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中彩票的故事,又是一个讲“失去时才懂得珍惜”的主题的题材。
不过在电影快结束的独白“人总是在失去时…”之前,我想到的倒不是这个,应该说比这句话本身含义更具体,更接近原因。
这就牵扯到我自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没有珍惜?
是不懂的吗?
我觉得不是,但又是。
为什么不是呢?
因为别等失去才懂珍惜这个道理应该是我们打小都能接触和认识到的。
如果要说懂,完全可以说懂的。
只不过是狭义的,单纯的,是没有理智和分析力的。
通俗讲的话,我觉得就仅仅是知道这句话本身的意思,而置于实际生活时不懂得要怎么去落实“抱以珍惜的态度去拥有”这个道理。
回到这部电影中,老李是失去时才懂珍惜。
可他为什么会失去时才懂珍惜呢?
因为当失去原本健康的老婆时,他才发现王瑶以前所有的好,而对他的坏也只是表面的。
而为什么到这一步他才发现呢?
如果浅思,那过错全是以老李为代表的盲视者,为什么说以老李为代表的群体呢?
因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通病,就如我们每天都能有空气呼吸,时间久了,我们会因此觉得它一定会一直有,一直足够我们呼吸所用,从而忽略氧气对我们生命存在的供养。
殊不知变化温室效应会导致氧气含量降低,也许我们哪一天会因为地球没有氧气呼吸而死掉。
他后知后觉,只看到王瑶在婚后对他的不好,他无脑,对事情认知浅薄片面,他不能分析王瑶在和他的婚姻中承担了多少艰苦。
不给他零花钱是为了节省开支以维系日常生活的各项开支。
他不懂良药苦口,表面的一时的坏,大多意味着长久的好。
(当然,电影为了剧情效果,刻意地过渡营造人物坏,给观众留下恶的观感,我们不讨论,因为这是为了商业效果。
)如果深思,那么老李和王瑶其实都是过错方。
老李的错已不用再说一遍。
重点是王瑶所代表的群体。
也不知道是自己长大的缘故还是时代观念的原因,总能想到一句话:爱是需要正面展示和表达的。
所以我想说王瑶这方面做法或者说理念有点传统了。
既然自己为家庭为婚姻付出了这么多,是应该让老李知道了。
倒不用鸡毛蒜皮程度的事每件事都让他知道,但是所有的付出和爱意不可以只用一句类似“我是为你好”的话来解释,如果他是一个蒙在你满心爱意的鼓里的人,在理论上他就可能和可以无可厚非理所当然地不知道你爱他,和你为了他付出和承担了多少。
相反,他记得更多的是你的不好。
这,谁能接受?
再说如果一个人能无私到这种地步,那他也再无可计较之事了吧。
又想起电影中为了钱而面目狰狞的几个桥段,有仇人,有好兄弟,有美女。
世间所有牵扯到金钱的事情,放在任何感情面前都会扭曲变形,和狰狞吗?
是,又不是。
我看到过,没经历过。
对人性的相信保持敬畏,但不可失去警惕和防范吧,正如那句话:心中有佛,手里有刀。
如果想要懂得珍惜,需要你有理智,有分析力,有主见。
爱需要展示给ta看,正面地。
天上会掉馅饼,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们可以有这条心,但记得千万别痴心妄想。
如果你有这份价值,希望你能保持理智和清醒。
刚看完,这部电影我爱看。
首先太现实了,人不就是看高踩低吗?
当你有钱了那么你在哪里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
最简单的你去商场你的穿戴直接影响服务员对你的态度。
没钱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就是这么卑微。
当李乔有了三千万,他就变了,有底气了,可以想以前不敢想的了。
迷失了自我!
不想要老婆了!
这就是现实,还好最后他找回了自己!
结局非常好,三千万就是一过眼云烟,噗!
烧了!
烧的好啊!
感情怎么可以用钱来衡量?
人性回归!
看完之后觉得很一般,看预告片时对这片期望挺高的,到处去各大平台找片看,可是看完正片之后觉得剧情实在是太牵强,先不说中彩票之事,王瑶在宋装病之前与之后简直判若两人,胡编乱造、脱离实际让人很失望!影片开始还比较吸引人,但是从中彩票之后就很狗血了,剧本就有问题,这大概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吧!
