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
值得看的一部电影。
我在看之前,也在犹豫是否要看了,但是看了之后,有一种,对生活一种新的体会。
不明白为什么2046年的时候人人一身白,难道说那时的环保做的那么好.记忆又回到了2003年,同样的SARS,为什么陈可辛就可以拍的让我对那时的医护人员多了一份尊重,而我们拍的关于SARS的影片就缺少了一点什么.也算支持一下特首,那年八月我去了香港.阿金这样一个特殊职业者,命运给他的安排挺像阿甘的.缺点,不知影片都是谁配的音,阿金的声音让我想到张柏芝,而张学友的这个表哥的角色,不知原音是否这么搞笑.很难把它和学友联系起来.又多喜欢黎明一点,因为这个讨好的角色,不过发音到是惯常的,听得比较入耳.
前几日看完了金鸡三,终于调整好时间和心情来看金鸡二了,果然不出所料,收获满满。
最令我感动的是香港人爱钱,在爱钱之下,是细腻的心灵与爱。
在这部电影里,一直延续的对于金钱的崇拜和追求,金钱一直是作为一个工具的,金钱一直未成为生活或者生命的目的。
这也是金鸡三里想表达的。
金鸡二大概讲了这几个故事,妓女阿金遇到老相好,老相好生意失败准备卖掉店铺,阿金为之所动说可以借钱给他周转,这个老相好就说让阿金做自己饭店的入股老板娘。
阿金听到老板娘这三个词的时候,心深深感动,因为阿金一直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嫁了。
阿金太渴望结婚了,她打心底里想被爱,想被承认,想被丈夫叫做“妻子”。
这个梦她做了几十年了。
结果第二天这个老相好暴毙而亡,留下饭店,阿金就管理起了饭店。
同时,阿金的住所一直是自己从事性工作的地方,她的家门口一直贴着销魂的广告标语。
也就是说阿金在接手饭店之后就有两份工作了,一份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性工作,另一个是管理饭店。
这个时候,恰逢非典灾情在香港爆发,这时电影穿插的讲了两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一个是神经病嫖客的故事,另一个是非典抗灾男医生的故事。
故事一是阿金遇到了一个嫖客,这个嫖客有一个怪癖,就是一定要女人身上有毛。
但是在当时非典肆虐的香港,人们由于恐惧都把身上的体毛都剃光了,阿金也是这样,所以那个嫖客一直未能如愿。
我看的时候以为这个只是这个嫖客的怪癖,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原来这个嫖客之所以有这个情结是由于自己对于自己妻子的爱。
在嫖客被阿金不小心推到头部时的回忆来看,这个嫖客曾经的妻子似乎是迫于生计准备出去做妓女,作为丈夫的他苦苦劝妻子要好好过日子,但是妻子还是想走,就用手推开了他,推的方式正好像是阿金这次无意推到的一样,在推之后他晕倒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鼻子上留下了妻子的一根毛发,应该是妻子的头发吧。
我以为这个嫖客的故事就进行到这里了呢,想不到后边还有更深入更有情怀的展开。
另外我在这里再谈一下这个嫖客在于阿金做爱时,由于非典的原因,嫖客被阿金用塑料隔离薄膜包住身体,我觉得这一幕是非常有意义的,凸显了香港人在灾情困难之下,依旧可以苦中作乐的那种精神。
性,本身并不是低贱和下流的。
合法合理合情的性行为,是人类作为自由人的权利,是上天赐予人的快乐,即使是天灾疫情,这个快乐也并没有被停止追求。
接着说这个精神病嫖客的故事,其实大家在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嫖客有精神病,我们猜到的顶多就是执着的怪癖,一开始还以为是性怪癖,后来发现这个怪癖与性还不一定有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心理情结,与性快感无关。
