
不知怎么的,恍惚着,我好像听到她在喊:daddy,daddy。
很可爱的孩子,是吧,却不得不面对很现实的现实。
大人们摊摊手说:看到了吧,这就是现实。
可是,孩子们不懂,也许孩子长大了之后,会对大人说一句:come on,grow up。
从一个男性的立场出发,看完影片,主观上对女主角很不待见。
不过后来理智的想想,其实不应该过分苛责一个人,说句实在话,也许也是无奈的话:这就是现实。
再细想想,双方都有责任。
婚姻的初衷是厮守终生。
表面上的形式很浪漫感人,但是也许它的实质,是以一种契约的关系来达成感情的忠贞不渝,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其实不尽然,不过,婚姻与爱情,确实是两码事。
首先分析男主角好了。
男主角是一个很好的父亲,尽管也许十分可能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是他的亲生骨肉,将心比心的说,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不多,爱一个女人,不代表一定会爱她跟另外一个男人生的孩子,有个很普通的词叫做“视如己出”,能做到这一点,似乎男主角已经有了一种莫名的崇高感。
因为,虽然嘴上说说爱一个人就会爱她的全部,但是,还有句俗话,叫做:亲是借不得的,个中的含义,我想所有人都能够体会。
接下来看,这位好父亲是不是一个好丈夫。
表面上看,是,绝对的好丈夫,有情调,幽默,风趣,有才华,自食其力,很nice的一个guy。
但是,实质上,他不算是一个很好的丈夫。
中国有句话,叫做,做男人,要“潘驴邓小闲”。
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片中的男主角也具备了其中的至少四点,或者说,甚至是五点。
但是为什么女主角还不满意,为什么不知足?
为什么呢?
我的解读是:望夫成龙。
不能否认这里面有种虚荣的成分,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
对比产生幸福感,虽然好像所有人都想否定这一点,想着自己孤独的幸福就好了,实则,对比确实他妈的产生幸福感,有没有?
当然,也产生挫败感。
比如,曾经不如你的张三,二十年后当上了大老板,豪宅跑车美女,你说,你再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有点儿不爽了。
算是人之常情,所以说,女主角的情绪,是正常的,因为在这一点上,男主角有点儿“不靠谱”,让女主角不能接受。
但是婚就这么结了,一冲动,或者说是一感动。
对于婚姻,套用一句本来应该用在钱上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爱是不行的,但是爱并不是万能的。
我们常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包括缺点。
但是,有没有想过,某些方面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情境下是会相互转换的,比如你唱歌跳舞有才华,谈恋爱的时候,很好啊,可是,结了婚,还继续搞这一套,恐怕要坏事。
当然,男主角其实这方面处理得很好,也是自食其力的人,心地也很善良,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到。
但是,怎么说呢,虽然有时候我也很想说:去他妈的成熟!
可仔细想想,男主角有点儿不太成熟,至少是没有达到他老婆希望他达到的成熟度。
说白了,其实这俩人,不太合适。
说一下女主角吧。
首先,她算不算是一个好的母亲,影片没有细讲,但是有细枝末节里可以看出来她可以算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尽管小姑娘更喜欢爸爸,人之常情嘛,给予理解。
她也很善良,从她对待奶奶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她算是一个好的情人吗?
基本算是,但是有一点,她有点儿,用通俗的话讲:想太多。
有些事情该知道就知道,不该知道就不知道。
不该知道的事情早知道了,有时候会埋下心理阴影,酿成悲剧的种子。
女主角问她的奶奶对于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的时候,奶奶的一番话,似乎触动了她的内心。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奶奶啊,你也有点儿太实在了。
这个桥段也许只是导演的安排,为了点出婚姻的现实结局。
还有,女主角有点儿小任性,完全不给人机会,如果她给了机会,可能前男友就会跟她结婚了。
不过婚姻的前提是感情,也许她那个时候厌倦前男友了,OK,whatever,总之是冲动加感动,就把婚给结了。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两个人不合适。
那么哪里不合适?
