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仍然是一部主流化的动画电影,主题绕不开好莱坞动画一直推崇的追梦和励志,离不开美国人一直向外推崇的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
因此即便它在外包装上加入了种种酷炫元素,它在本质上也还是一部主题很传统的动画电影,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本作为何在今年的北美暑期档遭遇惨败的原因:除了动画电影扎堆和档期问题之外,美国人也早已吃惯了这种套餐,即便拿到中国市场,本国观众也基本熟悉了这类好莱坞动画的套路,也就当快餐在影院里享受一下而已,至少观众“吃”的时候还是比较爽的。
不过就笔者个人而言,本作尽管平庸,多少还是带给了我一部分感触。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立志成为赛车手的蜗牛Turbo(英文原意为涡轮)如何真正走上赛道实现自己梦想的历程,这种类型在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开始(对主人公的描述,梦想实际环境的反差)——过渡(遭遇外界和亲友的冷嘲热讽、自我沮丧和怀疑)——奇遇(偶然间获得神奇的力量、来到全新的环境中学习磨练)——过渡(开始铺垫走向影片终极舞台的种种努力)——低谷(遭遇某种背叛,或是获知真相后的失意)——走向高潮(踏上最终舞台,决战或是最终赛事,中间一定要穿插各种意外事故和重重困难)——大团圆(获得最终的胜利,自己和周围人的命运得到扭转)。
只是好莱坞很巧妙地用各种娱乐元素及细节弥补了故事上的单薄,让观众无心去察觉商品本质上的单一。
模式化这一点在人物塑造上也是同理,受制于已经固化的人物塑造,主角只是整部电影主题的一个载体而不具有灵魂,他是冲动的,爱做梦的,励志到底的,但本身很难让人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倒是主角的哥哥,那只早已对生活认命的胖蜗牛让我稍有触动。
影片中这只胖胖的蓝蜗牛既是主角的兄长也相当于父亲,他对于生活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有的吃,有的事做,便足矣,哪怕每日重复着同样的日子,逐渐变得麻木——比如看着每天早上被乌鸦逮走的同伴也无动于衷——他对于生活早已没有了幻想。
他生活目标的另一部分就是维护自己唯一的亲人。
他相当于主角的反面,起着衬托和塑造主角的作用:一面不断打击着主角的白日梦,一面却又不断护着自己弟弟的短,哪怕弟弟后来毁掉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安稳日子。
虽然这个角色在整部片子中对于主角的作用基本都是反向的(除了最后领悟到弟弟的努力和坚持之外),可他确实是在生活中很真实的一个存在。
在身边的很多亲人眼里,一个对生活充满幻想和追求的傻后辈往往是让他们操烦不已的对象。
父辈和兄长都会感叹于这些年轻后辈太单纯,还未经历过生活的锤炼和风吹雨打,总把生活想象的太美好。
这些理由并不能说是毫无道理,诚如影片中主角是靠一次次近乎不可能的行动,才最终打动了自己的哥哥。
比起一天到晚的异想天开,经历过生活洗礼的哥哥显然更愿意相信脚踏实地的行动,这也是他在西红柿园里一直在反对弟弟的理由:你拿不出实际行动给我看,凭什么让我相信你的梦想能实现? 另一个反对的缘由则是出于亲情。
当主角都走上了梦寐以求的赛车场,他仍然想方设法地劝阻,多少让观众感觉这个兄长实在太固执和不可理喻,但细想之下,他并非出于对生活的胆怯和认命。
一路走来,他心底其实已经承认了自己弟弟的成就超越了一个蜗牛的存在,但他害怕自己的弟弟会死在凶险的赛道上,所以他选择反对,相比周围那些朋友对他弟弟的支持,这个哥哥的立场显得那么扎眼,却又是发自内心:“你们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他身上,但可曾像亲人一样担忧过他的生死及安全呢?”他反对,因为那是他唯一的弟弟。
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近乎溺爱的周护行为,因为那扼杀了无数年轻人的想法,但对其背后的动机多少能理解。
而对于主人公来说,兄长的认可是比任何其他的外在认同都要重要的东西,一如现实生活中父辈对于子女的认同,每一代的年轻一辈都是这样,他们一边嘲弄和不屑于长辈的生活和观念,可另一方面又急切渴望着长辈的肯定。
通观全片,主角一直都在争取着自己兄长的认同,他希望哥哥支持他的梦想,支持他去参赛,希望他能在赛前鼓励他,赞许他,尽管他得到的多是一盆冷水,但足可见他对自己哥哥看法的重视。
当他最终抵达终点,享受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时,这只蜗牛真的在乎或者说理解那数万观众对它的关注吗?我想未必,反倒是哥哥第一时间冲上来拥抱的那一刻,是他最意外和高兴的。