在阿金知道这个嫖客的爱毛情结是由于对于妻子的想念之后,阿金受到非典时期电视里播放的各地免费送药送粥送口罩的行为的影响,就在自己的饭店里搞了一个“妓女拿一根毛换一碗汤”的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将妓女吸引过来,说不定就可以帮那个嫖客找到自己失散的妻子。
想不到最后真的找到了这个嫖客的妻子了,本来以为故事就这样了,但是,这个妻子说,这个嫖客是自己一直以来爱着并照顾着的丈夫,丈夫自那次争吵之后就变成精神病了,不认识自己了,她把他送到精神疗养院很多次,他都偷偷跑出来,跑出来后就又四处找她。
但是,即使找到她了,他也不认识她了。
然后又被送进精神病院,然后又出来找妻子。。。
写到这里,我心里痛苦的不行了,好的故事就是简单而这样耐人寻味。
男人自己的妻子做妓女,对自己打击很大,心里一直记着最后妻子留下的毛发,成为生活的心结,从此变成精神病,再不认识妻子(我觉得是因为逃避自己妻子是妓女),但是,却一直四处寻找自己心里记忆的妻子(还没有做妓女的),而妻子也不离不弃,一直也找他照顾他。
但是,他不认识她啊。
只有在他睡着的时候,她用手轻轻抚摸他的侧脸,他可以安然接受。
唉,这是一种这样深刻的爱啊。
刚才说过,在饭店的非典的背景下其实有两个故事,嫖客的故事已经讲完,另一个故事是抗非典医生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小心也很用心。
身为妓女同时又是饭店老板娘的阿金,在饭店里遇到一个戴口罩来买食物的医生,饭店里的员工以及顾客一听说这个人是抗非典的医生就都避而远之,怕被传染。
但是大家都知道,医生应该被尊重。
而事实上大家为了保命,就冷血的对待抗非典的医生,而恰恰是妓女阿金,竭尽全力的支持这个医生,她甚至专门为这个医生准备下一日的免费例汤。
我想,恐怕这个医生也确实是找不到其他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吃饭了,阿金这个饭店可能是唯一一个自己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地方。
结果有一次,这个医生在阿金准备锁门打烊的时候来了,阿金赶紧询问要吃什么,她可以现做。
结果医生说这次不想吃饭,就想平复一下心情,医生坐到店里,阿金为其按了一下肩膀说了几句辛苦的话,然后医生立马泣不成声。
我想,这个医生在这样敏感严峻的时刻从事抗非典一线工作,他一方面要履行医生的天职,要履行工作者的责任,要目睹一个个非典患者死去,目睹患者绝望和患者家属死别;同时这个医生还要忍受社会对其的隔离与冷血,可能这个医生连自己的家都不能回,自己的朋友都不愿意见自己。
总之,这个医生在阿金的饭店哭了,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温暖的角落。
结果最后非典结束,电视上正好报道这个医生在最后殉职了,阿金对着电视上这个医生的遗像泪目。
非典结束后,阿金再次遇到自己的表哥,阿金看到表哥第一眼是爱惜,第二眼是不信任。
表哥说这次回来是想和阿金做大生意,阿金疑惑着继续不信任。
然后电影进入回忆的故事里,这一段是阿金对于表哥的回忆,在回忆里,表哥是一个热爱奋斗,心态良好,天资一般,时运不济的唯利是图的人,但是表哥很关爱阿金。
而且这个关爱,至少使得阿金产生了对于表哥的深深的爱。
这种爱非常深,其实一直以来,阿金最希望表哥可以娶自己。
而且在回忆的故事里,阿金与表哥从两小无猜到各自长大出去工作,这中间经历了种种故事,这些故事都是表哥如何关爱或者说是爱阿金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事情值得一提,就是表哥一直支持阿金做任何事情,即使是阿金去做舞女甚至是妓女,表哥都在一旁真心支持;表哥一直未认为阿金的妓女工作是与社会上其他类型工作有任何高低贵贱区别的。
同时在关于表哥的故事里,表哥一直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不讲情义的市侩小人形象出现,这与最后一幕表哥的真情无私作为形成巨大对比。
