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卡森·伦德
主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韦恩·戴蒙德,基思·威廉姆斯·理查兹,康纳·马克思,格雷戈里·法拉特克,基思·普尔森,小大卫·托雷斯,保罗·坎达里安,西奥多·布卢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讲述了新英格兰一个休闲联赛的最后一场比赛。在他们心爱的球场即将被拆除之前,我们跟随着这群成年人的幽默和隐晦的感伤,比赛持续到加时赛,白昼渐渐消逝为夜幕,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详细 >
不好。带着见证慢电影里塞入多一点信息会不会好一点的心态看的,至少在这里不行。一切节奏都是平的,言语是没有变奏的,肢体动作是没有变奏的,空间结构是没有变奏的,就连镜头景别都是没有变奏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过程影像都要形成系统性,但是这样平平无奇的记录也难以凸显出导演想要造出的情绪性吧,更何况二者大多时候相辅相成。能看出极其浓重的搬演感,反而没有见到在慢电影和过程影像中最重要的人。就连台词,密集的台词,都是导演的感悟和鸡汤,舞台剧化的感喟,而不是具体的人的载体。不知道懂棒球规则会不会有助观影,但到后面一切都乱成那样了,再加上影片里也有人物看不懂一切,应该无甚影响。1.7
重看,一点也不抽象了,很清晰。
一场男性棒球赛的记录。从下午持续到晚上,男人们竞争鼓励闲聊互侃,有人离开有人候补上场,降温了天黑了,打着车灯也要打完一整场比赛。平平淡淡的美国乡村全男叙事中,我什么也没获得。夜晚打球的戏在银幕上模糊一片倒是让我精神一振。以及,2024年了我还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新片里男性树丛边尿尿呢,突出天气冷吗坚持得久吗人类正常生理需要吗,我没看出来这个情节对或影片有什么推动作用。
HIIFF 10/ 我坐在这里看了一个小时,还是不懂棒球赛。
在他们小组那一系列虚浮的、无力的作品中(塞壬拓扑学、火腿黑面包…)算相对不差的
其实是一种很当下的状态 一种很抽象的落寞 画面颜色真的很霍普🥺
电影拍的是一场波澜不惊的棒球比赛,但其实完全不是。说的是一代人的精神空虚与焦虑和精神处境。当你费尽心思的想要跟上比赛的时候,其实场外观众的对话早已电题了。
还可以,不过还是可以再提高一点的
真的是24年最好的一部影片之一,太棒了!用一个午后到夜晚的时间,消耗掉了一个时代的人,散场了一个性别的某种社会属性。能拍好时间的人,一定会成为顶级导演。
6.5/10 尚可 #HIIFF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整体节奏相当缓慢,并且剧情也没有特别多跌宕起伏的点,说实话看的是有一点困。不过影片的故事设定、人物形象设计,还有想要表达的主题都还是蛮不错的。导演在映后交流的时候也提到这部片子可以说是他们对自己童年生活逝去的一种回忆,他认为棒球文化现在也是一种正在逐渐衰弱的文化,这部电影也表达了对棒球文化衰落的悲哀。并且本片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反派设定:时间。按照从早上到晚上一场比赛的叙事来进行,里面的主角都是在与时间做斗争,他们都不想赢,只想继续打下去,但最后终究太阳还是落了下来,比赛还是结束了。里面的演员也是提前在一起培养感情,然后电影里面才有了那么多的垃圾话,这里导演还提到在他们生长的新英格兰地区由于清教徒文化的影响,男人之间只能通过垃圾话的方式来表达。
想到小时候,我们在大灯坏掉的野球场打球,到了夜里,也是把小电驴的车灯打亮,把最后一局打完才愿意回家。(棒球真是太难懂了,这也给它蒙上了一种美感不是吗)
这种空虚 现在一点点真实起来。不过是个球场 不过是一场球 好像是最重要的 但又好像是宇宙里最无关紧要的事情
某种程度的放空电影。虽然讲的是棒球比赛,而且比赛也不能说完全不激烈,但整体的状态还是非常松、慢与放空的感觉。背后则是伤感、落寞以及挽歌。情绪真的非常到位了。
标签式的配方。以框架性的事件构筑时空的边界,然后将繁复的片段和元素细密织入,形成错综多层次的叙事与表意文本。母题依然是怀旧,风格依旧是喜剧主导。从体育电影的角度来看也很新鲜了。努力避开体育比赛本身戏剧性的诱惑,把场外元素置于比赛本身之上(或者至少是分庭抗礼的位置)。用充满文化可信度的细节充盈整个框架,保持了丰富、灵动的叙事和观影体验。还是要感叹下他们这种新鲜的剧作风格(和圣诞夜几乎一样),反叙事的同时又处处都是微观/片段叙事,同时又最大限度渲染情绪和情结。反(经典)结构的同时却又利用了某种框架性,让影片既松弛发散,又形散神不散。多维、叠加态的文本之上,调度又简洁而浪漫。确实新鲜,确实有才华。看今后是否还有其他题材本身的特质能与这种新鲜的手法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了。
+ 比起米勒角的圣诞夜更喜欢这部