这对兄弟间的关系塑造铺的很细,可说是整部影片乏善可陈的人物关系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看过狮子王、虫虫特工队,疯狂原始人、功夫熊猫,以为动画片都是超一流的。
其实有很多一般的。
这个就属于一般的。
一般的情节。
一个弱小者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经过努力之后,就实现了。
这种电影想拍很容易,拍好太难了。
蜗牛和塞车比快,对比很明显,让人觉得很牵强。
如果是蜗牛和兔子比还有点合理。
高潮低潮都有,没有给人惊喜。
不管是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还是之前飞机总动员里农作机变成了战斗机,还是在这部急速蜗牛中turbo变成竞速蜗牛,要不是因为丑小鸭的爹是白天鹅,要不是农作机朋友的帮助,要不是turbo基因的变异,他们的梦想可能是难于上青天,梦想再大也不要嫌它大,或许只能在童话故事和电影中一直说到最后吧。
画面不出彩,情节也不出彩,笑点更是很挠痒痒,梦工厂你好失败。
一个白日做梦不顾周围人感受自私自利一心想成为赛车手的蜗牛,在一次不管家人会不会伤心的离家出走后,机缘巧合下变成了变异蜗牛侠,从而得到了惊人的速度。
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把梦想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的二流子二掌柜,在一次强行侵犯蜗牛人生安全的际遇后,得到了上面所述的变异蜗牛侠,从而两个二傻子一拍即合企图不劳而获实现他们自私自利所认为的梦想。
一个有着正常三观积极向上希望凭自己努力脚踏实地改善家庭生活的有点微胖的蜗牛大哥,在周围一群脑残的洗脑后,变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维利主义帮凶。
一个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对成功充满正当苛求的伟大赛车手,在最后关头被导演无情的塑造成一个只求胜利不择手段欺软怕硬的卑鄙小人,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整个就是无脑励志,脱离现实,幻想不劳而获是主基调的电影。
最后说一句,我很喜欢那个对成功异常执着的赛车手,虽然他最后想以不光彩的手段搞死蜗牛,但是他那不放弃不言败,推车到终点的毅力,真的让我很喜欢!
梦工厂的标志基本已经成为好看动画的标志。
作为一部标准的励志类型的电影,《极速蜗牛》无疑充满了正能量,这种力量是很能感染人的,梦想一词,不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追求,值得肯定的。
影片中,主角原本是一个慢吞吞的蜗牛,尽管十分努力,但仍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主角获得了魔法般的速度。
这从侧面肯定了主角的努力,如果连努力都没做,主角永远都是那个慢吞吞的蜗牛。
唯一的遗憾是结局的处理,为了增加剧情的冲突,只能牺牲盖,所以我们看到最后觉得很突然盖就变成了大反派。
这算是唯一的遗憾。
影片讲述了一个菜园蜗牛Turbo抱有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蜗牛。
一次偶然的不寻常事件让他拥有了非凡的速度,Turbo打算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特伯是一只很普通的蜗牛,品种普通、长相普通、甚至连性格都很普通。
不过,他却有一个不普通的梦想。
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急速蜗牛,能像那些超级跑车一样风驰电掣地在道路中文版海报上行驶。
但是,蜗牛这种动作缓慢的动物,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么?
[1] 为了能让自己快一点,特伯每天都在苦练田径和跑步,可是一直收效甚微。
有一天,特伯来到了高速公路上, 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车辆入了迷。
他不顾危险,跑到了跑车的引擎盖上,体验着高速的快感。
突然,一个意外发生了,特伯被吸进了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中,被浸泡在了液态的一氧化二氮之中。
这种液体让他的壳子产生了变异,从此之后,他获得了了不起的高速。
被“改装”之后的特伯被人类发现,带到了人类世界中。
特伯这时候有了一个更庞大的理想--参加印第安纳波利斯的500赛车赛。
他的目标就是夺冠。
在自己主人的努力下,特伯获得了参赛的资格,他真的能夺冠么?