后来表哥和阿金发生关系后,阿金怀孕了,阿金爱表哥所以不想失去孩子,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给一个华侨,在孩子将出生时,阿金偶遇表哥,在这次离别之际,阿金提醒表哥与自己肚子里的孩子郑重告别,表哥稀里糊涂的告别离开,阿金却偷偷哭了,心想着这父子就这样可能永生不会相遇了。
阿金其实一直表示是爱着表哥的,但是表哥却一再唯利是图伤阿金的心,又一直四处漂泊没有和阿金在一起,导致阿金怕受伤不敢信任表哥。
现在我们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这次表哥找阿金是想做大生意,阿金本能的逃避不相信。
但是,当表哥说出这个生意的时候,阿金本能的零迟疑的答应了。
原来这个生意就是要阿金答应与表哥结婚。
阿金等这天等了二十多年了,终于,这一刻毫无征兆的从天而降。
答应结婚时的那一晚,阿金安睡了,那应该是阿金有生以来睡的最开心安稳的一晚。
但是,早上起来后阿金在房间里却找不到表哥了,心里虽然很失望,但是又假装不在意的去承认这次肯定又是表哥出于某种目的骗自己了。
结果阿金出门时,发现自己门口贴的招嫖的广告标语被表哥改为“已经结婚,不再接客”,我想,这个举动应该是天下所有妓女都希望自己爱的人做的事情吧。
阿金那一刻是惊喜甜蜜并晕眩的。
然后阿金到自己饭店时,发现所有人都叫自己冯太太,表哥是姓冯,大家都向阿金道喜,原来表哥已经告知所有人自己娶了阿金。
阿金再次喜不自胜。
回到家里后表哥又再次向阿金正式求婚,阿金答应后,做结婚登记的人立刻到了,双方做完登记后,阿金与表哥正式结为夫妇。
在阿金还没有从结婚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时,表哥又说要分钱给阿金,让阿金签一个名字,阿金现在抱着信任表哥的心理就签了那个文件。
然而,随后,警察却到家了,把表哥带走了,表哥离别时对阿金说刚才那个是离婚文件,他们两个现在已经离婚了。
阿金再次还没有反应过来时,表哥就被警察带走了。
阿金准备筹款为表哥打官司,在取款机上计算多少钱时,本来应该只有几万块钱的账户里,却突然有了900多万元的存款。
随后阿金接到电话让其赶到海关边境,阿金去边境送别表哥,表哥说那些钱是送给阿金的。
然后阿金告诉表哥其儿子的事情,表哥大哭,说阿金才是最大的骗子。
阿金在此时问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问表哥为什么要把钱给她,表哥想了一下,说阿金是这个世界上自己唯一的亲人了。
其实阿金听到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失望的,她多么希望表哥说是因为自己喜欢阿金。
随后表哥被带走,在离阿金很远之后,表哥回头大声喊“我爱你”,可是阿金应该听不到了,但是,也可能阿金听到了,因为下一个镜头里阿金大哭。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在开头、中部以及结尾还有一个故事,你就是2046时有一个人要服用删除记忆药丸,阿金讲了这个电影里的这些故事来感动他不要删除自己的记忆,故事讲完后,阿金发现这个人竟然是自己的孙子。
因为自己曾经找到那个表哥的儿子并把一个劳力士手表送给儿子。
现在这个年轻人手上的就是那个劳力士手表。
当这个年轻人听完阿金的故事后心态转好要分别的时候,他询问阿金的名字,阿金说自己姓“奶”名“奶”,结果年轻人就叫阿金奶奶。
阿金再次感动泪奔。
随后故事就结束了。
在这个电影里,讲了饭店、非典、精神病嫖客、抗非典医生、表哥、以及妓女阿金自己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所想表达的是香港底层市民的博爱与包容,以及一些低微的小人物所秉持的善良的人性光辉。
甚至于,在电影中, 你会感觉到阿金像是圣母一样,一言一行散发爱的光芒。
这部电影在情节上设计的也非常紧凑巧妙,人物的形象都生动鲜亮。
我觉得,这个电影想努力挖掘出每一个人物背后的值得被铭记的故事,这些故事真的很感人,也很美。
感谢导演,感谢吴君如,感谢。
直接看了2,还没有看1。
片子中的大牌明星还真不少。
2046年,竟然天上到处都是私家飞机了,好像世界发展不至于那么快吧?
