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是,木兰的孝顺有些愚孝,一个家庭不止有老人,还有丈夫和女儿,说句难听话老人的人生已经接近尾声,每个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不过是自己的孩子好,为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着想,当然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身边陪着自己,但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过的幸福,不愿意成为孩子的累醉,如果只是一味的想要陪在老人身边,父母并非会感到幸福。
如果每个人在做做事情的时候都能够换位思考,生活会更幸福。
80岁的“不作会死老太”方琼(吕中饰)终于把自己“作”得众叛亲离——孙女儿发狠说不认这个姥姥,女儿们撂话说再也不来探望她。
望着儿孙们决绝离开的背影,她白发苍苍的头颅依然保持着骄傲的高度,却音调凄厉的喊出一句:你们总有一天会和我一样的!
这一声喊是如此的犀利直白痛击内心,以至于作为观众的我在那一瞬间惊慌失措,差点摁下了电视机的电源开关。
电视剧《老有所依》是导演赵宝刚早已拍得烂熟的“社会话题剧”,概念为先,剧情在后。
剧本先是按照国内最为普遍“4+2+1”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模型而设置了主角江木兰(刘涛饰)一家,触及了独生子女政策而带来的养老弊端,再带出了“空巢老人”、“黄昏恋”、“安乐死”各类话题;由江木兰二叔一家影射分家不公的传统中国家庭矛盾;游手好闲的余淼(乔振宇饰)一家则负责展示“啃老”话题;而另一主角雷颂华(刘蓓饰)与母亲方琼之间的冲突无关经济压力,却直面了两代人观念不合之下的沟通困局,凡此种种,几乎将当下所有的养老话题一网打尽。
提出问题之后,编导亦试图给各种矛盾寻求解决之道,例如将父母送到养老院、提倡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政府职能部门的介入等等,尤其是全剧贯穿始终所宣扬的孝道、宽容、无私奉献一类的精神,令《老有所依》被深深打上了主旋律烙印,一如赵宝刚所有热衷于喊口号的电视剧前作们。
然而回归细节,除了依旧铺天盖地的植入广告,此剧又是如斯的“不赵宝刚”。
不同于《奋斗》、《青春》之流主角做个生意动辄就能赚好几个亿,也不同于《北京青年》把几个富二代心血来潮的离家出走硬拗成80后青春事件,《老有所依》难得的放低了视角与姿态。
退休老人会为了争抢超市的半价排骨而推攘摔倒;江木兰与老公吕希会为了每月2500元的保姆费陷入困境;木兰二婶会因为每斤肉价涨了八块而不再让公公吃肉;当瘫痪在床的母亲要求“有尊严的死去”,吕希痛苦的选择了顺从却也带了一丝释然;每月1000来块钱的养老金就可以导致余淼与养母谢亚芝数十年母子情的分崩离析。
镜头之下几个家庭尴尬又鲜血淋漓的故事如拆骨之疼、切肤之殇,硬梆梆的戳中了我们避无可避的现实之痛。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的观众在网络上一边倒地将此剧评价为“不忍卒看”,而年长的观众却围坐电视机旁,成为此剧最有力的追随者,表情严肃,不发一言。
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无限叠加之时,真实的力量是可以如此轻易的将观者击倒。
如同方琼老太的一声痛喊,瞬间打碎了我对《老有所依》所有道貌岸然的分析与苍白空洞的批评。
在养老这一热点议题上,我们常常讨论开放二胎的益处、督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出改进、声讨身边不孝的子女,避而不谈那些正在发生或是即将发生在自己与父母身上的疼痛,佯装理智,逃离现实,仿佛随着社会的进步,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站在这个基础上,我大可批评《老有所依》空喊口号、过于狗血,但回到自身,我又不得不问自己,我们的父母长辈,或是未来老去的自己,最迫切需要的到底是制度的改革,还是子女来自真心的问候与关怀?
就像方琼痛呼之后,女儿雷颂华回头斩钉截铁的告诉母亲:我们绝不会和你一样的。
回到家,雷颂华却又疑惑的问丈夫:我以后真的会变成我妈那样吗?