第一,女主角对于男主角的期望跟男主角的现实表现严重不符。
第二,沟通方式与观点存在严重偏差。
这就是浪漫主义者跟现实主义者碰到一起,碰出了火花,结果没收住,这小小的火花燎原之后,就烧成了灰烬。
因为,双方都不愿意为对方做一点改变。
如果,男主角试着换份工作,而不是总唧唧歪歪的用言语沟通;如果,女主角试着想想男主角的好,心存感激,稍微妥协一下,也许故事的结局就不是这样了,这会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这里还有一个想说的是,男主角有点儿孩子气,而且,确实,有点儿过于唧唧歪歪,话多。
女主角呢,有点儿过于霸道任性,举个例子,男主角想要跟女主角生个孩子,女主角回答的语气很不好。
这就好比,男人有个女朋友,跟男人讲,我不想做那个事情,因为跟ex那个的时候很疼,结婚以后你可以找代孕妈妈。
用过去的人对你造成的伤害来限制现在爱你的人,与人于己,都是不公平的。
这里引用蔡康永的一句话:上段恋情,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
这意味着:上次那个伤你的烂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这次这个发展中的情人,得到个很冷淡的你。
我知你是保护自己,但这若是做生意,你这店一定倒的。
永不再來的恶客,得到最好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有几分道理,不是吗?
但是,人心是肉长的,不要过分苛责,人有时候很坚强,有时候,也很脆弱。
blabla的说了很多,有些过度解读了,这对于做学问是件不好的事情,深刻的检讨自己。
用一下做政治试卷时候用到的话来总结吧:综上所述,男女主角有些不合适,而且也没能很好的适应婚姻生活,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让人惋惜,但也实属无奈。
因为,这就是现实。
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白头偕老。
这个故事简单,就是本来很好的两个人走不下去了,讲故事的方法也不复杂,一段当前一段回忆穿插。
但它让我又想起来了最近想到的一些事情,如果不顺手记下来也许就忘记了。
电影真实得苦闷而压抑,如果编剧可以理想化一点点,人性光芒发挥一点点,可观性都会大大改观。
但是我反而觉得它就这样最好。
而且以我个人的主观的相对的看法,一切意淫的歪歪的电影,其价值都是不大的,不是说没有功能,而是作为文艺作品,没有启迪的意义。
我同意电影和生活是不同的世界,对前者的艺术加工是必需的,但是我绝对不同意文艺是逃避现实的出口。
我不觉得只谈论风花雪月而对柴米油盐避而不言的人就脱离了低级趣味了。
文艺的意义更在于内容而不是形式。
我可能因为看到了某个电影的细节并有了些体会而沾沾自喜,但是我不会因为看电影或者看书本身这个行为而自我感觉良好,即使它们是被评价为小众或高深的作品。
文艺和现实应该是两个相对平行的世界吧,两者会互有交通,可是人总要在现实的世界里往前走,不管文艺有多悲怆多励志多辉煌,那里的时空如何停止甚至交错,它不能帮你以具体的步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不同的人会在两个世界找到相对的平衡,但不是所有人如此,有一些真正的文学家画家他们选择了终结现实的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失衡。
我仰慕他们,但无法理解。
但若完全脱离现实之外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失衡,比如说完全不关心抽象的升华的命题。
就我看来,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有趋近于绝对正确的事物的,比如说责任感,比如说同情心。
即使由于成长背景性格弱点时运不济遇人不淑种种原因,我自己实践不了这些相对美相对真的东西,我至少要知道什么好的,我才能有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我才可以评价事物,包括评价自己,做出选择。
在纯现实的世界里,这种标准的建立,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通过观察别人学习。
可是我们能生活的时间多么短暂,能遇到的人何其有限。
但是好在,在我们生之前,结交之外,有很多人把他们的生活经历思考过程,总结成可以传播的形式的了。
因为大量信息需要压缩,所以主动或被动,有了艺术抽象的过程。
然后我们才可以幸运地享受文艺。
这是我觉得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原因,它也许不能帮你根除现实问题,但是可以帮你改变对待问题的态度。
我很功利,所以电影越现实越好,即使现实如此苦痛,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但也不是所有现实的话题都值得讨论的。
这个电影讲的是家庭的破碎。
破碎之前得先建立啊,其实它也在讲家庭的组建。
电影最后,两个人矛盾无法调和,吵架都吵不下去了,男主角说了这么一些话:“Baby, you made a promise to me. You said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you said that. You said it. It was a promise. Now this is my worst, okay? This is my worst….”我去搜过,这的确是结婚誓词,“through the best and worst, through the difficult and easy”。
我觉得这个时候听到很催泪,而且我在看猫伯爵的日志的时候, 就想到这个问题了。
她原话是:这让我想起,如今大多数的女孩面对婚姻只愿意说” 我愿意跟你一起过幸福的未来“ 却没有想过“无论未来经历怎样的磨难与困难,在你生病困难时,我也愿意不离不弃。
”伊嫁了个印度男人,伊不懂数学,但是伊这一点脑子很清楚。
对于“大多数女孩儿”,她们没有想到也不全是她们的错,我觉得有环境的问题。
前两天我听班上的台湾女生诓来上暑期学校的本科小mm,劝她忍下当前的苦逼课程,将来申到我们学校来找男人。
为什么要我们学校的男人呢?