人人都穿白色的衣服,不知道导演用意何在,不是说世界应该是五彩缤纷的才最美么?
杜汶泽演的是一个失恋的男人,因为不愿意记住这段伤心的回忆,决定吃一种白色的药丸,1颗好像就可以失忆1年(记不清了),正准备吃的时候,被吴君如给阻止了(一个花了几百万整容,将90多岁的脸整成30多岁的老婆婆)。
然后,吴君如就给杜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2003年开展,03年是香港人最难熬的一年,当然也是中国最难熬的一年,因为SARS来了。
而阿金(吴君如饰演),一个从事特殊行业的女子,(香港人称凤姐),恰巧在这一年接手了一位客人(黄秋生饰演)的茶餐厅,这个客人也是因为欠了很多债,还不了,走投无路了,决定自杀,自杀前找到阿金,死也要做个风流鬼。
阿金接手茶餐厅后,几乎没有人光顾,因此她还是继续自己的老本行,楼下做餐厅,楼上继续原来的工作。
较少光顾的顾客中,有一位戴眼镜的医生(黎明饰演)引起了阿金的注意,他因为身处抗非第一线,已经很多天没回家了,自己在外面租了一个房子,就算去餐厅吃饭,别人也把他当作病毒传染源,离他远远的,而阿金的好心和温情,让两个人渐渐的熟了起来。
可惜,就在非典结束以后,眼镜医生因为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而去世了。
(这个故事很简单,黎明从头到尾就在最后电视上的遗像上露了脸,中间的过程都是戴着一个大口罩。
然而这么简单的情节,却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了医生的崇高与可爱,让人又回想起03年有多少在前线的医生护士们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期间,又穿插了一个阿金帮一个男人(郑中基饰演)找老婆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没看懂寓意,大概是反映了香港人乐于助人的温情吧。
郑中基在里面演一个精神病人,因为他老婆离开了他去做凤姐了,他受了打击,而他老婆最后走的时候仅留了一根毛给他,于是他每次就找一根毛。
阿金为了帮他,搞了一次“拿一根毛换一碗汤”的活动,结果那么多的凤姐抛头露面,排着长队领汤喝。
谁知道,排队的里面没有找到他老婆,他老婆(李心洁饰演)最后自己找上门来了,原来郑是一个精神病人,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找老婆,而却每次都不认得自己的老婆,最后,阿金和李心洁一起把郑送到了精神病院。
一同在里面的还有一个张卫健演的自称是从哈佛毕业的兽医博士。
里面情节最多的应该是张学友的戏,张饰演的是阿金的表哥,1989年,张19岁来到香港,住在阿金家里,和阿金上下铺,刚开始的时候张很淳朴,会为了保护阿金而打架,会背着她去考试。
可惜后来张变了,眼中只有钱,为了赚钱,什么工作都干,甚至骗阿金的辛苦钱。
一个圣诞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阿金怀了他的孩子,但是阿金没有告诉他,而是把孩子生下来送给了一个华侨。
后来张因为大陆改革开放去了大陆,因为政治关系结了婚,又陪客人去过一次香港,这时候阿金在当按摩妹,两个人又见面了,张提出去阿金家住,省旅馆费,这次阿金没有理他,离开了。
整个看下来,张饰演的表哥就是一个为了钱可以六亲不认的人,需要利用你的时候就主动亲近,搬出“大家都是亲戚,血浓于水”的话,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当你不存在。
最后,情节大转弯,表哥又回来找阿金,要和阿金结婚,才结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又离婚,接着,张就被警察抓走了。
而阿金为了救表哥,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全卖了给他请律师,没想到,等她取最后一笔钱的时候,帐户里竟然多了900多万,原来表哥和阿金演这么一出结婚的戏,就是为了帮表哥洗钱的。
最后,在送表哥的时候,阿金把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的事情告诉了表哥,表哥让阿金把儿子找回来,好好照顾,并把阿金曾经送给他的劳力士让阿金送给他的儿子。
当然,阿金没有去找他儿子,却托人把劳力士送了过去。
天下真是无巧不成书,听阿金讲故事的这个男孩,竟然就是阿金的孙子!
