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最后这两段字幕才是电影的重点:几乎所有Cullen工作过的医院都对他有所怀疑,但没人出来指证或阻止他。
甚至,他被抓后,也没有一家医院受到调查。
为什么?
16年,29条人命,推测甚至多达400多名受害人,才遇到了一位良心护士。
这是一个简单干净,不煽情不血腥,网飞难得的不太网飞的剧本。
放十年前,评分肯定不会低,只是现在连我都觉得节奏太慢。
不再细究导演的意图,角度灯光,为什么交代这些而又没交代什么。
需要看直接干脆暴力爽快的电影,只接收,不反思。
故事没有具体交代Cullen的背景,没有解释他为什么他要杀人,但在最后的审讯戏上是有交代了一些线索。
例如,警察提问“是不是只杀女人”“是否因为她们让你想到你前妻”,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有提到妈妈时稍微抬起了眼。
然后,就是一直重复说“不行”,从开始的轻声到最后失控大吼。
“医院律师不在场,我不能谈论病人的情况。
”一开始医院的纵容,让他无法停止也无所顾忌,一次又一次下手。
“为什么没人来阻止我!
”要多怨,才能不停狂喊20多次“I can’t!
”歇斯底里,没有意义又可能含了多重意义的句子。
“我不能说!
我不能杀人!
我不能停止!
他们都背地里针对我,我不能交到朋友!
妈妈死了,我不能为她做任何事!
医院将妈妈尸体丢失了倆小时,我什么都不能做!
我不能控制我自己!
我不能再杀人!
没人帮我,我不能停止!
……”正常人无法想象的情绪,看的人都跟着喘不过气,怎么可能还说Eddie Redmayne演技普通?
这一幕还让我想到了朱智勋的《暗数杀人》,当年叔演得能稍微收敛一点会更像杀人魔。
不过采访里,叔说导演连抬头的角度都必须彩排好,那就可能是导演要求的演技,可惜了。
提到护士,你想到了什么?
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医闹事件中的受害者、“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视频里的常客……但你见过杀人如麻的护士吗?
(杀死比尔剧照)不是虚构的影视角色,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这个护士名叫查尔斯·卡伦。
16年间,他辗转于美国新泽西州9家医院,连续杀害了400名病人,最终被判处11个无期徒刑。
直到2403年,他才有保释的资格。
查尔斯为什么要杀人?
又凭什么在杀人后还能入职医院,甚至逍遥法外整整16年?
让我们结合最近上线的电影《良心护士》,深挖白衣恶魔的秘密:
2003年,查尔斯(剧中名叫查理)以护士身份,入职了新泽西州一家医院的ICU病房。
相比于其他臭名昭著的杀人魔,查尔斯无论是形象还是言行举止,都极具欺骗性。
从外表上看,他就像个稚气未脱的羞涩男孩。
照顾病人时,他无微不至,既照顾到病人的病情,又兼顾病人的心理感受。
查尔斯突出的表现,很快引起了同事的注意。
同在重症监护室上夜班的艾米,患有严重的心肌炎,心脏上有个血泡,医生让她回家静养。
和前夫离婚后,艾米独自抚养两个女儿,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哪里负担得起高昂的心脏移植费用?
政策规定,艾米还差4个月干满一年,才能享受医保和带薪病假。
可随着病情逐渐恶化,艾米的状态每况愈下,还险些在病房里晕倒——她撑不住了。
所幸查尔斯及时伸出援手,帮艾米隐瞒病情,甚至冒险偷药。
他发现药柜有BUG:输入想要的药物,在极短的时间内点击取消,柜门还是会打开,但不会留下取药记录。
理论上只要没人去核对库存,他就能一直薅羊毛。
查尔斯用这个BUG偷出治疗心肌炎的药,帮艾米渡过难关。
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从陌生同事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甚至从工作走进了生活。
查尔斯同样离异,两个女儿跟随前妻生活,他转到这家医院,也是因为这里离女儿们更近一些。
相似的经历,让两人越走越近。
一个是身心俱疲的单亲妈妈,另一个是保护欲旺盛的离异爸爸,他们就像是天生一对的两块拼图,严丝合缝地完美嵌合在一起。
可随着查尔斯的到来,怪事频频发生。
艾米负责照看的病患,前天晚上状态还很稳定,第二天就离奇去世了。
尸检发现病患被输入了过量胰岛素,但处方里根本没开胰岛素。
她体内的胰岛素,是从哪儿来的?
