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绝对绝对是看过星际宝贝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没留下多少印象。
正因如此,也就完全带着去看一部新电影的预期去的,因此网上部分差评所言的改编不当对我来说并不适用。
还是会被这种简单、纯粹所轻易打动,留下眼泪。
简单而言,它讲述的就是关于欧哈纳(OHANA)的故事。
家人就是,没有人会被抛弃或是被遗忘。
这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人,在片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坚毅美丽的姐姐照顾调皮的妹妹。
亲人也可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但我们彼此理解帮助,共同成长,不离不弃。
酷酷的图图奶奶、憨憨的大卫、毛茸的史迪奇、搞笑的读研霹雳等,这些人物,组成了更广泛意义上的“爱的家庭”。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在见识过what is reality之后,影片最初我们的确会很容易共情到姐姐的不容易。
但换个角度来看,它想要讲述的就是最纯粹的东西,关于成长,关于爱。
你或许孤独,但别忘了你身后爱你的欧哈纳们。
你不必完美,但也可以尝试用爱拥抱世界。
PS:1.史迪奇原来是桑导配音啊!!!
Respect! 期待您更多作品!
2.大卫脖子上挂的项链吊坠是毛伊的武器。
自家IP随便用哈哈。
两部电影都和夏威夷元素密切相关,对此也心生向往了!
3.其实也还是不怎么能理解为什么会有类似情况的翻拍。
接下来的驯龙高手也是,甚至直接就是一比一翻拍(没看过动画版,会去看真人)。
质量翻新?
还是纯粹圈钱卖周边?
书也是。
不太理解,译文没变、出版社也没变,就换了精装封面,然后就又高价售卖的情况。
2002年动画版《星际宝贝》是迪士尼动画的“异数”。
史迪奇本着“给糖也捣蛋”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小混蛋”变“家人”的道路。
这种改变源自主创对“Ohana”(夏威夷语中的家)概念的贯彻。
所以动画是捣蛋、冒险为主,亲情、家庭为辅。
2025年的真人版没有机械复制这个情节走向。
一方面是史迪奇不再像20多年前那般“奇异”;另一方面也是真人演员加入后,增加的时长可以容纳更多真人互动与情感表达。
“Ohana”由此成了主线,英文片名中的“莉萝”,成了更吃重的主角,史迪奇反而成了卖萌、刷宝为主的抢戏者——说它像只狗这方面,真人似乎比动画版更容易接受。
所以真人版《星际宝贝》比动画版更像一部迪士尼标配合家欢。
另外,真人改编也几乎未受时代风潮的影响。
少数族裔的角色配置、扩大化描绘的姐妹情、人生选择,由于都有动画设定可依,显得丝滑平顺,不会有“我跟你聊童话,你跟我谈天气”(《白雪公主》)的尴尬。
白人演员出演“丑”“坏”角色(增加了真人形态的外星人戏份)也算顺应时代。
于是乎,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根本上取决于你对迪士尼合家欢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在经历了一系列魔改之伤后,这至少是一部正常的迪士尼真人大电影。
《星际宝贝史迪奇》,迪士尼动画真人版终于来了一个正常的了,目前烂番茄指数72,爆米花指数93,IMDb7.2,metascore52。
影片剧情和动画剧情大差不差,算是较为合理的改编,不出彩同时也不出错,并且影片主题也非常契合如今的趋势——family(不是LGBTQ+),影片把重心放在了莉萝和她姐姐身上,而不是史迪奇,把姐姐的困境展现出来,塑造了一个更立体的人物形象,不过剧情整体较为老套。
演技方面,几乎所有角色,包括主角莉萝的演员,都比较差,好几处衔接不上让人出戏。
画面表现上,可能是由于预算的限制,并没有太多的特效呈现和动作戏份,不过史迪奇的特效还是比较逼真的,毛发上的细节做的很真实,包括肢体动作以及和人的互动,都比较自然真实。