阿金终于听到了他叫自己奶奶!
故事的结尾非常出彩,刘德华演的香港特首,很有气魄,说什么港元:美元是1:7,全体香港人民20年内免税,凭香港三星身份证,可以终身免费教育,医疗等等。
真是太爽了!
让人看到了香港美好的明天。
我做了一个35岁的套餐,花了我几百万,我哪一部分像老太婆?
再难过的事,多年后回想起来,还是非常甜蜜的。
你不结就有劫。
无情天,有情人,情何以堪?
非典一来,哪一行都熬不过去。
“难道癌症也会死人?
”“癌症当然会死人啦!
”不单是私人厕所,在公共厕所我也是歌王。
救命啊!
有人拉屎。
“有没有拉肚子?
”“没有。
”“有没有大便?
”“有。
”“有没有闻自己的大便?
”“当然没有。
”“有没有闻别人的大便?
”“神经病!
当然没有!
”“有没有吃自己的大便?
”“没有!
”“有没有吃别人的大便?
”“你当我是变态吗?
当然没有!
”为什么你走了,只留给我一根毛?
香港人最擅长的是遗忘。
“人家请鱼蛋妹,不请鱼蛋弟的。
”“香港怎么还这样?
男女不平等。
”为了你,我就去考1分。
我们这种有远见的人,说话都是一样的。
不管你是黑鸡还是白鸡,能赚到钱的就是好鸡。
祖国改革开放,有十亿人口。
一人让你赚一块,几辈子都吃不完。
“那手表这么有纪念价值,你怎么能卖掉它?
”“你这么不舍得,那卖给你吧。
”所有成功的大企业家都是六亲不认的。
“如果你没钱,你会不会把老婆跟孩子也卖掉?
”“老婆不会,孩子可以考虑。
反正孩子可以再生,干嘛不卖?
”总有一日龙穿凤,不会每天裤穿洞。
你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坑我。
你就让我骗你最后一次吧。
做人这事,就像做场梦,不用那么清醒。
我跟你结婚,一方面是为了洗钱,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只有你一个亲人……“那年我怀孕,那个孩子是你的。
”“你老说我骗你,你骗我骗得更厉害……”没吃过苦,又怎么知道甜呢?