事关人命,警方立刻介入调查,他们逐一排除ICU的医护人员,大部分都没问题。
唯独查尔斯,8年前曾经因非法入侵和骚扰,在警局留有案底。
更离奇的是,他16年间换了9家医院,每家医院都对他的事情三缄其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调查还没个头绪,同一家医院的ICU又有一位病患离奇死亡。
重症转轻微、病情急转直下、胰岛素超标……如果第一个是用药失误的巧合,那第二个是咋回事呢?
由于医院怕担责,拒不配合警方调查,警员只好求助同在ICU工作的艾米,暗示查尔斯有嫌疑。
疑虑重重的艾米找到查尔斯的前同事,得知在他的任职期间,那家医院也发生过好几次胰岛素过量死亡事件。
事后院方在输液袋上发现了针孔,显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故意投毒!
还有个侧面证据,能间接证实查尔斯的嫌疑:查尔斯还在医院的时候,ICU每晚都有三次以上的抢救;他离职后,一个月最多一次。
艾米赶紧回医院检查盐水袋,上面果然有针孔!
为了验证艾米的猜测,警方甚至在经得逝者家属同意后,挖开了其中一名受害者的坟墓,果然从尸体中检测出过量胰岛素和地高辛。
这两种药物,分别能降低人的血糖和心率,一起使用,分分钟就能致人死亡。
药柜显示,查尔斯曾多次查询过这两种药物。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BUG吗?
没错,查尔斯就是利用BUG,从药柜里取出胰岛素和地高辛。
即便警察查到他头上,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他干的——毕竟根据记录,他只是查询了这两种药物,并没有取走。
答案呼之欲出:原来看似人畜无害的男人,根本不是什么白衣天使,而是随机收割人命的恶魔!
面对警方的审讯,查尔斯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只是重复着一句“I can't”。
这场戏中,“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献上了本片最惊艳、也最令人震撼的演出。
每重复一次“I can't”,他的情绪都在从疑惑、愤怒到癫狂的状态攀升,却在歇斯底里的边缘戛然而止。
就冲这场戏,我也建议大家去看看原片,“小雀斑”他值得。
没有证据,警方只能放他离开。
敏感的查尔斯很快发现了艾米的异常,得知自己一片真心错付了,曾经温柔的双眼里只剩下冷漠。
这回不只是医院的病人们,甚至连艾米的女儿们也受到了威胁。
可能是出于导演的人文关怀,影片最终迎来了相对温和的结局:最终,艾米凭借她的怜悯之心和友谊感化了查尔斯,结束了他长达16年的疯狂杀戮。
正如故事的结尾是查尔斯自首,导演消费了原型人物和真实案件,却将重心放在了男女主的情感纠葛上。
没有提及杀人魔诞生的成因和犯罪动机,并未对他的生平有所着墨,也没能深入挖掘社会议题,着实可惜。
1960年2月22日,查尔斯·卡伦出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工薪家庭,在八个孩子中排行末尾。
7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车祸去世,17岁那年,母亲也因一场车祸去世,哥哥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家庭的不幸使得查尔斯变得阴郁孤僻,也因此遭到了校园霸凌,一系列惨痛的经历,促使他发生蜕变。
初次下毒的对象,就是霸凌他的同学。
他在饮料里投入老鼠药,险些让对方丧命。
因为年龄太小,查尔斯得以免于责罚。
后来他当过兵,也住过精神病院,最后进入了一所卫校,获得了护理专业学位,从此开始了护士生涯。
同一年,查尔斯结婚生子,在当地医疗中心烧伤科找到了一份工作。
查尔斯的生活,曾一度出现过转机,然而这些不过是上天给他开的残酷玩笑。
他的哥哥去世了。
至亲的离世,成了压垮查尔斯的最后一根稻草。
1988年6月10日,28岁的他终于犯下了第一起杀人案。
受害者是一名年过七旬的严重晒伤患者,就在查尔斯任职的烧伤科住院。
查尔斯给他注射了过量的麻醉药,导致病人排血下降死亡,医院也很懵圈,最终给出的死因是斯蒂文·约翰逊综合症(一种非常罕见的过敏反应)。
杀人还不用担责,查尔斯变本加厉,4年间先后杀死了十几位病人。
*查尔斯的“杀人地图”东窗事发后,医院怕影响声誉没有报警,而是很快把查尔斯开了。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辗转去了多家医院工作,接连杀害了上百名病人,又被医院辞退。
别说是被警方逮捕了,警察甚至不知道出了命案。
要说查尔斯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也不尽然——他酗酒、家暴、虐待动物,也因抑郁反复进出精神病院,行为越来越古怪。
他和在一起工作的女护士约会过一次之后,就拿出了求婚戒指,被拒绝后又不断地骚扰跟踪对方。
那名女护士,或许就是《良心护士》女主角艾米的原型。
压力太大了怎么办?
