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间
Între revoluții,Between Revolutions,Intre revolutii
导演:弗拉德·佩特里
主演:伊林卡·哈特纳,维多利亚·斯托伊丘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卡塔尔,伊朗语言:罗马尼亚语,波斯语年份:2023
简介:70年代,伊朗女孩赫拉在罗马尼亚上大学,她认识了一个叫玛利亚的同学。在79年反对君主制的革命爆发后,赫拉怀着政治变革的希望回国,此后再也没离开。接下来的几十年,赫拉和玛利亚通过书信传情的方式,交流她们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看法,直到罗马尼亚也迎来苏东巨变。两场革命之间,是两个女人超越时空的精神恋爱。导演用详实的历史..详细 >
从布加勒斯特到德黑兰,从沙阿到齐奥塞斯库,身居浪潮两端的一对同志恋人,可惜没做成剧情片。在女性电影井喷的当下,如何在其中辨别跟风之作还是真实表达成了个新问题,本片毫无疑问是在描摹大时代下缺乏的女性形象,特别是补全了两伊战争、革命进行中的女性形象、所思所感,但影片还是将大量素材放在了浪潮记录,对于这样一个私人情绪饱满的素材来说,主观信笺旁白加客观记录素材的方式还是意犹未尽,影片恰恰应该更多关照两人各自的经历影像,而现在这样的冷静刻画,保证了全片的中立性,主题上却在历史补遗与个人经验间摇摆。
plz at least tell me you are well 女性爱了又失散了 政权建立了又推翻了 人死了又有新的人出生了 动荡 书信旁白很有画面感
友谊真好,布和德没有更好,也没有很糟(371)
宣传中到处都是男导演的名字,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女编剧Lavinia Braniște的名字,两个根据历史文件创作的虚构女性角色的信的内容写的太细腻太好了,果然是女作家才能写出的。在观看的过程中一边掉眼泪一边想念异国他乡的女性朋友们。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像结合细腻的个体经历让人非常有感触,也很容易联想到现在的情况。男导演创作的内容也来自母亲和其他女性的经历,在影像archive的挑选和剪辑中细节处理地也很细心,但对于内容明显想的没有女编剧深。我在的场次Q&A只有男导演,感觉质量应该大不如有女剧作家的前两个场次,对于一些人物关系核心的内容都含糊其辞
开头提到想像力时 脑中立刻出现Tallie坐在屋顶上冲着Abigail笑的画面 谁懂😭
伪纪录片,充满了对伊斯兰、共产主义的偏见,当然这也是柏林电影节最欢迎的,所谓的革命,是指符合西方价值观的革命,不然,你就是错误的,你就是暴力,当然这在西方双标主义眼里再正常不过。
影像的选择一般,但信件独白太过动人。你的轮廓模糊了,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我到底是在和你说话,还是在喃喃自语呢?片尾展示的一系列伊朗女性居留申请也是一个冲击。她们那么美丽,那么璀璨,读完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人生才刚刚开始……结果她们到底度过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伊朗反帝制革命群众满溢上树堆积废楼,燃烧油田直立汽车丛林,直到要求平权的独立知识女性被两伊战争中扔手榴弹的长袍面纱娘子军取代;罗马尼亚计划经济物资短缺和万人集体舞团体操高唱却无声的领袖赞歌,终被饥渴群众围攻的可口可乐面包车和经济全球化后钱不值钱的动荡恐惧取代;已经忘却了你的声音,有你的胶片也逐渐腐坏,但就算理想主义在群体运动中逐渐崩塌,秘密警察依旧保留着我们书信里的真爱……历史影像的又一真实虚构法,挺好
革命这一人类至高浪漫中的精神爱恋,然而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选用诗化的语言,且不涉及政治思辨,我期待太高导致有点失望。伪纪录片结合书信体,隐去了对话双方所处的具体环境、个人背景和面容,是很利于强化观点本身的,可是书信的内容既不涉及政治观点的表达,也没有作为两个社会历史演进的引导,也不涉及女性命运共同体的链接,没有任何观点的碰撞和共鸣,完全沦为了画面的背景板。太浅了,画面取自历史素材,导致拼凑感很强,整体流于表面,非常非常可惜。导演在映后分享了电影的灵感来源和对于东西方(东欧/西欧)的概念的质疑。提到明天是罗马尼亚议会选举,表达了对罗马尼亚未来的忧虑,于是设定在70年代的虚构影片映照着当下的命运,这份巧合令人有点唏嘘。
质感不错 但上帝人称叙事的讲述配上乱序的伪记录片段略显沉闷
6.5,诗真的太美了。
剧本远胜于拍摄,且镜头多次迅速移动或晃动已经到了需要加seizure warning的程度。
#Berlinale2023
从选取并组织素材的角度来说它未尝不是一种实验影像。从伊朗伊斯兰革命到齐奥塞斯库之死,似乎革命总会导向失控的结局,两位虚构的女性角色仅通过声音“在场”,面孔却像尤利西斯般不停地在革命间游荡、经受着考验(导演应该从《一个唱,一个不唱》&《尤利西斯》那里汲取了许多灵感吧)。想到近两年的伊朗等国家,历史的幽灵从未远去。如此生活三十年…
70年代对于罗马尼亚和伊朗来说是动荡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命运的遭遇可以说都是人祸,随时代大流颠簸,可惜的是时代有变好的可能,人生却苦短不一定等得到
个体在时代的洪流面前,脆弱又顽强,非常动人的历史影像。
当执着于素材的用法,就不得不抽出额外的力量对抗成品中萌生的虚伪
比《无知之夜》还要好,那种呼告式的语气有了一个实存的对象。人们欢呼,人们流血,人们高唱自由,人们惶恐噤声。我攥住你的信件,仿佛穿越无数的陌生脸孔,攥住你的手。
这个信寄出的时间需要多久~只能算神交吧!想法还行~
看到了团体操……我的噩梦。完全把人变成工具,只为彰显权力,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就只是很痛苦,明明是占用假期都不会找借口不做💔片子里罗马尼亚的团体操是女男都做,而且只是做操,我小时候是只有女生做,而且是拿着跳舞用的扇子摆出花的造型什么的,然后男生对穿着奇怪的女生品头论足,就这么回想我都要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