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知道,扮18岁女主角那一位,到底真实年龄是多少岁?
我就看不出有18岁的风采,难道也是国情问题?
老外应该还算爱看这部电影,因为打戏比较满足他们的胃口。
不过中国人看着就没什么兴奋点了,一贯的李式风格。
我想李连杰的功夫电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一部不如一部了。
剧本实在粗套的要命,好不容易可以和Morgan Freeman合作,可惜啊。
此片李连杰的形象让东方人看着不太舒服,这样形象的角色最好还是拒绝吧。
作为一部电影,丹尼给我的感觉是有点粗糙了,许多细节处理的不好。
如颈圈,我能体会到这个道具对于电影的重要性,但影片对它的刻画太少也太不连贯太不深刻,以至于会给人一种颈圈摘不摘下对丹尼没什么影响的感觉,庆幸之余又令人感到疑惑。
完全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再如那个白衣武士,他的第一次出场只是一个光照下的轮廓,我还以为他是个大boss之类的人物,当他用削铁如泥的古怪兵器与丹尼对打时,设计特别的纱质白衣及招式令他十分飘逸,我认为这个武士的设计很巧妙,他是对丹尼这个角色的一个平衡,是该片的一个亮点。
但紧接着,他掷出了这把对丹尼具有极大威胁的刀,而且那刀再也没回到影片中来(我还以为他是那种刀绝不离手的武士)。
再然后他便被丹尼华丽丽的打败了。
整部影片没有对他半点的背景交代,更没有半句台词或心理活动的表达或与丹尼的任何交流。
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另一条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的“狗”。
这真的让我觉得很惋惜,难道是影片的长度有限,以至于容不下这些精彩并必要的设计?
再比如场景,我认为好的影片应该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特的场景,可整部影片只有一个场景勉强算得上,就是小丹尼被抓走的瞬间,他撕下墙上照片抱起小熊的场景。
丹尼妈妈在大玻璃窗前弹钢琴的情形应该能成为这种场景,可我居然完全没看到照片究竟是什么样子,他妈妈弹钢琴的形象也十分的不鲜明。
塑造这种场景的确很难,但几乎每部好的或糟糕的影片都能有些这样的场景。
当丹尼在雪白的珠宝店开打时,我兴奋了,继而失望;当丹尼和维多利亚弹琴时我兴奋了,但结局同样令人失望。
我不明白为什么《英雄》能有那么多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丹尼却没有,就连《疯狂的石头、赛车》都有,我只能用导演没有在场景上花心思作解释。
还有音乐,我并没有多少音乐底子,听音乐也一直仅凭感觉。
丹尼和维多利亚合奏的那首我很喜欢,很悦耳,很温馨,很雀跃。
但本应为片中最重要的那首她妈妈演奏的什么奏鸣曲却没给我留下什么影响,感觉就那么不咸不淡的几下,调子我很努力的听都没什么印象,当然我没有音乐根基也是很大的原因。
但像浪漫满屋,它的主题曲每次听我都会不由自主兴奋,这也成为我爱看这部电视剧的原因之一。
但丹尼这部以钢琴、钢琴曲为一条线索的影片给我的印象却是完全无音乐的,至多是调音的时候那单调的几声。
人物的心理变化什么的塑造的也都十分的粗线条,主角丹尼的变化做的太不细致,根本没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女主角及其他人更是一滴滴的心理活动表达都没有。
难道我看的是删减版?
我依旧觉得导演在这方面不够用心。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自己看完片子后的感受。
或许动作片本来就是这样,可《新警察故事》不是啊。
或许外国动作片都是这样吧。
但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可以,看的时候还是很感兴趣的,虽然一部分的兴趣源自自己的误解。
故事很紧凑,没有任何拖沓之感(我是觉得太精简了),题材也挺新颖的,那个角斗场及阴魂不散的巴特叔叔真是可怕。
看的时候很害怕丹尼会做什么无法控制的事,或者女主或她老爸死掉啊,什么的。
但最终,这可怕的悲剧没有出现。
很感谢这一点,否则我会把这部片子归为不折不扣的烂片。
我似乎太个人主义了点!