蜗宝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小小蜗牛,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赢得世界级的‘印地安纳波里500’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这样一个梦想也让他从小到大都倍受嘲笑,不过乐观的蜗宝从不气馁,依然非常努力,继续朝目标迈进;不过,一次意外让他不慎被吸进了超级赛车的引擎之中,并且还不小心被注入了笑气,也因此就获得了无法阻挡的神奇加速活力,让他的赛车技术一路无法挡,蜗宝的神奇加速能力使得他一部部进入了壮观的赛车世界之中。
《极速蜗牛》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菜园的普通小蜗牛Turbo,极度崇拜方程式赛车手Guy Gagné,梦想能够体验风驰电掣所带来的无上快感。
在一次意外事件后,Turbo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它拥有梦寐以求的极速能力,俨然成为一辆蜗牛赛车,并且盲打误撞被同样不安现状、拥有追梦精神的卷饼小子tacos带入人类社会。
最终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如愿参加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赛车赛与自己的偶像赛车手Guy Gagné同台竞技,并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冠军。
《极速蜗牛》剧情延续梦工厂的风格,与《功夫熊猫》《汽车总动员》相似,讲述一个拥有梦想的小人物的圆梦之路,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美国电影除了动画电影独树一帜外,恐怕最吸引人的要数好莱坞大场面或血腥或科幻或灾难的大片了,然而我最欣赏的并非这种电影,而是有思想费脑力的高智商电影,代表作为《致命ID》《盗梦空间》《囚徒》《V字仇杀队》等,它们以其巧妙的构思、耐人寻味的剧情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让人深深为之着迷。
反观国产电影,此三类无论哪一种都鲜有能与之媲美者。
好在国产也在进步,慢慢的有些电影也颇具味道,比如《消失的子弹》。
但是目前为止多数国产电影是很浮躁和没有营养的,以防看了后悔,国产电影从来都是先看影评再看电影。
唉。。
老罗的“工匠之心”很有意思,做任何事如果都以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把自己的作品当做艺术品去创作,结果就会很不一样。
做事如此,做人亦如此。
其实无论是追梦精神或是工匠之心,都体现出主人翁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高贵品质,这种人格值得世人学习。
No dream is too big, no dreamer is too small.
电影本身倒是没啥值得特别推荐的,老式的美国卡通套路,滴水不漏的制作手法。
但有趣的却是意识形态。
因为家小区门口所有的公益广告看板上,都是“中国梦”的宣传,诸如“我有一个中国梦”“征集你的中国梦”“中国梦你来定义”blablabla的,恰好又看了蜗牛,这个对比就变得异常有趣。
Turbo就是最典型的美国梦了——你丫连蜗牛都能跑赢F1方程式赛车,这个“拥有梦想,永不放弃,就能赢回一个世界”的正能量,牛掰得佛陀都要说句哈利路亚。
万分不可能,但却合情合理,在美国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美国梦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你坚持你那滑稽可笑+不切实际的梦想到极致,全世界就都会被你感动,就都会来帮你。
上帝与美国梦同在。
反观中国梦,大多都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啥的blablabla。
一个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积极向上,一个是必须以团体为核心的气势磅礴。
两者,没有谁好or谁不好的说法,有的只是意识形态的碰撞。
作为个人,你或许会相信一个美国梦——即便它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的失败者尸体上的,一戳即破的梦;但作为个人,让你真心实意地去相信一个已被定性的中国梦——或许你会觉得“嗯,真好啊真不错但是不是意味着我就要变成这场梦里的尸体,让团体中的其他人踏着我的尸体前进呢?
真纠结啊”然后就忍不住YY,所谓的“梦”,到底要具体到多大细节,才能熠熠生辉,永不磨灭呢?
《极速蜗牛》里的turbo,具体到只要跑赢它的脑残偶像就成了;《永不妥协》里的女主角,具体到只要打赢污染官司就成了;《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具体到只要在墨西哥湾打磨一艘自己的中古船就成了。
那么,我们呢?