香港也是先苦后甜的。
我姓“奶”,名字也是“奶”。
人善天不欺,做人要脚踏实地。
我们库房有用不完的储备,所以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大家都不用交税。
珍惜今日,因为它就是明天的美好回忆。
看完《金鸡1》,我觉得那是难得的正经香港电影,于是趁着热乎,赶快看《金鸡2》;想来当时赵导演的电影公司一看市场反响不错,也催着创作班子,趁热制作《金鸡2》。
这一着急,香港电影喜欢恶搞的习性就回来了,片子的风格就再也正经不起来了。
老实说,豆瓣打分的豆友多半是看在对《金鸡1》的好感上,给面子打了个好评,分也不算低了,但实质上后面的水准就差了不是一点点。
从前香港是殖民地,就不说了;1998回归后,香港还是个特区,大陆人在羡慕港人享受了特殊的经济扶持政策,港人却深刻感受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总是要付出一些什么的,有些代价迟早要支付的。
看看电影里的香港小人物,人生就是忙忙碌碌讨生活,只在乎发了财或散了财,一朝静下来,忽然发现身边连值得信赖可以交心的亲友都没有,只好用搞怪来遮掩自己的寂寞,同时也填补他人的寂寞。
港人的生存生态如此,香港电影不搞怪又能怎么样,我很同情赵导演。
金,就當俾我呃埋最后一次我十九歲落o黎,住喺你屋企喺呢個天臺揾到我第一桶金做過幾十行,走過水貨,賣過私煙我發過達,撲過街為咗生意,我結婚離婚我最風光嗰陣,日日同上面啲高官飲飲食食、稱兄道弟鄧伯伯死嗰陣,我仲僈到車邊去人民大會堂鞠過躬添最當氹嗰阵,喺秦城監獄坐足六十六日做人嘅野,發場夢嘅啫,唔使咁清醒
昨晚看了电影《金鸡2》,吴君如——用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话来说就是——很会演。
很好看。
看电影才想起我几乎把发生没多久(经仔细推算应该是2003年开春)的一场重大经历完全忘却:非典。
借着电影里香港非典时期的片段才想起来那段全民戴口罩、人手一个体温计、洗手成了所有人的癖好、听到咳嗽就如雷贯耳、板蓝根脱销、医生护士最崇高。。。。。。
的恐怖时期。
还有那场金融风暴。
股市崩盘,楼价跳水。
三天两头有人在家烧炭自杀,全香港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那时刚来深圳不久,印象不深。
不象非典。
电影还很美好地憧憬了2047年的香港:刘德华已连任八届特首,他和美国总统糖糕鲁斯通完电话后确定的汇率为一港元兑七点几美元,以后二十年全民免税,免费接受终身教育医疗住房退休金。。。。。。
真的很美好。
原文来自http://jiazhang.5d6d.com
2003年香港遭遇了非典袭击令全港的经济状况更加低迷,金鸡就是拍摄于非典那年。
电影从年头港督去庙里替全香港人民求到了一支下下签开始就预示着多灾多难,不过主人公金鸡的那股顽强拼搏的精神真的很能为全香港加油打气,完全把香港人为赚钱拼命打工的自强不息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金鸡2里面有一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就是黎明饰演的医生来金鸡开的茶餐厅吃饭,周围的人群都害怕他身上带有非典病毒对他退避三舍,只有金鸡热情地招待了他还叫他常来,虽然金鸡是个出卖肉体的妓女但是她的灵魂纯净无暇,乐于助人却又不求回报。
明明医生是非典时期最辛苦的人每天回不了家为市民治疗着最后却落得像过街老鼠一样见不得人,人情冷暖啊。
电影的结尾是黎明演的那个总是戴着口罩的医生因感染非典而死去在电视的新闻里面播报着,香港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遗忘,很快非典过去了他们又开始新的生活仿佛忘却了所有的伤痛,就像金鸡对20多年来第一次见面就要为失恋要死要活的儿子说你根本不需要吃药,时间自然会让你忘记痛苦。
十几年前上海也为了预防非典人心惶惶,每天进校门前每个人都要测量体温还会在教室里面煮醋消菌,晚上也会吃板蓝根或者泡腾片预防感冒发烧。
这样一段日子其实维持了挺长的一段时间,要不是前几天我看到电影金鸡我都已经遗忘了有非典这件事情。