或许只有等到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独自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子女的疏离,才能找到这类问题的解答。
于是我们将如同今天追看《老有所依》的父母观众那样,表情严肃,不发一言,最终泪流满面。
@新京报
也许有人觉得剧情有些狗血,但在我看来,每一集都有打动内心的地方。
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冲击着人们的心。
古话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当看到木兰的爷爷的了老年痴呆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深深地记得那天回家吃饭时候父亲说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也记不住,以后别回家的路也找不到了。。。
当时眼里的泪水就绷不住了。
电视剧总是避免不了编写的痕迹,但却在时时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老人。
这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鸣,珍惜现在,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好久不看电视剧了,前几天偶然看到奇艺网上的广告,老有所依,突然就想看看了,正好这几天休息,一鼓作气看完了。
从来没有如此疯狂,三天的时间看完一部40集的电视剧,而且一点快进都没有,看的心情十分沉重,有些画面的确感同身受,锥心刺骨。
生于计划生育国策下的我们,目前很多都是421家庭,我们的父母老了,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更老。
说说我自己吧,我们家在华中地区的农村,哥哥生于84年,由于他从小体弱多病,爸妈怕养不活,就在4年后生下了我这个女孩,毫无疑问的当时也交了很多罚款。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慢慢长大了。
哥哥高中毕业后没考上本科,就出去打工了,由于心中有怨恨(他觉得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就算是上不了本科,读个专科也可以,是爸爸无能,不让他继续读书,其实,那个时候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而且爸妈身体一向不是很好),他从出去打工到现在,从来没帮过家里任何忙,更不用说给钱补贴家里,父母生病住院,他连电话都不往家里打一个。
我从小读书就比他好,所以,后来我考上了一本院校,正好那一年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下来了,我在贷款交学费,兼职赚生活费的条件下读完了四年本科。
毕业后来到了广东,在这里遇到了我现在的未婚夫,他也来自农村,从小没有母亲,大他一岁的姐姐由于小时候照看不周,摔伤了脑子,有些迟钝,所以没有上学,天天在家里,而且什么都不会做,只会吃饭、穿衣服、随便走走,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像照顾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照顾她一辈子,甚至,将来我们老了,死了,她还孤零零的活着。
我们的父母都是50后,现在都快60了,还在农村,我家里还有八十多岁的奶奶,还好她身体硬朗,能自己照顾自己。
看到江木兰家中祖孙四代的生活状况,我好像看到了若干年后的自己,或许,我还不如她那么果敢睿智,也没有她那么幸运,现实中不可能有那么好的养老院让自己的父母颐养天年。
在我刚刚毕业不到半年的时候,爸爸生病住了一次医院,家里怕影响我工作,就一直瞒着我。
在表姐那里我才知道事情真相,其实爸爸患的是双侧脑动脉硬化,这是一种只能调养,不能治愈的病,而且我相信随着年纪慢慢变大,情况是会越来越严重。
奶奶甚至曾经对我说过:“老天为什么让我活这么久?
你爸爸从小到大吃了一辈子苦,现在把身体都累垮了,得了这样折磨人的病,如果能把我的寿命转移到他身上就好了······”剧中,木兰爷爷似乎也流着泪说过类似的话,说自己活太久了,拖累了后辈,说的人心酸,听的人更悲苦。
木兰公婆惨死,父亲失明,爷爷痴呆,所有的难题都让她一个人遇上了,也许有人说这是电视剧为了引起观众共鸣,故意把情节编的那么惨,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这种惨剧多的状况也有很多,只是我们没有遇到而已。
毕业到现在,才两三年的时间,工作只能说稳定,想在这里待下去几乎不可能,一年攒的钱都不够买这个城市的一间厕所,但是,我们也回不去农村了。
即使目前父母都能照顾自己,十年二十年后,怎么办?
我相信很多从农村奋斗出来的年轻人跟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处境。
以前看《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那类电视剧的时候,真心看不下去,并不是电视剧拍的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跟我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
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山里,好不容易完成学业来到城市,在陌生的地方举目无亲,什么都得靠自己,还要受尽本地人各种歧视谩骂。
经常在各种网站论坛上看到很多本地人说:“你们外地人真自私,削尖脑袋往我们的地盘挤,抢了我们的饭碗,抬高了我们的物价,有本事回去建设家乡啊!
”对于“政策倾斜”这四个字,我不想多说什么,说多了,在外人看来那都是借口。
我们只是这个社会里某个群里的缩影,我们在人海中努力挣扎,只是为了吃一口饱饭,为了给父母多寄点生活费。
所有的一切,仅仅是个开始而已,未来,还有更多的艰辛等着我们······日子一天天的过着,父母慢慢老去,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是力不从心,如何才能让他们老有所依?
