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ハーモニー,Harmony,Harmony: Project Itoh

主演:泽城美雪,上田丽奈,洲崎绫,榊原良子,三木真一郎,森田顺平,长岛雄一,渡边明乃,斧笃,森千晃,藤田宗久,佐佐木敏,竹本纯平,田原正治,石井未纱,花田光,藤井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和谐》剧照

和谐 剧照 NO.1和谐 剧照 NO.2和谐 剧照 NO.3和谐 剧照 NO.4和谐 剧照 NO.5和谐 剧照 NO.6和谐 剧照 NO.13和谐 剧照 NO.14和谐 剧照 NO.15和谐 剧照 NO.16和谐 剧照 NO.17和谐 剧照 NO.18和谐 剧照 NO.19和谐 剧照 NO.20

《和谐》剧情介绍

和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年,一场浩大的灾难让“生府”取代了原有政府,成为了国家最高领导组织。经过死亡的洗礼,人们开始格外重视生命的重要性,于是,政务在居民们体内植入了“WatchMe”设备,以检测和介入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也就意味着,身体不再是属于个人的所有物,而是被列入了国家管理的范畴,自杀更是无可饶恕的重罪。 雾慧图安(泽城美雪 配音)、御冷弥迦(上田丽奈 配音)和零下堂吉安(洲崎绫 配音)是三位对现存制度产生了疑虑的少女,在弥迦的带领下,她们准备自杀以挑战制度,可是最终弥迦死了,计划失败。一晃眼多年过去,雾慧和吉安重逢,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发生了数千起集体自杀的案件,而这背后的真相和弥迦当年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容基耶尔女士格瑞特真相皮特58特搜9最终季别杀它无手的少女青年霍元甲之冲出江湖草莓棉花糖OVA2EncoreVOL.01我心飞扬全职没女新四大名捕鲨鱼星球我和男友的三个前妻陆王新村丧尸漫画青年霍元甲之威震津门美丽之星文雀男团秘事浪漫的体质守夜人:恶魔永世同在滑稽人物情靡半生杀手一号实习医生格蕾第十四季化剑婚姻的两种猜想你是我兄弟之牌王凉河擒凶异空感应

《和谐》长篇影评

 1 ) 剧场版《伊藤计划:和谐》观后感

旧文搬运。

依旧是没有阅读小说,不了解背景,仅针对电影本身写下的观后感↓女主的设定给我非常强烈的草雉素子的既视感。

无论武器还是性格,甚至声音,后面居然出现了很像塔奇克马的机器人。

一边出于【想要成为像弥娅哈那样优秀的人】努力向上爬成为了不起的社会人,一边在内心铭记青春期就开始的憎恨,并保持这份强烈的感情不会因时光而变得冷却。

这两种行为模式矛盾而和谐地共存,融于社会之中,内心却独立于社会之外,并封锁起来不对任何人展开。

不依靠任何,坚强乃至冷硬。

只有面对曾经弥娅哈三人组相关的事情时才会流露出一丝的柔软。

和谐计划,在我理解,就像时下流行的手游挂机模式(比如天下手游),当然要比手游设定的更加完美,按照计算好的最佳选择一直进行下去,非常轻松。

但和谐计划是不需要意识的,不如说,电影里的和谐计划是残缺的,只能排除掉意识才能运行。

也就是,相当于无痛自杀。

只有已经编写好程序的肉体存活下来,灵魂却离开了肉体。

相当于尸者帝国里注入灵素的尸者。

那种情况下,活着也和死亡无异了呢。

真正完美的状态应该是:可以由人类自己选择,心情好就手动,觉得心累就挂机,挂机的同时也可以偶尔手动一下。

诶仔细想想这样设定真的很棒,如果我能活到将来真的搞出这种设定来的时代就好了!

弥娅哈的存在简直宛如完美社会中唯一不和谐的音符,在这个人人压抑自身欲望三观趋向统一的乌托邦中,弥娅哈是唯一保留着完整自我的近乎完美的存在。

她拥有着女主图安向往的一切: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强大而不受主流价值观影响的自我、与众不同的语言表现……在这被善意扭曲的完美社会中,弥娅哈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禁忌,无时无刻不宣告这自我的独特性,和周围宛如模具刻出来的几乎一模一样的人产生了强烈对比。

她是特别的。

弥娅哈有着惑人的魔性,语言、行为、声音……一切一切都仿佛魔女般带有禁忌的魅力。

但魔女是寂寞的,为了不孤身一人,弥娅哈不惜将图安和吉安这两个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且自我尚未成型的青春期同学纳为同志,那时的图安和吉安尚未决定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还具有着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弥娅哈影响。

但通过后面吉安的自白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当时真正受到弥娅哈影响、将弥娅哈的话听进去的人,只有女主图安一个人。

吉安只是将自己看成可以调和弥娅哈内心的存在;而图安一生都没有逃离弥娅哈的影响,甚至留长发也不过是为了从外形上可以更接近弥娅哈。

弥娅哈对两人的做法也是截然不同,她诱导吉安自杀,也只不过是为了影响图安的内心;而她却将图安看成自己唯一的理解者。

电影中的大多数国家的社会几近完美,自杀率却逐年上升。

随着自身逐渐长大,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能证明自我独立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尤其自身被动地被编入公共社会体制后。

弥娅哈那样的少数孩子内心明白这点,并心知自己还没有成年的时间是最后的时间,如果不能在成年之前想到解决办法,自己终将变成和任何量产品没有区别的行尸走肉,可无论怎样挣扎,还是没有找到能逃离这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绝望未来的方法,最后,只能用自杀这种方式逃离这世界、捍卫自己最后的自由。