影片整体色调明亮,节奏欢快,运用了大量的低角度拍摄来模拟小孩的视觉,同时本片也不是迪士尼传统歌舞片,不会通过唱跳来推进剧情。
总的来说,不要抱着一整部电影都围绕史迪奇的心态去看,否则会大失所望,同时本片属于低龄向影片,带小孩去看、喜欢史迪奇或者想回忆童年的推荐观看。
虽然真人版的史迪奇确实比动画版的史迪奇更可爱(主要是因为真人版的史迪奇比动画版的史迪奇更毛茸茸),但是这部真人版电影对原版动画电影的改编仍然很令人失望。
从改编的角度来说,本片主要是对角色的性格和戏份做了一些调整,然后结合新的角色设定,在删减了一些原有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情节,并且修改了故事的结局。
然而,除了史迪奇的卖萌之外,本片实在是没有什么其它值得称赞的看点。
兰莉去上大学、莉萝被邻居收养这个新的结局或许无伤大雅,但是本片对除了莉萝和史迪奇之外的其他角色的塑造却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钢图舰长被直接删掉了(钢图舰长在听说本片没有自己的戏份之后直接哭晕在厕所),强霸博士沦为了彻底的反派角色,独眼霹雳被塑造得像是个打酱油的,并且不再喜欢穿女性的服装,大卫被塑造得像是个废柴,并且变成了兰莉的邻居,而兰莉则变成了一个即将去学习海洋生物学的准大学生,却因为想要照顾莉萝而打算放弃上大学,与此同时,眼镜蛇特工被奇可亚女士这个新增的角色分走了许多戏份,还被设定为并不认识星际议长(在原版的动画电影中,眼镜蛇特工曾经见过星际议长),因而显得无关紧要,另一位新增的角色图图老奶奶(疑似是大卫的母亲)也是可有可无。
尤其可怕的是,在史迪奇沉入海底的时候,兰莉和大卫竟然都没有主动去救他,兰莉最后竟然是在莉萝的反复逼迫下才去救了史迪奇,而负责护送莉萝回到沙滩上的大卫则是仍然无动于衷,这两个原本十分善良、十分有爱心的成年人此时竟然会见死不救,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在原版的动画电影中,此时是兰莉救了莉萝,大卫救了史迪奇)。
如此莫名其妙的新的角色设定即使没有达到毁经典的程度,也至少可以算是严重的减分项。
毫无疑问算是迪士尼最近两年来还原度和质量最高的电影了,真人化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史迪仔在还是记忆当中的模样。
星际宝贝算是我童年最爱的动画了,现在回顾才发现这部动画最感人的除了史迪仔,还有利罗。
即便被伤害了也没有想过放弃抛弃史迪仔,因为ohana意味着家人,家人就意味着没有人会被放弃。
原本一开始排斥史迪仔的姐姐兰莉最后也接受了史迪仔。
除了利罗和史蒂仔的感情之外,丽罗和兰丽的姐妹感情也是电影一大亮点。
电影相比原版动画温柔了很多,减少了很多史迪仔破坏的场景。
不满意的就是剧情简化的实在太多了,包括莉萝给史迪仔讲丑小鸭的情节,还有反派刚涂的戏份基本都一剪梅了。
本来还期待着会有仓鼠飞轮或者其他实验品打个龙套之类的。
小时候看史迪奇,眼里是个美好童话故事。
今天儿童节,本想重温一下童年来看真人版,一联想《白莲花度假村》里的夏威夷,直接看成现实主义暗黑童话了。
电影里监护权争夺具象化为冰冷的法律程序。
姐姐兰利接到社工警告电话的颤抖,莉萝因“行为异常”被学校排斥时的无奈——这些细节让“Ohana”的口号褪色,露出制度对破碎家庭的二次伤害。
因为是真人,无意中暴露了更黑暗的潜意识可能,那就是莉萝的故事本质是创伤儿童的解离性幻想,整个外星世界都只存在于莉萝的想象之中。
史迪奇对家具的撕咬更像莉萝无法言说的愤怒宣泄。
CG技术赋予的逼真毛发,更表现出一个孩子用幻想抵御现实的悲鸣。
莉萝因为原住民身份在内的不合群原因被同龄人孤立。
史迪奇作为“外星异类”的身份正是她自身文化疏离感的投射。
当姐姐兰利因为工作和生活原因崩溃时,《白莲花度假村》里原住民员工也有偷窃手镯被捕的同样境遇,迪士尼童话终究承受不起夏威夷原住民的现实之殇。
新增剧情兰利的大学抉择撕开新殖民主义的经济囚笼留:在岛上意味着终生服务旅游业,如《白莲花度假村》里四季酒店的员工,离开则需割舍亲情。
当结局将莉萝托付给邻居奶奶,实乃夏威夷社区在结构性压迫下的无奈妥协。
《星际宝贝史迪奇》,自我定位应该是“最去除政治正确”、“最回归孩童观众”的孩童电影。