为了戏剧冲突,情节跌宕,触动人心,电视剧写得比较夸张,确实来源于生活,能从中找到很多现实生活的影子。
典型三户人家,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社会中存在的养老问题。
余淼田咪,这一对小夫妻太气人了,恶心的啃老族。
田咪想着想着快速发大财过好日子,做了一堆脑子发热的失败事情。
开服装店卖旧衣服,以被工商查封罚款告终。
被同学利用去买保健品,以诈骗犯的罪名进局子了。
在超市做防损员,“钓鱼”手段引诱顾客。
她一次次推卸责任,抱怨他人。
像这种思想的人怎么做好事情呢?
有一好婆婆,竟不知好歹的不知足。
先是想法儿逼老太太拿出全部积蓄,房子过户,最后把婆婆赶出来了。
着她嚣张样儿,真造孽。
像这种不孝的人怎么过好日子?
余淼就一软骨头,不像男人,被他媳妇儿弄得团团转,也渐渐成不孝子,一次次深深伤害母亲的心。
还有木兰的叔叔婶婶家,拿了老人的钱,却不管老人。
的确存在这样一群因为生活艰难,背叛亲情,自私自利的人。
因一时贪图,一辈子良心遭谴责,可悲可怜的人。
穷是借口,本质是没担当的懦夫。
方老太一家比较富裕。
儿女忙于工作,方奶奶孤身在家。
方奶奶害怕孤单,精神空虚,总是拿“作”来引起儿女的注意。
儿女不理解“作”的深层含义,觉得妈妈无理取闹,帮倒忙,苦不堪言,烦恼无比。
木兰一家,充满温情整能量的。
父亲一心一意的伺候爷爷,为了不拖累女儿,把老房子抵押去买老年公寓,却不料被骗,被迫买房还银行欠款。
后来木兰把爸爸爷爷接到北京养老,虽然经历一些波折,也有困难,但都坚强扛过来了。
最终在福寿养老院,方奶奶思想转变,和儿女和解,不在“作”。
亚芝不在溺爱余淼,去追寻晚年幸福。
木兰爸爸和爷爷获得自在快乐的生活。
有如此好的养老院,老人们也能安享晚年。
一句话,孝敬爱护父母,只关乎爱,与钱无关。
一部充满了负能量的烂剧,故事情节牵强附会,生拉硬凑,演到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好人没好报,反倒是那些恶人,活得有滋有味,风声水起,木兰的叔叔婶子,不仅把爷爷老房拆迁的几十万白白独占,而且把还把老人遗弃了,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那个恶婆子向他的儿子媳妇道个歉就完了,这是什么惩罚?
那个没良心的淼淼和那个屡教不改的咪子,虐待婆婆没得到报应,反倒得到了婆婆拿命换来的二十万的赔偿金!
真是没天理呀!
真是毁三观呀!
虽然养老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但仍然掩盖不住片子的硬伤,烂片!
1、人不作死就不会死,田咪这人,早该拖出去斩了没商量。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配。
田咪的家庭真是爱钱,除了这个什么都不想。
最终的结果也算便宜了她。
如果生活中身边有这种人,真心别帮,别管。
2、江木兰孝顺,但是日子过得还是苦。
什么造就了这个结果?
他爸爸?
爷爷?
叔叔婶婶?
自己?
都不是,社会问题。
3、养老院的老人都是子女不孝?
不是。
但是养老院真心不好住这是真的。
4、养老谁负责啊?