而不知不觉长大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他者没有任何不同的瞬间,一定非常绝望吧意识到:自己非但不是独一无二,甚至随便谁都可以代替,工厂流水线般量产的、和他者无二的人生,即使自己消失也不会对这世界造成一丝一毫的影响,甚至根本没有必须生存下去的意义。

现实是如此残酷而一目了然,连自欺欺人都做不到……明明那么健全地按照社会的要求努力地活至今日,可却是这样的结果。

望向窗外,是无趣到绝望的世界(地狱)。

就连呼吸都变得如此疲惫……是继续麻木不仁、装作一无所知、假装幸福地活下去;还是干脆结束这一切,以死亡为代价逃离这世界……而这时,和谐计划出现了,可以完美逃避的选项摆在面前,最轻松的生存方式,且拥有无害的表象。

就像影片里展现的那样,普通的自杀是那样激烈鲜明,而如果消除意识变成和谐模式,却表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而且会拥有更精准合理的判断力。

我真是无法想象弥娅哈最后是真心爱着这个世界的。

因为她是那样憎恨这个虚伪的地狱,憎恨到想要通过死亡这样极端的方式彻底舍弃这个世界(地狱)的地步。

而其实最后她所期望启动的和谐计划其本质,也和大屠杀无异。

和之前弥娅哈企图自杀这样的行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自杀是个人自由,和谐计划可是相当于抹杀全人类的意识(灵魂),且根本没有得到当事人的允许。

所以,我更倾向于弥娅哈最后所谓【爱着这个世界】的告白是通过自我欺骗的方式肯定自身行为的正当性。

不这样理解,她诱导吉安自杀这个行为、以及对于图安父亲死讯的无动于衷根本说不通。

弥娅哈真实的目的应该是希望让全人类给自己陪葬。

图安对弥娅哈的理解是正确的,弥娅哈其实是个有些怕寂寞的人。

只有自己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自杀),实在太过寂寞。

而通过和谐计划,可以轻松地、没有痛苦地消除全人类的意识。

大家的灵魂就能永远在一起了……没有意识的肉体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继续“存活”,我发现伊藤计划真的很喜欢搞这种设定啊,尸者帝国也是这样。

这种幻想和大多数正好相反。

幻想作品里人类的末路,大多数都是社会高度电子化后,人类大脑也逐渐电脑化网络一体化,就像攻壳机动队里面某集一样,最后,变成了全世界都只有精神/意识/灵魂……随便怎么叫,总之全世界都步入了纯精神世界,抛弃了肉体,在电子海中得到了永生。

而伊藤计划的设定却正好与之相反,抹杀主观意识,唯有肉体永远存活在物理世界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对于虚无缥缈的灵魂感到不安,因为无法触碰,所以潜意识觉得没办法永远存在下去?

但肉体却不一样,物理性的、可以看得到摸得着,所以很安心,和世界一起存在下去。

但这说不通,肉体总有一天会消亡的,哪怕里面已经没有灵魂也无法改变终将毁灭的结局。

仅仅肉体存在下去,是无法得到永恒的。

既然无关永恒,那么,就是自由了。

灵魂逃离这禁锢自我的躯壳,从有形的物质世界、无形的社会关系、身份等一切束缚中挣脱,舍弃了全部,获取真正的、纯粹的自由。

啊,原来如此。

伊藤计划,原来是如此憎恨这个世界,憎恨到想要彻底舍弃一切可能禁锢灵魂的东西的地步了啊……那么《尸者帝国》如果让伊藤计划本人来写的话,是全人类都变成了尸者,世界成了尸者的天国】——这样的结局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

《和谐》和《尸者帝国》真的很相似,不光是【没有意识的肉体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继续“存活”】这点,影片中同性间的爱也非常相似,主角对“已逝的”(星期五真的挂了,弥娅哈是假死)朋友都非常偏执。

图安爱着弥娅哈,那是美丽、纯粹而浓烈的感情。

即使以为弥娅哈死去了,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弥娅哈幻影的追寻。

看着纸条上写着的:“alone”,图安的心声是:“我一直是孤身一人”。

是啊,她和弥娅哈是彼此唯一的同志,自从弥娅哈“死”后,图安一直是孤身一人的。

被女上司告知自身肩负着全人类的未来,而图安却说自己只不过想见到弥娅哈、做个了结……仅此而已。

女主爱着弥娅哈,在她心里,全人类都无法和弥娅哈相提并论。

而弥娅哈也爱着图安,在弥娅哈心里,只有图安是不一样的。

刚看完电影的时候,不太理解图安为什么明明无所谓和谐计划的执行,却最后杀死了弥娅哈,现在,有些明白了。

图安说,希望弥娅哈还是和之前一样,变回之前那个自己喜欢着的弥娅哈。

明明最开始见面的时候,交谈后,图安说弥娅哈还是没变呢。

为什么现在却改口了呢?

仔细想想,弥娅哈的言行几乎和之前完全一样,只除了一点,那就是:曾经弥娅哈憎恨这个世界,渴望和图安、吉安一起通过死亡离开(抛弃)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改口说,爱着这个世界,希望启动和谐计划,抹杀全人类的意识。

除此之外,和之前的弥娅哈没有任何区别。

也就是说,图安希望和之前一样,仅仅和弥娅哈两个人一起殉情;而不是和全世界一起被和谐计划抹杀意识。

那样的话,自己和其他人类不就没有任何区别了么?