它确实做得很简单,很低幼,试图对接到低龄群体,去除政治正确的因素,做到真正的“童真与纯洁”。
但在这方面,它同样完成得非常难看,从简单变成了简陋,从低龄变成了低劣。
史迪奇被放置在外星成年人的审视之下,遭到宣判,女主角姐妹则处在地球的主流社会环境之中,被各种正统眼光与标准所规训。
二者建立了共性,都是主流社会之下的“怪胎”,又以史迪奇与小女孩的天真可爱,试图将这种非主流的怪异引导成“复杂大人环境中的童真”,再用搞笑幽默、人宠互动,去直观地表现其童真,营造成人世界中一隅之地的“孩子童话王国”。
这种思路在儿童片里不少见,《小鬼当家》就是如此,大人的度假只是孩子想逃避的存在,孩子需要自己的度假,构成第二部分的孩童冒险内容,再到第三部分的直面大人,战胜丑恶的盗贼。
这个代表作的最佳之处是,它从人类孩子的角度出发,切实地满足了孩童观众对自身处于大人世界的幻想,在绝对大人的环境---父母的家,豪华酒店---中生活,将之改造成自己的适宜环境。
到了第三阶段,孩子更是以搞笑的方式战胜大人,动作+幽默的元素,诸多的陷阱,让影片脱离了文本,表达形式就非常“童真”。
相比之下,《史迪奇》是以外星萌物作为主角,人类女孩是它的降级形态,二者的“童真可爱”是地球大人环境里的“异类”,史迪奇的外形、生物种族,是异类化的极致层级,在地球中应该呈现为被人类大人排斥、恶心、甚至攻击,以为是外星怪物。
这是对女孩境况的激化呈现,再辅助以一定程度的女孩自身表现,其在陪伴史迪奇的过程之中,如何遭受外界同学、老师的排斥。
同时,二者的互动应该是重点,以此呈现独立环境的童真世界。
但在本片中,姐姐的戏份明显太重了。
她与孩子的互动,有些类似于《当幸福来敲门》的家庭、亲子风格,彼此支撑、面对外部的正统社会,内部则用亲情化解代际的矛盾,而姐姐的角色又带来了励志的元素,“童真”成为了“对生活的信心与期待”。
但是,本片的低龄向定位、外星题材,让它根本无法在这条思路上做任何展开,只能让政府官员对姐姐口头输出“条文规定”,拆散姐妹,姐姐反过来口头输出“我的意志”,姐妹之间的交流也通过口头谈心甚至姐姐教育来完成。
它不得不将戏份留给史迪奇,但史迪奇实际上隔离于这个叙事主线,只是独立地在制造着很多麻烦,极度淡薄地与人类一方保持着遥相呼应、彼此映照的关系,甚至于它造成的麻烦,都没有非常严重地影响到亲子内部、姐妹对外的关系,而它对女孩的友情,借此推动的姐妹境况解决,也都显得乏善可陈。
作品安排了外星人抓史迪奇的线索,是这一角度的“大人对抗孩子”,但其与人类一方完全隔绝,只是由外星人变成人类大叔的形式来略作联系,外星人却没有利用人类世界,其对抗也没有特别造成人类家庭的麻烦,只是在最后决战里让姐妹与史迪奇一起解决了所有的矛盾冲突,再由地球人形态的外星人政府官员,同时给予两个世界的“成人转变”、接纳姐妹与史迪奇的“异类”。
并且,在决战的动作设计之中,它明显也缺乏《小鬼当家》那样的创造力,孩子借用童真而打败反派的方式非常乏善可陈,全无趣味可言,也由此失去了孩童凭借自身心性而解决问题的塑造效果。
因此,它对“童真”的表达方式,实际上非常粗暴,戏剧文本极度简陋,简陋又造成了输出的强硬,这一切都不够自然,由此远离了真正的“童真”感,后者需要的恰恰是顺畅自然、不着痕迹,而粗暴则意味着“大人思想、主题理念的灌输与教育”,无法让孩子观众完全放松、不被讲课地享受欢快氛围。
如何塑造出轻松、幽默、快乐的观影氛围与内部情境,是孩童电影的最主要课题,也是它真正给出的局部童真世界,这要求了情境风格、表达口吻的自然,简单而不能简陋,直观而不能直给。
本片的戏剧文本显然更符合后者的情况,让自己变成了一种“我很童真”的宣讲大会,又连接到了独立女性的“我也童真”层面。
这其实说明,它终究还是不够简单,也不够童真。
史迪奇被放置在外星成年社会的审视之下,遭到宣判,女主角母女则处在地球的主流社会环境之中,被各种正统眼光与标准所规训。
二者建立了共性,都是主流社会之下的“怪胎”,又以史迪奇与小女孩的天真可爱,试图将这种非主流的怪异引导成“复杂大人环境中的童真”,再用搞笑幽默、人宠互动,去直观地表现其童真,营造成人世界中一隅之地的“孩子童话王国”。
这种思路在儿童片里不少见,《小鬼当家》就是如此,大人的度假只是孩子想逃避的存在,孩子需要自己的度假,构成第二部分的孩童冒险内容,再到第三部分的直面大人,战胜丑恶的盗贼。