因为学工科的男生多啊,技术宅,有前途毕了业能挣钱啊。
为什么我们学校的男人也愿意找你呢?
因为你长得PP,可爱又萝利啊。
如果她们说的找男人是指向结婚的话,我们每天在生活中谈论的条件标准,这些都是easy better best。
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日子,谁不会开开心心过一辈子?
除非婚姻已经堕为打个招呼吃个饭一样random的日常活动了,否则找男人怎么能不考虑difficult和worst的部分呢?
技术宅和多金固然可以免去生活中的不少艰难,也是through easy的一个保障,可是现实中的某些矛盾不是人力可以控制,而且不是小概率事件。
比如生老病死,比如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我抱着最美好的期望人人都最终在外在条件优越的人找到了同甘共苦的人。
可是,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怎么办呢?
电影中,Cindy是MD,Dean高中辍学;Cindy是医生,Dean刷油漆;Cindy努力工作,Dean不求上进;Cindy做早饭做家务接送孩子,Dean歪在沙发上惯孩子调皮又捣蛋。
所以我看着Cindy明明还年轻但又是疲惫又是隐忍的脸,也没法责怪她。
一样是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之前全是青春的活力,现在全是苍老的神情。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样的婚姻不破碎又要怎么继续呢?
可是这对Dean又公平么。
他纵然万般不是,至少避免了Cindy单身母亲的命运,至少承担了本来不关他事的家庭责任,至少养育了妻子和前男友的孩子。
他说“I didn’t want to be somebody’s husband, or Dad.”但是他都成为了。
如果说前者还不是那么困难,因为那时候他为爱痴狂,娶了就娶了。
那父亲的职责呢?
他没有任何理由会对这拖油瓶小女孩有好感,但事实上宠她宠到甜腻,任何时候在电影里两个人一起的时候,都是小mm勾着脖子,坐他臂弯里,被正过来倒过来抱。
父女画面温馨到不真实。
唯一一次他没有抱她,是最后一次无解的争执之后,他离开了家,小mm跑过来追他,小小的身子歪歪地仰着,小小的胳膊扯他的衣服,要他留下来。
至少,他是善良的人,才会对别人的孩子真心疼爱,也才换得回小女孩真心的留恋。
至少,他是善良的人,才能go through别人的difficult和worse.可是善良有什么用呢?
在成人的世界里,谁会因为你善良来共度你的困境呢?
回头再看海报都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苍凉感——拥抱得那么绝望。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我这次抱紧未必落空。
又到一年“冲奥”时,各种大小片都开始摩拳擦掌,“奥斯卡情结”并非我朝导演们所独有,在这些影片当中有两种倾向,明显是为了向小金人抛媚眼而拍,一种是往外放,借助历史的厚重背景,涂抹细节;另一种则是往里收,深挖人物内心,以一种暧昧的情绪代替思考。
但无论哪一种,他们都不是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的,这样的影片或者真的可以赢得奖项的青睐,但是于多数观众,则需要强迫自己才能进入“规定情景”,以体味人物心情、际遇之一二。
相比之下《蓝色情人节》这样的电影姿态则要低得多,类似于小津安二郎那样的平视视角,端坐一隅,静观其变。
即便未曾经历婚恋的人,对于这种影片的认同也不会全然无感,因为那种同一样的言语,同一种动作,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而产生的微妙变化,并非只有爱情才会发生。
它渗透在我们与人相处的每时每刻,嬗变缓慢,但是等到发现时却是如此湍急迅猛。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中间一刻未停,因为我想要找到一个点,将两个人由相亲相爱到剑拔弩张的分野明晰地标注出来。
虽然我心里很清楚,这是徒劳,但是就像每一对陷入危机的恋人一样,还是忍不住想要去试着梳理,究竟从那一刻起,我们的爱情开始变成了一种负担。
这部片子一度让我想到弗朗索瓦.欧容的《爱情赏味期》,在这部片子里,欧容将一个爱情故事完全倒置,从离婚到邂逅,逆向行走的五个片段,让人用一种伤害过后的极端理智去重新打量曾令人沉醉的狂热,几多况味。