杀人!
没错,杀人造成的压力,又用杀更多的人来缓解。
影片中就有这样的桥段:查尔斯细心呵护着被他杀死的病人的尸体,并长久地盯着对方,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直到2003年,查尔斯的同事将药房库存缺失和病人离奇死亡联系起来,向警方举报,这才揭开了横跨16年的杀人惨剧。
可惜的是,此案的时间跨度太大,又因为案发地点特殊,尸体早已入土、医疗工具和药品用完都被销毁。
这些物证都已经消失,警方只能搜集人证和间接证据。
最终控方还是和查尔斯达成了认罪协议,他为了保命承认了所有的罪行,被判处了11个无期徒刑。
*但被他杀害的人,再也回不来了“良心护士”的诞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悲惨的童年和长期被霸凌,造成了他扭曲的个性;极度扭曲的保护欲和占有欲,在悲惨的生活中被拧在一起,或许这就是“良心护士”诞生的心理原因。
但放纵他成长的,是美国的医疗系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专业护士算得上稀缺,在做背景调查的时候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同时,上一家医院担心员工表现会影响医院名声,彼此之间很少共享员工档案,让查尔斯钻了空子。
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院方本该第一时间报警,可几乎每家医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内部调查,试图自行解决。
最后事情闹大了,才迫于卫生署的规定,勉强联系警方。
警方的调查过程中,院方非但不积极协助,还处处阻挠。
他们搬出了董事会的议员,给警方施压,暗示大事化小;又警告所有医护人员,必须在院方代表在场时才能开口。
查尔斯暴露后,院方害怕担责,居然赶在警方查出真相前,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查尔斯开除了!
没有尸体,无法尸检,没人起诉,自然就没有凶杀案。
教师、律师和医生,这三类职业的从业者掌握着极其专业的技能,他们的工作又和民生密切相关。
尤其是医生,病人啥也不懂,全听医生诊断。
百度一下?
怕不是截肢起步,上不封顶。
当病人们坐在诊室里、躺在病房里、瘫在手术台上,性命全部交给了医护人员。
万一这时候冒出个查尔斯这样的,岂不是倒了血霉?
现在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已经向趋利性倾斜严重。
就算他不害命,一个劲的给病人瞎开检查瞎开药,那也顶不住哇!