不,不要,【我】只是想和弥娅哈一起,去往只有你我二人才能到达的地方。

所以,图安扣下了扳机。

影片最后虽然没有显示,但弥娅哈死后,图安一定也自杀了。

——只有我们是特别的。

我们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我们一定要永远在一起。

然后,和谐计划顺利执行,全人类一起被抹杀意识。

伊藤计划真是喜欢玩反差萌呢,《尸者帝国》和《和谐》都是如此。

明明设定背景都好像很大很广的样子,结果最后,还是仅仅执着于个人间的爱。

真的很相似呢,《和谐》的女主也是,并不会主动去危害社会,对于大事件也会和正常人一样去试着解决,然而,真正让她选择,她还是没有阻止弥娅哈渴望的和谐计划,仅仅拥抱着弥娅哈,杀死了她。

而我,依旧没办法讨厌这样的结局。

表面上看起来悲观而绝望,但实则比那些解决完事件回归日常的剧情要有趣且有活力的多。

女主的父亲不也说过,弥娅哈进入和谐模式后意识又回来了么?

而且说到底弥娅哈的意识就是从无意识中诞生的,那么是不是和谐计划实施后,人类的意识也有一天会回归呢?

或者在一片虚无中,将诞生什么新的东西?

我也很好奇,在和谐计划实施后,人类社会将会怎样运转,人类这个种族会怎样进化。

想一想就觉得很有趣本来就是,人类也不是一开始诞生就拥有自我意识的,现在也只不过是回归初始了而已。

但从得到的成效来说却是进化了,排除掉冗余的思考,仅仅留下最合理的选项,然后坚决的执行。

那么表面上看起来,不,实际也是如此,人类其实比之前更有智慧了,效率也更高了。

那么对于自我创造性的影响呢?

“改进”这个功能会更好,但是从一无所有中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就不知道会不会受到影响了。

就连结婚生子也只不过会做最合适的选择,而不会有【爱】这样虚无缥缈的“无用”感情。

也不会吵架,而是把两个人的意见进行对比,然后择优而选,简单明了。

等等等等……如果可以的话真想让超级电脑模拟一下这样的社会,让我好好见识一下。

纯白的空间中,电子墓碑般的东西上,光圈静静地闪耀着,机械而冰冷的声音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光圈明灭,周而复始,宛如没有明日般,静寂而安稳。

之前在贴吧看到有人猜想,其实这一切都是生府监控下人们的脑内模拟而已,那个电子墓碑似的东西和上面的数据就是证据。

也是不错的脑洞呢。

 2 ) 看完简直煎熬

2015年,百合动画电影《 和谐 | ハーモニー》挺糟糕的动画电影,完全被骗了,抱着既然点开了就要看完的心态。。

但是确实是太煎熬了。

本以为后面会有些起色。。

或许是这个电影太不对胃口了。

这么高的评分也许是一些粉丝吧,可能是小说粉丝?

倒是全3D效果倒是值得一提。

但是剧情能不能走点心。。

开头还以为会是挺不错的电影。。

但是这种叙事方式 加上无端出现的碎碎念一般的回忆杀。。

简直破坏节奏。。

全篇还是2个小时。。

真是让我坐立不安。。

(╯‵□′)╯︵┻━┻, 这简直是折磨。。

我是折磨的分界线推荐指数:★(2/10分),啪啪啪产生出来的意识。。

无病呻吟的主题。。

看的我浑身难受。

 3 ) 伊藤计划到底要说什么(考据党预警)

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年,一场浩大的灾难让“生府”取代了原有政府,成为了国家最高领导组织。

经过死亡的洗礼,人们开始格外重视生命的重要性,于是,政务在居民们体内植入了“WatchMe”设备,以检测和介入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也就意味着,身体不再是属于个人的所有物,而是被列入了国家管理的范畴,自杀更是无可饶恕的重罪。

雾慧Tuan(泽城美雪 配音)、御冷Miach(上田丽奈 配音)和零下堂Cian(洲崎绫 配音)是三位对现存制度产生了疑虑的少女,在弥迦的带领下,她们准备自杀以挑战制度,可是最终弥迦死了,计划失败。

一晃眼多年过去,雾慧和吉安重逢,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发生了数千起集体自杀的案件,而这背后的真相和弥迦当年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诚然,Harmony有其晦涩的地方,但作为一部商业影片,剧情绝非超出了一般观众的理解能力。

可能稍有影片观赏经验的同学会说是“反乌托邦”片,也可能有人说这是“反战片”,赞同Miach和那个秘密结社分裂的激进派说的人类要达到和谐,毕竟如今反战片都在追求不再区分国家和种族,全球人类大同,这样战争就会消失。

还有的同学会说这是“青春片”,三位少女有各自的成长道路,但是会疑惑Miach的观念反复跳跃变化,还有作为螺旋生命检察官的Tuan到底是支持哪一方的。

对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辩证方式的展开和后现代主义内容的处理方式,在现实和记忆的交织中展现了御冷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做了实验后的无意识的一个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可能不了解这种倒序插叙手法的观众按照顺序去看可能会疑惑:御冷到底是赞成人类该有自由意志还是不该有自由意志?

所以最后说雾绘遇见御冷一边跳舞一边诉说乌托邦理想的时候不禁得问了一句:你其实不是为了复仇,是希望世界和平的吧?