赵本山的弟子真是优秀,个个都是全才,能唱能演还能导。
继小沈阳、杨树林之后,宋晓峰也憋不住了,彻底过了把导演瘾,还请来美女孟子叶和自己磕cp,当导演就是一个字,爽。
笑星贾冰也过来捧场,让宋晓峰执导的首部电影看起来排面还挺大。
作为一名笑星,宋晓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一招一式都要把宋式幽默展现出来,新导演的首部作品,完全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
如果宋晓峰不是为了玩一把,完全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再接再厉。
宋晓峰不但导演,主演,还亲自演唱电影片尾曲,把自己的能耐在一部电影中全使出来了。
就剧情来说,《让我过过瘾》难免俗套,小人物想飞黄腾达,好像除了买彩票中奖也没有别的招数。
宋晓峰的角色也比较固定,不是在酒店里当保安就是在酒店里修马桶,没有亲身经历还真演不了他这么逼真,这简直就是本色出演。
小人物的爱情看起来鸡零狗碎,却也真实感人。
人到中年,基本都没有了过多的理想,要不是老婆逼的,谁会想着咸鱼翻身呢。
宋晓峰饰演的李乔是典型的妻管严,在家里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想买件新衣服装酷都不行,动不动就遭遇家暴,说跪就跪,说不能回家就不能回家,这一切为李乔的离婚动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所以,当李乔发现自己中奖的时候,加上狐朋狗友的挑拨,他首先要紧的事情就是把老婆甩掉。
一向怕老婆的他只能通过装病来希望老婆放弃他,然而他病的时候,老婆对他的态度突然转变,他曾经为老婆提供的洗脚等服务,现在老婆全部给他还了回来,真是非常舒服的体验。
这样,离婚的念头就开始动摇起来。
电影很真实,人的念头就是如此的飘摇不定。
每个人也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原计划看到她狠狠地吵上一架,潇洒地一别两宽,然而她突然一个温柔的动作,或许就彻底打乱了计划。
中年夫妻,情感看似西风碧树般的脆弱,其实也河东狮吼般的稳固。
当李乔把小三带到家里刺激爱人的时候,爱人非但没有离婚的想法,反而加深了对他的感情。
甚至李乔花巨资给酒店前台美女过生日的时候,爱人也只想保护婚姻。
他走得越决绝,她的爱坦露得越干脆,女人有时真得很难理解。
也许正如宋晓峰唱的“莫把煽情当真情,莫把算计当聪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人要学会知足,要懂得珍惜。
想开了,什么样的日子都能开心快乐,想不开抱着金砖还想换个钻石砖。
到最后,健康快乐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宋晓峰看似憨憨的长相,其实他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
在赵本山所有的弟子中,他颜值不高,名气不大,搞笑也比不上宋小宝小沈阳,但他有着像他身体一样稳健的心志,这种特质会让他的艺术生命更加地久远。
就如果没有强行happy ending的话可能我会给更高分!
就!
完!
全!
没!
必!
要!
原!
谅!
渣!
男!
当然作为消遣看的话,整个故事叙述还算比较完整,有些地方和《夏洛特烦恼》还挺相似的,但夏洛只是做了一场梦啊,李乔的渣确是实实在在!
看的过程中就特比生气,虽说前面铺垫了很多老婆对待李乔好像骂孙子一样,动辄打骂,丝毫不给面子,动不动就撵出家门,但是自己做的事自己心里没点AC数吗?
对陶子那点见不得光的小心思因为有钱了就突然觉得自己是真爱了,能给别人幸福了,说到底还不是还是只能靠钱打动人家,陶子心里门清,人家就是冲着钱,知道你这种有钱抛弃糟糠妻的不是什么好男人!
最后强行洗白,是靠别人嘴里说的老婆的好才开始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啊,当生活在一起久了,就会开始觉得那些琐碎的生活都是理所应当的,洗衣做饭拖地养猫,好像都是妻子标签中应该的,所有做的一切都不能称之为“付出”,而老公一年几次节日如果能记得送个礼物就可以被贴上“好老公”的标签,甚至明明是李乔不!