近些年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国内外推出了很多医疗剧,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进医护人员的生活,理解和体谅他们的困难。
同时,医院也需要医疗机构内部、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既是对公众负责,也是维护医疗机构本身的良性发展。
要是你赞同我的看法,欢迎点赞关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大力
艾米是帕克菲尔德医院的护士,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所以不敢告诉医院自己的疾病以免被辞退。
艾米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查理在2003年来到了这家医院,和艾米成了同事,慢慢地成为最好的朋友。
他帮艾米向医院隐瞒病情,帮助艾米照顾孩子,陪同艾米一起向孩子们诉说自己的病情。
可是,查理其实一直在偷偷地犯罪。
他利用自动取药柜的漏洞(选择取药再选择取消后,时隔一分钟后药柜依然会打开),偷拿胰岛素和地高辛,并将这两种药物提前注射到放在储藏室的生理盐水袋里。
病人使用这种生理盐水几个小时后便会身亡。
勇敢的艾米,冒着生命危险,找来查理以前的同事证实,并从电脑里打印出查理的取药记录交给警方。
即使在警方的逼问下,查理也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最终还是在面对艾米时承认都是自己干的。
艾米问他原因,他只说了一句:“他们没有阻止我。
”为了避免死刑,查理最终承认了29起谋杀,但实际上预计会有400多起。
查理先后服务过16家医院,尽管很多医院都对他怀疑过,但却从未有人去阻止他,也没有死者家属对这些医院提出过刑事诉讼。
艾米如期做了心脏手术,和女儿孙子们一直生活在佛罗里达州。
Amy第一次约Charlie出来吃饭套他的话时,Charlie的反应是沉默,岔开话题,以及稍纵即逝的愤怒。
他没有选择欺骗,或许是察觉到对方已经知晓,或许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他不想欺骗的人。
警察48小时的审问毫无收获,而后Amy两句话事实揭晓。
Charlie交代的似乎太容易了,Amy说不够,我需要更多的名字。
干什么不够?
定你的罪不够。
而后Charlie努力回想已经忘记的名字时,就像是要全心全意的帮助Amy,而浑然不觉是在往自己身上添加罪责。
电影虽然没有涉及,但我们知道原型的人生过得并不顺遂。
Charlie应该不是天生杀人狂,他是被霸凌和施暴扭曲了人格。
如果问他的动机,我想连他自己都需要几天时间来理清思路。
我甚至觉得他并没有确切的动机,而是他的身体自发性的选择一些手段平衡自己被践踏的自尊,因为这或许是唯一可以苟延残喘的方法了。
Charlie的行为是潜意识的,是思想上的上瘾症。
对他来说杀人是自我人格存在的证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犯案,不然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
久而久之,这变成了身体自己的习惯,就像生物钟一样。
儿时父母会教导我们,不要因为不值得的人做无法挽回的事情,不然在你遇到值得的人的时候会后悔。
Amy有机会成为Charlie的救赎的,就像Charlie成为Amy的依靠一样。
但可惜的是Charlie罪孽深重到已经无法救赎了。
他在自己可能的救赎到来之前选择了让自己的懦弱成为帮凶,在堕入黑暗的自己的背上又踩了一脚。
结尾Amy对Alex说,不上学了,今天我们就躺在床上。
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变好了。
但其实并没有,Amy依然一个人带着孩子,依然需要平衡夜班和陪伴孩子的矛盾,依然继续缺席孩子们大部分的人生。
唯一的变化或许是她终于熬到了拿到医保的日子了。
而当她偶尔回想起那个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陪伴和帮助自己的人,又会是怎么五味杂陈的心情呢。
连环杀人案件改编失败案例。
看得出来,导演不想流俗,回避了所有反转、惊吓、刺激等商业套路,想营造出真实无力的恐惧感,可惜没有抓住恐惧的源头和正邪冲突的根本,导致一切都很扁平,演员对着毫无洞见的剧本干使劲,演得非常好,但就是像在看表演大师班。
这个案子的原型其实非常丰满,一、变态护士杀人犯十几年杀了上百人,二、医院体制为自保成为帮凶,三、正义护士反击前两层。
最有力的抓手是医院体制这条线,这也是案子本身最令人无奈和胆寒的地方,为了避免缠上医疗官司宁可包庇杀人犯。
女主身患心疾需要工作续医保,杀人犯出现后对她无微不至分担工作获取了她的信任,当女主得知了真相,她必定要做出选择,不顾病情(性命)也好、不惜丢了工作也罢(医保,还是性命),都没有,她的做法像一个正常的好人,不像电影角色,步步为营地做着好人好事,和杀人犯只靠着3个月的“交情”对线,和院方毫无相互掣肘,不免显得过于单调平淡。
杀人犯的动机虽然原型就从未交代过,但也只能往医院上靠,因为没有人阻止,所以他利用了这些人的恶作更大的恶,哪怕证据确凿也能肆无忌惮多年,而在人命和饭碗之间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还冠冕堂皇的那些人,比他还要可怕,这无疑是促使他杀了400多人(估)最大黑手。
总之,网飞这把拉了。
《良心护士》不算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
只是我看完后想到一个命题:如果你获得了杀人无罪的权利,你是否会杀人?