因为她之前一直存在自我意识并且周身的人也是存在自我意识的(只是被社会压抑了,政府并没有完全夺取人类的意识),她理所应当地认为御冷遭到了人类实验这样残酷的对待会激发出她的对抗意识(参考卡婊的《生化危机》),对这样的虚伪的乌托邦说“不”,而她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样的反社会倾向(因为她的父亲正是因为在暴力中死亡的),这俨然一种女在亲情和友情中难以选择最后选择拯救人类的政治正确的故事模式,正如楼主所说的我们容易陷入预设的价值观中。

可是伊藤计划偏偏不让我们来个“大团圆”或者“救世主”的故事结局,况且他也不是为了探讨这个的。

我们常说电影各种光鲜亮丽的人物事物形象是一层,各种人物事物形象背后的寓意是深一层,往往在这一层就能在逻辑分析中找到导演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和主题,笔者也是被这个逻辑套死了,没有注意到这是改编自小说的动画电影,在导演所设立的寓言和人物语录背后,才是伊藤计划所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意识是被选择和拼凑的。

Touareg也做Tuareg是阿拉伯词汇,意为[被神所抛弃的人],国内一般翻译为“图阿雷古”。

它是撒哈拉中的一个游牧民族,居住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尔和马里几个北非国家中,有近百万人。

他们是柏柏尔族的支系,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讲柏柏尔与塔方言,使用古老的提菲纳格文。

图阿雷格人社会属于父系大家族社会,但妇女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主持着很多社会事务。

因此当Tuan说她讨厌WatchMe这样的神称自己是异类时,图阿雷古战士邀请Tuan加入他们一族并告知很看重女性是有现实依据的,是邀请同作为被神抛弃的子民一起活下去,这是一种同病相怜的理解与关怀,并不是图阿雷古族要拉拢“联合国特战队”或者男性对女性的大男子主义的示好或者求婚(弹幕瞎吹,特此截图)。

雾慧的名字tuan这个名字在凯尔特神话中指最先来到爱尔兰的帕特兰族(Partholan)幸存者,在无数次的转生中见证了诸神的时代并将神话传给后世,再看女主人公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叙述者、见证者,伊藤其实已经给每个人安排好了命运,就藏在名字里。

用这样的考据来分析御冷的名字,Miach指生命、医疗之神迪安森特的儿子,由于给努阿达(Nuada)接上一只血肉做的手臂,取代了其父做的银手臂遭到父亲对其医术的嫉妒与憎恨,最终被杀死。

换一个视角这其实是以御冷作为轴心人物的故事,雾慧只是见证者,这样看故事的主舞台在生命与医疗的概念下展开就非常好理解了;同时御冷非常聪明、年级第一对应Miach医术高超,Miach被父亲杀死对应御冷被这种和谐却压抑的日本社会逼的自杀(相当于是社会间接杀害,鲁迅先生《药》中的秋瑾就是此形象的典型)对应。

Ciao也是医疗之神迪安·凯茨(Dian Cécht)的儿子,但是具体和Miach之间发生了什么百度查不到(凯尔特神话没有希腊神话那么好查),但是也应该应证了故事中御冷间接杀害吉安这一故事。

所以你们应该看得出来啊,伊藤计划不是故意要取这么难搞的人名,是每个名字都有寓意的,就像《哈利波特》小说的原作者梅姨,没个人名都暗含人物的命运,也喜欢押头韵,英语里好像叫做aliteration。

我们了解了故事其实是围绕御冷Miach的命运来写的,其实就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故事叙述中理出一条线来。

御冷被俄罗斯士兵QJ产生了意识让她意识到意识是人类在极端负面情绪下诞生的,也可以说是激发拼凑出来的,而正常的孩子(御冷这一少数名族没有自我意识,片中有提到)在7岁左右就会正常萌生自我意识,并且周围都是拥有自由意志的成年人,整个社会把自我意识当做人类存在的证明,就像御冷说的“那些老人认为人没有意识就等同于死亡,你的父亲也是这样认为的哦”(目前也有很多人认为植物人有许多伦理问题,安乐死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就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伊藤计划其实是希望探讨意识的合法性问题,意识是否有权利作为人类存在的一种重要依据。

还有在回忆中,御冷聪颖好学,非常喜欢看书,对知识和真理有渴求的意志,并且宣誓要向这死一般沉寂的社会湖面投下名为自己死的石头;但是在会议的最后和雾慧刚遇见御冷前,她却是在烧书的,并且在记忆中说道这些书是御冷的分身——她的意识产生的自由意志,她要泯灭自己的意志,因为这种意志虽然能产生技术进步,但是却不能产生幸福,那个秘密结社的4个人头也说过“人类正在面临考验,是要追求幸福,还是追求真理(技术进步)”。

伊藤计划已经预见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虽然解放了人,把人作为根本,但是在个体的内在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最终归宿,这种东西还是需要他者去定义,并且定义价值意义和最终归宿的他者级别越高越好,所以宗教中至高位格的出现不是偶然,是人类寻找自身意义的体现;因此现在虽然说得是科学进步主义,但是人的内心越来越脆弱;对外宣称是无信仰主义,但是每个人内心在遭受精神波折的时候却又相信微博抖音上的“锦鲤”、“考神”,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有位格的“上帝”?

然而伊藤计划也无法解决人文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矛盾,他只是在小说中以辩证的方式展现它,以探讨的形式把这个矛盾具象化为“意识是否是被选择的和拼凑的”,同时借见证者tuan之口说道“人类最终会选择和谐国度的道路......但我唯独不能让你到那里去,求你永远做我喜欢的那个曾经(有自我意识)的Miach!