孕!
不!
育!
老婆都因为要维护他的自尊心说自己不喜欢孩子!!!
就看完之后觉得,挺贴近生活的,这点表扬,因为看完是实实在在的生气!
生活中太多这样的婚姻关系了呀,最后强行的大团圆结局就给我一种虽然明白必须要这样,但总不是太解气的感觉。
如果是老婆发现李乔中了奖,果断离婚分钱,潇洒开始下一段人生,陶子也因为李乔没钱离开他,就!
更!
好!
说实话,很难受,从头到尾没见过那么笼统的电影,真就如电影名一样让宋导过了过瘾,一张彩票的悬念从头到尾,本来以为是西红柿首富呢,结果到最后连开奖都没开奖,我甚至一度怀疑到底中没中。
刚开始主角她媳妇那样,就纯家暴,早该分了,忍气吞声到现在,然后搞个反差突然开始良心发现了,不是你早干嘛去了。
电影观感很差劲,可能也是因为剧组没钱,拍的很平常,要不然高低把彩票换了过过瘾也是照应标题让观众心理好受点啊,难不成这过过瘾指的就是老婆的百依百顺?
无话可说。
就纯粹是靠着仅存的奖金的悬念看到最后。
最后陶子也来个反差,“其实一切都是骗你的,早就盯上你了”不是,早就。
彩票不就刚中没多久。
按剧情来说,陶子和主角应该一起工作了很久,工作那么长时间,没看上,中彩票就哥俩知道的事让陶子知道了,买个包就盯上了?
不对啊,越琢磨越怪,这逻辑是不是有点问题。
我个人直观感受就是有问题,作为宋导的第一部电影,能看下去,但仅是能看下去,剧情各方面设计的都很有问题,既然要讲究这方面,那引子就不应该是张彩票,应该是场重大的车祸。
主角一直被老婆欺压,突然中奖了,然后想着跟老婆分手装失忆,独吞三千万,最后老婆良心发现,重归于好。
宋导这个称呼多少让我有点不习惯,一开始也没抱太大期待,看完以后感觉还行,比预期好。
中年废柴,被老婆欺负,有钱以后又春心萌动,想休妻另娶;种种波折后,被发妻感动,回头重来。
现实中这样的桥段很多,七年之痒过不去的不少。
日子总是要过,只要能看到彼此闪光点就行。
没想到,宋导除了会吟诗,还会把中年困境通过镜头表现出来。
搞笑元素丰富:影片以李乔的“造梦之旅”为主线,通过他在中奖后的一系列荒诞行为,制造了不少笑点。
比如他在同学会上装阔、雇小三回家秀恩爱等情节,都充满了喜剧效果[^2^]。
适合轻松观影:对于喜欢简单爆笑喜剧的观众来说,《让我过过瘾》是一部能够带来轻松娱乐的作品。
影片节奏明快,情节简单直接,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快速进入状态,享受喜剧带来的快乐[^3^]。
情感与价值观家庭与婚姻的反思:影片在喜剧的外壳下,探讨了家庭和婚姻的主题。
李乔在经历了财富的诱惑后,最终回归家庭,意识到妻子的珍贵,这一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观众对家庭价值观的思考[^4^]。
价值观的争议:然而,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和价值观也引发了争议。
比如李乔在中奖后立刻想要抛弃妻子,以及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被认为存在一定的“厌女”倾向,这让部分观众感到不适[^5^]。
演员表现宋晓峰的本色出演:宋晓峰在影片中饰演的李乔,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小人物,他将角色的喜怒哀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喜剧表演上,展现了自己的天赋[^6^]。
配角表现亮眼:蒋诗萌饰演的妻子也十分出彩,她将一个善良、勤劳且不离不弃的妻子形象展现得十分生动,为影片增色不少[^7^]。
不足之处剧情老套:影片的整体情节较为老套,与《夏洛特烦恼》等作品有相似之处,缺乏新意。