呵呵
杰是亚洲最高片酬演员,拍过很多戏。
李连杰大多数的电影都是一个由始至终十分狠毒的角色,如《黑侠》《宇宙通缉令》。
但是这部电影违背了我们对李连杰的客观认知。
他饰演了一个十分具有人性位的角色,对于李连杰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在分析电影前,先看看导演。
路易斯·莱特里尔,在指导本片前有《玩命速递》执导这种动作大片的经验。
也延续了爽快,拳拳到肉的打斗的风格。
当然,由于李连杰参演,再打斗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中国功夫的原素。
而丹尼在打斗外他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狗”,完全没有个人意志可言打开锁后才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愤怒,打斗,甚至是杀谋。
注意,电影里丹尼看见了广告上的钢琴是丹尼开始有自己意识的时候。
他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钢琴,即便是自己老板反对。
这也让观看者产生了一个疑问:钢琴和丹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钢琴代表了丹尼的救赎,钢琴就是丹尼的第一道光。
和佛理曼想遇后,丹尼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也找到了自己家庭的真相,也慢慢的找回来真正的自己,找到了世界的美好。
到了和老板的最后斗争中,丹尼人性的转化达到了高潮,丹尼的自我革新是否成功?
是否再一次丧失人性杀人?
从他那愤怒的表情中我们无法辨别。
最后,他抑制了他的怒火,事实证明,丹尼的自我革新是有效的。
在所有电影当中,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有用处。
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没有用到。
直接导致电影被认为草草收场。
老板上楼了,那你这帮小弟到最后怎么了?
电影当中没有说明,这是电影中的一大问题,到最后事情这么发展呢,也完全没有交代,草草收场。
虽然说电影主要是说明丹尼心灵革新以及内心重从“狼犬”到富有人性的人,但也应该要交代吧?
为什么费里曼饰演的角色设置成盲人?
其实这样更加好的表达效果,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世界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声音了解他人,就像他可以通过钢琴生了解丹尼。
看看运镜方面,其实也是很好莱坞式的,也没有什么创新。
举个例子:
以一个人物开场
然后后将镜头给另外一个人物
然后再给另一个人物
最后交代人物位置关系这部电影主要也是探讨人性为主,动作戏比较少。
这部电影也是对李连杰的一个大挑战,感情戏多了,人物内心表达有多了,李连杰的演技也过关,整体来说是一部很常规的好莱坞电影。
李连杰在好莱坞演一条狗?
我想这个标题党式的归纳足以让李连杰背负万千骂名了。
很多人骂李连杰作践自己、侮辱他背后所代表的国家民族形象(虽然人家现在是外籍)。
说实话,我猜骂的人都没看过原版电影,估计都是从没头没尾的短视频解说或单从片名,直接给这部电影下判断。
平心而论,这部片没有以上的问题,更多可以看做是李连杰碍于年龄的限制,试图摆脱自己动作演员的身份,想尝试多点的可能性!
本片文戏多于武戏,更多的篇幅也都放在李连杰重寻自己的人性上。
并没有让李连杰一直当“狗”。
不过话说回来,本片质量确实一般,两条故事线没有相辅相成,制造矛盾,只是功能性轮替出现完成任务,让李连杰一下子寻回人性,一下子丢弃人性。
另外李连杰当时的年纪其实并不适合这个角色,显老,对比《狗咬狗》的陈冠希。
他演得好,但并未看出突破。
真正让他演技大放光彩,要等到两年后的《投名状》。
片子除了李氏招牌动作以外,加上了以狼犬的角色表现出来的那种迷惘,还有钢琴加入的艺术性。
这无一不表明导演的确是想要突破的,要突破动作片子只依靠动作的局限性。
也许,动作片就只能依靠动作的吧。
片子尽管情节的设计,很有突破的余地,但可以成为电影以后,却找不着突破的感觉了。
李连杰卖力的表演,尤其是是人的狼犬的那份迷惘,虽有突破的迹象,但却还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重点没有突破,那动作上也只能是收获不大了。
李连杰在好莱坞的名气可不小!