这个代表作的最佳之处是,它从人类孩子的角度出发,切实地满足了孩童观众对自身处于大人世界的幻想,在绝对大人的环境---父母的家,豪华酒店---中生活,将之改造成自己的适宜环境。
到了第三阶段,孩子更是以搞笑的方式战胜大人,动作+幽默的元素,诸多的陷阱,让影片脱离了文本,表达形式就非常“童真”。
相比之下,《史迪奇》是以外星萌物作为主角,人类女孩是它的降级形态,二者的“童真可爱”是地球大人环境里的“异类”,史迪奇的外形、生物种族,是异类化的极致层级,在地球中应该呈现为被人类大人排斥、恶心、甚至攻击,以为是外星怪物。
这是对女孩境况的激化呈现,再辅助以一定程度的女孩自身表现,其在陪伴史迪奇的过程之中,如何遭受外界同学、老师的排斥。
同时,二者的互动应该是重点,以此呈现独立环境的童真世界。
但在本片中,母亲的戏份明显太重了。
她与孩子的互动,有些类似于《当幸福来敲门》的家庭、亲子风格,彼此支撑、面对外部的正统社会,内部则用亲情化解代际的矛盾,而家长的角色又带来了励志的元素,“童真”成为了“对生活的信心与期待”。
但是,本片的低龄向定位、外星题材,让它根本无法在这条思路上做任何展开,只能让政府官员对母亲口头输出“条文规定”,拆散母女,母亲反过来口头输出“我的意志”,母女之间的交流也通过口头谈心甚至母亲教育来完成。
它不得不将戏份留给史迪奇,但史迪奇实际上隔离于这个叙事主线,只是独立地在制造着很多麻烦,极度淡薄地与人类一方保持着遥相呼应、彼此映照的关系,甚至于它造成的麻烦,都没有非常严重地影响到亲子内部、母女对外的关系,而它对女孩的友情,借此推动的母女境况解决,也都显得乏善可陈。
作品安排了外星人抓史迪奇的线索,是这一角度的“大人对抗孩子”,但其与人类一方完全隔绝,只是由外星人变成人类大叔的形式来略作联系,外星人却没有利用人类世界,其对抗也没有特别造成人类母女的麻烦,只是在最后决战里让母女与史迪奇一起解决了所有的矛盾冲突,再由地球人形态的外星人政府官员,同时给予两个世界的“成人转变”、接纳母女与史迪奇的“异类”。
并且,在决战的动作设计之中,它明显也缺乏《小鬼当家》那样的创造力,孩子借用童真而打败反派的方式非常乏善可陈,全无趣味可言,也由此失去了孩童凭借自身心性而解决问题的塑造效果。
因此,它对“童真”的表达方式,实际上非常粗暴,戏剧文本极度简陋,简陋又造成了输出的强硬,这一切都不够自然,由此远离了真正的“童真”感,后者需要的恰恰是顺畅自然、不着痕迹,而粗暴则意味着“大人思想、主题理念的灌输与教育”,无法让孩子观众完全放松、不被讲课地享受欢快氛围。
如何塑造出轻松、幽默、快乐的观影氛围与内部情境,是孩童电影的最主要课题,也是它真正给出的局部童真世界,这要求了情境风格、表达口吻的自然,简单而不能简陋,直观而不能直给。
本片的戏剧文本显然更符合后者的情况,让自己变成了一种“我很童真”的宣讲大会,又连接到了独立女性的“我也童真”层面。
这其实说明,它终究还是不够简单,也不够童真。
看到有评价说:史迪奇就是属于美国人自己的“魔童降世” 史迪奇大闹夏威夷就相当于是“魔童闹海”说这话,可是有点抬举这只蓝色外星小狗了,虽然无可否认它很可爱...饺子塑造的哪吒形象和角色人设,是相当完整的,人物成长及性格转变,是非常合理和丝滑的。
史迪奇和哪吒《星际宝贝史迪奇》中的核心角色Stitch,在这部影片的前半段,基本符合一个“蓝色宇宙中高智商邪恶小狗”的设定,由于它是被邪恶的天才科学家强霸所创造出来的基因改造实验品,所以它破坏力极强、所到之处基本会被其搞成一锅粥。
初始设定,的确是和哪吒类似,都是东西方文化中一开始不被世人所理解或接受的人物形象。
但自从史迪奇和出生成长在夏威夷海岛的小女孩莉萝相遇后,这个角色就好像被主创强行降智了。
莉萝是一个不被同伴们所接受的『怪孩子』,史迪奇则是不被Turo星球所接受的『失败试验品』,二者成长背景类似,更容易理解彼此,这些都是OK的。
但不知是由于影片定位「低龄向」的缘故,还是导演及主创们在后半部分黔驴技穷了。
总之,在角色人设性格从『邪恶』向『正面』转变的过程中,史迪奇几乎没有铺垫、没有说明,突然之间,导演就让一只刚刚还在想尽办法大搞破坏的外星小狗,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暖、感受到了OHANA(一家人)的力量...史迪奇瞬间放下破坏力,立地就成了佛!
