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弥留之际
As I Lay Dying,我弥留之际
导演:詹姆斯·弗兰科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罗根·马歇尔-格林,丹尼·麦克布莱德,蒂姆·布雷克·尼尔森,贝丝·格兰特,理查德·詹金斯,杰西·海曼,吉姆·帕拉克,阿娜·欧蕾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简介:影片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其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将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脚,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向往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详细 >
用切幕分割来降解原著复杂的叙事结构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亦或是付兰兰一如既往的借助影像搞的又一件沃霍尔式现代艺术……
没太听明白二儿子于女儿间为什么这么大的愁
分屏有特色,较好地呈现原著的意识流风格,是一部不错的由经典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双屏运用和晃动镜头,影像风格果然文艺,兰兰将福克纳的这部意识流小说影像化得还不错。
越发觉得自己热爱电影,为什么我这么幸运,能译到我爱的演员的电影呢!?mua~爱爱爱爱James Franco~
再一次被分画面打败。作为电影长片的大屏幕制作,过多的分画面绝对是出力不讨好的噱头。原著改编电影,一直是个考验理解力和再创作力的活。你可以显示一百零一分的诚意和尊敬,但未必真的会引起受众的共鸣。
生,要两个人同心协力 ,死,却仅需一人独身上路 。电影中的分屏功能贯穿始终,着实有点儿滥用了。也许这就是令观众反感的缘由之一吧,毕竟,用画面还原福克纳的作品结构,还是颇为困难的。
看过并理解原著的观众会觉得是巨大惊喜,福克纳式的南方、宗教和罪孽感充斥全片,选角一流。但对没看过(或不理解不喜欢)原著的观众来说,分屏、独白、剪辑时间线不寻常的这些表现手法会带来巨大的观影噩梦。很能理解IMDB评分为什么那么低,也要给勇于表现意识流的福克纳的年轻导演兼演员举起大拇指
其实故事真的挺好的,但就是太过炫技以至于淡化了剧情冲突,因为分镜头真不是这么用的。。。
是不是把不同视角和不同机位搞混了,分屏看起来就像是变相正反打和分镜,根本没有任何成形的视点,整个显得特别搞笑。
能拍成这样不容易了
戴尔的微笑像一枚圣徒。
还原度很高
虽没读过原著,但知道个内容大概,演员与配乐与我意淫中的一模一样。
左屏是主线叙事,右屏突出个人声音。因为原著读过两遍,大致能看懂英文字幕。今天看了一半。贴一篇原来写的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6149697/
南方口音听的我想死啊,他爸爸真是个asshole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都不用分屏,这该是多无趣的故事。用得好Franco。虽然我没看过原著。
这种文艺路线不适合我。。。
补标:兰兰的文艺你们不懂 #笑着活下去# 3.6
还原度还是很高的,看完书再看电影,推荐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今天看到一句话:人应该承认自己内心深处的黑暗。恰好算是一个总结。 人类自私、虚伪、愚昧。人总想摆脱束缚。人类规则就是监狱,有的人利用规则作恶,有的人被规则利用而受辱,有的人还在努力理解世界。这里展示了人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