到底善忘是不是一件好事,我说不清,但是我知道做人一定要向前看,不进则退,不进步只有被淘汰这是所有大城市的潜规则,适者生存。
每个人都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电影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着每个人。
大爱郑中基在片中那痴痴嘚的表演,他拿着两根毛在演心理剧的时候,特写指甲盖还是黑黑的,我不得不佩服细节啊细节啊细节啊把我打败了。。。
回忆的时候还用了慢放,不知道导演是处于什么样的用意,除了一根毛袅袅落下,居然还能让人看完了还记得他老婆那晃晃悠悠的波。。。
连到阿伯都拿条毛来换例汤,简直笑死。。。
李心洁出现,边摸郑中基的头发边说话,话音刚落,音乐声起。。。
我讨厌这么强烈的对比噶。。。
黎明每次都演帅哥,这个人角色洁癖简直到了一定的境界。
虽然见多了,不过他大哭的时候还是让人感到小小心酸。
当吴君如那戴了颗大水钻的手指捂住黎明的遗像,镜头再带到吴君如那张极具搞笑色彩的脸,啊。。。
再说一次我讨厌这么强烈的对比噶。。。。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张学友和吴君如在双架床里的告白,居然让我想起南生和和平。。。
囧。。。
虽然之中嬉笑怒骂,但是总让人觉得心酸。。。
本来想看看部搞笑片就走了。。。
没想到要悲伤入夜。。。
那就悲伤入夜吧。
反正我也有条和吴君如一样的花裤子。。。
起什么名字好,正好看到这句话,那就这句咯。。。
、为什么要请刘德华扮特首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
这种港人情怀片。。没什么话说。团结精神香港精神有了,剧情也烂的一塌糊涂。2019.05.23比第一部就是天上地下。学友哥表现好过君如。2025.05.09
除了过多“香港人”指代和历史资料,金如的个人经历还是感人的,口罩医生表哥,cast杜汶泽那个有点弱,华仔有点腻两部都有他。电影能在多少程度上被定义为 戏剧化和夸张呢
1第一部还不觉得 但是这拿毛换汤的片段 就让我想起阿甘正传了。2四大天王快到齐了 张学友 的电影质量不错啊。3我希望 我们要多学习讲故事 我们从来不缺故事。
讨厌一切与SARS有关的电影
朱姐家
比第一集有差距。
我現在辦公桌上的杯子就是金雞杯, 今日還向一班同事炫耀過, 因講起香港叫雞, 就不得不提金雞這部為香港性工作者平反.撥亂反正.早過邱導演的性工作者十日談的片, 當然邱導那部更為嚴謹更為寫實更有對社會的批判性, (忍不住又上綱上線) 但這金雞系列更有娛樂性更多巨星更有時代感將8090年代風月史呈現
一个妓女见证香港变迁 Ps:2046 刘德华 香港特首 哇哈哈
不如第一部,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了,不过感情还是真挚的。
王家卫被黑出翔。每次都能很自然的上升到香港精神还蛮有意思。两部加起来就是一部香港现代史底层篇。一生何求。
学友表哥,我也爱你~~~
香港人一直传达出的精神就是坚强又乐观,令人觉得无论多少灰暗也能笑着从头再来。ps,阿坤说邓爷爷去世也凭关系进人民大会堂鞠躬,邓爷爷就是小平同志吧。。pps,一生何求响起时特别感动!ppps,华仔八届特首好厉害~
弱肉强食,阿金的一生只是贱民悲惨讽刺的黄粱一梦
2011.4.30相较于第一部 少了一些惊喜及条理 但主干故事还是很感人的。。2022.5.1重温,看到SARS一段。回想当年,正读大四。学校开始封闭管理,连夜偷跑出去,搭上最后一班去往济南的火车,在朋友家住了近两个月。二十年过去,新冠肆虐的当下,与当年相比又是何等相似。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
回顾我看过的老电影。比第一集不行了。没想法
二就不怎么样了
我一直都以为我很低调,原来我这么红。
比第一部差远了 变成天使投鸡人。2020年看 别有一番风味
一二一比,立见高下。第二部比较做作比较不给力,但是还是给个还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