OHANA就好像是一个暗号或咒语,史迪奇听到此暗号,瞬间变乖、变懂事、变成了正义小狗...
在此,想问问导演:强霸研制这个基因工程生物的时候,是给其植入了接收到OHANA暗语后,就要马上转变性格的设定吗?
如果真有,那你为什么你不拍出来呢?
如果没有,那就是把观众当二傻子了。
许多看完本片后,还想极力维护好莱坞高票房电影颜面的观众,可能会说:这是低龄向合家欢影片,何必在乎这些?
什么,看电影不用在乎剧情?
那好莱坞高票房烂电影的遮羞布,能不能维护住,就靠你们了!
如果仅是史迪奇性格转变的突兀,那这部电影还尚可接受。
但整部影片从下半部分开始的崩坏,却远不止于此。
其实除了结尾处,为了拯救身体密度很高(相当于铅球)而沉入海底的史迪奇,姐姐在海底斜坡上努力冲出海平面,这一个十分具有创意和看点的设计外...影片后半段的剧情,几乎尴尬到令人抠脚。
且不说,这部真人版大电影删掉了原版动画中的重要角色「甘图舰长」,让强霸变为了大反派,独眼霹雳这个人物也被设定的像个弱鸡...就单说在史迪奇沉入海底生死未卜的时候,姐姐居然没有主动去救史迪奇,而是在莉萝反复强调OHANA、不断呼喊OHANA的情况下、向姐姐发出哀嚎与求助的呼声后,姐姐犹豫了半天,才决定下海去救史迪奇。
这个处理且不说改变了原版动画设定,而是在本片框架下,也不太合理。
上文就说了,按照前半部分的设定,导演让史迪奇这只外星邪恶小狗,很快就感受到了人类的温暖、感受到了OHANA的力量。
结果,为了照顾妹妹甘愿放弃海洋生物学offer的姐姐,却不太能感受到OHANA的力量?
所以,还是那句话,若不是强霸给史迪奇植入了听到OHANA的暗语信号就即刻转变的设定,这剧情就是自相矛盾!
《星际宝贝史迪奇》的制片人乔纳森·埃里克曾表示:“这是少数几部以真实世界为背景的迪士尼电影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并非讲述公主的故事,也并非设定在童话王国,而是就发生在当下的现实世界,讲述的是那种格格不入、孤独的感受,就像我们每个人时常感受到的那样。
” 但问题是,讲述一个被排斥的人类小女孩和一个被流放的外星小狗之间一段动人的跨星际感情戏,这听起来非常具有看点和感动点的故事,最后被处理的如此潦草,实属遗憾。
既然影片内容就这样了,最后说点电影内容之外的事情吧。
据Deadline报道,真人版《星际宝贝史迪奇》制作成本控制在了1亿美金,原准备直接上线迪士尼+流媒体。
结果,迪士尼集团内部发现,在没有新的影视作品诞生的背景下,史迪奇相关的衍生产品在全球的零售额,达到了26亿美元,而且这仅仅是2024财年的数据。
2025年3月,《星际宝贝史迪奇》预告片发布后,24小时内全球观看次数高达1.58亿次,成为迪士尼观看量第二高的真人电影,仅次于2019年的《狮子王》。
截至目前,《星际宝贝史迪奇》在北美上映17天后累计票房达到3.35亿美元,最终票房破4亿无悬念,海外票房累计达4.36亿美元(其中墨西哥票房史诗级大爆炸,5680万美元的累积数据是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历史第一名),全球票房7.72亿美元。
如无意外,本片将成为《哪吒2》之后,2025年度第二部全球票房破10亿美元的电影,从商业角度而言,本片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两个月前,另一部游戏改编的低龄IP大作《我的世界大电影》上映,目前全球票房已达9.5亿美元,但口碑或媒体评论方面,和这部《星际宝贝史迪奇》差不了太远,都属于影迷普遍差评类电影。
由此可见,疫情之后,电影为全球观众提供的娱乐价值属性还在增强,其内容优质率对票房的影响力,反而在逐步降低。
这种现象,也蛮有意思。
看电影的时候,有一家三口爸妈带着小孩过来,小孩怕黑,开场还不到三分钟就大声哭吼着我要出去,爸妈无奈最后抱着孩子离开了影厅。
虽然出于人与人应该互相理解的角度我还挺替他们家心疼100块钱电影票的,但被吵到也是事实。
看完电影出来,朋友问我感觉如何,我尴尬且诚实的说:已经过了想要外星小狗的年纪,还不太能共情照顾小孩的无私亲情,只觉得小孩的尖叫真的刺耳,以及捣乱收拾房子会很累。