”,这是伊藤计划的答案。

相信看过《虐杀器官》、《尸者的帝国》、《和谐》三部曲的小伙伴们已经有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4 ) 个人理解必有偏颇,请友好交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能我是一个传统又冷漠的人,所以对于两位女主的做法道理上硬说可以理解,感情上却实在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这一作跟剧情承接上的前作《虐杀器官》在主角情感状态上我都没办法理解,不过前作以语言为主体刻画出的科幻作品很少见,而且逻辑理解上也没有什么奇怪bug,所以借着小众主题的优势我尚且可以多加两星;但这一作我的感觉就是很常见的反乌托邦题材,甚至这个乌托邦讨论还没有这么极端,明明是一个对生命权极端保障的社会,可仨小姑娘在学校这种公共环境里堂而皇之地讨论自由主义,还密谋自杀殉道,官方甚至一点监控措施都没有;另外白发女主因为在生府控制下生活太平和而觉得痛苦,想自由独立我不是不能理解,而且剧情里明显也有不在生府控制下正常生活的地区,长大以后自己搬出来避世隐居不可以吗,非得要拉着好多人一起追寻她所谓的自由和平静?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小bug,林林总总汇起来个人的分数就只到三星为止了。

最后个人建议,如果是为了科幻来看的观众可以绕道了,就是老生常谈的反乌托邦题材,但如果是为了品鉴人性之恶还是可以来看看的,毕竟真的很少见到一个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结局是把一个轻度极权社会的少数人问题发酵到极点,让全世界人民同享老大哥光芒作结的。

人类果真是难以互相理解的生物啊。

 5 ) 和谐

“嚓”!!!

火柴棒在黑夜中燃烧,发出微弱的亮光。

这时,只有一双明眸带着水火不容的特性,借着火光闪烁出如澄清水面的光点。

接下来,便是她手中的焦油,那秾丽的黑色光泽,顺着指尖滑落在一本本令思绪翻飞的硬纸书上。

多么的有意思,听说有人曾深深沉沦于故事情节的书本中,在几个常用字词的组合中,想到遥远的未来。

他们裹挟着这般未有亲身体验过的经验之谈,在此时此刻,做出一连串实则复杂名为简单的判断。

她要烧掉那些让她成长,删减掉编写她灵魂密码的程序,只因那是剩下唯一可用来取暖,烧水的物品。

而当两指尖捏住那柴火棍,黑炭头如火燧石点亮了一方天地之时。

她又得来了短暂的温暖,并被它整个的攫取而去,浮浮沉沉地徜徉在思想的幻想里。

怎么,她要得到的热,竟一下子轻而易举,一下子不需要这番大费周章。

于是,她又有了,像是饱饱睡上一觉的人如梦初醒般,对现实再一次做出评判。

第一次,有那么一个她变成了伟大的哲学家,对着火焰痴痴地着迷,对着那即将昙花一现的小火柴棍看得入神。

我想起了我永远会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孤独而不孤单地同一些死物对话,并时常为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安排好行程规划。

“口渴、肚饿、困倦”会全都是条件反射的一类可堪琢磨的议程。

同时,却不是一项鲁莽和危机生命时刻那样迫不得已的冲动。

也许我还能坚持一会,很有勇气地同早晨八点,中午十二点,下午十七点这些时刻做斗争,并冒着已然被胃酸腐蚀的肠道的风险去勘探出更多的道路。

于是,在如上的三种选择方案中,便又多了几种。

这些新来到的风向标拒绝平庸,需要你更进一步强有力地挖掘。

也许将是你被埋葬的坟茔土包,也许是摔个半死不活的悬崖,也许是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阳光大道。

那样的不和谐及充满着未知。

火焰成功的用它独有的特性赢取了转瞬的生命,随后化作一缕白烟,她没能抽掉的那几本还没看过的,堆放在杂书底层的书籍。

这时候,却变得毫无必要。

什么是更远和更好的一个境况。

论麻烦,要小心翼翼地擦干净封面上的焦油和无痕迹地处理掉那些之后容易触景生情的黑褐色污渍,在严寒的霜冻大地之上,寻找裸露晒热的岩石来烫干。

比起付之一炬是多么经不起选择。

所以,她便下意识地放弃了那种选择。

我的第二道思绪是,在任何眼前的既得利益上,也可谓说是,任何一个被刻意抬高的人、物、景,都会在当时当下的自己和其他人那里得到莫须有的价值。

房价的经济泡沫,领导的厚黑,某位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名为道歉实则狡辩的哽咽言辞,孰真孰假呢?

也难怪,这些年“打脸”的事情时有发生。

 6 ) 偽善

這是個偽善的世界。

人類不應該對任何人的死都感愧疚,明明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人。

大家互相愛護,連不認識的人的死都感到悲傷。

強制性的自責自己,為何無法阻止,這樣的世界太變態太噁心了。

意志,或是有宗教稱為靈魂類,看不到摸不到。

但此刻我為了自己還能煩惱感到幸福,因為那代表我還具有意志「我」是存在的。

意志,在劇(書)裡的定義,是指多種欲望感情互相競爭產生的一種狀態。

藉由意志競爭被選上的過程,叫內心糾葛或選擇。

就像我看了某樣商品,到底買不買的內心糾葛一樣的東西。

意識等於現實,因為我們所擁有的現實,到頭來,只是被限定在意識內。

(這點感覺非常相似駭客任務)對研究腦科學家來說,能掌控意志是很吸引人的研究。

「和諧」這項技術系統,它能對人腦設定一個經過調和的意志,使人不再出現「雙曲貼現」的情況,理性主義從此不再只是假設。

但「和諧」有個嚴重副作用:當所有選擇都不會有內心糾葛,一切行動都處在清楚明瞭的狀態。

「我」此刻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意識會就此消滅。

上述看到某商品內心糾葛天使與惡魔,錢包的戰爭再也不會發生。

因為和諧系統已經取代了你的意志,不需要再做判斷。

再也不需要用來做決定的意志;最後就是不需要意識。

就目前的認知,有意識就是活著的證據每天醒來、有意識,就是我判斷自己還「活著」的依據《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中。

到底怎麼樣才算是「人」呢?