年轻时候多挣钱,好好保养,老了别生病有钱花,比什么都强。
在剧中,是江木兰最孝顺,但是她的孝顺是出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安,是强加于他人的忍耐与放弃的情况下尽的孝。
而且,对父母孝顺,还得听她自己,拿父母当成了她手中的“提线木偶”。
所以,江木兰的“孝顺”只能是愚孝。
其他人就有不同程度的自私。
江志新一家人,尤其是他的母亲,先不说,他母亲对他爷爷的种种做法,就是对他们的小家也没有完全尽力,知道到放松娱乐自己,打扫房间不做,照顾老人不做,甚至还把老爷子偷偷扔了。
余淼不学无术,除了吃喝拉撒,连开个报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要养母替他看摊,甚至还吃老本。
江木兰的经理一家,表面上,老太太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可是时间久了,对老太太开始了厌烦。
尤其是,这个家中的大姐,也是个当姥姥的人了。
自己的姑爷到自己的岳母家,不帮忙,就知道看电视,甚至还和老太太对的干。
要说这剧中最孝顺的就是江木兰的父亲,始终如一的照顾父亲,不论有钱没钱,不论什么情况,照顾父亲,照顾孩子,一个都不落。
就是不知道照顾自己,为父亲操劳,为儿女操劳,而自己劳累到眼睛失明。
江木兰的所谓的孝顺就来自于她父亲的孝顺,模仿,效仿。
但是,就是不会平衡。
这真是一部很写实,也能引人深思的好剧。
特别是现下离家万里,几乎每一个情节都让我觉得心酸。
剧中刘涛和张铎商量想把父亲和爷爷接到北京住时说:“父母就像家里的老房子,你不去关心、不去想它,它就一直风里雨里在那里;如果你要回去,它就在那儿随时迎接你。
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老房子是不是结实、是不是需要保护。
我真的没有想过有一天老房子也会塌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眼泪刷就下来了。
小时候,作为子女的我们被父母严密的保护,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也许永远都是孩子。
可是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不知不觉中角色互换了。
父母会老,时间很残忍,有一天也许我们突然发现他们悄悄的变得脆弱了,需要人保护了。
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人的成长是有时限的,我们可能在某一天就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可是那个时候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
所以说努力奋斗的动力大部分是一种责任感,对自己的责任,也对生命里无法抛下的责任。
象刘涛扮演的角色,我想成为一个在现在和将来都能让父母有安全感的人,不让他们感觉孤立无援,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付出的那样,这样才会让自己心安。
《老有所依》将视角聚焦“暮年”,讲述了面对父母的老去,三个最具社会代表性家庭的生活百态,剧中三个家庭都因父母年岁的增长而不得不面对“养老”这一问题。
虽然他们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态下,面临着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选择消极的面对,反而以积极的心态梳理生活的羁绊、用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的困境、亲情的温暖和用爱与坚强去面对。
国产良心制作,看好刘涛
看的心里好堵,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好难啊
后小半部分显得冗余仓促牵强 喜剧结局完全是为了喜剧而大团圆 悲剧冲突到亚芝阿姨这个角色死掉就完全进入了审美疲劳的顶点状态 要想冲淡这种疲惫必须用更符合常理的大篇幅循序渐进 但后面就匆匆把本来十集左右要讲的事情给讲完了 因此有点虎头蛇尾 但精髓是取之不尽的 负能量让人思考 悲剧让人净化
对现实的揭露总是有种难言的痛!只有当自家的老人也碰到剧中的情景,当我们逐渐长大承担责任,当父母逐渐变老并产生一大堆问题,或者当我们以后逐渐变老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部电视剧的意义!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我碰到了和江木兰一样的情景,妈妈今年刚做完手术,爸爸也去医院检查白内障,愿健康!
在4s店等修车电视里看了会儿,这个片的主题就是折腾和平穷啊。刘涛还是很美的。
过于真实,令人发指
演员都挺喜欢的,题材比较少见,看着略心酸。比《北京青年》这种好了不止一条街。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9集弃
木兰太玛丽苏了。
看的让人气😅😅😅什么傻杯剧情
不知怎么现在有点反感刘涛了,以前对她的印象还是挺好的
挺现实的。
刘涛这群主演演技都挺好的,我奶奶挺爱看
过年陪我爸妈看的,我妈全程骂田咪和那个懦弱无能的儿子。也更加坚定我不要生孩的决定。
爷爷好可爱^ ^
每个人都该想想未来的养老问题。你怎么对待老人,孩子们将来就会怎样对待你。
这部剧太傻逼了,吕中那个老太太天天到别人家里弄的鸡飞狗跳,唯恐天下不乱,她觉得外孙媳妇的房子是她的孩子也是她的,公婆来住就是占用,合着一家子都是您的物件儿,您的私有财产。反应了天朝很多老人代代相传的控制与胁迫的欲望,在小家庭面前总想当家长,就是不明白这些关您屁事
这个故事很好的反映了老人这个群体是多么的需要别人的关爱,感觉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爱给到他们,我们需要像父母对我们一样对他们。刘涛和张铎演的真好,向他们敬礼,Salute!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他们就喜欢这样家长里短的故事。
编,!可劲儿编!刘蓓这假发实在让人想踹,也就吕中奶奶还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