煽情与说教:影片在结尾部分的煽情和价值观输出显得有些生硬,部分观众认为这种强行上价值的手法不够自然。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再烂的片也引不来这么多评论,从结果来看,足以说明影片的某种目的达到了。
电影的角色和其经历,若是观者本我的一种投射,那么就会激起共鸣和讨论。
没有人会在互联网承认自己的生活就是油盐酱醋茶和鸡飞狗跳,当这么一部稍显夸张的下里巴人作品出现时,观者的第一感觉一定是排斥,排斥一无所成,排斥压抑的夫妻关系,排斥一切相似的经历,排斥自己所厌恶的那种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确实起到了让人反省和思考的作用。
但是,电影硬伤也很明显,陶子和男主的剧情像儿戏,私下相处没有婚外情的刺激感,反而像是一个懵懂男孩对梦中情人的尊敬和向往,这直接导致这对关系的塑造相当失败,也让后面明知被骗依然愿意将4000万巨款拱手送人的剧情变得缺少烘托和莫名其妙,感情基础没有,却突兀的凸显感情,还是在自己爱人需要金钱照顾医治的情况下,这非常之矛盾。
前面说了该片让人反省思考,从个人角度来说,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情绪的宣泄毫无意义,当你想对一个人好时,一定要从对方内心真正认同的方式方法来对待来相处,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作为宋晓峰导演的处女作喜剧片,整体节奏喜剧包袱效果还是不错的。
片中,宋晓峰是一个懦弱又好面子的人,总觉得自己的妻子对自己不好,却从未想过自己为妻子做过什么,当自己中了彩票后,竟然想与妻子离婚独吞财产。
不惜装失忆,但这时妻子的悉心照顾却没有引起宋晓峰的回心转意,出轨,惹事这些手段层出不穷,带女人回家,给其他女人过生日,妻子都看在眼中,却没有对他生气。
明明是自己的问题,却始终觉得是他人的过错。
一而再再而三的触及婚姻的底线。
懦弱的丈夫,必有强势的妻子。
他不想如何改变自己的懦弱,却想到逃离现在的婚姻家庭。
从开头对他的可怜,到片中对他的批判,可以说宋晓峰把这个角色演绎的很好,很容易带入角色,骂他。
虽然最后抛弃3000万,换自己照顾妻子,成功洗白,但还是要说一句,珍惜眼前人
从剧情到电影拍摄手法上看,两颗星。故事虽然表述清晰,但是总能让我想起夏洛和马冬梅。逻辑漏洞太多,铺垫太少,强行煽情。
搞笑,笑笑就行,别转牛角尖
真的挺好的。没啥大追求就是喜欢看这样接地气,有点喜剧,有点感动的所谓俗剧。片尾曲很好听。比看20分钟睡着的所谓大片流浪地球强
果然评分低是有原因的,最后快烂透了🙈
你负责搞笑就行,别上价值观、别煽情,你宋晓峰是个唱二人转的民间艺人,没那个本事传播价值观,这届观众也不是你们村没见过世界的社员,有钱就请个专业编剧,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求您了
庸俗,低级,恶心,无聊,大烂片。这种比东西也能拍成电影
烂片之王,三观炸裂,表面善良的人演成骗子,典型的三观不合硬制造矛盾。差评。。。,图一乐呵算了,搞笑也不搞笑,看得心塞,电影里面的人都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电影
不好笑,也不煽情,只有尴尬,只是不想动脑看电影,就看这些。
难得一部电影,里面没有一个我喜欢的人物。
虽然剧情老套点,但是我喜欢片尾曲。歌词写得很对,快乐才是真理。
不怎么样
先把钱兑了吧,看着很着急
浪费资源,浪费时间。故事简单不说,还老套,开篇拖沓,中段杂乱加拖沓,结尾生硬。在所有我期待的点上落空,演了个寂寞。
如果能看下去的话,是一部差不多的片子。没有评论那么差。
三星半,还不错
轻松写意,诙谐幽默。
宋晓峰耍宝比较出彩,可也不能光耍宝啊
俗套的一猜即中的剧情
这片要是拍在好莱坞 蒋诗萌 可以拿最佳女配角提名吗?
烂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