朋友尴尬地表示赞同,于是我开始心疼我俩的100块钱电影票钱。
为了不让我俩显得太丢人,我还找补说,我们这个年纪是这样的,离自己做小孩的阶段太遥远,但主观上离自己照顾小孩也非常遥远,刚好掉在了这部电影受众的真空里,只能说电影发行对于市场的判断和目标人群圈层还有待优化。
但如果有小孩把我刚收拾好的家弄的一团乱,我真的会非常非常生气,哄不好的那种。
但其实也会思考,自己现在的阶段到底要以怎样的姿态与世界相处,好像怎么样都有点心虚的样子。
腆着脸不给姐妹小孩压岁钱会觉得心虚,收爸妈的压岁钱却心安理得;身边有人已婚三年,有人520刚领证,有人母胎solo,有人相亲不断,而我妈在我这年纪,闺女已经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吃饭了。
老板抱着小孩冲我说叫你x姨我会有点生气,觉得我并没有烫一头小卷织毛衣怎么就成了你x姨,但心想我这个年纪非要让小孩叫姐姐也有种硬要装嫩的勉强。
高铁飞机上遇到吵闹的小孩依旧会皱眉,小红书偶尔按照年龄推荐的母婴广告会长按选择不喜欢。
结婚生子,生儿育女,在我人生的剧本里从来都不是必须要打通的副本,但不这么做会带来的隐患和负担,又好像是很可怕的事情。
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道路,走起来是会有点吓人的。
当我没有从xx女儿丝滑的过渡到xx妈妈,我的社会角色好像落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残缺,xx女士和xx老师不足以撑起一个成功的30岁女性,当身边的人开始分享宝宝果泥而我在看麦当劳新口味冰淇淋,一种莫名其妙的烦躁和羞耻感缓慢滋生,就像幼儿园毕业吃饭还会漏嘴巴的小朋友。
我试图将其归责于环境,是我选择了一个太多小娇妻的职业,大女主样本太少,却也无时无刻不在反思,是不是笨笨的我已经被社会时钟丢下了,所以才有了如此尴尬的社会身份。
成为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注定是会很麻烦的。
LILO是那个没有监护人的小孩,被草裙舞的其他女孩孤立排挤。
史迪奇是那个想要家人的外星小狗,抱着它的童话书在森林哭喊(很多人非常遗憾这段没有在真人版电影展示,小鸭子也换成了蛤蟆)。
lost在英语里有丢失,也有迷失的意思,东西可以lost,人也可以lost。
而lost的时候注定艰难孤单且主观上非常漫长。
迪士尼给出的解药和答案叫做ohana, ohana means family, family means noone is left behind. 当有人迷茫的时候去拉一把,有人胆怯的时候去推一把,有人悲伤的时候就互相拥抱着蜷缩在一起,接受彼此的不完美,再包容着走向下一段旅程。
或许有人爱史迪奇的故事就是爱它的不完美吧,没有完美的容貌,没有完美的happy ending,没有完美的挑战和反派,也没有完美的当下,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的日常,琐碎冒险的当下。
但是故事里的人善良而勇敢,机智的化解一个又一个困境,消沉的时候总有至少一个乐天派在搞笑,所以它的故事仍旧是精彩的童话。
在破坏中不断重建,在动荡中寻找稳定,在一次又一次挑战中慢慢成长,这好像就是每个小孩最渴望的那种超酷的童年。
与家人是谁无关,与家人几个也无关。
可是啊可是,童话之所以为童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现实世界并非如此圆满。
每个人都希望有那个小太阳一样的伙伴,热情,积极,乐观,勇敢,带领lost的男孩女孩走出困境,向流星许愿就会出现那个最好的朋友。
可是现实往往是:你和你的小伙伴一样丧里丧气的,又或者小太阳只是短暂的陪伴了你一段旅途,又或者你已经在漫长的等待中丧失了对小太阳的期待,觉得人生海海你终究就是那个灰色的倒霉蛋。
然而啊然而,人生那么长,谁知道明天又有什么在等待呢?