真实故事改编。
查理可以轻而易举在生理盐水注入胰岛素与地高辛,无差别地杀死ICU里的病人。
而且医院之后知道他的行为后处于自保心理并没有举报他,也就是说没有阻止他。
他处在一个可以任意杀人并没有被追究的环境中。
小时候大家都有碾死过蚂蚁吧。
大概没有人对你说,不能杀死蚂蚁啊。
我对蚂蚁的怜悯开始于童话故事,它们都会出现并会说话。
我意识到它是生命。
但偶尔杀死它对于我来说也就是一瞬间的不安,但并不会带来任何的罪恶感。
因为蚂蚁最多只能进我的梦控诉一下我。
对他来说死去的病人或者就如一只蚂蚁,所以他会死死地盯着死去的人,面无表情,带着漠然的研究或者怜爱电影一开始就是长镜头,是他看着大家在抢救死去的病人。
我很喜欢这段,重看了两次。
小雀斑的表演太细腻了,忐忑、不安、担忧、安心及最后的漠然。
他隐在阴影中,光影随着他眼睛的微微睁大而亮起来,但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垂着眼睛,把自己藏起来。
他在听到任何一位病人死的时候都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在生理盐水中注入可以致命的药物更像一种与生俱来的破坏欲,也像是在玩游戏。
这样的人是反社会人格吗?
实际他不是,他会照顾别人,他会爱别人,他有爱人的能力,他有善良的一面,他有感受力,所以最后他被女主艾米感化从而认罪的。
他具有爱的能力。
也就是如此我才想到这个命题。
前两天与朋友聊起她的老板,如果我们是她那样的经历我们是否会变成她那样。
但我也在想,我们现在所具有的反省是否只是来自一种生存的能力。
我们的思考是否是来自社会的压力。
hongweibing的出现是否让大家发现神不能在位太久?
当一个人获得了无上的权力太久时他就不会反省了。
看阿城聊文与武,我记得大意是,文(文明)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人类的武(暴力)。
或者我那位朋友的老板当她意识到她与员工之间是合作关系—雇佣关系(文),大概会约束到她的暴戾与自大(武);当他可以无差别地杀人而不被追究时,约束他的文也就消失只剩下武了。
我一直看到女主和警察合作,才反应过来这个良心护士指的是女主,因为她和其他护士不同,选择发现并揭露真相,哪怕自己还有三个礼拜就可以获得保险,一旦违反合同条约就会遭到解雇。
所以感觉女主的线是比较完整的。
在最初看的时候一直抱着小雀斑是“良心护士”的念头看的,虽然有一部分演员滤镜,特别是他鼓励脆弱的艾米的时候那种劲头,语气,跟他呵护脆弱的神奇动物一模一样。
但感觉本剧也一直在渲染男主对女主的好,以至于到了最后十五分钟男主的审讯还没任何进展,进度条君告诉我这剧应该没什么反转了,我才明白男主并没有什么苦衷,就是一个杀人狂魔。
结尾靠字幕说明查理从未说明犯罪原因,但在剧中又给出了可以多种解读的暗示,让人觉得有些云里雾里。
从女主最后把男主说服的台词看,似乎本剧想说明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交织,坏人也有好的一面,但结尾字幕又让人感觉结束得很仓促,善恶终有报,结局圆满。
可能唯一表达明确的观点就是体现了在混乱的体制下各人为了自保都选择对恶视而不见以至于有许多无辜生命消逝的悲剧的抨击吧。
觉得很多线索都没有用上,女主的心脏病原本应该是制约她开口讲真话的最大因素,但是她两次和警察对话都毫不设防,直接说出重要线索,后期直接没了医院场景,和警探一起开始办案,感觉前期大张旗鼓的八个礼拜的内部调查都成了笑话,只要女主正道的光,没任何事情能挡住她铲奸除恶,最后还能顺利获得心脏移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协助警方抓住杀人狂魔的原因?