2025.04.19 深影国际影城-2025北京电影节-嘉年华-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好催眠的电影啊,老式收音机📻广播,1900s美国爵士乐,刻意人为说的回声,前半段光是很缓和的秋冬阳光。
如果让我来拍,片名就叫《龙七对》,取景四川成都,讲述了一间常去的茶馆闭店之前一群人通宵打川麻到天亮的故事。
一千双眼睛看球赛
终将散场,又无比眷恋。
看不下去…放弃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不好。带着见证慢电影里塞入多一点信息会不会好一点的心态看的,至少在这里不行。一切节奏都是平的,言语是没有变奏的,肢体动作是没有变奏的,空间结构是没有变奏的,就连镜头景别都是没有变奏的。当然,不是所有的过程影像都要形成系统性,但是这样平平无奇的记录也难以凸显出导演想要造出的情绪性吧,更何况二者大多时候相辅相成。能看出极其浓重的搬演感,反而没有见到在慢电影和过程影像中最重要的人。就连台词,密集的台词,都是导演的感悟和鸡汤,舞台剧化的感喟,而不是具体的人的载体。不知道懂棒球规则会不会有助观影,但到后面一切都乱成那样了,再加上影片里也有人物看不懂一切,应该无甚影响。1.7
重看,一点也不抽象了,很清晰。
一场男性棒球赛的记录。从下午持续到晚上,男人们竞争鼓励闲聊互侃,有人离开有人候补上场,降温了天黑了,打着车灯也要打完一整场比赛。平平淡淡的美国乡村全男叙事中,我什么也没获得。夜晚打球的戏在银幕上模糊一片倒是让我精神一振。以及,2024年了我还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新片里男性树丛边尿尿呢,突出天气冷吗坚持得久吗人类正常生理需要吗,我没看出来这个情节对或影片有什么推动作用。
HIIFF 10/ 我坐在这里看了一个小时,还是不懂棒球赛。
在他们小组那一系列虚浮的、无力的作品中(塞壬拓扑学、火腿黑面包…)算相对不差的
其实是一种很当下的状态 一种很抽象的落寞 画面颜色真的很霍普🥺
电影拍的是一场波澜不惊的棒球比赛,但其实完全不是。说的是一代人的精神空虚与焦虑和精神处境。当你费尽心思的想要跟上比赛的时候,其实场外观众的对话早已电题了。
还可以,不过还是可以再提高一点的
真的是24年最好的一部影片之一,太棒了!用一个午后到夜晚的时间,消耗掉了一个时代的人,散场了一个性别的某种社会属性。能拍好时间的人,一定会成为顶级导演。
6.5/10 尚可 #HIIFF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整体节奏相当缓慢,并且剧情也没有特别多跌宕起伏的点,说实话看的是有一点困。不过影片的故事设定、人物形象设计,还有想要表达的主题都还是蛮不错的。导演在映后交流的时候也提到这部片子可以说是他们对自己童年生活逝去的一种回忆,他认为棒球文化现在也是一种正在逐渐衰弱的文化,这部电影也表达了对棒球文化衰落的悲哀。并且本片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反派设定:时间。按照从早上到晚上一场比赛的叙事来进行,里面的主角都是在与时间做斗争,他们都不想赢,只想继续打下去,但最后终究太阳还是落了下来,比赛还是结束了。里面的演员也是提前在一起培养感情,然后电影里面才有了那么多的垃圾话,这里导演还提到在他们生长的新英格兰地区由于清教徒文化的影响,男人之间只能通过垃圾话的方式来表达。
想到小时候,我们在大灯坏掉的野球场打球,到了夜里,也是把小电驴的车灯打亮,把最后一局打完才愿意回家。(棒球真是太难懂了,这也给它蒙上了一种美感不是吗)
这种空虚 现在一点点真实起来。不过是个球场 不过是一场球 好像是最重要的 但又好像是宇宙里最无关紧要的事情
某种程度的放空电影。虽然讲的是棒球比赛,而且比赛也不能说完全不激烈,但整体的状态还是非常松、慢与放空的感觉。背后则是伤感、落寞以及挽歌。情绪真的非常到位了。
标签式的配方。以框架性的事件构筑时空的边界,然后将繁复的片段和元素细密织入,形成错综多层次的叙事与表意文本。母题依然是怀旧,风格依旧是喜剧主导。从体育电影的角度来看也很新鲜了。努力避开体育比赛本身戏剧性的诱惑,把场外元素置于比赛本身之上(或者至少是分庭抗礼的位置)。用充满文化可信度的细节充盈整个框架,保持了丰富、灵动的叙事和观影体验。还是要感叹下他们这种新鲜的剧作风格(和圣诞夜几乎一样),反叙事的同时又处处都是微观/片段叙事,同时又最大限度渲染情绪和情结。反(经典)结构的同时却又利用了某种框架性,让影片既松弛发散,又形散神不散。多维、叠加态的文本之上,调度又简洁而浪漫。确实新鲜,确实有才华。看今后是否还有其他题材本身的特质能与这种新鲜的手法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了。
+ 比起米勒角的圣诞夜更喜欢这部
2025.04.19 深影国际影城-2025北京电影节-嘉年华-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好催眠的电影啊,老式收音机📻广播,1900s美国爵士乐,刻意人为说的回声,前半段光是很缓和的秋冬阳光。
如果让我来拍,片名就叫《龙七对》,取景四川成都,讲述了一间常去的茶馆闭店之前一群人通宵打川麻到天亮的故事。
一千双眼睛看球赛
终将散场,又无比眷恋。
看不下去…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