或许不是626,或许不是完美的mr/ms right,或许不是子宫的悸动突然想要拥有一个天使宝宝,或许还是那个又mean又天马行空的反派老板。
可是没准明天就能煎出完美的溏心蛋,出门的时候刚好雨停,地铁上看到俊男美女,街边的小动物突然对示好,田园脆鸡堡再度回归,柯南终于大结局。
这么想想,虽然有点迷茫丧气,但活着也不错。
#星际宝贝史迪奇#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没有什么成功可以是永恒的,作为一名30+年粉龄的迪粉,我不想看到这句话在迪家应验,但至少近五年来在真改和漫威两大领域的全面颓败,已经让迪士尼开始显露走下坡路的迹象,关于迪士尼对真改电影的迷思,很多同样喜爱迪士尼的影娱博主已经从各个角度做过分析了,诚然,电影作为一门生意,可以理解迪士尼从商业考量对真改电影打的各种算盘,但只从结果来看,这些算盘显然都不如意,除了那部让全球惊掉下巴的《狮子王》真改,其他大部分真改电影都既输票房又输口碑,而最大的伤害是让迪粉和普通观众开始感觉到,那个曾经让观众只觉得被惊喜被宠爱的迪士尼,好像开始不在乎甚至有意羞辱观众了,迪士尼动画曾经带来的美好,都快被真改垃圾消耗殆尽了;本片和近期的其他几部真改相比,肯定好一点,但还是不及格,和所有其他失败的真改一样,这种失败是底层性的,把一个23年前的动画故事几乎原封不动地用真人呈现给现在的观众,本身就是违背所有艺术规律的,史迪奇再萌也救不回来;好在据说等真改Moana明年上映后,迪士尼要无限期叫停所有真改项目了,观众和迪粉终于不用再被按头喂翔了
减少了各路实验品的登场,镜头更多对准兰莉和莉萝这对姐妹身上,讲两个人的情感心路,剧情确实低幼了点。从科幻片转亲情儿童片的路数,对夏威夷岛风情的展示也过于简单,多处暴露经费的捉襟见肘。魔改了强霸的人物故事线,甚至片尾花絮里他的家庭手印也被除掉了,着实可惜。不得不说,选角还是很独到的,有的神似有的形似,图图阿姨有种鞠萍加倪萍的感觉,独眼霹雳的人形态拿捏太到位了。想起当年鞠萍姐姐主持的《动漫世界》中午时段很爱放《星际宝贝》,那是存档在小学时代一段难忘美好的记忆。
一般
史诗级烂片。还好是包场,笑得有点崩溃了。。
受不了这种电影 太闹腾了regal Essex
外星萌物史迪仔意外降临地球,和孤独女孩莉萝相遇。从打闹不断,到彼此依赖,他们用爱诠释“欧哈纳”的含义,在欢笑与泪水中,我感受到爱与包容,真的超温暖!
恐婚恐育指数max,尤其是不要生俩年龄差距非常大的孩子…前半段看得真是感觉没头没脑又血压飙升,这也许就是漂亮国价值观念下的“崇尚自由的孩子”吧…血压最高的时候是非要让姐姐去救沉海的史迪奇,敢情你是知道姐姐和史迪奇是主角,不会死,所以有恃无恐了是吧?你知道姐姐去救他,姐姐有多危险吗?姐姐是真的爱妹妹,海中百米冲刺太厉害了,体能根本不是一般人…所以,即使装扮过后的史迪奇很可爱,也感觉打动不了人…只能说一般吧,姐姐的人设和表演还不错,不过不努力就不能和妹妹生活在一起、牺牲自习学业的桥段实在是太太太老套了…闭着眼睛也猜得到会怎么样发展了…
姐姐最后海里徒步真是女人中的女人,雌性中的雌性。
太温柔了,我会永远喜欢史迪奇!!!!!!!一个学习能力超强的外星小狗,就像小孩子一样是一张白纸,他看到什么,就学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他遇到LILO后拥有了爱的能力,真让人觉得好温暖!童年创伤,被同龄人是奇怪,但依然毫不吝啬地给史迪奇拥抱和庇护,这就是最感人的力量!他真的好聪明!!!!!有太多好笑的,也有太多感人的,希望世界一直美好!人要永远做自己热爱的,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很一般,但是stitch掰开lilo的手,哥哥姐姐都不肯救它,stitch安静的在海底看他们在光影里游回去那段,我哭得很伤心
看完史迪奇,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喜欢这个故事,姐姐带着他们冲浪那里真的很动人,还有姐姐终于可以靠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赚钱,他们在一旁鼓掌欢呼支持她也很动人。小时候我被外星小狗和小姑娘感动哭!然后现在我被努力生活的姐姐和一家人的不离不弃感动哭!正是因为懂得了收拾烂摊子的不容易,才更加明白这种包容和不离不弃的可贵啊。We say until we meet again. 就,迪士尼你为什么要把强霸人设改成这个样子?WHY???