看了几部了拍的都不错,应该算是中国在好莱坞最出名的动作明星了!
电影里的情节戏和打戏设置的刚刚好。
那场李连杰单挑四个俱乐部里的人最精彩……想起来老罗讲的关于这个电影海报的段子了……嘻嘻
我是不知道有的人说的负面评论是什么。
我是八零后。
我的上一辈人在当年出了片我买了这张vcd在家里放的时候,轻蔑地笑了笑说,以前演的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现在出去挣美元了,出去给人家演狗。
走过录像带时期,看过vcd的人,你别跟我说从少林五祖方世玉黄飞鸿这多年看过来,当看到这部片的时候你心里没有落差?
我还不至于像我家那位长辈那么低的评价。
但李连杰为男主的,他还没老的时期拍的所有片子里面我也确实最不喜欢这部。
不至于批评的程度但喜欢不起来。
可能他想转型而以前的形象太正面太好了吧。
高利贷商人巴特(Bob Hoskins 饰)在丹尼(李连杰 饰)四岁时将他收留,从此用训练猛兽的方式让丹尼成为自己忠实的“狼犬”。
巴特日常的工作是带领自己的手下与丹尼四处收账,如有任何人胆敢暴力反抗,巴特就放开丹尼颈上的项圈——那是进攻的信号,让后者用蛮横凶残的招式击溃对方。
每次任务结束,丹尼都被送回阴暗的地下铁笼。
某次打斗中,丹尼偶遇盲调音师山姆(Morgan Freeman 饰),并为钢琴所深深吸引以致忘记了巴特的任务。
盛怒的巴特将丹尼送上以死亡为终结的地下拳场,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在离开拳场的路上巴特一伙遭仇家埋伏,丹尼幸免于难,被山姆一家收留。
在山姆家里丹尼体味到缺失的亲情,逐渐找回了自身的人性一面,并开始学习弹奏钢琴。
巴特等人经过治疗后痊愈,再次将丹尼拉回到拳场,然而丹尼已不再愿意杀人,无意中又发现了当年自己母亲遇害的真相,丹尼与巴特一伙的决战在所难免……©豆瓣
其实出于国际巨星的形象,杰哥不应该接这部戏的,人设太他妈差了,不过这不耽误杰哥依旧演得很好,打得很出色,依旧和龙之吻一样的问题,这个剧本太不扎实了,剧情说实话太不亮眼了,甚至有bug。
故事中杰哥的妈妈明明死在学校,校长怎么会不知道杰哥的妈妈去了哪里???
而且还不报警,任由杰哥被抓走,听不到枪声的吗?
编剧你看看这个剧情合理吗???
电影中间其实一直吊着观众的胃口但没让观众爽的点就是藏在柜子里的人一直没被发现,少了好重要的情节气氛的推动,可以是被发现后威胁杰哥,杰哥帮助二人逃跑,中间二人也受点伤,但不必要死,然后美国是没有警察吗,二人都不报警的,经典的港片不都是这样的结尾吗,主角大显身手杀死大反派和重要手下后其他喽啰交给警察。
这就是本片结尾垃圾的地方,就应该杀了反派,杀母之仇怎么可以不报???
编剧的脑子是装的💩吧,再把几个手下的下场也交代一下,又是一部无力吐槽的片子,我杰哥太亏了。
如果把设定变成是一个弃婴被反派捡到也那反派可以不必死,可以看在‘养育之恩’不杀反派,但设定是杀母之仇呀,外国狗那么大度的吗,垃圾编剧。
其实bug远不止一处,中间我一度以为反派是真的死了,他并不是最终反派,我以为的最终反派是生死斗场的老板,他会想要操控杰哥为他盈利,不然为啥要安排一次车祸,把反派全杀了,不就是为了引出新的反派吗???
剧情走向真的太迷了,如果不是这样的剧情走向,那为啥要安排车祸和杀死反派,动机在哪,又是谁要杀反派???