与此相比,《蓝色情人节》比《爱情赏味期》要更直接一些,它以婚礼为截点,将相遇相爱和最终走向分离的两条线索并置,相互参照让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更具深意,热恋之时爱情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恋人也可以把无聊当有趣,甜腻像空气一样塞得满满当当,而当裂隙已然出现,那么即便是精心营造的浪漫,也会变得寡淡无味。
在超市遭遇旧情人之后二人在汽车上的对话,令人哑然失笑,那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并纠缠的争执,一句无心的言语,一方耿耿于怀,另一方不得已妥协、道歉,但道歉绝非心悦诚服,而是一种变相的消极抵抗。
至此,所谓爱情,已经在加速向下冲了。
我喜欢这个片的另一个私人原因,大概是因为这部片它暗合我对婚姻这回事所持有的悲观论调,我相信一见钟情,相信爱情(姑且这么说吧)会在完全陌生的两个人之见瞬间迸发,一泻千里,而又势不可挡,也相信会有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但是很难相信爱情它一直存在,并粘合了两个人的生死不渝。
因为相对于爱情的产生,守住它,难的不是一丁半点。
当爱情的炽烈灼烧退去,无外乎分手这个事实,我们从电影、电视剧里看多了旧情人决定分手后的那种如释重负,因为这个结果本身并无令人惧怕之处,可怕的是每当有人走到此处,总是要忍不住好奇地回头张望,想要看清是何时何地的何种心情,导致了此时此地的此种结局。
在回忆里持续燃烧的旧爱,令回望的人们感到不舍,于是想要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试图挽回什么,而这种欲挽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当影片中的两个人从教堂里走出来,我以为电影应该就此结束,因为那实在是一个最完美的节点,无论最终人们是与子偕老了还是劳燕分飞,那都是现实里唯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爱情曾经来过,一路奔向不归。
这部电影是四年前的了,我忘记自己的感情观和婚姻观是什么时候定格的。
但是,大概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这样。
有一次我问朋友,你觉得,人跟深爱的人结婚真的好么,爱情并不是一种持续性的感情,有荷尔蒙作祟,有一些最初的心动使然。
在最初最相爱,最甜腻,最好的时光过去之后,按照人类的本性,就该开始看到那一开始被隐藏的好好的缺点了。
再加上,一旦结婚,爱情就从最初的样子,两个人的故事变成了两个甚至三个家庭的事情。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哪里是只靠感情就可以维持的。
当你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的时候,爱情迟早会有消磨完的一天。
最可悲的是,这并不是说你不会爱了,而是,你对对方的爱已经没了,可以持续的只剩下习惯,责任感和陪伴。
或许是能够把对方当家人了吧,可是,你空出来的爱情,就很容易再一次遇到一个人的时候,再次动心。
那该怎么办呢。
所以我曾经想过,如果是好朋友,无话不谈,却毫不干涉私生活和隐私,两个人没事可以一起看电影吃饭,一起生活、偶尔会评判一下对方的选择。
其实这样,反而很能持久。
可这不是婚姻,我觉得即使是好朋友结婚,也会有一定的占有欲,以及按照当世观念的“结婚之后就不能再爱别人了”来处理。
但至少,跌下来的地方没那么高就摔得没那么疼。
1.猜疑,埋怨,争吵...这段爱情的破碎其实是源于女人的不甘心和男人心底的自卑。 2.婚姻与爱情真他妈是一对死敌啊!爱是理想主义,可以不顾后果,一路疯狂。婚姻则要慢慢收拾这个疯狂之后的烂摊子。导演有意用前后两条故事线对婚姻与爱情加以对比,有些生活流,有些碎片化,一个无奈的故事。
我确实不喜欢这类非要小事化大的片子,并且高斯林和米歇尔都是我不喜欢的类型。两星半。
她没那么爱他。
为什么会难过?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现实而已,如果这里面没有涉及到孩子,应该还算一个happy ending.
一般,我希望我的婚姻将来不会这样。米歇尔真心丑
只懂得搭建爱情却不懂得经营婚姻
爱情最后的样子
文艺片嗷。看十分钟就放弃了。看不出故事情节没耐心等后续发展。
2013.3.05看早了
婚前婚后来回平行对比。。。
闷,不是偶的茶
谁还记得爱情开始变化的时候 我和你的眼中 看见了不同的天空
干嘛苦情就要干粉?
烂片
没太看懂,类似题材只有革命之路给我的印象最深。
Michelle Williams
最讨厌这种格调的片子
很不错的Anti-小清新
想分手吗 那就看这部电影 想结婚吗 那必看这部电影 想离婚吗 那还是要看这部电影
有人喜欢蓝,这个名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