怎麼樣才算是「活著」呢?

當全身義體化,只剩靈魂,像素子,她算不算人?

意識只活在母體裡,所有的一切都是母體給你的假象,這還算不算人?

那麼沒有意識(或我們感覺不到,或該人無法主動傳遞出意識電流)的植物人呢?

那天我失去了意識,不管我是什麼狀態,請不要再掙扎要讓我「活著」了。

 7 ) 《和谐》:思想越深刻,现实越黑暗

电影用复杂的思想,深邃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为我们诠释着一个逐渐没有自我的世界,科技越发达,社会越文明,人却没有了隐私与自由。

所有行为活动都变成了数据库里的数据,所有的思想与生活都被所谓的科技掌控,人们反而成了一个个牵线木偶,一个个没有自主意识的活死人。

人类可以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死亡,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一旦连思想都没有了,就没有什么存活的价值了,然而社会与科技的走向,反而就是走一种让人类思想意识消亡的路,一旦消除了人类的思想意识,也就不会再有各种各样的争端与罪恶,大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只有和谐与安宁,就像电影中表述的一样,在温柔的杀死你。

电影一开始就用一种死亡的主题来抗争自己的命运,并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来强化这种放纵与救赎的思想,从而引申出电影展现出来人类文明的虚伪面目,一步一步揭示出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抗争。

电影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用血淋淋的鲜血来警示我们摆在眼前的命运,看似强大的科技文明后盾,经不起一丁点的考验,在入侵与拷问面前只会留下血淋淋的现实在眼前。

事物总是会有正反两面,越是看似美好的东西,当灾难来临时彰显出来的丑恶越是不堪入目,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一次次试验的牺牲品,在无知当中过完了自己简单的一生,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就是牺牲了我们的思想,用无知来换取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

这是一部用人类哲学思想堆积起来的电影,过多对于人生哲学思想的探讨让电影承担了过重的思想负担,这也是我们在看这部电影时,难以读懂电影的原因,它向我们阐述了过于深奥的哲学,同时不忘把人类思想存在的含义表达出来,对于简单的普通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但是但凡脑子里都些思考的人们,还是能够理解故事想要阐述的内容,不过电影还是用极端的两个方向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失望,同时也预示着无论如何发展,人类总是不停的走在自我毁灭的路上。

电影更像是一个人类最终结果的寓言故事,不被看好的结局处处展现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悲观,人类自身的劣根性以及好勇斗狠自作聪明的本性,都注定了我们不会永久的存在,那种所谓和谐美好的大同社会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罢了,如果真正做到了那一点,人类的思想只会消失与禁锢,回头看看这种社会,难道还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吗,如果缺乏了独立自主的思想,人将和动物没有什么分别,就是因为有了独立自主的思想,无论朝哪个未来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局还是会走向覆灭,电影在人类未来的方向上一直都处于一种悲观状态,虽然电影的结局是一枪终结了人类极端思想的肆虐,但那也只是暂时的延缓了人类走向无思想无意识的大同社会的脚步,最终历史的命运是不能被阻止的。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这极端的两个对立面的表现上,人类总是展现出来了无比痴迷的兴趣,有的人喜欢好的一面,有的人喜欢坏的一面,于是乎有的人就喜欢建设,有的人就喜欢破坏。

不能完全否定的说谁是谁非,就像电影里面女主角追逐的一样,一开始追逐的是用自杀的方式来达到自由的渴望,不想在被所谓的科技数据监控着自己的一切,没有一丁点自我的隐私与自由,可是在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恐怖性质的改变的时候,原来追逐的一切仿佛成了一场噩梦,有了情感与自我意识以后反而成了一种恐怖的来源,而被人操纵与支配,世界变得更加残酷与血腥,没有思想与意识反而能够带来暂时的和平与安宁,于是乎,当她找到昔日一块相约自杀的好友以后,在被好友阐述了两个极端世界里的故事之后,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暂时的安宁而一枪杀了这个曾经视作偶像的好友。

所以,凡事都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站到了不同的对立面上,所以才有了相对主观的对与错,当对错分开的情况下,遇到了不同的情况,所认为的对错反而又变得相对模糊。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以后感觉后怕的电影,因为它探索的东西实在是常人难以理解与接受的,一旦深入到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思想,我们内心中的绝望就会被深深的挖掘出来,而且电影直面的黑暗与血腥来的太过直接,在充分刺激到我们神经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了我们的思想,那种消极与悲观的情绪不断的在我们心中蔓延,似乎再也看不到美好与光明的世界。

被整个人类世界所包裹着的我们,身在其中却只能成为一个傀儡一样才能活着,稍微往深处一想,都能感受到自我的束缚,没有什么所谓的隐私与自由,无论是在战乱还是和平的年代,那所谓的幸福与美好只是相对的自我感觉而已。

一旦戳破了这层谎言,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当然无存,浮华之下只剩下内心的虚无。

从这部电影我们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思想的可怕,哲学的可怕,原来生活的本身并不能评断出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是当人们去思考它们的时候,好与坏就分辨出来了,就是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自我颠覆的毁灭,也是这种思想,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要想生活的容易一些,就不要去思考,不要去探索内心,当你真正的想要去找寻自我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没什么自我可言,简简单单的过生活最好。

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复杂的人类思想,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存哲学的可怕,当看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以后,就再也找不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才明白为什么思想家与哲学家都像疯子一样的存在,因为他们是不快乐的。

 8 ) 再见了,我;再见了,灵魂

这部电影能够引起我的同感的地方,在于幸福的不可能。

不是丧,也不是消极。

幸福难道不是这样的东西嘛?