而且都到这种程度了反派居然还没有死,机关枪扫射哎,牛批,逻辑完全都不在线,垃圾剧本垃圾编剧,四星全是给杰哥的。
不一样的李连杰,很惊喜。眼神里仍有着那股子童真,不愧是国内演技最好的打星。
还能看,只是为什么李连杰在国外拍的片子除了这部其他的我一部都看不下去,他在其他电影里就跟打手一样的感觉,老外到底懂不懂怎么用李连杰啊
半夜在寝室和同学一起,没看完,2005
Talk about useless nudity, restraining power to specific groups which have persecuted yourself, fake family values, stereotype and orientalism casting, Jesus! And to think about this same guy directed Fast and Furious 10, and the writer is Luc Besson, who writes another Dogman this year, explains everything.
伪人性考。
摩根弗里曼饰演雷查尔斯,李连杰饰演他自己,制片人饰演锁链。
超级拖拉,而且摩根弗里曼那一边的角色真是傻。编剧是吕克贝松啊,难看成这样!
李连杰就是不适合这种底层角色
2006.10.14/2021.5.28 20:08
其实我觉得打的挺好看的
看过都忘了情节了
可怜的李连杰虽然满脸疙瘩还是努力卖萌,并且和长得很像托雷斯的女主角谈恋爱。摩根·弗里曼释放了很多爱。巴特开始是小混混。后面要杀李连杰莫明成为大boss。强大的喽啰军团和一个190的打手。早有这么强悍的班底也不用使用丹尼了。最后杀了巴特所有喽啰就消失了。剧情上不合理不过李连杰暴力打斗很好
影片由吕克贝松监制及制作,李连杰在好莱坞的最佳表演了,虽然还是以动作风格为主,但李连杰的文艺戏份表达十分出色,拿掉脖圈的时候亦是人性的回归!遭国内质疑的原因或许是由于片中华人的形象,可最后钢琴音乐声响起,丹尼流下的眼泪,又是何等的精彩!
当李连杰的功夫撑不了场面的时候 就出了这样一种垃圾片 编剧居然是贝松
看完吕克贝松最近的一部狗神,再回头看这部旧作,有点理解他对狗的执念了。李连杰还真是能屈能伸啊,那么大岁数跑去演一个少儿童话的主角,某种程度上是给西方资本的投名状吧。从故事、主题、人物到表达方式,都属于浅白易懂的,直白点说就是低龄化。不管是动作戏,还是从兽性过渡人性的文戏,都是合格的,但他当时脸上的年龄感已经不合适这个角色。
音乐拯救灵魂
九年后二刷,除了李连杰的扮相之外一点印象也没有当新片看了。设定不错,但吕克贝松和莱特里尔对情节的铺排显得有些俗套和笨拙,开场表现李连杰设定的几场戏啰啰嗦嗦抓不住重点。人物也写得麻麻,他们写黑老大霍斯金斯完全是轻而易举,但写弗里曼这种能烧出两斤舍利子的老好人就显得一厢情愿没有人味。但李连杰表现上佳:作为毫无好莱坞基础与人脉,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外来户,他除了发挥自己在功夫拳脚上的强项之外(片尾字幕第一个出现的是动作指导袁和平,说明动作戏仍是他拍摄的重点所在),还主动将自己与欧美卡司格格不入的劣势转换为角色特质(表现为被驯养为杀人机器的丹尼无法适应社会),试图在文戏上也有发挥。走出舒适区,开拓新角色的进取心是我觉得他比成龙更强的地方。摩根弗里曼的盲人调音师是启发了后来的《调音师》吗?
疑似被甄子丹模仿
这部算是李连杰在国外拍的那一拨片里不错的了,吕克贝松的剧本很工整,狼犬丹尼这个角色虽然当年有些争议,但其实对李连杰还蛮有发挥空间的,也给了很大段的文戏。
话说那几个反派命真大啊,被机枪扫射没死,后来汽车翻了也没死(能在马路上能把车开翻其实也是一项本事)……剧情敢再烂点吗?