既然思考不了,那就引人发笑吧:)
不知不觉地,最近三年我已经看了3.5部赛车题材的动画电影了:《赛车总动员2》、《波鲁鲁大冒险》和《极速蜗牛》,所谓的0.5部是去年的《无敌破坏王》。
所以,当我知道《极速蜗牛》要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并没有为它准备多少心理期待。
事实上,你还能期待它什么呢?
难道期待主角经过不懈地努力、朋友的帮助、心情的低落与复燃之后,仍然不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吗?
这个题材已成鸡肋的最核心原因就是,观众还没有看就猜到了全部结局。
更何况美国动画向来只是在过程中胆大如牛,对于结局却一向胆小如鼠。
考虑到一部动画片不是一天就做出来的,而是经过至少两三年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题材库来衡量这部影片在策划时是否足够新颖。
我查阅了资料,关于影片最早的公开信息,是2011年2月梦工厂动画官方发布的截至2014年的电影排期,而根据导演David Soren的一段阐述,我们知道这部影片其实早在10年前就开始酝酿了。
当时David Soren参加了梦工厂公司内部的题材招标会,并成功凭借把慢速蜗牛和快速车赛结合的绝妙创意而中标。
可是Soren参加了《鲨鱼黑帮》、《怪物史莱克》、《驯龙高手》等多部影片的创作,等他真的有时间全力制作自己这部影片的时候,环顾四周却发现赛车题材已经不再新颖。
如果《极速蜗牛》在《赛车总动员》之前推出来,或者至少在《赛车总动员1》和《赛车总动员2》之间推出来,那它的竞争力至少会提升50%。
赛车题材沦为鸡肋的另一个原因,或许不能算这个题材独有的原因,而是一个美国动画普遍的特点,就是它往往表现了主人公自我认可后必然成功的一个理想主义路径。
一个小人物拥有梦想,坚持饯行,最终它总能实现梦想,无论那个梦想有多么遥远与艰难。
这种东西看一个两个是感动,看三个四个是接受,看五个六个是平淡,看七个八个是作呕,全都是这个你就根本不用再看了。
真的有这么多么?
其实也不用仔细去算,仅仅今年暑期,好莱坞就给我们带来三部这个主题的作品:《怪兽大学》、《飞机总动员》、《极速蜗牛》。
或许也正是因为毫无期待了,所以影片反倒还能带给我一些简单的思考。
这部影片立足于赛车题材的影片之林,还是有一点独创性的。
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蜗牛做主人公,此前在动画中是个绝对的冷门。
如何把蜗牛做可爱——本片发布的第一款海报上的那只蜗牛看上去很张狂,到了后期海报就回归到一种可爱的味道上;以及如何描写蜗牛的世界——本片开头部分菜园子里形形色色的蜗牛,还是很有想象冲击感的。
第二,蜗牛与赛车的结合。
这是影片的重点,也是其成立的价值所在,所以影片一直在创造可信性,让观众相信蜗牛与速度不仅是可以结合的,而且结合起来是很酷的。
比如,它安排了专属于极速蜗牛Turbo的蓝色光迹,它安排了Turbo独特的赛车策略——可以从墙上走或者从别人的车下超车,它安排了蜗牛团队与人类团队两大阵营来为Turbo的取胜保驾护航,当然它安排的Turbo之所以可以极速起来的那个科学依据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它还安排了一个偶像,承载着Turbo的梦想,并最终成为它的终极对手。
我个人觉得,赛车世界冠军从偶像变为对手,从正义英雄变为道貌岸然,最终让Turbo从速度与道德两个方面进行赶超,从而完成自己成为新英雄的成人礼,有点不妥。
它让我感到原来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英雄都是假的,甚至他们最后要用踩死敌人的恶毒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地位,这种道德沦丧本不应是“偶像”这个词来承载的。
更妥贴的策略或许是,让Turbo继承前世界冠军、它的偶像未完成的事业,挑战一个新的敌人,这样可能观众更容易接受一些。
我对影片的另外一个直观感受是,前后分裂感。
菜园的30分钟演出,很接地气,很生活化,无论是对蜗牛的生活状态还是他们与西红柿的关系的讲述都让人沉浸在其中。
我们几乎可以确信,这部分能如此生动的原因一定是,导演家中有这样一个菜园子,有这样一个骑着玩具车的小孩子,菜园子里有这样一群蜗牛在栖息和生活着。
然而,当影片来到修车店的场景以及终极赛场的场景时,我们就逐渐脱离了一种生活化的舒适状态,进入到导演所刻意描写、精心安排和故意拔高的一些情态之中,之前的那种舒心感就逐渐消逝了。
从这个角度看,蜗牛是生活化的,但是极速蜗牛无论怎样都是人为造作的东西。
这个创意虽然出类拔萃,但想表现出现实感和可信度容易,想表现出生活感来那就很难了。
再大的梦想也不嫌大,再小的梦想也不嫌小。
这时这部影片中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影片中那只蜗牛主角,当其他蜗牛在面对困难来临时,都选择躲避,甚至有些蜗牛也妥协自己的遭遇不公平的待遇。
一切只因他们认为自己只是一只渺小的蜗牛。
但主角蜗牛和其他蜗牛的想法不一样,它敢于面对恶势力,它敢于挑战,它有自己的梦想!