遥远的,容易被摧毁的东西。

而即使这样,人人都希望享有幸福,弥迦也是一样。

不断被蹂躏的肉体终于产生出了意识。

从此,意识就与不幸相联。

在有意识的身体里无法得到幸福,那么变毁掉意识,毁掉自己如此艰难才得到的意识。

这样的逻辑并没有问题,反而非常有勇气。

故事中的日本,被弥迦成为温柔的地狱。

人们虚假地满足于生活在watchme的控制之下,享受虚假的幸福。

这才是地狱,才是最大的不幸。

 9 ) 看来作者相信的是人死如灯灭啊……

白毛意识的诞生代表了作者对于意识产生的观点吧?

同样也侧面否定了意识永恒这一观点吧?

但是在后续的尸者帝国当中从礼拜五夺取灵魂这一情节来看,作者似乎又偏向于死后灵魂永存?

否侧怎么会有夺回灵魂这么一说呢?

结合作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可能也不难理解这一观点的改变……那么说到到底,人啊还是都怕死的吧(笑)

 10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长的长评...

终于看了全片,是部没有办法进电影院看的电影,因为每句话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道理太多,需要暂停给自己一点时间。

人类的意识是什么?

所谓的思考究竟是否重要?

设定里说到人类的所为并不是来源于单一的思考和纯粹的行动模式,是在脑里接收了外部资讯后,像召开会议一般进行选择,最后由我们认定的能获得更多报酬,也就是奖励的行动被采用,最终使我们的身体做出行动。

常说若要评价一个人,要透过他的行为举止去评判,那么人的行动可以被视为是表露于外的意识和思考。

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的行动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于条件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部分的人来说,采取某些行动能获得他们认知中更具价值或吸引力的报酬,对另一部分的人来说却不是,这是意识的分歧,是自我的的实现。

然而在观测历史的角度上,我们能够知道的比当时的人更多,我们能够轻易地给予在当时难以理解的题目完美的解答,因为我们是观测者,我们透过庞大的经验和数据分析,可以利用修正当中的许多错误行为达到理想的结果。

行动之于结果而言是拥有解答的,比如想要健康就必须控制饮食和运动,我们理解道理却不一定会选择完美的解答,这将致使我们达不到目标,却会获得其他我们更偏好的报酬。

就自身来说,这是个不坏的结果,我们得到更想要的,但就观测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个不好的结果,因为没有采取最好的办法,没有收获目标的结果。

片中的和谐系统便是这个观测者,藉由控制脑内的奖励机制,使达成目标这件事拥有看起来最优渥的报酬,促使我们采取可以达成目标的行动,如此便能制造出完美而理想的世界。

但同时,在无法自由选择更吸引自己的报酬是什么,无法采取为了获得报酬采取的行动时,我们的行动不再与众不同,不再独特,趋于一致,这便是自我的消亡。

回到最初的问题,人类的意识和思考究竟重不重要?

有没有意义?

弥迦的思想贯穿了图安的人生,也贯穿了本片。

弥迦出身体质构造特殊的少数民族,她生来就拥有能够“选择正确解答”的头脑和基因,她的行为生来就符合所有常识和准则,不需要经过脑内会议决定选择什么报酬,也即不需要思考,所以她生来就没有所谓的意识,那个民族的人都按照最正确的方式生活,全员一致,无一例外,没有人拥有所谓的自我。

弥迦的意识诞生于俄军的暴行,她脑里的其他部分模拟出了其他选择的结果,而她也采取了并非最优解的行动,这就是自我,就是意识。

意识和自我也许带领弥迦逃离了那个地狱,却把她带往了另一个地狱,也就是关心着所有人的生命维持与健康的日本。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会为了素未谋面的人的死去而哭泣,虚假的关心与安慰令人失去了思考,失去了自我,弥迦不愿意失去好不容易获得的自我,所以她要反抗,她要自我了结生命。

但经过一连串的反转,弥迦知道了,真正伤害人的是由于无法理解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而发生的行为,会因为想活下去而杀人?

还是因为不想让他人死亡而选择自杀?

当弥迦在和谐系统的测试中被副作用侵扰时,她再一次回归了最原始的那个没有自我的自我,失去了意识,却能做出最完美的选择和行动,所以她得到了解答,只要所有人的答案一致,就不会再有人受伤了。

即便那需要牺牲的是自我。

人的意识与思考是否重要且需要?

弥迦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答案,但最终选择了不需要,选择和谐。

至于女主角图安,她的一辈子都活在15岁的弥迦的阴影里,当时的弥迦推崇着自我,推崇着死亡,长大后的图安虽然成为了螺旋监视官,负责全人类的健康发展及维持督导,但她却一直念恋着旧时未能成功的自杀,她不像其他人,不像成长为一般良好居民的希安那般在意健康,很显然地,对图安而言更重要的是拥有思考的能力和选择的自由,是自我的意识,这也是15岁的弥迦所重视的,她试图要成为另一个弥迦,因为在她心中的弥迦便等同于正确。

然而长大后得知弥迦没死,她的思想与选择却与15岁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这另图安受到了打击,但她还是不得不承认弥迦的做法是对的,和谐系统确实是人类目前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有一天会被启用。

最后一问了,人类的意识与思考究竟重不重要,本片并没有给予观众一个明确的解答,而是用了一个说明诠释了女主图安的答案,也就是爱。

图安知道和谐系统终有一天会被启动,但她不愿意让弥迦被和谐,不愿意让她失去意识和自我。

弥迦痛恨让她产生了自我的世界,宁愿回归虚无的太初,但她管这叫爱,确实我们信仰的救世主也提倡人人平等且没有悲喜的世界,但图安至始至终深爱着的永远都只有那个聪明又寂寞的弥迦,她不能忍受那个拥有丰富知识和思想的弥迦被和谐吞噬,即使意识令弥迦痛苦,她爱的永远也是那个拥有自我并不愿让人剥夺的弥迦,所以图安最终扣下了扳机。

发人深省又美丽的电影,还好我过了这么多年才看了,小时候的我一定看不懂,虽然现在的我也不一定看懂了,毕竟这里的问题是人类思考了几世纪也得不到答案的问题,真的是非常经典的反乌托邦作品啊。

明天就去入小说来看!