不知道女主躺在急诊室里时,男主会不会保证她不会用到被污染的生理盐水?
当独立故事看也不错,感觉女主全程演技在线,十分自然,尤其是心脏病表演,感觉我心跳都跟着加快了。
不过小雀斑好像有点演啥都像他自己的趋势了,这是逃不脱的魔咒吗?
《The Good Nurse》良心护士,死亡天使再亮的灯也有照不到的角落,再安全的地方也有恶人出没,又怎能保证尽职尽责的一定是人畜无害的人间天使,又怎能保证温柔贴心的一定是以诚相待的生活密友。
《良心护士》一语双关的中文译名,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算是“良心”、谁才配称作“护士”?
他看起来是这样善良美好,总能找到幽默风趣的方式缓解他人苦恼,总愿意竭心尽力救人于生活水火,却对那么多无辜的卧床病人痛下死手……或许是家庭的悲剧,或许是婚姻的失败、抑或是个人的扭曲,Charlie的作案动机从未明晰,也无从得知。
而Amy的出现,打破了所有人不作为的寂静。
很难想象她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是多么恐惧,又是经历了多少挣扎。
选择背叛好友做一个“良心护士”结果被万人歌颂,过程的痛苦却鲜为人知,幸好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平凡英雄、良心护士。
Good Nurse是对Amy的感激表扬,如果不是Amy,ICU里的杀戮怕是还要继续;也是对Charlie的深刻审视,如果不看杀人凶手,Charlie的友善是否真实?
结尾的一句“They didn’t stop me. ”,恶魔不受邪物召唤如何来到人间,医院正是这个故事中的邪物,杀人凶手辗转九家医院畅通无阻,行凶十六余年毫发无损,只留无数家庭破碎无整,资本体制视人命如无物的漠然,比恶魔杀人不眨眼的凶残更让人寒颤。
既然患有心脏病的Amy也能排除万难,用Charlie当初同样的真诚和关爱感化Charlie,人性的复杂难以参透,生活的仓促更舔混乱,我们依旧有理由相信,无光照到的角落也能被善良点亮,恶人徘徊的街头也能用勇敢驱逐,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偏爱乐观。
再谈谈劳模姐和小雀斑吧~影后影帝精彩至极的演绎赋予了这部片丰沛的感染力,尤其是几段心脏病发作戏与“I can’t”怒吼戏,Amy作为普通人的窘迫无力被愈发艰难的呼吸衬得窒息又无解,Charlie从冷静到偏执疯狂,一句句刺耳的“I can’t”也象征着心理防线逐步崩溃,恶魔的伪装终究是被揭得一干二净。
他们都值得第二座奥斯卡。
冲奥含量极高,扎实的剧本、表演,针砭现实、人文关怀,甚至有些工整得不像话:一条线是追问什么是真正的“good nurse”,从女主第一次见警察为查理打包票的那句“good nurse”,到片尾字幕交代的真正的“good nurse”,不就是表象与实质的关系吗。
翻译成良心护士是不错的,女主就是个大写的良心哇,半部片子一直刻画的是她的困境、倒计时,但遇上事了基本的犹豫都没有(其实我对此稍持怀疑态度)。
另一条线是揭露医院的自私虚伪,很少看到医院能把警察逼成这样的情节,但调查七八周拿出来几页纸确实挺离谱。
#一片一句#—why did you do this?
—they don't stop me.逻辑不通(缺乏自发性原因),但放在这确实震撼,观众看到后就会:芜湖,又点题了~ 夸一波劳模姐和小雀斑,没有他们的演技撑起来,片子会难看很多。
近几年劳模姐输出一直平稳,走在奥斯卡系的脚步坚实有力。
几段发病,还有日常工作戏,都不错的。
女主发现男主有问题之后回家看到男主跟自己小孩玩那段,一直应对到男主出门,加上气氛营造确实做出了惊悚感,印象深刻。
至于男主,对其一直是侧面描写,加上真实案件没有挖出作案动机,让人物扁平了很多。
但小雀斑是有钻研人物的,事发后展现出的偏执症状(自言自语、敲击打断、逃避等)能看出做功课的痕迹,想偷过来他做的人物小传看男主到底是发生过啥。
男女主最后对谈让人看进去了,虽然是面对一个罪恶滔天的杀人犯,但还是被女主的情绪带着走,情感上是温柔和遗憾的。
甚至从这段能看出女主身上颇有力量的,甚至是女性独具的水一样的东西(说女性力量又显得怪),是共情,是坦诚(我明白你对我的帮助多么可贵,我为背叛了你也感到难过),是母性,是自己境遇不佳也不忘尽力帮助别人。
能让一个需要温暖的人说出:你需要什么?