前半段看得我血压升高
好矛盾的改编,某些细节比原作好,但是原作的闪光点又不保留。人类伪装;黑人特工半路加入这些设定比02年原作更合理。另一方面,开场逃脱戏份被大幅压缩;钢图的消失让第三幕完全偏离原作,还拍得很难看,转而把强霸设定成纯粹的反派说不上好坏;模仿猫王的重头戏居然放片尾字幕;黑人特工和外星人在罗斯威尔的渊源也被莫名其妙删除,导致最后的相互信任环节变得难以信服。仅有的可取之处可能是兰莉这个角色更加丰满立体,史迪仔的生物细节比动画更细致。下一部真该上点成本了,避重就轻只是权宜之计,不如把原作导演请回来坐镇。
极其套路化的作品,《星际悍匪从良记》,抛开令人发指的吵闹打砸段落,作为爆米花片还是合格的。最感人情节:姐姐抱着史迪奇从海底跑上岸…小朋友的全程观影反应:前段捂耳朵,中段问时间,最后说好看😁
Little, broken, but still good.
史迪仔的形象设定和真人选角都很棒!真实的夏威夷风情更美了,看得心向往之。图图这样的强悍老奶好爱,看到她会觉得世界末日也没关系。比动画更催泪,史迪仔和Lilo的感情也铺垫更足,但不太满意的是David这么帅的角色,塑造得不只是木讷而且近乎冷血了。史迪仔都学这么乖了,还不赶紧去救!
没看过原动画,觉得真人版做得还不错,3D动画和真人演员结合挺自然,史迪奇可爱,小女孩也挺可爱的。姐姐很优秀,在父母离世后独自一人抚养妹妹,姐妹俩为了在一起不分开,努力应对社工,姐姐不要当妈妈要当自己,最后选择去上大学,妹妹也被邻居收养,典型迪士尼合家欢HE,有关家人的故事适合小孩子看,姐姐下海救史迪奇有些感动,满满的力量太强了。小狗搞破坏还能原谅,外星人炸房子无法原谅啊!独眼外星人憨憨的挺搞笑。补看了原版动画,挺喜欢这个改编,姐姐的人设更个性更丰富。
太可爱了!!!!!!!
影院初次观影时的一些泪(腺触动)点:莉萝出场前熟悉的歌曲响起;莉萝对“流星”许愿的情节;莉萝教史迪奇跳舞的片段;兰莉应聘冲浪教练时听到耳熟的插曲;在大海里艰难营救史迪奇的段落;……从小到大一直喜爱“史迪仔”的我期待这部真人版《星际宝贝史迪奇》挺多年了,在本片于国内上映的第一天特地开一个多小时车前往县城影院二刷,下午先独自观看英语原声版,晚上带辉颖兄妹再看国语配音版。虽然个人观感不及2002年动画电影版《星际宝贝》,但依然收获两次蛮好的观影经历。
编剧是傻逼,你不能一开始出场10分钟就写得让这个小女孩跟个神经病一样跟自闭症一样一惊一乍,然后跟一只智障狗一块,把正常人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没人喜欢,太吵了太闹了,qnmd,太讨人厌了,煞笔孩子和傻逼狗,死了都觉得活该的程度.......这片唯一牛逼的就是叙事的高效,这是结构优势。。。。
3.5/10 依旧子供向,前期铺垫又臭又长,用强行合家欢迎合家庭观众观影偏好,用老一套的煽情策略哄骗儿童;迪士尼真是把自己真人动画电影的路子走得越来越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