《和谐》短评

伊藤计划的五月风暴。

7分钟前
  • OreoOlymLee
  • 还行

类eva的碎碎念,仿佛直击灵魂其实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醉于精美的画面。结尾的百合让人恶心

12分钟前
  • High Five
  • 较差

没看完,实在太磨人了,看的心累

16分钟前
  • 皮卡丘触电了
  • 较差

生化版攻壳,只觉得仿细胞结构的建筑和机械设定有趣,但故事太弱,人物功能化,动机程式化,情节转折生硬,除了百合,没有特色的反乌托邦故事

20分钟前
  • yucca
  • 较差

原著哲理艰深,120分钟还原不足,过多准静态镜头大大占用了剖析的时间。题外话:互联网怪兽的大杀器--预测并调控人类行为的能力。社交媒体通过分析个人数据,不仅能知道你会有什么欲望,还能指导你应该有什么欲望,这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未来。

24分钟前
  • 胖肿
  • 还行

摇摇欲坠的人物刻画,平平淡淡的节奏把握。但是光是伊藤计划的乌托邦塑造,就叫人不寒而栗,颇有未来穿越而来的之嫌疑。这是人性,scifi,历史,更是意识形态,哲学。伊藤计划触碰了人类的底线,看得太远,于是被世界抓走了,还是说与这里面的女主一样,创造新的世界了呢

28分钟前
  • qased
  • 推荐

伊藤计划第二部,芯片监控的未来世界

32分钟前
  • 若有书兮
  • 力荐

6/10。没有自由的幸福或没有幸福的自由,既没说明社会消灭生老病死坏在哪也没领会人类理性化之好处,公务员出差加掉书袋的枯燥意识流使本系列补完头疼,餐厅对话后吉安自杀这幕特写/大远景的对比结合强调纵深感的运镜,表现外部静态下人物内心的跌宕起伏;结局像是主角找到姬友一起精神自杀奔向极乐? @2017-11-26 06:20:37

3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一个问题☝🏼,程序并写入不到下一代基因里,所以也就是一代人的意识消亡。

36分钟前
  • 格言不是
  • 还行

不是我喜欢的画风

41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还行

故事作为小说是非常成功的,世界观,从起因到悬念构架,线索,侦破。节奏循序渐进,缓而急,读起来不要太享受。但作为电影其实有点乏,大量深奥的对白几乎充斥着整部影片,怕是很难有正常人能够耐下心来看。我虽然不是,但日语水平有限啊。PS:拥有这样CG手腕的4℃工作室却丝毫不妥协于商业,佩服!

42分钟前
  • 樹海Ryuu
  • 推荐

好好好

43分钟前
  • ゆめごこち
  • 推荐

追求死亡成为一种自由的象征和对抗集权社会的方式,意识的产生一定会伴随着痛苦,有些灰暗啊!

48分钟前
  • lostplesed
  • 推荐

【B-】绝望程度已超出我观看过的所有作品。eva的补完计划保留了最大的希望,心理测量者的西比拉仍有改良的余地,而这部图安最终选择和谐计划,不再逃避、不再犹豫,使人类成为一个抛弃个体性、放弃思考与烦恼却也失去创造性的整体,两人之间尚存的温柔乃是整个世界蔓延的绝望。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到:“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伊藤计划给出的答案却是温柔的扼杀,也许因为他是那个泡沫经济破裂年代的人吧…回归电影本身,有着不错但也有些偏激的内核,奈何叙事节奏实在过于沉闷、冗长,借角色之口用语言构建世界观在《攻壳机动队》之后不再新颖,反而使精心制作的画面失去原本作用,明显是总监督盲目追求艺术性而忽视观众感受的失误,麻烦中村孝学学押井守吧。

53分钟前
  • Jacks
  • 还行

。。

57分钟前
  • 放荡不羁爱自由
  • 还行

首先这种未来设定其实已经厌烦了,然后被附加上的这个故事也完全没有感觉到新鲜或者深入的地方,只能说是完成了叙述而已。倒是CG和2D动画的结合出人意料的舒服,可能是anime中与CG结合的观感最好的几部之一了。 6.0分★★★

1小时前
  • qw0aszx
  • 还行

图安是穿盔甲吗,为什么正面看起来也像屁股?

1小时前
  • 当局
  • 还行

之前是同志,这次是拉拉,下次是什么呢?

1小时前
  • 米饭
  • 还行

「畢竟是少見的全3D阿,從寬看吧~」「畢竟是studio4阿,從寬看吧~」「畢竟小說原作很好,從寬看吧~」「畢竟是百合阿,從寬看吧~」大家如斯說。但...畫面、敘事與對白成三條平行軌,使世界觀看似同向卻永不互文,這要觀眾怎能不--套彌迦的形容--「懷抱著痛苦去否定世界」?

1小时前
  • 焚紙樓
  • 还行

岛国人民玩这种末世乌托邦已经玩烂了,押井守大友克洋大神在此,其他人就不要造次了。啰嗦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