我都可以说出来。
这个人物如果能被人记住,就在于这种温柔坚韧的力量。
就像无间道里的黑与白,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这名护士能持续那么多年下手,不被人发觉,也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在所有人面前伪装的非常好,在法律面前也毫无破绽。
直接证据,间接证据都不能证明他的罪过,所有的一切,错的只能是病人本身,疾病本身。
疾病对于病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漏洞,身体出现的漏洞,除了弥补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在高危漏洞面前,人命很脆弱,随时都能因为各种身体原因而离世,各种意外而离世,护士的罪行自然不能被察觉。
人们从来没有反思过,人的死亡究竟是源于什么,只知道,死是理所当然,自然也就不存在细细追究,也没办法细究。
这种情况下的一切,都被阴霾笼罩,在暗箱操作下,生命被掌控,这个生命依托于身体,在于实体,这个身体的各种漏洞,病人不能完全了解,也没办法凭借粗陋浅薄的学识去掌握,所能骐骥的只有医学仪器、医生护士。
中国古代有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可是当命不由己的时候,可能这个天就会变为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医生,可能是护士,可能是家人。
当成为自己的天时,才能掌握命运,健康就弥足珍贵。
演员大于故事。
如果不知道还试图揭露why he did it的话,是乏力的哦。
劳模姐和小雀斑的演技看着好舒服,即使电影平缓的要命。
演的真好,中国人民给杰西卡的爱称真是一语中的
除了男女主的演技,没别的看头了。全片光线比那些川渝犯罪国产片还暗…
单薄,太受限于原型了
#LFF29 是日常暗黑的心理惊悚。其所关注的医疗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切实的社会性。破案的过程略微有些单一,但是好在影帝影后贡献的表演真的顶。
剧作比较平庸,为了立住双主角加了很多互动戏份,但又对解释人物动机或者营造悬疑氛围毫无帮助。表演加半颗星。真实事件的时间线太长,无法全部展开。反社会人格能在医疗体系内作案16年谋杀400+人,9家医院都是律师护体集体沉默的态度,这很美利坚…
还算挺好一个心理悬疑惊悚题材,结果拍成什么鬼
……演员值得更好的本子
特写给到爆 就是那么自信 其实小雀斑可以演更bt的角色 海报眼神就很可怕了 是故事原型限制了发挥吧 只有疯狂输出icant那段让我战术后仰 不过为什么自杀伤痕是竖向的
并不是关于“死亡护士”(相较于《死亡医生》来说)的故事。由于是悬疑片,着实令人心惊的是最后的片尾字幕。
劳模姐演技真的很赞!很赞!!跟她一起心梗的节奏。
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拍 电影拍出电视剧质感 人物不连贯 结构比重很不和谐 甚至连配乐和运镜都很拉 冷色调更增添了败笔
除表演外空无一物的电影。杀死几百人的罪行,呈现的却是最浅显的那类新闻稿。只给观众看冲奥定制表演,其他啥都没有。最后来句“没人阻止我”暗指体制问题,但这句话应该作为影片的开头,而不是结论。
今年一部医院五日 一部这个 至少这部有足够的人做了实事 'They didn't stop me.' NONE STOPPED HIM. 最后如果没有写明 She is still a good nurse.会更好一点
3.5吧,电影是好看的,主要是太温吞了,有点不知道,到底该把注意力聚焦在谁身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改编自真实人物的限制,对于故事的展开是点到即止的。两位的演技撑起了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但人性还是很复杂的)ps:劳模姐还是那个劳模姐。
这么乏味的故事,两大演技派也难拯救
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