就是成为一名赛车手。
当身边所有伙伴都不相信它的时候,甚至有些还嘲笑他,但它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最后它被一个卖卷饼的人捡到,当他发现这只蜗牛有这样技能的时候,高兴坏了,于是开始了蜗牛的赛车的故事。
最终蜗牛超越了它曾经的偶像,拿到了冠军。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其实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真的也是不少呢,有多少人像这只蜗牛一样,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选择面临挑战,有多少人像其他蜗牛一样,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遇到困难只选择逃避。
安逸的人生确实不错,但也是在经历风雨之后才值得拥有。
现在就选择安逸,以后的日子你还会努力拼搏吗?
我也是一样,不想在平庸中度过,在追寻梦想的这条道路上,我选择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也太流水线作品了
一般吧,变异这种桥段太不靠谱了。
园生日快乐
配音赞一个!
good!
感谢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薄荷小瑾、伊森先生、嘟嘟矢、haloukeiti的翻译,情瘦医生的校对,Sung1219的后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wODU1NjUy.html
虽然是我最爱的动画 还有我喜欢的保罗·吉亚玛提 但但但...这剧情设定也太差了吧!!!!变异超能力一点也不励志!笑话也不好笑!连萌物也几乎没有!!!
看前感觉是励志片,看到蜗牛变异还以为是变异人超级英雄片,接着看下来发现还是励志片。开始一段混乱得让我差点弃片,接下来一长段渐入佳境,但没想到临近结尾的时候又不行了。梦工厂近年比较糟糕的作品,还好没碰触我的底线,我的评分还是宽容点吧。
哦 turbo
够励志够温情。作为目前几大动画照片上驾轻就熟的制作套路,这部电影还是沿着套路的模板走得比较中规中矩。中文配音是亮点。以上。
感觉平庸了。
中规中矩,轻松好看
相对于动画片来说,你只值两颗星。
中规中矩,荷里活动画最亮的永远是配音和角色的脸。
应该是近几年梦工厂最差的一部了,跟汽车总动员简直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唯一的两点就是Dos Brothers了!让人很想去学西语
整体上挑不出毛病的动画,虽然让人兴奋的点不多,但是胜在四平八稳,影院效果出色。故事水平是今年动画中最高的,可惜过长的叙事与角色塑造挤压了想象力的空间,一场竞赛确实不过瘾。PS:墨西哥味儿如此浓重的动画,我还是第一次看呢!
梦想永不言大,梦者永不言小!从变异菜园蜗牛Turbo决定参加赛车方程式比赛起,我就一直以为它最后会以失败告终,而后电影在以此告诉我们“量才使用”、“多大脚穿多大鞋”的道理。。但我发现我想多了——它毕竟不是皮克斯动画,而是梦工厂产品。。不过这似乎更符合中国人人定胜天的价值观!
一开始是《料理鼠王》的节奏,追逐大番茄的赛场幻觉真该为精神患者喝彩,然后空降特异功能,这片子就坏掉了。。今年赛车题材的大戏是《极速风流》,Turbo只是小甜点罢了。
效果可以,故事烂俗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